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5篇)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5篇)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

20xx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提出:“要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開展教學,合理設計學生作業內容與時間,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而從20xx年1月開始,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教育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連續發文,提出嚴控書面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

10月,全國人大表示:雙減擬明確入法,避免加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

因此,在雙減政策下,如何提質增效,變得尤其重要。

爲此,20xx年11月18日和19日,德州市教科院組織了全市中小學教研員培訓。來自上海市的王月芬博士給我們作了報告《雙減背景下單元作業設計與實施》,王鼎博士作報告《大規模測評與命題策略應用》。

王月芬博士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教育部第x屆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王鼎博士是上海教育考試院副研究員、命題專家,PISA測試項目負責人、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博士。

上海市作爲展現中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窗口,20xx年,上海市教委印發了《上海市中小學教師專業(專項)能力提升計劃》中,作業設計和命題能力作爲教師的專業能力之一,被正式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文件中得以確認。

王月芬博士和王鼎博士用了兩個下午的時間,給我們詳細解讀了單元作業設計和命題策略。王月芬博士的報告層次清楚,思路清晰,解釋透徹。王鼎博士的報告專業性特別強,理論研究水平非常高。

如果說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學習的過程,那麼作業從本質上說是學生自主學習、內化的過程。長期以來,相對於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命題能力是相對被忽視的。作業是老師們平時做得最多卻探討得最少的教學環節,也是未被重視的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教師作業設計能力的提高,也有助於整體提升教師的.命題能力。

作業設計和命題具有相似性,但也有一定差異。作業與命題在任務設計的目的、內容、方式和完成要求等方面不完全相同。比如,作業主要指向每天進行的課外學習,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可以查閱各種工具和書本;而命題主要指向具有診斷或選拔功能的考試評價,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或許還具有一定的競爭性質。

這兩場報告,使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作業設計和命題的重要性,對於我們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落實雙減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相信我們一定能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做好作業設計和命題工作。

那麼你今天的心情指數如何呢?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2

短短的幾天的培訓學習,我感受頗深,縣裏爲我們搭建這次學習與交流的平臺,有幸聆聽了海南省教培院的陳夫義、周積昀兩位院長及縣培訓學校各位領導的學術報告,使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

坦白地說,我是第一次參加教研員培訓學習,對我來說,一切都是新的,對教研員的職責認識還模糊不清。這次學習,使我瞭解了教研員工作的宗旨,教研員的崗位要求,在新時期裏,教研工作如何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怎樣有效地推動教育基礎改革,促進發展等等。使自己找準了角色,找準了位置,明確了責任,明確了目標。可幾天的培訓,我卻茫然了,感覺到心頭的壓力很大,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一個老師到一個教研員的差距!教研員是教師中的教師,是教學中的評價者、監督者、管理者、研究者,是教學改革的帶頭人,肩負着教育的重任。我想:自己要成長爲一名教研員,還要不斷地學習,向專家學習,向同行學習,向有經驗的教研員學習,並注意與自身的工作聯繫,活學活用,逐漸豐富自身的實踐經驗。

這次培訓是短暫的,但是留給我的.記憶與思考是永恆的,我將以自己的不足爲起點,讓“差距”成爲自身發展的原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斷成長,爲使自己能夠成爲一名優秀的教研員而不懈的努力!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3

算來,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已有22年;算上求學時光,自己有36年的學校生涯。可以說親身見證了我國當代教育發展的全過程。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學校特別注重雙基訓練,強調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訓練。小學低學段,每年級有厚厚的一本《每日一題》《每日一句》;後來,有一段時間,還推行過“標準化測試”,各科試題,全部都是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答案絕對客觀統一。結果呢?記憶力較強的學生往往會脫穎而出,對知識記得特別牢固,卻不會靈活運用,更別提掌握學科技能了。比如我,九九乘法表背的滾瓜爛熟,可母親問我一包火柴5毛錢,買一包半要多少錢?我算了三天,都沒算明白。集市上的菜販子,一斤白菜3毛7,買12斤半白菜要多少錢張口就來。母親嘲笑我念書白花錢。後來上了初中,接觸了物理化學。還是死記硬背,只會學不會用。至今記得,有一次爸爸用扳手卸螺絲,用一個扳手就是卸不下來,只見他又在扳手頭上接上了一個,結果很輕鬆的就卸了下來。當時就是弄不明白,爲什麼同一個螺絲,同一個人,扳手長了就那麼容易卸下來了?考試的時候,僅憑記憶,卻也能考出高分。上高中的時候,三年中最刻骨銘心的記憶就是大摞大摞的試卷,做不完的題,考不完的試。但是,死記硬背似乎也不是那麼好用了,所以高考失利,只上了個專科學校。

21世紀初,我走上了教育崗位。如果沒記錯的話,到今天我至少經歷了三次教材的改變。上班後教的第一套教材,叫“義務教育教材(實驗版)”,很快就改爲了“義務教育教材(修訂版)”直到20xx年的`“部編版”。教學要求也經歷了“三維目標”到素質教育,再到現在的“核心素養”的變化。

初期的語文課,要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角度確立目標,而且要逐一落實。雖然明顯的“模式化”,但是學生的活動明顯增多,開始注重學生的切身感受,聯繫生活實際,特別是強調了學生的思想教育。再後來,素質教育大行其道,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退居幕後,充當導演,放手發動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知識也和生活越來越密切,實用性越來越強。但是,仍然感覺學生們學用兩層皮。

