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大學聽講座心得體會13篇

大學聽講座心得體會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4W 次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學聽講座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聽講座心得體會13篇

大學聽講座心得體會1

通過對心理講座的學習,學到很多新的知識,新的體驗帶來了豁然開朗的感覺。每天擁有好心情,打開自己心靈的窗口是快樂生活的小祕方。大學生心理調試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關係到大學生的發展方向。一個人的爲人處世行爲態度都能通過對人心理的研究而反映出來。就大學生而言,應該積極進行心理的自我調試。

1確立新的適合自己的追求目標

建立有規律的`校園生活,正確對待學習、生活與就業所帶來的壓力面對緊張的學習生活,大學生應建立起一個適合自己的有規律的生活體系,如爲自己制定適合自己生物鐘的作息時間表,按照時間表進行有規律的學習與生活。

積極轉移注意力,學會自我宣泄

正確對待情感問題。面對挫折要採用適當的方式進行調節,不要選擇自尋煩惱。保持好心情,有一顆平常心。失敗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小小的驛站,不要跌倒在那一個瞬間,用心去思考,換來的是什麼。失敗不是永恆,只是人生的一段小小的曲折,邁過去就是一大勝利。快樂生活,每天好心情,是最好的詮釋。

大學聽講座心得體會2

星期五,梅總受邀給我們做一個關於生產管理的專題講座,講授她所在的企業怎樣進行生產管理。通過聽梅總的專題講座,使我受益匪淺,瞭解到許多真實企業在生產管理方面的經驗,這個講座對於我們這些即將步入職場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現將這次講座感受表述如下:

一、生產管理的內容與任務

梅總告訴我們,生產管理(說明:)的內容包括經營、管理、運營。經營是外部的,其主要的任務是訂單的承接、客戶的服務、資金的回籠。管理是內部的,其主要的任務是製造過程的標準作業、作業流程的管理與優化。運營是基礎,其主要的任務是生產組織的管理。讓我們知道生產管理的內容,明確其主要的任務是什麼。

二、建立一個模擬工廠

梅總在講座的時候還給我們建立一個模擬的工廠,讓我們參與進來,思考如果我們是公司的最高管理者會如何管理公司。梅總用這樣的方式讓我們知道公司的運轉程序,從銷售部門、生產計劃部門、技術設計部門、採購保障部門到產品製造部門。梅總建立模擬工廠旨在讓我們瞭解企業的運作流程,爲踏上工作崗位打基礎,將來可以很快上手。

三、現場的作用梅總的講座讓我們充分了解到現場有如下的作用:

1、現場以產品爲核心。

2、爲弘揚企業文化推波助瀾。

3、充當企業形象的主要塑

造者。

4、構成企業發展的主流。

四、現場人員管理

梅總着重給我們講解她們企業的現場管理,她向我們傳達一個信號:企業以人爲本。梅總關於現場的講座包括一下幾個方面:現場管理者的素質、人員的素養與能力、現場團隊的組建、人員的有效溝通、怎樣組織會議。其中還向我們傳達這樣的管理思想:用規範人、用文化引導人、用真情留住人。梅總在向我們講解她們企業人員管理情況的同時還讓我們知道企業的根本,所以人員的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

之後梅總還給我們講解她們企業的設備機器的管理,告訴我們要對設備建立臺帳,要對設備進行點檢,以及設備故障以預防爲主。在講物料管理的時候講道:如果沒有使用價值,任何東西都沒有價值。梅總給我們傳授她多年的管理經驗以及真實企業的運營情況,可謂是及時雨,在我們將要踏入職場前給我們傳授經驗,這對我們是彌足珍貴的,對我們以後就業意義深遠!

xx年11月9日下午,在實驗小學二三班的課堂上,我有幸聽取了一堂深刻的教育講座,從中吸取了精華,淨化了思想,提高了認識。感謝實驗小學組織的這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每個家長都對自己的.孩子無限的愛護,珍視孩子超過自己的生命,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她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爲一個在生活中樂觀向上態度積極的孩子,有着健康的體魄,高尚的靈魂,優異的成績,完美的一生。作爲一個媽媽,我和每個家長都一樣,愛自己的女兒,希望她做個“好”孩子,甚至要完成我自己沒有完成的每個心願。有時這樣的心態會過於急迫,壓制孩子自由發展,強制她向着我所謂的“好”去發展。聽完教授的講座,我首先要批評自己:自己是不是一個“好”媽媽?自己會教育孩子嗎?自己是否做到了正常、正確的要求孩子?那些要求對於一個7、8歲的女孩合理嗎?可行嗎??

教授講到的周弘著的《賞識你的孩子》這部書我也看過,朦朧的感覺有些迷惑,這種新的思路是不是教育的全部?因爲這種提法對傳統的教育模式做出了大膽的否定。作爲一個70年代的人,我們接受的是傳統的教育,更多的是應該謙虛的做人、謹慎的做事。教育孩子也是同樣的思路,而新的思維方式帶給我們新的啓示,其中有些理論也許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和思考。我覺得教授說的很好,掌握一個“度”的概念,要辨證的看待和運用,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我覺得凡事都有一個“度”的掌握,有時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困難,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更加認真的正視“教育”這個大事,同時自己也要提高認識,總結得失,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極左極右。遇到問題不能迴避,更不能對問題全盤否定。

針對教授的侃侃而談的話語,我覺得句句都是精華,針對自己的孩子,我覺得應該就她的情況,有的放矢的總結問題,改正問題。教授講的非常全面,她在有些事情上有錯誤,有些事情上做的還算比較好,對於存在問題的,有很多可能是由於家長沒有認識到其嚴重性,所以沒有正視;或者本身就對某些問題有着不正確的認識和理解,這就造成不能帶給孩子正確的指導和榜樣作用。比如說:教授說過“養成教育的關鍵期”,對這一點我原來所擁有的認識不夠,對孩子的年齡和應培養的某種習慣沒有聯繫起來,這樣也許事倍功半,還會埋怨孩子“不聽話”;再比如:教授說的“培養和教育孩子應該運用許多的方法和技巧”,而自己在這件事的理解和掌握上非常不到位:許多事只是批評她:“你這麼做不對”,卻沒有告訴她應該怎麼做;有些事強制她必須要按我的要求做,卻沒有耐心告訴她爲什麼要這樣做,讓孩子沒有愉快的接受我的要求。現在這樣也許她還能聽,將來孩子必將和我拉開距離,不再把我當成自己的朋友,等她再長大了就很難聽取我給她的意見,而這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等等……

聽了教授的一堂課,讓我首先對自己有了一個評價:

1、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自己應該先好好學習,多向老師請教方法,從各方面提高自己,和孩子共同進步;

2、所有的方法必須務實,一定不能單純的僅僅是口號或大的條款,一定要有可操作性;

3、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百年樹人,我自己應該克服急躁的情緒,耐心的付出和堅持;

4、及時

總結自己和孩子的問題,和老師多多溝通,力爭和女兒一起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過好每一天,學習每一天,進步每一天!

