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瓦爾登湖讀書心得15篇

瓦爾登湖讀書心得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瓦爾登湖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瓦爾登湖讀書心得15篇

瓦爾登湖讀書心得1

“你得成爲一個哥倫布,尋找你內心的的新大陸和新世界,開闢海峽,並不是爲了貿易往來,而是爲了思想融合。”本書作者亨利·大衛·梭羅,美國作家及自然主義者。《瓦爾登湖》是他的代表作,也是美國的經典讀物。

個人認爲這本書適合想了解大自然而又沒辦法深入自然的人,喜歡探究生活和內心的人。因爲該書有冗長的內心獨白和細碎的生活細節的描寫。

瓦爾登湖是一個美麗的湖,書中有好多描繪湖的地方。如“九月一日,我發現三兩株小楓樹的葉子已經紅了,離湖不遠就在三株岔開的白楊下,一個胡角上,臨近這水。啊!它們的顏色訴說着許多的故事。慢慢地,一個又一個星期,每株樹德特性都顯現出來了,它在光亮如鏡的湖面上欣賞自己的倒影。每天清晨,這個畫廊經理便取下牆上的舊畫,換上一些新的地方畫家幅,鮮亮而和諧的色彩多人眼目。”將大自然比喻爲畫廊經理的表現方式,擬人化地寫出湖的美景。

書中的“我”,生活得很滿足,他沒有豪宅,也沒有億萬財產,但是他過的很充實。幾平方米的小木屋,再加一塊小土地,就是生活了。每天吃自己親手做的食物,用最原始的方法,展現食物最真實的味道。喜歡吃什麼,就在方寸地裏種什麼,也不必把雜草都去除,或許能得到意外之喜。待收穫季節,收穫自己勞動得來的果實,那是一種怎樣的體會,有些時候,思考思考人生,和鄰居聊聊天,釣釣魚,看看風景,這種生活是怎樣的,有些時候,思考思考人生,和鄰居聊聊天、釣釣魚、看看風景,這種生活是怎樣的愜意。

我想,梭羅的這本書只是展示了他自己尋找自我的過程,他交給我們一個方法,關鍵還要靠我們自己去尋找。也許很多人也向往瓦爾登湖那樣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認爲那種生活一定會是美好的。但,這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而已。作者在瓦爾登湖生活了兩年,最終離開。並不是瓦爾登湖不美,也不是因爲他厭倦,而是他發現,其實所謂的'世外桃源只存在於自己的內心。如果你內心貧乏、無法平靜,就算是環遊世界,對你來說沒有什麼差異,你永遠找不到世外桃源,因爲它只會存在你的心中。

我常想起書中路人留下的一句話,“最高貴的心靈,是最能知足自滿的”。世界的每個角落都綻放煙火,風景是不缺的,卻缺的是一顆能體會美的心。鄉下的人嚮往城市繁華喧囂的生活,而城市裏的人羨慕鄉下那平靜悠閒的日子。爲什麼三毛能在撒哈拉沙漠上找到那麼多美麗的故事?爲什麼梭羅能在那麼差的物質條件下過着讓今人豔羨的詩意生活?

生活不在別處,認真對待生活,主動對生活索取,回過頭,此處便是你的瓦爾登。

瓦爾登湖讀書心得2

讀這本書是需要一種寂寞的境界的,需要一種淡薄的心態的,需要一顆純自然的心的。

翻開這本書就是一次與梭羅的促膝長談,一次返璞歸真的體驗,一次沉澱下來細心思考、洗清浮華的機會。

靜是梭羅的一種境界,也是他的一種感悟,而靜水流深是梭羅感悟的結果,這就使得變成通透,寂靜的瓦爾登湖的水面,映照出現代生活的無數個側面這也是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

他在一座小城——--中生活了兩年零兩個月不斷感受,並踐行着一個與現代對立的生活方式——原始在幾乎沒有任何幫助的情況下梭羅白手起家,在杳無人煙林中建起了一座屬於他的房子,很難想象梭羅是如何在這簡樸的木屋中憑藉一張小牀,一張書桌,幾沓稿紙生存下來的.,但是他做到了,他實踐着他的超驗主義,憑藉自己對生活的執着、熱愛生存下來。這時正值工業發展時期,是物質生活豐富的時期,但梭羅並沒有被這種物質生活所迷惑,很好地控制着自己的慾望獨自一人生活他認爲:慾望和不滿不僅不會帶來滿足,還會浪費自己的生命。就像那可憐的--人一樣。他還認爲道路上的牌子對顧客的誘惑是一種危險,因爲他見過最原始的東西所以他早已看穿了那浮躁世事的陷阱,他說“我要麼立刻大膽地毫不猶豫地直奔目標,像那些受夾攻的人接受的建議那樣或者是自己專心想着高尚的事物像--那樣“彈着里拉琴高唱對諸神的頌歌,淹沒了塞壬的歌聲,避開了危險”這也是梭羅在原始中看到的當今社會,這個看似完美的世界其實也早已是一隻乾裂欲碎的花瓶,這個世界已經不能再經受任何一點打擊,它已經臨近奔潰的邊緣,人們放棄了尊嚴,人格,用苦力來換取那微薄的酬勞,這就是所謂的“智者?”上流社會的人貪婪,欲妄,迷失了自己的心靈,整個社會都在做痛苦的掙扎——努力地逃避這一切就像索羅所述“但我寧願社會瘋狂地反對我,應爲絕望的是他”這種奴隸制的社會只能是失望加疊絕望,當時的社會像一臺以最大功率輸出的機器使人們無法靜靜地思考,所以世界越浮華,人們的心就越渾濁這隻能是惡性循環,爲什麼靜下來拂去鉛華,讓心靈的湖水沉靜下來——讓“天光雲影共徘徊”呢?他曾經在中告訴我們“凡是完美的作品,其中時間是不存在的。”而最後成爲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

