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紅樓夢》讀後感【薦】

《紅樓夢》讀後感【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樓夢》讀後感【薦】

《紅樓夢》讀後感1

《紅樓夢》前五回的內容和在小說中的作用。 第一回是開篇。先用“女禍補天”、“木石前盟”兩個神話故事作楔子,爲塑造賈寶玉的性格和描寫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戀愛故事,染上一層浪漫主義色彩。 在“女媧補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寫了一塊“無材補天,幻形入世”的頑石。這便是隨賈寶玉一起降生,又爲賈寶玉隨身佩戴的“通靈寶玉”。它對賈寶玉的叛逆性格有隱喻作用: 一方面暗示他無“補天”之材,是個不符合封建社會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與封建主義相對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從天而降的頑石一樣的“頑劣”性,能以爲世俗所改變。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這塊“無材補天”的頑石與絳珠仙草的關係。說明這頑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變爲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絳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歲月,後來遂脫去草木之態,幻化人形,修成女體。在這頑石上世之時,她爲酬報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這絳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爲有這段前緣,在林黛玉初見寶玉時纔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裏見過一般”的感覺;賈寶玉也覺得“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看着面善,心裏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至於“還淚”之說,正與節選部分“只怕他的病 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相照應。 第二回交代賈府人物。通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簡要地介紹了賈府中的人物關係,爲讀者閱讀全書開列了一個簡明的“人物表”。(見最後) 第三回是介紹小說的典型環境——通過林黛玉的耳聞目睹對賈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寫。林黛玉進府的行蹤是這一回中介紹賈府人物、描寫賈府環境的線索。 第四回是展現小說更廣闊的社會背景。通過《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介紹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關係,把賈府置於一個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中來描寫,使之更具有典型意義。 第五回是全書的總綱。通過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利用畫冊、判詞及歌曲的形式,隱喻含蓄地將《紅樓夢》衆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發展和結局交代出來。《紅樓夢》只流傳下80回,遺失了結尾,因此,對於《紅樓夢》中人物的命運,基本上是依據這些隱喻揣摸出來的。 至此,全書的主要人物、背景,發展脈絡、人物傳動基本上交代出來,小說的情節發展便在此基礎上展開了。

《紅樓夢》讀後感2

一千個人讀《紅樓夢》,能讀出一千種《紅樓夢》。就我個人而言,喜歡這部書的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它的複雜性。

例如,即使是作者最偏愛的主要人物,其人也不會十全十美,作者會有意刻畫其缺陷,並不掩飾。

比如男主角賈寶玉,雖然在書中他比絕大多數男人更尊重女性,但他所尊重的女性也是有範圍限定的。年輕未婚美貌的女孩子,纔是他欣賞的核心目標。

當今輿論中,“家暴”是個大污點。而賈寶玉對女人就有暴力行爲。丫鬟來爲他開門晚了,他就怒了,用腳狠狠踹她,導致襲人被踹得咳血,肋上青了碗大的一塊。

賈寶玉發現對方是襲人,纔有點後悔,但也沒覺得自己有多大錯,還笑着與襲人打趣。如果他踢的不是襲人,而是哪個小丫鬟,那就更是連一點後悔都不會有。

又比如女主角林黛玉。劉姥姥進大觀園時,林黛玉說劉姥姥是“母蝗蟲”,還說要爲惜春作畫起了個名字叫“攜蝗大嚼圖”。這雖是玩笑話,但也有些刻薄了。

上面說這些,不是意在“黑”男主和女主。在《紅樓夢》裏,寶玉和黛玉都是可愛的人物,是能引起讀者同情和憐惜的。他們不是壞人,只是未能“十全十美”。

《紅樓夢》作者的高明之處,正在於他雖然喜愛、憐惜筆下這些人物,卻也不會避開他們的缺陷。甚至可以說,主人公們無論再如何令人同情,都是有“原罪”的。

書中極力描寫賈府、大觀園的繁華盛景,以及主人公們的吃穿用度之奢華精緻,並不是爲了炫富(對比一下,現在太多小說是爲了炫富而炫富,作者以誇耀心態在寫主角多麼有權有錢),而意在刻畫當時的貧富差距之大。

劉姥姥就算出,大觀園裏姑娘們擺一場螃蟹宴,花的錢就相當於當時農村人一家一年的花銷。

而客觀來看,主人公們真的能在道德上安然享受這些富貴嗎?恐怕不能。

古代詩文的一個典型諷刺傳統,就是用權貴富豪的奢華生活,來反襯出貧富差距之大的不合理。爲什麼《紅樓夢》的結局一定是悲劇,而不可能是花好月圓的喜劇?原因就在這裏:作者對這些鐘鳴鼎食、錦繡榮華的富貴或許有留戀、有惋惜,但心底卻也明白,這是有原罪的,所以最後結局只能是“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就連《金瓶梅》這種被現代讀者當成“黃書”的,也一定要把男主西門慶寫成死於中年的縱慾,死後家業衰亡,子女都絕了後。反而是西門慶的妻妾們,有些最後還出路不錯。

