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15篇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效課堂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15篇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1

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教師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更是壓在每個教師肩上的一副重擔,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煥發強大的生命力?

一、創設良好情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情境中創設懸念,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創設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打開思維的閘門,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學“0表示沒有的意義”時,我有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啓發學生參與,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以極高的熱情投入新知的探求過程。上課開始,用課件播放五顏六色的氣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後拿來氣球和學生一起玩放飛氣球的遊戲:每次放飛一個,每放一次問學生手裏還有幾個氣球,把手中的最後一個也放飛了,手中沒有氣球了,還能用前面所學的5以內數來表示嗎?怎麼辦?該用什麼數字來表示呢?這樣,通過安排兒童非常熟悉,非常喜愛的放飛氣球的遊戲,並在遊戲過程中提出問題,從有與無的對比中,突出“一個也沒有,用什麼表示呢?”自然地將0表示沒有的意義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增加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繫,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啓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成爲負擔,而會成爲一種執着的追求;有了興趣,學生纔會去積極探索,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變苦爲樂。實踐證明,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形象,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而學生學習過程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因此,數學課堂教學應該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只需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引導和點撥。

三、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不斷更新,我們的.教育技術也隨之現代化,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代替了傳統教育的小黑板、掛圖等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由“靜”變“動”,這是教育的進步。應該說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爲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常規教學手段相比有其獨特的優勢。在公開教學的時候,有些教師爲了追求一種時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課堂上,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其實並沒有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真正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思維程度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到恰到好處,這樣才能發揮其優勢和特長,才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一年級小朋友在學生求“被減數”的“解決問題”時,應該說此類問題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說屬於逆向思維的問題,學生總是定勢地習慣地運用順向思維來思考和解決,由於一年級的小朋友的口算比較簡單,學生總能一下子把答案口算出來,然後把答案帶入算式中進行列式計算。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2

一直以爲憑良心,多教給學生一些知識,就是盡到了做教師的責任。在新課改中,才發現這一思想是錯誤的。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時空內,其效率不低於平均水準的教學,就叫做有效教學。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鑑於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實施有效教學,教師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理念是靈魂。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行爲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追求。對於教師來說,具有明確的先進的教學理念,應該是基本的素質要求。在推行新課程中,教師必須以新觀念來實施新課程。

2.豐富個人知識儲備。課堂上,如果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廣度,那麼教學就會膚淺,學生學習就無法深入。可見,作爲新課程直接實施者的教師,一定要不斷學習和探索,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內涵。知識的厚度增加了,課堂就能深入淺出,左右逢源。

3.做一個有反思力的教師。葉瀾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爲名師。教師應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實現專業成長。

4. 目標要有效:學生爲行爲主體;行爲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行爲條件是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範圍;爲評價提供參照的依據表現程度指學生學習之後預期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 教師再經過對學生原有認知條件、情感態度以及對課程標準、教材編寫者意圖和學生需要意圖的深入研究之後,確定的教學目標應該在教學過任務導向作用。

課堂的有效組織。這一環節,教師要做到: 語言組織準確、簡練;時間組織恰到好處;教學組織面向全體學生。

課後的有效練習。量不在多,貴在精。現在有的'教師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大搞題海戰,使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反覆的抄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練習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學情,因課設計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總之教學的藝術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課堂上靈活的應變能力,熟練的駕馭能力,爐火純青的教育藝術,都有賴於教學各方面持之以恆的鍛練。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3

“主動·有效課堂”的內容由“主動的課堂”與“有效的課堂”兩部分組成。即“主動學的課堂”: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課堂,把喚醒和培育人的主體精神作爲神聖使命的課堂;“有效果、有效率的課堂”:課堂教學行爲目標得以有效達成、學生相關智能與情意目標得到較好落實的課堂,用相對較少的教學時間讓學生得到相對多的發展的課堂。

1、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方法,喚起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很多情況下,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是由於教師的一言堂,滿堂灌,使學生無選擇地接受,學生不知道該學什麼,該怎樣去學,從而導致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受到挫傷,學習興趣下降,無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因此要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首先要向學生講明每次課的學習目的,即課堂上應該理解和掌握的學習內容;其次要向學生解釋本堂課學習內容的價值,即現在所學的內容與日常生活實踐有何聯繫,對學生今後發展有什麼意義;最後教師還應該具體指導學生通過何種方式才能更好地達到學習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利用各種手段喚起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引導學生進行正確地自我評價,開發學生主體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2、創設情境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學習的最佳營養劑和催化劑,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習效果能產生很大影響。一般來說,如果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並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否則,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遇到困難時往往會喪失信心,不能堅持學習。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當成爲教學中隨時隨地的一項任務。

營造和諧的情景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感,創造一個充滿積極情感的教學環境,就能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爲此,每節課教師都應以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走進課堂,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輕鬆愉快的笑容,適度得體的形體動作來營造課堂氣氛,把學生的心牢牢地固定在課堂上。同時教師還應不斷地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潛在的求知慾,使之自覺地去思考,從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此外,教師適時的表揚、鼓勵,對學生學習給予肯定的評價,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總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一定條件下培養起來的。只有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

3、強調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形象性和具體性

新穎的`東西能激發人的興趣,形象具體的東西易喚起人的情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常常是在豐富多彩、新異生動的教學內容中得到激發的。強調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就是要儘量避免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的格式化,要使教學過程在內容上具有新意和亮點,在教學方法上應不拘一格,多姿多彩,使其能夠真正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並使學生易於接受。保持教學內容的形象化,就應該給教學內容多增添些形象或想象的成份。

4、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吸引學生

面對信息時代,“一張紙一支筆”的傳統教學手段已成爲過去,多媒體教學手段正越來越體現出它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等方面的優越性。

一方面,多媒體中的聲像結合,變小爲大,化靜爲動,化遠爲近,具有生動形象、富有吸引

力和感染力的特點,用於教學能使教學成爲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多媒體制作的畫面優美,易激發學生美好的情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當學生被引入美的意境時,學生美好的情感也充分激發出來,爲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5、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如果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義、規律、法則等,那麼他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將會越來越高,而所得到的知識也將會更牢固。自己克服的困難越多越大,其學習也就越積極。因此,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學生就會在愉悅的情緒中產生一種渴求學習的願望,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到,該由學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識,就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該由學生自己獲取的知識,就儘量讓他們自己去獲取。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思維受阻時,教師只作適當的提示和暗示,讓學生體會到所學會的知識是自己“發現”的,自己“創造”出來的,從而使其體會到自己的成功和進步。

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獲得的知識,理解必然是深刻的。學生體會到探索的樂趣和成果後,將會更加努力,更加主動地學習。