這種靜寂並不是孤獨而是在沉澱,在洗滌渾濁的靈魂在一點點淨化自己。

靜,似清泉給炎熱以甘冽;似清風給浮躁以清靜;靜,似古樹之根——萬事之根本;似不老之泉——萬事之能原!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來吧,在靜靜地在瓦爾登湖畔尋覓那片刻的靜謐!

瓦爾登湖讀書心得3

《瓦爾登湖》是一本書,瓦爾登湖就是瓦爾登湖。

去年這段時間,在美國的女兒那兒住了幾個月,走馬觀花,浮光掠影遊覽了凡到美國都應去的一些地方,當然都是女兒女婿精心選擇,周密安排,細緻策劃,親自陪同。得以飽覽了自然風光,參觀了歷史遺蹟,領略了先進科技。感受到了一種不虛此行的滿足,上千張拍攝的圖片,7—8萬字的日記,現在拿出來欣賞和翻閱,恍如昨日。

然而我不想用這些來充塞我的空間,也不想耽擱別人的寶貴時間,我下面說的'是一本書和一個湖。

《瓦爾登湖》這本書我們不少人不知道,不少人沒聽說過,不少人知道沒讀過,也有不少人知道讀過沒讀進去。

瓦爾登湖我們多數人不知道,多數人沒聽說過,有的人知道,也聽說過,但多數人沒去過,沒見過。

《瓦爾登湖》我知道,我買過,我讀過,但也沒讀進去。

瓦爾登湖我知道,當然是從那本書上看到的,但我以爲150多年前書上說的一個小湖,可能早已不復存在,然而這次在美國卻實實在在、真真切切、清清楚楚看到了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讀書心得4

這本書寫於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時期,在當時的背景下,人們追逐利益,想盡一切的辦法來使自己,獲得更高的權利和更多的金錢。工業文明、喧囂社會擠壓着人類、侵蝕着人性。而在這個大背景下,畢業於哈佛的這位智着,他單身隻影,拿了一柄斧頭,跑進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他特立獨行,懷着一顆嚮往自然的心,寧靜地踏上了這段心靈的路基。而在這個被成爲“神的一滴”的瓦爾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間裏,孤獨在思想中!

梭羅是崇尚自由的。當他從瓦爾登湖到村鎮中修鞋卻被捕時,可以發現他嚮往的是美利堅的和平與自由。“什麼也不能正當地迫使單純而勇敢的人產生庸俗的傷感”。梭羅便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勇敢地面對生活和一切他要正視的東西。並仍能保持自己單純的、自然的、美好的偉大心靈。並且他有着同樣並且他有着同樣生活簡單,在世人看來卑微而粗俗的人作爲訪客,這些訪客在梭羅看來是淵博的、謹慎而智慧的。

讀完後,我對梭羅的行爲感到不能理解,對他書裏的思想和行動更不能去認同。而在多年之後的一次初夏的夜裏,我在海灣沙灘上漫步的時候,我卻突然地體驗到了自然田園所 具有的'獨特 的審美情趣,並讓我深深地認識到了梭羅以及他的《瓦爾登湖》所包容的的豐富而偉大的田園意蘊。

最後,我明白了:不管你的生命多麼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對它生活;不用逃避。你縱然很貧窮,也要喜愛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濟貧院裏,你依然還擁有喜悅、開心、榮幸 時光。

梭羅親眼目睹,一個心靜知足的人,在那裏生活得宛若在皇宮裏一樣,生活得如此開心又如此心滿意足。

《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它是簡單生活的權威生活,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

瓦爾登湖讀書心得5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領悟“人可以活得很簡單,很從容,不必爲了那物質財富而喪失了人是萬物之靈的崇高地位”的道理。作者在《瓦爾登湖》中以瓦爾登湖爲中心,輻射到周圍衆多地方,描寫了他“以禽獸爲鄰”,在“豆田”耕作,與“村子”中的人交往等諸多生活細節。最後作者又以“春天”結尾,給我們奏響了新的生活樂章,並且他在“結束語”一篇中,這樣說:“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看!這是一位超凡脫俗、與世無爭的自然主義者,多麼令人羨慕。

梭羅生活的地方是瓦爾登湖及其周圍地區,但他細膩精緻的筆調,卻把我們帶到了更爲廣闊的.天地。他談“瓦爾登湖周圍的鳥、樹、草、蟲子”,更談“更高的規律”。他認爲,從一種特殊的意義上說,漁夫、獵人,及其他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從個人的勞作中提升到更高的人類法則,令我們視野開闊、高屋建瓴。在《瓦爾登湖》中,許多段落值得一品再品,讓人陶醉。他在描寫“倍克田莊”時,這樣寫到:便是德羅依德也要放棄他的橡樹林而跑到它們下面來頂禮膜拜了。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多麼美麗的地方,多麼的令人神往。

