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擺渡人》讀書心得(合集15篇)

《擺渡人》讀書心得(合集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5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擺渡人》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擺渡人》讀書心得(合集15篇)

《擺渡人》讀書心得1

從昨天早上翻開書以後,就一直看到停不下來,這本書描寫畫面細緻真實,代入感極強我如同主人公一般經歷了整個動人的故事。

這不是靈魂鬼怪魔幻之事,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我們都是正待擺渡的靈魂,各色各樣,也許像迪倫一樣人世間過得並不開心,也許是喬納斯,是一個個戰爭的犧牲品,也許是重病過早離開人世的小男孩……但當生命中擺渡人出現,他可能是你的愛人,親人,朋友,或許根本不是一個人,就是一束光,是你內心中一個夢想……他幻化你喜歡的樣子帶你擊退魔鬼的追趕,走進一所所安全屋,最終走出一生的荒原,得到重生。

當然我們也是保護靈魂的擺渡人,在愛一個人的時,我們強大,擔負責任,安慰着愛人的靈魂,引導他做一個全新的自己。那時的'我們如同崔斯坦般,是溫柔的模樣,卻有寬大的臂膀。

也許我們還是荒原中湖水裏漂浮的魔鬼,侵蝕那些不夠堅強脆弱的靈魂,我們伸手去抓他,讓他也墮進這深紫色的荒原。

人性是多麼的富於變化,看書時我時而恐懼,恐懼被魔鬼吃掉一不小心就墮落;時而溫暖,因爲我知道總有我的擺渡人會保護我;也時而激奮,因爲我就是引導愛人的擺渡人,是他生命中的一束光。

當然,書的結局就正如初陽一般晴朗,引導無數的擺渡人,也是被靈魂們渡化,感知着美好人世間的情感,這一切都是因爲有愛。

《擺渡人》讀書心得2

擺渡一詞在我心中原本是在寬闊的河上,會有船伕帶着客人渡河。讀完書後,我知道擺渡人是帶着一個個靈魂穿過充滿着惡魔的荒原,再送他們去目的地的途中保護引導靈魂,他們不知經歷了多少個漫長的世紀,擺渡了不知多少個怎樣的靈魂。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模樣,正如書中崔斯坦所說,“如果我真的存在我的存在,也是因爲你們的需要。”……

整部書下來,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矛盾,選擇,愛和勇氣。

15歲的迪倫在學校中並沒有交到想交的朋友,總是和母親吵架,生活一片狼藉。她在乘火車去找父親詹姆斯的途中火車遭遇事故,她醒來後的靈魂,遇見了他的擺渡人崔斯坦。在她知道自己已死的真相,懂得這裏的遊戲規則後。她對崔斯坦的同情,令崔斯坦感到吃驚,因爲從來沒有人會同情他,同情這一趟一趟下來的辛苦,中間會有些人不值得他爲他們這樣做。她依賴着他,他們在穿越山谷時,崔斯塔爲了救她被惡魔抓走,她在安全屋等着他,兩夜一天;他給她講故事,講到二戰時俄國士兵在波蘭集中營時,他對迪倫說,“每一個靈魂都是獨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與過錯。”……

路途坎坷,她們一路上從彼此產生好感到相愛,他們彼此的心中有所懷疑,矛盾,崔斯坦覺得自己是在利用她的脆弱,那可能也不過是孩童害怕時向他尋求慰藉,但又擔心迪倫是對他產生真感情,在過分界線時,她不得不離開她,那時對他的殘忍。迪倫擔心他是不是是在利用他的感情讓她老實聽話,好少給他添麻煩。儘管他們心中都有所矛盾,但最終他們選擇相信彼此。在過分界線時說好一起穿過,但崔斯坦穿不過去,迪倫傷心地到了分界線的那邊。迪倫見到德國士兵喬納斯後,又找到伊萊扎,知道了回去的方法。但是離開了擺渡人的保護,回去的途中必然九死一生,迪倫最終選擇爲了愛,勇敢地踏上了回去的路途,經過經受了惡魔的襲擊,她一天又一天的走過漫長的路途,終於在一個安全屋中見到了崔斯坦。迪倫最終說服崔斯坦,帶着崔斯坦回到了現實世界。

