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弟子規》讀書心得合集15篇

《弟子規》讀書心得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弟子規》讀書心得合集15篇

《弟子規》讀書心得1

自從學習了《弟子規》這本書以後,我從中受到了很多的教育和啓發,這本書是古人在教育他們的子孫後代,要學會和懂得謙讓好學,知書答禮,懂得做人的規矩,做人的道理,要愛護自己的親人和兄弟姐妹,要懂得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對待自己的父母要以孝爲首,對待朋友要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

通過學習弟子規以後,我一定要以此書爲榜樣,嚴格要求自己今後的一言一行,和儀容儀表,敬重自己的老總和服從各個主管工作中的安排,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同事們和諧相處,和諧工作,以禮相讓,盡最大的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做好一個合格標準的員工,因爲它代表和樹立了我們單位的整體形象,也代表着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在工作當中,我不會的和不懂的,我都應該虛心請教同行,在日常生活當中,無論自己有多麼的忙,我都應該常回家看看和孝敬自己的父母,讓父母高興的同時,也讓父母不必在擔心和牽掛着自己,更加愛護自己的弟弟妹妹和疼愛溫暖自己的孩子。

更加懂得尊敬自己的師長,尊老愛幼,更加真誠的對待自己身邊的每一個朋友,做一個懂道理的人。

《弟子規》讀書心得2

我看了《弟子規》裏面的“護生愛物篇”裏面有一句話叫:“放生不殺生,愛護小生命。生態保平衡,美化好環境。”給我感觸很深。下面我就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真實的故事。

記得有一次,我去郊外的爺爺家做客,正在外邊玩的時候,我忽然看見有個爺爺在拉網,我跑過去問爺爺:“這是什麼啊?”那個爺爺得意地說:“不懂了吧,這是粘網,是專門粘小鳥用的,一天能逮十多隻呢!”這時,我看見粘網上已經有三隻小鳥了,他們在痛苦的掙扎着,卻一動也不能動。

那幾只小鳥好像在無助的看着我,乞求我的幫助,我真想立刻就把它們放了,可這事還得經過爺爺的同意,我忽然想起了《弟子規》所講的“愛護生物篇”,便委婉的對爺爺說:“爺爺,您知道弟子規這本書嗎?裏面都是你們這些老一輩對我們的教育和忠告,裏面有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有培養我們小學生優良品質的,還有一篇講:‘人若愛惜生命,也是替天行道的善事呢。’你看,讓我們也來做一回善事吧!”

爺爺聽完以後,半天沒有吱聲,他不情願的把小鳥一個一個的從網上摘了下來,放飛了。做完這些事後,他說:“我還有事,我先走了。”說完,他便急匆匆地離開了。

過了幾天,聽爺爺說,他的粘網已經被車=撤走了,我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同學們,那個爺爺有實際行動改正了他的過錯,成了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我們是不是也有破壞環境和生態平衡的行爲呢?讓我們共同從自己做起,做保護動物,愛護大自然的小衛士吧!

《弟子規》讀書心得3

《弟子規》乃是古代聖賢的智慧,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着我們的成長,是教育我們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的閱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我們受益匪淺。

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後的點滴體會:一個人不是生來就有好品行,他須在孩子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要孝順父母,尊重兄長,其次要約束自己,誠實可信,其中包括孝、悌、禮、謹、信等。它不僅僅只要求我們這些,它也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僅要認真學習,還要實踐力行,且讀書時,心眼口都要實實在在的做到,才能真正的讀好書,成爲棟樑之才。

《弟子規》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這幾句話。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在我們沒有看到真實情形的時候,不要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在我們知道的並不夠明瞭的時候,不要輕易傳揚出去。在平時生活中,我們如果沒有看到真實的情況,就不要下結論,不要亂髮表自己的意見。如果你沒有這樣做,不僅僅事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會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當我們沒有知道事情的全部時,我們就不能輕易傳揚出去。在平日裏,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比如:在某校裏,教師在一樓召開會議,當老師正進行激烈的討論時,一樓的學生聽到,就傳給二樓的學生:老師吵架了。二樓的學生又開始傳上三樓:老師打架了……傳到五樓時,就變成了老師打架進醫院了。原本就沒有這件事,是因爲有的人沒有知道事情的全部,就傳出去,接着,以訛傳訛,就出現了這種現象。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你要讓別人做一件事情,首先要問問自己是不是願意做。假如連自己都不願意做,你趕快打消這個念頭,不要讓別人做。《論語.顏淵》裏說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就連自己都不願意做的事,別人又怎麼會做呢?最近,校園裏經常出現欺凌現象。學生們都忘了這句話,纔會出現這種現象。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做一個品行高尚的人,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品行高尚的人。今後 ,我還會深入內心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