在整部《瓦爾登湖》中,自然一直是主要背景,以大地爲席,以蒼穹爲蓋。梭羅在廣闊的天地中像農夫一樣耕種、收穫,他很高興,他說:古老的詩歌和神話至少表明,農事是一門神聖的藝術。在從事農耕的過程中,他也不忘“閱讀”。即使在19世紀梭羅也感慨道:他們深信一本《聖經》的智慧就足夠了,餘生便在簡易讀物裏荒廢天賦單調地生活。在商品大潮的洶涌翻滾下,現代人的心靈像扁舟入海,漂浮不定。物質的豐裕,精神的貧窮。我們的身體一再擴充,而精神的領地卻時時荒蕪着。聽聽梭羅的忠告:多餘的財富只能買到多餘的東西。靈魂的必需品,金錢一樣也買不到。這樣的忠告如梵音,對於我們無異於醍醐灌頂。

徐遲說:“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於春天,對於黎明,都有極其動人的描寫。”讓我們追隨着梭羅的足跡,拋棄那物質所帶來的煩悶苦惱,感受那恬靜美,聆聽大師的哲音。

瓦爾登湖讀書心得6

每次讀這本書,我都會有新的發現。這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好書。和梭羅所說的一樣:“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於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觀看着它的人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我想說的是,讀這本書,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丈量自己的生活。

最早接觸這本書,是在一個朋友的推薦之下。那是徐遲翻譯的那個版本,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朋友喜歡海子,喜歡葦岸,湊巧海子和葦岸這兩位詩人又都是在中國最早推崇梭羅和《瓦爾登湖》的兩位詩人。於是在機緣巧合之下,我得以接觸到了這本對我來說影響甚大的書。

徐遲是這樣介紹這本書的: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於春天,對於黎明,都有極其動人的描寫。這裏有大自然給人的澄淨的空氣,而無工業社會帶來是環境污染。讀着它,讀者自然會感覺到心靈的純淨,精神的昇華。回顧我們當下的社會現狀,特別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30年來,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無怪乎葦岸在《我於梭羅》一文中說,“梭羅近兩年在中國彷彿忽然復活了,《瓦爾登湖》一出再出,且在各地學人書店持續榮登暢銷書排行榜,大約鮮有任何一位19世紀的小說家或者詩人的著作出現過這種情況,顯現了梭羅的超時代意義和散文作爲一種文體應有的力量。”在資源被無限制地掠奪的今天,讀這樣一本純淨的書,成爲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生活的我們一種無奈的精神的追求。

而我,正是這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這一代人。對於工業文明和改革浪潮對中國原始村落的衝擊的那種切膚之痛有着深刻的體驗。人類的年輪走到今天,在此時此刻,我不敢說我們的社會是進步的。在《瓦爾登湖》中,我感受到了梭羅的偉大之處,他能夠通過藝術來實現自己決意要做的事情。通過創造一個有機的形式,使他自己的決定獲得了新生;通過有意識地努力,他重新獲得一種成熟的恬靜。整本書記錄了梭羅在微觀宇宙歷程中的經歷。而他的這一種生活方式,別人也稱之爲超驗主義——主張通過親歷親爲,來獲得屬於自己的經驗。

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人類的最基本需要是食物和溫度,其實這兩種需要和大多數的動物的需要沒有本質的區別,從這裏,我領悟了最簡單的'人生哲理——其實我們可以活得很簡單,因爲簡單,我們也可以活得更加灑脫,沒有羈絆和束縛。他說:“我們心目中還有一種人,這種人看來闊綽,實際上卻是所有階層中貧困得最可怕的,他們固然已經積蓄了一些閒錢,卻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如何擺脫它,因此他們給自己鑄造了一副金銀的鐐銬。”

他在湖畔的兩年自耕自讀的生活,雖然暗合了我們中國文人的耕讀傳家的隱士風格,因此梭羅在中國能夠大受歡迎也就不足爲奇了。但是梭羅的那種自耕自讀的生活方式,和中國式的隱士風格並不相同。中國式的隱士風格在很大程度上暗合了“達者兼濟天下,窮者獨善其身”的文化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隱士是消極避世的。而梭羅在湖邊的那兩年的生活,是極其積極地在體驗生活。建造木屋、種豆、釣魚、觀察野生動植物,無不在探索生命的意義。梭羅先生和大自然是可以對話的,是可以交流的。梭羅先生告訴我,要熱忱地生活。

所以哈丁說,讀這本書有五種讀法:1、作爲一部自然的書籍;2、作爲一部自力更生、簡單生活的指南;3、作爲批評現代生活的一部諷刺作品;4、作爲一部文學名著;5、作爲一本神聖的書。我想,不管是哪一種讀法,於我都是合適的,這也是我鍾愛這本書的原因了。

瓦爾登湖讀書心得7

瓦爾登湖》一書是伴隨着資本主義社會工業化的腳步,美國經濟迅猛發展,社會不斷進步,蓬勃發展的工業和商業造成了社會大衆當時普遍流行的拜金主義思想和享樂主義思想佔絕對主導地位。同時,也刺激着人們對財富和金錢的無限制追逐,人們都在爲了獲取更多的物質財富,過上更好的物質生活而整日忙碌着。聚斂財富成爲了人們生活的唯一目標,爲了達到這個目標可以不顧一切的背景之下創作的。

瓦爾登湖不僅僅是一個地名、一部著作,而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嚮往,一種對理想的執着追求,是一種精神的寄託。瓦爾登湖不僅爲梭羅提供了一個棲身之所,也爲他提供了一種獨特的精神氛圍,記錄了梭羅兩年多來獨自生活在自己建造的小木屋裏的所見所聞所思,是返璞歸真生活的真實記錄。