《紅樓夢》讀後感3

讀完《紅樓夢》,心裏有說不出的滋味,一種酸酸的感覺蔓延在我的心頭,正如書中所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以林黛玉與賈寶玉的悲劇愛情爲主線,以賈府的興衰成敗爲背景,批判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同時也讚頌了那些反抗者。

在《紅樓夢》中,曹公傾盡心力,嘔心瀝血塑造的一個人物就是林黛玉,而爲了描繪林黛玉的悲劇人生,曹公一開始就把她的身世寫得奇絕妙絕,特意想出了一個“還淚”之說,因爲林黛玉是帶着宿命、宿根而來到人世間的,這也爲她的悲劇作了鋪墊。一開始瞭解黛玉,是出自其師賈雨村之口:“這女學生讀至凡書中有‘敏’字,皆唸作‘密’字……怪道我這女學生言語舉止另是一樣,不與近日女子相同……”而後又通過王煕鳳的口來描述: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我今兒纔算見了!老天賜給寶釵是楊貴妃式的嫵媚,卻賜給黛玉西施式的清瘦之美,也怪不得寶玉取名爲“顰顰”了。而黛玉最令人羨慕的就是她自幼聰明清秀,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最擅長的就是詩文詞賦,在大觀園女兒園裏無不常常藝壓羣芳,他人“苦思冥想”,她卻是“一探而就。”但她生性孤傲,多悉善感,因爲她自幼孤苦伶仃,所以她絲毫不受賈府熱鬧景象的影響,成天鬱鬱寡歡,又因體弱多病,只有寶玉和她有着共同的志趣與理想,但是這一愛情又被以賈母爲首的封建集團所扼殺,而黛玉的悲劇也就此達到了巔峯。怪不得這位百合似的薄命女說道:“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無盡頭,何處有香丘……爾今死去儂假葬,未卜儂身何月喪?儂令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除了林黛玉,薛寶釵也是可悲之人,雖然她容貌美麗、溫婉動人、舉止賢淑、恪守婦德,但深深被封建思想所毒害,爲了保持形象,即使悲痛欲絕,卻還安慰別人,說些大義的話,認爲這纔是婦德,其實她纔是可悲的人,她像一個沒有思想的木偶,到最後也麻木着,她的一生都是別人安排的,什麼“金玉良緣”,只不過是迷信罷了!而她也從沒有想過反抗,更沒想得到自由,這麼一個循規蹈矩的人,也是可悲的。

《紅樓夢》,把最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往往動人心絃: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

《紅樓夢》讀後感4

前幾天,老媽給我買了一本《紅樓夢》,說一天不能光看沒用的漫畫,還是應該接受一下以前清代的歷史生活。其實我對《紅樓夢》的興趣還不淡,從小就聽朋友說過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今天還總算是“見識”見識了,所以,拿過書後,我幾乎廢寢忘食,總把早飯推到中午,午飯推到下午,晚飯推到深夜,經過我十幾天的努力,終於看完了一百二十回的《紅樓夢》,除了看,我還在網上去搜集了紅樓夢的影片、大觀園的圖片。過了幾天,我發現,我的生活似乎越來越接近紅樓夢了……

話說賈府原是熱熱鬧鬧、金碧輝煌、一帆風順,但是在《紅樓夢》的結尾處,賈府裏卻是烏煙瘴氣,丫鬟、夫人相繼逝世。雖然我家沒有賈府那麼嚴重,但是情況卻十分相似。就說期末考試前,媽媽每天早上都給我們準備營養的早餐,以便我們學習有充足的精力,整個屋子裏飄揚着麪包的絲絲香氣;中午,媽媽在家做家務,整個屋子在老媽辛勤的“服務”下,像被施了魔法一般煥然一新,使我們心曠神怡;晚上,我和哥哥都拿着自己的書包,各回各“室”,隨時準備上作業的“戰場”,因此屋裏又有了學習的氣氛。再說期末考試後,我們每天睡覺就要佔去一天的早上,早餐早已離我們遠去;中午老媽嫌累放假要休息,所以也不做家務,家裏瓜子殼滿地,灰塵服牆,給人以壓抑的感覺。再加上晚上我們打羽毛球、看電視、泡方便麪,家裏更是被我們折騰得雞飛狗跳,現在我在打這篇文章,都是夾着鼻子在打的。

《紅樓夢》第四回講的是“賈雨村亂判葫蘆案”,看了這回故事,類似的情形就落在我們家中了……

星期天,我在家看電視,“筐——”家裏客廳傳來一陣聲音,原來是花瓶打碎了!花瓶就在哥哥旁邊,肯定是哥哥不小心碰碎了。老媽老爸馬上出來,腦子裏肯定就斷定是哥哥打碎的,這時哥哥湊到媽媽耳邊,說了幾句話(因爲這幾句話說的聲音太大,被我聽見了):“三姨,現在的孩子都受不得委屈,乾脆你就判她爲“兇手”,讓她嚐嚐受委屈的滋味,讓她以後在社會上有更好的生存能力,也有會忍耐的精神,這多好啊!”我本想說話,媽媽就說:“代雨潼,快把這些花瓶碎片掃了,待會兒寫一篇檢查!”賈雨村亂判葫蘆案與母親亂判花瓶案有什麼區別啊……冤死我了……

看了《紅樓夢》,給我落下了不少的“後遺症”,如果你也想嚐嚐“後遺症”的滋味,那就去買本《紅樓夢》來看哦!