隨着高中新課標的修訂完成,“學科素養”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情境化教學,項目式學習,正讓我們的教學日益發生深刻的變化。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掌握學科思維方式,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創造性地解決現實問題,這纔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換言之,我們學知識的目的是爲了用,是爲了在現實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這是一種適應現代生活的基本素養,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建設創新型社會的需要。隨着科技的不斷髮展,純記憶性的知識將越來越貶值;而要想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優勢,必須要注重學生學科素養的養成。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和評價中,我們要轉變觀念,不斷探索,用全新的眼光開展教學工作。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4

擔任教研員一職,屈指一算已有一載有餘,但每次開展工作總是覺得力不從心,無從下手。想想這也許和自己的業務水平有關吧。通過本次培訓學習,我們有幸聆聽了省內外專家有針對性的專題講座。讓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廣西教育學院教研部陸雲老師的《教研創新與教研員的專業發展》爲我們教研員找到了角色定位,他深入淺出,擺事實、舉案例爲我們爲教研員的專業發展指明瞭方向。

山東省教學研究室李家棟老師在《怎樣成爲一名優秀的語文教研員》的講座中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觸動,開啓了心靈之門。

1、故事啓發。開講伊始和結尾的兩則故事,故事雖小,但寓意深遠,他爲我們揭示了,教研員要像《人生如水》中的水那樣具有柔韌性,盛進什麼容器就是什麼形狀,能適應環境,善於改變環境。要像《穀倉裏的金錶》裏那小男孩那樣堅定執着,滿懷信心,摒棄浮躁,排除雜念,靜下心來,才能聽到"嘀嗒"的金錶聲,纔會找到教研碩果這塊無價"金錶"。

2、理論支持。

李老師對教研員的另一種詮釋是:教研員是老師的老師。所謂老師也就是"師傅",要成爲"師傅"首先要"功夫"超羣,技壓羣雄,能獨擋一面;其次是德高望重,只有這樣才能服衆。所以作爲一名教研員來說想成爲老師中的老師,就要做到:

一,加強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增加威信度;

二、重視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素養;

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促進自身專業發展,防止自己職業倦怠;

四、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探索總結教育規律,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研究能力。只有不斷地研究、探索、總結、反思、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學生、服務於學校、服務於老師;

五、創造性地開展教研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組織與創造性能力。只有這樣做,我們才能成爲"師傅",成爲一名優秀的"師傅"。否則,就如陸雲老師所說:"我拿什麼來征服你,我的老師?"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5

一年一度的全省中學教研員培訓研修開始了,記得去年是在xxxx市的xxxx渡假村培訓,今年改在xxxx市電教館培訓,培訓學習之餘順便也可逛一逛xxxx市的夜市,感受一下xxxx市的夜生活。

本次培訓的時間是從20xx年9月13日到15日,日程安排得滿滿的,時間非常緊,本次培訓是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請來的兩位教授、博士生導師——崔允漷、胡惠閔老師和省教育研究培訓院的陳夫義院長、龍官吾副院長,專家們分別做了《xxx等精彩報告,報告以課堂教學中不同的案例爲切入點,緊緊圍繞着課程標準、課堂教學的熱點話題以及近幾年的中考試題展開,既有高深的理論,也有豐富的自身的實踐經歷,講解深入淺出,語言幽默,使我聽以後感受很深。

通過聽了專家和院領導們的報告後,感覺耳目一新,對多年來日復一日的重複機械教研行爲頓有所悟,對如何扮演好教研員這一角色有了全新的認識,我覺得教研工作應實實在在,我認爲教研員應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品位。

崔允漷教授談起新課程對教研室、教研員,對學校、教師提出的新要求,教研室應該是地區課程發展中心,教研員是專業的指導者,兼具五個角色:政策的執行者、課程設計者、發展服務者、專業指導者和質量促進者。講座中,崔教授重點分析瞭如何備課的三個問題。首先引導大家討論什麼是教學。在大家各抒已見後,他指出,教學是引起、維持、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爲;教學有三種形態:呈示行爲、對話行爲和指導行爲。第二個問題是怎樣教得更有效。對有效教學問題,崔教授認爲學生得到什麼是有效教學的唯一證據,要從教學準備、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等方面思考。第三個問題是怎樣教得更好,更有意思。唯一的途徑就是研究,他說研究應該成爲一種生活方式,提出教學研究的三種途徑: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崔教授還提到,教師要有課程觀,要從課程看教學,將目標、內容、實施、評價一致性思考,要準備一學期的教學計劃,這是解決新課改“兩張皮”現象的關鍵;胡教授談到要做到有效教學,使學生在學習方面學得愉快,考試考得滿意。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研員應成爲教師的教師,這是對它比較科學的定位。教研員與教師相比,其優勢主要表現在接受外來信息的機遇多一些,學習、研究的時間也多一些等等。如果我們不能充分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整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其優勢很快就會蕩然無存,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我們應該有這個危機感、緊迫感。不學習就是不知不覺,毫無疑問,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於人們觀念的轉變。如果教研員和一線教師死抱着傳統的教育觀念不放,以一種被動應付的心態對待新課程改革,即使是一流的課程標準、一流的教材,實施起來也會事倍功半,甚至還會南轅北轍,這決不是危言聳聽。轉變教育觀念的根本途徑就是要學習,學習,再學習。首先,教研員必須積極參加通識性培訓,逐步加深和了解這次課程改革的國際國內背景、指導思想、內容目標和實施方法等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參與意識。在此基礎上,抓緊對本學科課程標準的鑽研和研究。必須將理論學習貫穿課程改革的始終。同時,教研員還要閱讀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經典學說,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因爲教育改革是一個漸進的歷史過程。它既是對傳統教育積弊的革命,又是對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發展,不瞭解昨天的中國和當今的世界,就會使自己一直處於混沌之中,難於自覺地、有效地參與課程改革。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通過這次學習,我認爲每個人都要對自身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進行深入的剖析,對自身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進行深刻的反思,以先進的理念、全新的視角來研究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提升教研工作的品位和質量。