梭羅在書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大多數人,在我看來,並不關愛自然。只要可以生存,他們會爲了一杯朗姆酒出賣他們所享受的那一份自然之美。感謝上帝,人們還無法飛翔,因而也就無法像糟蹋大地一樣糟蹋天空,在天空那一段我們暫時是安全的。”梭羅在瓦爾登湖湖畔過着簡樸,原生態的生活,用自己的經歷思考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在工業革命的影響下,當代社會的發展趨勢,人們過度的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卻忽視了生態的文明發展。人類以征服者的姿態去面對自然,一昧地依仗科技的利劍去征服、踐踏自然,對大自然失去了敬畏之心,在追求物質的慾望下失去了自然的韻味,喪失了自然之美。

梭羅之所以選擇在瓦爾登湖畔生活,不是爲了逃避現實生活中的是是非非,而是他心靈深處的一種嚮往。在簡樸的小木屋裏過着悠遊自在、自給自足的生活,清靜的.湖邊上游魚戲水,傾聽湖音,感受着大自然的唯美,探索人生的真諦。正如梭羅所描述的一樣:“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於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觀看着它的人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

在《瓦爾登湖》中梭羅讓我們看到的不僅僅只是表面的東西,迫使我們提出問題,由於答案總是在不斷變化,但我們可以在書中領悟到最樸素自然,生活纔是最奢侈的,而並非物質方面上的奢侈。如今的我們生活在物質日益豐富的今天,人們熱衷於豪宅、名車、名錶、名牌包包這些奢侈品中,追求物質層面上的舒服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在書中梭羅令我們體會到大部分奢侈品,以及許多所謂生活中的舒適品,非但不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必定阻礙人類的崇高向上。就奢侈和舒適而言,智者過着比窮人更爲簡樸和節儉的生活。梭羅所倡導的就是一種輕物質重精神的簡樸生活方式,他將衣食住行降低到必需的限度上,不追求表面的華麗與奢華,重在於真正的享受生活的樂趣。梭羅在書中這樣表述:“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我想,這真理應該就是:熱愛自然,創造生活。

獨立搭建小木屋,簡陋的破爐破竈,獨自種糧食、覓食野果、追獵狐狸、種豆耕鋤、捕魚、吹笛奏樂等等,自給自足,每天雖然粗茶淡飯,粗衣麻布,卻依然很享受,拋棄了物質和財富,遠離了世俗,過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世外桃源生活,正如梭羅在書中所描述的“在溫暖的暮色中,我常在船中吹起晚笛,看鱸魚圍着我環遊,好像沉醉於我的笛音。月亮徜徉在湖面的粼粼波光之上,湖底倒映着森林的叢叢幽影。”不羨浮華,不慕富貴,讓自然和學識使自己不斷豐富,在心靈世界中營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瓦爾登湖”,營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淨土。

梭羅用自己真實的事例告訴我們不管你的生活多麼卑微,都要投身其中,好好過我們的生活;不要逃避它,也不要咒罵它。熱愛我們的生活,不管它有多麼的貧窮,即使在貧民窟中,也會有一些愉快、驚喜和輝煌的時光。梭羅生活在何處,生活的目的的篇章中讓我們領悟到了生活的本質所在。我們只有通過永遠不停地灌輸和侵染我們周遭的現實,才能理解一切聖潔和高貴的東西,宇宙不斷地、順從地適應我們的想象;不管我們走得快還是走得慢,腳下的道路已經爲我們鋪好了。梭羅講述到我們應該自然那像清醒地生活每一天,不要因落在道路上一隻堅果殼或蚊子的翅膀而脫離軌道。這讀起來似乎有些難以理解,他卻形象的地道出了生活的本質。任憑人來人往,我們就主要的是下定決心過好每一天,反觀我們當今社會有多少人因抵制不了物質的誘惑而每天不停的奔波,精神卻日益枯竭,隨波逐流,忙忙碌碌被迫成爲了一種習慣,年復一年,月復一月,日復一日的無目的,無追求。

在閱讀篇中告示我們心靈的寂靜,才能活得輕鬆愜意,不被枷鎖所困擾。梭羅的最初居住在瓦爾登湖畔沒能拿起書來閱讀,儘管他整個夏天都把荷馬的《伊利亞特》,也只是偶爾地看一看他的書頁,因爲最初他的手頭總是有沒完沒了的手工活計,同時既要房子完工,又要鋤豆子,根本就不可能讀書,不過他盼望着將來能讀夠書,一直用這樣的希望來激勵自己。

在梭羅看來,書爲我們存在,或許它會解釋我們的奇蹟,並且可以揭示新的奇蹟。我們可以發現,目前無法用言語表達的事情,它們或許已經在別處表達過了;糾纏、困擾和令我們迷惑的問題,同樣的糾纏、困擾和令所有的智者迷惑過;無人能免;每個人都盡其所能,用自己的言語和生命,回答了這些問題。我們應該要沉得住、心靜下來讀書領會書中所帶給我們的真諦,如果我們能夠真正地,它們可能會比清晨或春天更有益於我們的生活,並且能夠幫助我們看到事物的新層面。有多少人,因爲閱讀一本書而開創了他生命中的新階段。

瓦爾登湖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所向,是我們心中一份清新脫俗的寧靜,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瓦爾登湖”,不爲世俗所困,不隨波逐流,堅守自己的本心。