《紅樓夢》讀後感5

在文學是史上,《紅樓夢》被稱爲我國古代長篇小說中現實主義的高峯,其深遠的社會影響並不僅僅在於它高度的思想性,更在於它無與倫比的藝術價值。

《紅樓夢》以賈府爲中心活動舞臺,以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爲主要內容,通過對賈、王、史、薛爲代表的封建貴族家庭由盛至衰的發展過程及豪華奢侈生活的生動敘述與描寫,客觀而真實地揭露出封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並明白無誤地預示了其無可挽回的覆亡趨勢。

《紅樓夢》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巨大的,這首先體現在典型形象的塑造上,它探索到人物靈魂的深處,描寫了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出不同的典型。這一大羣性格鮮明,有血有肉,真實可信的人物形象,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道瑰麗的藝術畫廊。在這一人物羣中,不僅有大家閨秀,豪門公子如主人公: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作者還着力刻畫了一個個聰明伶俐,可愛卻位卑的丫環、女僕,如晴雯,鴛鴦、紫娟等。不過,我覺得或比較喜歡晴雯。可以說她是丫頭裏面最出色的一個吧!晴雯原是賈府世僕賴大家買來的,可以說是僕人的僕人,因賈母見她“十分伶俐標緻”,於是被像小禮物一樣孝敬上來。她身爲下人身世可憐到連家鄉父母也不記得。但她卻開朗倔強,心思純正健康,不像林黛玉那樣抑鬱悽苦,更不像花襲人那樣溫婉卑屈。在她身上包含着一種叛逆精神,比如她對王夫人、鳳姐等高居於她頭上,把握她生死大全的“主子”不屑一顧,還經常以犀利的言語直揭襲人的虛僞。幾乎可以說她是大觀園中一個最悲慘的犧牲者。只因模樣長得有點像林姑娘,就被罵爲狐狸精,“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就打炕上拉下來架出去了,連好些的衣服也不讓帶走,終於被摧殘屈死。

《紅樓夢》又是一部佈滿想象的書,它留給人們太多的奇想、遐想、神話,還來不及好好梳理,因此需要我們的聰明的信息……它使我們猜測,使我們迷惑,使我們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於是我們覺悟了:原本世界上有那麼多種有待探索和發現的世界。

《紅樓夢》更是一部百科全書,而且不僅是封建社會的。幾乎是,我們的一切經歷經驗喜怒哀樂都能從《紅樓夢》裏找到參照,找到解釋,找到依託,也找到心心相印的共振。

《紅樓夢》高妙的藝術價值還在於它浸透並散發着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比如詩詞歌賦,繪畫,音樂,雕刻,建築等等藝術領域的廣泛涉入,和服飾、膳食、酒令,燈謎等等民俗文化的融匯和點綴。這些藝術、民俗在文中的運用,不僅僅是增強細節的真實性,還使文章富於生命力並佈滿詩情畫意。

《紅樓夢》不愧是一部永垂不朽的鉅作啊!

《紅樓夢》讀後感6

珍珠瑪瑙《紅樓夢》(讀後感一)作者:鐵木唐這裏是《紅樓夢》讀後感,全新觀點,希望愛好《紅樓夢》的網友常來看看,指點指點,珍珠瑪瑙《紅樓夢》(讀後感一)。首先說幾句跟《紅樓夢》沾邊的話。

重慶網友丁大華在一篇文章裏指出:"一百多年來的《紅樓夢》研究,還在原地打圈圈。"草民有同感。記得西方聖哲有句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意思是,在真理和老師發生矛盾時選擇真理。而中國人在這個問題上卻有三種態度,一是打倒老師追隨真理,二是反對真理繼承老師的錯誤,三是既不認爲老師錯,也不認爲真理對,交給時間老人去裁判。《紅樓夢》的研究歷史就是沿着這個路子在循環,讀後感《珍珠瑪瑙《紅樓夢》(讀後感一)》。有了網絡之後,《紅樓夢》研究的壟斷才被打破,與壟斷者持異議的文章才得以發表。

《紅樓夢》是一部什麼樣的書,本人認爲它是寫女人,爲女人的命運而吶喊的書。書中集中了各種典型的女性,展現他們的才智,展現他們的情感,展現他們自由平等的夢想。具體一點說,賈寶玉和一羣女人隱喻的是皇帝與宮娥綵女"七十二嬪妃"。因此又可以說《紅樓夢》是寫後宮的,是寫女性這個弱勢羣體的書。中國文學史上是僅此一部吧。外國文學史上有沒有呢?單就這一點說,《紅樓夢》當然是名著。何況它還是文學著作的極品。

有人說《紅樓夢》不好翻譯成外文,僅這書名就找不到對應的詞。我想,若把書名變成"紅牆院內女人的夢",能不能翻譯?

