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創新教育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1

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和諧發展,使學生整體素質的綜合提高;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增長率是當代教育的主要目的。

我國的傳統教育,尤其是以“應試教育”爲特徵的傳統的基礎教育,不僅沒有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反而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我國學生聰明、勤奮、有禮貌、基本只是紮實,但是在動手能力、自主性、創造性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我們缺乏創造性型人才,實際上是與我國的教育體制、教育模式的不良密切有關。

在小學試試創造性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創造性的培養和提高,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尤其是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的教育下,在學生積極的活動下形成、發展的。創新教育不僅需要改革舊的`課程、教材、教法、教學手段、評價方法,更需要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教師樹立創造教育的思想,明確創造性教育的目的,掌握並在教學中運用創造性的原則是成功實施創造性教育的前提。

1、將課堂單向灌輸變爲師生共同參與,一起學習。

2、變以教爲重心爲以學爲中心。

3、變以知識傳授爲主要目的爲以發展能力爲主要教學目的。

4、變嚴肅紀律,遵守常規的課堂氣氛爲生動活潑、主動探索的課堂氣氛。

5、更新教學手段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6、發展學生個性,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中公平對待每個學生,不斷挖掘學生在學習中的內在潛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和諧發展,使學生整體素質的綜合提高;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增長率是當代教育的主要目的。

我國的傳統教育,尤其是以“應試教育”爲特徵的傳統的基礎教育,不僅沒有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反而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我國學生聰明、勤奮、有禮貌、基本只是紮實,但是在動手能力、自主性、創造性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我們缺乏創造性型人才,實際上是與我國的教育體制、教育模式的不良密切有關。

在小學試試創造性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創造性的培養和提高,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尤其是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的教育下,在學生積極的活動下形成、發展的。創新教育不僅需要改革舊的課程、教材、教法、教學手段、評價方法,更需要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2

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是人類獲取文化精華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是人們認識社會和改造世界必要的學習方式。

我讀的書是《創新教育》。其主要內容:創新教育的基石、創新教育的關鍵、創新教育的核心等內容。

創新教育的基石是民主、和諧、探究的氛圍;關鍵是人,它涉及到教師、學生、師生之間等各種關係,而這些關係中最主要的是確立學生的主體性;創新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素質,它主要體現在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上。

讀此書後,使我受益匪淺。從中認識到,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爲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活動。在創新教育中,民主、和諧應是現代教育的至高追求,它應涵蓋教師與學生的和諧、全體與部分的和諧、基礎與提高的和諧、現在與未來的和諧、理論與實踐的和諧等諸多的內容。探究,是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激發學生求知慾,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

在創新教育的課程中,教師的觀念和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注重師生間情感交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由“教”轉向“導”,成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這樣,教學就會出現平等、和諧、民主、合作的氛圍。爲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在課堂中應精心安排一些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體驗、領悟和昇華知識。爲此,

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因此我認爲,教學活動應該立足於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欣賞學生的社會成長,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

在教學觀上,改變重知識傳授方法,爲重視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改變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宰地位,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觀念,爲創新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造就必須有自由度的時間和空間爲保證,以深厚的知識爲載體,以課堂教學爲主渠道,以良好的方法爲紐帶,在實踐活動中奠定,在成功的體驗中鞏固。 精彩句段:孩子是處於做夢的年齡,應該讓他們做夢,這是對生命的尊重。

創新教育的課堂是民主合作、具有良好氛圍、怡人的課堂;是生命得到全面關心、素質得到全面鍛鍊、能爲終身發展打下基礎的課堂。

書香能明志,讀書方致遠,讓漫漫書香陪伴詩意人生吧!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11月20—21日,我在線上參加了第六屆“STEM+創新教育學術交流研討會”,兩天的學習裏,認真聽取了華南師範大學柯清超教授、北京師範大學餘勝泉教授、白明教授和董豔教授等專家的報告,加深了對STEM教育理念的認識,對於STEM理念下課程的開發和創新實踐成果的提煉等有了一定的學習效果。

柯清超教授分享的“STEM課程與項目式學習”的專題報告從STEM教學的國內外實踐、項目學習對STEM的支撐、STEM項目的設計與實施三個方面展開,通過對國內外典型STEM課程案例的介紹,爲我們釐清了分科教學與STEM教學、STEM與創客教育及項目式學習的區別。還有另外幾位教授的.分享以及課例專場也是乾貨滿滿。

在開展STEM探究性學習使利用科學展板將研究結果條理化。白明教授的《面向機器人主題的STEM課程設計》講座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搭建科學展板,左邊闡述探究的目的、問題、假設和變量,中間展示研究的進程和材料等圖片資料,右邊展示數據結果、結論、討論過程和參考書目,整個展板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思路清晰。

通過本次的學習,讓我知道了STEM教育是通過對學科素養的綜合使用,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培養綜合性的人才。課例專場讓我學習到了實際案例,找到實操的指引。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4

10月18日,由中心領導帶隊,我和同事們一起赴教育分社參觀學習了一個下午,與教育分社創新團隊舉行了座談會。經過這次學習,我收穫良多,現總結如下。

一 創新的動力來自對事業的熱情

在與教育分社的同事座談時得知,儘管教育出版受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較大,但他們對所從事的工作無不充滿信心。更重要的是,他們視工作爲事業,把讀者和學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何謂“事業”?古人說:“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簡單地說,就是做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卻又幫助了他人,這就是事業。爲個人稻粱謀,斤斤計較個人利益得失,只能算我們謀個差事、職業而已,與“事業”相去甚遠。做事業,最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感和責任心。使命感源於對事業的熱愛,源於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當仁不讓”的思想境界,源於內心堅守信念不畏艱險的奉獻精神。我們從事的職業首先是爲讀者貢獻精神食糧,認認真真做好書,提供健康的、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產品是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外化和體現,也是對使命感最好的詮釋和踐行。有了這個使命感和責任心,我們在工作中才會有激情、有熱情、有動力,纔會懷着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敬業精神,無怨無悔地去追求。

