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彙編15篇)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校共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彙編15篇)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1

學校組織觀看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播放的家庭教育公開課,讓我有幸聆聽專家講座、接受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是感慨萬千!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單靠學校教育不會成功,還需要家校通力協作。學校的專業性可以更好的教育培養孩子,同時也可以給家長切合的指導。通過此次家庭教育公開課,我獲得了更深的教育理解和感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以及想法。學校和家庭要建立相對統一的教育理念,老師和家長需要密切配合,整體做到步調一致。但每個家庭針對自己孩子的獨特性格,應該有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是別人成功的.案例,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就一定可行,適合的纔是的。

學校注重的是孩子的學習、行爲習慣的教育,作爲家庭應該是學校的一個延伸,老師把知識交給了孩子,如何運用知識,培養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是一節課兩節課就可以完成的,確實有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學校老師一個班級40名左右的學生,老師會根據各個學生不同的特點,整體的引導教育孩子,但是沒有辦法如同父母一樣一對一的瞭解指導。同時愛的陪伴也會成爲孩子成長過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只有陪伴後纔會更瞭解,瞭解後纔可能會找到最適合的。隨着孩子的成長,我們應該不過分的干預孩子的生活,但是卻需要做到了解自己的孩子,適時的提醒。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初期學習的時候很多是會去模仿,我們在要求孩子的同時也應該對自己有所要求。以身作則有時候比威逼利誘管用很多。學校的老師不僅給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樣,同時能看到每個孩子的優缺點,及時的同家長溝通。我們作爲家長,也如同剛入學的學生一樣,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去聽取意見,聽取老師們專業的意見,才能更好的引導教育孩子,並且適應新時代帶來的變化。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他們的生命都是屬於自己的,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只能教會他們知識與道德,他們需要自己學會判斷和成長,最終成就適合自己獨特的人生。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2

童年是學習神聖世界和世俗世界本質的時候,是學習真、善、美的時期。家庭和學校這對CP,毫無疑問是完成這一神聖任務的不二載體。在參加完一年級家長會,聽完方校長和李老師的“家校夜話:培養+陪養”後,我確認過眼神,也遇上了對的人。

眼緣之一:重視閱讀,得語文者得天下。

方校長在家長會上講的最詳細和展示的最多的就是學生的閱讀。他引用莎士比亞的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生動地強調閱讀的重要性。他親自講解學校的閱讀教育體系和激勵機制並示範了“閱讀存摺”和“閱讀記錄本”的使用,讓家長落實親子閱讀有了明確方向。班主任李老師細化了具體措施並提供了詳細書單和實際的建議,讓我們受益匪淺。親子閱讀是我從吳宇倫一歲半開始一直堅持做的一件事情,拋開考試這一“功利”的目的`不談,對於一個每天自己的孩子管不過來還要管別人的孩子的高中老師來說,每晚的睡前故事時間尤爲珍貴。長大是不可逆的,每個家長都應該跟自己的孩子有固定的連接方式,運動也好,讀書也罷,一起讀着讀着,聊來聊去,你纔會真正地走進他的內心,建立快樂而穩定的親子關係。從開學一個月的知識面和識字反饋來看,孩子的閱讀之花是綻放着的。當然,我也會有因爲工作或者私事而跳過這一程序的時候,這次家長會給我上了一次發條,督促我和孩子繼續不遺餘力地尋找我們的“顏如玉和黃金屋”。

眼緣之二:培養習慣,無規矩不成方圓。

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近代英國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話》中說道:“兒童不是用規則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規則總是被他們忘掉。你覺得他們有什麼必須做的事,你便應該利用一切時機,給他們一種不可缺少的練習,使它們在他們身上固定起來。這就使他們養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以後,便不用藉助記憶,很容易地、很自然地發生作用了。”通過方校長的介紹,我們瞭解到學校用看不見的力量敦促看得見的成長,突出培養學生的十個好習慣:做人好習慣、禮貌好習慣、衛生好習慣、勞動好習慣、學習好習慣、書寫好習慣、閱讀好習慣、運動好習慣、安全好習慣和飲食好習慣。同時根據評價內容的四大板塊、十一個維度設立了十種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所長、持之以恆做秀的自己。李老師針對在校在家習慣的培養給出了十幾點中肯而且巧妙的建議,比如:養成回家喝水如廁便做完作業再起身的習慣、坐姿和握筆姿勢的糾正、練一筆好字等等。李老師說她不是唯成績論英雄的老師,但對於好習慣的養成一定是嚴格要求的。這個理念獲得了家長們的一致認同,也讓我們對家校共育更有信心!

