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科學心得體會

科學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心得體會

科學心得體會1

《生命科學研究方法》一課旨在讓我們瞭解在研究生期間應該怎樣做科研。包括培養科學的意識、實驗平臺的利用、實驗儀器技術的初步瞭解,爲今後的科研打下基礎。 瞭解各個先進儀器的功能和高級數據分析的知識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讓我們得到更多、更有效的結果,提高研究檔次,利用科研共享平臺可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首先,我瞭解到了生科院的科研共享平臺、分析測試中心、光電國家實驗室生物光學成像研究平臺、設備處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等平臺,以及賬號註冊、儀器借用的基本流程,對這些平臺的儀器有一個大概瞭解。

這些儀器中,我們接觸較多的'有影像系統(小動物活體成像、熒光顯微鏡)和分離檢測系統(HPLC、質譜)等。由於我們藥物所經常做動物實驗,小動物活體成像對我們來說是必要的儀器,它能在不殺死小白鼠的情況下觀察小白鼠體內的病竈,這對研究藥效和藥代都有重要意義,而且小動物活體成像可以節約實驗動物、實驗時間,避免不同樣本間的個體差異,提高數據精準度。熒光標記成像在生物學的應用非常廣泛,相關技術的發展爲我們的觀察與定量提供方便。質譜和高效液相色譜(HPLC)也是常用技術,隨着蛋白組學、脂質組學的興起,高效液相色譜和質譜連用技術也不斷髮展。通過條件的控制我們可以檢測成百上千種代謝物,然後做系統分析,從全局出發尋找變化規律,爲科研提供新思路。

有一個好的儀器固然重要,但首先我們要有一個好的實驗設計,當我們瞭解各種儀器的功能特性之後,就要學會利用它們。設計高水平的實驗技術路線,達到更精確的檢測與更準確的判斷。《生命科學研究方法》這門課邀請的大多是相關儀器平臺的負責人,它們有着專業的儀器操作技術和運用儀器平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目前,瞭解高端儀器的操作的人才也是供不應求的,所以認真學習儀器的使用也是一項重要的事情。技術的發展爲科學研究提供便利,而科學研究推動技術的發展,我們應該爲此而努力。

科學心得體會2

一、聯繫生活實際,導入新知教學。

數學知識的形成源於實際的需要和數學內部的需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的大量知識均來源於生活實際,這就爲我們努力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新知識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我聽過的一節《認識分數》教師在教學時結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經歷,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可以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而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分是多少呢?按照習慣的說法是叫做半個。生活中常會遇到分東西或物品不是整數的情況,在學生學過的數中哪個數可以用來表示半個,學生找不到這樣的數,那麼半個該用什麼數來表示呢?此時就要學習新的數——分數,這個數又該怎樣寫,怎樣讀呢?學生對學習分數有了一種需求和願望,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就存在於自己熟悉的現實生活中。

二、設計問題情境,增強應用情趣。

人的思維起始於問題。問題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尋求問題的答案。教育家贊可夫說過:“凡是沒有發自內心求知慾和興趣而學來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掉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巧妙的設計問題情境,注重存疑,把問號裝進學生的頭腦,讓學生從數學角度去描述客觀的事物與現象,尋找與數學有關的因素,主動的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

三、蒐集應用事例,體會應用價值。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可以自己蒐集有關資料並介紹給學生,例如電子計算機的發明與使用、地圖用四種不同顏色區分地區、飛機設計等都和數學有着密切的關係,現代社會已進入“數字化”的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自己通過多種渠道蒐集數學應用的具體案例,並相互交流。例如,我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時,我讓學生課前蒐集關於百分數的資料,像商品標籤各種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學“認識千米”時,到圖書館或網上查找世界最長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過查閱資料,蒐集數學應用的事例,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廣泛應用,進一步瞭解數學的發展,感受數學的文化魅力,體會數學應用價值。

四、創造應用機會,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對於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親身體驗過的知識才會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練的運用。美國數學家彼得?克萊恩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可見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最有效的'辦法應該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身實踐。例如,我在教學“百分數”後,讓學生做小會計師,在父母的帶領下把自己積攢的錢存起來,根據銀行的利率算一算,怎樣存更合算,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和計算利率的方法,或者到商場購買打折商品,計算打折商品的總價。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再把學到的數學應用到現實中去,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形成初步的實踐能力。

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舊的不能順應學生髮展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瞭解自己的學生,鑽研教材教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小學數學現代教學的需要。特級教師吳正憲曾說過:數學教師要帶着思想走進課堂,給孩子們留出思想的空間,孩子們的思想才更開放,孩子們的思路才更開闊。今天的課堂教學最重要是讀懂學生。一個好老師要專業地讀懂教材,要用心地讀懂學生,要智慧地讀懂課堂,這樣的課堂一定會充滿活力。

科學心得體會3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發展的歷史。”

通過學習我體會到:

1、駕馭教材,靈活使用。

以往教學,教師都是一成不變的使用教材,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爲教材內容的忠實的闡述者和傳遞者,而我們現在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然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身邊找例子,靈活地處理教材,展開課堂教學。教師把學生的生活引進課堂,讓學生感到生活離不開學習,學習也離不開生活。在課堂上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鼓勵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肯定和欣賞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重視學生的.經驗與體驗,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低年級的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爲主,抽象能力較弱,教材側重以學生的已有的經驗爲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構建有關知識。從而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爲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打下基礎。

3、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初步形成。

新課改實驗後,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已經出現,學生的求知慾、表現欲得到了激發和保護,積極活躍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認識、探索學習,爲了弄清課內學到的知識,課外還會主動向別人請教,主動蒐集資料,並與他人討論、交流新的發現。

4、師生的關係明顯改善。

師生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在交往互動中發展。在課堂上見到的是老師的點頭微笑,是老師的激勵的語言,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愉悅。改變了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和先教後學,學生只能複製教師講授內容的被動的教學方式。

課堂上師生配合緊密協調,關係融洽和諧。初步形成交往互動、互惠的教學關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髮展的促進者。