二 創新的核心是敢於突破常規

教育分社團隊在進行《藍色的家園》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從策劃選題到提交樣張,僅僅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這顯然與我們平時按部就班的工作程序大不相同。而如果按照正常的工作程序,這個項目就拿不下來。在這樣的時刻,教育分社團隊大膽立項,突破常規,爲我們探索並提出了一種新的、更加高效的工作方法。

創新首先意味着改變,所謂推陳出新、不落窠臼,無不訴說着一個“新”字。我們長時間在已有的機制下工作,已經適應了這種工作狀態和工作環境,在面臨改變時總有一些不自在,覺得還是不變的好,“以不變應萬變”。其實是安於現狀,被舊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模式束縛了手腳,不想更不願意探索新的工作方式。而教育分社創新團隊敢於突破常規,就是對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的探索。他們的創新不僅體現在制度性突破上,還體現在產品或服務方式的突破上。把專家請到現場,隨時修改文稿;彙集各家之長,讓自己的書鶴立雞羣等等,無不是創新的體現。

三 創新的基礎是堅強的團隊精神

在一項需要團體協作才能完成的活動中,只有一個人有創新的想法而其他人不呼應、不貫徹的情況下,創新就只能夭折。一項創新,一項成果,很多時候已經不是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而是一個團隊精誠合作的結果。所以,創新離不開團隊,團隊的存在,團隊精神和意志的發力,爲創新活動的完成提供了堅強的後盾。

教育分社團隊中,有入社五年多的編輯,也有去年才入社的.新人。他們總能圍繞共同的目標,分工合作,有向心力、凝聚力,這樣才保證了項目組的高效率運轉。團隊並不是讓個人湮沒,也不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他們在團隊形成的合力下,才更好地揮灑個性,表現出了自己的特長,保證了大家共同完成任務目標。這一點,是我和同事們有目共睹的。團隊首先強調的是協同工作,命令和指示在其次,所以團隊的工作氣氛很重要,它直接影響團隊的工作效率。張性陽同志身爲這個團隊的“隊長”,工作幹勁足,謙虛好學,不怕煩瑣,把最艱苦的工作留給自己,給了我和同事們以很大的啓發。我們中心經常會組成不同的項目小組,我也經常被委派擔任這些小組的負責人和協調人,從教育分社團隊中獲取的這些寶貴的經驗,必然會有利於我在日後順利地開展工作。

除此之外,我還關注到,創新還要注重細節的完善和流程的順暢。教育分社團隊的取得的成績和順暢的流程是分不開的。策劃思想下達—分工採集類似選題的信息—集中討論並確立基本框架—撰寫樣張—提交選題等等,這一系列的工作環環相扣,在任務重、時間緊的情況下,更加節約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教育分社總編輯李忠東還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意見,如敬業第一、編輯要成爲多面手、創新不能停留要擴大戰果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總提出了一個“政通人和”的概念,我覺得比較切中肯綮。“政通”其實就是政策發力,就是獲得部門或者集團的支持,這給同志們做事業提供了一個基礎,能讓大家放開手腳去做;“人和”就是團隊發力,這裏包括項目負責人與項目組成員的“和”,也包括項目組內成員之間的“和”,這與我在體會中提到的團隊精神不謀而合。沒有這兩個條件,創新就難以得到持續。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5

我讀了《課堂教學的智慧與創新》,深有感觸。透露着教者的智慧和創新,傳遞着課改的精神。爲我們開啓一扇明窗的同時,讓我們從一個個生動的課例中去尋求啓示,一覽其間的風采。 精彩的課例,充分展示了教者的教學智慧。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要能達到厚積知識,破難解疑,能力提高,高效學習的境界,並且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學得舒暢。那如何在我們的課堂中真正做到智慧與創新呢?

我認爲,作爲教師,首先“課堂教學的智慧與創新”是一種教學理想,即教師要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要從本學科的教學特點和規律入手,努力上好每堂課,使學生能從中學得到更多的東西,至於用何種方法和手段,則需要我們教師充分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課堂”只有更高,永遠沒有最高,課堂教學雖然有“法”,但永無定“法”,這正是教師的發展之道,是教學科研的魅力所在。

其次,“課堂”是一種教育責任。即要求我們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來高質量、高標準地培養人、發展人、成就人。因此,高效課堂應是努力通過課堂教學活動這一手段,高水平地達成培養人的目的,高效課堂應是教學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結合。 有人把教師比作園丁,把教育看作是塑造人的靈魂的工作,這說明教育教學工作是一種極富挑戰性和創造性的工作,同樣四十或四十五分鐘,同樣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有的課堂則可能使學生如浴春風、心存期盼,課堂是教師施展才華的舞臺,學生的學習狀態某種程度上折射着教師的職業素養和教育藝術水平。 課堂,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沃土,構建高效課堂,是教育永恆的追求。課堂教學,是每位教師要形成教學反思的'行動和習慣,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以一種執著、堅韌,經歷脫蛹化蝶的痛苦,生成個性化的教學智慧,使課堂教學從有效走向高效。 《課堂教學的智慧與創新》就是爲了讓教師在最短的時間掌握實現有效課堂的方法。從而恢復課堂的活力,讓激情在課堂的上空飛揚。願我們這偉大的園丁,偉大的心靈播種者能夠從書中攝取到自己所需的養分,到達成功的彼岸。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6

