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10篇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傅雷家書閱讀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10篇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1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啓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爲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爲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爲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2

每個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不同於我的父母的關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愛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爲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爲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爲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而所謂“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體而微的,這不只是一個願望,一個口號。它大到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甚至具體到了一個樂段的處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於兒子的言談舉止也都一一告誡“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讀者印象深刻,頗有感言。

母親在那個險惡的年代,在個人安危毫無保障的日子裏,她心繫遠方的兒子和孫子,她剋制着內心的恐懼和痛苦,把堅強、安詳、無微不至的關懷傳送給漂泊異國他鄉的親人。一件爲孫兒一針又一針織出來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卻爲禮北而不安,爲了讓兒子在異國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她一絲不苟地寫下菜餚的製作程序,惟恐疏漏一個細節。她愛夫愛子,一生爲這個家奉獻,然而,她同樣爲了不能再忍受的人格尊嚴的踐踏和侮辱,夫妻二人一同將生命融合,邁向永恆,或許更多的是徇情,也算是個結束。然而這個結束卻從沒讓人把他們夫婦倆分開過。

夫婦二人作爲中國人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兩個兒子成材,大兒子傅聰成爲著名的鋼琴大師,小兒子傅敏成爲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教兒子先做“人”,後成“家”,在他們的人生的句號中,就用“人”字結束了,一切美好的的回憶不願讓自己屈辱,不願再讓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他們寧肯拋棄自己而獲一個解脫,來完成人的詮釋。他們的死在我心中有了震撼,我不再象年輕時那樣爲他們痛楚,只求半個世紀來他們真正的安息。

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正如好友樓適夷面對傅雷對兒子傅聰的家教的過嚴過細卻“不以爲然”。然而就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並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寶鏡,照一照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麼吧?爲了孩子我們自己怎樣做事做人?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的音樂譯着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儘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麼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

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這種關愛不是意識一個階段,而是伴父愛而來。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3

在以前,人們不像此刻一樣有電話能夠方便人們來與遠方的家人交流,所以書信,便成爲了一種很好的方式。談起家書,《傅雷家書》這本名著肯定會浮此刻腦海間。.。.。.

書的第一章說了不少作爲父親對自我孩子虐待的道歉話語,從中能夠看出來父親對孩子的濃濃愛意。在孩子走後,父母也表達出了自我的不捨之情,是啊,那畢竟是自我的骨肉啊,誰能捨得呢!在除夕夜,也僅有深深的思念。大人總是比孩子要有經歷的,於是自我便能夠告訴孩子各種關於學習的方法,幫孩子分析失利的原因,當在深夜,也不能擋住一個父親對兒子訴說的心境,爲孩子成熟而開心,與孩子討論自我的工作。.。.。.這些不都是一個父母對孩子愛的'表現嗎在這些家書中,每一封都有着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這足以體現對遠在他鄉的孩子的關愛。每每當孩子來信,父母總是會上揚嘴角,熱淚盈眶的讀完那封期盼已久的家書。天下父母心。

想想自我在家裏的表現,對父母的話語有多少厭煩與氣惱,總覺得自我長大了,不用他們管了,可他們卻還是喋喋不休地嘮叨。其實這都是父母的愛,只是我們此刻還小,不能明白透徹。如果我們像傅聰一樣離開家裏,或許就會懂得父母了。

我們平常對家人總是不滿,總是挑剔,卻從不曾注意他們漸漸白去的兩鬢,那是爲我們操勞的結果。家書的資料並沒有侷限在關心兒子身上,更多的是與孩子討論自我的生活、工作、詩人和音樂家,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的那些經驗及教育道理。請記住,父母永遠是最愛我們的人。

請從此刻開始,對父母好點,理解他們的所有苦心。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4

暑假,重新拿出久違的《傅雷家書》,重新再仔細地品味了一番,我品到了傅雷對於教育孩子的重視及方法,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敬佩的。可是這次重新的品讀,卻品出了別樣的韻味。