我認爲一名稱職的教研員,要善於理論聯繫實際,能有效溝通上下左右,具有較強的交往和組織能力,同時要樹立一座所謂的“橋樑”既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橋樑,教育機關與基層學校的橋樑。我以爲這是對教研員形象的精確概括。稱職的教研員,是一位有使命感的教育改革者,敢於發現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且銳意革新,想方設法使教學雙方獲得滿意。

確有少數教研員因爲久疏講臺,沒有牢固的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指導教學缺乏良策,加之調研又不得力,所以失去了教研員的威信,但我認爲,不僅因爲教研員是橋樑,更因爲教研員是特殊的教師,雖然不是一線教師,但經常進入課堂聽課,是教育教學的旁觀者,也是親歷者,雖然不像大學教授那樣自成體系,但經常學習並且運用理論,進行聽課後的評課、指導,教研活動中的講座,所以教研員既是教學的指導者,又是研究者。我認爲稱職的教研員,既是一顆鋪路石,又要有一雙慧眼,永遠對教師滿懷熱情,給有潛力的年輕教師以無私的幫助、指導和奉獻。

總之,我認爲要想當一名稱職的教研員,除了要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及高深的理論知識外,平時還要博攬羣書,關注生活,收集資料。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6

今年11月12日,市小學語文教研員培訓會如期而至。我有幸參加了這次盛會,大家相聚一堂,研討交流,倍感收穫頗豐。雖然時間只有短短的兩天,但學習的內容與形式都很豐富。

首先,聽取了丈八丘小學董春玲校長的報告,大家都深深爲董校長勤奮敬業的精神所折服。她獨特的辦學特色,於細微處見真諦,於平凡中見偉大,思路超前,理念先進,精神不倒,永不言敗。由此我深感到:

一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丈八丘的成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因此,我們一定要更新觀念,加快發展,自主發展,有思路,有想法,有目標,有夢想。

二是紮實推進教科研團隊建設,培養優秀教師團隊,以教科研促發展。應該說我們的起點要比他們高,我們的條件要比他們好,我們可以跨越式發展。因此要着力建好四級教科研網絡,真正做到校校有課題,人人有課題,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素質,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再有,敬愛的'市小學語文專家陳中傑、李玉華老師的講話,是我今後工作前瞻性的指導。從他們的講話中使我更清楚的明白了教研員的角色,教研員是新課程理念的傳遞者,承擔着對一線教師的培訓任務。雖然面對嶄新的課改理念,使我們和一線教師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是教研員對於新課程理念的態度、理解程度,卻將直接影響着一線教師對新課程的執行力度。

總之,此次學習讓我更深刻的去思考作爲教研員的角色定位。作爲教研員要在不斷學習中更新觀念,創新學科教研工作思路,以敏銳的觀察力和超前的意識,發現、研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要在教育教學指導工作中,營造民主的氛圍,充分發揮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堅持以師生的發展爲本,爲實施素質教育盡職盡責。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7

非常有幸參加德州市教研員遠程培訓活動,進過聆聽各位專家的講座,讓我的教學思路逐漸明晰起來。

考試評價的改革意味着教學的變革,我們只有順應時代的發展,才能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上立足,才能讓我們的教育發揮最大的作用。作爲教師的我們,需要認真學習考試評價改革的方向,及時糾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把學生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讓學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葉聖陶老先生說:“教無定法、教學有法、貴在得法”。教學就是一門藝術,需要老師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真正的實現教育的價值。學習中我知道了作爲一名教師應具有三種魅力:人格魅力、教學魅力、知識魅力。在人格魅力中,教師必須做到尊重學生。時代不同,學生的思想意識也在變化,這屬於正常的過程,教師只有真正尊重學生,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纔是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教學魅力體現在三個方面:教學設計、教學藝術和教學評價。做好教學設計是一位教師必備的素質,在教學過程中要講究教學藝術,注重教學評價的`方式和方法,這樣纔是真正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我們需要開展的生物學科的有效教學,所謂有效教學最終落實在學生身上,核心是學生有沒有提高,如果學生有成長,這個教學就是有效的。作爲教師始終應該把課程標準放在首位,教學過程的設計應該以課程標準爲依據,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提升思維品質。信息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運用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用的恰到好處。重點是突出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效率。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不能流於形式化和粗糙化,只有在教學活動中恰如其分地使用,才能真正發揮現代教學媒體的功效。

教學設計是每一位老師進行課堂教學工作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學設計是教育實踐工作者以各種學習和教學理論爲基礎,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自己的教學理念、風格,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安排和決策。只要以生物學科核心思想爲引導的教學設計,纔是更有底蘊的教學設計。有效的生物教學設計,必須圍繞三個基本問題展開:

1、合理分析與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

2、組織教學要素,這是教與學的結合點。

3、教學效果的正確評價,這是教與學的成果所在。

命題是評價教學的一項重要手段,我們只有做好教學工作才能培養出現代需要的各種人才,才能體現出學生的個性發展。雙減政策的開展要求教育更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五育並舉,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讓我們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通過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自身知識的缺乏,更加堅定了終身學習的信念。“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不善於思考和學習的人,永遠跟在別人的後面,也就永遠落後於別人,成不了職場的成功者。就像託普勒說的:“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爲我們提供了無限機會的時代。傳統作用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小,無論年齡大小,我們都面臨無數條新的路徑”人只有終身學習,才能適應這個社會,不被時代所淘汰。

我更加堅定信心,努力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己。生命不息,學習不止!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8

