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做有靈魂的教師讀書心得

做有靈魂的教師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做有靈魂的教師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有靈魂的教師讀書心得

做有靈魂的教師讀書心得1

最近我讀了《做有靈魂的教師》後思緒萬千,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爲智慧,將文化積澱爲人格”,“一個教師能走多遠,她的學生就能走多遠”,“教師因讀書鑄就備課靈魂,便成爲了教育的永恆愛心、理想信念、社會良知以及社會責任心,這,纔是一個真正的教師不可或缺的靈魂”。

而淡泊名利、志存高遠,鑄就高尚師德,一名合格教師,應該以身示範,在思想上崇尚師德,在行爲上體現師德,在師德中體現自我價值,實現崇高的教育目的。用陶行知先生當年的話來說,就是“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無畏精神。師德的核心是師愛。要關愛每一名學生,關心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以真情、真心、真誠教育去影響學生,努力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爲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這就是“師愛”。對教師而言,高尚的師德也體現在嚴謹的教風之中。

教師的工作固然是一種職業,但它更是一個事業,幹事業就需要有一種專業精神。教師的專業與一般職業相比,所不同的是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它需要我們用不同的彩筆渲染,而渲染後的作品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教師的專業素養。可以說,教師是否具備良好的專業底氣,是能否提供良好教育的前提。任何一位教師,都要學會把學習獲得的能量轉化爲課堂智慧。教師的智慧之所以有差別,課堂教學效果之所以有好壞,關鍵在於教師能否發現自己的優缺點,能否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揚長避短。我認爲除了學習、觀摩、研討外,更重要的是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和學習所得主動實踐,並在課後積極反思自己的成敗得失,進而再指導自己的課堂實踐,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在我的班上還有部分“後進生”,欲轉變這些“後進生”,除了加強深入細緻的思想教育和進行科學嚴格的行爲規範訓練外,還應幫助“差生”獲得學習上的成功感,並以此樹立起一種健康而穩定的精神追求。如果我們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就有可能把自己對學生的希望與信心傳遞給學生,燃起學生深藏於內心深處的希望之火,使學生獲得源源不斷的進步的動力;就有可能在教學中不斷髮現學生的發展潛力,努力挖掘學生的發展潛力,爲學生髮展開拓廣闊的空間,也就會堅信學生的明天會更精彩。我們也會因胸懷廣闊、會因善待學生而在教育中不斷地收穫着成功、快樂與幸福的。

既然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我們就要《做有靈魂的教師》,保持一份好的心情,積極尋找生命中每一個階段的亮點,讓平凡的日子裏充滿燦爛的陽光,爲自己的生命而感激生活。使我們每個教師的生命因教育而精彩。

做有靈魂的教師讀書心得2

假期裏,我讀了《做有靈魂的教師》這本書。本書以“做有靈魂的教師”立意,圍繞教師成長的主要方面及典型問題,薈萃一線教師的經驗和心得,從成長、管理、育人、品讀、博客、感悟六個板塊,解讀鮮活、生動、富有啓示意義。讀完之後,我受益匪淺!特別是裏面關於教師讀書的內容,讓我頗有同感。

文中寫到:

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而讀書,則是最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立學以讀書爲本。

讀書是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教育天然需要教師具有一種博大而高遠的精神、一種充實而聖潔的靈魂、一種虔誠而溫馨的情懷、一種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讀書,能夠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專業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創造的活力和快樂。作爲一名教師,在一定意義上說,讀書就意味着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爲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是充實着思想的河流。”

記得去年我們年級組因爲一項課題研究的需要做了一項調查:請同學們評選出:“我最喜愛的教師”。結果我們發現,被學生喜歡的教師越來越多地出現了這種傾向:會講故事的教師,知識淵博的教師,喜歡孩子的教師,不偏心的教師,課堂效果好的教師……

有一個劉老師,屬於比較嚴厲的那種,很擔心學生會故意搗亂,給她投反對票,結果沒想到學生對她的喜歡率達到98%。爲什麼?因爲學生就是喜歡她課堂的深入淺出,喜歡她的無所不知。

教育走到今天,我們憑什麼俘獲學生的心?不是威嚴,不是懲戒,不是恐嚇,而是愛,還有吸引學生的學識。

於是,我們倡導每一個做教師的,都要豐富自己,都要做讀書人,都要做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

讀什麼書?怎麼讀書?