傅雷在教育兒子的時候,並不會一直長篇大論講大道理,而是利用書信嘮叨些家常事,和兒子心對心地交流溝通,不會和兒子因爲距離的遙遠而疏遠,他無拘無束,心裏怎麼想的.,筆下就怎麼寫,正因爲如此,《傅雷家書》中父子母子之間的愛才會讓我們覺得是那麼真摯、那麼純樸,沒有半點虛僞,用不着半點裝腔做勢,這是父母對孩子發自內心的愛。

每封家書中都包含了傅雷對兒子的栽培和關愛,但在疼愛的同時,他也不忘對傅聰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這樣不僅讓兒子瞭解到家中父母的狀況,還能同時讓兒子不乏興趣地繼續看完家書,接受到教育。傅雷先生的這些家書,飽含着人生道理,讓傅聰知道,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傅雷先生對子女從不苛刻,所以當我們讀完的時候會深有感觸,若是我們的父母也是如此對待我們,相信我們的生活就會快樂許多。但是又有幾位父母能做到想傅雷這樣的呢,沒有幾個。每位父母對子女的愛的表達方式都是不盡相同的,所以並不是我們的父母苛刻,只是他們把他們的愛放在了培育我們的過程中,傅雷只是父母的傑出代表,但並不表示我們的父母就要和他所做的事一模一樣,所以,我們都不要抱怨父母,他們都和傅雷一樣偉大!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5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傅雷夫婦過世選編了家信二百封:父親信一百六十一封,母親信三十九封。家書裏充斥着着傅雷先生的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

這是一部極好的教育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親子的教育佳作,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無非是要兒子知榮辱,通文事,曉藝術,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其親情溢於字裏行間,《傅雷家書》裏,飽含着爲人父母者的責任,充滿了對子女熾烈而深沉的愛:你走後第二天,媽媽哭了。眼睛腫了兩天: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淚。我們可以不用怕羞的這樣告訴你,也可以不擔心你憎厭而這樣告訴你。人畢竟是感情的動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恥的事。何況母親的眼淚永遠是聖潔的,慈愛的!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啓示。我們很多家長因爲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盲目模仿傅雷早年奉行的中國傳統教育”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認爲”慈母出敗兒“,卻不善身教,高標準嚴要求地去要求孩子,只能讓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而黯然失色。傅雷一個”打“字,結果將孩子打到了國外,雖然後來傅雷悟通了,可是甚至連孩子在國外娶妻生子也見不到,最終也沒能等回自己親愛的兒子,生命就這樣遺憾地劃上了終止符。

他的晚年雖然飽受折磨,但他和兒子仍成了最知心的朋友。作爲家長,我也希望我們能像傅老先生那樣與自己的孩子之間不存在隔閡代溝,那對父子,亦是知己。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心事埋在心裏,不願意說出來。傅雷是嚴父,是良師,也是益友。身爲家長,我們很想成爲孩子的好父母,好導師,好朋友,在生活中努力引導孩子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

天下父母心,等待兒子家書時的惶惶不安,收到信件時整天整天的興奮,爲兒子手抄6萬字的”希臘雕塑“譯稿,給兒子和兒媳用不同的語言寫信。或許,我們沒有傅老先生那樣高超的文學素養與文筆,但是,作爲父母,我們是授業者,更是學習者。我們在教孩子人生道理的同時,也要學習着如何與孩子相處,用愛去感染,在成長的道路上,愈走愈遠。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6

在父母身邊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年幼時他將我們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將一切風雨絕隔,呵護着我們的天真。漸長時他們一定是苦惱的,這世上千奇百怪,擋在我們身前怕礙了我們長大,跟在我們身後怕來不及阻攔我們受的傷害。期待我們永不知這世界還有灰暗,卻又怕我們懵懂不知世事。世間每一對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遠與近中取捨徘徊,尋找一個合適的尺度,而傅雷幾乎將這一點做到了完美。嚴師,慈父,益友,在一個孩子的成長中父母能做到的他們幾乎做到了極致。許多人說這是中國父母必看的書,看過之後我卻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細細品讀。讀懂父母的愛,是我們成長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讓他們等的`太久。我幾乎是帶着一種解脫的喜悅進入大學的,拋在身後的是十年寒窗,繁重學業,還有日日夜夜相伴幾乎到膩煩的父母。在我自以爲是的長大中他們是我迫不及待甩掉的殼,是我自以爲了解的世界中需要摒的舊時代,我甚至拿到了《傅雷家書》準備指導一下他們的教育方法,卻在讀過之後深深懊悔那一段的時光。初讀《傅雷家書》我幾乎要再三確認作者,“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