對於女兒,我覺得:

1、她在

個性上很倔強,這就要求我必須做到以理服人,耐心的講道理,告訴她這樣做的理由和後果,讓她自己分辨是非,決定取捨,自發的按照正確的處理辦法解決問題;

2、她是一個比較嬌氣的孩子,可能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大包大攬的太多,沒有養成獨立的性格,從今後,我應讓她學會多一點付出:多做一點家務、多自己完成自己的事,在日常生活中鍛鍊和磨礪她的意志;

3、學習上,她很毛躁,這次數學考試非常不理想,錯的全部都是簡單的加減法,這不單單是因爲所謂的“疏忽大意”,這是因爲學習能力上有着很大的問題:不夠專心、注意力不集中、高估了自己的水平,認爲加減法屬於基礎知識,沒有難度,不必用心計算,我覺得首先應該讓她改變對加減運算不難的認識,提高對這種題的警惕心和認真度,其次加強平時對基礎運算的練習,作爲家長嚴格監督,每次做完練習要求她檢查,在培養獨立學習能力的同時不放縱、不放鬆。

本人學識有限,認識水平有待提高,本次心得體會不盡完整,有些想法可能不夠準確,懇望老師在百忙中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和女兒共同進步!!不勝感激!!

大學聽講座心得體會3

光陰似箭,轉眼間我的大學生活就要畫上句號了,猶記得在剛踏進廣技師的時候,心裏總是覺得這校園太小了,四年的時間要怎樣才能過去呢?然而時光從來都是白駒過隙般的,突然間鳳凰花開的時節就到了,畢業季也即將緊隨而來。回想起這四年青澀的校園生活,有太多的精彩,也有太多的平凡,其中排着轟轟烈烈的長龍去聽學校講座的畫面就是這些平凡中永遠也抹不去的美好回憶。

人們都說:大學階段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長階段,獨立的生活能力、獨立的思考和選擇能力以及獨立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都在這一時期基本成形。對於這些道理,在踏進青青校園之前我總是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態,然而四年之後,我徹底地相信了這個講法。大學的生活真的是可以塑造人的精神,影響我們的一生。記得初進校園時,對生活以及學習都是那麼的陌生,對於大學生活期間的各種壓力和干擾總是那麼的無助,然而就在我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疑惑的時候,學校的一場及時雨解決籠罩在我們身上的烏雲,他們邀請各種各樣的專家學者,組織開展一系列關於如何調整心態,如何面對壓力、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具有指導性思想的講座。雖然當初去聆聽講座的出發點更多時候是爲了完成蓋章的任務,但是既然人去了,總會有那麼一點收穫,在那些教授學者聲情並茂的講說下,我們的思緒也不知不覺跟着他們的思維走了,聽着他們講關於生活、情感、人際交往、未來等等的一些話題,也情不自禁的思考起自己的人生。或許中國文化的精髓之處就是可以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人生觀,也或許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有好多次偶然的機會,都是能讓我在聽完之後豁然開朗、茅塞頓開。

大學生活中的指導性講座能夠改變我的價值觀,讓我的大學生活變得更加一帆風順,那麼學校組織的一系列講座中的學術性講座就是能夠豐富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加全面,人生更加豐實的營養。聽完了這些教授學者關於社會方方面面的演講之後,我們這些還處在象牙塔中的學子也逐漸萌發思考社會現實問題的想法,因此聆聽此類的講座,就真的是我們夢寐以求的,而且每次去的人都是特別的多,排的長龍更是可以排到飯堂。這不僅是因爲講授者多是該領域的資深人士,更多的時候是因爲他們能帶給我們更多的知識,擴大我們的視野,培養我們的思維能力。聆聽着這些學者教授講述關於科學的奧祕、漢字的精髓、經濟的起伏、歷史的蹤跡等等一些精妙絕倫的演講,心中總是會多幾分對大自然神祕的嚮往、對科學世界的崇拜、對現行經濟危機的擔憂。可能是因爲有點厭倦了課堂上中規中矩的知識傳授,對這種講座那樣的自由式知識接受就變得有一種從未有過的好感,平時覺得難以理解的知識有時候通過聽講座的方式就變得易容反掌。而如今,大學時代的講座就要離我們遠去,認真反思着這幾年在講座中的收穫,可以概括爲以下幾點:

1、態度決定生活,這是我在其中一個講座上聽來的名言。雖然在聽這個講座之前,早就已經聽說過這句話,並且可能早已熟記於心,但是這也僅僅就停留在他的表層意義上。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軌跡,有的人成爲單位的中流砥柱,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有的人一直碌碌無爲;有的人牢騷滿腹,總以爲與衆不同,而到頭來仍一無所。但是衆所周知,除了少數天才,大多數人的稟賦相差無幾。那麼是什麼在造就我們的不同呢?我們做任何事情,成敗的關鍵不在於客觀因素,而在於我們做事的態度。客觀困難的確存在,但關鍵在於我們是直面困難、解決困難,還是迴避困難、在困難面前放棄,這便是一個態度問題。魯迅先生曾說過: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現在我們即將告別青青校園,步入社會,重新面對人生的另一挑戰,或許道路不一定那麼平坦,但是隻要我們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困難,不爲困難所嚇倒,一定就能夠戰勝困難,成爲一名生活和工作中的勇士!