此次培訓的話題是圍繞教學論文的寫作、教研活動的組織兩個話題進行的。兩位專家老師用講故事的方法告訴我們怎樣寫好一篇論文,怎樣組織好一次教研活動,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是一次更接地氣的實實在在的引領和指導,有更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參加工作十餘載,參加的教研活動也有大幾百次,很多時候教研活動成了張志偉老師口中所說的“叫”研組長叫人來,大家坐在一起東拉西扯,拍個照片,做個記錄就OK。學科中心成立以後,跨校的教研活動多起來,教研活動的時效性有了明顯的改善,大家帶着主題去研討,也獲得了不少對教學有用的乾貨,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自己積累的乾貨用盡,出現了驅動力嚴重不足的現象。

聽完專家的講座,結合自己的教學教研實際,我深切的感受到作爲一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師更要會講故事、寫故事、積累故事,寓教於言,寓教於行,真正達到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最高境界。然此境界絕非易事,每個教師的專業成長既需要專家的引領、個人的努力、更需要教研活動的有效支撐,大家抱團成長,互相督促,互相取暖,互相激勵方能效果顯著。這些想法更加堅定了我要組織好學科教研活動的信心。

首先,個人努力是基礎,作爲教師我們要立足教學,立足課堂,立足實際,養成記錄教育教學故事的習慣。無疑,散漫的教研教學活動會增加教師的惰性,教育教學故事每天都在發生,但不是每個故事都留下痕跡,因此纔有了寫論文時的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收集學科中心成員的教學故事可以成爲教研的重要內容,教師個人做好積累,學科團體做好收集整理,學科教研時交流分享,在思維碰撞中讓自己的教學故事得到昇華,讓其他老師受到啓發,更重要的是積累了豐富的成體系的寫作素材,爲自己成爲專家型教師奠定良好的基礎。在以後的`教研活動中應更加註重引導每位成員做一名會講故事,能夠積累故事的老師。

其次,教研活動支撐是關鍵,教研活動要了解需求,帶着問題,有針對性的開展。張老師的講座讓我認識到,教研組織者的重要性,教研活動的每個流程每個環節都飽含了組織者的用心和水準。開展教研活動前要充分了解需求,找準問題所在,針對問題設計教研活動的流程,每個流程的任務應具體,任務設計的理念支持是:經驗在教學故事裏。課堂裏有很多故事,故事裏有深刻道理,把道理相通,想通了道理就是進步。基於需求的任務設計旨在激發教師的思考,讓教師結合自己教學實際有話說,讓教師看到自己的思考過程,以任務促進教師的深度思考。教研活動的有效性更體現在教研活動的連續性、漸進性、生成性和指導性上。作爲活動組織者要不斷跟進,不斷敦促參與者完成教研的閉環。

再者,調整心態很重要。有時候我們遇到的難題,不在於問題本身的難題,而在於有沒有積極的心態去應對問題。遇到問題肯想辦法,用行動代替怨聲載道,用行動落實可行想法。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踏實去記錄,講好自己的教學故事,上一堂好課,寫一篇教育論文,組織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動都不是難事。

最後,引用張志偉老師的一段話和大家共勉“教研活動,從講故事開始,故事,天天在發生:一道題、一堂課、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生動的故事,講出自己的故事,可以改變很多,很多┄┄”!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9

20xx年7月16日至20日我參加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研員培訓,在這幾天的學習培訓中,我有幸觀看了教育部專家及教材修訂學院院長、教授的精彩報告,使我感悟頗多,受益匪淺。他們的報告,帶給我的不僅是知識上的收穫,更是能力的補充。培訓的時間雖短,但給了我強烈的感染與深深的理論引領,讓我明確了教研員的角色定位,深刻地領悟出一種思想、一種境界、一種努力的方向。通過學習,我有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轉變思想

通過培訓,使我對教研員這個角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教研員不只是聽課、評課、檢查常規教學工作這麼簡單。教研員是老師的老師,是專業引領者、指導者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和教師們一起研究、探討存在的具體問題,看到教師們看不到的,想到教師們想不到的,有着榜樣作用。

二、理論提升

專家們的精彩講座給了我一次次心靈的撞擊。聆聽了教育部教育司司長楊貴仁就新課標下的工作對全國體育教研員工作要求及期望,關注學生健康成長,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華東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季瀏講座的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他通過大量的理論知識講座作了全面的剖析,使我茅塞頓開;聆聽了潘紹偉、汪曉贊、譚華、陳雁飛等教授專家的講座,使我認識到要想成爲優秀的教研員,必須重視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素養,促進自身專業發展,不斷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分組討論聆聽了全國各地的教研員關於網絡教研的思路與方法,使我懂得了一些使用技巧,知道了如何建立自己的網絡平臺,如何利用這個平臺進行交流和學習,充分提高了自己網絡研討能力。

三、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教研員是學校教研工作的`引領者和指導者、是老師的老師,要想真正地成爲老師的老師就要學無止境。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學習,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這樣教學研究才能深入,教學質量才能保障,教學成果才能豐碩。

“語言是花苞,行動是果實,”有了深刻的培訓體會,就要把它付諸於行動,在今後的教壇上,我要把學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實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並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校本培訓,帶領全體體育教師積極學習新課標、新課改,更新觀念,努力提高教研活動的有效性、實效性,力爭在教育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開拓創新,使自己的專業知識更高,更智能化,走進課堂,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指導服務,有自己獨特的學科見解,成爲讓教師信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研員,努力適應教研工作的需要。讓我們快樂健康享受教師的快樂健康成長。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0