眼緣之三:家校聯手,見證美好發生。

家長會的最後,方校長介紹了家長志願者和一些優秀家長、書香家庭等等,給我們呈現了家校合作的完美例子,使我們感受到了家校共育的美好氛圍。在李老師和家委會陳主任的帶領下,我們也已經體會到朝陽小騎兵們團結的力量:我們擁有了自己的班徽和班訓、創造了自己的綠色天地、成立了家委會和班委會等。一切都剛剛開始,一切美好都在發生。在接下來的6年乃至更長的歲月裏,家長要誠心承擔起教育的責任,全力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工作,一起培育“向真、向善、向美、樂學、樂思、樂問”的兒童,共同呵護優秀的種子,讓情懷落地,待美好發生!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3

《如何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促進家校共育心得體會》適用於老師的教學心得體會 ,老師們充分利用了這一點,表現非常好。父母更應該調整心態,信任孩子,欣賞孩子。通過孩子的努力,幫助他們建立自信,相信她會越來越好。我也知道挫折教育,但是我們的孩子剛剛開始系統學習,自信心還在建立過程中,需要的是耐心和鼓勵,儘量不去批評,有些時候甚至需要家長去創造條件來表揚孩子,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學校與家庭是教育的“兩手抓”,缺了哪一個,教育就一定會落伍。Schholminski還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依賴於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家庭和學校之間的良好合作可以更好地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優化學校教育環境。

在《管子·權修》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年之計,莫若樹谷;十年之計,莫若樹人;終身之計,莫若樹人。“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樹也,一樹百穫者人”這句話的意思是:把一年作好,種上一棵莊稼最好;把十年作好,種上一棵樹最好;把一生作好,培養出人才最好。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進家校共育的深度融合,從而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在這個問題上,我有兩個體會。

積極有效的溝通是建立成長的橋樑。

一、家長與教師的有效溝通。

父母與教師進行積極有效的交流,目的在於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學習狀況及情緒狀態,以便更好地幫助孩子。廣陵小學家校互動的舉措很多,比如家長會、各種節日活動、官方微信等等,此外,教師還在微信上建立了班級聯絡羣,每天都會公佈孩子的學習內容和要求,讓我們可以實時掌握孩子的學習任務;老師們也經常通過微信發佈孩子的學習生活狀況,讓我們看到孩子在學校的另一邊,全面瞭解孩子;更難得的是,教師還經常與我們分享教育理念和教育心得,從中我看到了教師的高素質、高責任心,最重要的是對教育的熱愛。

從這裏,我學會了“傳遞正能量”,幫助孩子正確看待問題,朝着陽光方向成長;懂得了讀書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明確了“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可缺位”,努力創造條件抓緊時間讓孩子多與父親在一起;得到了對我所提出問題的解答。在閱讀了組織思維所寫下的美麗的詩歌后,我也看到了用詩意的語言來表現數學的理性,學會了如何幫助孩子們一絲不苟地、仔細地理解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除了我們這些家長,我知道在學校裏,有一顆熱情、真誠的心在關注着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舉一動中,她告訴我們要有耐心地等待,用一朵花兒的時間,等孩子每天長大一點。

如此誠摯、高效的家校溝通方式,不僅直接幫助我,還幫助孩子快速順利地進入小學學習環境,快樂成長。

二、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能力。

父母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從孩子的角度去認識她在學校的生活,鼓勵、安慰、引導都無形中影響着孩子的心理狀態。

我試了好長一段時間,想要孩子們回家後高興地與我分享學校的事情。自幼稚園開始,我每天都會問她,爲什麼要把小小的愛帶回家,老師獎勵她,慢慢養成了「欣欣說,我們聽」的習慣,不僅是聽,我們還會評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讓溝通成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繼續保持着在上小學以後說什麼話都要說的好習慣,不僅老師稱讚這些好事,有時還跟同學們玩鬧,她所做的小壞事都開始與我們分享。不管怎樣,我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好奇,肯定了她的情感反應,也對她說了我們自己小時候的趣事,回憶起自己或她父親如何處理童年時遇到的類似困難。這種分享使欣欣心平氣和,也給了我們一個機會來幫助她找到處理困難和挫折的方法。

三、兒童與教師的良好溝通。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看到老師們都能及時關注孩子的動態,但我更希望欣欣本人能積極主動地與老師接觸,與老師溝通。曾有一段時間,我特別羨慕有些孩子能主動關心老師,與老師交談。幼兒與教師的直接交流有助於幼兒在情感上信賴教師,在將來的學校生活中有安全感,能夠自信、積極。但直到現在,儘管她很喜歡並崇拜自己的老師,卻不敢與老師進行落落大方的交流與互動,總是顯示出一種害羞的一面。這個方面,我們在培養上做的還不夠。這是因爲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缺陷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因爲小的時候怕生病、怕麻煩,我對她太照顧了,集體活動少,外出旅遊少,與人交往也少,導致她在人際關係上不夠主動。下一步,我們將與她一起參與拓展、旅遊等活動,拓展她的'視野,增加與人交往的機會,相信問題會得到改善。

