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通用6篇)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心得呢?你想好怎麼寫讀書心得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教師讀書心得體會模板(通用6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1

走進李鎮西《做最好的教師》,就走進了他的課堂,走進了他的心靈世界,走進了他的教育生活。掩卷沉思,感受師生之間最真摯的感情,感受教育最純真的浪漫,感受一位教育家樸實的教育情懷。

《做最好的老師》向我們講述了他和孩子們之間所發生的感人故事:受罰站的任安妮、課堂上搞怪的曹辛、讓李老師不惜打人的王紅川、不斷戰勝自己的楊嵩……每一個故事背後,都包含着教育思想的批判、積澱、昇華。莫言因爲擅長寫故事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李老師因擅長寫故事而成爲一位教育家。李老師說:“一個班主任一定要讓班級有故事,這故事中有學生的成長,也有教師的智慧。每一天平凡的小事,都可能成爲教育的契機,也能夠成爲教育的奇蹟。”的確,他把故事演繹到極致,講得有聲有色,創造了教育的'奇蹟。

一個個故事,都是鎮西畢生智慧的結晶;一次次捧讀,都是自我心靈的淨化提升。我從書中感受到:在實踐中成長的老師將要經歷那樣多的磨礪,學生對教師的愛戴是多少點滴的累積,教師對學生的付出又是多少歲月裏的嘔心瀝血。

翻開書的第一章,我就被這樣一段話吸引:“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我反覆默讀着這段話,字裏行間都流露着對孩子的關懷。我突然想到了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學習一這並不是把知識從教師的頭腦轉移到學生的頭腦裏,而首先是教師跟兒童之間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關係。“活生生的”這讓我聯想到了愛!愛是鮮活的、富有生氣的,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愛心是好教師的基本條件,有愛才會有責任,有愛才有教育。

師愛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種平易近人並不是我之前所認識到的與學生打成一片,離開了嚴格要求,這樣的愛很容易演變成遷就與放縱,而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責任。我這才領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是愛,是關心學生、理解學生的愛。關心他們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沉思,呵護他們單純卻機靈的心,用真心去鼓勵每一位孩子的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前進。只有這樣的愛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肩負起一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頗多也受益匪淺。在讀此書以前,我一直認爲:做好一名老師,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滿腔熱情就足夠。現在我才深刻的明白,要承擔起教師的職責,不僅需要我不斷的自我學習增加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愛心去灌溉。只有充滿對職業和對學生的愛,才能令我肩負起一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最後,我想引用附錄中的一段話:教育是美麗的——美在理解、美在機智、美在創新!

雖然有人認爲,教師辛苦教師累,時間久了,就會產生職業倦怠感。而這種職業倦怠感,讓教師失去了繼續前進的激情和動力,失去了身爲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如果教師把學生作爲一個人,作爲一個生命個體,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實現心靈間的溝通融合,師生演繹的故事纔會真摯感人、纔會有厚重感。或是與學生一次傾心的談話,一次溫馨的家訪,課間與學生的一次遊戲,與學生一次真誠的書信交流;或是一個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輕輕拍他肩膀的動作;亦或是學生在你上課前幫你拿取上課用的資料,在節日時送給你他們親手執着的小小禮物……只要你願意,我們每分每秒都可以製造出精彩的教育故事,只要你願意,我們每時每刻都可以成爲故事的第一號主角。

李鎮西老師說:“今天看來很普通很尋常的東西,都有可能成爲屬於你自己的教育‘文物’:照片,文字,現在還有視頻,這些都應該細心地保留下來。”李老師在工作之餘,筆耕不輟,記錄着教育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裏麪包含着李老師的教育智慧、文字功底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正是藉助李老師的真摯文筆,我們纔有幸分享他的幸福教育生活、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做一個有故事的老師吧,心存一份敬畏、憐愛和責任,胸懷一種理想、使命和信仰,與學生共同譜寫生命成長的精彩篇章。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2

轉眼間,兒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大概也是因爲這個原因,我從這個暑假起,纔開始關注身邊的這個小朋友:個子長高了不少,語言表達能力尚可,喜歡問爲什麼;能背誦幾首唐詩,會唱幾首兒歌,居然還會背誦26個英文字母,可是對數字和顏色卻極其不敏感;對待同伴很友好,也很大方……

和兒子相處的這兩個月的時間裏,我從各個方面對他進行觀察、瞭解,在對待這麼一個家庭“主體”的過程中,我考慮得更多的,是如何對待我將要迎接的那些小班孩子們,他們和兒子一樣大。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主體”,他們備受家人關注,可是到了幼兒園後,他們就成爲了班級中的小個體,這個時候教師對他們的態度是極其重要的。我們需要“關注每一個孩子”,而對於孩子來說“愛可以這樣簡單”。

