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15篇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2W 次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15篇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

我家有許許多多的書。讀書中我長了許多知識。

我讀過《迷宮》書,《迷宮》書讓我會了一道難的數學題。我做對了,有許多人做錯了,我非常高興!

我讀過《伊索寓言》,《伊索寓言》讓我懂得許多生活道理,比如:一隻狐狸吃不着葡萄,還說那是酸的。我讀了這個故事懂了:不管什麼時候遇到事情都要敢於嘗試。

我讀過《古詩》書,《古詩》書讓我知道很多古代的詩人寫的詩,還有他們的故事。我最喜歡的詩是李白的詩。讀書讓我學到文學知識。

我讀過《成語故事》,《成語故事》讓我學會了畫龍點睛,高山流水,畫餅充飢等成語和很多歷史知識。

我讀過《十萬個爲什麼》,《十萬個爲什麼》讓我知道麪包爲什麼有許多孔,石油有什麼作用等科學知識。

我讀過……

我讀過許多書,讀書中我學了許多知識。我要“黑髮就知勤學早”,不要“白首方悔讀書遲”。我還要讀許許多多的'書,成爲一個有知識有才的人。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2

寒假裏,閒來無事,翻了翻兒子的許多書被一本書的名字吸引了——《愛的教育》,就拿來讀了。這本書是初中學生必讀書中的一本,在我上中學時,還沒有這樣的要求,所以也從沒讀過這些書。其實,書對我們來說,沒有年齡的限制,只要你有需要,你就可以讀你喜歡、感興趣的書。

愛就像空氣,雖然天天都在我們身邊,但經常被我們忽略。《愛的教育》,講述一個叫恩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十個月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師講的動人的每月故事。 書中描寫了一羣快樂,可愛的少年。他們的身份各不相同,有出生於富裕家庭的,有出身於貧窮家庭的,但他們互相尊敬,互相關愛。這些孩子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願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爲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呢?兩個孩子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後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孩子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裏,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啓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常有家長拽着自己不聽話的孩子,慷慨的對老師對老師說:“他(她)要是不聽話,你就狠狠的打。”時代發展到21世紀,我只能把這話理解成爲善意的謊言,教師不適合充當暴力實施者,面對一羣天真的孩子,我們需要的是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場持久戰,老師的的一個擁抱,撫摸,對孩子來說,也許比嚴厲的批評效果更好。書中給我的啓示是:做一個溫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的學生。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孩子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孩子時,孩子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 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這就是《愛的教育》給我的啓示。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3

寒假裏,我和孩子一起欣賞了《五牛圖》,並且一起進行了討論,收穫多多。

《五牛圖》的作者是唐代韓滉,五頭牛從左至右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態互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整幅畫面出最後右側有一小樹除外,別無其它襯景,因此每頭牛可獨立成章。畫中五隻不同形態的牛,從瑣的角度表現了牛的生活形態和習性,結構標準,造型生動,形貌真切。

非常簡單的畫面,但其實意義事實上卻並不是那麼簡單。在鼓勵農耕的時代,以牛入畫有着非常的含義。孩子很好奇,爲什麼?我只好慢慢向孩子解釋古代農耕文化,使我國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如果農事如果不好,勢必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國古代以安撫農民爲第一要務,不然會造成社會的動盪。

爲了讓孩子理解作品,我讓孩子仔細看《五牛圖》上乾隆的題字詩“一牛絡首四牛閒,弘景高情想象間;舐齙詎惟誇曲肖,要因問喘識民艱”。

然後,向孩子解釋說,那頭絡首的牛,是南北朝陶弘景的故事,梁武帝多次欲聘陶弘景入朝爲官,陶弘景終是不應,並畫雙牛圖與梁武帝,其圖上一牛散放水草之間,一牛著金絡頭,有人執繩用杖驅打。梁武帝見圖遂不復提聘官之事。然而國家遇有大事,無不前往諮詢,故人說他是“山中宰相”。

爸爸,爲什麼那頭牛吐着舌頭啊?這是漢代名臣丙吉見喘問牛的故事,西漢宣帝時期,丞相丙吉十分關心百姓的疾苦,他經常外出考察民情,遇到行人鬥毆,路邊躺着死傷的人。然而,丙吉卻不聞不問,驅車而過;掾史感到很奇怪,暗自納悶兒。過一會兒,當看到老農趕的牛步履蹣跚、吐着舌頭,氣喘吁吁時,丙吉卻馬上讓車伕停車詢問緣由。下屬不解,問丙吉何以如此重畜輕人。丙吉回答說:“行人鬥毆,有京兆尹等地方官處理即可,我只要適時考察其政績,有功則賞、有罪則罰,這樣就可以了。丞相是國家的高級官員,所關心的應當是國家大事。而問牛的事則不同,如今是春天,天氣還不應該太熱,如果那頭牛是因爲天太熱而喘息,那麼現在的氣節就不太正常了,農事勢必會受到影響。所以,我過問了牛的`事兒。”