讀學生喜歡讀、應該讀的書,尋找和孩子的共同語言密碼。既然教育是師生心心相印的,就需要師生之間有共同的話題,共同的志趣。看童話書、誦兒童詩,觀動畫片,於是我們有了一顆童心,我們帶着這把鑰匙,走進了孩子心靈。

在孩子教育中,與其誇誇其談地講大人的道理,不如津津有味地分享好書的真理,夏洛的友愛,大腳丫的執着、《昆蟲記》的豐富、《青銅葵花》的感動……在分享好書的同時,我們還分享了思想和真理,於是,教育便產生了。

讀富有哲理的故事書、經典有趣的`歷史書,做一個會講故事的教師。思想需要的是啓迪,而不是教條。孩子喜歡聽故事,我們就用故事啓迪學生思考,引領學生開悟。“讓我做”不如“我要做”,真理被孩子自己發現,內因被激發,動力被點燃,教育便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讀心靈成長的書。魏書生說:“我敢幾十年不留作業,不改作業,而學生成績不滑坡,教學質量還很高,原因在於,我把做人放在第一位,育人放在第二位,教書放在第三位。”怎樣說學生才願意聽?怎樣管學生才願意做?順道而行,無爲無不爲。所謂的道,就是學生的心理,打不開鎖,是因爲鑰匙的問題,走不進學生心理,是因爲我們不懂法,不得法。當我們摸透了孩子的心理,讀懂了孩子的心靈,掌握了激勵的技巧,找準了教育的突破口,學生還需要我們喋喋不休嗎?

讀教師學科專業的書,做厚積薄發的教師。心裏沒有陽光,如何才能點燃別人?一個教師必須對本學科所有相關知識瞭如指掌。不會演講,不懂書法,不能朗誦,不知詩歌,不會寫下水文,只會宣講課本,如此語文老師憑什麼讓學生喜歡?語文老師古今詩詞出口成章,課文名篇脫口而誦,這是必備能力。同樣,各科教師都要同心圓擴大,無限擴展自己的課程知識外延。

讀名師名著、教育經典。做教師的要善於借力,善於做拿來主義者。很多好的教育教學方法,經過很多名師反覆驗證的經驗,我們要善偷活用,竊爲己有。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還要自己開悟。像孔聖人、陶行知、魏書生、李鎮西、斯賓塞、蘇霍姆林斯基……人家的好東西,我們大可以借來化之,理論加實踐,變成咱自己的。成長就是踩着偉人的肩膀行進,就是摸着自己的路子攀升。

讀書如蜜蜂採蜜,不僅要吸收百花精華,博採衆家之長,還要反覆咀嚼,反覆感悟,反覆和自己鏈接。

現在就行動起來吧!讀書,以一個教師的身份。

做有靈魂的教師讀書心得3

初中教師的工作瑣碎而繁重,難得清閒。暑假終於有機會讀書,一本《做有靈魂的教師》讀下來,似乎看到了鏡子中的夥伴和自己。

關於靈魂,中國自古就有許多傳說,也留下了不少成語。有一個成語“魂飛魄散”,形容人驚懼萬分,沒有了人正常的反應。古人認爲,沒有了魂魄,就沒有了人氣,沒了生命,只能是徒具形態的物質肉體。所以,當一個孩子受到了驚嚇,大人們拖着綁着紅布的掃帚爲他(她)喊魂。

職業也有魂魄,有靈魂。職業的靈魂在從業者身上。那麼,教師的職業靈魂是什麼呢?