其實不僅僅是這個問題,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工程,很多問題都會出現,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培養孩子的良好心態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好的心態去面對孩子的成長。

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助於孩子健康快樂自信。

第一,尊重兒童的自然成長過程。

某個班級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不同的發展,而各個能力的發展也不一定是均衡的。對於孩子身高體重等方面的差異我們一般都會比較寬容,但對於孩子能力方面的差異則不會那麼淡定。父母太瞭解孩子了,所以能很清楚的看到孩子的不足。

以欣欣爲例,她的動作能力發展得較慢:旋轉呼拉圈,一轉就掉;跳繩,能一蹦老高,但不能跳幾個。欣欣開始寫起字來像蚯蚓一樣,她曾經左右不分,bd會寫反,整個認讀音節都不記得…有時候想自己小時候,再看看別的孩子,再看看她,不由自主地着急、糾結,爲什麼我的孩子沒有那麼好呢?

事實上,這些缺陷對孩子的成長都是一個必然的自然過程,沒有誰生來就是好的,誰也不會做任何事。違反事物發展規律,拔苗助長反而是有害的。書寫不好,是因爲孩子手上的小肌肉沒有發育好,如果多練習會適得其反,影響發育,延遲能力的發展;左右不分,有些字會寫反,這是幼年時爬行不足的後果之一,適當多做運動,多做運動,就會進步…

認識到這一點,我明白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靜待花開。還有一次,我在欣欣的筆跡上畫上了“愛”的記號,她剛進小學的那幾個月,筆畫變得越來越幹練,甚至還知道什麼是懸針豎,什麼事垂露豎;欣欣跳繩最近纔有所進步,從原來的一個位數提高到兩位數;她還能獨立讀注音書,看起來越來越好。正如老師所說,生活是一個慢慢成長的過程,每天一小步,與自己比較,天天進步。

二、相信孩子對他們的欣賞。

這過程中,除了不足之外,我們經常應該看到的是孩子的優點,欣賞孩子的優點。小孩都有自己的喜好,一些經常得到表揚和鼓勵的事她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做。老師們充分利用了這一點,表現非常好。父母更應該調整心態,信任孩子,欣賞孩子。通過孩子的努力,幫助他們建立自信,相信她會越來越好。我也知道挫折教育,但是我們的孩子剛剛開始系統學習,自信心還在建立過程中,需要的是耐心和鼓勵,儘量不去批評,有些時候甚至需要家長去創造條件來表揚孩子,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從最開始的懵懵懂懂到現在的文明禮貌,像每個人的孩子一樣,我們都會越來越好。如今我每天都能看到欣欣覺得她是個奇蹟,讚歎生命給我們的恩賜!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4

家長學校的學習使我很受啓發!真是父母眼界的高度決定了孩子以後的成長高度;父母的格局影響孩子的格局。一味保護孩子,不讓孩子受一點挫折,以後孩子只能成爲沒有敬畏感、沒有擔當和責任心的人;只告訴孩子這樣做不對,不說明這樣做的後果有多嚴重,孩子只是照做卻不明白意義,相當於只知道個皮毛,一知懂三分,不知道精髓內含;以身做責的家長以行動影響孩子,讓孩子明白言行一致,做事要有擔當,一切以國家利益爲重,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退縮,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我們家長力爭做的父母親,努力讓自己成爲的自己,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關注和教育孩子!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5

非常感謝學校請潘老師分享的主題。這個主題充滿了經驗和智慧。更新了我對考試的認識——檢測工具:學習態度、方法、效率……這個視角是非常的實用,可以有效的實操,幫助孩子發現問題,提高學習興趣與成績。但這個講座,最重要的是讓我看到了潘老師一顆爲父的心,是一顆真正愛孩子的心。幫助孩子的成長和進步,不是爲了滿足家長的期待,不是爲了解決家長的焦慮,也不是爲了家長的面子,而是真正的、單純的.爲了孩子的益處,爲了孩子的全人發展的陪伴,這些讓我更加受益。謝謝潘老師的分享,也謝謝學校的組織安排。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6