2、學無止境,要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四年的時光,在這屬於我的校園中,聽過的講座內容逐漸也隨着時光的消逝慢慢淡出我的腦海,但是依稀還記得曾經的某一次講座是討論學習這個話題的。從一個人呱呱落地到他的生命結束,整個過程都在不停地學習,人的生命太渺小了,而世界又是那麼的大,我們只有不停的汲取生活中的養料,才能夠不停地增長見識以面對這個足夠強大的世界。而當今的社會更是以光速般的速度時刻進行更新,你如果想要在生活面前做一個強者,就必須不斷地完善自己,學習不同的事物,只有這樣才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因爲聽這個講座的時間是在幾年之前,可能老師當時講的話我已經不能完全一字不漏的敘述出來,但是他的道理大概就是這樣。而現在,經過大學四年的洗禮,我們這羣學生即將轉變身份投入到社會的大家庭中,雖然學生時代的生活將要進入尾聲,但是這不意味着我們的學習也就此宣告結束,步入社會中等待我們去學的知識更多,我們更要時刻保持謙虛、虛心的求學態度,繼續學習生活着本大課本。

如今,伴隨着大學生活的結束,想要在聆聽這些講座的機會就真的是微乎其微了,回想這幾年在大學校園中收穫的點點滴滴,從學校組織的這些講座中獲得的就不少,雖然說這些講座不能讓人醍醐灌頂,但至少能讓我受益匪淺,它們是我人生旅途上的一道亮麗風景,是指引我不斷向前攀登的一盞明燈。

大學聽講座心得體會4

不知不覺我已近快畢業了,現在回憶起來,這大學四年來的聽講座,我從中受益匪淺。

還記得第一次去聽講座場景,那時的我還只是一個傻乎乎的大一新生,只是聽說聽講座可以加學分就去聽。現在想想未免覺得有些荒唐,但卻就是這個看似荒唐的行爲,讓我從此迷上了208那個有着濃濃的學術氣息的講學廳,讓我在大學的四年裏不至於真的荒廢了一切!

大學這四年,聽過多少講座,早已數不清;這四年,聽過多少講座,說都說不過來。每一次講座,都有可供我們借鑑的地方。教授們、講師們,每一位,無不是陸海潘江,他們那幽默、詼諧、睿智的言語一直迴盪在我的腦海裏,激勵着我,指引着我。

雖然有一些講座的具體內容我已忘記,但有一些卻留個我很深刻的印象。比如我聽過的趙玲玲教授關於“如何在面試中脫穎而出”的講座,聽完以後確實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作爲一名大四的準畢業生,面臨着嚴峻的就業形勢,那我們應如何從中脫穎而出?除了高學歷的證書外,基本的面試技巧和職場禮儀也是我們邁向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開始,趙玲玲教授講述決定第一印象要素中包括外表、舉止儀態、交談內容。講座圍繞着主題簡述以下四個方面:

一:提出男女正確的着裝方式。套裝、配飾選擇與色彩搭配均以簡單、大方、穩重爲主,衣服的面料要選擇質感好的。

二:簡述正確的站姿、坐姿、行姿。如站時要挺胸收腹,行走時優雅穩健。

三:從肢體語言方面提出建議。

四:簡述應聘面試時的禮儀,包括進出門禮儀、交談禮儀、肢體禮儀。講座共分兩個環節:第一環節是老師對男女生的穿衣禮儀、穿衣色彩的搭配以及站姿、坐姿、行姿進行講解,還現場找了兩位同學手把手的教。第二環節是進行如何化好面試妝的介紹,達到了講座的高潮。老師親自爲現場的同學作模特,給大家做示範,從各個細節入手,仔細描述在職場中需注意的問題。

又比如我聽過的王樂夫院長關於《我的美麗祖國在長春》的講座,聽完以後我確實是有很大的感觸。講座是關於周遊方面的,旅遊能給人帶來靈感,很多時候,有一些難題一直被困住了,久久不能得到解決,有時侯出去逛逛,也許久突然來了靈感,一切難題都因迎面而解。旅遊還能使人的心胸更加寬廣,在很多情況下,喜歡旅遊的人心胸都是比較寬廣的,並不是因爲其心胸寬廣才喜歡上旅遊,而是在旅遊的過程養成的`一種氣質。愛旅遊的人,在遊山玩水的過程中,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和各式各樣的事接觸,漸漸地人也就變得大氣,而這種大氣會讓別人覺得更樂意與之相處。

在這大學的四年裏,我很慶幸自己能堅持去聽了那麼多各種各樣的講座,我也在這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完善自我,爲自己即將到來的職業生涯積聚着能量,我希望終有一天,我也能像我的老師們一樣,以自己豐富的學識、不俗的談吐去滋養我的學生們!

大學聽講座心得體會5

社會在不斷的進步與發展,但在當今社會裏仍然充斥着各種誘惑,人的思想和觀念難免會受到金錢和利益的誘惑與腐蝕,作爲受過高等教育的的大學生,這就更需要我們能夠擺正思想,堅定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而通過安全法制教育的學習正好爲我們樹立良好而健康的觀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安全法制教育學習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徹底找出自己思想、紀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有效增強自我的法律意識,能夠做到面對誘惑不爲之所動,嚴格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自我約束生活上,能夠牢記“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的教導,用校規校紀嚴格約束自己,在思想上築起拒腐防變的堅固防線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我們必須增長安全法律知識,增強安全法律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加強安全法制教育創建平安和諧校園在今後的學習及生活中,我增強安全法制教育實效,爲構建和諧穩定校園作出積極的貢獻,大學生的法制意識以及安全防範意識必須不斷增強提高學生的自覺性養成遵章守紀的習慣通過學習法律知識,我提高了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增強法律意識,履行義務,維護權益,增強依法辦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能力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要通過正當的手段解決,不要感情衝動、擅自處理,以免造成終身遺憾;要珍惜聲譽,遵紀守法,做文明學生,爲創建和諧文明校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任何一個社會的正常運行都需要社會調節機制來維持正常的秩序,道德和法律就是社會的兩大調節機制,兩者共同擔負着調節社會關係和穩定社會秩序的功能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把某種價值體系、價值觀念、行爲和觀念的準則灌輸到人的意識中,使其形成相應的信息、品質和習慣,達到自我調節控制和自我監督的目的人們行使權力、履行義務,不僅要嚴格遵守法律的規定,還要遵守社會公認的道德觀念加強對在校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是減少大