6月16—17日,我參加了縣教研室組織的樂都縣中小學、幼兒園教研員培訓學習,在培訓過程中,我有幸聆聽教育局領導、縣教研室蔡主任、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王斌、陳澤良兩位老師及海南省教培院兩位院長的精彩報告。通過本次培訓,讓我增長見識,開闊了視野,使我對教研員的角色定位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爲日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本人將這次學習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愛崗敬業,甘爲人梯,是做好教研員的基本前提。

"幹一行,愛一行",才能幹好本職工作。作爲教研員,必須熱愛教研工作。教研員的工作是很艱辛的,工作中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爲老師提供周到的服務是教研員工作的需要。面對工作中這樣的不“公平”,如果不情願的話,那麼教研工作幹得怎樣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作爲教研員必須端正工作態度,對教研工作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把工作中的忙碌看作是一種樂趣,使自己覺得工作因忙碌變得更加充實。

二、加強學習,鑽研業務,是做好教研員的必備條件。

教研員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引領者,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指導者、服務者,因此,教研員加強自身的充電式學習是十分必要的。培訓過程中蔡主任、王老師和陳老師多次要求教研員要加強學習,可見,教研員只有加強學習,才能成爲一名合格的教研員。教研員要學習教育政策法規、教育教學理論、課標、教學策略、教材等必備的知識,同時,還要加強研究的性的學習,如:研究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有效的作業教學等,爭取通過學習逐步逐層提高自己,確實成爲學科教師專業成長的引路人。

三、提高學科教育教學質量,是教研員的本職所在。

學校的辦法宗旨就時想方設法地提高教育教育質量,這樣一來,學校學科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任務就在學科教研員身上。教研員應如何幫助學科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呢?我覺着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首先,要樹立好服務意識,讓教師樂於接近你。作爲教研員,要正確的審視自己的工作崗位,不要把自己當作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把自己當作教師教學的服務者。在工作中,要主動去接近教師,加強與教師的溝通,讓教師切實感受到教研員的工作確實幫助了他們的教學,從而使教師主動走進教研員,使教研員的工作能得到順利開展。其次,要規範學科教師的教學常規管理。教師的備課、作業設計批改及學生的教學質量監測等教學業務要加強管理,作爲教研員,要根據上級部門的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制定出科學的評價體系,以此來督促規範學科教師的教學工作,從而夯實學科教學質量基礎。最後,以教研活動爲載體,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研活動開展應注重實效性。這就要求教研員根據自己平時的教研,及時發現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爭取通過教研活動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例如:集體備課、聽評課、課題研究、學生綜合質測試、教師業考試等活動都能從一定程度促進學科教師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促進校本研訓的開展,是教研員工作的重中之重。

校本研訓是教研活動的主要方式。在如何開展校本研訓,校本研訓走向規範化。在聆聽省教培院兩位院長的報告中給了我們許多的參考答案。如校本教研的三大思考:一是中小學生爲什麼要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二是校本教研的方法、方式和途徑。三是教研員在校本教研中如何作爲。爲今後的校本研訓的開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總之,這次參加縣中小學教研員的培訓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收穫頗豐。不僅提升了教育理念,也拓寬了視野,使我認識到教研員的重要性。教研員個人素質會直接關係到學校教研活動的開展。只有把本研訓搞好了,教學質量纔有保障,教學研究才能深入,教學成果才能豐富。

3月16日至3月22日,龍巖市教育局組織了全市各縣(市、區)80多位領導、老師赴華中師範大學參加龍巖市教研員高級研修學習,我有幸成爲一名學員,非常感謝各級領導爲我搭建了這樣一個平臺,使我有如此珍貴的機會從各方面提升自己。在培訓期間我聆聽了八位專家、教授的精彩講座,考察了湖北洪山區實驗外國語學校和武昌教研培訓中心。專家教授以豐富的知識、鮮活的實例、幽默的語言、精湛的理論闡述,深深吸引我們,感化我們,考察的洪山外國語學校全方位爲我們展示了學校的辦學特色,武昌區教育局教研培訓中心促進研訓一體,爲基礎教育服務的做法深深讓我們讚歎,讓我看到了“敢爲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漢人精神。培訓內容充實、形式多樣,非常接地氣,讓我感觸頗深,收穫頗豐,思考頗深。

【主要收穫】

一、更新觀念,增強了對“教育”的理解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社會屬性,教育的價值在於促進人的發展和社會統一,這就是新的教育觀。本次培訓中,田文江博士作的《中國教育面臨的困境和挑戰》講座中指出國家與國家的競爭是綜合實力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21世紀的中國需要教育現代化,他從歷史的角度、中美教育的比較的案例,從現實的角度等多方面進行剖析,指出現代化國家需要教育現代化,需要加強創新型國家建設。因此,創新教師教育觀要求轉變以教師爲中心、以傳授知識爲主要目的的傳統教育觀,形成以培養學生能力爲主要教學目標的新教育觀;改變嚴守紀律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營造主動探索、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鼓勵創新性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要敢於打破常規,激發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慾望;尊重學生個性,善於發現和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身潛能;建立新型師生關係,尊重學生人格,以寬容、保護、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生;注重實踐,打破封閉式教學。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我們還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二、學習實踐,促進教研員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化發展體現終身教育的要求。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爲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而作爲爲社會、爲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教師,更應要求以終身教育爲目標,將終身學習貫穿於自己的一生,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不斷汲取本領域和相關領域的知識、研究最新的科研成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並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認知。