另一個擺渡人蘇珊娜在見證他們的穿回後,心中不免感到嫉妒,於是他欺騙了一個桀驁不馴的靈魂傑克,和他一起穿回了現實世界。儘管崔斯坦和迪倫回到了現實生活中,但是由於他們的穿回,給荒原造成的破洞,讓惡魔也穿了過來。審判官給他們下了判決,經過妥協只要他們能把破洞彌補住,讓惡魔不再穿入,並把現實生活中的惡魔消滅,便可饒過他們。但是審判官最終審判了蘇珊娜和傑克,把他們送回荒原,由於人世和荒原的平衡已被破壞,審判官奪取了迪倫父母的生命,但是在真正的荒原上蘇珊娜和傑克在渡湖時,傑克不小心被湖中的惡魔抓走,蘇珊娜未能將其救回。迪倫想要彌補自己的過錯和審判官達成協議,如果她們能在荒園上追上他們,便讓她和崔斯坦代替他們去死。但這樣子對崔斯坦並不公平,他剛剛他剛剛來到這人世間,享受這裏的美好,卻又要一下子突然奪去他的生命,但他爲了心中的愛決定去陪迪倫一起去,儘管還是會和她分離,還要去做擺渡人……

蘇珊娜想要去救湖中的傑克,並決定讓迪倫的父母在安全屋停留,等着她去湖中找,她意外的發現其他惡魔在圍攻他時有一隻惡魔卻在努力保護她。這時崔斯坦和迪倫也趕到了這裏,但是崔斯坦不願意爲了她冒險,她必須要保證迪倫的安全,迪倫的'母親瓊卻被他和傑克之間深深的情意所打動,願意讓崔斯坦去幫忙。在蘇珊娜把保護他的惡魔拉上岸後,她用傑克交給她的歌聲喚醒了他。迪倫也告訴了父母的真相,讓父母回去。在第2天過界時,令人驚奇的是,他們崔斯坦和蘇珊娜竟然也穿過了那道線。他們還將能夠喚醒惡魔,告訴其他的人,讓另外想找自己親人的人,有嘗試的希望……

這可能也是第3本書,標題爲無境之愛的原因,迪倫和父母之間願意捨棄生命的愛,迪倫和崔斯坦之間難捨難分的愛。蘇珊娜爲了救傑克不顧一切的愛,以及和惡魔對心中所想之人的愛……

勇敢地,真誠地面對所經歷的困境,他們看似無可打破,但是隻要我們充滿信心,充滿愛去面對它,去克服它,終會迎來光明和希望;在做選擇時,不僅僅是爲了自己,更要爲了他人着想!……

《擺渡人》讀書心得3

人生如旅,前路未卜,忽而陽光燦爛,忽而陰雲密佈,亦或荊棘坎坷,亦或無限坦途。我們雖不期待,但是總會走向歸途。這一路我們如何前行?需不需要靈魂的擺渡?那個擺渡人到底是誰?身邊的智者,還是我們自己?

《擺渡人》,是姐姐推薦給我的一本書,可是我在翻開這本書的第二頁的時候,難抵睏意,然後這本書就被擱置了。

大年初二,無所事事,從書架的這頭看向那頭,決定把這本書重新翻開,去尋找其中能夠吸引我的文字。

故事的開始是一個平平無奇的高中生迪倫,穿錯了衣服在學校的忐忑。我還以爲它是一個爛大街的言情偶像小說,結果,從迪倫登上看望爸爸的火車的那一刻起,她的命運就此轉變。

有的時候,我們上一刻還在抱怨着周圍環境的嘈雜,抱怨着自己的不幸,籌劃着下一件事,下一刻的我們可能就被命運所左右,生死未卜。

火車出了車禍,迪倫的經過就這樣離開了她的身體,與一位叫崔的靈魂擺渡人開啓了一段艱險而又難忘的旅途。

當然,生命的另一頭到底是什麼我們根本不知道。有書中所說的“荒原”嗎?有通往新世界的那扇門嗎?有擺渡人嗎?

無論上面的問題的答案是什麼,我覺得文中所說的“荒原”“魔鬼”“擺渡人”都一一對應到了我們的生命中。

你的荒原中到底有着怎樣的景物和人物,這完全取決於你的心境,他們都是你內心的產物。心向善則萬物善,心有惡則萬事惡。

我很想知道我自己的“荒原”是怎樣的一幅景象。是沼澤、沙漠、湖泊還是荒野?我的安全屋應該是怎樣的處所,是破敗不堪的小屋,還是雖簡陋但是也能給我溫暖的茅屋?我的擺渡人會是怎樣的樣子,長者、閨蜜、智者?