瓦爾登湖讀書心得8

《瓦爾登湖》是作者戴維·梭羅獨居於瓦爾登湖,遠離塵囂,想於大自然的安謐中尋找本真,質樸的生活狀態,一種更具詩意的生活。或許這次選讀這本書,是希望我們體會到作者深入思考,並尋找本真的心路歷程,感受來着大自然的力量,並尋找我們自己心中的《瓦爾登湖》。

本書描述了梭羅在瓦爾登湖居住期間所經歷的一切,與周圍農夫、鄰里相處,去親身經歷周圍的一切,與周圍動物互動,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感受不同世界的對自由的渴望。

讀後我也發掘了自己身邊的瓦爾登湖,對我來說,大學就是一個瓦爾登湖,一個全新脫俗的環境。我通過這兩個月的.生活我越來越能發掘生活節奏,變得適應和恬然,心境也越來越好,逐漸開始安靜思考很多自己之前不會思考的問題。最全面的站可能很多會在大學應接不暇的節奏中亂了方向,而我卻藉由這股亂流讓它成我我的瓦爾登湖,讓我變得更好更優秀。

在大多數人看來,《瓦爾登湖》一本嚮往平靜的大自然,是內心的嚮導。其實這個瓦爾登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隱居之地,而是可以讓精神超凡脫俗的出塵之所,是慰藉心靈的地方。讀這本書或許可使我們在這浮世中釋放安靜的靈魂,減輕焦慮,這或許就是“採菊東籬下”的悠然,讓我們在大學中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去豐富自我的精神世界。

瓦爾登湖讀書心得9

最近,把亨利·大衛·梭羅的《瓦爾登湖》看完了。

看這本書的過程是跌但起伏的。大部分的內容,都是梭羅的“記流水賬”:他是怎麼在瓦爾登湖邊上用木頭建小屋的,怎樣靠一點點微薄的收入來維持最爲簡單的生活的,怎樣種豆苗,怎樣和來訪過客交流並傾聽窮人們的心聲的,怎樣測量湖底深度制畫地圖。另外,他還頗費筆墨描寫了瓦爾登湖的自然風光,以及附近小鎮的生活圖景。但中間,總會時不時地蹦出一兩句作者貌似深思熟慮了很久纔想明白的話,這樣的段落雖然不多,而且零星地散落在字裏行間,但在凌晨閱讀的時候,還是感到它們的力量之強大,將瞌睡的神經都震動得再也不想入眠了。

這位曾經就讀於哈佛大學的高材生,人到中年,卻放棄城市浮華的一切,來到寧靜秀美的瓦爾登湖畔,在湖邊過起了半隱士的生活。要有多大的勇氣來撇清世俗齊刷刷的眼光,才能踏出這一步呢?這是我讀這本書時,不斷閃現腦海的'一個問題。他來到湖邊,並非因爲他已經參透了禪意,而恰恰相反,他隱居湖畔是爲了做一個實驗,他想看看,用一種最原始最簡單的方式同大自然水交融地做鄰居,能否擺脫世俗的狹隘眼光,獲得思想上的昇華。而事實證明,這位可愛的“大叔”真的可以做到。這本寫於19世紀的散文記敘了梭羅與自然爲鄰的生活以及生活中感悟到得某些與我們現今生活息息相關的犀思利想。彷彿一個古人,已經預見了人類的未來之蒼涼和悲哀。大自然叫他忘卻了時間,或者說擺脫了時間,從宏大的視域去審視人類和人類的精神以及肉體,難怪梭羅呼喊着:我們要愛她,愛自然。

瓦爾登湖讀書心得10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這是一場重返自然生活的實驗,是一個重新認識生活和自己的旅程。

擇一片湖泊,覓一處樹林,自建原始木製房屋,捕魚鋤豆,聽風踏雪。

身處鬧市,你內心深處是否也有這樣的呼喚?那是我們這一代人來自家長的呼喚,那是來自童年的記憶。

究竟什麼纔是人生存的必要條件呢?衣服提供了什麼,房屋又提供了什麼?只關心房子、村子、湖泊、動物,只感受這裏的聲音、色彩,這裏的春,這裏的冬。而這一切的花費,也許根本用不了在都市一年的租房花費。

作者在1846年做這個試驗,讓我們記起了我們人類的`過去。那時,鐵路纔剛剛發明,電燈泡還沒有電亮人類的夜晚。世界還是那麼大,夜晚還是那麼神祕,人類的活動大部分還是在那百十公里內。

而瓦爾登湖這片土地,在作者來到的百年前這裏又還是處於人類矇昧狀態的社會。這樣的一個土地,這樣一個時間節點,更能帶來返璞歸真的震撼。

這樣一本書,對現代人繁忙浮躁的生活,彷彿一劑心靈良藥。對於我們這代人,是否真的是“待不下去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呢?是否我們也要有這麼一片心靈的淨土呢?