學生違法行爲,維護校園安全與穩定的需要,法制教育是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和發展的內在要主義,勤勤懇懇辦事,堂堂正正做人安全法制學習的目的不但是要求我們進行自我約束,同時還能增強我們的的警惕意識,增強了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遇到險情能夠作到觸變不驚,臨危不懼,能夠機警的去應對所面臨的險境,能夠採取恰當的方法去解決遇到的難題,能夠果斷勇敢的去化解各種危機,當國家財產受到威脅時能夠義無返顧的去保護財產,與不法分子鬥爭,保護集體利益通過安全法制講座,我們不但更新了觀念,改善了思想,同時也更加了解了當前的社會形式及發展趨勢,我們今後在生活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和考驗,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才會進步,學習的過程也是我們成長的過程,更是使思想不斷成熟的過程法制教育的學習我們應該繼續的堅持下去,在學習中不斷的進步我們的人生也纔會取得更好的成績!我們的人生軌跡也纔會留下更好的印記!作爲一名當代大學生,我感覺到現代社會整體治安複雜化,各種社會問題集中出現,人們對社會及生活的`不滿通過各種極端方法表現出來就拿大學校園來說,每年因各種矛盾或糾紛而報復、跳樓、自殺?的案例越來越多但是,對步入大學校園的我們來說,我們應該做的是學會獨立面對社會,獨立生活,學習知識,增長技能,而一切的前提還是我們“健健康康”的活着,平安比什麼都重要!今後的努力方向:一是始終堅持安全法制教育學習,不斷提醒自己作爲一名合格大學生所要履行的職責,重點加強安全法制教育學習,在思想上築起拒腐防變的堅固防線,警惕各種落後思想的侵蝕二是要加強對詐騙、盜竊、搶劫、等安全問題的注意,汲取經驗教訓,時刻爲自己敲響警鐘,進一步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防範能力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構築了我們美好的家園,成爲連接親朋好友的紐帶通過學習《大學生安全教育》這門課程,我再一次深刻的休會到:在安全的問題上,來不得半點麻痹和僥倖,在安全的問題上,我們必須要防範在先、警惕在前,必須要警于思,合於規、慎於行;必須要樹立高度的安全意識,人人講安全,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必須要築起思想、行爲和生命的安全長城生命是惟一的,是寶貴的,世界因爲有了生命而變的精彩!

大學聽講座心得體會6

光陰似箭,轉眼間我的大學生活就要畫上句號了,猶記得在剛踏進廣技師的時候,心裏總是覺得這校園太小了,四年的時間要怎樣才能過去呢?然而時光從來都是白駒過隙般的,突然間鳳凰花開的時節就到了,畢業季也即將緊隨而來。回想起這四年青澀的校園生活,有太多的精彩,也有太多的平凡,其中排着轟轟烈烈的長龍去聽學校講座的畫面就是這些平凡中永遠也抹不去的美好回憶。

人們都說:“大學階段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長階段,獨立的生活能力、獨立的思考和選擇能力以及獨立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都在這一時期基本成形”。對於這些道理,在踏進青青校園之前我總是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態,然而四年之後,我徹底地相信了這個講法。大學的生活真的是可以塑造人的精神,影響我們的一生。記得初進校園時,對生活以及學習都是那麼的陌生,對於大學生活期間的各種壓力和干擾總是那麼的無助,然而就在我們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疑惑的時候,學校的一場及時雨解決籠罩在我們身上的烏雲,他們邀請各種各樣的專家學者,組織開展一系列關於如何調整心態,如何面對壓力、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具有指導性思想的講座。雖然當初去聆聽講座的出發點更多時候是爲了完成蓋章的任務,但是既然人去了,總會有那麼一點收穫,在那些教授學者聲情並茂的講說下,我們的思緒也不知不覺跟着他們的思維走了,聽着他們講關於生活、情感、人際交往、未來等等的一些話題,也情不自禁的思考起自己的人生。或許中國文化的精髓之處就是可以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人生觀,也或許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有好多次偶然的機會,都是能讓我在聽完之後豁然開朗、茅塞頓開。

大學生活中的指導性講座能夠改變我的價值觀,讓我的大學生活變得更加一帆風順,那麼學校組織的一系列講座中的學術性講座就是能夠豐富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加全面,人生更加豐實的營養。聽完了這些教授學者關於社會方方面面的演講之後,我們這些還處在象牙塔中的學子也逐漸萌發思考社會現實問題的想法,因此聆聽此類的講座,就真的是我們夢寐以求的,而且每次去的人都是特別的多,排的長龍更是可以排到飯堂。這不僅是因爲講授者多是該領域的資深人士,更多的時候是因爲他們能帶給我們更多的知識,擴大我們的視野,培養我們的思維能力。聆聽着這些學者教授講述關於科學的奧祕、漢字的精髓、經濟的起伏、歷史的蹤跡等等一些精妙絕倫的演講,心中總是會多幾分對大自然神祕的嚮往、對科學世界的崇拜、對現行經濟危機的擔憂。可能是因爲有點厭倦了課堂上中規中矩的知識傳授,對這種講座那樣的自由式知識接受就變得有一種從未有過的好感,平時覺得難以理解的知識有時候通過聽講座的方式就變得易容反掌。而如今,大學時代的講座就要離我們遠去,認真反思着這幾年在講座中的收穫,可以概括爲以下幾點:

1、態度決定生活,這是我在其中一個講座上聽來的名言。雖然在聽這個講座之前,早就已經聽說過這句話,並且可能早已熟記於心,但是這也僅僅就停留在他的表層意義上。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軌跡,有的人成爲單位的中流砥柱,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有的人一直碌碌無爲;有的人牢騷滿腹,總以爲與衆不同,而到頭來仍一無所。但是衆所周知,除了少數天才,大多數人的稟賦相差無幾。那麼是什麼在造就我們的不同呢?我們做任何事情,成敗的關鍵不在於客觀因素,而在於我們做事的態度。客觀困難的確存在,但關鍵在於我們是直面困難、解決困難,還是迴避困難、在困難面前放棄,這便是一個態度問題。魯迅先生曾說過:“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現在我們即將告別青青校園,步入社會,重新面對人生的另一挑戰,或許道路不一定那麼平坦,但是隻要我們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困難,不爲困難所嚇倒,一定就能夠戰勝困難,成爲一名生活和工作中的勇士!