6、努力用教師的行爲和情感來影響學生,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其中包含着情感的交流。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逐漸熟悉、親近,進而發展成爲朋友。教師的品格,會成爲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敬業態度、責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良好品格的培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往往會將對教師的尊敬和喜愛轉化爲對該教師所教學科的喜愛。師生情感越融洽,學生就越喜歡老師的課,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就越高。反之,就會產生逆反心理,積極性就無從談起。

“春風化雨潤心田,育人育德細無聲”。教師應該心中有愛,公正、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尊重與關愛應體現在講話時的語調、面部表情及各種場合上。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不求全責備,對每個學生都抱着熱情、信任的態度,並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這種關愛,那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會得到激發,從而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真誠的關愛,還體現在能夠真正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讚賞地接受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善於察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需要、困難及情緒的變化,並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此外,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我們教師還應該從各方面關心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多和學生溝通,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同時,也不斷地把自己的學習經驗、學習方法多和他們交流,與他們分享。總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另外我們教師還要嚴格要求自己,爲人師表、教書育人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天職。只有通過各位教師的努力,才能培養出同學們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堅強的學習毅力,才能促進同學們樹立遠大的宏偉志向,併爲各自的志向而努力拼搏!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4

本學期學校提倡開展“5+3+1”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在學校領導提出這一建議之時,我想起了去年到晉江一中聽課時,其中一個班的學生他們就有開展課堂5分鐘知識儲備這一環節,如今想來倒是值得借鑑的。

在第二週時,我就分別在所任教的初二年1、2班佈置好課前5分鐘知識儲備的要求和方法,原則上都從1號開始演講,爭取每個學生可以輪到2至3次,演講的內容可以是學生較感興趣的,比如一本書的簡介紹、一則故事、一則新聞等,要求上臺演講的學生必須大聲、語言表達清楚,能夠讓在座的學生聽清楚所表達的內容,而臺下的學生全體都必須安靜、認真地傾聽。到現在已經第9周了,可以說每個輪到的學生都能夠積極準備,所演講的內容較爲多樣,C=1較偏向科學、推理、歷史等方面,C=2則較偏向文學、故事、寓言等,這體現了兩個班級不同的特點。

在“5+3+1”有效課堂教學模式中,30分鐘精講、10分鐘課堂練習這兩個環節做得還不夠好,主要是教師講的內容還是佔了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候,留給學生課堂練習的時間不夠。可能是教學和學習慣性,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還是比較強的,大部分學生都沒能做好課前預習工作,所以上課老師用來講解的時間就會較多。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特別注意改進這兩個環節,努力讓課堂真正有效起來。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5

所謂高效課堂教學就是“深化教學方法改革,建立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學模式”。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時間內,充分發揮教師潛能,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以儘可能少的時間和心力,學到最多的知識,培養更強的能力”,但對於“高效”這個問題似乎沒有認真思考過,爲了提高成績,我們加班加點輔導學生。仔細想,我們犧牲了很多時間課下補,剝奪了學生很多玩耍、休息的時間,其實收效不大。課堂低效,老師累,學生作業量大,一直是教師頭疼的問題。課堂的低效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如果能達到高效課堂,能使師生都能從低效耗時的教學中解脫出來,當然是求之不得的事。剛開始進行教學實踐時,課堂上我無法很快做到角色的轉換,儘管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可在課堂上,新老教法交替出現,自己都覺得很可笑,更別提什麼高效了。想過退縮,但有點心不甘,再加上大環境的影響,終於還是堅持下來。在一個月的不斷磨合中,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在每節課後不斷的反思中,我都在問自己:我上的這一節課有效嗎?應如何改進?怎樣上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以後的課堂應該怎樣的呢?我思索着自己的課堂,同時我也對“先學後教,構建高效課堂”有了更多的理解。真正的課堂不僅僅需要活躍的氣氛,更需要的是安靜的思考,需要學生心靈上的理解與感悟。

那麼,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通過一個月的教學實踐,我有了以下體會:

一、課前“精心準備”,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

常言說得好:“不打無準備之仗。”我想,教學也不例外。一節高效課,它是由教師和學生合力打造而成的,這其中教師的作用當然不容忽視。儘管教師不再是教學中的主角,但他畢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師的課前準備“決定”着一節課質量的高低。課上精彩一刻鐘,課下就要幾天功。老師在課前都對教學的內容進行精心的準備,一堂課要學習哪些知識,形成哪些技能,進行什麼樣的情感教育,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選用哪些好的訓練題目,在課堂上如何指導學生在課下有效地學習,用多長時間解決各個教學環節問題,以及整個教學流程細節的精彩設計,都要在課前進行充分的預設與研究。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覺得首先我們的教案備得有問題,思考一下,自己的教案我們一直在備怎樣講,一節課的內容如何在40分鐘完成。往往是學生跟着老師的思路走。有三分之一的學生不動腦,不思考。久而久之,舉手的永遠是幾個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學習非常被動。我們總說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學生不會學習。我想,這與老師的教案有關。我們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課堂教學的高效就無從談起。課前要根據學生情況進行“有效預設”、“有效準備”。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預設問題準備練習要有差異。老師事先把備課組集體研討完成的導讀單發到學生手中,做到課堂前置,作業前移,回收批閱,發現問題後及時反饋。課堂上圍繞教學目標,靈活處理,形式多樣地展示學習成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前個人的精心教研和備課,再加上集體備課的智慧,課堂纔有高效精彩的可能。

二、課堂上教師要少講精講,做到三講三不講

高效課堂教學要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合作、探究,課堂上不是看教師講了多少,而是看學生讀了多少、思維了多少、活動了多少,看學生收穫了多少。這樣教師就要敢於少講精講。

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是指:新重點;講難點;講易錯點,易混點,易漏點。第一個“講”,其中的重點指的是對今後學習乃至終生髮展有基礎性作用的內容;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與以前聯繫不大的內容。這一部分內容在新授課中體現得較多,但我們不要理解成,只要是新授課,就一講到底。在練習鞏固時,也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形成認知結構,或者在講課過程中,設計有關問題,給予學生時間,積極探索,認真研究。第二個“講”,對於大部分同學不會的問題,就是難點。在習題課和複習課上較常見,由於不會的同學很多,教師不可能一一給予解答,這就應該在課堂上集體講解,通過知識傳授形成技能,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第三個“講”。易錯、易混、易漏點都是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的內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決的問題,往往在測試檢測時,容易暴露出來,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三不講”是指:學生已經學會了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能夠學會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第一個“不講”,好理解,學生已經會了,再講也引不起學生的注意,再說也是浪費時間。第二個“不講”,教師充分相信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內容經過教師的加工,轉化爲“導學案”,學生按照“導學案”這樣的“線索”自己閱讀、思考、探究、討論,基本上能夠掌握知識的大部分,這樣通過“先學”已經掌握了的內容,再講只能是“費力不討好”。第三個“不講”,有一些內容,雖然沒有超綱,但是由於太偏,或者由於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和今後發展沒有太大的作用,講了沒有用,甚至易產生誤導,還不如干脆刪除不講。