本學期,我有幸參加了家庭教育的小學班主任培訓,認真聆聽許麗華、王玉霞老師等講座,受益頗豐。使我進一步明確了家校共育的方向,理清了思路,思想認識也有了很大提高,進一步堅定了今後改革的決心。提到教育二字,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學校、老師;這兩者在孩子人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我認爲家庭教育更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礎,父母則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老師,正是通過家庭教育,父母會把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潛移默化的折射到孩子身上,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是一個很關鍵的角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也尤爲重要。下面就我的近期培訓和認識談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不斷加強自身學習,轉變觀念,樹立家校共育理念。

作爲一名小學老師,認真學習家庭教育的相關理論,正確把握家校共育的基本目標、基本方向,正確領悟家校共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做法。要認真學習國家關於家庭教育的文件,領悟國家的方針政策精神,吸取外地的先進經驗。要充分發揮導向作用,通過家長學校、家委會等方式引導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培養健全人格、有可持續發展力的未來接班人。

二、積極探索家校共育實施的方式和途徑。

要認真組織學習家庭教育理念,積極推進家庭教育,努力更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逐步建立起與時俱進、具有鮮明特色的家校共育體系,充分發揮對學生家庭的引導作用,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和教師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從而進一步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一)、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與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愛孩子,也許你會說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了,哪個做父母的'會不愛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愛並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認可,我常常給我懂事的兒子一個個親切的擁抱,一個個淺淺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誘的開導,一件件小小的禮物,這會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給予她的愛,也增強了她對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們家長都應該用愛心去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爲習慣。

(二)、傾聽是父母與孩子良好溝通的前提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學會平等地與孩子交流,靜下心來傾聽孩子要訴說的一切,哪怕此時你在忙、再累,也要專心致志地傾聽,不時地詢問孩子:“在學校有什麼有趣的事嗎?上課時你對自已的表現滿意嗎?今天你的笑臉又增加了嗎?每當我這樣問兒子的時候,他總是十分興奮的向我彙報一切,當他說出自已對事情的看法時,我也會尊重他的意見,與他商量辦,給他足夠的信心和自信,我認爲這對培養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傾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學問。

(三)、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避免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作爲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數,做孩子分數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緊張,誠惶誠恐,無心學習,父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上,多抽出時間陪孩子一起看書,一起學習。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他們還沒有足夠的定力,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擾轉移注意力,因此,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家長儘可能的陪在孩子身邊和他一起學習,哪怕是在孩子身邊安靜的看書也好,切記不能孩子在學習,家長在看電視、看手機甚至玩遊戲。也就是說,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積極實踐,勇於創新在學習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根據聊城地區和本校的實際情況,要大膽地嘗試,在實踐中不斷髮現問題,積累新的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和實踐能力,真正成爲家校共育的引路人、帶頭人。創造性地開展家庭教育,要引導廣大教師樹立創新意識,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作爲一名小學老師兼班主任,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本着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探索、總結和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幹別人不想幹的事,吃別人不想吃的苦,守住心靈的一片淨土,樂在其中,挖掘學生的潛能,當好未來人才的奠基石。孩子的教育和培養是一門很複雜的學問,做爲老師,我們應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與家長攜手、與學校共同合作,努力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7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育形式下,對教育藝術、教育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教育不僅僅是一張嘴、一支筆那麼簡單,而是全方位,立體式的全新教育模式去適應當前教育的需要。其中,學校和家長的聯繫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對孩子教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實、更全面的瞭解孩子全天候的行爲和思想動向。誰重視了家校聯繫工作,誰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動性。家校聯繫平臺的建立是符合當前教育需要的,是當前教育重視的。

學校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陣地,但教育不能僅僅只靠學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個環境,家長同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強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因此,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相連,密不可分。

一、家校合力,纔能有效的培養好孩子。

現在的小孩因爲生活在網絡環境中,成長環境相對複雜,孩子在家庭中的行爲習慣和學習習慣也會延續到學校中。學校老師要更加全面地瞭解孩子的各項習慣和心理狀態、性格特點等,就須得密切聯繫家長,只有老師和家長充分的溝通,共同探討孩子教育問題,達成共識,才能全方位的幫助孩子成長。

二、培養良好的習慣,受益終身。

習慣是人的思維定勢,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正如智者所言: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種習慣;有骨幹教師的一句話就講到,與其讓孩子改掉壞習慣不如讓孩子養成好習慣。而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的是不懈的堅持。我們都知道要養成一個習慣,最少得21天,在這期間,不僅僅需要學校老師的督促,也需要家長能夠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只有學校和家庭合力,去督促孩子將好的習慣堅持下去,我們的孩子才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爲習慣。對於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我們可以從孩子的書寫習慣、做作業的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着手,從一些不經意的小事中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溝通消除偏差,正確看待孩子。