韓滉是唐朝的宰相,在這裏借用自己,喻像牛一樣努力奮鬥,這五頭健碩的老黃牛,在當朝宰相筆下被“人格化”了,傳達着注重實際、任勞任怨的精神。表達自己關心民事,一心爲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4

在寒假裏,我看了《狼圖騰小狼小狼》,書中的主人公小狼讓我着迷,這本書也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我被狼的智慧所震撼,狼是那樣聰慧,讓人不禁讚歎。狼羣團結、智勇雙全。三十六計,除了美人計,什麼計都用得上。它們還會打近戰夜戰奔襲戰游擊戰運動戰地道戰青紗帳戰,是“天下第一兵家”。夏天毒日下的小狼雖沒有母狼教育,卻自己挖了一個洞;夜晚狼羣的嗥聲讓小狼清楚了自己的身份;當小狼吃完整的金花鼠時,竟跳起了它從沒看到過的祭祀舞!這一幕幕反映出狼是多麼聰明,不愧是騰格里最寵愛的動物!

我被狼的信念所感動,狼是那麼渴望自由,讓人不禁誇讚。在小狼的字典裏不能沒有自由二字。不自由,毋寧死,小狼那顆自由的心不可能被鐵鏈束縛。這就是狼圖騰,爲了自由,不惜犧牲自己!它的精神使我爲之一震。

看完此書,我明白大自然所有的東西都是互相聯繫的,大自然的一切組成了一條生物鏈。要是我們人爲地去破壞它,就等於破壞了自然之道,是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的。人爲地去打狼,那麼老鼠就多了,最終草都被老鼠吃光了,額侖草原也都沙化了。自然之道,井井有條,不需要人爲的去加工它。否則,適得其反。我們應該做到人與自然合一,順着自然的規律去辦事。

狼不但讓蒙古人明白了草原生態學的道理,也鍛煉出他們特有的民族性格。因此,與漢族相比,遊牧民族雖然也打狼、殺狼,但最終卻是愛狼、護狼,與狼爲友,拜狼爲師,而且從來不恨狼,不把狼趕盡殺絕,相反還將狼作爲圖騰來敬仰。不像以我們漢族,恨狼、罵狼、打狼、殺狼,最後也就導致了自己民族性格中的缺陷——軟弱麻木,以及民族文化的落後——腐朽昏庸。

啊,騰格里!你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啊,小狼!你的精神讓我讚不絕口,不愧是天之驕子——騰格里的寵物。感謝《狼圖騰小狼小狼》,讓我體會到了狼性的美好!

初中寒假讀書心得體會四

《駱駝祥子》講述的是在殘酷現實摧殘下普通車伕的悲劇命運。故事主人公祥子來到城市,渴望以自己誠實的勞動,創造生活。他懷着買車的信念,拼命的賺錢,就像是一個旋轉的小陀螺。終於,祥子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車,那輛車對於祥子來說,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雙鞋換來的。但“天有不測風雲”車剛拉了沒幾天,就被官兵給搶了去,他恨世上的一切,憑什麼把人欺侮到這個地步,他不甘可是命運捉弄人,車接二連三的被人奪走,祥子的夢想之火一

次次地熄滅。但祥子仍然不肯放棄,不斷地振作起來,再度奮鬥——他買到了車——但這卻是以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爲代價的。

好景不長,虎妞慘死了,小福子上吊了,老馬頭倒斃在街頭,祥子也賣了車,終於窮途潦倒,一切都化爲烏有了,像用橡皮擦筆痕般,一切都揮發了,只留下幾條深深的印痕。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卻永遠烙下了——他沒有辦法承受打擊,終還是沒能戰勝自己,沒能戰勝社會,終究還是被社會給打敗了,被社會給腐化了。他沒有了理想,沒有了目標,沒有了幹勁。他沒有力量從那個極度黑暗的環境中站起來,而是永永遠遠地跌下去了,與那個墜落的環境同化了。祥子從此對世界充滿了敵意,開始報復身邊的所有人,開始遊戲生活,吃喝嫖賭;從前講義氣的祥子,如今卻開始欺騙自己的朋友、利用他們,把他們的一切都騙搶過來。他變得奸詐,甚至無恥,他徹底墮落爲城市的垃圾,變成了一具失去靈魂的行屍走肉,逐漸消失在這座城門洞裏,不帶走什麼,只留下一個悲哀的故事……