《弟子規》讀書心得4

《弟子規》的學習對我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有很大的幫助,在班級管理方面有很強的指導作用。首先,《弟子規》是依據聖人孔子的教誨編成的,每一段語句都是三個字,既押韻、好背、琅琅上口,又不乏童趣。讓嚴肅可敬的規矩變成一種意識,讓更多的學生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爲,直擊心靈的是兩個字“孝”和“教”.”“孝”是我的立身之根,“教”是我的立業之本,理解這個根本,就向“做一名優秀而幸福的教師”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爲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學生也不例外,只有學生學會了感恩父母,樹立正確的思想觀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通過解讀本節內容,讓學生學會恭敬順從父母,體諒父母的艱辛,化孝爲其動力,提高學習成績。

《弟子規》中的規矩,看似平常無奇,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去實行,那帶給父母的歡欣快樂,可不是有性的東西可以媲美的。現在我們在家庭就能培養出這麼好的言行舉止,將來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現在的小學生,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現在,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匪淺。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爲?

《弟子規》讀書心得5

《弟子規》裏面講了做人要有禮貌,這本書很好,它裏面寫的是如何尊重長輩。還有一部分是說,要尊敬老人,尊敬老人是一種美德。所以咱們一定要好好讀《弟子規》,想清楚裏面講的事情。《弟子規》這本書對我們的將來有許多的好處,如果咱們覺得它不好,那就是錯了。

《弟子規》這本書是孔子寫的,所以咱們一定要好好向孔子學習。要好問、要好學,不要因爲學習有了困難就放棄。孔子非常好學、好問,咱們要成爲向孔子學習的好孩子。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書中都有孔子講的做人的做法,做到那樣就無可挑剔了。咱們一定要好好地向孔子講的那樣學習。因爲孔子是一位很有才的人,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在世界上都很有影響力,一些到中國的外國人專門到孔子的故里敬拜。

向孔子學習要注意三點,一個是禮貌,一個是好學、好問,第三個是尊敬。咱們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因爲家長慣着咱們就改變主意。還有讀書也很重要,無論什麼書,只要有知識對我們有益處,就一定去讀。

還有一句話,是媽媽給我講的,意思是:你多一份愛就多一份美德,你多一份禮貌就多一份尊重。

《弟子規》讀書心得6

《弟子規》是一門國學,已經開課一個學期了,學了它後我也有了很多的體會,然而,在衆多的體會中最大的就是我變了。

以前的我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着。而如今學了《弟子規》後的我,變的勤勞懂事了。早晨不再讓媽媽叫着起牀了;一些該做的事我也不會不做而讓媽媽做了;此刻每一天晚飯後都由我來刷碗、擦地,也經常給父母洗腳,替他們分憂。

此刻的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農民們的辛苦。所以我此刻變的十分的節儉。在飯桌上時,我都會細心翼翼地吃飯,怕把飯粒掉到外邊來。浪費了農民們用辛勤汗水澆灌而出的果實。並且每當吃飯前我都會在心中默背"感恩詞".

我不光懂得了珍惜事物也懂得了珍惜時間。以前我總是說一句話:"還有時間呢!不着急!"往往也都是因爲這句話使我總是在最終一分鐘纔開始着急,而前面的大好時光也都白白地浪費掉了。此刻可不一樣了,有事我不會再拖時間做了,總是很進取地做着,很快就會做完,剩餘的時間我也不浪費掉,用它來幹一些有意義的事,讓我的生活中沒有空白的部分。

除了珍惜我還懂得了愛惜和環保。我不再亂扔垃圾了,反而開始遇到垃圾就撿起來仍進垃圾箱裏。鄰居家的叔叔總是喜歡在草坪裏遛狗,小狗也經常把糞便排到草坪裏,造成了環境影響,我也開始經常到他家做客,總是給他和他的家人講一些環保知識,勸告他們不要帶狗到草坪中去,讓他們好好保護環境。