俗話說“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數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什麼都好,受不得半點委屈。對於老師的批評有時不能正確看待。其實,老師批評孩子,是老師關注孩子,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更好的一個體現,並不是老師對孩子有什麼偏見。如果我們家長、老師保持一致意見,會更有利於孩子改正缺點;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孩子的優點,對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時,要淡化成績觀,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各方面學習能力的培養。

搞好家校共育就猶如建設好一個好的生態系統,學生是種子,家庭是土壤,教師是園丁,社會是環境;種子飽滿,土壤肥沃,園丁辛勤,環境適宜,才能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保障。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8

此刻有很多家長都在感嘆小孩難教,其實假如家長們仔細觀察和思量的話,就會發明問題大多出在我們成人身上,而不是小孩子身上。下面轉一位教師的經驗,我們共同學習一下

1、蹲下去

這不僅指身體上的蹲下去,而是指心態上的蹲下去。有時候你提的很好的建議小孩不接受,一般的家長就會大發雷霆。其實,你應該考慮一下你的建議對於小孩來說是否合適。不妨換一個角度,從小孩的角度去想一想。一般的母親都喜愛逛商場,但小孩子不一定喜愛,爲什麼?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會發明:你看到的是琳琅滿目的商品,他(她)看到的是琳琅滿目的腿。你假如埋怨他(她)不聽話,你有道理嗎?所以,在小孩不聽話的時候,換一個角度去想,這樣,教育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點!

2、走過去

小孩爲什麼不願與大人們交流,不僅僅是什麼代溝的問題,更主要的是我們這些成人總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呈現,不願做他們做朋友。試想你整天擺出一幅長者的'臉孔,以一種教訓的口氣,不停的抱怨,不停的責備。他怎麼會聽你的話呢?我開家長會的第一句話就是:請大家關上手機,認真的聽兩個小時;假如你連兩個小時都堅持不下來,你有什麼資格來責備你的小孩,要知道他(她)天天在教室裏要坐上x小時,不說學習,光只是坐都不好受,可是我們有哪位家長能體會小孩的苦處呢?

我與自己的小孩是的朋友。我從不責備他,當然有問題的時候,我只是幫他分析產生的原因。所以我與小孩的關係很好,他也很樂意向我講一些他的趣事或苦惱,和我探討一些他這個年齡不懂的問題。這樣做當然不夠。我一星期,不管工作多忙,總是要抽出一兩個晚上的時間與他一起活動活動。比如,打球,散步,讀書,看電視什麼的。所以要想小孩與你交流,作爲家長,必須學會與他成爲朋友。

3、放開手

此刻的小孩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是不爭的事實。怎麼造成的呢?還不是我們大人們的原因。在家裏,你什麼事都給他代勞了,他用什麼來鍛練自已的能力?而我們往往卻給自己找一個藉口:只要你學習搞好了,其他事不用你操心。這裏,我們恰恰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生活的能力與學習能力的相通性,或者說相互促進性。一個自理能力強的人,就是一個做事有條理的人,也是一個思維有特點的人。這些素養表此刻學習中,其潛力是無法想象的。所以我奉勸家長們儘量放開手去,讓小孩自己完成他自己的事。這樣對小孩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

4、多激勵

一個人的健康成長總是離不開激勵的。我想這一點家長們都知道。要害是如何激勵,以什麼方式激勵,在什麼時候激勵。這些家長們未必都十分清晰。這裏有幾個誤區:第一,一味地強調物質激勵。小孩考好了,他提什麼要求都可以,考差了可能什麼也得不到了。第二,不適當的激勵。有些家長機械地認爲,提倡激勵就是不管小孩做得怎麼樣,都是一樣的激勵。到最後,可能你的激勵對你自己而言都沒有什麼公吸引力。第三,從來不激勵。認爲嚴肅可以讓小孩更好的成長。

5、給自由

一般地說,自由的空間更有利於個性特長的發揮。戴着鐐銬跳舞對小孩來說未免太過於嚴格了。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小孩,由於生理心理年齡的逐步成熟,他的自我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他需要有更多的私人空間(尤其是13—18歲的中學生)更多的個人自主權。因此,家長除了不能一一代勞他的日常事務之外,更要學會尊重他的自我空間,給他一定的自由選擇自由安排的時間和權力。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家長偷聽小孩的電話,盤問與小孩交往同學的情況,操縱他學習的時間和學習內容,(比如晚上小孩學習時時不時地過去看他做什麼)等等。這些行爲,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小孩隱私的干涉是對他的不尊重,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假如嚴重的話,可能會傷害小孩的自尊,引起他的逆反心理。到這時,再來挽救恐怕就很麻煩了。

