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學習李保國事蹟心得體會

學習李保國事蹟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李教授的去世,是太行山區百姓的損失,更是黨和人民的損失。他高水平的科技論文寫在太行山上,在他身上閃耀的勞模精神,也鐫刻在全省每一位工會幹部的心中。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習李保國事蹟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學習李保國事蹟心得體會

  【學習李保國事蹟心得體會1】

2016年4月10日凌晨4時,全國先進工作者、燕趙楷模、省管專家、河北省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河北省農業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保國同志,因心臟病突發不去世,年僅58歲。5月19日河北電視臺以“太行新愚公”報告會的方式傳播了他的先進事蹟。

報告會上6位與李保國先生生前關係最爲親密的妻子、同事、朋友、學生追憶了李保國生前的點點滴滴,期間悲慟流涕飽含着對李先生的不捨,感人肺腑。而我也被李先生的先進事蹟深深折服,爲帶領村民科技致富,這位平凡的偉人放棄了城市中安逸的生活,紮根太行山上30年,抒寫了一部新時代“愚公”的絕美篇章。我覺得李先生的生平事蹟值得我們每一個奮鬥在路上的年輕人去學習,是我們今後生命中寶貴的精神財富。

有一種力量叫做信念。作爲一名懵懵懂懂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也許我們會迷茫,會時常感覺找不到生命的意義而失去奮鬥的動力。而在李保國先生身上我找到了面對事業動力永不枯竭的原因所在,正如趙勇書記所說:是什麼支撐着他一下子紮根太行山30年,默默地爲貧困地區發展和農民脫貧做出卓越的貢獻?是信念!李先生小時候是窮人出身,他有了知識後就不想讓當地的老百姓再受窮,這就是李先生的信念。以信念爲支撐才能獲得持久的動力,以信念爲支撐才能贏得精彩的人生。年輕的人們,當我們迷茫時,是否可以停下不安的腳步,問一問自己,我們的信念是什麼,確定了方向然後再背上行囊,爲之奮鬥終生?

有一種生產力叫做知識。李先生是農業大學林學院的一名教授,正是有這種文化素養才賦予他大膽探索,用科技之手點石成金的創新意識,走出了一條“生產爲科研出題、科研爲生產解難”的路子。科學技術所能創造的生產力是不可估量。他把邢臺市前南峪村建設成了太行山“最綠的地方”,打造了“富崗蘋果”、“綠嶺核桃”等全國知名品牌。新時代我們年輕人應該有的不只是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邁,還應該努力地提升自己,通過不斷地學習武裝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有戰鬥力,戰鬥的路上當然少不了艱苦奮鬥,而那崇高的理想信念恰是我們最好的精神食糧。

有一種智慧叫做照顧好身體。現在的我也許還無法體會到李先生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崇高使命感以及所能獲得的巨大幸福。李先生雖令人敬佩,但我認爲李先生忽略了自己。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因爲健康是1,有了1後邊的0纔有意義。熟悉李先生的人都說他是累死的,李先生過快的耗損了自己的生命,給親人帶來了無盡的悲痛,更是整個社會的巨大損失。對於一個醉心於事業的人來說顧及其他也許很難,但還是要奉勸奮鬥在路上的年輕人,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體,無論多忙都要抽出一些時間去鍛鍊。

李先生把最好的論文寫在了巍巍太行山上,鐫刻到了當地老百姓的心中。他的事蹟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原來一個人可以這麼活,一個人可以活的這麼精彩。所以將自己的感悟寫下來,用來激勵自己,也激勵每一個正在路上的朋友,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學習李保國事蹟心得體會2】

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保國因突發心臟病去世,享年58歲。對於這樣一位執教於非名牌大學,沒有大的知名度,年齡也不算太大的教授,一般情況下,即使辭世得有點太突然,也只不過是在親人、同事圈引發一陣感慨之後,一切便歸於平靜。

對於事前不瞭解他事蹟的人來說,當從各種媒體上看到,上萬當地的農民自發爲其送葬這一鏡頭時,則會不由自主地去細讀那些記述着其生前言行的文章。

李教授爲了能讓當地太行山區的老百姓脫貧致富,數十年如一日,一邊教學,一邊像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業技術員一樣,有空就往山裏跑,真正做到了與農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勞動。硬是手把手地教會了當地農民如何從無一技之長,發展到家家都成了種果樹致富的行家裏手。受益的果農們,接受採訪時,雖然感激和讚揚的話都質樸得不能再質樸,但從他們的表情裏,從他們自發爲李教授送行的實際行動裏,分明看到了那份真切的崇敬和依依不捨的悲痛。

或許是因爲李教授的感人事蹟發生在太行山中,或許是李教授的傾情奉獻精神與神話故事中的愚公有太多相似,所以,採寫他事蹟的記者,便把李教授稱爲當代新“愚公”。

“愚公”這個詞語,給人一種久違的別樣的感覺。之所以覺得別樣,是因爲,在一個追名逐利成爲時尚的大環境下,李教授從1981年河北農大畢業後留校任教開始,便於農業、農民、太行山結下了不解之緣。 用自己所學,不求回報地爲生活在太行山裏的貧困農民做點有意義的事,成了李教授的自覺行動。三十多年裏,他風餐露宿,默默耕耘,堅持不綴,矢志不渝,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把“難得一輩子做好事”這句話詮釋給了他周圍的人。他所做的一切,與那些把名利看得比天都大的聰明人一比,顯然是太“愚”,太“傻”。而“愚”且“傻”則常常被人看成沒活明白的另類。因此,越來越少的人不願意去當這個“愚公”。也正基於這一點,纔在看到“愚公”一詞時有些別樣。

是啊,作爲博導的李教授,無論如何都稱得上是一位知識分子,也無論如何與“愚”字沾不上邊。作爲一位教授和學者,李保國硬是沒弄明白如保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多謀取點自家的幸福,卻把知識和汗水都奉獻給了那些,連句感激話都說不好的農民。說他是“愚公”,僅從字面意思來理解,也稱得上名副其實吧。

如今,大學何其多,教授何其多,比比那些個絞盡腦汁把科研經費裝入自家口袋的教授;爲了名利不惜僱兇傷人的教授;爲了博人眼球搞什麼烏七八糟行爲藝術的教授;以大牌自居,網上網下動輒罵人的教授;老子天下第一,習慣於指點江山的教授;李保國的無私奉獻精神,安貧樂道情懷,都顯得那麼崇高與偉大。

我想,像“兩彈一星”的功勳科學家羣體一樣,像殲十戰機的設計師宋文驄一樣,“愚公”李保國教授生命雖然短暫,但精神一定長存。

真誠地向這樣的好人致敬!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

1.學習李保國心得體會

2.學習李保國教授事蹟心得體會

3.李保國教授事蹟心得體會

4.五查五看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