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着,也說不出爲什麼。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可是不敢說,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囌的抖出你尿布時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煩惱。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這段話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細膩的情感讓我難以想象是出自那個嚴謹近於殘酷,倔強甚至有些暴躁的學者。對待兒子,他說:“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說:“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爲孩子包辦,而爲孩子這種蛻變的過程而高興,並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爲了指導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他說“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面對現在大學生郵給父母的待寄匯款單,沒有其餘的問候,而這位父親告誡兒子寫信就是強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極好的訓練。在如今是多麼需要啊。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爲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的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7

一、作者簡介: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教育他們先做人,後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因此傅雷夫婦也成爲了中國的典範父母。傅雷(1908-1966),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一生譯著宏富,翻譯作品達34部。

二、好詞佳句:

一勞永逸、首當其衝、巧奪天工、頤指氣使、炙手可熱、傾巢而出、登堂入室、萬人空巷、耳熟能詳、萬馬齊喑、莘莘學子、深孚衆望

1、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裏無不明白,吃虧的是沒有事實表現;希望你從今以後,一輩於記住這一點。大小事都要對人家有交代!

2、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纔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剛從昆明回滬的時期,你真是從低窪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從此注意整個的修養,將來一定能攀蹬峯頂。

3、要有耐性,不要操之過急。越是心平氣和,越有成績。時時刻刻要承認自己是笨伯,不怕做笨功次,那就不會期待太切,稍不進步就慌亂了。

4、要把這些事情當作心靈的灰燼來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着古戰場一般的存着憑弔的心懷。

三、讀後感

讀完這書,有這樣一句話依然令我記憶猶新:“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多麼深刻的一句話啊。從書中,我們可以知道了,傅雷是非常細心的一個人,他對兒子的關懷無微不至,大到人生哲理,小到爲人處世,傅雷愛兒子,但卻不溺愛兒子,他對兒子悉心培養,希望他成爲一個時刻愛國、淡泊名利的人,這樣的父親怎能不令人敬佩呢?。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8

這是一本的藝術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正有了這《傅雷家書》的流傳,許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傅雷夫婦也就成爲了中國父母教育孩子的典範。

一封封家書,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爲操守與道德傳統,強烈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在這部作品中,傅雷不僅僅作爲一名關愛兒子的父親,關注着兒子的一舉一動,也作爲一個“過來人”以自己多年的閱歷和在社會的摸爬滾打對兒子即將遇到的各種各樣事情做出推測並給予獨特的見解,更作爲一個指路燈,爲兒子設計好應對即將到來的事的辦法,並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也保持一個冷靜的頭腦,理智的分析,以朋友的身份幫助兒子汲取教訓,讓他引以爲戒。

“揠苗助長”“棒棒底下出孝子”也逐漸開始成爲家長們去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後竟有根深蒂固的趨勢。可他們卻忘了,他們並沒有傅雷的那種言傳身教的品質。光學傅雷一個“打”字,便長期有着“孩子不打不成材”的思想,於是孩子在父母的身邊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漸而孩子們開始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屬於孩子那獨有的活潑。傅雷想通了,即使自己的晚年因爲的原因備受折磨,但卻因爲他與兒子成爲知心朋友而感到幸福。這或許就是父親。

《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的歷史,開啓了一扇不大卻能看清一切的窗戶,很好的爲我們保存了那個年代珍貴的記憶,正因爲有它的存在,纔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明瞭的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生行事的準則。《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處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

在現實中又何嘗不是這樣,我們的父母或許沒有傅雷先生那樣知識淵博,也沒有良好的生活環境,但是他們任用他們全部的精力費盡心血的爲我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只爲讓我們有個更好的未來,比他們過得更好,這便是所有的父母所期望的。爲了我們,他們拋棄了他們所最初所堅持的理想,讓自己的一生變得周而復始碌碌無爲。