21世紀是以知識的創新和應用爲重要特徵的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竟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21世紀也是教育和學習起核心作用的時代。要實現課程改革的創新,必須從根本上實現教育理念的轉變。學習貴在創新,那麼教育也應重在創造。學習了文件《關於加強師德建設規範普通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行爲的若干意見》感受頗深。我從以下幾個方面總結學習心得體會。

一、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

教師教學要有“對象”意識,不能“唱獨角戲”,因爲離開了“學”,也就無所謂“教”。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爲了學生髮展”的思想。有效教學的理念,關注學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關注的心理基礎則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交往中的素質要求,是誠信、關愛、協作等品質的形成基礎。教師尊重學生,是實行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沒有尊重學生,課改無從進行。古人常說的“師道尊嚴”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解釋,即有尊嚴的是知識,而不僅僅是早一點掌握知識的人,教師要用平和的心態,平等地尊重學生,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切實地關注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關注學生的情商,才能真正地接近學生,使每一個增長率教學環節能夠在學生身上發生作用,才能根除諸如爲片面提高成績而佔用學生休息時間、滿堂灌、拖堂、體罰羞辱等課堂教學頑疾,才能使有效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具體的貫徹落實。

二、關注教學效益

教師教學要有時間與效益觀念,既不能“跟着感覺走”,也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爲“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同於生產效益,它不取決於教師教多少內容,而取決於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的綜合。

三、關注教學的可測性

教師教學要有明確的目標,並應儘可能使目標具有可測性,教學完結時,能夠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實施測量。當然,不能簡單地說“可量化”的教學就是好的、科學的教學。有效教學既反對拒絕量化,也反對過於量化。應該把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綜合起來,全面體現學生的學業成績與教師的教學成績。

四、關注教學反思

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持續地追問:“什麼樣的教學纔是有效的?”“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這更有效的教學?”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有效。

五、關注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是準備策略,就是怎樣備課,原來的備課主要是從教師的講而不是從學生活動的角度備課,筆者認爲應該從學生學習活動的角度備課,這堂課有哪幾項活動,怎樣安排,在活動中怎樣進行評估和調控等等應該是教師着重考慮的問題,而且不僅需要事先備課,還要學會事後備課,就是進行教學反思,怎樣把課前備課和課後反思相結合,是我們要進行好好研究、積極實踐的問題。

二是實施策略。比如說,有很多教師經常用討論的方法,但怎樣討論,討論有幾種,怎樣安排,也都是應該研究的。有的討論可以放在課堂上進行,有的可以分組進行,有的討論是激發學生大容量思考。又比如,目前提倡的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怎樣利用電腦演示來促進學生的思考呢?另外,練習設計的策略,還有提問的策略,都應該以有效教學爲原點設計安排。

三是評估策略,包括對學生的評估和對課堂教學的評估,對學生的評估可以引進“質的評估”的方法,記錄學生的各種進步,反映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教程和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同時也應該有教師教學效果評估,如學生反饋、評價統計等。

六、關注課堂教學時間管理

提高教學效率的實質是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成效。爲此,教師必須優化課堂教學時間管理,充分發揮教學時間的綜合效用。

1.制度化學習時間與自主性學習時間相結合傳統課堂教學是以固定的時間單位組織教學的制度化體系,在教學時間分配上存在着教師支配一切的單向性,學生缺乏自我選擇、自主學習的機會,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必須變革單一的、“制度化”的教學時間結構,把制度化學習時間和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教學時間的統一性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機結合起來。

2.提高課堂實用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比率,綜合達成各項課堂學習目標

現代教學理論按照遞進嵌套的層級關係把課堂教學時間區分爲分配時間、教學時間、實用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等不同類型,後一變量較之前一變量其時間範圍逐漸由寬變窄,其與學習結果間的關係也愈加密切。這就是說,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不能寄希望於大量額外增加學生的學習時間,而是要通過提高教學水平和知識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課堂時間損耗,提高課堂學習的實用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同時,由於實用時間、學術學習時間與課堂教學模式結構、教學目標間並不存在直接的聯繫,同樣的實用時間和學術學習時間既可用於較低認知水平的“題海戰術”,也可用於較高認知水平的學習。因而,還應把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與教學目標、內容等因素聯繫起來,注意科學分配以不同教學組織形式完成各種認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課堂教學目標任務的實用和學術學習時間。這樣,課堂教學才能綜合、全面、高效地完成培育新人的各項任務。

七、關注優化學生認知結構

教學知識掌握過程實質上是學生認知結構的建構過程。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理論都認爲,教學效果直接取決於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認知結構)和如何有效運用這些知識加工所面臨的學習材料(學習策略)。因此,優化學生認知結構和加強學習策略教學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1.動態協調教材知識結構、學生認知結構和課堂教學結構的關係

只有當這三種結構形成內在的協調統一,才能使教學有效促進學生將教材知識結構轉化爲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爲此,教師應充分了解和利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以漸進分化和綜合貫通的方式把握教材知識結構的層次性和整體性;設計優化的課堂教學結構和模式,改進教學組織形式,把全班個體學習、成對學習、小組學習和全班統一學習有機結合起來,使教學更適於完成各類不同的學習任務,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整體優化的知識結構。