做到了“三講三不講”,講得時間少了,給學生的支配的時間多了,就給了學生主動性,再加上教師適當地引導,加強雙邊活動,也容易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三、教師在課堂中要善於傾聽

我們經常要求學生上課專心聽講,致力培養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其實,我們教師更需要有一雙善於傾聽的耳朵。要提高課堂教學行爲的有效性,教師更應成爲學生的忠實聽衆,在課堂中善於傾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善於傾聽、關注學生涌現出來的各種各類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有了教師的傾聽,纔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纔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高。

四、運用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要必要、恰當、有效

多媒體手段能優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因而爲許多教師所接受和實施。多媒體課件儘可能地適應教學內容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對於板演量大的內容,如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應用題,複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藉助於投影儀來完成。另外教師還必須熟悉其特性,熟練掌握,揚長避短,才能達到完美境界。

五、注重課堂效果

數學本身是一種非常有魅力的學科,但是如果教師引導不利,教學方法不得當,會嚴重的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導致他們失去了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興趣。傳統課堂是“地心說”,高效課堂是“日心說”。學生是“太陽”,課堂教學教師要繞着“太陽轉”轉。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着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爲學習的領路人。

高效課堂的“先學”,要求學生一定得先看書自學。我對此有點自己的理解:在教學中,如果知識較簡單,如五年級的《粉刷牆壁》《百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我先讓學生從生活中去查找有關的信息。在他們有了一定的瞭解,也可能產生了一些疑問時,讓學生自行看書,然後小組討論;而對於一些較難理解的內容,如《解決問題的策略》《分數的除法》等則一般先激發興趣,再引出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與小組討論相結合。這時學生往往不需要拿書。每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主張和見解的權利和機會。在課堂上組內通過先合作討論的方法,達成統一的意見,然後再安排各組到黑板前展示答案,其他小組參與評定、打分。課堂討論氣氛熱烈,有的意見統一,有的則有爭議,有爭議的內容則由教者稍加點撥,課堂上師生、組內、組外生生溝通和合作的濃厚氛圍逐漸形成。在有效進行教學後,更多地把關注留給了課堂上的學習小組,留給了課堂上的'每一個學生,充分地給予了儘可能多的學生展現學習過程的機會。無論課前還是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性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體現。原則上,怎麼讓學生更快的投入到課堂,更主動的學習知識,便採用哪種方式。我們離高效可能還較遠,但至少應該做到和諧、民主,學生敢問、敢說、敢爬黑板、敢下桌討論,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爭先恐後,緊張活潑的學習氛圍,讀、說、議、評、寫貫穿始終;拓展、挖掘、提高,重視能力培養;學生活動人次多,密度大,人人蔘與;課堂效率高,效果好。使學生的學習態度從等待到期待。從等待聽老師講,趨向於期待講給老師聽。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被動接受到自主合作。從接受老師的知識到自覺獲取知識,合作解決問題。總之,有效課堂要求師生和諧對話,一堂課結束,給學生留下思維、留下探索的興趣、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變被動爲主動,變學會爲會學,既傳授知識,又培養能力,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六、注重課後反思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老師課下要不斷總結反思,多反思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是反思教師的“教”。它包括:

(1)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驗。一節課下來,教師回味課中的成功之處,並且對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經驗,這樣會使自身的教法越來越活,教師水平大大提高。

(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對應策略。不是每節課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即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更應該及時查找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並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後的教學幫助會更大。

二是反思學生的“學”。我們的教學始終是爲學生服務的,教師在反思時,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節中的奇思妙想、創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於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教師的反思是否真實有效,還離不開學生的參與。爲了真實全面的瞭解課堂教學的情況,教師在課後,應多傾聽他們的心聲,如“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你希望老師做出哪些改進”等等。這樣,不但有利於發現新的教學契機,更重要的是生成一種教學相長的優良品格。

通過這次的活動,我深有感觸,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要夯實自己的平時課堂,利用每一次平時課的機會磨鍊自己,努力使自己成長爲具有數學氣質的老師,從而讓自己今後的數學課堂更加吸引我的學生們,使師生共同成長。使自己成爲一個受學生喜愛,教學水平一流的、健康的、幸福的教師。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6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之一,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場所,是師生、生生之間交往互動的空間,是教師引導學生髮展、探究知識的主渠道,也是實現高效教學的主戰場。要進步英語教學質量,就必須重視英語課堂教學,聚焦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有效課堂教學。有位教育專家曾說過:

每個大腦發育的孩子都孕育着創造力,如同一粒沉睡在土壤中等待萌芽,盼望破土而出的種子。我們應將這顆珍貴的種子培養土壤並喚醒他們,催發他們。 而如今,在一些英語課堂教學進程中普遍存在着學生規矩地坐着,面無表情地看着,唯唯諾諾地舉手的局面。老師與學生之間大都是灌輸,而缺少交換.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愛好,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使其取得成功的機會,取得成功的喜悅,一直是我教學以來反思的題目。通過這次理論學習和培訓,使我對課堂有效教學有了更深入的認知。 有效教學 是一個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基礎,讓學生可延續發展的學習進程。它的終究衡量的標準就是學生的成長,學生活動的`情勢多樣、靈動,能讓學生充分的享受學習的進程,教師不再是知識唯一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高級合作伙伴,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也是學生學習效果的研究者。教師的主要責任就是引誘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進步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下是本人對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淺見。

一、生動高效的課堂導入。

導入的關鍵在於激起學生對導入語言產生足夠的愛好,在教師的幫助下將留意力轉到課堂學習上來。這就要請教師要充分了解並掌控學生的心理特點、熟悉需求、教學內容和目的乃至是班風等,特別是要充分發掘所教內容的重要意義和趣味性,拓寬自己的教學思路,以嚴謹的態度和熱情的教學方式(轉載自 創設學生參與探究的時空,讓學生動起來,主動參與,主動探究,要能發現、重組課堂自然天生的資源,讓天生走向有效。還要善於觀察教學手段與教學目標的關係來調理教學行爲,增強教學目標的現實效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7

初中數學教學的目的是進一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學品質,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這種觀點顯得尤爲重要。它直接影響了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我們不再提倡“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而更加關注每個學生能力的發展。因此,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既教給了學生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是每個教師都關心。的問題。我認爲,在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所有的老師普遍採用的一種課堂組織形式。設置有效的課堂問題,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來,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體,在這過程中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雙豐收。然而,實際上很多時候,教師預設的問題流於表面,不能環環相扣、逐步推進,不能揭示知識產生的過程;再加上教師不考慮提問的方式方法等等,阻礙了師生之間的“對話”和互動。這樣的話,不但不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甚至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中必須預設有效問題。對於如何預設有效的問題我自己有如下體會:

一、課堂提問要重質量而不是重數量

實施素質教育之後,教師接受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一改以往滿堂灌的教法,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注重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教師就把課堂提問的數量作爲了衡量一堂課學生是否真正參與教學的一個標準。然而,在課堂上由於問題太多,學生窮於應付,看似師生互動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實際上由於問題不鮮明突出,學生對這些問題並沒有留下什麼印象。學生根本沒有自己消化吸收的過程,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學生無法獲得完整的知識,更加不可能在課堂上理解整個知識產生的過程。長此以往學生在面對課堂教學時會失去學習的耐心,更加不可能成爲課堂的主體,從而變成惡性循環。所以在課堂提問中要重質量而不是重數量。

二、課堂不光要重提問,更要重視提問後學生的反饋

有些時候上課之前也是精心準備了一些問題。當學生在回答時,卻經常把學生晾在一邊。有時學生剛剛回答,老師就接住學生的回答,一講到底。長此以往,學生非但不能參與到對問題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學生對問題的麻木和對教師自問自答的依賴性。

教師的教學智慧不是體現在“先知於學生、勝學生一籌”上,而是體現在“與學生同步”甚至“落後於學生”。“說破”的火候掌握在教師的手裏,但取決於學生的需要,所謂“教不越位,學要到位”就是這個道理。

三、課堂提問要讓學生“跳一跳,夠得到”

心理學認爲,人的認知水平可劃分爲三個層次:“已知區”、“最近發展區”和“未知區”。人的認識水平就是在這三個層次之間循環往復,不斷轉化,螺旋式上升。課堂提問不宜停留在“已知區”與“未知區”,即不能太易或太難。問題太易,則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太難則會使學生失去信心,無法使學生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問失去價值。有經驗的老師提問能牽一髮而動全身,提出的問題恰當、對學生數學思維有適度啓發,必將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識,使新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產生有機聯繫的知識結構。

四、課堂提問要注意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

在課堂設計問題時,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作合適的設計,並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選擇最佳的問題情境。如果教師選擇合適的角度,往往很容易引導學生自然地進入到問題情景,結合現實構建合適的數學模型,從而激發學生研究問題的積極性,學生會很容易理解整個知識的來龍去脈,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反之只會讓學生一頭霧水。如我在講兩直線的位置關係時,創設一個簡單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身臨其中,讓同學們觀察教室內上房樑的任何一條線和地面上的任何一條線的位置關係,因爲學生都身在其中,所以他們每個人都會去看、去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到底誰的答案正確,這時再進入新課,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興趣增強了,那麼這堂課的教學效率也就提高了,假如直接讓學生憑空想象,學生就會感覺很困難。再比如我在講解集合的概念這一節的時候,在給出集合的性質之前,給出問題“請大家挑選出班上個子高的人”,這時肯定學生不知所措,那再問“請班上個子在185cm以上的站起來”,這時學生肯定會在老師的兩次提問中找出答案。在這樣合適的問題情境中學生會很快進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很順利地完成了教學目的,最終真正提高課堂效率。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8

最近,學校組織我們全體教師聆聽學習了:解讀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提高小班化教育有效性的對策建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怎樣做課題研究等內容,讓我學習之後受益匪淺。下面就王潔老師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來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我自己從事語文學科教學已經十幾年了,我覺得要提高教學質量,主要問題就是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教學質量就能有很大的提高。通過學習,我覺得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科學的定位。

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課標、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教學目標定位。學生已經有了哪些知識與技能,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分別是什麼,學生的認知規律又是什麼;在課堂教學中要逐一落實,這樣纔能有的放矢,各個擊破,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優化教學方法。

科學的教學方法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對於我本身來說優化教學方法首先是認真學習他人成功的教法,然後博採衆長,找到最合適我和我的學生的教法,靈活運用到教學中去。潘主任介紹的洋思經驗、杜郎口經驗、梨園經驗等都值得我在實際教學中去應用和探索。

三、課堂教學時間和容量的合理安排。

一節課45分鐘,如果課堂結構鬆弛,進程緩慢,知識容量少,也談不上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所以我在教學時做到把握知識的重難點,精講多練,老師如果高效率的教,學生也會高效率的學,提高教學力度,以達到最好效果。

四、合理地與生活實際情況和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整合進行教學。

實踐證明,合理地應用一些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能夠易於解決知識的重難點,達到激發學生興趣,強化學生記憶,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能力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改進傳統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順利達成教學目標。

五、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要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新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持續地發展,而終生學習的願望是人不斷髮展的前提和基礎。成功的教育,就應該是喚起學生學習的需求。只有那些喚起學生學習探究欲、驚訝感的教學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所以教師要放開手腳,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要善於創設各種機會,幫助學生去發現、去探索知識的奧祕:用心去營造一種學習氛圍,充分培植學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從而讓學生以活躍、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狀態去積極參與學習情景。使學生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自主發展,讓數學從此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學習給學生帶來的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自主學習的魅力、成功的體驗,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支撐點。

教師的`造就,是爲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髮展自己的彈跳力,自己跳過橫杆,而不是把學生託過橫杆。教師不應當放棄自己的責任,但教師的責任不是教師講,學生聽,這樣只是學生在教師那塊土地上採掘? 把舞臺讓給學生,一個個學生的慷慨激昂,造成的是學生之間的聰明才智的相互傳染,這不是教師一個人在那塊瘠薄的土地所能比擬的教師的責任,就是爲學生創造條件,使教育的意義學生的發展得到實現。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9

學習了《有效教學和諧課堂》受益頗多。下面我有針對性談談我對《有效教學和諧課堂》這本書學習的體會:

一、課堂教學的有效評價

老師的講座使我感觸頗深: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要熟悉學生的情況,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多角度地預測可能會產生的多元化的答案,從而做到心中有數,遊刃有餘地評價學生可能的豐富多采的回答。再次,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對於回答出色的學生給予高度的評價的同時,對於因爲膽小害怕而說話語無倫次的學生也應適時給予鼓勵,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當學生回答不準確時,教師就更要耐心傾聽,以及時作出評價。在這一方面我一直很欠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很好的體會、多思,正確的運用好課堂教學評價。

二、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傳授知識的重要手段,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常用的一種相互交流的教學技能。我深刻體會到課堂提問要集中,不能太散亂,指向性要明確,化零爲整。

三、有效課堂應該爲學生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

老師要使自己與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和諧的、民主的關係,老師要成爲引導學生學會尋求知識、吸收知識、運用知識的嚮導和組織者,成爲深刻理解學生觀點、想法和情感特徵的知音。這樣,學生就能以極大的熱情、飽滿的情緒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課堂氣氛就會異常活躍,學生就能暢所欲言。