姜英俐專家所作的《教育敘事研究與教師專業化發展》指出教師要改變研究形式,注重教育敘事的研究,充分發揮教育工作的價值,重建教育生活,讓每位教師成爲主動研究者和探究者,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湖北大學教育學院葉顯發教授所作的《基於教學實踐的課堂教學變革》中指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重引導語和評價語的研究,要修煉好教師的評價語言,從而調動點燃激勵學生的學習,要研究深度教學,講好教學故事。武漢市教科院朱長華所作的《教師行爲問題的研究》從影響教師行爲的因素分析,教師行爲存在的問題研究等方面加強教師的行爲研究,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武昌區教研培訓中心沈旎教授所作的《教研員的三項修煉》中指出教研員要加強課例研修,加強課程整合,以及自我學習的能力等方面轉換教研員的角色定位:專業課程的領導者,專業服務能力,課程發展能力,自我發展能力、武昌區教研培訓中心肖作鈞所作的《怎樣提高評課的有效性》中從怎樣聽課,怎樣評課兩個方面進行有效性的實踐研究,要求聽課要明目的,摸要素,和關係,認真聽,仔細看,勤記錄,多思考,多謀略,精反饋,誠評價。以及評課要“四防八戒”等方面要求教研員切實要指導轉型。在考察洪山外國語學校以及武昌區教育局教研培訓中心中讓我切身感受到學校“互聯網+”的課程特色,以及三級教研網絡格局,多層次集體備課模式,教學主題年活動形成了序列,211培訓,案例培訓等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切身感受到他們研訓一體的累累碩果、敢於擔當,敢於作爲的同時,也讓給我們教研員增進了膽識,體會到教研員專業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加強修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課堂教學新跨越

進入信息化時代,互聯網+技術、廣播、電視、衛星通訊越來越影響到人們政治、生活、學習,人們的生活、學習越來越離不開數字化、信息化,信息決定人們的生存。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引起教育領域裏的一系列變革,引起教學內容、手段、方法、模式、教學思想、觀念、理論和教育體制等一系列變化。課堂不再是惟一傳授知識的場所,學生利用網絡去搜索學習資源,相互解決學習難點,交流心得體會,去獲得心理的滿足與榮譽的獲得,突破了時間與空間上的.約束。在本次培訓中,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王志兵教授所做的《信息化教學評價》指出”從教“的評價”和學”的評價兩個方面闡述了教研員的工具之一——利用信息技術支持課堂觀察和教學評價。沈旎教授所作的《教研員的三項修煉》中提出了教研員要有自我學習的能力,利用在線學習經歷、翻轉課堂、微課等的學習修煉,指導教師用信息技術打造高效課堂,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傅華強院副長所作的《指尖上的教學研究》講座從大數據時代的課程及教學變化,現代教學理念與教研轉型等方面要求教學教研要明晰發展邏輯,轉型要有信息化,從而利用“高科技”服務我們的課堂教學,實現課堂教學新跨越。

【思考與反思】

課堂是教研員的根,研究是教研員的魂,課程是教研員的力量之源,作爲直面一線的教研員,要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爲教師普遍的教學實踐,教研員要以前瞻的視野、專業的判斷、開放的心態學習借鑑,將有價值的研究成果轉化爲促進區域性、學科化的、融入常態研修的教育內涵發展的實踐智慧。因此教研員應深入課堂、走進課程、參與課題、引領教學,成爲一線教師的引路人。

1、教研員要有思想,去學習

教研員只有過硬的業務知識與理論水平,才能解決教學、教研中的新問題。所以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提升自我。要向武昌區教育局教研培訓中心的老師那樣,通過閱讀專業書籍、報刊,關注網絡等媒體中教育方面的話題等手段,把握教研最新動態。

2、教研員要放下身段,去一線

教研員是一支特殊的教育羣體,只有認識到自身崗位的特殊性,只有明確了當前所承擔職責的重要作用,纔能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素質。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研員的角色和職責也發生了變化。只有深入一線,才能真正瞭解教師的需求,才能認識到教師所面臨困難的癥結,才更有發言權。教研員的生命在基層,活力在教育教學的第一線。我們利用自身的科研優勢,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指導教學,敢做示範,敢亮絕活,與一線教師共同磋商,共同進步。

3、教研員要自我反思,促成長

教研員要成爲反思型教師。除了具備專門科學的知識和技能以及能力等外,還應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論修養,廣闊的教育前沿視野,敏感的教育問題意識,過硬的教學研究能力。我們要在在長期的教研實踐中,藉助反思不斷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掌握科學研究的本領。指導課堂教學,深化課程改革,加強課堂教學研究,及時爲課堂教學把脈問診。在教研中如何創造性的開展教研工作,教研員不僅要有豐富的理論儲備,深厚的實踐積澱,更要具備超前的創新意識。正如此次培訓中沈旎教授所作的《教研員的三項修煉》中說的教研員要“經驗+反思=專業化成長”,只有不斷地反思,不斷提高工作創新能力,着力提高教研活動的創新度,在教研中反思,在反思中創新,才能順應課程改革的形勢,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成爲一名專業的課程研究者和引領者,成爲與時俱進,更好服務於基礎課程改革的新時代教研員。

總之,此次培訓是一次對教研員專業修煉的提升培訓,使我有了“開眼界、長見識、增膽識、出思路”的深刻體會,激發了熱情。我將在工作崗位上勇於創新、敢於擔當,追求卓越,爲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引領基層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做出更大的貢獻。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1

11月26日的學習,從張志偉老師幽默、風趣的開場白中拉開序幕。張老師圍繞實際、實在、實效三個關鍵詞,以案例漫談的形式告訴我們教研活動是爲了學會思考,讓課上得更好。張老師認爲課堂教學應立足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每一堂課的設計和實施,都應以學生爲主體,腳踏實地的以學生的獲得爲準則。教師要在其中學會反思和改進課程教學。張老師說,我們要用故事的方式做教研,做一位會講故事的老師,教研活動就是組織老師講教學中的故事。張老師的結束語深深地啓迪了我:“複雜的事情簡單,簡單的事情認真做,認真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創造性地做。”