中國從秦至清二千多年,婦女始終處於社會底層,是受苦受難最沉重的羣體。即使是後宮嬪妃,衣食不愁,而那種牢獄似的精神生活也是度日如年啦。男人事業上的失敗要女人承擔罪名。女人是禍水,女人不能參政,女人與小人難養等等。《紅樓夢》反其道,舉出十二又十二個女人迴應這些怪論。

《紅樓夢》全本寫了一系列大事:秦可卿大出殯,元妃省親,查抄大觀園驅逐晴雯,探春治家,劉老老兩進榮國府,鴛鴦拒嫁,尤三姐殉情,最後的壓軸戲是寶玉寶釵聯姻。這些事像一串念珠穿在一起,表達一個主題:自由在哪?平等在哪?穿這一串珠子的"線"可以說是賈寶玉。

《紅樓夢》讀後感7

《紅樓夢》是一部我國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長篇小說,全書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和林黛玉賈寶玉的愛情故事爲線索,是清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這是一本古代小說的巔峯之作,

自古紅樓一夢,癡了多少用情之人?開闢鴻蒙,誰爲情種?都只爲風月情濃。我只偏愛黛玉一人。

黛玉進賈府,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呵,竟是個可憐之人啊。一開始就如此,往後呢?含笑不語了。

對我來說,黛玉葬花是最動情的一處。因晴雯置氣,沒聽清是黛玉,便以寶玉的名義說話,將黛玉拒之門外。但黛玉卻聽到寶玉和寶釵的交談聲,並看到他們同行,躲起來暗自神傷。第二天寶玉找她,她去找其他姐妹,看見落花就有了同病相憐的感覺。花落亦如人飄零,花柔亦如女兒柔。與花成爲知音,惺惺相惜。與土一體,隨土而化。

不再說什麼癡情怨女,這首葬花詞的的確確是黛玉一生的寫照。抒情淋漓盡致,語言如泣如訴,聲聲悲音,字字血淚,滿篇無一字不是發自肺腑、無一字不是血淚凝成,把林黛玉對身世的遭遇和感嘆表現得入木三分。全詩並非一味哀傷悽惻,其中仍然有着一種抑塞不平之氣。“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就寄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憤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豈不是對長期迫害着她的冷酷無情的現實的控訴?“願儂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則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願受辱被污、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已是消逝之花,在她心中依舊難能珍貴,這不僅是葬花,更是將自己身在這個社會的迷茫一同埋下。

翻閱這《紅樓夢》,再也沒找到令我心動之人。黛玉啊黛玉,你可知你是如此的令人難捨。

紅樓夢裏各個女兒都精華靈秀,獨具其魅,可我偏愛這悽美猶憐的‘顰顰’。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她心憂,她柔弱,但她又要強。海棠詩社大放光彩,家庭聚會不落人之後,用詩詞書寫着自己的多情善感。

黛玉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絕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嫋娜風流的外形之美,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劇性格之美。林黛玉的嬌美姿容是迷人的。然而,使她動人心魄、更具藝術魅力的則是她無與倫比的豐富而優美的精神世界。不喜封建束縛,甚哉!

一段葬花吟,一曲流觴,成就一段屬於瀟湘妃子的傳奇!

《紅樓夢》讀後感8

《紅樓夢》這本書我一共讀了三遍,第一遍我並沒有讀懂,第二遍我似乎淡淡的體會到這本身一層的意蘊,第三遍我花了幾倍的時間去細細品味。當我鄭重的翻過了《紅樓夢》的最後一頁,淚水在不經意間潮溼地劃過我的臉頰。

曹雪芹刻畫了很多鮮明的人物:鳳姐兒、晴雯、襲人、平兒、尤二姐、尤三姐。而今天我只談三個人: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

賈寶玉:作爲榮國府嫡派子孫,他出身不凡,又聰明靈秀,是賈氏家族寄予衆望的繼承人,但是他的思想性格卻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不通世務伯讀文章,有可貴而不可多得的對封建正統思想的不滿和反抗精神。

林黛玉:兩彎似顰非顰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姣襲一身之病;閒靜如姣花照水;形動如弱柳扶風一幅古代病態美人圖躍然紙上。她性情孤高,胸懷狹窄,才情之高,是十二金釵之冠。

薛寶釵:生的臉若銀盆,眼若水杏,脣不點而丹,眉下畫而橫翠,肌膚也豐澤而白皙,性情溫和而貞靜,行爲豁達大度,處事隨分安時,才情之高,也只有她能與黛玉匹敵,有一把有“不離不棄,芳齡永繼”的金鎖,只有揀有玉的方可配。