科學心得體會4

一、運用多種手段,培養學生觀察和探究能力

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學生勤於動手、動口、動腦、動眼、動耳,爲他們設置種種參與實踐鍛鍊的情境,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只有讓學生親身感受、親身體驗了,他們的實踐能力纔會不斷得到提高。另外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對摸得着、看得到、聞得出、覺得到的極易掌握。針對此特點,在《空氣》這個模塊的教學中,爲了扭轉學生總認爲空間是什麼也沒有這一思維定勢,我設計了看、摸、聽、稱等幾個環節。首先是感受空氣的蹤跡,我讓學生每人拿一個塑料袋來回甩動,一會兒工夫,袋裏就裝滿了氣。再讓學生一手抓袋口,一手去捏、去摸。接着把袋口拔開一點,靠近耳邊,擠壓袋內空氣,聽聲音。再裝氣,用牙籤扎一個小孔,壓入水中觀察。就這樣,依靠視覺、觸覺和聽覺,學生就樂意接受空間存在着空氣,空氣會流動這一事實。在課外延伸活動中,我又給學生布置了個小任務,讓學生回家用鐵絲做個平衡器,兩端分別掛上空塑料袋並使其平衡,接着取一端的.袋子裝上空氣再稱,這時你會發現什麼?把你的發現帶到學校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生帶着問題回家去做實驗了。第二天來校,興奮的告訴大家平衡被破壞了。原來是空氣在搗鬼。這一實驗,使學生又明白了原來空氣是有重量的。這一教學設計,既降低了知識難度,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對新知的探究率也大大提高了。

二、在實驗中要讓學生享受快樂,有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具體、形象、生動、有趣是科學實驗課的主題及生命。只有科學課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並投入其中,達到寓教於樂、啓智於動的目的。五彩繽紛的科學實驗要讓學生耳目一新,興趣倍增,要讓學生在“做中學”科學實驗中學有所樂、學有所得、不斷的享受成功的快樂。學生在一個個小實驗中,不斷的探索,解決了一個問題,又會碰到一個問題,推動着學生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三、在實驗中要注意發揮個性,讓學生有創造的機會

在實驗教學中,要讓學生動夠。即動手做夠,動口說夠,動口問夠,動腦想夠,動眼看夠。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只有自己思考才能遇到困難,才能發現問題,才能產生創造的火花。“有疑纔會有進步”,注重讓學生自由發揮,觀察到什麼現象,將是答案紛紜、稀奇古怪,雖然會花去許多課堂教學時間,但我卻十分願意,因爲這正是學生思維發展的火花,學習知識的閃光點。因此作爲老師要有耐心,有信心,能讓學生一直的發問,直至問夠,說夠。另外,還要注意在實驗中讓學生玩個“盡興”,如果時間確實不夠了,可以讓學生回家繼續做延伸活動,或通知家長,幫孩子一起完成實驗,切不可半途而費,草草收場,因爲實驗的整個操作過程是學生不斷髮現知識的過程,是知識表露的過程。最後還要讓學生用眼看夠,認真的觀察,仔細的觀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觀察到事物的變化,都能明白整個實驗的過程。

科學心得體會5

一個學期欣許是漫長的,但對於處於學期末的我們來說,她又是那麼的短暫,但短暫中也會有瞬間的美麗,這個學期學習了《領導科學》的課程,應算是本學期的一道美麗的彩虹??一個學期的學習,雖然我們不能站在領導的角度去體會《領導科學》的魅力,但我也通過學習《領導科學》,提高了自己的理論素養和自身素質,可以說,學習《領導科學》,也是對我的一次昇華。總之,一個學期的《領導科學》課程,讓我受益匪淺,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學習《領導科學》,讓我懂得了全局的看待問題。通過對《領導科學》的學習,我明白人不能僅僅在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的天空下生存,我們還必需有一定的集體意識,我們不能僅僅站在個人的角度來看問題,我們還要會換位思考,進而能夠從領導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最終樹立一種全局觀念。同時,我也認識到了學習《領導科學》的重要性,我們的一生,只可能處於領導與被領導兩種關係之中,因而,學習《領導科學》的意義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能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加強我們作爲領導的能力,倘無此條件,也能加強我們處在領導的位置思考問題的能力;二是能讓我們作一個更好的被領導者,這一點也十分重要,在我們的一生中,很多時候肯定是一個被領導者的角色,所以這一點至關重要。

二、學習《領導科學》,讓我懂得了先進性意識的重要性。在一個社會中,難免會有不同的階級存在,雖然在人格上,每一個階級是平等的,但是,在現實中,社會總存在着領導與被領導的階級,通過對《領導科學》的學習,我們能夠明白,在一定意義上,爲了能夠在社會中獲得滿意的社會地位,儘量的減少自己受別人控制的成分,要努力成爲社會上的精英,因此,我們就要奮發圖爲、自強不息,就要用一種積極有爲的態度來面對人生和社會,正如我們政法系的系訓“志做人中傑,敢爲天下先。”我們必須有一種擔當意識,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中堅力量,進而主動的承擔一些社會責任??通過對第二章“領導素質”的學習,我們要更加積極的.向這個目標靠攏,不斷提高自己的各種素質,即便是作爲一個人,我們也必須具有這些基本的素養,如思想政治素質、知識業務素質、心理意志素質、身體體格素質等等,都是每一個人應該具備的素質,爲了提高這些素質,我們就要不斷的加強自己的學習、實踐、反省能力,正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三、學習《領導科學》,讓我懂得了最基本的領導理論,加強了自己的理論素養。在學習《領導科學》中,最重要的是使我對基本的領導理論有一個大概的瞭解,特別是第一章 “領導體制”和第九章“領導廉政建設”,使我懂得了各種領導體制的優劣,進而能夠對各種領導體制作出基本的判斷,通過學習,我發現每一種領導體制都有自身的優點和缺點,在現實的領導體制中,並不存在單一的領導體制,各種領導體制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因而,我們應博採衆長,才能做一個好的領導者。理論必須聯繫實際,對照中國的現實,我認爲民主集中制是一種很好的領導體制,但我們要注意民主是基石,有了民主才能集中,因而,我們要加強民主的建設,把人民當家作主真正的實行開來;在第九章中,通過對腐敗的闡述,我們能夠認識到一些對腐敗這種現狀的對策,這也是很有意義的,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白永華老師講的人均GDP處於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間是腐敗的高發期,中國正處於這個階段,這