我最大的變化就是言行舉止和我那臭臭的牛脾氣。此刻的我十分的有禮貌,在學校遇到教師就問"教師好!"並深鞠躬,遇到客人也熱情問候,在家中我不再那麼刁蠻了,懂得了關心父母,不再和父母發脾氣了。媽媽他們都說我長大了,懂事了。在外邊我更是做的講禮貌了。串門時受到親人們的讚賞,在路上時也會受到路人的好評,此時此刻我真的覺得自我長大了。《弟子規》使我徹徹底底地變了,變的成熟了,變的懂事了,變的越來越好了!相信我以後會繼續的變,變的更好!

《弟子規》讀書心得7

我在暑假裏讀了一本《弟子規》,裏面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其中有個故事叫《原物奉還的張元》。故事講的是南北朝時期,有一個小孩叫張元,他從小就聰明懂禮,從不私自拿別人的東西。有一天,張元和幾個小夥伴在自家的後院裏玩,鄰居家有幾棵上面結滿了杏子的杏子樹,小夥伴們看見有杏子吃,都歡快地跑過去拾,張元也跑過去把地上的杏子撿起來兜在衣服裏。當小夥伴們高興地吃着杏子時,張元卻跑到鄰居家,把撿到的杏子還給鄰居。鄰居笑着說:“這又大又肥的杏子你就自己留着吃吧!”張元認真地說:“爸爸說過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的,尤其是別人不知道的時候,就更不能這樣做了。”說完就把手中的杏子放在鄰居家的餐桌上,跑開了。後來,小夥伴們知道了這件事,都覺得很慚愧。村子裏的人們誇張元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記得我以前在我的好朋友悅悅家玩的時候,看見悅悅的娃娃上有一個很漂亮的髮夾,髮夾是粉紅色的,上面還有彩色的鑽石,樣子可愛極了!我心裏想:“如果我把那個髮夾拿回家,夾在我的娃娃上應該會很漂亮吧!”於是我趁悅悅不注意,偷偷地把髮夾放進我的口袋裏。這時我突然想起媽媽以前給我講的弟子規裏面的一句話“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我就從口袋裏把髮夾拿出來,一邊遞給悅悅,一邊對她說“對不起,我拿了你的髮夾,我不應該拿你的東西。”悅悅對我說:“沒關係,我們還是好朋友!”於是我們倆都笑了。

通過這段故事我明白了,做人要誠實,別人的東西是不能要的,父母知道了一定會很傷心。

《弟子規》讀書心得8

三年級剛開學的時候,逯老師就教我們誦讀《弟子規》。剛開始,我只是跟老師讀,回家給家長背。但是慢慢地,我發現《弟子規》裏蘊含着許多發人深省的道理,其中“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讓我感受最深。

記得有一次,我外出找同學玩沒有告訴爸爸、媽媽,回家後被他們狠狠批評了一頓。當時我心裏很難受,心想:“不就是晚點回家嘛,用得着這麼兇嗎?”學了《弟子規》後,我明白那樣想是不對的,爸爸、媽媽是怕我出事才這樣的。同學們,多讀點有意義、有價值的書,做個聽話的孩子,不要讓父母爲我們操心。

逯衛芳老師點評: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影響深遠,是教育下一代的瑰寶。我們的小作者已經從這些寶貴的經典中得到了收穫。不要猶豫了,趕快去領略我們中華經典之美吧!

《弟子規》讀書心得9

記得第一次遇到《弟子規》,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幅古樸而精緻的封面,給我的第一印象:《弟子規》是一本兒童讀本,我漫不經心的翻開書,當我翻開書本看到《弟子規》總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讓我讀起來感到非常親切,好像聽到古聖先師諄諄的教誨,就像清澈的小溪流入我的心田。當我從頭到尾讀完《弟子規》,我感到心頭一亮。原來小小一本《弟子規》是指導我們如何正確的做人、待人、處事、待物,是教導我們生活、學習應有的禮儀與道德規範。

《弟子規》篇幅不長,分五個部分。具體列出爲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和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做人要講信用、講仁義、講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要親近有仁德的人,並向他學習,這些都是我們必做的事,如果還有多餘的時間,不要浪費光陰,要抓緊時間精力去學習技藝等其他有益的知識學問。