當我和兒子一起認識數字,反覆數數、認讀的時候,當他搞不清楚、記不住的時候,我的心裏會這樣想:爲什麼幾個簡單的數字記不住?有點笨,而且還會大聲地責怪孩子。但是冷靜下來仔細考慮,孩子之前對這方面接觸較少,一下子想讓他掌握或許有些困難,又或者是自己運用的方法不對,孩子不能接受,再或者是孩子的`年齡特點、個體差異所致,看着兒子那痛苦的表情,我的心裏也不是滋味;當兒子上好廁所,跑到我面前要我幫他拉褲子的時候,這個時候該怎麼做?當然是要教給孩子穿衣物的技能,從最基本,最簡單的步驟開始。所以,我們接下來該如何對待自己班上的孩子?充分了解孩子,因爲每個孩子在入園前的各項技能、認知水平等都是有差異的,我們需要真正地去關注每個孩子,爲能力較弱的孩子搭建好上升的梯子,不能急於求成;爲能力較強的孩子提供更高的大樹,讓他們繼續向上跳一跳,摘到更高更多的蘋果。“一味指責”並不是一種好的教育方式。

“愛,也許只是一個簡單的擁抱、一個甜美的微笑、一聲輕輕的問候……也許還可以更簡單!”用心去愛班上的每一個孩子,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這樣我們會和孩子一起,成長得更快。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3

翻閱陶老師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時時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做一個教師真的很幸福,而這種幸福的感受從何而來,來源於那一種長期的修身養性,來源於精神上不斷超越,超越自我,逐漸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不斷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師將這種高尚的追求化爲一種行動就是不斷地讀書,讀古人聖賢書,讀經典的文本,在古人經典的思想裏遨遊。

陶老師認爲讀書是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因爲我們教師肩負着一種特殊的歷史使命,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需要在精神和心靈層面涵養學生,通過對其潛能的開發,讓其擁有豐盈的知識與智慧,從而實現生命的飛躍。”

以前我們常說這樣一句話“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得有一桶水”。我想現在這句話恐怕就很不恰當了。一則現在的孩子知識面之廣甚至已經超過我們老師了,也就是說人家的碗比你的桶還大呢,你說這怎麼行?二則社會的發展要求孩子越來越全面,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兩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說光有一桶水夠嗎?三則世界越來越小,都成爲一個地球村了,知識的需求日新月異,你桶裏的水都臭了,還怎麼給學生?所以,當代的教師你得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行,而這活水從何而來?從書中來。你說我們教師怎麼能離開讀書?這正所謂是“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啊。想一想我們熟知的那些特級教師,哪一個不是博覽羣書,學富五車?又有哪一個是死摳教科書而終有所成?所以從教師這份職業的需要來說,教師離不開讀書。

既然讀書是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那麼教師應該讀什麼書呢?那就是“取法乎上,讀古今中外經典”。讀書應有所選擇,經典能不斷滋養人的精神和心靈;而非經典的書不但不能滋養生命,反而會損害和破壞已有的文化積澱,產生負面作用。所以讀書要“有舍有得”。捨棄那些三流的“下品”,選擇那些一流的“上品”。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我想這好書就應該是經典。

簡單地說,怎樣讀書就是讀書的方法和原則。我們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們讀書的質量和效率,就必須知道怎樣讀書。

首先讀書得與教學聯繫在一起。古人云“教學相長”,這學就包括讀書。我們很多教師在備課上花了很多時間,可效果並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師只關注教材文本與教參文本,“沒有超越教材和教參的屬於自己精神文化的東西”。我們是不是有這樣的經驗,特級教師的教案我們原封不動地拿來,可課堂上卻往往捉襟見肘,破綻百出。什麼原因?就是我們本身的文化素養不夠,不能盡得其妙矣。而一個文化積澱很厚的'教師,他也會看教材和教參,但“他更關注課外更大範圍的文化”。由於讀書他有了屬於自己的話語和思想,就能夠“旁徵博引,縱橫捭闔,進入教學如有神”的境界。

其次讀書要和寫作結合起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讀寫是相互促進的。大量的閱讀能爲寫作積累大量的素材,而時常練筆則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內化閱讀的內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閱讀更有品位,使寫作更有思想和深度。

最後,教師要把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讀書不能看熱鬧,要學會思考。陶老師認爲,“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閱讀主體和作者的心靈對話”。只有把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讓閱讀深入我們的內心,滲入我們的靈魂和血液,這樣的閱讀纔算得上是真正的閱讀。

陶繼新老師的《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一書,深深地啓發和激勵着我,堅定了我與書終生爲伴的信念。我將在“流淌着智慧的光華,搖曳着思想的要義”的經典文化中,不斷汲取營養,拓寬生命的維度,尋找生活的幸福。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4

我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之後感觸頗多,可以說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值得我們廣大教師不斷思考。通過閱讀,我懂得了要成爲一名合格的好教師,必須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歌德說:你要欣賞自己的價值,就得給世界增加價值。盡力履行你的職責,那你就會立刻知道你的價值。 履行責任的標準越高,其人生價值就可能越大。一名教師,只有盡到對學生的責任,才能是好教師。因此,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必須從責任兩字做起。對自己應盡的責任認識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長,越能在履行責任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那麼,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師的責任呢?