祥子的悲劇,是他所置身的社會生活環境的產物。在黑暗的.社會中,人類的力量實在太渺小了。祥子多次想要憑自己來打敗命運,可是最後呢,卻使身心又一次的傷痕累累。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掙扎,越陷越深,他漸漸的被黑暗所扭曲、吞噬。以前有抱負且滿是骨氣的祥子,現在只有對錢的貪念而已。在社會的黑暗與金錢的誘惑下,祥子沒有了骨氣但是,我依然堅信,命運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的!挫折面前,敵人不是對手,而是自己。我們要把挫折看成一種精神財富來珍惜,不要爲一時的痛苦、失敗而蒙閉了自己的雙眼,而要將自己的命運交給自己來安排,努力找回自己的出路。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5

《你在爲誰讀書》是我國著名的尚陽編寫的。

本書講的是:有一位學習很差的人叫楊略。有一位神祕的'人給了他一封信,從此以後,楊略的學習變得很好了。當楊略的父親知道這個人是誰的時候便流下了眼淚!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人要有理想,而且要堅持不懈的去實現。要懂得回報別人。做事要自信。遇到困難要溝通,沒有什麼是溝通解決不了的。這些道理使我終生受益。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6

《烏丟丟奇遇記》: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書中的世界美好,它充滿愛,愛能讓所有都有了生命。我想,如果有插圖的話,我就能知道烏丟丟的樣子了,那樣更好!

《愛的教育》:介紹了一個意大利朋友和他身邊的事。從中獲取了很多,也知道該像書中哪個同學,不該像哪個。書中有個地方:在一個“爸爸寄語”中說要給乞討的人錢,可要萬一是壞人怎麼辦?

《夏洛的網》:一個動人的小說。小豬剛到豬圈時,沒有朋友,很孤獨。要是我也沒有朋友,會怎麼樣呢?朋友多麼重要。爲了朋友的生死而十分勞累的蜘蛛夏洛,生完孩子便離開了世間,這多麼動人。我想我已經喜歡上這隻蜘蛛了,它並不普通。

《極地大冒險》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關於兩極的知識,大洋的靈魂,各種鯨魚的常識,以及北極的生活危險。作者在三個孩子的歷險中巧妙加入知識,好似科學童話。(這本書我早已經看過了,是規定的所讀書本,讓我輕鬆了一下。)

《笑貓日記:孩子們的祕樂園》:我認識了社會上一些商人。他們只圖賺錢,不想着我們孩子。而有些大人明知道我們不喜東西,卻逼着他們的孩子去做。我比他們好多少啊!我的媽媽永遠保持童心,我喜歡她願意和我一同喜歡。

《我要做個好孩子》:看到這個題目,我本以爲不好看,看了才知道並不是這樣。看來這本書,書中的“好孩子”彷彿出現了。原來,成績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格、心靈。

《我們的母親叫中國》:我又知道了許許多多中國歷史。我一直認爲中國並不起眼,發達。沒想到她如此偉大!我高興,因爲中國的未來是一片光明!

《做人與做事》:我知道了很多道理,看見了那些渴望上學又無法上學的孩子,我多想加入“手拉手地球村”。我知道了“快樂人生三句話”,快樂是自己造的.。

《楊紅櫻童話:一棵長着耳朵的數》:這本書生動極了。分幾個童話。它都讓我有了一些想法:第二個故事讓我知道爲人正義;第四個故事讓我知道了各種有趣的科學知識。

《魔法大錯亂》:這本書有許多小故事。有的很神祕,有的很幽默,有的講了生意,有的像神話,又有的是童話。每一個故事都有各自的特點,叫人愛不釋手。(這本也是以前看的,代替沒買到也沒借到的)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7

日本東野圭吾先生的解憂雜貨店使我對小說有了新的認識,故事內容並不複雜,共5個章節,花了兩天的時間就看完了,閱讀完最後一段文字後,內心一軟,眼角也有些溼潤。同時我也看了這部電影。起初我看這本書是被書名所吸引的,偶然間從網上看到了這本書便買了回來。

三個“不良少年”在一次偷盜後無意間闖入了一間廢棄的雜貨店,故事由此慢慢展開。起初,我以爲書中講述的是幾個獨立的小故事,沒想到,越往後看越入神,並且發現這幾個小故事之間存在着一些奇妙的關聯。

雜貨店店主原是一個情場失意的老爺爺,他年輕時和一名女子私奔未遂,閱盡人世滄桑之後開了一家雜貨店,同時兼做煩惱諮詢的解答,那名女子開了一家孤兒院。雜貨店老人用自己的方式認真地回答着那些兩難的選擇。雜貨店老人的做法一直讓他的侄子不解後來也就習以爲常了,他的解答使很多人獲得了內心的安穩和幸福,也改變了他們的命運,更使一些人的命運神奇地聯繫在了一起。