《弟子規》的每一句,就是我們的一言一行,“置冠服,有定位,”衣帽應放置在該放的地方,要放整齊:“兄道友,弟道恭,”哥哥要友愛弟弟,弟弟對哥哥要恭敬:“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在生活中教導我們尊敬老人:“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我們每個人與朋友相處,如果聽到講自己的過失或缺點就生氣不高興,聽到人家讚譽你、誇獎你,你就很歡喜、很高興,如果是這樣,時間一長,真正的好友會遠離你,不好的朋友,損友就是不好的朋友,他會漸漸地接近你。爲什麼呢?因爲人不會輕易宣揚別人的過失,如果朋友間的交往達不到一定的程度,他不會指出你的過失,而人往往很難發現自己的過失,如果朋友指出你的不對,看到你很生氣,下一次,他肯定不會再講,爲什麼?他怕跟你結怨,所以如果沒有雅量不能接受朋友的規勸,你的好朋友當然會漸漸離你而去,不好的朋友會漸漸接近你:“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學習要有恆心有毅力,理論和實踐必須相結合,否則學到的只是膚淺、表面的東西,不會有成就。

讀《弟子規》要用我們的心地去感悟,《弟子規》的每一句都是我們每個人心性的流露,“父母呼,應勿緩”雖然只是對父母一個恭敬的行爲,但是心中要時時刻刻對父母保持孝敬!

我認爲《弟子規》確實是指導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的一本好書,時常能把自己的言行舉止用《弟子規》進行約束,反省自己的過失並能改正,假以時日,相信自己會有很大的進步。

《弟子規》讀書心得10

我從小就喜歡讀《弟子規》。我也一直徜徉在古文化的海洋裏。因爲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大道理令我深有感觸。

首先是“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如果你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愛、不孝敬,怎麼能去愛別人呢?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想想有時我們對父母愛的又是多麼的膚淺。在我們現代子女眼裏,給父母生活費、買好吃的食品、買好看的衣服,讓父母生活寬裕、衣食無憂,就已經是很好的盡孝了,做到了這些,感覺似乎心安理得了。

其次是“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結鈕釦,有定位,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你會很快樂。

然後是“信”:“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開口說話,誠信爲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是萬萬不可!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所謂“詞,達而已矣!”不要說花言巧語,諂言媚語,奸詐取巧,粗俗污穢的話語,街頭無賴粗鄙的語氣流習,都不可以沾染。

最後是“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學仁慈……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學習可分爲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

由於改革開放浪潮的涌入,人們不分青紅皁白地接受西方國家的思潮,造成國人的榮辱觀,善惡觀,自我意識判斷等觀念的混亂,一時之間,以任性爲個性,以無情爲瀟灑,以刁蠻爲可愛,形成了一個不良的社會環境,不利於青少年兒童的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獨生子女現象導致家庭對兒童的期望過高,溺愛有加,幾乎達到“衆星拱月”的地步,這同樣不利於兒童文明習慣的形成。影視作品對文明禮儀缺失的漠視,鏡頭裏充斥了兒童大呼小叫,哭鬧糾纏的情景,耳畔也充滿了成年男女臉紅脖子粗的罵街叫陣場面。我想,韓劇之所以在中國市場廣受青睞,大概也與其傳統文化有關吧。因爲韓劇的情景畫面總是令人感到溫馨:鞠躬問候,彬彬有禮,進退有度,使人如沐春風。當今社會,倡導國民素質的提高,當從小處着眼,從小兒着手,《弟子規》不失爲一本好教材。

《弟子規》讀書心得11

“德行是不可分割的:是則是,非則非,一點都不能含糊。”人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如何做人。而做人要從孝悌來入門——古人深知這樣的道理,於是他們傳承給我們一些最寶貴的做人經驗,而這些都記錄在《弟子規》裏。《弟子規》這本書出自於孔子的筆下。這本書主要是圍繞着“孝心,孝言,孝行”而創作的一本古詩詞。讀了這本書後我深有感觸。讓我先來說說“孝心”吧!孝就是孝敬的意思,心就是我們的愛心,而孝心的意思就是說我們要有一顆孝敬尊重長輩的心。我們時時刻刻要考慮到父母和長輩地感受,想着要爲他們做些什麼。愉快而迅速地完成我們需要做得事。