這本書真的很神奇,它讓我在讀的時候一再的`將自己帶入到故事之中。我會隨着迪倫的掙扎而痛苦,隨着她進入安全屋而深呼一口氣。這一次我沒有着急看結局爲自己劇透,而是隨着情節的發展而去猜測。有人說看電視劇能讓人變傻,看書能增強人的想象力,或許就是因爲我們邊讀邊猜吧。

《擺渡人》這本書應該不僅僅是對人死後的情景描述,我一直覺得它在傳遞着一些我們都需要的精神:不爲功名利祿的泥潭所吸引所污染;不被所有的以命運爲名的安排所擺佈;不要輕易的放開所愛之人的手。

“魔鬼”,隨時都會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出現,可以是黑暗的那一刻,亦可以是在陰影之下。他們會想盡辦法佔領所有的純淨的靈魂,把他們拉向痛苦的深淵。他們會無縫不入地侵入身體,讓這些靈魂在痛苦掙扎之後妥協。

這更符合我們生存的現狀吧。每一個猶豫的瞬間,我們都會有被各種慾望侵蝕的危險。人之初性本善,從出生時的一張白紙,到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經歷,貪婪、懶惰、自卑……各種劣性都想在我們的身上肆意妄爲。我們妥協了,它們就在我們的身上紮了根,然後我們就漸漸淪陷。

“安全屋”又是什麼呢?當然就是足夠抵禦那些誘惑的意識地帶。所謂的安全其實也是因人而異的。有人滿足於茅屋粗茶平淡一生,那麼貪念對於他來說就應該是沒有太大殺傷力。而生活自律,心態陽光的人應該對懶惰自然免疫吧。所有的“安全屋”其實都是我們爲自己建造的,這也許就是催斯坦所說的“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你內心的映射吧。”

“擺渡人”到底是誰?崔斯坦引渡了很多人,包括迪倫,可是最終,迪倫把崔斯坦引渡到了人間。誰是誰的擺渡人?故事的逆轉讓我猝不及防,但是讀到這裏我也是欣喜之至。

命運的安排終究敵不過內心強大的反抗者。

《擺渡人》讀書心得4

他們向彼此傾訴愛意,崔斯坦深知這是不可能的,但是仍然抑制不住大腦的指引,在距離分界線只有一步之遙,他哄騙迪倫說他也可以過去,迪倫雖有懷疑但也不容有他,她先跨過去了,但回頭一看,她崩潰了,回頭什麼也沒有了,崔斯坦在這邊看着她悲痛欲絕的樣子但無能爲力。

迪倫找到了傳說中的那個地方,莎利帶着她一直前進,問她有沒有要見的人,他可以幫助她,迪倫想了很久選擇了那個崔斯坦第一次擺渡的那個靈魂------十八歲的士兵,她如願見到索斯傑,詢問他是否記得他的擺渡人,然而他說出的那些特徵與她所見到的崔斯坦完全不一,就在幾乎絕望的時候他說到他的眼睛是藍色的`,湖藍色。是的就是那個人。迪倫欣喜若狂,並一直討論他,直至他帶她去見這裏呆得最長時間的伊扎卡,她爲迪倫的瘋狂想法感到詫異不已,從來沒有人能夠成功從這裏逃脫出去並回到荒原,或者說回到災難現場,但迪倫不相信,雖然他們不成功,但並不表示沒有可能。毅然跨過分界線,再次踏進荒原,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一個安全屋,她看到好多靈魂以及他們頭上的那個光球,他們的擺渡人正在指引他們到達彼岸。

崔斯坦此時正在帶領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她於半夜被潛入家中盜竊的竊賊殺害了。雖然她很可憐,但崔斯坦並不想過多詢問和投入感情,他還停留在上一個靈魂的陰影中。其實本來他應該變換身份、容貌和名字的,但是不知爲何這次並沒有,他自己也沒有想通。在第三第四間安全屋那裏,迪倫往回,崔斯坦帶領靈魂往前,他們相遇了,迪倫既高興又驚恐,她大喊崔斯坦的名稱,雖然理智告訴他不可能,但眼前活生生的人和聲音,讓他不得不相信,瞬間他鬆開了那個女人的手,她立刻被惡魔抓住,拉着下去了。

《擺渡人》讀書心得5

有幸堅持下來看完了這本好書,此書前一半真是沒有太多的吸引力,一度看的我很壓抑,好在沒有放開它。

我們直面死亡、生存和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

在書中,我看到了擺渡人的寶藍色眼裏的溫情,看到了迪倫爲愛無畏的勇氣,看到他們美好的愛情結局。

人死後會發生什麼呢?誰會是你的擺渡人?真是一本很好的心靈治癒系小說,至少現在感覺並沒有那麼恐懼死亡,因爲死亡意味着失去摯愛親朋,失去了自己他們怎麼幸福生活!所以有時候會想到自己好好的活着也是一種愛的方式。如果死亡後的路真的有人陪你度過,直到你再一次的“回家”,等待家人的到來,也許就並不可怕了。

是否每一個太早夭折的孩子都可以在自己的荒原體驗從未體會過的人生,每個人的`荒原不都是自己的情緒和願望所反映的嗎?包括擺渡人崔斯坦的樣貌及性情也是和迪倫理想中一樣。他們是否都像女主人公迪倫一樣在荒原裏有着健全的身體,可以體會刻骨銘心的愛情,有着現實生活中從未有過的勇氣,衝破一切困難只爲和最愛的人在一起?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死亡就是去另外一個世界和你的擺渡人一起經歷一段旅程,旅程的精彩由你自己決定,然後到達目的地,繼續好好“活着”。生命沒有終結,只是換個方式重新開始!