 一、複雜的`事情簡單做

我們總是把簡單的事變得複雜化,而我們應該做到的是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張老師在講座中講到,有一位山村老師在缺少實驗器材的教學條件下,用漫畫的形式講課科學實驗,收到超凡的效果。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簡單就是有效,就是高效。

我們遇事應該探究“有沒有更簡單的解決之道”。比如,我們講解單詞win(贏得獎品、獎項等)與beat(贏了某人、某隊等)的區別時,大量的語言輸入後,很多學生還是不能理解。而如果換一種方法,使用下面兩幅圖,兩個單詞的區別是不是就一目瞭然,而且印象深刻呢。

 二、簡單的事情認真做

天下之事不難,難在持之以恆的做。再難做的事情,都是人做出來的。再複雜的事情,都可以分成很多簡單的事情來完成。每天堅持做一點,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總有把事情做完的時候。每天進步一點,365天,就是365個進步。張老師講到,如果我們每星期三節課,一年下來就是120節。我們在評他人的課時,比對自己。然後,我們就可以師人之長而自長了。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老師備課、講課不用心,學生自然不會喜歡,教學質量也不會好。簡單的東西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就會找到合適的方法,就形成了流程,就有了標準化。

三、認真的事情重複做

熟能生巧,百鍊成神。一件事情認真做,重複地認真做,到最後,就是憑着經驗和直覺去做,根本不用去多加思考。這就是出神入化的地步。張老師列舉案例:《我教口琴十三年》。一位從教室三年的音樂教師心聲:從日復一日的日常教學活動中,提煉凝華,總結自己的三大收穫、三大變化以及變的原因。我們反反覆覆地認真地做好每天的工作,我們就離“燦爛”很近了。

海爾董事長張瑞敏有一句名言:什麼是偉大,偉大就是把一件事重複做一萬次。世界上大部分真正有所作爲的人,都是一生在從事一個同樣的事情,並努力爲之奮鬥。

四、重複的事情創造性地做

我們反覆做同一件事情並不是讓我們墨守成規,不思進取。張老師以評課活動舉例,時機、內容不同、作用不同、方式不同,給不同的評課的老師安排不同的聽評課任務。,

作爲新時代的教師,我們不能滿足於“傳道,授業,解惑”,也不能滿足於照本宣科,更不能搞題海戰術。我們要善於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更好地整合社會教學資源,結合新的教學裝備,用適合學生的方式去提升學生素養。

化繁爲簡,專注一事,熟能生巧,革故鼎新……我們如此這般去做“事”,終將美好!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2

開學初,參加了“延邊州高效課堂集訓營”學習培訓,對“五步三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有了全新認識。特別是親歷“小組深度建設”、“導學案編制”,將更有利於今後在工作中具體操作,進而創新突破。然而也心生疑惑,覺得諸多問題需要再細細思量……

一、高效模式與傳統教學的關係。

個人認爲,“高效課堂”不是憑空出世,而是“傳統教學”衍生而來。傳統課堂特別是新課改以後的課堂從來不反對“以生爲本”,反而是極力倡導生本課堂,反對“以本爲本”。在傳統教學評價中,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學生學習有實效的課才被評爲好課。凡是能蹲下來與學生爲友,以學生的視角解讀文本,解讀生活;教授的內容、方法新穎、活潑;且形成風格的老師,一定是好老師,深受學生愛戴,也被學界首肯。因此,高效課堂與傳統課堂其實並不矛盾,絕非死敵。高效課堂不過是將傳統課堂的優質資源、先進理念、最優方法“拿來”形成“模式”。

當然,傳統教學確實存在嚴重問題;但絕不能因此全盤否定和批判。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應該採取一種揚棄的態度,繼承併發揚精華部分,改革或摒棄的應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弊端。無需將課程改革神祕化、神聖化,使其高深莫測,讓人望而怯步,不敢去實施和探索。所謂高效課堂不應該完全拋棄傳統的教學形式,另起爐竈。如何纔能有效地將高效課堂理念與傳統教學中的精華結合起來,恰當地進行相互平衡和滲透,從而構建開放而紮實、具有生命力的課堂,真需要我們深度研究和勇敢探索。

二、高效課堂中教師主導角色的認知。

爲師之道 ,貴在於導。“主導”何爲?

其一是引導。它是啓發式教學中經常運用的手段,“施教之功,貴在引導”。無論是新課的引入,還是新知識、新問題、新思路、新方法的引出,都需要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靈活多變的引導,使學生儘快地“上路”。

其二是疏導。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而“卡殼”時,教師如果及時疏通,畫龍點睛地進行點撥,便能化難爲易,使學生茅塞頓開。疏導要熱情、靈活。教師若能滿腔熱忱,學生的思維易被激發而活躍,教師若疏導有道,學生的思維就會走向深遠。

其三是指導。教師不僅要告訴學生如何學,而且隨時用正確的方法去組織學生學習,直到學生熟練掌握並能靈活運用爲止。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不能越俎代庖。只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摸索與總結出一套對自己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真正爲自己所運用。總之,“善教者,善導”。

另外,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離開“精講”。

要做到精講,教師必須要言不繁,善於一語道破。教師要在深入鑽研教材和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潛心鑽研教學方法,把難點用最通俗、最精練、最鮮明的語言,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講明白。科學的講授才能準確無誤、事半功倍,藝術的講授才能化繁爲簡、出神入化。

以上是想說,課堂需要教師傾情關注,全身心的投入。教學過程,不僅是師生自我發現的過程,也是師生雙向生命激發的過程。離開教師基於學生渴求的善導、精講提升,課堂極容易流於膚淺,缺乏深度,阻礙部分學生的深層需求和高品質快速發展。所以個人不贊成模糊教師的專業性以及任何人都能在“模式”下上英語課、語文課等等論調。三個人同時上十個班的課,也讓人疑竇叢生,課堂難道是流水線嗎?

