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國史大綱》讀書心得個人書評

《國史大綱》讀書心得個人書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史大綱》讀書心得個人書評,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史大綱》讀書心得個人書評

一腔熱忱的挑讀一本繁體版的國史,還不是白話文,有那麼一瞬間自己都覺得自己好神氣兒。其實好多字不認識,沒關係度娘來幫忙,好多句子超級乾澀不懂,百度度娘劈里啪啦,開始就繼續,知道多少算多少吧!

先理一理年代表“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列,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其實這些早都記不住了,一點點的看,剛好理一理朝代的順序。書上每個時期每個朝代都有個帝系表,差不多每一年都有詳細的事蹟記載,尚書爲最早的史書,有缺失,春秋爲最早的編年史,然後有春秋,再有左傳,以記載列國會盟與戰爭爲主,再接着有史記,以人物爲中心再有漢書,逐漸形成了我國的正史。自己看的最亂的是春秋與戰國,一會這個興起一會那個滅亡一會又是吞併,愣是沒理出來個頭緒。愚昧的以爲春秋有五霸,原來還有那麼多的諸侯國。

看到了國家的形成。趕着最後的兩個小時去成博看了“秦蜀青銅展”。進入館裏第一眼看到的牆上四個象形文字“宅茲中國",它出自何尊銘文,銘文記述了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成周之事,而銘文中的“宅茲中國”是“中國”這個詞的'最早的來源,是這片華夏大地的名字。“中”字旌旗招展,“國”字長戈護疆,那一刻感嘆不已,感嘆漢字的如此神奇,也在剎那會想看書時中國是如何凝聚而成的。由氏族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其實今天是爲了回答問題才正經八本去查了何爲“封建”,是分封管理的一種社會制度,我以前理解的就是壓迫、殘暴的代名詞,還有指的舊思想,愚鈍“封建老腦筋”“封建迷信”。現在這詞在我這裏是老詞新解,雖然它其實一直在那裏。

春秋和戰國時期的歷史典故成語特別多,“圍魏救趙、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完璧歸趙、臥薪嚐膽、朝秦暮楚、睚眥必報、烽火戲諸侯。”好多好多,有的是戰略部署,有的是隱忍爲再次崛起、有的是人物性格、有的也是時局所迫。歷史的遺留以各種姿態存在,不止於物,哈哈,嗚呼再嘆:“中國文化,精深博大,中國成語,乾坤霧裏!”沒有點歷史文化你是聽不懂滴,乖乖的好好學習國史吧。

學術在上古時期,僅僅是貴族階級所特有的,即祭禮。巡狩、封禪都爲古帝王的大禮,宗廟的“宰”和掌禮的“相”都是主持這些名分的人。頌詞、祈禱文、誓書的保存便形成了歷史。宗廟祝史兼掌占星氣侯,使民間依時耕稼。隨着周天子的衰敗,史官流散到諸列國,得以學術的擴散,祭禮帶有宗教意味與政治作用,,宗、政、學三者可以說爲混爲一體。墜落的過程中知禮的、有學問的在下位,而不知禮的,無學問的卻高居上層(暈,當時這個想把這個不明白的點當作問題問了,結果搞忘了),問什麼問這樣呢?只能尷尬的理解字面意思,總之,王官之學流散民間,造就了百家學說的開端。最開端無疑是儒學,漸漸百家爭鳴。以前慚愧,啥也不懂,感覺這次看書,只看了小小的小三分之一,在我心中法家地位凸顯,不得不說秦統一,商鞅功勞大,“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使秦國的經濟得到了巨大發展,完成了統治階層的第一次集權,有了中國第一次版圖。真的可以看出中國不愧是文明古國,不陳腐、求突破,當時有先進思想的賢士碰到了伯樂,都得到了重用,公子小白和管仲,秦王和范雎等,戰國四公子養門客,有才能的如若毛遂自薦,都可有一番作爲的,自古以來亂世出英雄的。

以前讀歷史,百般不願意,現在重新學起,興趣漸濃,看兩頁,聽一天。開車、上班,只要有空閒就喜馬拉雅,聽春秋、聽戰國,還慫恿女兒聽聽山海經。不服老不行,記不住人、記不住時間,但是事情經過還可一,就是誰家誰誰打了另一家誰誰,然後怎麼破的僵局,肯定是白話好理解一些。收穫頗豐,比如以前只知樂羊子妻剪布勸學,不知樂羊也是魏國一戰將,痛飲親兒子的肉羹湯,含恨攻佔中山國。當時戰局的殘暴,不禁讓人毛骨悚然。

再想,鑑於自己還認不全字的白癡水平,是不是該改一下學習方法,嗯~好好想想,迎接新一輪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