2.加強學習策略教學

學習策略種類繁多,其主要內容包括理解和保持知識的複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運用知識解題的問題表徵策略、具體求解策略和思維總結階段的反思策略,以及掌握知識過程中的自我監控等元認知策略。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科實際,通過分解練習和綜合實踐相結合等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學習策略教學,以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效率和質量。

八、關注預設與生成的辯證統一

有效教學既是預設的,又是動態生成的,是充分預設與動態生成的辯證統一。預設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礎,生成是預設的超越和發展。教學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預設是教學的基本要求。課堂教學如果只講“動態生成”,而拋棄了應有的“預設”,或者遠離教學目標地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學生想到哪兒教師就跟到哪兒,那麼這種教學實際上就是在開無軌電車,是無效的動態生成。同樣,只講預設,沒有動態生成,不能根據教學實際作出靈活的調整和變化,就很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促進學生的發展。所以,有效教學必定是預設和生成和諧、辯證的統一。爲了正確處理預設與生成的辯證關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實踐中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精心預設,爲各種可能的生成做好充分的準備。第二,有效生成要立足文本的重點、難點進行生成。第三,教師爲課堂智慧生成的“助產士”、引領者和創造者。

九、關注提高教學有效知識量

教學實踐表明,教學的有效性取決於教學的有效知識量。所謂教學的有效知識是指教學中學生真正理解並有助於其智慧發展的知識,是能提高學生有效知識的知識。教學有效性的法則就是教學的效果取決於教學的有效知識量。如果教學的有效知識量爲零,則教學效果也爲零,此時,教學內容不論如何正確、科學,都屬於無效教學。教學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任何知識,就其存在的價值,從發生學意義講,都是有效的,有價值的,但是,從教學論意義講,教學知識可分爲有效知識和無效知識兩大類。科學的教學內容如果傳授方法不當,不能與學生的認知結構發生實質的、有機的聯繫,教學的效果仍然可能很差甚至出現負效。教學效果取決於教學的有效知識量,而不是教學傳授知識的多少和教學時間的長短。

十、關注教學生態和諧平衡

當代教育生態學研究表明,只有當整個教學生態系統處於動態和諧和平衡時,教學才能高效優質地實現促進學生全面進步和發展的目標。這方面有效教學區別於無效、低效教學的特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和學的和諧平衡

有效的教學既有賴於教師的優教,又有賴於學生的優學,兩者和諧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首先,有效教學要求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辯證統一。其次,有效教學要求教師教學過程與學生學習過程的和諧平衡。教師的教是爲了促進學生的學,學生的學需要教師教的幫助,只有兩者和諧平衡,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再次,有效教學要求教師專業成長與學生髮展的和諧平衡。教學過程既是一個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教會教師“學會教學”的過程;有效教學既有賴於“有效教師”,又有賴於“有效學生”。因此,有效教學不但要求學生學有收穫,學有發展,而且也要求教師大膽探索教學互促的教學思路,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不斷提升專業成長水平。事實上,沒有教師的專業成長,學生的有效學習也是很難實現的。只有兩者和諧,才能教學互促,良性互動。

2.課堂環境的和諧平衡

課堂環境包括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是教學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環境和諧平衡就是指課堂的物理和心理環境能增進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使師生處於一種相互尊重、友好合作、充滿人性關懷和具有較高心理安全感、舒適感、歸屬感的氛圍中。實踐表明,課堂環境直接關係着學生對教學和教師的情感與態度體驗,是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7

昨天下午一口氣看完了愛人蔘加市級骨幹教師培訓學習時的一本教材,是東北師範大學編寫的《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一書,還真是收穫不小,希望能與大家一起分享書中的有關論述,可以使我們明目、清神,多少改變一下目前的教育教學觀念,想會大受其益吧。

我們國家的教育體制和理論體系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學習蘇聯教育模式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其特點是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和重教師講授的學習方式。近些年來我們雖然進行了不少的教育教學改革,但不少改革仍然是跳不出傳統教育的框架和束縛。21世紀將是向知識經濟邁進的時代,現存的傳統教育,顯然是不能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和爲培養創新人才服務的需要。因此,教育需創新、教學需創新,只有我們做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所創新了,才能實現對教育教學的創新,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

《現代漢語詞典》中這樣解釋:“創新:拋開舊的',創造新的。”可見,創新就是有創造性地去解決問題。對於我們教師來說,創新就是善於吸收新的東西,將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積極運用於教學之中,並且能有獨特的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學方法的能力。對於學生來說,創新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探索精神,發現新生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強烈願望以及運用已有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新能力就是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創造新東西的能力,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核心。它不僅僅表現爲智力方面對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對新思想、新技術的發明,而且是一種追求創新的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並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是一種善於把握機會的敏銳性和積極改造自己、改造環境的應變能力,因而它更是一種人格特徵,是一種精神狀態。創新能力也是教師各種能力中的最高層次能力,創新型教師的人生應該是“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創新型教師不僅使學生知道過去,尤其重視教學生關心明天,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不僅是指導學生智慧生活的“嚴師”,而且是拓展學生心靈和智慧的“人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重要研究報告中提出:“未來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過教育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創新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內在動力和最高境界,如果沒有創新,人的生命就會毫無意義,只有創新,學校纔會成爲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教師發展成熟的家園。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無數教育工作者都在思索、探究什麼是真正的教育。有人主張“愛是真正的教育”,“保護是真正的教育”,“樹人是真正的教育”,也有人認爲“啓智是真正的教育”,“傳道是真正的教育”,“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這個詞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引出”,即把一個真正的人引出來、塑造出來。正如一位智者所說:“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爲教育。”所以,沒有把人的靈魂牽引到至善、至美、至高的境界的教育,不能稱其爲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爲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教育是人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愛因斯坦說:“當你把學校教給你的東西全都忘記之後,剩下的就是教育。”在全面推進課改的今天,我們應該“咀嚼”出其中的滋味來。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教育的任務不在於把知識灌輸到靈魂中去,而在於使靈魂轉向。”英國哲學家懷特還指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躍的智慧,要使知識充滿活力,不能使知識僵化,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問題。”因此,所謂“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絕不是那種僅僅佔有了許多書本知識卻食而不化的人,而是能夠將知識轉化爲智慧的人。