能不能做好高效課堂模式化教學,教師是關鍵,優秀教師可以一課多式、一人多式、一時多式。反過來說,好模式也對教師教學的隨意性等加以約束,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在模式化探索的路上,無論教師還是教研員,都只是過客,不是主人。新課堂更需要淵博篤學、業務精湛、視野廣闊、思想深邃、文化素養一流的高品位的專業化教師隊伍。因此教師的自我提升和教師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尤爲重要。

這幾年我們也一直提倡高效課堂模式教學,初衷是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但模式本身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能做爲教學成果來爭取榮譽。改革的目的是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迴歸教育的本質。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3

我認爲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佔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

一、王主任就如何構建高效課堂進行指導

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難題。課堂的低效能導致學生厭學和教師厭教。爲了改變這種狀況,不少教師都在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那麼,究竟什麼是高效課堂呢?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就是王主任講的'10個構建。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1、教學目標的定位2、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3、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有效途徑4、師生互動平臺的構築5、教學手段的選擇運用6、達標練習的設計與落實7、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8、恰當的身體語言9對學生的鼓勵性評價10、合理的板書設計。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學生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

二、八個精心

1、精心備課2、精心上課3、精心進行作業教學4、精心組織考試評價5、精心指導學生課外學習與生活6、精心進行教學反思7、精心制訂教學計劃8、精心開發課程資源。讓我們的課堂更精彩。

總之,我覺得不管當教師還是當教研員都要有實幹精神;要有揚棄昨天的改革熱情和創新精神;爲振興沂南教育出一分力。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4

縣研訓學校於20xx年6月16日——17日在樂東中學多媒體教室組織舉辦的全縣教研員培訓學習已經結束。這次培訓雖然時間短,但學習內容多,涉及面廣。特別是幾位專家、領導精闢的專題講座,給我印象深刻,感觸頗深,獲益匪淺。

可以這麼說,這次培訓是給我縣全體教研員很好的充電。

教研員顧名思義,就是指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的人員。作爲教研員,在課改不斷深化的過程中,怎樣去調整好自已的心態,擺好排已的位置,如何去應對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進一步強化教研員的職責,提升教研工作能力,使教研工作更好地爲教育教學服務,這是一個捨得大家關注和引起重視的熱點話題。

記得這次培訓,蔡運慎主任作《中小學科研課題的研究和管理》專題講座時,他以縝密的理論思維方式和超前的意識以及生動有力的案例,使我對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他的講座給我們今後去開展這方面的工作指明瞭方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開闢了新的路子。

教研員怎樣去聽課評課,這是對教研員最根本的要求。而王斌老師的《教研員怎樣聽課評課》專題報告是一個很好的解讀。他以從事教育教學幾十年且來自最基層的有效經驗,爲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課。的確,聽課評課,在衆人看來,似乎容易,其實不然,它不僅要講究方法和技巧,還包含着以人爲本的哲理。對於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場合和環境以及不同的對象,只有採取不同的策略和多維度的點評方式,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有利於促進教師轉變教學行爲,提高他們自身的教學水平。這一點,我作爲老教研員深有同感。

網絡時代,教育的快速發展,催生了網絡教研。陳澤良老師的`專題講座,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了當今網絡教研的地位,與其功能作用。過去單一的傳統教研已被打破,我們不僅要構建一個強大的教研平臺,而且還必須培養一大批懂得運用、熟練操作的教研員,使他們成爲網絡教研的領頭軍。這又是教研員的重大課題和嚴峻的挑戰。

陳生髮副校長在談到有效教研時,他針對當今的教研教學現狀作了全面的剖析,並用“困惑、感悟、期待”六個字來概括。值得在座的聽者深思。

海南省研訓院的陳夫義院長的互動式講座值得提倡,周積昀副院長的幽默令人興奮不已。他們的專題報告全面地詮釋了課程改革以來取得的成就和出現的誤區。爲我解開了課程實施中產生的困惑。改變了我過去的一些看法,消除了曾經的顧慮,增強了對課程改革的信心。

我認爲,這次培訓是及時的,富有成效的。我身爲教研員,只有加強自身的學習和修養,不斷地探索、鑽研和創新,才能成爲一個與時俱進,經得起考驗的教研員。

教研員培訓心得體會15

緊張充實的教研員培訓結束了,首先感謝縣研訓學校爲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這次培訓就像一盞明燈給我指明瞭方向,特別是幾個專題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

教研員是學校教育教學教研工作的組織者、引導者,教研員的專業水平直接影響着學校的教學工作。因此教研員就是教師中的教師。這次培訓雖然時間短且較辛苦,但我感到值得,且收穫非常大,這是給自己的一次充電機會,使我對教研員的工作有了一個更新更全面的認識,同時也擴大了自己的知識面。“聽課評課是一門科學,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作爲教研員我們應該怎樣聽課評課。通過本次的培訓,使我更進一步掌握了聽課評課的模式,特別是陳夫義院長對教研員“兵法六”的.強調,使我茅塞頓開,真不虛此行。

教研員培訓讓我重新感受了一次學習的幸福,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禮。但培訓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作爲教研員,要想有所作爲,有所發展,需要的是自己平時不斷學習、不斷研究、不斷進步,才能真正成爲名副其實的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