四、課堂教學的有效組織

一位教師的課講授的很出色,如果沒有有效的組織教學,那麼這一節課一定是一節失敗的課。一節有效組織的課堂教學也就是一堂好課的標準。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使教師有效的教學,學生有效的學習。

五、有效課堂應該爲學生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老師要敢於改革,敢於創新,敢於改造教材,嘗試新的教法,解放課堂、解放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自發地參與、投入學習,淡化教師課堂的.主導地位(不是不重視教師的主導地位),把更多的主導權給學生,把課堂交還給學生。我越來越覺得現在的學生要比以往更聰明,更有創造力和想象力,我們作爲教師,更要以學生爲本,爲學生創設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採取一切方法與手段,發展學生的思維,調控學生的情緒,讓學生的創新火花、靈光一現的思維碰撞都無比完美的表現出來。 評價一堂課的好壞重要的是看通過這堂課的教學,學生究竟學到了什麼知識,受到了多少啓發,能對學生產生怎樣的影響,學生是否得到了發展。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10

20xx年11月1日有幸能有機會參加工作室組織參加“深圳全國中小學高效課堂與有效教學策略論壇”,幾天的培訓中,能面對面坐在教育專家、教育大家的面前,聆聽他們精彩的講座、感受他們的風采、感悟他們的教育思想,每天雖然緊張勞累,但有很多收穫和感悟。專家那些精彩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或許會漸漸淡去,但點燃的思考卻留下深深的印記,或許會成爲我職業成長過程中一筆財富。同一個事物,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談不上總結,現從個人的悟性和視角,將這次學習培訓的一些收穫或者說感悟和工作室的各位老師做如下分享。

一、培訓學習的價值——點燃思考,引發頓悟

教育理論是人們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總結、歸納、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認識。教師的職業成長過程中,很多時候,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大多是被動的,以我自己爲例,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更多的是應付空洞的培訓,爲寫教育教學論文蒐集論點、論據。在工作室培訓期間的耳濡目染,聽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不知不覺中對教育理論學習和培訓有了重新的認識。

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能讓我們從本質上正確認識和理解教育教學,有助於教師認清、解釋、解決教育工作中碰到的問題,指導我們的教育實踐行爲。教育培訓,能認我們接觸最新、最前沿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案例。“比低頭做事更重要的是擡頭看路”,“眼界決定境界”。

這次的深圳學習,專家們對於教學改革的解讀,尤其是對高效課堂與有效教學的理論視角,從本質上讓我對有效教學高效課堂理念下的課程觀,學生觀,教師定位,課堂教學評價標準,教學設計等方面有種“原來如此”的感悟或者說頓悟。

總之,教育職業成長過程中,觀念和態度的改變比技能的習得更有價值,學習培訓的價值就在於它能成爲點燃思考,引發頓悟的火花。

二、收穫點滴——共鳴,回味

回顧學習筆記,每位專家的教育教學觀點和理念,印象深刻共鳴之處,點點滴滴,清晰閃亮。這些教育思想或者說理念足夠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之路上長時間指引並啓迪我們不斷思考、咀嚼、嘗試……

1、上海師範大學謝利民教授:“有效課堂教學的標準:三維目標有效達成,教師教得精、活、實,學生學得樂、活;什麼叫好課?——學生喜歡你的課;好課學生的外顯特徵——真正的參與是思維的參與;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活化”

2、深圳教育科學研究院的賓華老師,抽絲剝繭,從平常的教研問題引發深度思考,一位集理論深度與教育實踐一體的樸實無華的教研專家:“從關注教學方式到關注,教學活動的本質是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是這一活動的組織者與指揮者;教學的成敗歸根結底是要看學生做了些什麼,而不是單純看教師做了些什麼;對學生學習效果影響最大的是師生關係”

3、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趙才欣教授,從課程改革的角度,全新教育理論的高度,詮釋課堂觀,教材觀,從教學的各個環節分析了高效課堂策略:“美國大學生的調研表明:影響學生時間最長的依次是原理,思維,人際關係,審美——教學生的僅僅是知識嗎?”

4、洋思中學劉金玉副校長,一位個性張揚的課程改革實踐者“只有從學生的學開始,才能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導學案——明確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後教——在課堂上先學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進行的相互實踐,相互探究,相互學習;教師教:共性,規律性,典型性,容易忽視的問題;怎樣使後教有效?教師的作用很關鍵——導教,導思維,導結論;訓練必須圍繞目標,題目來源最好來源於教材”

5、山東杜郎口中學崔其升校長,杜郎口中學的魂:杜郎口中學自發課堂教學改革的歷程;杜郎口中學六三三課堂教學模式精髓——“相信學生,讓學生展示。”

6、東廬中學講學稿的由來;“不是所有知識都由學生自己探索得到,只有那些隱含了豐富思想的知識,才需要組織學生探索。探索的價值主要不是獲得知識,而是感受基本思想,獲得基本活動經驗。”

三、學習金字塔——什麼樣的學習方式高效

對於高效課堂策略與有效教學策略深圳教育科學研究院的賓華老師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趙才欣老師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學習金字塔”,讓我震動很大,並查閱整理了一些資料,確實可以看作是高效課堂策略與有效教學策略最佳的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基礎,至少它能解釋很多關於高效課堂策略與有效教學策略的疑問。

學習金字塔最早是由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1946年首先發現並提出的。它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它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了:採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週以後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種現代學習方式的理論。

在塔尖,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也就是老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兩週以後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

第二種,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種,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

第四種,是“示範”,採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

第五種,“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容。

第六種,“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

最後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

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

也有觀點認爲,實際上,目前網上流傳的學習金字塔並沒有真正被覈實出自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的某項研究,因爲沒有人能證明看到過這份研究報告,網上也無法搜到相關研究論文,因此學習金字塔的研究很有可能是誤傳。此外,金字塔上的數字也並非原本就有,很有可能是後人主觀臆想加上去的。這個假說之所以如此令人信服並廣爲流傳,是因爲它在某種程度上符合人們的常識。許多人及教育機構不斷推廣和嘗試,然而卻始終沒有完整而嚴謹的實證研究推出,但這並不會影響到,學習金字塔對選擇高效學習方法的重要指導作用。

四、學習沒有結束——心動,行動

1、難受:知道了該怎麼做,每上一節課會對照和反思自己的行爲符不符合高效課堂與有效教學策略,講多了會難受,學生“動”不起來會難受,思考不出下一步該怎麼做會難受……

2、嘗試:沒有嘗試去做,有些東西停留在理性認識上,結果還是空的。聽過深圳教育科學研究院的賓華老師關於規範教學設計的內容,參考着嘗試着認認真真做了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思路清晰了。