作家東野圭吾自然而簡潔的語言、充滿象徵性的溫暖筆觸輕輕釦動着我的心絃,無論表面上好還是壞的人,都在故事中慢慢展現出了人性中的美好,我終於慢慢明白,這根線,可以說是“救贖”。克朗在一次火災中爲救一名女孩而喪命,女孩最終成爲了歌手,這位天才少女歌手將克朗的音樂一直傳承下去;遭遇家庭鉅變的浩介,沒有選擇跟父母一起連夜潛逃,而是經過努力成了一名木雕師;迫於生活而當陪酒小姐的晴美猶豫要不要當富商的'情人,在聽取建議後,最終蛻變成爲商界女強人······原來,上天選擇這三位少年,是讓他們來完成這未竟的“事業”。與此同時,這三個少年在與過去的人對話的同時,也在與自己的內心、良知對話,終於,他們幡然醒悟,決定摒除邪念,迴歸正途。而這一切的一切,不也正是人對自我最深刻的救贖嗎?

真誠與愛是最美的救贖,總能幫助沉浮在生活困境中的人們找回自己,總能引領迷失在選擇岔路口的人們找到真正的歸宿。我想,這救贖是不分時空的,在溫暖對方的同時也能溫暖自己,這是令人感動的,也是值得踐行的道理。書中並不是所有的人物都悉心聽取了雜貨店老人或者是三個少年的建議,但是無一例外的,最後所有曾經收到諮詢回覆的人們都在浪矢雜貨店重生的那一天寄來了感謝信。

因爲他們要感謝的,是在他們身處困境的時候,能有人傾聽來自內心深處的聲音,無論指導是否具有可操作意義,但是起碼讓當事人感到了安慰,感到自己的疑問被認真地對待着,就像雜貨店老爺爺說的那樣:“不管是騷擾還是惡作劇,寫這些信給浪矢雜貨店的人,和普通諮詢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內心破了個洞,重要的東西正從那個破洞逐漸流失。人的心聲是絕對不能無視的。”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8

寒假期間學校佈置了一份作業讓每位教師看一本書,並寫下讀書體會。對於我來說現在難得會捧起一本書來看,也許是因爲在這個現實的生活環境讓人變的越來越浮躁,靜下心來看一本書往往變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別的女兒回到了身邊,於是想到了看一本對兒童教學的書,能吸取一些教育經驗的同時也能完成了任務。於是在網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爾威特的教育》推薦的人比較多,所以找來這本書,以下就是一些讀這本書的體會。

書中講述的是老卡爾.威特—位鄉村牧師,他把出生時別人認爲低能的孩子教育爲天才的教育過程。這位鄉村牧師與別人有着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小卡爾出生時是個被認爲有些癡呆的嬰兒,但他八九歲就能自由運用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6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任命爲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了《但丁》一書,併成爲研究但丁的權威。他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而是全賴於他父親的教育方法,他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這本書,這本書中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教學的心得和獨闢蹊徑的教育方法。卡爾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本書在問世了三個世紀後,依然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鑑。

我自己也正嘗試按照老卡爾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兒,雖然現在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書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內容確實講得十分有理。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9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不是流水線上下來的機械拼湊,不是坐在書齋裏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裏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着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着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爲,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裏選兩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一、萬同勾起的回憶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裏,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爲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後進生是不幸的因爲他們長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閱讀中,我在問自己:如果萬同是我的學生,我會怎麼做,我相信我也是一個有愛心的老師,我也會如李鎮西老師一樣耐心細緻地對待他,談心,講道理,但我會容忍他太多的反覆嗎?我想不會,我會傷心,會憤恨,會覺得萬同是不可教育的學生,我自己已經盡了力,而"教育不是萬能的"。

二、寧小燕:永遠的遺產

如果說萬同勾起的,是我心中永遠的自責與痛,那麼寧小燕,則給了我一份沉重的思考。寧小燕的故事讓我流淚,爲什麼我們的教育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這樣的慘劇。在我眼裏,寧小燕是一把刀子,劃開了我們的教育,特別是德育的"僞善"面孔!寧小燕以僞爲真,活在一個虛幻的純淨的世界裏,而這個世界註定要破滅的,這是寧小燕的悲劇,更是對教育的控訴。我們的教育,從來不乏善,不乏美,而唯獨缺少的是一份真!我們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負責對萬千現實進行議論,解釋,樹立無數無人瞅一眼的石像。而在今天,寧小燕們越來越少了!因爲一個孩子,當他小學的時候,他可能就不會輕易相信什麼了。這纔是教育真正的悲劇,比寧小燕更讓人感覺到悲哀。