“孝言”是說:我們在對長輩、父母、同學、朋友說話時一定要文明用語,這樣的話別人就會認爲你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我認爲每天對爸爸媽媽說的四句話是每位同學必須具備的:

1、早上起來對爸爸媽媽說聲:“早上好”。

2、到了學校對爸爸媽媽說聲:“再見”。

3、回到了家對爸爸媽媽說聲:“我回來了”。

4、睡覺前對爸爸媽媽說聲:“晚安”。如果你做到了並且對爸爸媽媽說了,這樣的話爸爸媽媽就會認爲你已經長大了,而且會很開心。希望大家可以說好這四句話,讓文明語言在我們的生活中開始傳播吧!除了“孝心,孝言”還有“孝行”;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孝敬老人,愛護比我們年齡小的弟弟妹妹們。

在長輩們累的時候,我們可以爲他們捶捶背,或是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弟弟妹妹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去幫助他們。我們要用實際行動來踐行對“孝心,孝言”“孝行”地理解。孝是無所不適的,社會不能沒有孝,生活中更不能沒有孝。凡事孝爲先,沒有孝就什麼都做不好。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一分一秒做起,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弟子規》讀書心得12

這,不是一本神祕的書,卻令人百讀不厭;它,是一本啓蒙讀物,卻經久不衰,如明珠璀璨奪目,教誨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卻有個普通的名字:《弟子規》。

這是一本不分性別的書,我之所以推薦它作爲我們女性的讀物,是有理由的。聖人的訓導,無論對男對女都是平等的,我們是成長在新世紀電力系統的新女性,也可以和男同志一樣與古人交流對話,博古通今,以古鑑今。我們女性中爲人母者,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影響人,有理由也有責任學好這本書,正人正己,擔當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接力棒,把中華民族的精華代代相傳。通過閱讀此書,可以提高我們女性的文化素質、個人修養,從而增加自信,爲企業、爲社會創造更多財富,實現自身的價值。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24個字,展示了人生的大道理、大智慧。先賢聖人教導我們,做人應持有的規矩,即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應該好好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弟子規》全文雖然篇幅短小,但字字珠璣,意味深長,談及做人做事的道理,頗有見地,耐人尋味。讀此一書,感慨萬千,我就從感悟頗深的一二談起吧。

“首孝弟”。《弟子規》告訴我,做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從小在寵愛中長大的我,雖然已成了家,可是對父母的依戀仍舊如孩時,每次回家總能享受一番家的溫馨,享受父母給予我的從不計回報的關懷與體貼,每次臨走時還要帶上父母塞過來的水果、糕點,從來沒有考慮過要爲父母分擔些什麼,要爲父母做些什麼,而自己也像永遠長不大的小女孩,不知道怎樣去關心、體貼父母。《弟子規》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毋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些話正好告訴我應該這樣去做: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爲了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生氣、傷心。這些話經常拿出來看看讀讀,對照自己,自問今天我做到這些了嗎?吾日三省吾身,相信一定會對自己大有裨益的。

“泛愛衆”。“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與孔子的“克己復禮爲仁”的著名觀點是一致的。我平常生活中不高興時就要跟心愛的人耍耍小性子,賭賭氣,沒有考慮對方的感受,什麼時候傷了對方自己也許還不知道。有時候爲了完成一件心裏想的事,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辦事比較着急,不達目的不罷休,或是沒有注意到方式方法,缺少與別人的溝通,往往事與願違,事情也許辦成了,但達到的效果卻是完全不一樣的。由父母推己及人,其實每個人的感受和我的感受應該是相仿的,都需要關懷和愛。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不如人意的事,要告訴自己,別人怎樣對我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怎樣去對待別人,“克己復禮爲仁”,相信自己一定會做到的。天地間愛是最真摯、最感人的,在同一個地方生活、同一企業工作的我們,應該相親相愛,生活中彼此關心,工作中互相幫助、互助合作,這樣才能共創和諧環境、共建和諧企業。

如今,我把“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這24個字做成了電腦桌面,每當我打開電腦,靜坐下來時,首先映入我眼簾的就是這些個大大的字,它提醒我每一天應該怎樣去做一個厚德的人,去做一個誠實守信、有愛心的人,去做一個自信、勤學、奮進、從善如流的人。