3、反思:結合學校深化推行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對照參加此次培訓學習的收穫和感悟,反思自己的教學存在的問題——反思學案的設計和應用,反思ppt和板書的設計,反思課堂上的師生關係……

4、積累:積累問題,積累案例,積累經驗。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11

我今年參加了省中小學教師素質提高全員培訓活動,通過專家的細心講解《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這門課程,使我心裏對課堂有了全新的認識。深刻體會到要上好一堂高效的課,就需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備課和講課兩個環節特別重視。經過學習,我應該在這兩個環節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效備課。

備課是上好課的關鍵和前提,不備課就不能走進課堂。什麼是備課?顧名思義,備課就是教師在講課前準備講課內容。但是,怎麼備,備什麼,卻是大有講究的。有效的備課應該做到:三標、三點、二實際、一聯繫。

(一)三標:

1、新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展開的。

2、備各單元或各章節的目標

各科教材都是按若干單元或章節編排的,各單元或章節又包含一定的知識範圍。某一單元或某一篇章只是體現一定單元或章節的一個方面。因此備課時,更重要的是吃透這些知識的內在聯繫,全面地、整體地去把握知識。

3、備課時的目標

一課時是45分鐘,要設計好每一節課所要達成的目標。

(二)三點

突破重點、講好難點、說明疑點。

在任何一篇教材裏,都有一些在同類知識中分量大,重要的或主要的內容,這就構成了課堂教學的重點;學生難懂的,費解的,不容易掌握的就是難點;學生混淆不清且容易誤解併產生疑惑的就是疑點。

(三)兩個實際: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的實際出發。

首先備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便於因材施教。

其次是備教材。也就是教師與文本對話。它有三層含義:

1、瞭解自己所使用的教材的特點。

2、正確理解教材的實質及各項知識內容,並能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與實際知識,使教師本體性知識、文化性知識與實際知識融會貫通。

3、在“熟”字上下功夫。

(四)一聯繫

備課常常要想到四個字:縱橫聯繫。

縱的聯繫是一門學科的上下聯繫,年級之間的聯繫。知識是循序漸進的,學生的認知是有規律的,每一節課都必須考慮到新舊知識的聯繫。橫的聯繫是各學科之間的聯繫。

二、有效的講課方式。

是不是“以學生爲本”、使學生得到發展,這是課堂高效教學至關重要的組成因素。我認爲語文老師應充分運用有效的講課方式把語文課演繹成知識迷宮,牢牢吸引學生的目光和注意力,讓學生學起來覺得最有趣,最富魅力。

(一)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

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是使學生愉快地參與到知識的學習過程,充分享受獲取知識樂趣的必要條件,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環境,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前提。

(二)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樂於學習。

放下教師的架子,用尋常、委婉的語言和對自身的嚴格要求來影響學生,使他們在生活

中接受教師的人格魅力的薰陶,從而形成嚴謹、求實的學習習慣。課堂上,給學生創設一種愉悅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引起學生的求知慾,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三)注意講課的藝術

講課的藝術可以概括爲五個字:講、寫、作、畫、演。

1、“講” 。講的藝術技巧主要有:

(1)講好課的.三個前提:一是精神面貌。二是感情投入,三是激發興趣,就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2)講課的語言要求

講課主要靠教師的語言。教學語言的的基本要求應用12個字來概括:“確切、明白、簡潔、通俗、優美、形象”。

2、“寫”。

“寫”就是板書,上課要善於應用板書,“字如其人”,同時也體現教師的教學態度乃至性格。

3、“作”。所謂“作”,顧名思義是指動作,動作集中體現在教態上,表現在眼、手、身的動作上。

4、“畫”指的是在講課的過程中,應及時畫出圖表、狀物,這是按學生思維發展的年齡特點提供具體形象的材料。

5、“演”,即演示,實驗。物理、化學、生物的課堂教學需要使用直觀教具是“演”,教師的示範、朗讀等也是“演”

所以,一節好課應該做到:

飽滿的激情、殷切的希冀、熱情的關注、親切的語言、豐富的體語、出神入化的演示、深入淺出的講授、恰到好處的點撥、遊刃有餘的教材駕馭、收放得體的課堂調控、緊張有序地分層遞進等形式,這樣,才能更好地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12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創建有效的學習氛圍

1.不要輕易對學生說“不”。 “不”意味着一種否定,如果運用不當,可能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提問時,對學生的回答我最常用的評語就是“很好”、“有創意”等,這種做法包含着一種期待的色彩,能使學生不斷自我肯定,不斷進步。

2.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老師的肯定往往會喚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強精神,激勵他們積極進取、奮發向上。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有效的主動學習

1.“學起于思,思起於疑”

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以疑問爲起點,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一些精緻的小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在討論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2.以幽默的語言等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

數學課是一門枯燥無味的課程,學生厭學、教師厭教。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新鮮感,讓學生從笑聲中明白故事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

3.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着多媒體逐漸進入課堂,過去單純的說教式教學就走到了盡頭。多媒體技術把色彩、動畫、音效等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圖文並茂”,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創造合作學習,達成有效互動

合作學習是培養思維創造性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爲完成同一個目標分工合作,相互啓發。相互取長補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具體在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分工明確。讓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都有事可做。發材料、做實驗、記錄數據、發言、總結、彙報等都由不同的學生來承擔,使每人在小組學習中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使每個成員都意識到自己是小組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讓人人都成爲小組學習的主人。

2.建立機制。必須有意識的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讓每個成員感到自己的行爲會影響整組的學習結果,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訴說,尊重別人的意見,從而使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

3.適時引導。合作過程中學生活動相對分散,干擾因素相對增多,教師要成爲學習小組的一員,參與學習活動,並通過提示、點撥、引導等方法,保證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總之,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我們教師要踏踏實實立足於平時的教學,取出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務實的探究。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課程改革也一定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進。 “有效學習”校本研修反思(二) 我們常常期待這樣的教學:見解深刻、獨具慧眼、旁徵博引、循循善誘、充滿智慧、精益求精,讓學生充滿夢想和希望。這就不得不提到“教學有效性”這5個字。那麼在新課改下,怎麼樣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呢?我有三個方面的思考

一、把握導入的有效性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則有這樣一句名言:“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而新課標教育的理念中“以興趣愛好爲動力”正是強調了這一點。我們每位老師備課時總會精心設計課堂的“導課”環節,雖然它不是教學的重點,但它的內容是爲整個教學做好知識的鋪墊和心理準備。但,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導入模式,始終都不得擯棄這樣兩點原則:1、激發學生興趣與求知慾望的同時緊扣知識點;2、導入應力求精簡,點到爲止,把課堂氣氛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二、發揮學生主體的有效性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努力尋求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需求緊密結合的知識點,激發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深入地學習知識。更多的考慮讓學生如何“學”而不是教師如何“教”。