當正直被嘲笑,當美好毀滅,當真誠被欺騙,當高潔死亡,我們的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讀李鎮鎮西老師的文章,讓人震撼也讓人憂慮!教育,不僅僅要從善開始,更要從真開始。

三、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瞭解了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了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李鎮西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而這份愛總覺得與其他人愛有所不同。我看到過不同的老師表達過對學生的愛。有保姆式的愛,有恨鐵不成鋼式的愛,有施恩式的愛,無論哪種,總是在潛意識裏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這當年然也沒錯,但我們能夠非常明顯地感覺到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感覺到爲人師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優越感。而李老師卻不止一次地說過,學生的心靈往往要比教師純潔得多,學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師,這是整部書中我最以爲然的結論!所以李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穫!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爲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什麼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穫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這一點,李老師多年以前就意識到了。所以,在愛心的背後,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甚至有對學生必要的懲罰。而李老師廣博的知識,深厚的學養,更使得李老師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師,而進入到了對教育本質,特別是德育本質的思考,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李鎮西老師出發,傳送這份珍貴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0

在這個假期中,我讀了《如何說,孩子才肯學》,這是是一本有趣而有意義的書。我讀書的心得體會如下:

在這本書中,作者強調了情感是人對現實世界各種事物所抱的不同態度和不同體驗。情感對個性心理特徵和行爲動機都有較大影響,是影響學習者行爲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氛圍是促進師生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把對學生的愛化爲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讚許的姿態、一個體貼入微的動作,都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賞識,心理上就會產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這就無疑能促進他們積極上進,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增添他們的勇氣,鼓起他們的自信。反之,師生之間的關係緊張,學生會由厭惡教師進而厭惡學習,即使是難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內容,也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

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當前師生互動中存在諸多問題的主要根源之一。這固然有外部客觀環境,如長期傳統文化的影響,但教師自身對積極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視不夠和不善於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視的。教師整天忙於日常的教學,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種奢侈的享受。曾有學生在賀卡中寫道:“希望老師多笑,多與我們交流。”教師要正確表露自己的情感,善於表露自己的情感,通過以情感情,以情染情,優化學生的心境。教師不能把消極的情緒帶進課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盡力剋制和調控,以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心態出現在課堂上,那麼學生也會以愉快、輕鬆自信的情緒聽講,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反之,教師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發泄在學生身上,勢必給學生造成難以言狀的心理壓力,被動消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蕩然無存,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受阻,怎麼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呢?

現在班級人數較多,教師忙於教學,比較注重那些思維活躍、性格較外向的學生或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而對於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或學習後進生關注較少,這個情況應引起教師的注意。 對性格內向、不善於表達的學生,教師要付出更多的關愛和鼓勵,多給他們具體的指導和幫助。課堂上多給他們開口的機會,提高他們說英語的勇氣。對因心理障礙造成口語表達較差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要求,讓他們從簡單的英語說起,由易到難;對他們的點滴進步應及時肯定和表揚,使他們獲得成就感,產生上進的動力。

教師對一些學習上比較困難、從不或很少提問的`學生,要充分予以關注,分析和了解其原因,不能漠視。如果漠視這些後進生,不僅會打擊他們的主動性和進取心,還會引起他們對教師的不滿和對優秀學生的排斥,他們變得既不願意與教師交流,也不願和別的同學交流。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後進生同樣有進取心,讓他們獲得某一種成功,設法滿足他們的成功欲,不僅可以使他們看到自己的潛力,增強進步的信心和勇氣,還可以激起他們對更大成功的追求,並由此引發戰勝困難的決心和毅力。這種積極肯定的態度,會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學生減少膽怯心理,充滿自信地投入到各種教學活動中去。

制約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和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重視並善於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那麼就能充分發揮這一教學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於我們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1

爲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妻子在江油書城淘會一本《猶太人教子》,不經意間我隨手翻閱就被前言所吸引:猶太人之所以以超凡的智慧縱橫於世界舞臺,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猶太民族在求知、交友、處世、自我修養等各方面的良好傳統,使他們具備了超羣卓越的文化素養。猶太民族一直以人才輩出聞名於世。偉大的政治思想家馬克思、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精神分析學的開創者弗洛伊德、現象學大師胡塞爾、泛神論大師斯賓諾莎等;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奠基人卡夫卡、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貝婁、詩人海涅、作曲家馬勒、世界超現實主義畫家畢加索、音樂家門德爾鬆等都是猶太人;金融領域中所羅門兄弟、摩根、萊曼等都是頂尖級人物;《紐約時報》的奧克斯等都是猶太裔。猶太人自稱是上帝的選民,我認爲可以這樣稱謂。因爲沒有猶太人,世界的歷史將會重寫。