正因一塊玉,一塊金鎖,一句“你這金鎖要揀有玉的方可配”,可惜了三個絕世佳子。落得:黛玉和寶玉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但這一愛被賈母等人殘忍地扼殺了,林黛玉淚盡而逝。在賈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辦下,賈寶玉被迫娶了寶釵爲妻,但因雙方沒有共同的理想志趣,加上寶玉又無法忘懷知音真愛林黛玉,婚後不久即出家當了和尚,留寶釵獨守空閨,抱恨終生。四個大家府也已落魄的妻離子散。

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讓我聯想到當時的社會背景:歸罪官僚大地主階級的腐敗、虛僞、殘酷、暴虐和深刻的社會矛盾,反應了當時新生的社會經濟關係的萌芽和新興的市民社會力量追求民主和個性解放的生活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痛苦。

只是可憐了黛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淒涼結局。

真是“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自卑、自尊、自憐的林黛玉啊。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

《紅樓夢》讀後感9

有人向你借錢,借不借?借多少?

借錢可謂考驗當代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第一殺手,想和誰絕交,就朝他借錢。因爲說好的三天還,三天後不僅錢沒了,可能連人都不見了。當然,也有幫人與危急之中、知恩圖報。《紅樓夢》中就有一個這樣的案例。

劉姥姥因年成不好,沒錢過冬,思索一會,能跟賈府王夫人祖上連過宗,便來到賈府“打秋風”。

負責接待的是代理大管家王熙鳳,鳳姐實際上根本沒聽過有這麼一門親戚,關係又遠且很久沒走動,突然上門來借錢,怎麼辦?在線等,急~

鳳姐笑道:“且請坐下,聽我告訴你老人家。方纔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論親戚之間,原該不等上門來就該有照應纔是。但如今家內雜事太煩,太太漸上了年紀,一時想不到也是有的。況是我近來接着管些事,都不大知道這些親戚們。二則外頭看着這裏烈烈轟轟,殊不知大有大的艱難去處,說與人也未必信罷。今兒你既老遠的來了,又是頭一次見我張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兒太太給我的丫頭們做衣裳的二十兩銀子,我還沒動呢,你若不嫌少,就暫且先拿了去罷。”

這裏鳳姐先去請教長輩王夫人,搞清楚關係;然後說了很多臺詞,一用於寒暄,一解釋爲什麼給錢。因爲開口之前鳳姐已經確定這錢是要給,但是又不是那麼容易給。

第一層,親戚間本來應該照應,但是關係比較遠親戚,不走動不大知道;第二層,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家裏也有難處。第三層,既然開口來一趟,再難也不能讓你空回去。

二十兩銀子,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紅樓夢》中二十兩一共出現21次,其中跟賈府有關的有:劉姥姥這次借得二十兩;賈母給寶釵、王熙鳳過生日拿出來二十兩;螃蟹宴一頓花費二十兩左右;賈瑞去世,賈赦、賈政、賈珍贈銀二十兩;趙姨娘兄弟去世賞銀二十兩。

可見二十兩對賈府來說或許是定例,適用於一般性的隨份祭祀。螃蟹宴借劉姥姥之口,說明二十兩夠莊家人過一年的花費。

對於借錢,借不借、借多少都很有講究。數目不多且對於被借者有足夠餘力,可以施與援手,畢竟幫人也是幫己;在借錢行爲中,實際上最關鍵的是對於借者,劉姥姥並沒有因爲賈府豪門大戶,就覺得理所應當,不久就用瓜果蔬菜作爲回報,最後更是救鳳姐女兒巧姐於危難之中,正是“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劉姥姥人窮志不短的品行,纔是給那種總覺得“你弱你有理,你強你應該”的人狠狠一個耳光。

《紅樓夢》讀後感10

走進紅樓深處,感受到的是那一段段悽美的女兒夢;走進大觀園裏,看到的是一羣風姿綽約的女兒花。她們天真.清純.美麗卻也暗藏悲婉.寂寞.悽清。大觀園中,我讀到的是千紅一哭;紅樓夢裏,我品到的是萬豔同悲。

她是林黛玉,一個似水一般的女子,她的一顰一笑,她的一舉一動,美得如同天仙。“兩彎似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竊,病如西子勝三分”。這便是林黛玉,是那個爲情而淚,爲情而死的癡情女子。“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這是她的情。“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這是她的癡。她爲情而生,爲情而死,但她葬花的那一刻,她的情也隨着那花瓣一起埋入深土了……他的女兒夢留下的只是一段悽美……

她是薛寶釵,一個不見奢華,惟覺淡雅的女子。她也是看重愛情的,但她看重的早已不是一份單純的愛情了。她宛如一朵牡丹花“任是無情亦動人”她和許多紅樓女子一樣夢求着一段金玉姻緣,她努力壓抑自己,在外人面前,她寬容隱忍善解人意,卻不料到頭來終是一場空,她的一生終究是悲哀的,“悵望西風抱悶思,蓼紅葦白斷腸時,”她的一生,終究是不幸的。她的女兒夢留下的只是一段哀情……