可見,教育是師生共同鑄造靈魂的生命歷程。對學生而言,教育直接影響他們當前及今後的全面發展和成長;對教師而言,教育是其職業生活的全部,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生命價值。每一個熱愛學生和自己生命的教師都不應輕視作爲靈魂性的教育,必須明確:教育不僅僅是捧上一張張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而是發現個性、分析個性、發展個性,不搞一個模式、不按一個標準,而是最終造就出人人有德、個個成才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僅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學率,而是追求每個學生主動、生動、活潑的發展;教育不僅僅是彙報時的經驗與數據,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度生命歷程、共創人生的體驗。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8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爲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活動。當前倡導創新教育蔚然成風。

思考一:創新教育的基石是什麼

創新教育的基石是民主、和諧、探究的氛圍。

一、民主的氛圍

這一氛圍形成的大前提是社會的教育觀念。隨着經濟的現代化;人才需求的多元化的變化而有所改變;而小前提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觀的更新,教育不僅僅是爲了學生考出好成績,而應該是一切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行之於教育上應改變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素質;重“教”,輕“導”,改變巳習慣了的“師道尊嚴”思想,給學生自由發展度,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發展個性,營造羣體創新的氛圍,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幹,在創造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

二、和諧的氛圍

和諧應是現代教育的至高追求,它應涵蓋教師與學生的和諧、全體與部分的和諧、基礎與提高的和諧、現在與未來的和諧、理論與實踐的和諧等諸多的內容。

三、探究的氛圍

探究,是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激發學生求知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

思考二、創新教育的關鍵是什麼

創新教育的關鍵是人,它涉及到教師、學生、師生之間等各種關係,而這些關係中最主要的是確立學生的主體性。在創新教育中確立學生的主體性,應該樹立兩大觀點:主體整體參與觀、主體活動的時空觀。

思考之三、創新教育的核心是什麼

創新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素質,它主要體現在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上。

1、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造就是後天培養的結果。國外的研究者認爲,智能與創造性相關糸數僅爲0。25至0。30左右。據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智商高的人創新能力不一定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關鍵在於後天的'培養。

2、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營造良好的環境。具體地說,它包含教師教育觀念上更新,教育時空觀上的構建,以創新爲重點的內容之一的目標觀的確立,以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爲核心的,以綜合素質提高爲指向的教育質量觀的形成;在教學觀上,改變抓部分學生的升學爲抓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重知識傳授方法爲重視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改變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宰地位,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觀念,爲創新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

3、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造就必須有自由度的時間和空間爲保證,以深厚的知識爲載體,以課堂教學爲主渠道,以良好的方法爲紐帶,在實踐活動中奠定,在成功的體驗中鞏固。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9

創新意識是創造的前提和基礎,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傾向。而課堂教學是實踐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實踐創新教育的陣地。課堂教學環境的愉悅和諧程度是啓迪思維、開發智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和關鍵。那麼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建立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營造創新環境爲學生創造創新的機會。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師生之間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平等相待,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機會。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看法,提倡質疑。對學生的創意要充分肯定,特別要大力讚揚那些具有獨創性的見解。教師要明白:創新能力人人皆有,決不是優等生的專利,創造諸多條件的.目的只有一個:創設學生敢想、敢說、敢爭論的課堂。

二、啓發學生積極思想,激發學生創新靈感 。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獨立思考,放手大膽地讓學生嘗試探求新知。學生自己能發現的知識,教師決不暗示,學生自己能通過自學課本掌握的,教師決不代替講解。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學會,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中測量圓的周長時,我先問學生:“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時,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你們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條去測量實驗桌上的幾個圓的周長,有幾種測法?”請大家實驗一下。頃刻課堂上人人動手參與,我用這種方法,你用那種方法,氣氛十分活躍。而後,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我在肯定學生的思維方法後,因勢利導,說明用繩測、滾動的辦法測量圓的周長都是有一定的侷限性,我們能不能找出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規律呢?接着利用媒體顯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在同一點旋轉一週後留下的痕跡。“你們看到的圓的周長的長短與誰有關係?有什麼關係?”大家再實驗,直到得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л倍。這樣,通過操作、討論、觀察、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三、喚起創新意識讓學生跳起來摘果子。

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引導下,學生纔會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潛力,聰明才智才能釋放創新激情。

1.巧妙設問,激發思考。教學環境上巧妙設疑,構築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遇到學生髮散思維,讓學生成爲探索者,通過質疑-揭疑-釋疑,在探索和研究中增長智慧和才幹,體驗成功的歡樂,發展創新能力。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多問學生“還有什麼辦法?”“想想看,試試看”。教師巧妙的設問可以撥動其探新知識的心絃,產生疑而不能解又欲解之,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之目的。

2.培養學生養成質疑的好習慣。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有了問題思維纔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纔有動力。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問題,以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

