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發現孩子》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1

我有幸閱讀了《發現孩子》這本書,作爲雙重角色——教師、媽媽的我受益匪淺。

對孩子,作爲老師或家長,我們要做的首先是細心地發現和培養孩子的潛質與特長,給他們創造充分的條件,提供適宜的土壤,使他們能夠成爲一個人、一個最好的“自己”。如我班有個女孩,很有才氣,只是有些膽小、不自信,站起來回答問題或讀課文時,聲音極小,說話就臉紅。爲了讓她有信心,根據她愛唱歌的特點,在一天上午,我對她說:“老師知道你很喜歡唱歌,能表演給大家看嗎?”她靦腆地看着我,不表態。我用充滿信任的語氣對她說:“你的聲音最好聽了,我們都很想聽呢。”她點點頭。放學的時候,我請她上臺來,她聲音雖然還是小,臉紅紅的,但她認真地去唱歌,我藉機表揚了她,並讓同學們爲她鼓掌,從此她變得大膽自信多了。

關注孩子的成長時,作者總結的.“精神上的力量”,不僅僅指你會欣賞孩子,信任孩子,全心全意地支持孩子,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如何率先垂範,給予孩子最好的精神力量,這一點我深有同感。作爲老師,因爲你就是學生的一本教科書,你的形象始終給孩子提供着最貼近的教育,你每天的所作所爲和精神情緒,以及你的人格品質,這些都構成了一種豐厚的精神內容,會不知不覺地成爲無處不在的暗示教育,成爲孩子的課本,孩子們時時刻刻在閱讀着我們,當他們越長越大時,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參照能力就越強,所以孩子時刻注視着我們,你是什麼,要比你說什麼更有力量。

讀了這本書,我更加意識到: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孩子的成長是誰也無法代替的,我們要想辦法激活孩子的內因,張揚其個性,促使其發展。因爲所有的教育資源中,孩子是第一位的。在關注孩子的成長中,要有形象可感的語言,人格魅力的感化,教育情境的薰陶,心靈之間的交流,彈鋼琴般的點撥,使孩子健康成長,使教育行之有效。老師們,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孩子們的祕密,那麼最終,每個孩子都能走向美好的未來!

《發現孩子》讀書心得2

最近我閱讀了《發現孩子》這本書後,對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有了一定的瞭解。本書是蒙特梭利著作之一,此書揭示瞭如何培養孩子的新觀念和新方法。蒙特梭利認爲,每個孩子都有去觀察、對外界作反應、去學習、去集中精力甚至讓自己獨處的需要。爲此她一直致力於打破已有的教育傳統,去尋求瞭解孩子和愛孩子的新方法。

在本書中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以及如何更充分地喚起孩子學習熱情的方法,正如她所言:“即便是對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們的目的不應是爲他們上學作準備,而是爲了他們的生活。”

蒙特梭利在書中提到任何一項教育制度的推行,絕對必須先從建立一個能夠保護孩子的環境做起。孩子的生命始於成人,也終於成人,這就是生命的歷程。只有孩子生活領域中所經歷的愛,纔是人類生命道德的理想境地,是一種自我犧牲、無怨無悔的奉獻之愛。

有時候,我們會把孩子隨心所欲的特性,誤認爲是任性的表現,其實孩子一點也不任性,只不過是因爲我們對孩子的瞭解還不夠罷了。大人的行爲極有可能給孩子原本具有的天賦帶來負面的影響。

蒙特梭利主張:“大人絕不應把孩子塑造成小大人”大人在幫助孩子做手腳運動時,明顯是將大人的動作方式套用在孩子身上,這是一個普遍的錯誤,應對他們的行爲不加干預讓孩子依照自己的稟性去工作、活動。教育者的首要素任應是去觀察孩子的人格,並對之予以尊重,當因爲怕孩子吵鬧而不讓孩子和我們在一起時,我們就表現出對孩子的不尊重。在成人的世界裏,讓大人覺得歡心舒適的事對孩子的也照着做準不會錯。

我們必須遵循這樣一條原則:應儘可能地把一切留給自然,才能爲孩子設計出一套科學的、有利於其身體成長的'方案。唯有自由才能引導孩子的性格、智力與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自由還要求我們教育者應該以一種寧靜的心態去關注孩子成長中出現的所有奇蹟。自由的原則並非是放任的,而是引導我們從幻想進入現實,指導我們積極有效地照顧兒童的原則。

如果教師能夠尊重孩子的自由對孩子有信心,如果教師能夠把他的所學暫時放置一邊能謙虛一些不把他的指導當成是必要的;如果教師懂得耐心等待,他一定會看到孩子所發生的全新轉變。

孩子越專心就越能從工作中得到平衡,也越能發自內心地遵守紀律。要達到專心的地步,需要經歷三個不同的步驟:準備期,有具體目標的工作和能讓孩子的內在發展得到滿足,使疑惑得到了解。一個精神不平衡的孩子是沒辦法專心思考的,他也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爲。

蒙特梭利教育體系的基本方針,在於利用各種不同的感官教具喚醒孩子的安全感。教育宗旨志在引領、開發孩子的精神力量,而非一味地把知識灌輸給孩子。

作爲新時代的教師,一位真正理解了教學之道的老師,才更懂得用比強迫壓制更有效的辦法來引導孩子走入正軌毫無疑問,這有賴於隨時的觀察以及持續的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