她是史湘雲,一個堅強而又陽光的女孩。但是她看似陽光的背後,卻是悲傷的,她自小無父無母,由叔嬸養大,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她卻依然陽光豁達,樂觀開朗。“秋光荏苒休辜負,相對原宜借寸陰。”但就在這樣的性格下,依然無法阻止她命運裏的悲哀,她雖嫁了個如意郎君,卻不料命運還是一部悲劇。她的女兒夢,留下的只是一段悲情……

她是王熙鳳,一個強勢而美麗的女人,對位她是一朵帶刺的玫瑰,對丈夫賈璉卻也是柔情的。她本該在柔情中幸福,哪曾想又是一段荒誕的婚姻。丈夫的花心讓她的強勢再次爆發,最終卻也落個悲慘人生。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她在剛烈中生存,卻也在剛烈中死去。他的女兒夢,留下的只是一段悲催……

夢迴紅樓萬聲嘆息。讀《紅樓夢》讓我看到了那光鮮亮麗的是一段悲情,那一個個女兒夢裏,讓我看到了一聲聲嘆息。

紅樓女兒夢、女兒情、女兒心,誰人能解?

《紅樓夢》讀後感11

《紅樓夢》所講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爲婚”,更爲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裏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因爲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們又何苦進宮呢?皇帝姥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啊。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苛捐雜稅,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

閱讀這本書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或許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我總認爲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說中並不多見。

我不得不感謝續者高鄂,儘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

不是說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說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於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說,死,是她的解脫,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着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還是幸福的。

或許兩個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該相遇,因爲生活不是浪漫,生活會將浪漫消磨得一乾二淨,最終,紅玫瑰變成了牆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飯。所以,就讓浪漫在最美的時候畫上句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憶。

可是也許你會說,黛玉死的很悲慘,一點也不浪漫,關於這點,我是不贊成高鄂的續書的,也許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許黛玉確實應該淚盡證前緣,這樣不是更好嗎?她牽掛着寶玉,用她全部的熱情爲這一知己痛哭,懷着深深的思念,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高貴神聖的,然而高鄂沒有這樣寫,他最終讓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憤恨,氣極而亡。這不象我們認識的那個高傲自賞的黛玉,反而象個情場失意的一般女子。

儘管如此,她最終是在賈府垮倒前離開這是非之地的,否則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麼大的刺激。寶玉是個紈絝子弟,他不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他能給予黛玉的其實很少,談不上保護與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別人保護的弱者,所以在他身邊,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紅樓夢》讀後感12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嫺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好一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你本爲仙草化身落凡,有着靈動的美態。

“丟棄了不離不棄黃金瑣,忘記了莫失莫忘通靈玉”,好一個多情瀟灑的賈寶玉,你本是女媧補天遺落下的靈石,化身爲人找尋真愛。他們,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故事。

黛玉,雖然很多人都不喜歡她那生性猜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但我卻能理解她的苦衷。她從小父母雙亡,又寄人籬下,她的世界有多麼的孤獨,爲了保護自己,她只能用刻薄和冷漠去對待他人,這也是她養成生性猜疑的情感的因素。她在絕望中死去,身邊只有服侍她的一個丫鬟在默默的爲她哭泣。

寶玉,一個外表看上去柔弱帶點天真的男孩子,其實也有剛強男子的一面,也許到最後誰也想不到他會去出家,是因爲他看破了紅塵吧,他是一個渴望得到自由的人,當姐妹們成家後都抱怨着生活中的事,他的內心漸漸的成熟了,更何況在這種“指腹爲婚”的時代,對他來說更是一種水深火熱。同時他又是一個癡情的人,他對林黛玉可以不顧一切,從這也可以看出林黛玉之死對他的打擊有多大。我不禁替賈寶玉感到惋惜,美好的青春就這樣被斷送了。

《紅樓夢》中的人物命運幾乎都是悲慘的,從王熙鳳的“一從二令三休”到薛寶釵的“可嘆停機德,金簪雪裏埋”再到林黛玉的“堪憐詠絮才,玉帶從中掛。”都能體現出來。曹雪芹先生曾慘痛的寫道:“趁着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寞時,試譴愚忠,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然後紅樓,則成了歷史中的一葉典型的情感扁舟。它是古代情感的終始遞接到現代情感的開端,是情感史的遞接橋樑。 它讓我們看到了古人對情感的激烈執着、悽怨哀美,在強有力的精神推動下展現了他們對愛情 在精神力上的質感。讓我們我們看到了一個鏡中花、水中月,月朦朧、鳥朦朧的神祕情感境界。

所以,它即使遺憾,卻擁有了自己精神上的灌溉;即使可悲,卻擁有了自己精神上的寄託; 即使可憐,卻擁有了他人後世的同情與憐嘆;即使成爲歷史,卻也擁有了後世人無盡的膜拜與讚歎。

轉眼現在我們的這個繁榮、快速進步的現代社會,我們以爲我們很快樂,我們以爲我們很幸福,我們以爲我們 這樣,就什麼都比古代的一切還要完善。也許,我們滿足了物質的給予;也許我們滿足了現在都市的喧囂;也許我們滿足了周遭環境的科學與現代,可是我們卻不知道,也許我們在精神方面卻是貧瘠的、荒涼的。