四、教師適當引導努力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多角度思考和逆向思考這兩種思考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有“一題多解”的例子,比如:三年級的《乘法的認識》,計算方陣的總人數,可以用分解式或者綜合式子。教師這個時候一定要給足學生觀察和計算的時間,讓他們體會“有些問題是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解決的”,訓練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又如《十幾減9》中,出示11-2=?可以讓學生說方法,方法越多越好,有的說:將2分成和1,11-1=10,10-1=9,有的說將11分成10和1,10-2=8,8+1=9,學生的思維被打開,問題也就解決了。

五、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創新能力 。

1.滲透學習方法,豐富創新內容 。

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感受到交集的含義,教學時,我從森林運動會上各種動物報名參加籃球賽和足球賽的情況引入,結合學生出示了一張排列無序的表格,問:參加比賽的動物有多少種?學生答案不一,分別是17種、15種、14種,由此激發學生要重新整理表格的要求。這樣的設計激發了學生認知上的衝突,使學生產生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願望,在合理引導下,師生共同努力最終實現了教學目標。

2.加強實踐活動,增強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通過實驗、動手操作、嘗試錯誤和成功等活動,讓學生接觸貼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身邊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掌握觀察、操作、猜測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發現意識。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10

我們老師面對的教育對象都是一羣天真活潑的孩子,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愛打破沙鍋問到底。作爲小學教師,若不具備豐富的知識,很高的業務水平,很強的應變能力,是不能勝任工作的。我自20xx年參加工作以來,在講臺上度過了15個春秋,其間雖無多大建樹,卻也有着自己的一些看法,有着自己切身的體會。下面我就把這些看法及體會付諸筆端:

一、打鐵先得本領硬

俗話說“要給人一滴水,自己要有長流水”、“打鐵先得本領硬”,這都說明我們教師必須具備過硬的本領。教師如何加強自身的素質建設,勝任教師工作呢?我認爲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學習,接受終身教育,不斷豐富自我、充實自己

多年來,我在這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除了“教學相長”外,我還參加各類培訓和進修,如繼續教育、白板培訓、校本培訓等。另外,我還注重從電腦、多媒體上汲取知識,應用在教學上,以拓新自己的知識面。適應新時期對教師的新要求。

2、認真備課

我已教書15年,也算是個老教師,但無論哪一節課我都會認真對待。充分考慮班級內學生的整體情況,考慮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有的放矢的去備課,反覆鑽研教材,把握每一節課的重難點,反覆推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提出的疑點,才能在課堂上從容應對,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和啓示,滿足孩子們的求知慾。

3、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

傳統的應試教育是老師講,學生聽,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導致的後果,學生一味地被動接受,上課不肯動腦筋,極大的限制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髮展、深化,教師應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路人,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語言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只有改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才能適應新的形式,才能培養時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培養學生興趣、激活語文課堂

人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的,有了興趣,孩子們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得到了發揮,課堂氣氛活躍,相應的就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觀察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我充分運用插圖、掛圖、多媒體課件等多種形式,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在具體的操作中,引導學生找準視覺,既要抓住實質性的東西,又要全面細緻,有針對性地進行觀察。通過引導、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朗讀能力的培養

朗讀,特別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讀”貫穿始終,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我先要求學生讀正確,然後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這樣才能讀得有感情,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3、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語言,我們的孩子不僅掌握文化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長大後和別人交往,適應這個社會,因此,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就很重要了。課堂上,我給學生充分的說話機會,讓學生都有機會表達,都願意表達,長此以往,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閱讀能力的培養

語文是大語文,範圍廣。我讓孩子們利用課餘時間博覽羣書,蒐集資料,特別是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比比如:我在教學《長征》這一課時,讓學生蒐集有關長征的資料,學生了解了紅軍的故事,體會到了他們不怕困難的精神,增強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5、自學能力的培養

新課改背景下,隨着高效課堂的實施推進,學生的主體地位越發受到重視。教師由課堂的知識傳授向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轉變。我通常在上課時通過創設問題環境,引導學生思考,用“問題”啓發學生來自學、鑽研,促成學生從渴望知道到主動求知。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來完成問題,獲取新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良好品質。

當然,教海無涯,過去的日子,定會有所欠缺,未來的日子裏,還有許多路要走。我將會繼續努力,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補己之短,竭盡全力,教好書,育好人。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11

近幾年來,學校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大力加強德育工作,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創新素質教育不斷實施全面提高教育學質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回顧這些年的工作,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

首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價值觀和人才觀。堅持以人爲本,打破以學科知識爲中心的教育體系,構建以人的發展爲中心的教育體系,以促進人格發展、認識發展和身體發展;堅持“五育”並舉,各科教學一起抓,好、中、差生一起抓,真正實現“爲了一切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爲了學生”;堅持開闢課內外兩個課堂,實踐“減負增效”,以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健體、學會審美。

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教師職業道德是師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爲內容利用教職工會議,教研組會議組織開展學習、討論、撰寫學習心得。以“師德高,師風正,師紀嚴,師表端”作爲師訓,來鞭策全體教師。廣大教職工能以師德規範爲準則,無違法違紀行爲。全體教師堅守崗位,以校爲家,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形成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良好教風。

組織青年教師參加各學科教學觀摩課、聽課,積極開展組織校本培訓等等。每學期初都組織全體教師參加以學校爲培訓點的全員培訓,以骨幹教師和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爲主,以上課,聽課、議課、觀看教學錄象、寫心得體會等培訓形式,提高了培訓工作的水平。在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作中,組織教師開發課程資源、整合教師資源,通過撰寫符合當地教育資源的校本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更趨靈活多樣。每節課教學後,全體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爲都能進行反思,提出改進的辦法,並在學校教育教學研討活動上交流研討,大大提高了培訓的實效性。