2、學無止境,要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四年的時光,在這屬於我的校園中,聽過的講座內容逐漸也隨着時光的消逝慢慢淡出我的腦海,但是依稀還記得曾經的某一次講座是討論學習這個話題的。從一個人呱呱落地到他的生命結束,整個過程都在不停地學習,人的生命太渺小了,而世界又是那麼的大,我們只有不停的汲取生活中的養料,才能夠不停地增長見識以面對這個足夠強大的世界。而當今的社會更是以光速般的速度時刻進行更新,你如果想要在生活面前做一個強者,就必須不斷地完善自己,學習不同的事物,只有這樣才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因爲聽這個講座的時間是在幾年之前,可能老師當時講的話我已經不能完全一字不漏的敘述出來,但是他的道理大概就是這樣。而現在,經過大學四年的洗禮,我們這羣學生即將轉變身份投入到社會的大家庭中,雖然學生時代的生活將要進入尾聲,但是這不意味着我們的學習也就此宣告結束,步入社會中等待我們去學的知識更多,我們更要時刻保持謙虛、虛心的求學態度,繼續學習生活着本大課本。

如今,伴隨着大學生活的結束,想要在聆聽這些講座的機會就真的是微乎其微了,回想這幾年在大學校園中收穫的點點滴滴,從學校組織的這些講座中獲得的就不少,雖然說這些講座不能讓人醍醐灌頂,但至少能讓我受益匪淺,它們是我人生旅途上的一道亮麗風景,是指引我不斷向前攀登的一盞明燈。

大學聽講座心得體會7

本週四下午,學院邀請了返學專家—肖雲博士爲我們進行學術講座,講座的主要內容是“學術閱讀與評估”,肖博士儒雅的外表、紮實的學術功底、溫和親切的嗓音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響。

首先,肖博士爲我們詮釋了什麼是學術論文,學術論文的特點及分類。論文(或稱學術論文)是對科學領域中的問題進行探討、研究和描述學科研究成果的文章。也就是說,論文既是科研人員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學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具有學術性、科學性、創造性、理論性等特點。從內容形式來看可分爲三類:第一,否定某一學科領域中的某些舊觀點,提出新見解。第二,收集、一些分散的材料,使之系統化,用新觀點、新方法加以論證,得出新結論。第三,在某一學科領域中,經過自己悉心研究、觀察和實踐,有所發現和創造,陳述新見解。

其次,通過聽講座我學會了,如何大體上去評估一篇論文的質量。應該先把握文章的標題、摘要、關鍵詞,這樣我們就能從宏觀上去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貢獻,要說明的問題,研究方法特色,主要內容,於此就能大體上知道這篇文章價值有多大;接下來,看文章研究方法中的樣本是什麼?變量是什麼?測量工具是什麼?針對問題設計的測量方法是否合適?最後所得數據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去進行;還要關注研究結果、附錄、參考文獻,從研究結果中我們便知道:

1、什麼是主要發現?

2、結果是否回答了研究中提出的問題?

3、文章是否提出了研究未來待解決的問題和新的研究方法的仔細闡述等,

參考文獻來看,

1、是否是近十年的文獻?

2、是否不同的學術刊物?

3、文獻的可靠性。總體上還要注意

寫作的格式(風格)、語言文字功底等進行評估。

最後,肖博士爲我們講述瞭如何閱讀學術論文,大體可分爲四個步驟:

1、一定看懂文章標題,

2、快速掃描,獲得文章主要和結構,

3、閱讀

摘要、關鍵詞和概論,

4、系統通讀,進行表格記錄或文字記錄閱讀信息。一篇論文的概論有助於我們瞭解到:

1、研究問題的背景和起源,

2、前人在該領域的貢獻和未來將要解決的問題,

3、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論文想解決的問題(目的)和它的重要性(意義)。

通過聽肖雲博士的講座,對學術論文有了更系統的.瞭解,對一篇學術論文質量的評估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其次,通過聽講座我學會了,如何大體上去評估一篇論文的質量。應該先把握文章的標題、摘要、關鍵詞,這樣我們就能從宏觀上去把握整篇文章的主要貢獻,要說明的問題,研究方法特色,主要內容,於此就能大體上知道這篇文章價值有多大;接下來,看文章研究方法中的樣本是什麼?變量是什麼?測量工具是什麼?針對問題設計的測量方法是否合適?最後所得數據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去進行;還要關注研究結果、附錄、參考文獻,從研究結果中我們便知道:

1、什麼是主要發現?

2、結果是否回答了研究中提出的問題?

3、文章是否提出了研究未來待解決的問題和新的研究方法的仔細闡述等,

參考文獻來看,

1、是否是近十年的文獻?

2、是否不同的學術刊物?

3、文獻的可靠性。總體上還要注意

寫作的格式(風格)、語言文字功底等進行評估。

最後,肖博士爲我們講述瞭如何閱讀學術論文,大體可分爲四個步驟:

1、一定看懂文章標題,

2、快速掃描,獲得文章主要和結構,

3、閱讀

摘要、關鍵詞和概論,

4、系統通讀,進行表格記錄或文字記錄閱讀信息。一

篇論文的概論有助於我們瞭解到:

1、研究問題的背景和起源,

2、前人在該領域的貢獻和未來將要解決的問題,

3、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論文想解決的問題(目的)和它的重要性(意義)。

通過聽肖雲博士的講座,對學術論文有了更系統的瞭解,對一篇學術論文質量的評估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這爲我進行學術論文的閱讀有了很大的幫助,作爲一年級的學術研究生,我受益匪淺,學會對學術論文的評估才能更有效的進行閱讀,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術能力。

非常感謝學院給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學習的平臺,更感謝肖雲博士誨人不倦的精神。

大學聽講座心得體會8

因爲臨時工作調整,我來到了五道營博拓小學任教。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學生,新的同事,面對陌生而又熟悉的校園氛圍,我有些點點的不適應。就在這種情況下,學校組織了學習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教育理念的活動。

在聽了魏老師的講座後,我深深爲他的樸實的話語,生動的例子所打動。他是個十分平實的人,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超乎尋常的機遇,沒有冗長的理論說教,以大量生動感人的實例,感染了學生,也深深感染了所有教書育人的`人。