也許愛情的悲劇存在於每個時代。癡也好,傻也好,所有一切的轟轟烈烈和遺憾惋惜都成爲了歷史潮流中的一點飛灰,銷匿於滾滾歷史塵埃之中。

《紅樓夢》讀後感13

嚐嚐紅房子。讓我難忘的是弱小的林姐,她多愁善感,卻對鮑哥有着特殊的愛;她體弱多病,卻骨子裏有一種自豪感;她雖然是個孩子,卻有一種冒犯性的自尊。

“黛玉”,顧名思義,總是穿着淺硃紅色的粉末和綠色的衣服,使她瘦削而悲傷。她常常一個人。晚春,桃花凋謝,讓人悲痛欲絕。也許他們認爲在不久的將來他們也會這樣做?獨自一人,肩上扛着鋤頭走出閨房,悠閒地走向森林。她輕輕地把從包裏撿來的花瓣倒進挖坑裏,用鋤頭把它們埋了起來,淚水順着她瘦削蒼白的臉滾了下來,掉進了土裏。加上她的悲傷,她帶出了“農夫今天的花葬人,誰知道他什麼時候埋葬了農夫?”我第一次見到紅樓的時候不喜歡黛玉。她的嫉妒使我厭惡。我曾經把她比作身上長滿荊棘的玫瑰,總是傷害好人,讓氣氛極爲尷尬,但她沒事。後來,我得知她小時候父母去世了,她被迫被別人關在籬笆下。但她的自尊心使她堅強而冷漠,她習慣於保護自己。

我很欣賞黛玉對寶玉的迷戀。在過去,她是一株紅色的珍珠仙草,受到仙人的悉心照料。此生,她來找寶玉感恩,也爲寶玉擔心。她得到的是“林黛玉燒手稿,打破迷戀,薛寶釵從閨房裏出來,成爲大禮”。經常到一些地方看書,我會爲她溫柔地珍惜:黛玉的結局太悲傷了。她患了很多疾病。臨終時,人們給她洗澡,但還沒洗完。他們只聽到她斷斷續續的話:“包寶玉你好……”然後他光着身子躺在桶裏,停止了呼吸。當老祖宗聽到這個消息時,只剩下一具冰冷的屍體。他蒼白的臉上,眉頭仍然緊繃着。即使她的靈魂去了西方,她的驕傲依然存在。他說:“乾淨總比掉進溝裏好。”黛玉把所有的詩和她牀前珍藏的手帕都燒了。空氣中,燒焦的詩還沒有成形,黛玉用過的墨香卻淡淡。

我佩服黛玉的詩才。瀟湘廳的陳設讓我肅然起敬。當劉奶奶兩次進入大觀園時,她一個接一個地參觀了每個房間。當她走進瀟湘廳時,有一股書的味道。沒有錦緞和羅帷之類的裝飾。只有文房四寶擺了一張桌子。她沒有感到羨慕:“這是哪個公子的書房?”只見老祖宗聽到話笑着回答:“哪裏有問題!”!這是我孫女的閨房。只是她擅長詩歌和賦,不喜歡針線活。”黛玉即興作詩的能力可以說是卓越的。賈元春從皇宮回來探親。他離開時,向大家提出了一個問題。戴宇寫了一些精彩的文章,得到了好評。他還爲寶玉寫了幾篇文章,讓我大開眼界。

其實黛玉並不是自由的象徵。她不想受封建思想的壓迫。她用諷刺來表達內心的不滿。雖然她多愁善感,但她反映了她內心的純潔。她輕輕地唱道:“誰可憐春天一過,那些正在凋謝、滿天飛舞的花,我不知道是花落了,還是人死了。”纖弱的身軀在風中微微顫抖,穿着一件藍色的襯衫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嘗過“寒塘渡鶴影,寒月葬花魂”的美夢後,我早已泣不成聲。

《紅樓夢》讀後感14

第五十九回,賈府剛過完元宵,家中大主皆爲送靈離府,只留下幾個閒人在家,各類僕人也散漫了起來。

寶釵的丫鬟鶯兒和藕官趁着春意,採柳條,編柳籃,一路沿着柳葉渚收花笑顏,正好與另一個丫鬟春燕相逢,一羣人在橋上打鬧着,好不巧,春燕的娘與姨媽見這幾人好不快活,還折花編柳,又加上之前跟藕官有了過節,爭論幾句,又“那婆子本是愚夯之輩,兼之年邁昏眊,唯利是圖,一概情面不管,正心疼肝斷,無計可施”只得歐打親女春燕以消氣,春燕那裏肯受,一來二去,衆人死去活來的,直到平兒到場,一切才罷了。

細看下來,這幾回的老婆子也太討人嫌了些,剋扣姑娘的月錢,打小報告給趙姨娘,挑撥離間,生怕事情不夠多似的。反觀姑娘,藕官的重情重義,平兒的明理通明,春燕的善良單純,鶯兒的活力四射,難道這本書全是這般正反分明嗎?