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也是苦難深重的民族,在這個民族4000多年的歷史中,有20xx多年他們沒有家園,流離失所。他們遭遇過形形色色的排猶主義,在二戰中,600多萬猶太人死於納粹魔掌之下。但他們不屈不撓,依然執着地在夾縫中求得生存,併爲世界文明做出巨大的貢獻。猶太人成功的根源在哪裏呢?那就是獨到的家庭教育造就了無數的精英,熔鑄了民族之魂,托起了美好的希望。一口氣讀完此書,回味悠長。

《塔木德》是猶太人繼《舊約聖經》之後的最重要的典籍,猶太人人手一本,從生到死一直研讀,這本書教會了猶太人如何思考和思考什麼,在書中多次提到了《塔木德》中的故事。如:書是甜的 在每一個猶太人家裏,當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點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小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8年的一次調查表明,在以猶太人爲主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全國450萬人,就有100萬人辦有圖書證。猶太人重視學問、重視智慧、重視教育,在這些文化傳統的影響下,猶太人對書的特殊愛好使他們成爲“書的民族”。猶太人歷來尊崇學者,教師和有智慧的人享有很高的聲望。他們認爲教師纔是民族利益的守護者,在希伯來語中父親一詞就有教師的意思,因此教師的職業是一種神聖的職業,每個孩子都要像尊重上帝一樣尊重教師。正因爲如此,猶太民族能得以歷盡磨難而卓然超羣,其中的原因與整個民族高度重視教育、高度尊重教師有着必然的聯繫。

猶太人在長期的民族災難中,背井離鄉,流散於世界各地。他們頑強地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同時也吸引了所在國的文化精華。猶太民族傑出的科學創造力,源於這個民族特有的開放式社會文化生態。許多猶太家庭主動與其他民族接觸,大量地汲取其他民族的文化養料,這樣就有了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加豐富的知識養料。正是這樣善於尋找生活中的.榜樣,學習和借鑑別人的經驗,這正如我國文學之父魯迅說的拿來主義。吸取精華,去其糟粕,使其文化之根,枝繁葉茂。

諾貝爾獎獲得者、美籍猶太人赫伯特·布郎說:“我的祖父常問我,爲什麼今天與其他日子不同呢?他總是讓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找出理由,然後讓我自己知道爲什麼。我的整個童年時代,父母都鼓勵我提出疑問,從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於理。我以爲,這一點是猶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勝一籌的地方。”幾乎每個猶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這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燬,你將帶什麼東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是錢或鑽石,母親將進一步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智慧。因爲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遠跟着你。”猶太人一心追求知識,並以不同尋常的方式運用知識來謀生的特點代代相傳。

猶太家庭不但重視知識,而且更重視才能。他們把僅有知識而沒有才能的人喻爲“揹着很多書本的驢子”。他們崇尚創新,認爲沒有創新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學習應該以思考爲基礎,要敢於懷疑,隨時發問。懷疑是開啓智慧大門的鑰匙,知道越多,就越會發生懷疑,而問題也就隨之增加。所以,許多猶太人家庭裏碰到放學的孩子,第一句話就是:“你又提問題了嗎?”有人稱猶太民族是一個企圖揭示自然和人類祕密的哲學家民族。

有對比才能看得出差距,爲了孩子我們應該有所改變,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2

作爲一名年輕的班主任,我在處理班級一些棘手的事情時會感到有些迷茫,特別是針對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有着較強的好奇心,但是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寒假讀書心得體會。如何讓孩子們更好地認識自我,認識到問題的正確性,如何與這些充滿童真的孩子進行有效地溝通、交流,對於我來說非常重要。寒假裏,我再一次認真閱讀並細細品味了孫蒲遠老師《美麗的教育》這本書,確實是受益匪淺,感受頗深。這本書,就像黑夜裏的一盞明燈,給我指出了前進的方向,我不再迷茫,也不再困惑,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例子,似曾相識,孫老師是那麼耐心細緻、不厭其煩地去處理去對待,她時時刻刻用她那平凡而偉大的愛心去溫暖着每一位孩子。

孫蒲遠是愛的大師,是脫離了浮華的愛的大師,而《美麗的教育》一書確實值得我們認真閱讀,認真思考。

書上有這樣一句話:班主任是世界上級別最低的主任,但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讀完了這本書,我的確有這樣一個感受。在與家長朋友的溝通中,家長也經常說:"孩子聽老師的要比聽家長的多很多。"還有人會說:"看,這個班孩子的做法真像他們的班主任。""這一看是某某老師帶的班。"其實,這都是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對學生的一種耳濡目染,一種側面薰陶,使孩子在無形中形成的一種定勢,一種傾向。正如孫老師說:"班主任在小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孩子對自己的班主任簡直到了崇拜的程度。小學班主任對自己的學生影響非常大,班主任提倡的東西將會釀成這個班的班風,班主任常說的話將成爲這個班的座右銘,班主任的好惡將會成爲這個班學生的是非標準,班主任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性格氣質的形成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讀了孫老師的書,讓我更加意識到,教育孩子不是光靠老師尊嚴,師生關係的融洽,關鍵在於教師要千方百計營造一種和諧寬鬆的氛圍,這樣孩子才願意接近你,也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你,這不僅需要熱情和堅忍不拔的精神,更需要師生間的心靈溝通。我從孫老師的身上找到了作爲一名班主任,首先要具備什麼,要有一顆可貴的童心,我們只有變成孩子,才能懂得孩子,理解孩子,教育孩子。