6、作學生

好爲人師是人的共同特點。不僅大人有,小孩也有。過去我們總是以批評的眼光來看待好爲人師,其實任何事都有正反兩面。在我們對小孩的教育中,假如較好的運用人的這種好爲人師的思想,教育效果可能連我們都想不到。要提高小孩學習的積極性,方法是很多的。有時候降低一下我們家長的身份,做自己小孩的一名學生,其樂真是無窮呀!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9

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把家庭的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的學習上。孩子的進步,家長看得到,老師也看得到。小學是每個孩子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不能把自己定位在“教書匠”這個層次上,教師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導者,是孩子心靈的導師。還記得去年剛接上這兩個班級,很多孩子的眼神裏總有一絲膽怯、自卑。一個學期後,我和孩子們才能夠如朋友般在課下交流。如今,每天都有好多孩子來辦公室,他們的眼中多了幾分自信。他們真的成長了,我們只是陪伴着他們,看着他們蛻變。或許多年後,他們不記得我們。只要他們在未來的旅程中能走得更加堅定、自信,就好!

從古至今都流行着這樣一句話“人在做、天在看”,我覺得這句話用在我們教育行業在合適不過了。其實我們的工作每天都有家長在看着,在體會着,你是否真正關心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究竟付出多少,操心多少,家長都是看在眼裏,想在心裏的。

教學是一項良心活,我們一堂課可以認認真真,也可以輕鬆一過,但是對學生產生的影響確實天壤之別,作一名老師容易,作一名好老師不易,年復一年的作一名好老師更不易。當今獨生子女居多,家長對學生的期盼不言而喻,從而對我們老師的要求自然會更高我覺得這不應該是我們的負擔,而是我們努力向前、向上的動力。認認真真的對待每一堂課、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作爲老師,不要等到家長來找我們才努力的回想他說的是哪個孩子。自從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後,一下子就特別能理解父母對孩子的那份操心。我們與家長溝通,,只要用心的交流孩子的情況,每個家長都會接受的'。溝通時,要了解和肯定孩子的優點,孩子存在不足的地方要注意說話的技巧,要讓家長覺得老師是真心想幫助孩子進步的,而不是找家長來批評孩子的。因爲孩子還在成長,都還沒有定性,可以建議孩子努力的方向,可以提出一些好的建議請家長思考,這樣才能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較好的結合起來。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系統性的大工程,需要老師、家長、社會形成合力,而並非只是某一方的單獨責任。老師和家長就是要多溝通,有了問題共同探討研究解決,不能無端地相互指責,推卸自己的責任,因爲我們的目標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一切爲了孩子。

我覺得有必要讓每一個老師都記住,“我們這是學校,不是工廠。產品壞了可以回爐,但是教育壞了,就是一輩子”。做爲青年教師首先要給自己定一個目標,就是要成爲學生和家長眼中的好老師。要完成這一目標,我認爲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待家長的態度要好;其次,要用自己的心去關愛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受到偉大的師愛;再次,還要有精湛的業務水平,能夠勝任學校交予的任何任務。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10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二者相輔相成,必不可少。教育不單單只是學校老師的責任,也不代表學習科技知識便是教育的全部。

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父母的行爲習慣就是孩子學習的一本教材,家長要做到言傳身教。

我們班的劉奕君同學吃飯很少吃菜,經常感冒,耽誤課,並且她遇到一點困難就哭鼻子。她爸爸也這樣不吃菜,在與她爸爸溝通後,讓孩子家長做出榜樣,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要其明白失敗是正常的一件事,對待事情做到努力但不強求。後來,孩子有了很大改變。

如何採取正確的方式教育好孩子?我認爲必須家庭與學校兩方面共同發力。家長和老師也要多多溝通,與老師一起查找針對小孩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瞭解孩子情緒是否穩定,採取科學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得到改進。平時多與孩子平等交流,耐心聽取孩子的不同意見,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我們班的'苗宇航同學學習拖拉,在家裏不講衛生。在與家長溝通後,讓他給妹妹做榜樣,有一個哥哥的樣子,慢慢的發生了可喜的變化,能自己疊被子了,學習有了進步。他的父母也不老是看手機了,能跟他談談學習,說說心裏話。

班裏還有一個男孩,家庭離異,孩子跟着爺爺奶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疼愛,經常表現出一些過激的行動,與班裏的其他孩子不合羣,老打架,不完成作業,老師與家長溝通後,他的媽媽回來看他了,孩子也變得開朗了,與很多同學成了好朋友。