三、落實提問的有效性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的是問號”。 提問作爲一種不可或缺的有效教學組織形式,已得到廣大教師的普遍認同,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探究慾望和思維能力。經驗表明:指向明確,又逐層遞進、層層深入的提問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那麼教師要做到以上三點,就得從各個方面提高自己的專業修養,一個優秀的教師如果具備以下幾方面的品質那麼一堂有效的課就可以達到優質的程度.獨到。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源於教師的獨創性思維。教師對教材要有真知灼見,能夠於平凡中見新奇,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

總而言之,當學生帶着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與思考,對所學的知識感到驚奇與嚮往,並在學習的過程中經過努力掌握一種知識與技能的體驗時,教學已經叩響了成功的大門了。有效教學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是教育改革的一種目的,是我們教師奮鬥的一個目標。只有注重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巧用各種教學方法與策略,優化和組合各種課堂教學模式,在師生之間建立一種有效的雙向或多向的師生教學互動,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有效性學習心得體會共3

教研室“課堂教學有效性”學習心得體會

教研室課堂教學有效性學習心得體會

前幾天,我們學校有幸請來了教研室張主任,他爲我們帶來了專題講座有效課堂教學。學習了張主任主講的課程培訓---有效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讓我有不小的觸動和收穫,使自己原本愚鈍的頭腦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特別是在有效性、生成性、三維目標、教學情景、教學關係等諸多方面的講解讓自己受益匪淺。現在作爲一名普通的小學老師,我的體會如下:

首先,通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學習和培訓,我明白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堂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纔是有效課堂教學的核心,知識與技能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礎,只有過程與方法纔是作爲我們老師需要改革整頓、反思總結的部分。每節課我們教師都應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收穫,它表現爲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能到能的變化上。學習結果不僅表現在雙基上,而且表現在智能上,特別是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維方式的發展。

其次,在學習中,我知道了: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教學的有效性依賴於教師有效的教,並克服無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進學生學的教,它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直接的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間接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會了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提升了學習能力,達到了不需要教。有效性指通過課堂教學學生所獲得的發展。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蘊涵的靜態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內容,另一方面要注重開發課堂教學中生成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內容。

再次,做爲教師而言,我要克服無效和低效的.教學。要着力做到:牢固樹立三維目標的的意識,爲每一節課制定切合實際的課程目標,使每一節課都有明確清晰的教學方向,這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據音樂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精選教學內容,突出學科特色,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每一節課都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穫和科學感悟,要真正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認真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要把生成的預設和諧統一起來,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預設又要注重動態的生成。有效教學只是我們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優質教學纔是我們教師應該追求的目標。優質教學應該具備以下基本特徵:深刻、獨到、廣博、啓發、機智、絕招。希望我今後的課堂教學:見解深刻、獨具慧眼、旁徵博引、循循善誘、充滿智慧、精益求精,讓學生充滿夢想和希望。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髮展爲本。在現實的課堂中,許多老師爲了體現教學向生活的迴歸,往往致力於創設各種生活情境,卻沒有意識到課堂教學本身就是教師和學生的生活。所以說,課堂教學必須基於學生的真實生活,學生應當成爲課堂教學的主人。有效的課堂教學中必須彰顯教師的主體性。

新課程在強調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並不排除教師的主體性。因爲課堂教學同樣也是教師的生活,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充滿智慧、激情、潛能和創造力。只有具有主體性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主體意識的學生。教師的主體性主要體現在如何爲學生髮展創造條件上,體現在和學生的教學交往中怎樣發揮引導的作用,更體現在對自我的認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說,一節課展示的不僅是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教學藝術,而且展示的還是一位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和獨特的教學風格。有效的課堂教學應促進師生智慧的生成。讓智慧迴歸教育,讓智慧喚醒課堂。實際上,評價一節課質量的高低,關鍵應看教師怎樣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怎樣在師生的教學交往、情感交流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動機。只有智慧的教師才能創造出智慧的課堂、培養出有智慧的學生,也才能使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關注師生生命成長。葉瀾教授早就說過,課堂教學應被看成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下及今後的多方面發展和成長;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和生命價值的體現。馮建軍教授也說,要將生命融於教育,將教育融於生活,讓教育成爲生命的詩意存在,凸顯生命的靈動、自由和獨特,並以此漸臻生命的完滿與幸福。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13

很榮幸來到河北師大進行爲期10天的美術培訓,聽了張麗霞老師的《有效課堂提問的方法策略》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

對於剛剛接觸美術教學的我來說,沒有教學經驗,對課堂不能很好的把握其內容,“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做老師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上好每一節課。美術課堂離不開老師的提問,提問要有鋪墊,要將問題引出來,不能讓孩子覺得問題很茫然,不知道問的是什麼,不知從何答起。教師要培養學生給你對這堂課的興趣,適時適當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提問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同時更是一門藝術。

首先,課堂提問不是一種隨意遷就而問,不應是無計劃的的提問,爲使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起到最優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學生適時設疑,巧妙發問,這樣既防治打擊後進生的自尊心,又可以激發先進學生的探究慾望,提高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質量,

其次,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積極思考,讓學生學習起來充滿活力。提問是鞏固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制服學生的法寶,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成功而提問,真正爲學生的成長髮展而提問。

第三,問題設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可接受性、有啓發性、有趣味性、有開放性,問題要層層遞進,層層加深,並且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設計問題。老師也要注意說話語氣,語速、表情、動作,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給小朋友一定的感染力。

美術課本身需要創新,能有效地提問問題,可以加強創造力的培養和提高,我會在今後的學生的教學對話中廣泛應用有效提問,並不斷地反思自身的教學實踐,努力探究課堂的有效提問的方法來跟好的引導孩子們的學習。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14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科學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中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即要求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在學習活動中,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不是被灌輸的器皿,更不是書本的奴隸,教師的“應聲蟲”,而是要體現出“個性的、生動活潑的、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生。而教師就不再是課堂的“主角”,其主要任務是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當語文學習的“主人”。這也就決定了教師這個既是“主體”又是“客體”的工作的複雜性與艱鉅性。在科學課堂教學中,長期固定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產生了厭煩情緒,存在這種心理現象比比皆是,學科學簡直一點味道都沒有。那如何促使學生重建學科學的興趣呢?這可要看教師的本領了——即如何運用教學藝術,創設良好教學情境,靈活運用,巧於點撥。從而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使情景交融的科學教學在課堂上能愉快地完成。鑑於此,我認爲:優化課堂教學,構建和諧課堂,對於培養學生的興趣,發揮其學習的主體精神。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幫助。小學科學是一門實用而多彩的試驗學科,其特點是以學生的觀察爲裏,動手實驗爲表,含蓄地、直覺地、多角度地加以理解闡述問題的。因此,科學課堂教學中,如果簡單片面地用所謂具有“科學性”的定量定性的“手術刀”搞一些繁瑣的理解剖析,玩一點文字遊戲,以此去開啓科學教學的“迷宮”,就等於泯滅了科學學科的感性特質,漠視了科學潛移默化、春風化雨的.內在優勢,掐斷了兒童情感的幼芽,扼殺了學生的主體人格,葬送了素質教育的前途。