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師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老人家對教師判定的標準僅限於專業技術領域,延伸開去,即“業精爲師”。還有下一句:“德高爲範”。德又包含哪些呢?孔子又說:“仁者愛人”,這似乎又給出了道德品質的一個標準:仁愛。是的,作爲老師必須是一個仁愛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用對待親人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學生,有了這一條,教師的形象一下子變得溫暖可親起來。至於“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一句中包含的教師應有的謙虛好學、勤奮、有耐心等品質,都可以在仁愛之心的催發孕育之下生根發芽。

上大學時,有一位教授頗有幾分個性,課上得好,孤傲又謙虛,

矛盾得令人注目。一次他在課上就一個問題引申開去:教師這個稱呼很不妥當。讀幾本書,做幾張卷子,拿到一個紅本本,就搖身一變成了別人的老師了?充其量是個“教員”!我就是一個老“教員”,不敢稱“老師”。說得臺下的我們後背發涼,慚愧不已。他雖是這樣自謙,語言冷僻,對學生卻細心有關愛。常有學生到他家做客,除了吃,還有拿,當然,其中必有書。他向我們推介各種書籍,除了叮囑好好讀書,有反覆關照:“你們到了新單位,除了和領導同事搞好關係,一定要和廚師搞好關係。別問爲什麼,試試就知道了。”老先生做過多年右派,經歷過飢餓年代。這絕對是肺腑之言。二十多年過去了,他也應該八十多歲了,祝福他長壽健康。他,是一位令人尊重的真正的教師。

是教員還是教師?審視我們的工作,每天都是充滿了細小平凡的事情的日子,因重複而沉重的腳步,但是每一個人又似乎樂在其中,“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如同比喻中的“辛勤的園丁”。可是,真的夠格做一個園丁嗎?

“清明前後,種瓜點都”,“頭伏蘿蔔末伏芥”,春種秋收,農夫相時而動,順應季節的規律,尊重自然勞作。清風拂面,幼苗破土而出,農夫有播種育新丫的欣喜,絕不做揠苗助長、急功近利的短視之人。可以披星戴月、汗流浹背地耕耘,迎來滿眼金黃、瓜糧滿倉的豐收。當一切歸於沉寂,只有秋蟲的唧唧,農夫遠望蒼茫的天宇和田野,目光中滿是“任庭前花開花落,看天上雲捲雲舒”的悠閒與淡定。農夫的收穫,除了自己的過硬的農耕技術外,還有勤奮、踏實、

能吃苦,更有對自然規律的尊重與順應。教師,育人育心,更應着眼長遠,尊重順應規律。

那麼,總結一下,一個真正的可以稱得起“教師”的人應該具備的素養有:高潮的職業知識與技能。建立在仁愛基礎上的謙虛、勤奮、踏實、有耐心以及對科學的尊重與順應,這些,可以熔鑄出一個鮮活而飽滿的有靈魂的教師。

但是且慢,僅此而已嗎?獨立思考呢?開拓創新呢?教師不應是傳聲筒和兩腳書櫥。而且,是否還有其它呢?

看來,從教員到教師的路很長,要準確定位教師的靈魂確有難度。熔鑄靈魂是一個豐富與完善的過程,需要每一個從教者用一生去完成。唯有仁愛者、勇敢者、智慧者、堅持者才能登臨絕頂,“一覽衆山小”。

做有靈魂的教師讀書心得4

假期有幸閱讀《做有靈魂的教師》一書,習慣性地翻閱序言和目錄,發現大部分文章皆來自鄭州教育博客,其中有幾個還是故友,於是帶着好奇、欣賞、思考、反思、接納的心態開讀此書,此情此景,宛如和諸位老師面對面地促膝長談,談學校發展和班級管理,聊教師成長和學生提高,不管是那個方面,似乎只有當初級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抵達靈魂深處的時候,所有的技巧方法、措施手段纔會發揮它應有的奇效,因此“靈魂”二字貫穿整本書,而我的教育思緒也隨之激盪,教育靈魂也隨之舞動。

故有“傳道授業解惑”,今有“教人求真學做真人”,不管時代賦予教育、教師怎樣的色彩,就我個人而言,我都覺得教師做的任何工作都是在幫助學生着生命的底色,而自己再也這個過程中享受着屬於自己那份獨有的教育幸福。

着怎樣的底色纔夠厚重,着怎樣的底色才具無限活力,着怎樣的底色才能應對未知的磨難,着怎樣的底色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着怎樣的底色才能自己幸福的同時也能讓周圍的人也感到快樂。個人很喜歡彩虹的顏色,以此爲例,開始譜寫屬於我們和學生共有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