願我們都能和迪倫一樣勇敢,一樣幸運!

《擺渡人》讀書心得6

前段時間剛看完了著名作家克萊兒的代表作——《擺渡人》。

直到今天,我的心緒到現在還悸動不定,好像自己和書中的迪倫、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惡魔追殺,一起到達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倫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誠,快到達邊界時,決定在一起,卻因現實而不得分開,本以爲故事在這裏就遺憾的戛然而止了,卻不曾想到勇敢的迪倫因爲愛,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尋找崔斯坦。

每當迪倫到達一個小屋,我心裏都默默的勸阻迪倫就在這個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險了,崔斯坦肯定會過來的,可是迪倫每次都無畏的`往下一個安全屋趕,去找尋崔斯坦,這讓我既害怕又特別期望崔斯坦趕緊出現,激動的是迪倫和崔斯坦終於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礙,返回人間,在一起。當看到最後,“原來你在這裏”“我在這裏”時的那種感動與幸福,那種好像經歷了所有的幸與不幸,我們依然雙手緊握,不曾鬆開,還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處,這已足夠。

看過了很多本書了,《擺渡人》是一本非常棒的書,看完之後,你會思考很多,反觀自己,說是勇敢,但是我知道我從來沒有勇敢過,說會爲自己喜歡的東西堅持下去,但是每次到半路我都會恐懼的返回,找各種藉口返回,忘記初衷,我知道,這以後我想成爲叫迪倫的這個女孩,爲喜歡的人與事,勇敢的走到終點。

《擺渡人》讀書心得7

最美好的四個字不過是“我在這裏”

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只是因爲你需要我。

或許真的在冥冥之中她們就註定會相遇,一起牽着手在荒原中漫步,從一開始的各種不合,到最後的難捨難分,他們一直都在一起。

上天註定了他們要相遇,分離,卻低估了愛的力量,我愛你,即使前路漫漫,萬分兇險,我也要去找你,哪怕我被黑暗吞噬,爲了你,我也會拼盡全力。

再次重逢後,爲了能一直在一起,面對未知的未來,再多的恐懼無所畏懼,只要能牽着你的手一直走一下去就好了。

我知道你需要我,所以我會一直在你身邊,

最後做到了許多原以爲不可能對事情,

所以我在這裏,

一直在這裏。

或許愛情不需要太多動聽的語言,只需要簡單的動作和簡短的話語就足夠溫暖人心,“我在這裏”,多麼美好的四個字,看到最後的我心都快融化了,害怕的'時候有人牽着你的手,無助的時候有人會一直在你的身邊,有時候一個眼神就能夠傳遞所有美好,真好。

可是我的擺渡人,你在哪裏?

《擺渡人》讀書心得8

愛與相愛,依靠與被依靠。在愛這個過程中,原本依賴的那一方,轉而變得堅強。擺渡人與被擺渡者因爲不捨的感情,最終交換了位置。

兩者的感情來得好突兀。像是突然之間就有了好感。但是細想之下,就像是最後描述說這種感覺像是“命中註定”一般。有時候喜歡一個人,被他所吸引,就突兀得如此,說不清,道不明。喜歡一個人,就像是被命運決定了自己的取向一樣。

擺渡人這樣的存在,想來多麼的孤寂。也能感受,他們爲什麼漸漸感情麻木。他的生活中有無數的過客,但是與他並無關聯。過客們都想着自己目的地,又有幾人會回過頭來看看,與自己相伴同行的人。

於是,他們改變着自己的外貌與名字,只希望在擺渡的`過程中,儘量讓人信賴,以完成自己的不知何年能完結的目標。直到,有一個人,記住了他的眼眸,記住了他除卻外表以外,眼神中的光亮。並歷經艱難,回到他身邊。最終給予他幸福的救贖,或者是擺渡。

在這個過程中,女孩由一個依賴者,到後來反而轉變爲了堅強的那一個。擺渡人,反而更像是依賴者。這個轉變也很有趣。對於愛的執着,讓人破除了心中的疑惑與隔閡。只要不管不顧的去追尋,愛就在那裏。

而現實中,有幾個人只爲愛而活,活得不管不顧?