教育過程中,要把尊重孩子放在首位。從小被人尊重的人,有很強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而我們不管作爲教師還是家長,一味的希望孩子能聽我們成年人的話,常常忽視孩子的需要,不考慮孩子在想什麼,不體諒孩子的處境,不顧及孩子的自尊心,不瞭解孩子的苦惱和心理障礙,只憑着我們想象的情況去教育孩子。一旦孩子的行爲出乎我們的預料,或者孩子沒有按我們的要求去做,我們就可能對孩子不滿意,甚至批評孩子。孫蒲遠老師告訴我們"懲罰是教育失敗的根源",懲罰的結果讓學習吃力的孩子更加自卑,讓常常出現問題的孩子更加自暴自棄,讓本來就頑皮的孩子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讓這樣的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樂。那麼,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不許批評嗎?不是!沒有批評就等於放縱孩子的不良行爲,但是批評的時候,一定要講清其危害,告訴孩子這樣做爲什麼不能夠,這樣做對別人、對自己、對集體有什麼不好。

教育孩子,老師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不同於縱容,寬容的前提是理解。教育家陶行之曾說過:要想做孩子的老師,你首先要變成孩子。淘氣是孩子的特點,是正常現象,犯錯誤是難免的,我們不可能限制他,我們要從他的淘氣中找尋身上閃光的.地方,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淘氣,這時我們的工作就會變得主動和輕鬆起來,甚至還能夠從中得到很大樂趣。當然,老師對學生的寬容不是對學生無原則的遷就和讓步,他是以學生認識錯誤爲前提的。對已經認識到錯誤的孩子的寬容是啓發孩子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孫蒲遠老師教給我們很多寬容的方法,給膽小而又出錯的孩子一句安慰;給知道自己錯了的孩子臺階下,用顯微鏡找淘氣包優點,給矯情的學生一個存在的空間,包容學生進步過程中的反覆…

讓我們牢記孫老師"寬容與賞識讓教育更美麗,愛心與智慧讓教育走得更遠。"的經典話語,讓我們把寬容、賞識、愛心、智慧給予我們的孩子,老師愛學生,學生感到幸福,老師也會感到幸福;同樣,我們也會得到了學生最真摯的愛。這是所有班主任的幸福,這樣的教育也是最爲美麗的教育。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3

在我看來,《海底2萬里》雖然簡單,但也是一本搞笑的書。它讓我在關注海洋的同時渴望探索;尤其是尼摩船長和他諾第留斯潛艇的傳奇經歷,喚起了我對自由的強烈渴望。

尼摩船長的潛艇在海洋中可謂瀟灑,不可阻擋:有時在沉船中穿梭,有時在海底行走,有時與鯊魚共舞。除了無限的嚮往,我還不斷探索傳說背後的奧祕——尼摩船長爲什麼能自由駕馭海洋?

首先,他擅長探索和創造。他發現了電,這對他的職業生涯很有幫助。在現實社會中,他應該是一個可以與愛因斯坦相媲美的科學家。

其次,他知識淵博。他會說法語、英語、德語、拉丁語和其他語言,這爲他與無論他去哪裏的人交流創造了便利;他還在倫敦、巴黎、紐約和其他地方學習,這使他知識豐富,所以他可以祕密地設計圖紙;他周遊世界,經驗豐富,有深刻的社會洞察力,能夠快速做出準確的決定。

第三,他有着深厚的特殊背景。在原文中,他有這樣一段話:“如果我願意,我可以很容易地償還法國數十億美元的國債!”可以看出,他很富有,不是一個普通人。

探索精神、創新意識、知識淵博、財力雄厚。正因爲如此,尼摩船長才能擁有“海闊魚躍,天高鳥飛”和自由。也就是說,自由需要資本,自由獲得需要付出。

自由是一個閃亮的詞,誰不渴望自由呢?回顧人類的發展歷史,正是通過逐漸克服自己的.無知,人類才能突破自然的禁錮,獲得更大的自由。遠不說,就說__年吧。6月16日,兩個名字備受關注,一個是“神九”,另一個是“劉洋”——中國第一個“女太空人”。資料顯示,她自己__今年5月加入航天員大隊,直到今年6月第一次飛行才走出航天城大門。培養一個成熟的宇航員通常需要四年左右的時間,而她只花了兩年時間就完成了這一切。因此,當我們都羨慕宇航員在太空中自由飛翔時,我們應該記住,不是她的好運,而是她的好品質和勤奮。