個深刻的觀點,對我們正確的認識腐敗有很大的意義。

四、學習《領導科學》,還使我認識到了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我們要良好的處理人際關係。馬克思曾經說過:“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我們置身於人世之間,我們就必須重視人際關係,在第七章“領導人際關係”中,我們深刻的認識到,人際關係對於每一個人的重要性,其中最有意義的就是其關於處理人際關係的方法對我們的啓示意義,其中談到了怎樣處理好各種類型的人際關係,這些基本的方法是有重大的實踐意義,我們一定要將這些方法具體的運用到現實中來??總之,人際關係處理好了,我們的社會也才能是和諧的,我們的校園才能是和諧的,我們的班級也才能是和諧的。

五,學習《領導科學》,讓我對國家的很多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第二章“領導決策”中,通過系統的學習,使我對政策類型的判斷和對政策出臺的程序有了一定的瞭解,人們常說學思想政治,也就是要更好的把握國家的政策,通過對政策程序的瞭解,我們能夠在自己解決問題的時候,才能夠作出正確的判斷和策略,我們才知道怎樣去想問題和解決問題,其對我們的實踐有很重大的意義。

六、學習《領導科學》,使我對領導用人有了更多的瞭解。在第四章“領導用人”中,系統的介紹了領導用人的原則、育人原則??這些對我們有兩點意義:一是我們即將走上社會,將要面臨找工作的困難,通過對此的學習,使我們對領導用人有了一定的瞭解,進而能夠有針對性的提出自己的策略;二是中國自古皆有“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每一個人的能力和才華,都希望能夠用於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之中,這種擔當的意識無疑也深刻的影響着我們這些當代大學生,我們也要積極的爲國家、社會盡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而這種力量的發揮,必須依賴於一定的職務,因此,能夠把握領導用人的真諦,也就能夠加強我們爲國家和社會效忠的能力。

七、學習《領導科學》,使我們掌握了一些必要的學習和工作方法。在第五章“領導思想政治工作”和第六章“領導方法”的學習,使我們能夠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對我們以後有很多的重要意義,即便以後我們不是領導,但作爲一個思想政治教師也要對這些方法好好的掌握,進而能夠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領導方法中的很多方法和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很深刻的聯繫,比如“調查研究的方法”是我們在很多研究中要運用到的,而比如“組織會議的方法”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這些,在實際生活中都會得到運用,所以,這些方法對我們有很重大的現實意義。

人們常說:中國的社會是一個精英社會,領導無疑是社會精英中的一員,人們又常說:“親其師,而信其道”。我們也只有懂得了領導理論,才能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來把握我們的歷史、現狀和將來。

科學心得體會6

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我利用這一年來星期天休息時間參加了市教研室組織的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培訓,聆聽了專家講座、優秀教師說課和專題報告,獲益匪淺:教育觀念得到了洗禮,教育科學理論學習得到了昇華,課堂教學藝術研究獲得了新感悟,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許多教學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啓發解決。

通過此次科學教材培訓,使我對如何進行科學教學有了較深刻的認識。科學和其他學科不同,更注重於動手實驗。爲此,培訓方更是貼心的給我們安排了常見的實驗展示,然後讓我們自己動手做演示實驗,互相交流,使我們更加明確了實驗的重要性,明確實驗中容易發生的一些誤區,如何預防,如何做好這些常規實驗。

科學實驗是研究自然現象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科學課的這些探索性實驗,指導學生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結果,不僅有利於拓寬學生視野,更有利於學生深入領會課本的理論知識。這樣不僅使學生學的興趣盎然,學的主動,而且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

回首培訓的日子,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其次,科學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自然學科,上好科學課不是件容易之事兒,教師應有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教學理念,真正做到“學科學,用科學”。

每一位科學教師要爲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使兒童在自然生活中有所進取,感到成功。學生面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

現在的孩子見得多,聽得多,接觸的也多。思維活躍,知識面廣,提的問題也是越來越尖銳。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爲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也是凡人,但礙於情面卻不願承認自己的不懂不會。其實這是一種對學生極其的不尊重,也是對自身的不信任。因此,在教學中要儘量滿足兒童的要求,並真誠坦白平等地與孩子們形成共同學習的氛圍。

通過培訓我感覺實施科學的教學策略有以下幾點:

1、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職有望,教育學生“從科學的角度提出問題”。

2、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在猜想過程中注意學生的思維訓練。

3、探究學習應重視教師的指導,把握好探究的時間和材料。

4、培養學生大膽發言和善於傾聽的良好習慣。

5、多媒體的運用要恰到好處、雪中送炭、畫龍點睛。

總之,只有作好科學教學的充分準備,進行精心的預設,纔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纔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纔會使學生的能力與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使我們的科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科學心得體會7

通過在區委黨校聆聽***關於《領導科學》的講座,讓我對《領導科學》這方面的內容有了更深刻細緻的瞭解,也有了一些粗淺的感受,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領導不簡單地等同於一般的管理。

領導與管理不可能經緯分明,它們有許多共同特徵,但領導不簡單地等同於管理,它們有許多差異:

1、領導屬戰略思維,管理屬戰術思維;領導思考的應是全局性的、綜合性的問題,管理思考的則是具體的、專業化的問題。

2、領導是核心,是靈魂,管理是外圍,是基礎;領導決定管理,管理受領導支配;領導追求的是效益,管理追求的是效率。

3、領導要明確目的,確定目標,規劃路線,解決方向性問題,而管理則是具體標準的落實,它重在完成操作,精確實施。

4、領導要敢於冒險,勇於挑戰,管理要安全行事,嚴密管轄;領導要民主、靈活,管理要專制、嚴謹;領導要有預見,做正確的事,管理要穩妥,正確地做事。

5、領導應是有核心的集體領導,管理則是體制保障下的個人分工負責制。

二、知人善任,充分發揮工作集體中不同角色的作用。

領導的真正作用在於恰當處理羣體間的人際關係,解決矛盾和障礙,發揮大家的潛能。許多著名學者斷言,人的一生只用了其全部潛力的一小部分,人的積極性是一種人力資源,可以通過管理加以開發。領導要充分了解下層,發揮每個人的作用,要把調動人的積極性作爲管理之首。工作中要注意三點:

1、人格平等:職務的`差異不表示人格的高低,同志間要真誠相待,真誠才能溝通情感。一旦領導和下屬心心相印,就會產生無法估價的激勵作用。

2、民主管理:領導要善於傾聽、吸收、採納、改正,在傾聽中讓大家感受到領導的尊重和理解,人人爭當主人,發揮1+1>2的整體優勢。

3、揚長避短:人皆有長處,也有短處。用人所長也要容人所短,因爲人無完人,才無全才。領導要善於對一個人的思想、工作、現有能力水平及將來發展趨向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作用。

三、當領導要善於決策和授權。

領導要善於決策,善於授權,不善於決策和授權的領導是低效能的領導。管理就是決策。領導的決策合理、及時、有藝術,羣衆擁護,心情舒暢,就會政令暢通。領導的決策藝術主要表現在“謀”和“斷”兩

個方面,多謀善斷是領導決策藝術的基本素養,但決策的藝術性最終還是體現在“斷”的藝術上,“斷”就是拍板,有二種類型:一是關鍵時刻當機立拍。這種決策是領導政治業務素質、能力、魄力在關鍵時刻的集中體現;二是容緩時刻深思熟慮拍。如制訂規章制度,出臺改革舉措,要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分析得失利弊,切忌主觀臆斷,閉門造車,操之過急。

好的領導要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解決主要問題,他不可能事無鉅細,項項親自拍板決策。因此領導要懂得授權,他要授權給有關的人,使大家都承擔一定的責任,併產生一定的動力,積極帶領更多的人努力工作。領導自己實際上用有限的力量做很多很大的事情。

四、當領導要有角色意識。

領導班子是組織管理的運行中樞,建設一個團結高效的領導班子是辦好一個單位的關鍵。領導集體的成員要有角色意識,找準各自的位置。

1、正職要抓全面工作的決策和指揮,抓建章立制工作,“大事清楚,小事糊塗”。要善於用人,團結一班人,當好“班長”;要襟懷寬廣,豁達大度,推功攬過;要以公立身,嚴於律己,自我約束,在工作中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2、副職要服從正職的指揮;既要主動積極開展工作,又要始終清楚自己的職責範圍,主動之中掌握分寸,到位而不越位,盡職而不貪職,謀事而不弄權;要善於“補臺”,維護正職威信,“補臺”後切忌向他人

張揚,以顯示自己的高明,要淡泊名利,屈己讓人,不爭功,不推過。

3、工作中難免有磨擦和矛盾,正副職要開誠佈公,誠懇相待,積極化解矛盾,加強溝通,通力合作,促進團結。

以上四點感受就是通過學習《領導科學》後,對“領導”二字一些更深刻的認識,可能不全面、不準確、不細緻,還請***多多批評指正。

科學心得體會8

前不久,我參加了初中科學教師90學時集中培訓,聆聽了專業老師的講座,觀摩了幾節科學課,我受益匪淺。通過這次培訓學習,還使我們明白了應該樹立終生學習、終身培訓的意識,不斷更新觀念,勤於學習,與時俱進。通過學習,我有以下感受:

一、對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科學課的內容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對教師的知識要求很高,因此教師要及時補充知識儲備,同時要學會科學探究的技能,具備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首先,科學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對周圍的事情具有較強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的過程。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教師的教學設計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需要、興趣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爲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其次,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堂要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

二、教學觀念有所改變,教學思想有所更新。

通過聆聽領導的講話,幾位優秀教師的講座和報告,我深深的認識到,初中科學教學工作是多麼的重要,要想把初中科學課程教好,作爲教師首先就要改變觀念。

1、教學觀念的改變。以前我們總認爲教師是權威的象徵,學生要絕對的服從,特別是教學中,學生完全處於被動狀態,是容納知識的容器。通過培訓學習,我深深地認識到而科學課程是要面向全體學生的,是要考慮到學生的個別差異性的。因此,我們要改變教師的角色,成爲學生的朋友。

2、教學方法的改變。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根本手段,科學的教學方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師生關係更加融洽。通過培訓學習,我知道目前提出的科學探究法即以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爲主,相對而言是適合科學課程的,要在實驗中注重知識的自主生成,而不是一味的講解。自主的探究可以通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想辦法去動手實踐,解決問題,得出結論,並從中體驗到成功喜樂。

三、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這是新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的要求。開展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學思維方式獲取知識,這是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學習的能力基礎上,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創新性學習是一種對未來的預期與前瞻的意識。在科學課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這種意識的作用,使孩子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精神。

四、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

科學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和創造的空間,要引導學生利用廣泛存在於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絡和各種媒體中的多種資源進行科學學習,應加強科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滲透與整合,上課的同時注重對學生的人文教育,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可以用於實際生活。

五、科學課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實驗是科學課的核心,在平時要培養科學課的.課堂常規。如有條不紊的開展實驗,進行明確的小組分工,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時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並能長期堅持觀察記錄,能傾聽別人的發言,能提出自己的見解等。

培訓是短暫的,但收穫是充實的。讓我站在了一個嶄新的平臺上審視了當前開展的初中科學教育,使我對初中科學的教學工作有了明確的方向。培訓活動也給了我一個鍛鍊的舞臺,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不斷地消化和吸收培訓內容,爲課堂教學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我今後將帶着新課程理念、新課程方法率先走進課堂,同時也意味着帶着新課程理念、新課程方法率先和影響周圍的其他教師。雖然我有時也會充滿困難、挫折或困惑,但是在實踐中我會有更多的新經驗、新發現以及新的飛躍。俗話說: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就要有一桶水,而我們此行,正如一快乾燥的海綿撲入浩瀚的知識海洋一樣,準備把自己吸的飽飽的,然後如春雨潤物般滋潤每個孩子的心靈,因此,我希望師資培訓中心能給我們長年提供含有豐富營養元素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源不斷的長流水。當我們覺得知識匱乏之時,我們還會如飢似渴的踏進這裏,繼續充實自己,修煉自己,提高自己。