三、是開展實踐活動。

廣泛成立興趣小組,有鼓號隊、文藝、體育、繪畫、英語、信息、手工等多項興趣小組,星期二、四第七節課開展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興趣與特長,課內外教育緊密結合,促進了學生的健康發展。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文體活動,拓寬學生展示的舞臺,讓學生通過活動激發了興趣,培養了個性,發展了特長,在廣大羣衆中得到好評。每年“六一”節,學校表彰品德優秀、學業優良的學生,實行德育“百人獎”,營造出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堅持國旗下的講話,弘揚愛國主義旋律;突出班隊主題活動,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爲習慣;打造書香校園,利用好圖書,組織學生借閱,利用電腦建成校園鈴聲系統;組織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對學生進行行爲養成教育;在紀念日、重大節日開展形勢教育;通過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高尚人格,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學生文明行爲習慣,使學生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四、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組織對課堂教學的研究,是學校教研工作的.永恆主題。“自主學習”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品質,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意志,自主、自覺地調控學習情緒和學習策略、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術,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學探索知識的方法,從而促使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的健康發展。通過反覆實踐和試驗,將初步形成“自主預習 ——自定目標——自主探究——自學反饋——課堂檢測”的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的實施,必將更大限度的體現“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理念,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實現其自主地、主動地學習與發展。課堂教學是課題研究的載體,是課題實驗的主陣地。幾年來,我們以課堂教學爲主陣地,深入研究,積極探索,努力構建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課前、課堂、課後三個環節提出指導意見,通過不斷總結、反思,求得教學創新和獲得最佳效益。

四、重視體育衛生工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學校認真貫徹執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增強法規意識,按照課程標準開足體育課,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完善兩課兩操制度、學生體育競賽制度、體鍛達標評估制度等。繼續抓好乒乓、籃球、象棋等傳統項目的教學與訓練,不斷髮展;開好運動會,組織好羣衆性跳踢、拔河、廣播操評比活動,抓好訓練點。堅持課堂教學與業餘訓練相結合,提高訓練質量。學校衛生工作做到領導重視,組織落實。每年一次的體檢工作,做好以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爲重點的學生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工作。有計劃開展慢性、急性的傳染病的防治和控制,切實履行對學生健康監測的職責,使學生增長了衛生知識,養成了衛生習慣,淨化了校園環境。

五、拓寬德育渠道。

德育處作爲學校的一個職能處室,肩負的主要任務有兩個:一是負責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學生教育方面,德育處抓好德育序列主題教育,月有主線,周有側重點,對學生多角度地進行品德教育。二是負責班主任的培訓和管理工作。我們對這支隊伍建設十分重視,學校通過學習培訓、定期組織主題班會觀摩、召開班主任會議,加強了班級間工作經驗交流,促進了班級工作整體提高。

學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環境建設,注重校園文化的薰陶感染作用,發揮環境育人功能。整修裝飾校園,建造了草坪花壇,校園整潔乾淨,花草樹木茂盛,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綠樹環繞的操場、潔淨的校園、朗朗的讀書聲、充滿人文氣息的板報、櫥窗設計以及走廊標語、名言警句名人畫像醒目高懸,學校每一塊地方都是育人的場所,形成了健康文明的育人氛圍。

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個別老師對素質教育內涵仍未理解,素質教育觀念仍未轉變,教學方法依然比較落後;課堂教學個案研究還不規範,需進一步完善;今後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更新觀念,提高認識,立足校本教研,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和教師教學過程的研究,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12

我作爲一個年輕教師,參加工作七年來,在學校領導和老教師的關心和幫忙下,不斷地總結教育教學的經驗和教訓,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潛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工作這些年以來,在教育教學方面也有一些心得體會,現總結如下:

一、以身作則,樹立威信

教師要與學生平等對待,建立一個平等的師生關係。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這樣,學生才能信服,才能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威信,才能給學生以榜樣的示範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教育學認爲:“教學活動既是以傳授知識和吸收人類間接經驗爲主的實踐活動,也是特定的情緒中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每一節課都是師生雙方情感體驗的過程。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情感基礎。在工作中,我以真誠、平等的心態與學生相處,我的真心換得了學生對我的誠意。

在孩子心中,我不僅僅是老師,更是一位能夠信賴的大朋友。他們願意把心裏話對我講,學習和生活上有了困難願意向我尋求幫忙,課堂上,在對聯知識的探索中,課堂氣氛既嚴肅又簡單,大家 思考,踊躍發言。甚至已經下課了他們也經常圍着我問這問那,從孩子們的神情和言談中流露出他們對知識的喜愛與渴求。在實踐中我也體會到,良好的師生關係能夠轉化成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可激發學生產生自信、自強、奮進向上的決心。

三、教學形式要多樣,激發學生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老採用一種教學形式,這樣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沒有新鮮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容易在課堂上開小差。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利用各種教學方式方法,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除了利用多媒體教學外,在上課時,爲了激發學生興趣,我會將全班分爲若干組,每組有小組長,進行比賽,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觀,這樣,學生們在“玩”中就自然學到了東西。教學經驗證明,經常變換教學形式,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 和學習效率。

四、教師要學會傾聽

教師要學會傾聽,善於傾聽。傾聽本身就是褒獎對方談話的一種方式,是接納對方、尊重、理解對方的具體體現。你能耐心聽別人傾訴,就等於告訴對方你的態度,無形之中會提高對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爲傾聽能使教師走進學生心靈、瞭解學生內心需要;傾聽,將使我們教師更虛懷若谷,博採衆長,銳意進取,內涵深厚。在傾聽中師生理解溝通,最終實現教學相長,課堂教學就有了靈性。