最後以陶淵明的一首《歸去來兮辭》送給大家共勉。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既自以心爲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瓦爾登湖讀書心得11

梭羅,1817年7月12日生於康科德城,1837年畢業於哈佛大學,1838回到家鄉,執教兩年。他於1841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愛默生的家裏,當門徒,又當助手,並開始嘗試寫作。1845年3月,他向別人借了一柄斧頭,就孤身一人,跑進了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自己砍材,在瓦爾登湖畔建造了一個小木屋,並在小木屋住了兩年零兩個月又兩天的時間。

到瓦爾登湖畔,他是想找一種自己的生活方式。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裏,梭羅伐木造屋,掘地種糧,捕魚狩獵,他吃湖裏釣上來的魚和自己種出來的豆,他在小木屋周圍種豆、蘿蔔、玉米和馬鈴薯,然後拿這些到村子裏去換大米。他自食其力,完全靠自己的雙手過了一段原始簡樸的.生活。

他不吸菸不飲酒。他精確計算出維持最基本生活所需要的花費:造屋用去28元1角2分,生活一週需2角7分……這樣推算下去,他發現一年中只需要工作6個星期,就能掙足維持健康生活所需的金錢。

梭羅在悠閒自得的耕耘垂釣,散步泛舟,採果狩獵,用大量時間享受自然的同時,他每天還在讀書、思考、寫作。他用心觀察自然、用身體驗自然、用腦思考自然,回到了大自然的懷抱,探索周圍的一切。細微地注視湖水的純靜透明、林木的蔥鬱碧綠、動物的活潑可愛、收藏的沉甸果實以及四季變化,春天的來臨,冬日的湖面,太陽升起……

瓦爾登湖讀書心得12

第一次讀《瓦爾登湖》是在大學,十八九歲的中文系少女,從這本書中讀到的是梭羅的單純與真誠,是他豐饒的內心,是他對大自然的熱愛。第二次讀《瓦爾登湖》是一年前,四十多歲的中年女人,從這本書中讀到的是作者追問真心的勇氣,是堅守初心的執着,是他對生活本質的洞悉,對世界的深情。

《瓦爾登湖》不是一部小說,不能靠曲折動人的情節,來抓住讀者的心。《瓦爾登湖》也不是一本詩集,不能靠凝練的語言與新奇的意象,來引發讀者無盡的想象。這,只是一本生活隨筆集,沒有什麼情節,也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

人們把梭羅稱爲“自然主義文學的始祖”,或許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爲他感興趣的生活主角是大自然,是大自然中的生靈,大自然中的聲音,以及那些以自然狀態生活着的人們。二是因爲他對自然的書寫,採用的是最質樸的形式,平實而簡潔。作者博覽羣書,卻讓人感覺不到掉書袋的賣弄與晦澀。書中記錄的生活是簡單而真實的,一個人的生活日常,所思所想。書中記錄生活的方式,也是最爲素樸的,沒有一絲粉飾,不帶一點誇張。書中的語言,睿智、真誠、簡潔、淺白,同時又時時透着幾分幽默。

一個讀完大學,喜歡哲學、歷史和文學藝術的年輕人,突然做出一個決定,帶上一點兒錢,帶上一點兒最簡單的生活用品,去瓦爾登湖邊生活。在那裏,他親手搭起一座小木屋,一盞燈,一張小桌,幾把椅子,兩個煮飯的.鍋,幾件餐具,成了他的全部家當。

他的新家,位置選得剛剛好。這裏可以讓他享受寧靜,平日裏少有村裏人光顧,也聽不到鄰居的吵鬧聲;這裏又不會讓他的生活與世隔絕,旁邊的小村離得不遠,走路十幾分鍾就能去那裏的小商店買些所需的東西;一條鐵路就在不遠處,一天中能聽到幾次火車的轟鳴聲;在這裏他能見到那個沉靜寂寞而又快活的伐木工人,也能見到一兩個因好奇而前來造訪的村民。

他的新家雖然簡樸,卻有最美的房間裝飾畫,那是窗外隨時撲入眼底的風景,有時是一片茫茫雪野上幾行細碎的動物足跡,有時是向晚的餘暉灑落在林間的空地上。他的新家有最美的後花園,有樹林,有鳥鳴,有湖水的微波,有湖中自在的游魚。

他家裏有最可愛的寵物,啄木鳥在篤篤篤地啄樹;知更鳥剛在屋子對面的松樹上做了一個新窩;一隻浣熊在林間遊蕩,幾隻山鷸在泥土裏翻找蟲子。他家裏能聽到最好聽的音樂,那是鳥兒們在山核桃樹林裏歌唱;那是熟透了的果實突然落在地上,那是鷓鴣在拍打翅膀,那是一隻蒼鶻在唱着哀傷的歌。

梭羅有一支妙筆。這支筆,總能讓人看到他所看到的,聽到他所聽到的,彷彿身臨其境一般。這支筆,總能讓你跟他一起笑,跟他一起思索,彷彿你就站在他的身旁。

有時,我會設想一下梭羅的樣子,一個身形高大瘦削的年輕人,眼睛不大,眼底卻透着智慧與善意的光。在陌生人面前,他有些羞澀,有些沉默,有些不善言辭;在心意相投的朋友面前,他卻能眉飛色舞,侃侃而談,風趣而幽默。大部分時間,他不多言,臉上沒有什麼笑意,甚至有幾分冷漠。其實,他的心裏住着熱情、住着愛;住着雷霆風雨,住着風平浪靜;住着冷靜,住着幽默。這樣一個人,我想和他相識,一起坐坐,一起聊聊。只是,不知道,他願意不願意。