《擺渡人》讀書心得9

《擺渡人》故事梗概:單親女孩迪倫人生不如意,探望父親路遇車禍,死亡,擺渡人崔斯坦負責將死去的靈魂穿過荒原帶到安全地帶,擺渡人會依據靈魂的取向變成他們信任的外貌,荒原也會依據靈魂的心理狀態呈現不同的樣子。迪倫和崔斯坦擺渡過的其他人很不同,在路途中,兩人因爲種種原因相愛了,但是!!!擺渡人的任務只是將靈魂帶到安全地帶,而自己卻不能進入,於是在到達目的地的瞬間,他們就分開了,崔斯坦繼續擺渡下一人。迪倫想要回去找崔斯坦,打探到路徑,女人告訴迪倫可以回到荒原去,但很危險,之前有很多人都想穿過荒原回到自己的身體裏,但因爲內心的恐懼而放棄了。迪倫勇敢的進入了荒原,並遇到了崔斯坦,二人一起逆穿過荒原,崔斯坦儘管一直不相信能回到現實世界,但迪倫則滿懷希望。最終,她倆都回人間了!

這是一個寓言式的故事,靈魂是誰的?誰是誰靈魂的擺渡人?什麼纔是真正的超度?故事情節不復雜,有點像戀愛故事,又不像是戀愛故事,不知道爲何這本書的評價很高,可我覺得他宣揚的應該就是幾個觀點:1。你是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你的心中意願;2。善良和愛,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助力器;3。要相信愛的力量,要相信意志的力量,這會幫助我們取得我們所想要的;4。勇敢的去嘗試,勇敢的去愛,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擺渡人讀書心得體會14

昨日臨睡前看了一篇文章,讓我重新拾起了寫讀書筆記的想法。摘取一段:

問:一直宅在家裏看書是否可行?

答:你必須保持入和出平衡。

你不輸出,等於沒有輸入。

直到開始輸出的時候才發現,以前所謂的度過根本就是錯過,所謂的宏圖根本就是執念。

跟知識的邂逅就跟談戀愛一樣,沒有什麼命中註定,能做成的事,能讀精的書,很少是從計劃表中出來的。以爲看完豆瓣上評分8。8以上的書和電影機就會成爲大牛嗎?

圖樣圖森破。

因爲不論知識還是經驗的獲取路徑,永遠都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個時間和理論的往復折返。靠直線獲取的總是費效比最高的。就像你可以背大英百科全書,然而卻並沒有什麼卵用。

於是,決定開始嘗試着有意識地去記錄一些讀書感受了。有些凌亂。

最近看的2本書是《擺渡人》和《島上書店》。我看書一向很雜,但是大多數時候是以娛樂爲主,因爲喜歡故事,所以看的書中通常以小說,或者回憶錄爲主。這兩本書是一起買的,只是網上很多推薦書單裏有,就買下了,擱置了一段時間,就完成了閱讀。

我算是比較喜歡買書,不論盜版或是正版,書頁質量好就行,不論價格高低,只要讀了就覺得沒有浪費,總是要吃飯的,總是要吃零食的。

我覺得可以把兩本書放在一起說,因爲以我的文學修養來講,這兩本書於我而言只是2本比較暖的小說而已。後來在網上問了下讀過這兩本書人的感受,發現其實跟我一樣的人還不少。主要是我幾乎覺得文字有點晦澀,我一直以爲是翻譯的問題,不過後來有人告訴我說,這兩本書要有一點外國文學底蘊的人看了纔能有更多共鳴。

好吧,我醜還我有理了。

拋開文字上的晦澀不流暢,《擺渡人》和《島上書店》給我感覺還是很溫暖的關於愛的`故事,因爲愛,我們變得勇敢和堅強,因爲愛,我們變得不一樣。

我很喜歡這樣的落腳點,因爲不論是文學作品還是電影作品,中國人很喜歡把一個人的崛起歸功於某一次巨大的災難和挫折,在主人公跌入谷底後逆襲成功,結局恨不得把這些災難或者敵人神話成幸福成功的必備神器。殊不知,還有很多人在被那些挫折打垮後從此一蹶不振。

這兩部作品,如出一轍更加強化了愛存在的意義,讓我感受到的主人公變得堅強和勇敢的過程,這個過程有時候一開始其實並不是有意義的,只是出於本心去做這件事而已,然後不小心就邂逅生命的向日葵,讓陽光灑向了主人公原本有些灰暗的生活,至少因此變得有勇氣和堅持去爭取生活欠我們的各種可能。