感謝《弟子規》這本書,它教會了我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感謝我周圍的所有人,他們使我在健康、快樂中成長。感謝自己所度過的每一個晝夜,它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弟子規》讀書心得13

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許多至理名言。在《弟子規》中寫到對父母要:冬則溫,夏則;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意思是:照顧父母時要冬天問一下是否住的溫暖,夏天問是否涼爽,早上要向父母問好,晚上也要向父母問好,出門要告訴父母,回家要面見父母。讓父母明白你的習慣,做事不要了變化,要讓父母明白你幹什麼。

如果你連上頭的事情都做不好的話,你就不算是一個好兒女,你有沒有想過你的母親十月懷胎生出來了你,父親在外面打拼掙錢養活一家,母親在家中給你餵飯,侍候你。父親每一天在外面上班後累的精疲力盡,而你長大了卻煩你的父母,你想過你的父母多悲痛嗎?

假如有一天你老了,你生病了。而你的兒女像這樣對待你,你難道不悲痛嗎?所以我奉勸天下兒女善待父母,多關心父母,也不往父母養你一場。最終我祝天下父母一生平安!

《弟子規》讀書心得14

“弟子規聖人訓首教悌次謹信……”我正讀着清代文學家李毓秀的作品《弟子規》。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弟子規》共分成了八個部分,[總敘]告訴我們要學習七個部分。[入則孝]告訴我們在家應該尊敬父母,父母不喜歡我們的壞習慣應該馬上改掉,如果父母親對我們管教嚴厲的時候,不應該痛恨父母,父母親所做的、所說的都是爲我們好,就像“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出則弟]告訴我們和兄弟姐妹在一起應該和睦相處,如果不和睦,只會令父母操心,和睦了,父母就少了一份操心,這樣也是對父母的一份孝敬。

我讀着讀着,我心裏慚愧極了,平時,在家裏媽媽總對我說應該改掉壞習慣,多幫助媽媽幹活,可我就是不聽,現在媽媽生病了,我才體會到媽媽的辛苦。我們要孝順自己的父母。

我已經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了,我一定要改掉壞習慣,做一個懂得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的成長經歷會有很大的幫助,我會時時刻刻地用這本書叮囑自己怎樣去孝敬自己的父母親。做父母心中的好孩子。

同學們,你們《弟子規》讀後感會怎麼寫呢?

《弟子規》讀書心得15

通過近一年來車站組織學習《弟子規》,我們非常榮幸地接受了傳統文化的教育和薰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弟子規》讓我們從思想上樹立正確的觀念,養成良好的習慣。《弟子規》是傳承儒家經典文化的文學作品。從孝、悌、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等方面闡述。首先放在第一位的便是孝道。俗話說“百善孝爲先”,一個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讓他們在晚年的時候不再操勞,不再替我們擔心受累,也不要讓他們做空巢老人,孤獨寂寞。多抽出時間看望老人,照料他們的飲食起居,給予他們家的溫暖和關愛,心裏上的寬慰,這也是一種孝道。血濃於水,兄弟姐妹同是一家人,對長輩尊敬,愛護晚輩,做到謙虛禮讓,長幼有序,這樣才能使家庭和睦,社會纔會安定團結。其次在外要珍惜朋友及我們身邊的人。另外《弟子規》講述了日常起居的行爲規範。“衣貴潔,不貴華。”穿的衣服乾淨整潔就可以,這樣給人以清新之感,無需高檔華麗,更不能相互攀比,我們僅需保持真正的自我,做最好的自己。愛你本來的樣子,不論是什麼人,我們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和尊敬。人無完人,再優秀的人也會有他軟弱的一面,別人短處不應到處宣揚,應當取長補短。仁愛寬厚,以德服人。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與人坦誠相待。

今後在工作中,要保持謙虛的態度,多向身邊的領導和同事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再次,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細節決定成敗。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做好,那就會出現“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也許是仁愛的最高境界。因爲愛自己,所以愛父母,因爲被人愛,所以愛人,因爲愛生命,所以感恩愛。我們生命有限,但愛是無限的,因爲愛,纔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能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能變成和諧的世界。通過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己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情懷都是非常有益的。能認真讀過學習過,用心去做,並且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便可終身受益。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