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小學生童年讀書心得5篇

小學生童年讀書心得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6W 次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生童年讀書心得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童年讀書心得5篇

小學生童年讀書心得5篇1

童年,是兒童純真的夥伴;童年,是兒童快樂的時光;童年,是兒童生命的喜悲!但對於阿廖沙,他的童年卻是悲慘的,痛苦的。我們的童年和他相比,差別真是太大了。

《童年》這本書主要講了阿廖沙從3歲到10歲這一期喪父,母親改嫁。他隨着脾氣暴躁的日漸破落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和慈祥的外祖母在一起生活的童年時光。

我合上書,眼眶中有一些熱淚。阿廖沙的心裏覆蓋了一層層陰影,幸運的是他的心理有沒有因此玷污。在黑暗的背面,有一羣散發着光芒和正直的人,給予了阿廖沙關懷和溫暖,賜予他信心和力量,使他的心靈不被扭曲,讓他相信未來是充滿光明的。

在他童年時期,對他影響的就是她的外祖母。她樂觀、善良、爲人正直、最有光輝的一個人。她總相信善一定會戰勝惡的。她知道許多優美的故事,常常講給阿廖沙聽。她用愛開闊了阿廖沙的視野。

我非常慶幸自己不是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孩子。現在所有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當成掌上明珠,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我也不例外,我的媽媽甚至連盛飯也不讓我做。我非常喜歡自己的童年。因爲我的童年充滿光芒和希望。

對比阿廖沙的童年,我們無比幸福。所以,我們面對一切困難時,應該有信心,有勇氣。我們要相信黑暗一定會過去,曙光也一定會來臨的。只要我們擁有正直、勇敢和樂觀,就一定會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的。

小學生童年讀書心得5篇2

看完童年後,感覺我們要珍惜現在美好快樂的童年,不要揮霍我們的童年,和埋怨整個世界,因爲那本書就是寫着高爾基童年時的悲慘……

阿廖沙(即童年高爾基)早就在三歲時喪父,有一天,母親帶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但誰不止阿廖沙母親的到來引起了大舅米哈伊爾與小舅雅科夫的爭鬥,他們怕母親來討要嫁妝,鬧着分家,所以一家人打成一團,沒完沒了。阿廖沙已感受到外公家瀰漫着的相互仇恨抱怨的氣氛……外祖父不僅經常虐待孩子們,還經常暴打外祖母,只爲一點點小事,外公就會大發雷霆,動手打人,還加上舅舅們的爭鬥吵架——甚至自己的玩伴茨岡也被捲入爭鬥,被舅舅打死……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一天都不得安寧。

這個似乎很平凡的故事,但卻講述着一個悲催的.家庭故事。如果再跟一個愛揮霍童年的“黑洞孩子”相比,那麼後者就是更加悲劇的悲劇了。因爲這種孩子擁有優良的學習環境,但似乎無情揮霍它,在學校混日子,並瘋玩,在家裏無數次向父母提要求,慾望沒有一刻滿足……人間悲劇啊……

所以人一定要知足,好好珍惜童年的美好時光;好好珍惜你和你玩伴玩的時間(有些山區小孩因爲家庭暴力,可能跟一個朋友玩,就會捱打。);好好珍惜現在學習環境(山裏教育不堪入目);好好珍惜父母對你的愛(因爲你的家庭沒有童年高爾基那麼悲催)。不要揮霍童年,不珍惜,不愛護……

最後,珍惜童年,遠離“黑洞孩子”。

小學生童年讀書心得5篇3

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打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微軟雅黑字忽起忽落……