《擺渡人》的主人公迪倫的改變是因爲在充滿艱險的走向不知道是天堂還是地獄的途中愛上了自己的擺渡人崔斯坦,因爲不能忍受不能再見到心愛的人,她重新踏上了這段路,去尋找愛,尋找另一種未知的可能。

《島上書店》的主人公AJF的改變是因爲收養了一個被遺落在書店的小姑涼,那時的他妻子離世,他日日買醉,不諳世事。小姑涼的到來讓他不得不開始好好生活,他重新愛上了一個好女孩,雖然最後還是患癌去世,但是自己的妻姐和警察朋友繼續經營了他的書店。延續了他的理念“沒有書店的地方算不上是一個書店”。

其實蝴蝶效應並不僅僅是適用於那些壞事情,對於最後皆大歡喜的美好也一定是這樣的,從你本心的第一個動作開始,一件影響另一件,纔會最後成就我們期盼的皆大歡喜,這樣的美好帶有更多的驚喜,帶有更多喜出望外。這份收穫,就如AJF後來收穫了愛情、親情、友情、尊重是一樣一樣的吧。

那些做成的事,那些精讀的書,從來不是從計劃表裏出來的。

比起那些多麼感人肺腑的愛情勵志故事,這樣的娓娓道來,這樣的理所當然是不是更接地氣,更有共鳴。

《擺渡人》讀書心得10

《擺渡人》講的,總結起來:人死後是有靈魂的,並且會有一個擺渡人,帶領保護着靈魂,到達安全的地方。按照這樣的故事設計,一個叫做迪倫的女孩,不幸死亡,進而和一個叫做崔斯丹的擺渡人,相識相知相愛的故事。

故事整體上分成了兩部分。

第一部分:迪倫乘坐火車看望多年未見的父親,但是中途火車發生了事故,迪倫死在了列車上。迪倫的靈魂從身體釋放出來,見到了自己的擺渡人崔斯丹。

隨後和崔斯丹的相處中,她明白了自己死亡的真相,明白了人死後靈魂擺渡人的存在,明白了前往安全地歷程的艱險。其中我覺得最爲重要的一點,她明白了崔斯丹的重要性:她只能跟着他,她只能服從他的命令,她唯一能夠依靠的只有他,她離不開他了。如果故事就這樣下去,我們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個平淡無奇的想象作品。

曲折就在於,迪倫是個不一樣的人。在作者筆下,她很堅強,知道了死亡的真相,不會太過悲傷;她很善良,看到崔斯丹受傷,她會難過;她也很叛逆,偶爾會質疑崔斯丹的要求;當然,她也很感性,對自己的感情,勇於表露。

好的元素都有了,故事便發生了。

他們就這樣一路走啊走啊,直到了終點。但是崔斯丹不屬於靈魂的世界,他只是一個擺渡人,這決定了他們不能在一起。靈魂歸所,迪倫踏進的那一刻,便在她和崔斯丹之間形成了無法逾越的障礙。她來了,他卻不能來。崔斯丹又要開始自己一成不變的.工作,去引導下一個靈魂。

一切看起來都結束了,但是卻是另一個新的開始。第二部分就這樣展開了。迪倫想要見崔斯丹,她要出去。她發現了離開靈魂歸所的祕密,不顧別人的勸阻,開始了返回的路程。返回的歷程依然艱難,但是對崔斯丹的愛支撐着她一步步走下去。終於,她見到了他。故事便這樣倒了過來。

前部分,崔斯丹帶着迪倫走,他告訴迪倫,他們要去靈魂的歸所,迪倫需要相信崔斯丹;後部分,迪倫帶着崔斯丹走,她告訴他,他們要去迪倫死亡的地方,崔斯丹需要相信迪倫。可以說,第一部分是在不斷走向死亡;第二部分卻是不斷走向重生。迪倫需要嘗試,她也要帶着崔斯丹去嘗試。

但是不論是去靈魂歸所,還是嘗試返回人間,永恆不變的是:迪倫想和崔斯丹在一起。在靈魂歸所他們無法跨越障礙,她便逃了出來,朝着另一條路進發。她也不知道自己後一條路是否可行,但是她已經沒有其他路了。

最終,結局很圓滿,迪倫起死回生,崔斯丹也穿行到了人間。兩人相視一笑,故事到此結束。

《擺渡人》並沒有給我的帶來太多的震撼,也許是我並沒有太多的人生閱歷去感悟,或是現在還不能體味其中的深意。其中愛情與救贖的主題倒是深深吸引了我。

迪倫在現實中是個備受欺凌的女孩,父母離異,朋友很少,同學欺負,似乎不好的一切在她活着的時候都有。諷刺意味的是,她在死後卻遇到了一生都不曾體會的溫暖,並且爲了保留這份溫暖做出自己的一切努力。