感謝培訓班給我提供一個學習的平臺,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對於培訓給予的清泉,我要讓它長流,我將會銘記這段培訓的日子,並將振奮精神、激勵自己,在科學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寬、更遠。路漫漫其修遠兮,爭取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做得更好。

科學心得體會9

自9月3日至12月10日進行了科學素養培訓。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認爲:“科學素養包括運用科學基本觀點理解自然界並能做出相應決定的能力。科學素養還包括能夠確認科學問題、使用證據、做出科學結論並就結論與他人進行交流的能力。”世界普遍運用的科學素養的三個維度包括:科學知識(科學術語和科學基本觀點)、科學方法、科學對社會影響的理解。下面就理念的認識作一個簡要總結。

一、領悟了新課程的理念。

1 提高科學素養

培養全體學生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是科學教育最根本的任務。

科學素養最基本的含義是指學生能夠合理地將所學的科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及個人生活之中,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礎上不斷提高自身科學素養的能力。

1.1 科學態度和科學的世界觀

科學態度:好奇心、誠實、實事求是、合作、創造力等。

科學的世界觀:科學認爲世界是能夠被認知的;科學知識是不斷變化的,科學是一個產生知識的過程,知識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科學雖然處於不斷變化之中,但這種變化是處於緩慢的修正之中。絕大多數知識是相對穩定的;科學不能爲一切問題提供全部答案,世界上還有許多事物不能用科學方法來驗證等。

1.2 科學探究方法與技能

(1)科學探究方法與技能是可以受益終生的;

(2)在參與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3)重過程勝於結果;

(4)在探究過程中,學習、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和技能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設計實驗)、作出預期、收集證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等;

(5)科學的思維方式:邏輯思維、辨證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批判思維等。

1.3 科學知識和技能

科學知識主要包括:基本事實、概念、原理、規律等。

技能包括:觀察、動手、分析、收集和處理信息、撰寫報告、設計實驗等方面的技能。

1.4 科學、技術、社會(STS)

一個有科學素養的人應該關注、認識STS之間的關係和科學技能對社會的影響。教學中的STS主要要求把注意力投向學生身邊的社會,現實生活中與科學技術相關的問題上。STS也包含了對學生現實生活的關注,對學生個人健康的關注,對家人、社區、社會的關注。STS還包含了對學生今後發展的關注,如職業選擇、職業引導的教育等。

當今高考的命題原則之一是“以能力測試爲主導、以基礎知識爲載體”,能力測試是目標,知識的正確理解、掌握和應用是實現能力的基礎。

提高科學素養的理念首先還是要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強調能夠合理地將所學的科學知識運用到社會及個人生活之中。

2 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

“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這和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此理念可以詮釋爲:尊重每一個學生;“課標”制定的標準是面向每一個學生的最低、最基本的要求;“課標”制定的標準並不意味着忽視那些優秀的、有特長的學生:面向全體學生意味着教師要因材施教;學習資源的分配上對每一個學生應該是人本的、公平的:評價應該是公正、公平的。面向全體學生,意味着學校、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關注個體差異,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通過學習,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尤其是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

集中體現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的,當屬新課標將整個課程分爲必修和選修2個模塊,必修模塊是課程的核心內容,對於提高全體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選修模塊可促進學生多樣化的發展,有助於拓寬學生的科學視野,滿足學生進一步發展的願望。

進一步挖掘“面向全體學生”的內涵,還應體現在課堂上教師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分層備課,精簡講授時間,爲學生創造更多的自學、觀察、操作、思考、表達的機會。通過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得出科學的結論,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歡樂。

3 倡導探究性學習

科學探究作爲發現科學事實、揭示科學規律的有效方法,也是學生認識生命世界,學習生物課程的有效途徑之一。新課程改革的突出特點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爲主動,充分發揚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並通過動眼看、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及基於實驗的、測量的、資料收集與分析的、模擬的、模型的、技術設計的等多種形式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讓學生體驗科學發現的過程和方法。以及要求學生主動地蒐集和分析各種信息,善於與他人交流和合作,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新的課程標準把探究性學習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給予了充分的重視。正如有的專家所說的`新的課程標準重視探究性學習,但不贊成事事探究、時時探究,濫用探究,進行科學探究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要有值得探究的問題或研究任務,探究性學習是重要的學習方式,但不是惟一方式,同時也不否定傳統講授的合理性。

教師在組織探究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3.1 探究活動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每一次探究活動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應使用行爲動詞來表達,以便有針對性地完成活動過程的設計,也便於在活動之後檢驗教學成果。

3.2 要有值得探究的問題或教學任務

每個探究活動應有學生未知答案的問題。如果學生已經知道答案,就不可能經歷真正的探究。如在學習“礦質營養”前,教師可以這樣設問:“戶養的花爲什麼要定期鬆土?爲什麼要選擇肥料?”有條件的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到郊區蔬菜或花卉基地瞭解“無土栽培技術”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這樣可以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活動,促使學生在好奇與思考中獲得知識,並發現新的問題。

3.3 要有民主的師生關係和求真務實的氛圍

教師要鼓勵學生自由準確表達,幫助學生流暢表達,使學生有信心表達,學會與他人溝通。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方面發現,鼓勵與衆不同、標新立異;只要學生能提出問題。解釋問題有自己的思路,均應給予鼓勵;即便是學生的回答偏離教育目標甚遠時,也不要給予絕對地否定。有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共同討論。

當學生解決問題有困難時,教師要適時給予啓發,搭一個“腳手架”,降低問題的臺階,設置低一個層次的探究點或子目標,引導學生繼續探究。調控的宗旨是使學生在探究的氣氛中學習,鼓勵學生的探究精神。

3.4 探究性學習是重要的學習方式。單不應成爲惟一的方式

不同的學習方式有各自的特點、優勢和適用條件。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注意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如講授、演示、辯論、模擬、專題討論等。

總之,收穫大,只是停留在理念的轉換上,具體到實踐中還有很多挑戰等待着。

科學心得體會10

攜帶着對教好小學科學這門課的渴望,9月19日至9月21日,我非常榮幸的參加了由濱州市教育局組織的“小學科學骨幹教師展示會”的學習活動。也非常感謝學校領導給我的這次學習的機會。通過學習,我有以下幾點感觸:

一、對自我的重新認識:

通過學習使我的思想有了一個新的轉變,作爲一位科學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科學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維品質,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在科學的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再把科學知識的傳授作爲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費在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爲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尋找答案,在探究科學的道路上教師成爲學生的夥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學課程中,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二、對科學課堂教學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1、課堂教學強調從問題入手。科學課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問題入手。我們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從問題入手,使學生帶着渴望知識的願望去學習。在課堂中,學生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中間要經過一大段過程,沒有過程和方法,解決問題也是一句空話。作爲一名教師必須教會孩子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2、課堂教學以科學探究爲主。《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中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意味着小學科學教育的教學策略將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研”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

科學探究活動在科學學習中,具有重要價值,通過“做科學”來“學科學”,學生們可以把科學知識與觀察、推理和思維的技能結合起來,從而可以能動地獲得對科學的理解。在科學探究的活動中,在參與解決問題、參與做計劃、參與決策、參與小組討論、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們將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同他們從多種渠道獲得的科學知識聯繫起來,並把所學的科學內容應用到新的問題中去。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們對科學探究的手段、使用證據的規則、形成問題的方式、提出解釋的方法等一系列問題有了親身的體驗,而不僅僅是聽到或記住有關的知識和結論;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對科學與技術的關係、科學的性質等一系列問題,有了切身的認識和體驗,而不僅僅是獲得了關於這些問題的標準答案。

三、對今後科學教學的思路: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自覺地從學習態度上重視科學課,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特別是實驗操作,要注意觀察每位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多鼓勵,多使用加到好處的評價性語言,使學生對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做到自主探究,使科學課成爲孩子們心目中一門有趣、重要的學科。

總之,在這幾天的學習中,我不僅在業務能力上,還是在教育教學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例如,課堂語言平緩,語言不夠生動,理論知識不夠,教學經驗不足,組織教學能力還有待提高。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爭取成爲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我堅信4月11日-4月14日,我有幸參加了湖州師範學院組織的小學科學教師培訓。這次培訓雖然時間只有4天,但是我感覺收穫卻很深。

小學實驗室管理培訓,老師主要從搞好實驗室環境管理、教學儀器保管帳的管理、教學儀器管理、儀器的維護與保養、實驗儀器的使用等方面進行了講解。孫老師對3---6年級的科學實驗,從實驗材料、實驗過程、實驗結論等方面進行了講解,通過學習,我明白了作爲一名科學老師,在平時的'工作中,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保持好實驗室周圍環境的整潔;實驗室、儀器室、準備室的佈局要合理;儀器櫃合理放置;營造實驗室的科學文化氛圍;實驗室的保管帳要建立賬簿、增減有據、賬物相符;教學儀器要擺放整齊,要定期進行維護和保養。

二、科學課堂教學應以科學探究爲主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中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意味着小學科學教育的教學策略將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研”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在科學探究的活動中,在參與解決問題、參與做計劃、參與決策、參與小組討論、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們將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同他們從多種渠道獲得的科學知識聯繫起來,並把所學的科學內容應用到新的問題中去。

三、有了深刻的體會,就要把它付諸於行動。在以後的課堂實踐中我努力做到使課堂“迴歸生活和社會”立足於以人爲本,以學生爲本的主體性思想;立足於課內外結合,課堂與生活、與社會聯繫,促進知情意行統一的整體性思想;立足於學生社會活動的實踐性思想的合理教學思路。力求教學目標、教育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實施符合學生的生活邏輯。

科學心得體會11

今天參加了學校舉辦的活動開筆禮儀式和幼小銜接講座,此次活動非常有意義。

開筆禮儀式非常有儀式感,讓孩子們知道從此刻起自己已經是一名準小學生了,開始要認真學習知識了,給孩子的學習生涯留下了美好又深刻的回憶。此次活動也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感情。

學校本次舉辦的幼小銜接講座很接地氣,老師講得很細緻,非常實用。同是作爲家長的我,也做好了孩子上小學的準備。首先,會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讓她有足夠的愛,雖然梓瑤是個比較內向的孩子,但我相信只要家人持之以恆,不斷給孩子澆灌愛,她定會越來越自信的。其次,要做孩子的終生朋友,要始終做到尊重孩子的想法、做法,因爲孩子也是一個有思想的'獨立的個體。最後要做一個孩子學習路上的引路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孩子的一切行爲都來自於模仿,家長的行爲也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孩子,要想孩子愛上閱讀,首先父母要有閱讀的習慣。下班回到家要把手機放一邊,與孩子同看一本書,用心陪伴孩子。

“雙減”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能夠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發現,摒棄以往的唯分數論。作爲家長,可以和孩子一同做做家務,根據孩子的愛好一起唱唱歌,打打球,寫寫字,放假多帶孩子親近大自然,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科學心得體會12

農村孩子受教育難。雖然現在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學生也有學可上,但由於農村交通不便,人口分佈稀疏,經濟發展緩慢等原因,致使許多孩子求學很困難。李悅涵就是其中之一,儘管家住的一個小村裏,但爲了求學,從小學開始就不得不到遠在我校就讀。每週上學放學不僅需坐一個多小時的麪包車還得轉乘摩托車到家,求學過程實爲不易。

隔代教育影響大。李悅涵的母親常年外出務工,父親雖然在本地務工,但由於工種的需要也不得不有急事兒的時候纔回家,所以家裏只剩年邁的爺爺奶奶維持家庭和照顧兩個孩子。如此以來,孩子和父母交流的機會相當少,大部分時間是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隔代教育帶來的諸如溺愛、缺乏交流、性格孤僻等不良表現在我們家訪過程中表現的一覽無遺。類似陳豔這種家庭的.學生比比皆是。

家長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爲避免家裏沒人,我提前打了電話告知將來家訪。到家後在一番輕鬆的談話後才知道,該生父親在家已經等了我幾個小時了,我對此表示歉意,但家長卻十分客氣,表示凡是爲了孩子的教育,他們願意儘自己的最大努力付出一切。儘管他們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們早已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因此他們重視孩子教育的決心讓我震撼。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作爲人生的第一課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對於許多農村孩子來說,絕大數父母爲了維持家庭生活外出務工,孩子都成了留守學生,與孩子的交流僅限於電話中,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從而致使許多孩子由着自己的性子,自由散漫,不將心思放在學習上。