特別是對我而言,聽了講座之後,我覺得我之前的不適應的種種想法都是自私的,狹隘的。雖然我不是,但我是一名教師,我也教可愛的學生。在學校裏,沒有社會上的複雜人情,市儈的人際,這裏有的是天真無邪的學生,真性情的同事。在這裏,我要做的是一名合格優秀的教師,教育出引以爲傲的學生。

正是魏老師的講話,是我倍受鼓舞。他言辭懇切,入情入理,樸實的話語中閃爍着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獨特而又富有啓發性。他從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從不偏私,對待學生的錯誤,不過激批評,而是讓學生自我反思。學生對這樣富有人格魅力的老師,怎能不受薰陶和鼓舞呢?學生從內心深處信服、崇敬和愛戴他。所以,能夠主動認識自己的不足,積極主動,從點滴做起,穩步上進。

魏老師的教育鮮明地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他用他的闊達和智慧,去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和啓蒙學生;開啓學生的內心世界,開發學生內在的潛能,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具備各方面的能力,培養學生具備高素質、多能力的綜合素質。學生在這樣一位老師的啓蒙教育下,身心愉悅,學習和其他方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不言而喻了。

學高爲師,身正爲範,身教重於言教,是教師必須牢記於心的,實踐在身的。我們要少說多做,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人生在世,要用積極的心態,享受生活,享受學習,享受工作。懷着感恩的心,用積極、享受的心態適應環境,有一顆快樂的心,才能不把眼前暫時的困難當回事!

內容僅供參考

大學聽講座心得體會9

從剛進入大學到而今大學四年生活即將結束。此間聽了很多場的講座,現在就聽過的人文與科技講座談談自己心得。

科學和人文從來都是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互聯繫着的領域,它們代表着人類探索研究自然的兩個方面的成就,同時也代表着人類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和精神狀態。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爲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也可以說是一種主體精神。其核心就是把人作爲評判一切的標準,作爲一切行爲的出發點和歸宿。科學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爲規範的總稱。科學精神就是指由科學性質所決定並貫穿於科學活動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狀態和思維方式,是體現在科學知識中的思想或理念。實事求是,是科學精神的核心;開拓進取,是科學精神的活力。科學精神要求我們要堅持以科學的態度看待問題、評價問題而不借用非科學或者僞科學的手段去解釋和看待。

人文精神也可以說是藝術精神,亦即詩意的精神。這種精神以想象爲其主要特點。它並不是要真實的反映現實,而是在脫離現實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的意識活動。人文精神追求人的多元化發展,主張每個人都應當是有個性的,在此意義上常常發展爲個人主義。多元精神堅持價值和意義的多樣性,反對統一化、普遍化的要求。人文精神有追求永恆價值的傾向。人文精神有超出目前的狀況、不計較當前的得失,尤其是物質利益得失而爲信仰、目標或價值而獻身的傾向,具有非理性的特點。科學精神,是一種實證精神,是屬於理性思維的範疇。理性的本質就是符合邏輯和規律,就是要有可控制性,就是要按部就班地進行活動,而科學最嚴格地體現了這一點。科學必須成體系,必須具有嚴格的邏輯自恰性,必須精確等等,這些都是理性特徵的體現。在進行高等教育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對科學應該保持怎樣的態度,結合人文教育深化科學精神培養,努力培養學生學以致用,並在未來的工作中創造出有價值的新概念、新體系、新方法。學生科學觀的建立是高等教育的目的。

教科書是現代教育中最有效的學習工具,它是經編排而成的知識體系。只要從頭到尾接受它的灌輸,循序漸進,就可以全面而完整地掌握這個學科。但是,人們在把握以先輩們的智慧薈萃成的知識體系的同時,常常忘記了它的反面:因爲省略了這個學科漫長的發展過程,把人們在生生不息的探索過程中的不同思路、不同表達方式、還有不完善或錯誤統統去掉了,留下來的雖然是目前爲止這個領域裏最正確的知識,但它的生命卻凝固了。人們通過教科書掌握知識、應付考試,用它解決具體問題,但人們也被它禁錮了思想,把它當成真理的標準,難以發現它所有的.缺陷,就導致難以永遠走出它的思維框架。專業人士樂於重複有限的科學事實,而缺乏有想象力的大膽假設和艱辛論證,從而導致沒有創造性的科學追求。有些中國學生去美國後,發現自己掌握的知識遠比那裏的同齡人多,就因爲教科書灌輸式的學習模式。但是,他們缺少獨立思考的體驗,沒有無數試錯性的遊戲,沒有個人化的即興探索,獨立工作、探索創新的能力遠不及別人。

所以,我們教師在進行教育時,要培養學生建立起正確的科學觀。我們要培養學生反對知識迷信、科學崇拜、科學主義、教科書主義,建立爲求知而求知,爲科學而科學的精神,培養學生對科學對理論敢懷疑、敢探索、敢想象的態度,而不是對科學頂禮膜拜,奉之爲遵守客觀規律的迷信。

要克服教科書教育的缺陷,一方面要從課程教學本身着手,課程設置應當適當社會需求;上課應當有更多的對話,更多的思考;多一些學科歷史,多一些前沿領域的最新進展,多一些問題,包括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要從課程之外着手,學校不僅是上課的地方,還是自修、研究、對話、交流、遊戲、實踐的園地。教育不僅是文化的傳承、擴散和推廣,也是文化的創造和再生。科學精神立足於特定的哲學、信念,並依託廣泛的文學、藝術修養,專業研究不是科學探索的全部內容。科學創造力的源泉在於廣泛的文化修養,其中主要是人文修養,而不是單純的科學知識本身。任何學科,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都是通向自由的階梯。一切思想在它最終的狀態下是一致的,共通的。科學的每一重大發展都與非科學的滋養有關。哲學構成各種文化形式、各門學科內在的思想基石。

總之,在高等教育中,倡導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結合,是戰勝科學迷信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必然選擇。作爲高等教育的主體,教師更要重視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必須明確科學和藝術是不可分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它們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所以,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科學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倡導科學精神、道德素質與人文精神的結合。