當我們出現忤逆思想,他們在一旁看着卻又無能爲力。小孩,路還長別絕望他們不是不在乎不關心而是他們不懂得如何去溝通,最愛你的只有他們沒有之一。想一想他們也是人也會累,在不開心的時候也會難過,在絕望時也會流淚。別因他們是爸爸媽媽就將他們所有的不堅強都抹殺,別忘了他們在是我們父母的同時,他們也爲人子女。

感謝《傅雷家書》在我最懵懂的時期給我上了的一課。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9

《傅雷家書》是一部很特殊的書。他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說是弗雷畢生最重要的著作,因爲《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體現了作爲爸爸的他對兒子的苦心孤詣。更百分之百的體現了弗傅雷的思想。書中父母的諄諄教導,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

看過這本書後,我對傅雷進行了一些瞭解:傅雷,字怒安,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藝術鑑賞家兼評論家。

傅雷1980年4月7日出生於江蘇省南江縣。18歲時考入上海持志大學。1972年去法國留學。

傅雷曾說過:“我父親是一個文藝復興式的人物,像一個寂寞的先知,一頭孤獨的獅子,高傲、憤慨、遺世獨立。”我們讀過《傅雷家書》後就能感到,傅雷先生其實更像是一位充滿深厚純真之情的博愛者,用它藝術的心靈、理想的境界、自嚴自尊的人格和他睿智的思想家的內涵去執着追求播撒愛的種子。

《傅雷家書》能產生如此大的魅力主要是因爲他是一部超越了一般性親眷之間傳遞消息和問候的侷限,他給予全社會的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

傅雷家書閱讀心得10

何爲愛?在現在的社會中人們所認爲的愛往往是人們之間的喜愛,但是真正的愛卻在《傅雷家書》中淋淋盡致的體現,望着前方炎炎烈日,聆聽着蟬兒“吱吱”的鳴叫,翻開面前的書本,藉着翻動的紙張從字裏行間中側面感受一位海外留學的遊子的愛。

文章從不斷的書信中講述着傅聰的海外留學的成長之路,父母通過書信告誡傅聰要有一顆愛國之心,不論獲得了多大的榮譽都不能自傲,要懂得謙卑,在傅聰失戀時,傅雷鼓勵傅聰應該做到心理平衡,分析原因勇於面對,並且吸取教訓,而在傅聰得獎時從信中表達出了一種激動與欣慰之情,又在日常生活中教會了傅聰如何理財,把全身心投入藝術,正因有了這位嚴厲與溫和的父親理解他,教導他,他才能在國外取得成功,在藝術上卓有成效。

在毎封信中,傅雷在傅聰失戀時,借太陽過於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過猛,也會淹死莊稼,告誡他要愛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達到心理平衡,才能不因回憶而痛苦,借這種心態才能茁壯成長,在不爲人知的.塵世中才能變得堅強,又在信後告訴他倘若認爲這些話是正確的,有作用,當再次遇到痛苦與困難時,拿出信來讀幾遍,每當寫信之時,傅雷都苦心孤詣地教育孩子,嚴格要求孩子,只爲兒子能夠理解他的一番苦心,懂得愛父母,理解父母的愛,將父母的愛傳達到心靈深處,在任何時候都能想到他們的教誨,同時在傅聰獲獎後,傅雷與他的母親都爲此十分激動,但是誰能想到他成功的原因正是因爲傅雷不斷地教育他要有一顆赤子之心,心懷祖國,因爲祖國是生你養你的地方,正因爲心懷有赤子之心,所以傅聰在外國不斷奮鬥之餘依然想着祖國,在他寄給父親信中,他總向父親訴說他十分喜愛讀詩,尤其是李白杜甫的詩,這些短短小詩隨無多大用處但是這正能體現傅聰熱愛民族文化,這些民族文化在他成功的道路上起着重大的作用。

再回想一下,如今的社會中,人們是否有真正理解愛呢?如今的人們只是懂得情侶之間的一種愛,卻很少有過真正的對祖國,父母,民族文化的愛,似乎他們也不曾理解愛,正因此所以在中國的樂壇中沒有再出現任何名人,如果我們沒有愛,我們就是行屍走肉,在肉體上沒有靈魂。

用愛來溫暖自己讓自己的生活與靈魂變得更加充實,用自己的溫暖傳達愛,溫暖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