家校聯繫應更緊密。通過家訪瞭解到,家長對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及生活情況不是很瞭解,或是沒有時間去了解。通過向家長介紹與學校及班主任聯繫的各種方式,家長表示十分樂意與校方建立密切聯繫,全面瞭解學生在校的學習及生活情況。

學生需要更多的關愛。留守學生父母愛的缺失致使性格內向孤僻,一方面父母應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從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細節中給予孩子更多愛,讓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總之,家訪將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我將不斷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反思,付出我最大的努力,盡力做到最好。

科學心得體會13

內容摘要:20xx年4月14日,我縣進行了《黃陵縣初中理化生、小學科學實驗管理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是:樹立科學的實驗態度;看實驗結果,重實驗過程;提高實驗技巧、實驗能力;加強學生實驗操作;提高學生成績。通過本次培訓,我認識到自己實驗教學的不足,並且意識到要如何去改進所面臨的問題。只有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面對問題,並勇於在課堂教學中摸索和實踐,我們纔會不斷地提高,從而成長起來。

關鍵詞:實驗教學、教學常規、科學探究、實驗素養

20xx年4月14日,我縣進行了《黃陵縣初中理化生、小學科學實驗管理培訓》。參加本次培訓的人員有初中理化生教師、小學科學教師以及各位教育專家。本次培訓的主要內容是:樹立科學的實驗態度;看實驗結果,重實驗過程;提高實驗技巧、實驗能力;加強學生實驗操作;提高學生成績。

通過本次實驗管理培訓,我受益匪淺,收穫甚多。韓老師的《小學科學課探究式學習各階段的教學策略》的培訓讓我對科學實驗課有了更深的領悟及感想。韓老師指出,小學科學課探究式學習的教學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創設情境;2、根據情境,提出、篩選、確定探究的問題;3、根據問題作出猜測;4、制定探究方案;5、探究活動;6、探究結果的交流與研討;7、在交流、研討的基礎上,總結、明確結論;8、應用相關知識解決相關問題;9、反思探究過程方法。在韓老師的詳細敘說下,我知道了科學實驗的重要性,學生在一次動手實驗中不僅學到了本節課所要掌握的知識點,更是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及實驗素養。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的過程,在實驗的過程中交流和反思,去進行思維的昇華、情感的碰撞、激情地創造,爲學生以後的實驗生涯奠定牢固的基礎。

如今的科學課堂上,教師能爲孩子們營造了一種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孩子們能在輕鬆的氛圍中接受新知,這些都是我們值得肯定和發揚的。但是,由於對課程的認識和理解上的不一致,在具體的實踐操作過程中存在着盲目性、追隨性和形式性,注重了活動的外在性而忽視了內在的本質性,導致課堂教學的效率低下,教學目標單一,從而影響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和自身的發展。下面就針對我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談談自己的點滴思考。

問題一:學生的教學常規問題。

在學校有人說:學校的科學實驗室,不需要用眼睛找尋,只要聽聲音就可以找得到,聲音最響最吵的教室就是實驗室。這是什麼原因呢?學生的天性是好動,對實驗操作,有着天然的興趣和吸引力,若沒有有效的控制,說話也是其參與實驗的一部分。另外,在學生的心目中,科學課相對語數英來說就是副課,就是來放鬆的,來玩的。尤其是科學實驗課,在語數英等主課課堂上的壓抑,在科學課堂上可以盡情的爆發。若科學老師對其沒有有效的應對措施,實驗課堂上的紀律就可能無法調控。這就涉及到學生的教學常規問題。

問題二:實驗材料的放置時間問題。

好動以及對實驗的興趣是孩子們天性,若有實驗材料在眼前,能夠控制住自己不去碰和動,那得需要很大的忍耐力。所以在課堂上,我們會經常發現,有些平時就好動的的學生,往往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實驗材料上,而至於老師在講些什麼,他們就不去關注了。這種情況很多時候都發生在我們老師事先將實驗材料放置在實驗桌上,或者實驗結束之後,沒有及時將實驗材料收繳的時間段內。其實,對於材料的放置和收繳,我們老師也很矛盾,提前放在桌上,怕干擾學生聽講,不放,課堂實驗的時間又很緊張。所以,實驗材料何時放置,也是實驗教學面臨的一個問題。

問題三:學生實驗的方向偏離問題。

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之中的偏離現象,可能是學生對於老師佈置的實驗操作不感興趣,只是對實驗材料感興趣。於是,在開始實驗之前或者之後,學生又樂此不彼的用這些實驗材料研究別的實驗。還有一種現象是,由於要照顧全體學生的實驗進程,已經提前完成的小組成員,沒有進一步研究的任務,於是就拿着材料按照自己的意願,開始了自己的實驗,這就很大程度的影響到學習的效率。這種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老師的關注和合理解決。

問題四:實驗數據的利用問題。

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更多的關注實驗本身和實驗材料本身,對於實驗的數據卻視而不見。即便是老師在分配實驗任務前要求學生把實驗數據記錄下,可還有一些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在分析實驗數據時,這些學生會表現出一臉的茫然。若需要老師再重新梳理一遍實驗及數據,在教學進程上會造成時間的緊迫性。當然,這樣的學生也只是一部分羣體。跟着教學思路的學生,還是能很輕鬆的完成任務。其實,實驗教學中,對於認真聽講和參與的學生來講,都沒有什麼問題,關鍵還在於這少數的一部分學生。如何有效的讓其參與進來,這是一個實際問題。

通過本次培訓,我對這些問題有所反思。在今後的科學教學中,我計劃對目前所存在的問題採取以下措施:

1、教學常規:從教室開始,學生就要排着整齊的隊伍來,在實驗室走道安靜等待。若不能完全做到,則在實驗室外組織紀律,必須全部安靜才能進入實驗室。這樣做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快速進入狀態,在教室外就做到,實際上在爲學生上課做心理準備。其實,我們經常可以看得到,平靜的學生進入教室後其喧鬧明顯低於鬧哄哄的學生,而且持續的時間也不同。在課堂上,尤其是實驗開始時,有的學生在座位前後亂竄,有的學生和前後同學打鬧說笑,這需要我們嚴格的規範,尤其是在實驗時,一定要求學生必須小組內合作,有問題小聲討論,若解決不了,舉手示意,老師幫助解決。做完實驗後必須快速將實驗材料擺放原位,安靜的就坐。只

有形成一定的紀律性,實驗操作纔會更加規範。在實驗報告時,當有學生報告實驗結果時,其他同學必須安靜傾聽報告,不能在別人發言時做小動作或插嘴。只有培養出學生這樣的習慣,課堂效率才能大大提高。

2、實驗材料放置時間:在學生實驗前不將材料提前放置在實驗桌上,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學生注意力的'分散。爲了防止學生過分新奇,可以在上課之前向學生介紹所用材料,也可以適當的讓學生用手先行接觸,消除材料的神祕感。針對實驗的不同,材料可以採取分批發放的形式,而且,一個實驗完成,相應的材料不再需要時,必須要求回收到原來的位置,養成 “從哪裏拿就要放回到哪裏”的良好實驗習慣。有些實驗材料因爲學生比較熟悉,在有時候需要對其雪藏,若不雪藏,學生會根據其生活經驗,干擾實驗的進程和實驗的解釋。如馬鈴薯在水中沉浮實驗中,若將鹽提前暴露給學生的話,學生就會認定液體中一定加的是鹽,一定是鹽水的液體,等等,會嚴重干擾整個教學。

3、實驗偏離:在實驗計劃的制訂過程中,我們要儘可能多地考慮實驗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把能預測到的都交代清楚。實驗的先後程序,觀察的重點要十分明瞭,儘量把指導工作做細做紮實,爲學生成功實驗做好鋪墊。爲了防止有的學生對實驗的理解方向偏離,教師必須強化方法的再描述和敘述。把實驗方法說清楚,明白後再做。長期訓練,學生實驗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才能逐步規範。在實驗過程中,對於有的學生的錯誤操作,需要本組成員敢於站出來,提醒和指出。所以,培養小組成員的紀律意識,讓強勢學生和有影響力的學生擔任監督組長,充分發揮組長的威信和權威,通過同伴監督和提醒的方式,可以有效減少方向性和偏理性。

4、實驗數據:要學生關注數據,首先教師自己要關注,在學生實驗的時間段,需要教師將數據記錄表格用課件形式放映在黑板上,通過問題的設置來引領學生關注數據,並且告訴學生關注數據的目的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礎上,要帶着學生一步步分析數據,教給分析的方法,訓練學生向數據要信息的習慣,由數據推出結果的過程。像數學解題一樣,讓學生說出整個數據分析思考的過程,長此訓練下去,學生的表達能力會不斷提升,表達能力提升了,思維能力也就提升了。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爲宗旨的科學啓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們教學者必須重視小學科學教學。只要我們敢於面對困難,正視存在的問題,在教學工作中多多反思,總結髮揚教學的成功經驗,改正彌補教學中的缺點與不足,不斷進步,不斷完善,經常寫好教學反思,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

科學心得體會14

在本學期,我利用課餘的時間讀了一本書,這本書叫做《學生科學素養讀本》。

讀完後使我深受啓發,因爲它我瞭解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培養了我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科學技術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持久動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重視科學普及,瞭解科學知識,豐富自己的內涵,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

我們要以“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爲主,其中包含了了科學素養的各個方面,突出社會熱點科學問題,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象徵性的圖片反映了科學上的發明發現,貫穿創新向上的科學態度,滲透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富有現代氣息和意義,我認爲這就是這本書的價值。

讀完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單元的內容,這一單元圍繞地震安全展開了話題,是我在原本的基礎上更好的瞭解了地震的發生,還有地震的規律與預測,以及地震到來時該怎樣去正確應對。地震發生的原因簡單點來說就是當岩石承受不了的時候的突然破裂。

現在學過地理的`我們,知道在板塊的交界處容易發生地震,地球上的三大地震帶是:環太平洋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洋中脊地震帶。對於不知何時就會隨時發生的地震我們又該怎樣來提前知道呢?在地震前,動物們的習性會發生異常,如:兔子豎耳蹦又撞,魚躍水面惶惶跳,鴿子驚飛不回巢......

面對地震我們又該怎樣正確面對呢?地震發生時,冷靜,正確的應對能大大增加我們生還的可能。我們應該做好現在能做的事,在瞭解什麼是地震後,我們就要做好防範,珍惜現有的時間。自汶川地震後,每年的5月12日被定爲全國防災減災日。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應該進行一些防災的演練,例如在學校,我們要做到,有序,冷靜不慌張,聽從老師的指揮快速跑到空曠的地方,如操場。

當然也有些距離門口遠的同學,對於這些同學來說,如果趕不上逃離,就該儘快躲到課桌下,靠牆的同學要緊靠牆根,這就我從這本書裏學到的。我相信這本書對我們學生能夠有很大的幫助,不僅能增多我們的知識,也能提高我們的內在修養,我建議還沒有看過這本書的青少年們也不防看一看,看過後,你們也一定會像我一樣有很多的啓發。

科學心得體會15

近十年來,教育教學不斷改革深化,科學教學更是走在改革的前沿。本學期我有幸從事科學教學工作,通過這一段時間的親身實踐和總結反思,在此,我淺談自己工作的點滴體會:

一、培養學生興趣,從入門抓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都不錯,我在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有興趣的東西,他們掌握起來快而牢固,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

二、採用開放實驗教學,着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科學來源於生活,實踐於社會,指導於生活,科學學科的每一個概念和規律、結論都是通過實驗得出。在科學教學中我注重把學生引入實驗活動,讓他們自己動手,去觀察,記錄,分析,歸納,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三、創設情境,學以致用。

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在教學中我突破傳統教室的課桌布局,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形成開放性結構,便於學生們交流合作,教學《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利用這種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教育是永遠沒有盡頭的路,教育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經驗積累,改革創新,爲了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長,讓我們攜手共進,把教育事業做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