大學聽講座心得體會10

"我們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改變生命的深度和廣度。"陳果累說。他告訴我們的是爲什麼要創業:因爲人的一生長度是延長不了的,那麼想要成功,只能加深深度和擴大廣度。創業就是能夠改變深度和廣度的路徑之一。也許一個人碌碌無爲過一輩子,而創業能使人生價值的昇華,能帶給社會很多有價值的東西。人,能夠到世界上來走一遭,那是多麼幸運的事情呀,如果就這樣浪費掉了,多可惜呀,擁有生命卻沒有擁有它本該有的活力的精彩,真的很可惜。這是把上天的好心當成驢肝肺了。就好比你盛情邀請一位朋友去旅行,但是他卻在途中蒙上了自己的雙眼,沒有欣賞到半點旅途中的美景,我想你的心情也很糟糕吧。

"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去試錯。"劉總說。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個白癡,所以不需要害怕失敗,因爲即使你害怕,第一次嘗試的依然很有可能會失敗,第一次就成功的能有幾個?失敗是可以的,但是我們不能盲目。今天去聽了學校組織那個創業講座,其中盧健盧院長給我最深刻的印象他的原話我就不會說出來了,說說重點吧!我自己的理解:

人,是可以改變的,只要自己對自己有信心,那些整天有什麼事都說好難那些人,其實是自己沒有去改變的決心,整天怨天尤人,或者自己根本不想改變!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不比任何人差,努力去做!想要成功,規劃是很重要的,有了規劃,就有了目標,不會盲目去拼搏,這樣會事半工倍,吧規劃分成年規劃,然後再分月規劃,規劃分得越細!效率就越高!持之以恆,將離成功不遠。做什麼工作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實現自己的價值。出自"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對未來充滿希望,這些都是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這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爲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礎。

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於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最大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是創業的道路是艱難的,《窮爸爸,富爸爸》的故事告訴我們,創業的成功與否不一定與知識的積累量成正比,沒有很高的學歷在創業競爭中也一樣能立於不敗之地,關鍵是創業的方向,方式和方法。有的時候還要看準時機,看準市場的潛力。就好比比爾蓋茨,他之所以能財源滾滾,就是因爲他看到了計算機在人類的生活中會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個市場有無限的潛力,也就是需求會無限增大。

我們都看過《誰動了我的奶酪》,這個非常簡單的寓言故事就告訴我們,我們擁有的奶酪其實是在不斷變化的,也就是我們在社會上所握有的籌碼是不斷變化的,不更新就會被用完,不注意保存就會變質。所以這提醒着我們隨時要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在今後的生活中要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增加自己的社會競爭力,這樣纔有利於我們更好地立足於社會,更好地實現我們的創業理想。

但是在創業道路上,作爲大學生,往往急於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對市嘗營銷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常常盲目樂觀,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僅有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對於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大家以前創業,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都是理想主義的。其實,成功的'背後還有更多的失敗。看到成功,也看到失敗,這纔是真正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年輕的創業者們變得更加理智。

此外,在大學生提交的相當一部分創業計劃書中,許多人還試圖用一個自認爲很新奇的創意來吸引投資。這樣的事以前在國外確實有過,但在今天這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了。現在的投資人看重的是你的創業計劃真正的技術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複製的,以及市場贏利的潛力有多大。而對於這些,你必須有一整套細緻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決不是僅憑三言兩語的一個主意就能讓人家掏錢的。

再者就是大學生的市場觀念較爲淡薄,不少大學生很樂於向投資人大談自己的技術如何領先與獨特,卻很少涉及這些技術或產品究竟會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就算談到市場的話題,他們也多半隻會計劃花錢做做廣告而已,而對於諸如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這些重要方面,則全然沒有概念。其實,真正能引起投資人興趣的並不一定是那些先進得不得了的東西,相反,那些技術含量一般但卻能切中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常常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同時,創業者應該有非常明確的市場營銷計劃,能強有力地證明贏利的可能性。

就我個人觀點,我覺得提倡大學生自主創業無可厚非,但是要建立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之上。很多的大學生創業後就整天只懂跑商家,荒廢了學業,這是十分不可取的。畢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比爾蓋瓷。學習就像老鷹飛翔的練習,只有把翅膀練硬了才能飛得更高。用一個比喻:火焰與海水。火焰象徵着熱情、激情和希望;海水象徵着廣袤無邊、深邃而又冷酷。沒有火焰般激情的創業是不可想象的,而往往也會有被市場經濟大海吞沒的"犧牲品"。市場經濟不同情弱者,也不會給任何人實習的機會,大學生創業火焰般的熱情是否能夠融入市場經濟的大潮?當然僅靠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創業意味着冒險和付出,也意味着失敗和挫折。王選爲此付出了十八年在實驗室裏沒有節假日的艱辛,比爾·蓋茨苦熬了十七年纔有今天的成就。大學生創業其中不乏成功者,但肯定經受了種種挫折和市場經濟大潮的考驗。在經歷了最初的創業衝動和付出之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向成熟和冷靜,對創業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

所以我們大學生在捲入創業熱潮的同時,也要深刻地思考清楚,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只要自己從中獲得了寶貴的經驗,無論最後成功或是失敗,都是人生的財富。

大學聽講座心得體會11

11月29號下午去山東大學中心校區參加了一場講座,頗有感想。

下午雨就在絲絲不停地下着,在這樣涼爽而愜意的天氣裏乘車去中心校區聽一場好講座真是一件美事!想着高中時認爲大學最該做的就是在浩瀚的書海里讀書和多聽聽名家大家的講座,而走在去聽講座的路上又怎能不想起原來的生活?反觀一下現在的自己,書沒讀完一本,講座倒也是第一次參加,差距真是不小啊!下午兩點半正好到達中心校區的`知新樓,講座也正好剛剛開始,在心裏竊竊暗喜沒有遲到時,我輕輕推開後門,馬上就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可以容納上千人的禮堂早已是座無虛席,會場燈光溫和,氣氛熱烈。我找到最後一排的座位坐下後,教授正好開始了講座。