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我們要通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11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採用怎樣有效的方式和家長合作教育孩子,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我認爲可以從家校合心,共同教育做起。要做到這點,就要善於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要知道,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家庭的教育對學生也尤爲重要。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會使學生有不同的性格和習慣,那怎樣讓學生在家裏也有個好的環境教育呢?這就要我們班主任多與家長溝通,多與家長交流,向家長介紹好的教育經驗,與家長一起查找各自的教育問題和教育缺陷,一起共同進步。要讓家長們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裏各方面的表現,也讓家長告訴老師他們孩子在家的情況。在學生做了一件好的事時,家校可共同鼓勵他,表楊他,讚賞他;要是學生做了一件錯誤的事情,家校可共同教育他,勸導他。這樣就強化了孩子習慣的養成和對錯的辨別能力。不知誰說過這樣一句名言: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所以我們要通過家校共育,來締造學生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

不管怎樣,我們的教育,不能僅僅只依靠老師,更多的還需要家長和我們一起來共同完成。學校家庭教育怎樣纔有更有效,這是我們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管總結完善,讓自己的教育更爲有效,讓自己獲得提高。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12

學校與家庭最根本和最原始的活動都是讓孩子們能夠幸福成長,而缺失任何一方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只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聯繫,和諧統一發展,教育才有可能發揮其的育人效益,更好地促進孩子幸福成長。

然而所有這些宏觀的道理都應該從微觀的細節入手去做。楊老師的講座深入淺出地給我們介紹衆多細節。“五個一”每一個“一”都是細節,都可能被忽視。需要家長和老師都重視起來。古語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說明,古人早已認爲學校和家庭教育是一體的',家庭和學校教育缺失任何一方都是孤掌難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和孩子有着血緣關係爲基礎,在家庭教育中常常能做到以情動人。另外,父母和孩子的接觸時間最多,瞭解最細,所以父母能根據孩子的實際進行鍼對性的教育。而學校具備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教師也經過專業訓練,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有計劃、有系統,從而更專業地培養和教育孩子。所以,家庭和學校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各有所長,如能進行優勢互補,形成家校合力,定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幸福成長。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13

大家好!我是學前2班來璟雯的家長,很榮幸在這裏給大家分享我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我一向覺得孩子就應在簡單的環境中成長,享受她無憂無慮的童年。玩,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也是我們認爲的教育方式,在玩的過程中不僅僅能夠讓她們獲得無盡的樂趣,還能夠學到各種知識,透過遊戲還能夠讓她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苦惱。

我不看重她此刻能學多少文化知識,我們平常關注的是她的身心健康,讓她懂得自尊、自強、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做一個富有愛心、懂得寬容團結的孩子。平時期望她能多參加集體活動,能和小朋友玩到一塊兒,從平時的溝通和交往中來激發她的社會交往潛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處理事情的應變能力。能及時告訴老師自我的需求,在課間能大膽發言。我覺得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融入集體對她完整性格的形成是很有幫忙的。

在家裏,我們會有意識地給她營造一個寬鬆自主的生活氛圍,平常也把她當作朋友一樣來溝通,不會拘束於某種特定的形式來教育她,而是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進行,其實我們就是她的參照物,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她產生影響,因此在要求她的.同時我們更嚴格地要求自我。

在家裏,我們會給她一點獨立的空間,讓她學會自我管理。比如我們房間的一個角落是專門給她置放玩具的,那裏的所有物件需要她自我來整理。這個效果很好,這樣讓她體會到了媽媽平時整理家務的辛苦,還有物件需擺放整齊,從哪裏取來就要放回哪裏。平常在處理問題時,我們都會徵求她的想法,比如在給她買衣服的時候,會徵求一下她喜歡哪個顏色,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我們很尊重他,那麼以後她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也會思考到別人的感受,多替別人着想。平常我們會盡可能抽出多的時光去與她溝通,耐心傾聽她的心聲,允許她發表不一樣的意見,營造能讓她充分吐露心聲的氣氛,對於正確的觀點,我們會鼓勵,對於不妥當的想法,我們會跟她講道理,她仍然不明白的,我們再適時地加以引導。

總之,我們就應放下家長的架子,多點朋友式的溝通,把她真正當作家庭的一份子,讓孩子感覺到自我的重要和職責,給她一份平等,一份信任,讓她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14

大家好聽完下午的演講和培訓有何收穫。我只帶表我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敢說敢做敢自我。它是公衆教肓活動,公衆話語權,每個人都有發言的觀點和理論。劉逸舟老師我們老鄉。滿口家鄉話,普通話一般。但是他的演講接地氣,很撲實。大衆能聽明白,他的互動能力很強。每一句大白話 能夠穿透每位家長內心深處。讓人快速明白如何應用。這就是好的演講者。給人留下好多反思的問題。核心問題看清自己,洞察孩子。我的話說完了。什麼時候有機會咱們班裏也搞一次培訓。大家一起分享。找到共鳴點。一起成長。變的更加完美。謝謝家長的點評!