綜觀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現狀,雖然多數教師觀念有所更新,認識有所提高,方法有所轉變,但仍有不少老師“穿新鞋走老路”。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個學生,如果真正嚐到了試驗之樂趣,就能讓課堂迸發出靈感和朝氣。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用自己智慧的火種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讓每一個學生“小手直舉、小嘴常開”,讓他們充分說出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學生纔會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要取得這一理想效果,就必須創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構建開放式的科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要成爲學習的主體,最主要的條件是促使學生具備學習的興趣。“興趣”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從而培養學生多向思維,激發其想像力和創造力。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從而推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那麼,教師應如何激起學生濃烈的學習興趣呢?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我認爲有以下幾種方法營造和諧課堂:

1.把鼓勵帶進課堂。

一個輕鬆愉快的課堂離不開學生的積極投入,而學生的積極投入又離不開教師熱切的鼓勵。因此,對於學生的任何回答,都要細心處理。正確的回答給予積極肯定,不完整的甚至錯誤的答案,都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直至得出正確結論,即使一時答不出來,也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並鼓勵學生善思多問。時間久了,學生就有信心上好語科學,愛上科學課,想上科學課。多年的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在聲聲鼓勵中,課堂教學是高效的。

2.把民主帶進課堂。

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心情舒暢,才能敢想、敢說、敢問、敢做、敢於創新、敢於創造,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大多數人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峯”。在課堂上,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民主於學生,杜絕“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才能使課堂激情四溢,才能使學生智慧的火花不斷綻放。

3.把競爭帶進課堂。

根據小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我經常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入競爭機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課堂上創設問題搶答、正反方辯論,課前可允許學生帶好試驗器材,教師再運用適當的激勵語言,“看誰表達得最清楚”,“誰的語言最優美、聲音最宏亮”,“哪個小組合作的既快又好”,最大限度的給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展示學生的個性。實踐證明,把競爭帶進課堂,會使課堂更加和諧。而一堂和諧生動的課,無論是對於學生還是老師都是一種享受。關鍵在於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每節課都需要根據各自不同的重點,精心設置,創設一個引人入勝的氣氛。哪怕一幅畫,一個小故事??只要有的放矢,創設情境,就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了。反思。

⑴反思課前備課。備課是教學工作全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重要保證.,教師在備課是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瞭解學生的已有知識,心理特點,從而設計出符合學生思維習慣和認知規律的“教學設計”,進行相應的教學。課後還要對該課進行反思和總結,對教案進行再設計,爲進一步改進教學作好準,李老師的備課準備充分。 ⑵反思教學過程。教學過程通常包括“教學環節”、“教學步驟”、“教學程序”,傳統的教學過程往往是單調的、呆板的,它排斥了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取向,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本課題研究的着眼點是把教學過程看成一個開放的、鮮活的人的成長過程,注重開啓學生的智慧、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具體研究方向:如何進行新課的導入、如何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如何實現師生積極、有效和高質量的多向互動、如何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達到了預期目標和實際教學效果。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是進行教學設計的依據,是教學的起始和歸宿,是教學的方向和指標。但是實際在教學時很難達到預設的標準,對其中的原因加以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有效的提升教學水平,李老師的像火車那樣驅動小車的試驗達到了預期目標和實際教學效果。

⑶反思學生的學習困難及需求。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生活閱歷和學習方式,一節課下來每個學生不會試驗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差異,教師要培養學生學會並敢於和老師進行溝通交流,瞭解哪些學生會了、哪些還有問題,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設計。

有效課堂心得體會15

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的生命線,也是多年來工作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問題。改善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諧發展。高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務實是課堂教學的手段。要構建有效性課堂教學,應從以下一些細節上入手:

一、全方位解讀教材

作爲一名小學老師,對課文理解的深度決定了學生理解的程度,對於教材的解讀程度直接影響了教學有效性的質量。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範文,其語言精妙、思想深邃、見解獨到、發人深省,都是引導學生體會和感悟的重要內容。因此,作爲工具性、人文性相統一的語文學科,應該更加重視文本的細節解讀,細節解讀應成爲語文課堂教學探究的重點。所以,在學新課前要先去反覆潛心閱讀課文,與文本對話、與編者對話、與作者對話,不僅對本課、本單元的重難點了然於心,更能讀懂文章表達的感情,做作者和學生的知音,並根據文本備好課,將經過提煉的內容轉化爲學生能夠理解並接受的方式,進行有效教學。

二、創設寓學於樂的.情境。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教師要引發學生主動參與的動機,以各種教學手段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中運用了“導入激趣”、“情境激趣”、“懸念激趣”、“課堂實踐活動激趣”等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樂中學,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

如在“導入激趣”中,在學生提前預習的基礎上,老師在課前設計一個說話題目,然後讓學生課下收集資料,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進行課前5分鐘說話。讓學生了解說出這一課的有關人物背景。如學習課文《草船借箭》時,我的導入語是:“你看過電視劇《三國演義》嗎?”或“你讀過《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嗎?談談你的感受。”又如我在教《晏子使楚》時,讓學生表演課本劇,引導學生扮演各式人物,是學生進入角色,通過把表演帶入課堂,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對課文內容和人物思想加深了領會,學生在寓學於樂中受益匪淺。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質疑和創新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爲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協調,對學生遇到的個別問題進行個別解決,促進學生的學習進程。實踐證明,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考,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啓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明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只有在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纔有可能爲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能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四、拓寬學生視野,爲提高語文素養引入源源不斷的活水《語文課程標準》裏描述:只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只要"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只要"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的特點"的文章,都可以拿來讓學生學習。這種新的教學理念打破了傳統理念對教材的束縛。根據課文學習的需要引入相關的閱讀材料。膾炙人口文質兼美的名人名篇,它們有如肥沃的土壤,爲學生的成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養料。在潛移默化中薰陶、感染、塑造着學生的靈魂,豐厚着他們的文化底蘊,使他們的語文素養在大量的閱讀當中積澱起來。其次,生活處處皆語文,生活處處有教材,學好語文是爲了更好地走進生活,把語文學習融入生活中,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一篇課文提供給學生的只是一個範例,學完一篇課文,老師應引導學生從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生活實踐,做到課內外有機結合,拓展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