確實是的(除了劉姥姥和個別),曹老師似乎在本書對這一個個千姿百態的小姐姐們傾注了太多的感情,同樣的,對老婆子卻不留半分情面,跟鳳姐抄家的王善保的醜惡嘴臉,趙姨娘的唯利是圖。

怨不得寶玉說:“女孩兒未出嫁,是顆無價的寶珠;出了嫁,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的不好的毛病來,雖是顆珠子,卻沒有光彩寶色,是顆死的了;再老了,更變的不是顆珠子,竟是魚眼睛了。分明一個人,怎麼變出三樣來!'這話雖是混賬話想起來真不錯。

所有的姑娘最後都會變成婆娘,一切的婆子之前都是個姐姐,這些都只在個少年心性吧,現代的小姐姐不也有天天紙醉金迷的迷路人,菜市場的老阿姨也可以天天詩意真我。就像曹老師在書中強調的,都道是金玉良緣,俺置年木石前盟。管他生活七零八碎,雞毛蒜皮,我要率真自我。

可惜,成人的世界就是這樣,那麼的現實,那麼的真實,凡事都要有個有優先級,像《小王子》裏說的無聊的大人,只有數字,掌聲,王座的生活。我不否認這種生活的意義,這或許是一些人們創造社會價值的方式,甚而人生目標。正是這些,讓社會平穩運行,總可不能讓每個人追尋自我,留下爛攤子給後代。書中也是的,縱然寶玉再想詩意人生,最後也不得不去考取功名,即使情深似海也不敵衆人搓合。

所以,紅樓才成了王國維口中的“悲劇之中的悲劇”是平等與專制的反叛,是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是大觀園的自由自在和封建制度的條條框框。這些,纔是使人有三個樣的兇手。像張愛玲的《封鎖》那般,只有去掉了那令人窒息而至麻木的束縛,所謂好人的外套,纔是個真人,帶着血,跳動心臟的靈魂。

總之,我不想成一個連生活的意義都不喜歡過的好人,變成一老不堪言的“外套”希望我也能活出自己的精彩吧!畢竟,誰想總是當個老婆子呢,當然是個年輕的小姐姐啊。

《紅樓夢》讀後感15

網,勾勒起來似乎很簡單,左牽一道絲,右連一道線;

網,編織起來又似乎很難,上編一條,下拉一根,誰知道什麼時候忽然錯了位斷了線;

終於一張網結成了,一張世上獨一無二的網。

可你又知道,這張網包容了多少種感情,交織了多少的汗水。

老老少少的親情,姐姐妹妹的友情,男男女女的愛情,早就在這張網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站在網中央,放眼望去,一條條網線是那麼的清晰,上面似乎還有許許多多閃亮的光芒。

一是寶玉和黛玉的戀愛悲劇,它帶出使二釵和婢女的婚姻不幸,是這網中的一條主線。

二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賈府的衰落,鳳姐探春的理家和失敗,也是這張網中的一條主線。

三是賈政寶玉父子圍繞着走什麼人生道路而展開的矛盾,它涉及到宗教教育科舉入仕等制度,又是着網中的一條主線。

網,網羅着多少歡樂,網羅着多少不幸,網羅着多少遺憾。

人世間的幸福,人世間的悲哀,早就在網上交織。剪不斷,理還亂。笑容,淚水只不過一念之差。

生活的真實,語言的真實,人物的真實,在這張網上也早就讓人如透過玻璃般看待的真真切切。

奼紫嫣紅的大觀園,奼紫嫣紅的亭臺水榭:怡紅院,瀟湘館,蘅蕪院,紫菱洲,藕香榭……在這張獨一無二的網上,佔據着特殊的位置。

瀟湘妃子林黛玉,事不幹己不願多說一句。兩個不同的人在這張共同的網上相遇了,想必這就是緣分。

大觀園並不是一個好玩的地方,它是一張網,是一張封建社會的網。在網上的人固然有緣分,能夠相遇在此,這是值得樂的;但在網上的人也只能夠跳跳走走跑跑,卻始終被束縛着,有誰又能夠走的出去呢這是令人感到悲哀的。

網是美麗的,根根晶瑩的絲線是那麼令人讚歎,令人嚮往;

網是可怕的,一旦置身其中,便不能夠自拔,只能深陷下去,徹底被網羅住,無處可逃。

網,終究是網,它也有自己的本性。蜘蛛是爲了讓自己有個溫暖的家,捕殺小蟲子,對蜘蛛來說,它是美麗的,而對小蟲來說,它的可怕的;交通網是政府爲了規劃建設而建造的,可是過於錯綜複雜,司機便不能認清方向,對於政府來說固然是值得驕傲的,可對於司機來說,有時卻是模糊的;人際關係也是如此,每個人對它都會有不同的感覺。

就像“紅樓夢”一樣,是福是禍,是悲是喜,終究又有誰能夠說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