非常感謝德高忘重,爲師良母老師認可我的觀點以及所有的媽媽。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你來自哪裏,幹什麼工作,受何等教育。有多少錢!都與性格有關係。性格決定命運。有的人後天訓練變的含蓄,低調,委婉用暗示的手端告訴你,不發言。而有的人看中目標,不達目標不罷休,外界的人很難影響他的想法。而有的.人富有激情,很有愛心,有爆發力,情緒化。而還有一種人沒有大起大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別人有,與我有什麼關係。所以不管咱們成人還是孩子都與這四種性格有關糸。性格從血液裏帶的,骨子裏先天性的。無法改變。怎樣瞭解性格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不管和孩子和別人處的融洽和諧 交流。性格是一個工具。我希望咱們靈活應用起來。感興趣的話家長看

看性格大師樂嘉性格色彩學。能洞見自己身上的問題。看清自己,瞭解別人。和孩子成長起來,有責任,更有擔當。謝謝咱們團隊。

人的一生都在學做人,學習做人是一輩子的事,沒有辦法畢業的。人生不管是士農工商,各種人等,只要學習就有進步。人缺乏溝通,會產生是非、爭執與誤會。最重要的就是溝通,相互瞭解、相互體諒、相互幫助,大家都是龍兄虎弟,互相爭執、不溝通怎麼能和平呢?也要學習生存, 爲了生存,要維護身體健康,身體健康不但對自己有利,也讓朋友、家人放心,所以也是孝親的行爲。

家校共育心得體會15

作爲家長普遍都認爲自己最關心自己的孩子,都會說:只要孩子將來能幸福,我們願意付出一切!爲了孩子吃再多苦也值。甚至大多數家長把孩子的未來當成自己夢想的延續。但是我卻無意間察覺,家長們似乎忽視了一個問題:參與孩子的成長,你專業嗎?你能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做到?我們不是專家,這是肯定的。實際上,我們的孩子已經很優秀了,而且一直在努力,他們需要的是我們的助力、需要正能量的助力!

既然我們缺少專業知識,能力不夠,必然要學習。對於“家長駐校”,本來我也不覺得參與其中會起什麼大的作用,甚至我的初衷僅僅是想幫老師湊個數,如果知道班裏有別的家長能去,我還不一定會參加這個活動。但是就在踏進校園一剎那,我猛然察覺,來就對了。這裏是屬於孩子成長的環境,是他們將要在這裏走過四年的搖籃,這裏將會爲我的孩子你的孩子修枝剪葉,爲他們成爲棟樑之材輸送供給無限的正能量,雖然這所學校是農村的、不太大。

學校不太大,卻足以孩子們上課學習文化知識,開闊心胸;課後奔跑吶喊,放飛自我。學校不太大,但乾淨利落,窗明几淨,綠植豐富。

學校不太大,但教室內外地面淨亮,教學設施合理擺放。多處設置了廁所夠方便,廁所無味夠衛生,夠潔淨。

學校不太大,但餐廳內食物豐富,營養剛剛好。操場是塑膠的,安全環保檔次高。精神文化、物質基礎都較全面。

學校不太大,但所有任課老師積極教學的態度我看在眼裏。班主任、級部主任一門心思爲我們的孩子跑前忙後不遺餘力。今天,王校長也在百忙中與駐校家長互動。爲大家補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王校長講的兩個主題至今猶在腦海裏思悟:

第一、學生的競爭不是智商的競爭而是家庭環境與家長教育理念的競爭。家庭教育觀念的轉變確實是我們農村家長需要惡補的一堂課。

第二、不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讓孩子不要站錯跑道。一定要讓孩子站在他有特長的那條跑道上。

離開學校,深刻的.話語的始終在耳邊。

希望所有家長參與到“家長駐校”活動中來!來了你才能體會執教者們的初心,來了你才能體驗學校爲孩子們學習安排的細緻入微:包括忙而不亂的早自習,課堂上教師們體貼入微的循循善誘,課間操還在背單詞,午飯後講講衛生,10分鐘練練字這一切的一切。

學校不太大,安排合理緊湊就等你來提建議。

學校不太大,在講臺顯眼位置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國家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價值目標“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班級綜合安排也是細微到有表可查,各位家長都有機會來點贊。

學校不太大,我想呈現在您面前!非常榮幸參加“家長駐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