四十多歲的我,工作二十年,上有老,下有小,每天的生活充實而忙碌。可,有時我也會問自己,爲什麼活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走在大街上,看着身邊的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有時會想,大家如此忙碌究竟是爲了什麼。或許很多人都會回答,爲了生活,爲了自己,爲了家人。如今,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裏,生活豐富多彩,商品琳琅滿目,很多人已不必爲維持基本生活而奔波勞碌。不過,或許你也像我一樣,總能聽到或看到身邊太多的不滿足,想要更大的房子,想買更豪華的車子,想用更高級的化妝品,想穿更大牌的服裝,希望孩子能上最好的學校,盼着老公體貼又多金。

慾望像是一根導火索,一旦點燃就會四處蔓延,越燒越烈;慾望像是一種超強傳染病,自身的免疫力稍低,就會被傳染,且一發而不可收拾。人們忙碌着,爲了這張似乎永遠也填不滿的慾望之口;人們焦慮着,擔心慾望的肥皂泡會突然被碰破,希望的一切在瞬間成爲泡影。

不知道,你是否也像我一樣,有時會站在某處發呆,似乎迷失了努力的方向;不知道,你是否也像我一樣,有時會突然追問,自己的存在有什麼價值,自己真心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這時候,或許讀一讀《瓦爾登湖》是個不錯的選擇。或許,你我不必像梭羅一樣,去找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離羣索居。或許,你我可以像梭羅一樣,找個時間,給自己尋一片心境,體會一下簡單生活的樂趣,聽聽大自然的聲音,看看花開花落、草長鶯飛。或許那時,我們心中的焦慮會少些,更少些,甚至會慢慢消失。

陶淵明有詩云“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問問自己的真心,想想自己的初心,知道自己的真心,記着自己的初心,無論生活在何處,我們都能做到恬然沉靜而內心篤定吧,就像梭羅一樣。看一本書,掩卷細思之後,重返生活的我們,心境早已不同。

或許,這就是梭羅送給我們的禮物;或許,這就是《瓦爾登湖》帶給我們的驚喜吧。

瓦爾登湖讀書心得13

現代生活的人幾乎任意的便利,建築水泥高樓,水泥路,沒有灰塵,而地下水污染,臭氧空洞在南極上空的天空,和我們的生活和健康的酸雨侵蝕的背面。我們征服,並在同一時間改造自然,並給了自己種植的生態陷阱,導致惡性循環,因而只能用在迴歸自然的挫折帶來的便利。當奴役我們的祖先,自然,敬畏自然,甚至神化自然崇拜,也是我們的孩子和孫子,但反過來,撕裂,奴役,和自然的統治。讀“瓦爾登湖”,讓受污染的水安靜心臟涼一點,多了幾分沉穩和無憂無慮,減少衝動,其實不是時髦,而是一種必然。

豆類和住房建設,烤麪包,並享受城市最文明的人,是一個遙遠的夢想。如今,越來越多的方便和先進的城市生活的今天,還有那些誰渴望呢?在越來越緊張,收縮自然環境今天的土地上,人們可以有這樣的夢想在哪裏做呢?

看完後,我不能完全明白梭羅的行爲,他的書有關的思想和行動不能去更多的認可。在夏天的夜晚多年後,我在海灣走在沙灘上,突然你面對自然公園的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我意識到,梭羅和他的`著作“秋登湖”與被列入的富人和隱士有巨大的相同之處。

最後,我明白了:無論多麼卑微你的生活,你一定要顯露在臉上,不要逃避。即使你是非常差的,而且你的生活的熱愛。即使在逆境,你仍然也有快樂和幸福,驕傲的時刻。

梭羅所看見的人民,那裏的生活就像是在宮殿一樣,很幸福的生活,並樂意這樣做平靜和安寧。

瓦爾登湖讀書心得14

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它只適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閱讀,靜靜地讀,讀得靜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瓦爾登湖》是屬於心靈的。

梭羅原是個要在人世有所作爲而不是個出世的人,然而在兩年多的湖邊生活後,他看破了“紅塵”,感到人世擾擾,榮華富貴,不過是一個人的貪婪,他要對之心平氣和,一無所求。當然,一個人從對人世有所求到無所求,這是一場艱難的心路歷程。今天,我們觀照梭羅的這條起伏的心靈歷程,不知能否多一份理解和感悟。在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裏,要一個人對生活無所求,那是苛刻,但對“所求”多一些節制,則是理性。我們無法也無需戒絕自己對生活的“所求”,但同時是否也該有些出世的精神來面對這個不復簡單的世界?在越來越考究的生活中,心靈的羅盤仍固執地指向簡單和質樸。因此,斑斕的VCD節目和濃釅的咖啡之外,讀一讀《瓦爾登湖》,讓心沾染一點湖水的靜謐清涼,多一份恬淡與灑脫,少一分浮躁,其實已不是時髦,而是必需。

種豆、築屋、焙制面包,對大多數享受城市文明的人來說,都是些遙不可及的夢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來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誰嚮往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來越緊張,自然生態環境日益萎縮的今天,有此夢想的人又能到何處實現呢?