聽一場講座的確能給人很多啓發,聽講座時有的人奮筆疾書,有的人怡然愜意,在座的沒有一個人會認爲聽講座是一種痛苦,都在享受着思想的盛宴,如果是在享受的話,又有什麼痛苦而言呢?講座總共進行了一個半小時,中間拿了一百多個國家與中國作對比,反應出了中國發展的巨大成就,認識到了平時想不到的一些方面,是很振奮人心的。講座結束後還有一個觀衆提問環節,大家真是積極啊!只見會場內到處都是林立的手,爭相向教授提問題,涉及各方面國家建設的大事。

大學聽講座心得體會12

10月28日,系組織的《心理健康講座》,我有幸參加,受益頗多。

進入大學,標誌着人生開始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大學階段是大學生走向成才的重要階段,健康向上的心理是大學生成才的必備條件之一,大學生要科學認識自我發展,努力加強心理素質培養,逐步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不斷增進心理健康水平。

學習環境在改變,大學生要變積極適應新的環境,科學確定新的目標,逐步樹立新的自我。保持正常的心態,穩定的情緒。有健康的心理的人能正確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坦然地接受自我。擺正自己的位置。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最好的,也沒有哪個人在每個方面都是差的。作爲大學生,應該對此有正確的認識,思想上要自立自強,以積極健康的態度對待客觀現實,尋求對策,贏得主動。

大學生面對陌生環境,相互之間特別需要溝通,需要理解,渴望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氛圍,以擺脫寂寞感和孤獨感。爲此,大學生首先要樹立自信,大膽真誠地與他人進行交往,加深彼此間的瞭解;其次要主動參加集體活動,熱情幫助他人,擴大自己的交往際圈。

身心健康是成長成才的基礎,因此,每一位大學生都應該重視自己的健康,這當代不僅此於身體健康,也都應該對自身的心理架空負責,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一種理想尺度,它反映的是個體能很好地適應社會所必需的一種心理狀況,但不是最完美或完善的境界。這就要求大學生一方面要調整和修正自己的心境,以達到心理健康的標準,更好地維持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斷增進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追求心理髮展的更高層次,以完善自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大學階段是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是成才的重要階段,是大學生人生道路的一個里程碑。在大學期間,大學生要儲備科學知識,開發智力潛能,優化個性品質,增強身體素質,協調人際關係,面臨擇業就職的思考等等。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基礎。因此,大學生必須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髮展特點,加強心理素質培養,不斷增進心理健康狀況。

大學生只要正視現實,對社會和自身具有正確認識,對人生價值和生活意義付出正確評價,堅定實現理想百折不撓的信念和意志,不斷追求遠大的理想目標,才能理智地面對社會,科學的思考人生,從而積極向上,一步一步地向成才目標邁進。因此,我們必須保持健康的心理,這樣才能更容易集中我們的精力,爲實現自身的理想和自己走上成才的道路努力奮鬥。

健康是人的第一財富,是人生髮展的基礎。我們應該樹立科學的健康意識,重視身心健康,更要維護和增進自身的心理健康,培養優良的心理素質,提高自我的心理調適能力,爲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爲此。我們都要保持情緒正常,認知合理,正確把握自己,積極適應新的環境和主動與人溝通。

大學聽講座心得體會13

大學時光不知不覺地在飛逝流淌,如今畢業季如期而至,我也成爲了一位即將走向職場、告別校園的準畢業生。現在回憶起來,這大學四年來的聽講使我從中受益匪淺。剛開始是爲了學校的指標而聽講座,而在之後卻是爲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開拓自己的視野而聽講座。十分感謝大學校園有這樣的平臺可以讓我學到更多的課堂上學習不到的知識。大學這四年的每一次講座,都有可供我們借鑑的地方。教授們、講師們,他們每一位無不是陸海潘江,他們那幽默、詼諧、睿智的言語一直迴盪在我的腦海之中,激勵着我,指引着我。回想起第一次去聽講座場景,那時的我還只是一個的大一新生,只是聽說聽講座可以加學分就去聽。現在想想未免覺得有些荒唐,但卻就是這個看似荒唐的行爲,讓我從此迷上了學院大禮堂那個有着濃濃的學術氣息的講學廳,讓我在大學的四年裏不至於荒廢了學業的地方。

對於我而言,生命的旅程是在於過程而不是結果。生命中應該有一次爲了夢想奮不顧身、全心全意的追求,而這努力追求的過程終將會成爲生命中一筆寶貴的財富。回想起一場名爲考研的講座,老師從考研的角度給我們剖析了未來人生的選擇,正處在大學道路上的我們,應該時常想想我們未來的道路,當我們站在畢業的十字路口時,是繼續求學這條道路?還是找工作?又或者是自己創業?這都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如果繼續求學那我們現在就應該爲再一次升學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自己的目標。因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好更遠,纔不會被這個社會淘汰。

相對於高中來說,大學並不是我們忙碌後的'休息階段,而是我們人生的真正開始階段,我們要讓它有其自己的價值,讓自己的大學生活充實而有意義。學好專業知識技能,拿到學位證、畢業證,只是作爲一個大學生應該做的最低標準。我們還要鍛鍊、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展。現在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會想的人,更需要會做的人。要想真正融入社會,在社會中有一席之地,我們就得內外兼修。內修知識,外修能力,以全面發展要求自己,才能更好的投入、回報社會。

在成功這條路上有許多困難,我們必須要有勇氣、膽量、冒險精神,它們是我們通向成功的前提,就像是大樓的根基。我們要每天不斷想自己的目標,讓它時刻清晰呈現在我們的腦海,推動我們不斷努力奮鬥,這樣夢想才能成真。正所謂“成功者永不放棄,放棄這很難成功”,總是成功路上困難重重,我們也要堅定信念,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們遇到了許多困難,這是老天對我們的考驗。

在考驗中,我們可以選擇了換方法,而不換目標,堅定信念。大多數人喜歡換目標,而不換方法,就會逐漸降低標準,成功的機率就越來越小了。學會不換目標,換方法,用一顆持之以恆的心來對待目標,也是我們走向社會、實現自我價值很重要的心態。而多聽講座,可以讓自己學到老師們獨特的做人處事的方式方法。我很慶幸自己在這大學的四年裏面堅持去聽了那麼多不同類型的講座,我也在這聽講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我,爲自己即將到來的職業生涯積聚着一點一滴的能量,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講座上睿智的老師一樣,能夠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學識和自己的所見所聞,傳播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