童年,人人都有童年,我的童年是幸福快樂的,但他的童年卻飽嘗人世間的辛酸,通過一個漸漸成熟的孩子的眼光去描寫他周圍的世界,雖然他對自己總是謙遜的不肯多着筆墨,但卻給我一個倔強,富有同情心和不斷追求的阿廖沙形象。《童年》裏的這些故事在作者優莢的文筆下,個個都顯得深刻細膩,引人入勝,像一顆顆珍珠,而全書則有如着這些珍珠組成的一串項鍊。在這本書中有兩個人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第一個當然是小阿廖沙了,當看到他的外祖父第1次打他時,他極力反抗,我不由得心生同情,恨不得上去幫他一把,讓他免遭皮肉之苦。當看到他交到了知心朋友的那種快樂勁,不由得羨慕起他來,唉,我多麼希望能交到知心朋友呀。當看到小阿廖沙沒有書卻渴望讀書時,我被他那種我所不具有的精神所感動。當看到他所讀書所遭受的屈辱,而落淚。小阿廖沙對小市民惡習的痛恨,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深深感染了我,也讓我更加珍惜現在我所擁有的一切。第二個人物則是小阿廖沙的知心朋友,"好事兒",從他的語言中看出他是一個熱愛生活,樂觀,積極向上的人,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看作是一件好事,你就不會抱怨生活了。

從"好事兒"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在生活中即使遇到了挫折,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也許會變成一件好事,這又何樂而不爲呢?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爲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甜水泡着,被金燦燦的錢堆着……我們是多麼幸福呀!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爲長輩着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爲了以後,爲了將來,爲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小學生童年讀書心得5篇4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自幼喪父,隨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期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收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故事薰陶。外祖父掌管着家裏的一切,脾氣非常暴躁、視財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時常因爲犯錯而被痛打;兩個舅舅常爲了分家而爭吵、大打出手,及在生活瑣事中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家中的女人更是沒有地位,任丈夫打罵,發泄。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陰影。

之後,阿廖沙離開了外祖父家,獨自一人踏上社會。他曾在許多地方打過雜,在這期間阿廖沙飽受欺辱,但他還是熬了過來。因爲他被自己堅強、不屈服與困難的精神與信念一直支撐着,他還不斷讀書,使他爭取美好生活的願望更加強烈,爲之奮鬥的決心更加堅定。

而現在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卻吃不飽,穿不暖,還要捱打、受欺辱。悲慘的一幕又一幕,讓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們生活俄羅斯沙皇時期又會怎麼樣?會認爲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嗎?

時代在不斷進步,但人們卻越發變得懦弱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退縮、逃避或者走捷徑。屠格涅夫說過:“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纔會長久,有所爭取,纔會得到。

小學生童年讀書心得5篇5

書,是一把開啓人類智慧的鑰匙。就在幾天前,我讀完了高爾基的三部曲之一的《童年》。這本書寫的是,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的生活經歷及其心路歷程,深刻而生動地描繪了俄羅斯19世紀未期社會政治生活的歷史畫卷,之中也穿插了很多關於孩子天真淘氣的事情,如主人公不知生命危險也要在原地看火。

作品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這一形象既是作者早年生活的寫照,也是俄羅斯人民,特別是處於社會下層的勞動人民經過磨鍊後走向新生活的典型寫照。小時候,我也有這樣淘氣的童年記憶。一天,天下着濛濛細雨,我的心十分開心,因爲我們又可以去到我們的專用“泥巴場”玩。放學後,我和夥伴們不約而同地來到了“泥巴場”。我們手心手背分好隊,我一看對方的隊員委曲地說:“力氣的大胖,最機靈的二虎都在你們那邊,我們這裏只是‘老弱病殘’。”“誰說我們是‘老弱病殘’,快開始!”我隊的隊員不服氣地說。

好,開始。二虎最機靈,第一個拿起泥巴往我隊一名收集泥巴的隊員扔過來。我隊掩護人員也拿起泥球和二虎火拼了起來。頓時泥水四濺,鋪天蓋地地向我們飛來,衣服上全是泥水。突然,我跳了起來,對手把注意力全放在了我身上,我隊人員也不甘示弱,全部過來支援我。結果,對方人員全部被命中,被打得落花流水。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全身都是泥巴,我也不怕被媽媽罵,因爲我就像一個凱旋的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