以上就是我參加教學工作以來的心得和體會,在教育教學上仍然存在着衆多的不足,但是我會繼續努力,不斷迎接新的挑戰。

教育教學創新心得體會 篇《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明確指出:“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如果一個教師只懂得循規蹈矩,那麼在下面等着引導和指導的未來棟樑們又怎麼不墨守成規呢?要想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師本人要具有思想創新的意識、能力和膽略,最關鍵的是需要擁有獨立思考的.勇氣。教師的創新思想的培養應該是主動的、自覺的。 美國明星教師羅恩·克拉克說:“如果要我說出自己的3個特點,排在前3位的一定有‘具有創新精神’,好老師必須要有創造力,因爲你不能日復一日地做着同樣的事情。當教師擁有標新立異的創造力和自由時,契機就會發生。”具有創新思想的教師,就是那些善於吸收最新教育科學成果,將其積極運用於教學中,並且有獨特見解,行之有效的教師。具有創新思想的教師,應該具有創新教育觀,變以教師爲中心爲以學生爲中心;具有多元、合理的知識結構,深刻、紮實、寬厚的專業知識體系;具有創新型個性心理品質,敏銳好奇、自信果斷、開拓進取、靈活機智、興趣廣泛、熱愛學生;具有創新性教育藝術,不斷賦予教育以新意和活力,有聲有色、趣味橫生。

強烈的求知慾也是具有創新思想的教師的必備,他們之所以能夠滿懷信心地對學生進行勸告、指導、說理和教誨,並善於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是因爲他在認知上具有強烈的求知慾望。

教師對孩子產生的導向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一個具有創新思想的教師教育出來的孩子定會多些朝氣,少些暮氣;多奇思幻想,少束手束腳。愛因斯坦小時候,老師告訴他的父親,你的兒子“無論做什麼事都永遠不會成功。”於是愛因斯坦被逐出學校,並被告誡:“你一出現在教室就會破壞和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而另一位英國一所初級小學的校長,他把一個孩子的一幅“腳印畫”鄭重地陳列在學校走廊的櫥窗裏,他認爲這個孩子的創新能力不可估量,他用陳列的方式倡導一種創造精神,培植一種創造品質。創新常常不期而至,一個具有創新思想的教師往往是能夠見微知著,從普通人不大注意的、容易忽略的事情發現學生的創造靈光,並給予深化,使之成爲美麗的創新之花。具有創新思想的教師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巨大,我們教師應該注重自我創新思想的培養。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 篇13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魏書生老師能視教育爲享受。我們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快節奏、高效率地做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事情,讓我們享受到爲國家、爲人民、爲集體、爲他人盡到責任的快樂。人活着,是快樂的,快樂要自己找。人要高高興興地活着,育人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改變人的苦樂觀。有些無法選擇的事情就要放得下。我們無法在空間上、時間上選擇,但我們能選擇一個樂觀進取的自我。所以,不要埋怨誰,只是想着,我就這樣好好活着,我們活在哪段,就要看到哪段的明亮處,而不是陰暗處。這樣你一輩子都活在好時光。從他的話中,我們可以領悟到給自己一份好的心情,決定權在自己,要隨時給自己創造條件,給自己快樂。“人生中不是沒有快樂的事,而是缺少感受快樂的心。

不要怕吃虧,要把工作看作是一種享受。大事沒得做,我們就從小事做起,日積月累,長了才幹,練了本領,多了見識,一旦時機成熟,就會大顯身手,同時他還強調作爲一個育人者要努力改變自我,做到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選擇積極角色進入生活;多互助,少互計;多學習,少批判;多搶挑重擔,少推卸責任;提高笑對人生的能力。

把平凡事業看成一個宏大的世界,丟棄浮躁和功名利祿思想,做人,要有平常心;做事,要講求效率。對待學生:不難爲,不放縱。對待同事:有善意,互幫互助。對待環境:積極適應,少發牢騷,多幹實事。對待生活:懷着感激之心,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印象最深的是:善待後進生。老師:請不要輕易發火,更不能諷刺、挖苦學生。說不定後進生將來比你眼中的優秀生有出息,更會賺錢。雖然學生屢考屢敗,但卻屢敗屢考,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自控力!雖然聽不懂課,但卻三年如一日,坐在課堂上不干擾、影響他人,這需要多強的意志!如果是老師你自己,你能做到嗎?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也許師生之間會找到更多的溝通渠道,更多共同語言。班主任的工作會取得更好效果。

在魏書生的報告中,發現他從不做表面文章,並且很多事情大家都能做到,關鍵是魏老師作到了持之以恆,凡事不做則已,一做必作到底,既顯示了制度執行的一貫性,又鍛鍊了學生的意志力。最讓我佩服的是魏書生以身作則的持之以恆精神,這是成大事者必須的素質。教書育人的我們又有幾個能作到他那樣言傳身教呢?

“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現在這句話還在我的耳邊迴盪。魏老師認爲我們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快節奏、高效率地做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事情,從小事做起,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選擇積極地角色進入生活:多搶挑重擔,少推卸責任。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許多不盡人意的事情,一味地抱怨,發牢騷,怨天尤人,又有什麼用?人生中能有幾件事情是自己改變得了的,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心態,努力地去適應環境。聽魏書生的報告,如沐春風,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地方太多了。我要在學習的基礎上加上自己敏銳的思考,學出自己的風格,我想這樣纔是有意義的,纔會起到學習的目的。多看、多聽、多想,掌握科學的管理方法,像魏老師一樣做個輕鬆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