與其說崔斯丹是迪倫的擺渡人,我倒突然覺得,真正擺渡迪倫的,是迪倫自己。是她想要留住幸福的執念,讓她拯救了自己與所愛之人。

就如封面所言: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爲你需要我。

《擺渡人》讀書心得11

這是一個史詩般的動人故事傳說,它令人激憤,恐懼,溫暖,迴歸人性,引人深思。

這本書既像是懸疑小說,也像言情小說,像充滿趣味劇情小說,又像引人深思的哲理小說,這本書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傳說呢?

迪倫,一個十五歲的正值青春期的單親小女孩,比同齡人都更加成熟,獨立,卻也常常被學校的同學欺負。有一天,她聯繫了他的生父並且買了車票踏上了去尋找父親的征途,不料火車突發交通事故。死後的她進入了荒原——一個通往寄放靈魂的地方,這其中有擺渡人爲每一個死去的人度過荒原。迪倫和他的擺渡人崔斯坦在荒原中相愛了,兩個人在路途中戰勝了惡魔,最後到了寄放靈魂的大門,崔坦斯在十分不捨中還是把迪倫推向了靈魂的住所。迪倫深愛着崔坦斯,於是用自己強大的意念離開了那個地方重返荒原找到了崔坦斯。神奇的是他們找到了人類世界和荒原之間的漏洞,兩個人重新擁有了生命並且住進了迪倫的家裏。從此他們一起在學校生活學習,過上了平靜安逸的生活。

迪倫從一開始不美滿的生活,經歷過恐怖的惡魔,遇見了崔坦斯,和自己心理艱難的`鬥爭,終於故事傳說換來了美滿的結局。很顯然,這不是一本能讓你輕易放下的書。每一個情節都會讓你印象深刻,每一處描寫的每一幀畫面都十分真實完整。

我寫這一篇推薦書目時已經是我看完《擺渡人》一週以後了,但每當我回憶起一些情節時依然彷彿是親眼見證了一樣。迪倫的故事傳說引起我的共鳴,每一個人物設定和我身邊的人也總有相似之處,每一次共鳴都給我的思想注入了某種力量。

《擺渡人》讀書心得12

我更好奇的是他們一起回到迪倫的世界之後會發生什麼。

我的這樣簡短的點評是不是太水了?

那就再說點什麼吧。

這部小說真的不是【鬼怪】的原型嗎?內心想着生火就能生火,想着去哪兒隨便打開一扇門就可以去哪兒,男主比女主大很多輩子,是一個連靈魂也算不上的存在,女主隨時都可能會死掉,男主會想方設法保護她……各種情節都讓我想到【鬼怪】,所以之前說【鬼怪】編劇抄襲是抄的這部小說嗎?

這部小說的愛情線來的有些莫名其妙,像是硬要把男女主湊在一起似的.,突然間就有了不一樣的感情……女主要爲了他放棄一切……我不知道是我看得太不認真了還是真的沒辦法被他們感動。

我覺得讓我最有感觸的還是迪倫爲了救一個剛會走路的孩子而衝出安全屋的情景。那大概是人和擺渡人之間最大的區別。

可是爲什麼崔斯坦會成爲一個擺渡人呢?他之所以會遇到女主,命運安排他和女主相愛又有什麼至關重要的原因呢?沒有類似“拔劍”那樣的理由嗎?

《擺渡人》讀書心得13

最近一段時間,讀完了麥克福爾的《擺渡人》一書,說起這本書還是去年從一位淮工書友裏用一百多元收購的十多本書中的一本,本人愛書卻又並非真愛,只能算是以愛書之名行不愛之實。總想着有一個大書櫥穿着古今中外各種各樣的書,然而至今家中也僅有二三十本書籍而已,其中真正讀過的屈指可數,反覆琢磨的一本沒有,往往心裏一激動將書買來草草翻了兩頁就扔在那裏生灰。總以家庭工作繁忙等等各種藉口爲由,說服的也僅僅是自己表面而已,自己讀書與否與他人有P的關係。將此些言論寫下來也僅僅是爲了督促自己讀書而已,無論是名著亦或是教育書籍,但願到三天以後還能記得此翻言語也算是自己進步了。