爲了贏得更大的自由,我們有必要這樣做。因此,採取行動,讓自己更有實力,從而爲自己爭取更大的自由!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4

寒假期間,很多翻兒子的書都被一本書的名字吸引了――愛的教育是用來讀的。這本書是初中生必讀的書之一。我上中學的時候,沒有這樣的要求,所以我從來沒有讀過這些書。事實上,對我們來說,沒有年齡限制。只要你需要它,你就可以讀你喜歡和感興趣的書。

愛就像空氣。雖然它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它經常被我們忽視。《愛的教育》講述了一個名叫恩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在學校、家庭、社會上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家人的信和老師講述的感人的月度故事。書中描述了一羣快樂可愛的青少年。他們有不同的身份,包括出生在富裕家庭和貧困家庭,但他們互相尊重和關心。這些孩子有一些共同的東西――對祖國意大利的深愛,對親友的真摯感情。

通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老師最能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成親戚的老師。安利柯先生說:除了你,我世界上沒有其他家庭成員界上,除了你,我沒有可愛的人!你是我的兒子,我愛你,請也喜歡我!我不想懲罰你,請給我你的心!請成爲全班的一個家庭,給我安慰,給我榮耀!先生的話,讓所有的學生都相信他。雖然我不能這麼誠實,但想想看,我是否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所有的學生?兩個孩子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用我的直覺來判斷,然後無情地批評我心中的壞學生,但我不知道,孩子們被冤枉了,但也許在他們眼中,我不再是一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有勇氣承認他們的錯誤,我永遠不會責怪你,這是安利柯先生是否接受或教育學生,爲什麼要我們的目的是讚揚或教育學生。

父母經常拖着他們不聽話的孩子,慷慨地對老師說:如果他(她)不聽話,你打架。隨着時代的發展到21世紀,我只能把它理解爲一個善意的謊言,老師不適合作爲暴力的實施者,面對它羣天真的孩子,我們需要的是充分的.精力去打一場持久戰,老師的的一個擁抱,撫摸,對孩子來說,也許比嚴厲的批評效果更好。書中給我的啓示是:做一個溫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的學生。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孩子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孩子時,孩子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這就是《愛的教育》給我的啓示。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 篇15

從黨的發展到民生環境,從國際舞臺到中國道路,每篇每章,每字每句,都讓人不禁感嘆堅定魄力、廣闊胸懷和博學多才。

就才情而言,每次的講話無不旁證博引,貫通古今中西。不僅“天地之大,黎元爲先”“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等傳統文化頻頻出現於講稿,歌德的《浮士德》,拿破崙關於中國是沉睡雄獅的名言使用起來也是信手拈來。自上臺,傳統文化得到了應有的重視,重新迸發出應有的活力和光彩,這與其自身的才情及對文化的珍惜與愛也是分不開的。

就胸懷而言,心懷黎元,最記掛的還是困難羣衆,最重視的還是普惠民生。在湖南西部貧困的十八洞村。不識字也不會說“官話”的苗族大媽石爬專把迎入家中詢問如何稱呼。自我介紹:我是人民的`勤務員。這名人民的勤務員在北京街頭的中式快餐店,端着盤子,排隊買飯,和百姓一起用餐;春節來臨,他自辦年貨,回到插過隊的農村看望老鄉;他冒雨同工人交談,爲工人打傘。在書記與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的對話中,不講政策,沒有空話,關心的是貧困村的火腿和酒。“白酒?多少度?價格怎麼樣?”“九十九也太不便宜了。不在於貴,太貴的酒反而不一定賣得好。”一字一句是那麼家常,彷彿就是幾個農民日常聊天,雞毛蒜皮、家長裏短,無不流露出對人民的關愛。回想起之前讀過的《七年知青歲月》“那時候什麼活兒都幹,開荒、種地、鍘草、放羊、拉煤、打壩、挑糞……幾乎沒有歇過。”“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羣衆。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胸懷人民之心,讓我不禁感慨。

就魄力來說,反貪不只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反腐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打虎’‘獵狐’‘拍蠅’”。如此魄力,讓我堅信,貪腐不會“春風吹又生”,黨會打造鐵籠,構築長堤,堅定守住共產黨人的純潔性,更好的爲人民謀福利。

讀的不僅僅是文字,是一個領導的風格魄力,更是一個國家的航向目標。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