一、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

我認爲要從課堂做起,從小事做起;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先要做到,並且要做得更好,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學爲人師,身正爲範。我一直就是這樣來要求勉勵自己的。

在低年級學生眼裏,教師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學生的關注。因此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是終生的,尤其是教師不良的行爲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更是無法挽回的。如果一個教師上課遲到早退,或不認真備課、隨便應付,或對學生不管不問,那麼這樣的教師怎麼能讓學生有好的學習榜樣?怎麼能教書育人?

 二、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

教師首先要有紮實的專業理論水平:對所教課程的內容要非常熟悉,從教材、體系到知識點等都必須瞭解、掌握;上課能夠做到駕輕就熟,深入淺出,難易恰當,重點突出,對學生的回答能及時做出明確的判斷,不能模棱兩可,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學習。其次,要有好的教學方法。作爲教師來講,怎麼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好的教學方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得到啓發,思維能力得到鍛鍊,從而能夠使學生自主地學習。相反,照本宣科、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是不受學生歡迎的,這樣的課堂是缺乏生機、缺乏活力的。因此,能否掌握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也是教師業務水平的重要體現。尤其是我們現在參加的二期課程,在培養能力,發展思維的同時,必須兼顧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第三,要有比較寬廣的知識面和反思能力。教師如果沒有比較寬廣的知識面,就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也不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業務水平的提高要靠不斷學習、反思和探索,而這背後的決定因素是教師的責任心。

 三、要關愛學生

一是關心學生的思想。教師要利用課餘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瞭解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從中知道學生在想什麼,需要什麼。二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當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要及時地,耐心細緻地輔導,堅持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部書,處處滲透着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愛生之情,以及他在教育教學研究中的真知灼見,是不可不讀的一部好書,這部書將成爲我教師生涯的指路名燈。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5

利用假期時間,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在這些年的實際教學中,我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要想對職業生命負責,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爲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教育是一份美麗的事業,她呼喚人的理性追求,呼喚建立美麗的人格。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業,教育要培養理想。高貴與卑微的距離也許只有一步,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嚴。試着在心裏裝下學生的心,有些事,儘早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明確的態度,從小培養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識。作爲青年教師,要自覺維護教師的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教育無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無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想、氣質和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之於“青年教師”,“青年”說明還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去思考,去理解,去實踐;“教師”說明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說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擁有精湛的.傳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藝術。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應該負責,無論是對學生的教育,還是自己的專業發展。而且每時每刻都要意識到這一點:自己教育教學業務的錘鍊,不只是爲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價值的展現。學校爲青年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教藝精湛的師傅,團結友好的團隊。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願我會做好!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6

前段時間學習了楊景芝老師的著作《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這書是一本兒童美術教學法研究方面的專著,書中具體介紹了通過美術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經驗,以及通過長期探索而建立的兒童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作者在書中根據自己切身經歷和進行的教育實踐研究,以美術教育發展的新觀念,全面系統地分析和論述她對兒童美術教育的認識和體會。

本書作者楊景芝是我國著名的兒童藝術教育家。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學實踐經歷,以經過近二十年對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的教學實驗研究,她總結的教學理論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倡導意義、作用。楊老師在兒童藝術教育實踐中一直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每前進一步,心中都裝着國際藝術教育變幻的風雲,同時也沒有忘記與中國特殊的國情和人情相結合。正如楊老師表示的:“我試圖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兒童美術教育途徑,我不贊成脫離兒童實際的傳授知識技能爲目的的美術教育學科中心論,反對用模仿的教學方法壓抑兒童創造力。

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學內容完全從兒童興趣出發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致使教育產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後果。我主張美術教育依靠發展兒童知覺、美感和創造性,促進兒童成長。”楊老師不管對她的理論還是實踐,都浸透着一種愛心,誠如她在書中指出的“愛與尊重是教育的出發點。”這裏不僅有對其從事的藝術教育事業的愛,還有對她的教學對象的愛,對兒童作品的愛、對兒童在繪畫中表達的天真爛漫的個性和情感的愛。另外,楊老師的藝術教育和實踐還具有嚴肅性和認真性。本書洋洋20餘萬字,涉及了藝術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楊老師多年心血的結晶。

《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一書,分爲上、下兩篇,上篇是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從走進基礎教育天地談起,到具體闡述美術教育與人的素質發展。從兒童接受美術教育的心理特徵分析,到構建開放性教學實踐體系的'具體做法。下篇是兒童美術教學方法研究。具體論述了楊老師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以及多年來總結的“教的藝術”。楊老師通過上下篇理論與實例的論述,讓我們全方位、多角度的瞭解藝術教育特點,及兒童藝術教育的一些科學教育方法。

在書中,我特別欣賞的是楊老師提出的“從愛心出發進行教育”的主張,她在書中指出“在兒童稚嫩的心裏最看重教師對他的態度,教師的愛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發兒童的學習熱情。兒童的學習動力常產生在對教師的眷戀。”確實,愛就是力量,它能給人勇氣,它能催人奮進。相信,我們的美術教育一定能芝麻開花節節高,也會培養出更多藝術的花朵。

這是一本好書,一本可以成爲美術老師辦公桌上的專用書。楊老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理論成果,爲藝術教育開闢了一片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