談到《擺渡人》一書,前不久偶遇一文科妹子說張嘉佳也有一本《擺渡人》,可惜我只看過他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有機會定要買來看一看,比較一下作家同課異構的區別。以前從未認真的寫過一篇讀後感,這篇也不能算是吧,按照我從小學老師那學來的慣例讀後感因先介紹一下文章內容,這就是一半的篇幅,那麼我先應該講一講迪倫和崔斯坦那奇怪又動人的關於一點愛情的故事吧……此處還是自己把書讀一讀的好。

這本書讀完以後,首先感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從一列火車出事到只有主人公一人去世,前期雖未點名但卻留有種種暗示,直到崔斯特說出真相才讓我突然噢了一下,但此時我也在想這是否是主人公做的一場夢而已,文章雖未說明但直到最後迪倫又重新復活我們不妨就當她是做了一場奇快的夢,只是夢的那麼真切,夢的那麼讓人心驚。讀完此書,彷彿自己也如同作者一起經歷了一場奇怪的死亡之旅一樣,當感受到這個敏感詞彙時,人們免不了會打一個冷顫,人們常說經歷了生死會看透很多東西,其實仔細品味生死也會想到許多,催人奮進,誰也不知明天和意外誰會來的更快。爲由將眼下每件事做好,去追逐自己所愛所喜,纔不至於措手不及。

將非教育博客放於此處僅當對自己教育事業的一個自勉,做好每件事,上好每節課,無愧我心足以。

《擺渡人》讀書心得14

還真是習慣讀完一本書,過一段時間,靜一會兒後再來回顧內容情節寫書評,或者稱不上書評而只是自己的一丁點體會。

名爲“擺渡人”,擺渡的中心思想也是展現得很透徹也露骨。互爲擺渡人的兩個主人公最終也是克服重重困難,打破常規,敢想敢爲,像是童話般的結局裏一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簡簡單單的一句“你好”背後是兇險重重的旅途,又是永遠都不想重溫的苦和痛、汗和淚,當然衝破艱難險阻到了終點又返回到起點的背後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決心和勇氣,是存在於彼此之間的好像不可能的愛。梁靜茹的那句“愛真的需要勇氣”在這裏詮釋得刻骨,詮釋得自己都想替他們加油,由衷地替他們的圓滿結局高興,有情人終成眷屬嘛,也應該替他們高興的。

從側面來說,這樣走溫情路線的小說竟然也像是在講故事一般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趕快要讀完,想要儘快看到結局,起碼於我的標準是完美的了。至於倆人兒的'心理刻畫、表情描寫,自然我是覺得無可挑剔,深得我心。真真大師級的作家,受我一拜,千萬拜。

最後的最後,希望我的生活中也好,腦海中杜撰的也好,時時有擺渡人,多多有擺渡人,可以引我走在便是風景的路上,陽光明媚,一直在路上正好。

《擺渡人》讀書心得15

今天一口氣讀完了克萊兒麥克福爾的小說《擺渡人》,在書中我看到了人類最美的情感和品質:愛和堅持。

這部小說的情節並不複雜: 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成績優異,但卻由於父母的離異把青春叛逆期的生活過得一片狼藉。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校經常受到同學的捉弄,唯一談得來的好友也因爲轉學離開了。這一切讓這個女孩無比痛苦,她決定逃離這個讓人抓狂的現狀去看望自她5歲起就再未謀面的父親。可是途中火車在黑暗的隧道里出事了——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後,卻發現世界已經變成一片荒原,而倖存者好像只有她一個。

神祕男孩崔斯坦的出現徹底打破了迪倫枯燥而平靜的生活,在她的世界裏掀起了驚天駭浪……而這樣簡單的情節卻建構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一個是懵懂中以爲自己是倖存者的花樣少女行走在自己靈魂超度的荒原中,一個是爲了履行工作職責進力保護自己超度對象的無生命體,他們在互相的剖析和吸引中得到了世間最純潔的愛情。正是在這份真摯、濃烈而又不畏付出和冒險的“愛”指引他們堅持共同走過了彼此的心靈荒原,成爲彼此的擺渡人,最後得以共同走向新的生命歷程。

“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我存在因爲你需要我)”,這句寫在書本封皮上的句子在我讀完全文再次會看的時候竟然淚溼眼眶,這不是世間最美的'語言嗎?夫妻間的存在因爲愛情;父母和子女間的存在因爲親情;同學朋友間的存在因爲友情;我們在世界上的存在因爲我們是這個星球上獨一無二的必不可少的一份子,我們每個人的存在都是因爲有“你”需要我,爲着這份“需要”我們還有什麼荒原不能穿過?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還有什麼目標不能堅持達到——那怕靈魂在某一時刻會灰飛煙滅? 因着這本書我完成了自我心靈的擺渡:抓住每一天,活好每一秒,奮鬥每一刻,因爲有“你”需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