書中,他描寫到,他的工具僅有一個斧頭,但他很快便造好了一座堅實得足以避風擋雨的小木屋。原來,找着住的地方,是那麼簡單。隨後,這間木屋的前後填充了他自種的蔬果地。原來,填飽肚子,是那麼簡單。再後,他不定期地用這些收成去和村民物物交換,原本空曠的屋子由此裝點得頗具姿彩。原來,構築起一個心靈的港灣,還是那麼簡單。

這一點,正是梭羅與陶淵明不相似的地方。陶淵明如此沉浸於對生活的幻境。他的清高孤傲,落落寡合,不是世間每一個人能夠企及的。但之我見,這其間,卻缺少一種源於心境底部的樸素與淡泊。而梭羅則不然,他明確自己簡樸的生活所需,並用自己的雙手卻爲自己儘可能簡單地創造出這些。從而騰出時間來,坐在湖畔,暢然呼吸,定神觀察,貼身傾聽,沉靜思考。老子便曾這樣說過,道,既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或既是唯心,又是唯物。二者絕不可被人爲地割裂開來。

《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是一部聖書。梭羅在瓦爾登湖畔居住的`兩年又兩個月裏,僅用很少的時間憑藉自己的雙手維持生計,而將大部分時間用來接近自然、探索自然,最後使自己和自然融爲一體。梭羅面對着湖,眺望着湖,他思考,他沉思,由感性變爲理性。

縱觀閱讀全書的過程,梭羅在我的印象裏,已不再那般強調“避世”的概念。梭羅來到湖畔居住了兩年零兩個月餘兩天——他彷彿爲自己掐準了秒錶一般,準時告別。他能意識到自己何時不再需要繼續地沉寂,於是,“到時候了,可以走了。”一句“可以走了”,才使自始至終的湖畔生活統一地聯結成一片,而且句號完滿——還是那麼簡單,而沒有造作和僞飾,也沒有對生活的消極。而這恰是《瓦爾登湖》這部著作的本質、關鍵,以及可貴。

《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是一部聖書。《瓦爾登湖》字裏行間都洋溢着梭羅對於瓦爾登湖的熱愛,對於小屋的熱愛,對於山林的熱愛,對於林中小動物的熱愛,對於大自然萬物的熱愛,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操!讀這部書時我經常嘗試着把自己放在梭羅的位置上,我感到在那時我才活得真誠,沒有了矯揉和造作,書中所有的事情都那麼自然,所謂的心靈淨化就是指這個吧!更讓人歎服的是,每次讀後都會有全新的感受,平淡的語句中涵藏着最深沉的哲思,很多地方必須得反覆讀才能體會得到其感情的豐厚!

儘管我們不能夠像梭羅那樣去體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儘管瓦爾登湖已經永遠的消失,但這些都不能阻礙我們在自己的內心裏擁有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淘滌,按梭羅所說,到你的內心探險去吧!

瓦爾登湖讀書心得15

梭羅的《瓦爾登湖》以春、夏、秋、冬四季爲線,串聯起他在瓦爾登湖畔進行經濟實驗的始末,留給我無盡的想象與羨慕。

關於梭羅,我是很矛盾的。我在認定他有着老者的平和睿智的同時,腦中又時時會浮現出這樣的一個身影:一個孤獨的孩子,獨自漫步湖邊或徜徉林中,沒有驚慌,也不顯無助;看着那蓬勃華麗的生長着一切,內心充滿着喜悅,似乎他也參與了創造,他也可以隨之生長起來。那份自在自得讓他儼然成了山林之王;然而他又斷不肯凌駕於萬物之上的,他只想做自然永遠的孩子。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領悟“人可以活得很簡單,很從容,不必爲了那物質財富而喪失了人是萬物之靈的崇高地位”的道理。作者在《瓦爾登湖》中以瓦爾登湖爲中心,輻射到周圍衆多地方,描寫了他“以禽獸爲鄰”,在“豆田”耕作,與“村子”中的人交往等諸多生活細節。最後作者又以“春天”結尾,給我們奏響了新的生活樂章,並且他在“結束語”一篇中,這樣說:“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看!這是一位超凡脫俗、與世無爭的自然主義者,多麼令人羨慕。

梭羅生活的地方是瓦爾登湖及其周圍地區,但他細膩精緻的筆調,卻把我們帶到了更爲廣闊的天地。他談“瓦爾登湖周圍的鳥、樹、草、蟲子”,更談“更高的規律”。他認爲,從一種特殊的意義上說,漁夫、獵人,及其他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從個人的勞作中提升到更高的人類法則,令我們視野開闊、高屋建瓴。在《瓦爾登湖》中,許多段落值得一品再品,讓人陶醉。他在描寫“倍克田莊”時,這樣寫到:便是德羅依德也要放棄他的橡樹林而跑到它們下面來頂禮膜拜了。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多麼美麗的.地方,多麼的令人神往。

在整部《瓦爾登湖》中,自然一直是主要背景,以大地爲席,以蒼穹爲蓋。梭羅在廣闊的天地中像農夫一樣耕種、收穫,他很高興,他說:古老的詩歌和神話至少表明,農事是一門神聖的藝術。在從事農耕的過程中,他也不忘“閱讀”。即使在19世紀梭羅也感慨道:他們深信一本《聖經》的智慧就足夠了,餘生便在簡易讀物裏荒廢天賦單調地生活。在商品大潮的洶涌翻滾下,現代人的心靈像扁舟入海,漂浮不定。物質的豐裕,精神的貧窮。我們的身體一再擴充,而精神的領地卻時時荒蕪着。聽聽梭羅的忠告:多餘的財富只能買到多餘的東西。靈魂的必需品,金錢一樣也買不到。這樣的忠告如梵音,對於我們無異於醍醐灌頂。

徐遲說:“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對於春天,對於黎明,都有極其動人的描寫。”讓我們追隨着梭羅的足跡,拋棄那物質所帶來的煩悶苦惱,感受那恬靜美,聆聽大師的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