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優秀讀書活動演講稿

優秀讀書活動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書,如細雨過後的梧桐,洗去了浮華,透出了青綠。在清閒午後,子落日黃昏,用眼睛讀書,用心讀書。下面爲大家提供了優秀讀書活動的演講稿,一起來看看吧!

優秀讀書活動演講稿

  讀書活動演講稿1

尊敬的領導及各位同仁:

上午好!

承蒙“湖湘讀書會”的擡愛,今天有幸站在這個舞臺上來談談我的讀書生活。實在慚愧,跟在座的各位比起來,我肯定不是一個最愛讀書的人,也不是一個讀書讀得較好的人,充其量而言,我僅僅只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而已。

歲月匆匆,回想這麼多年流逝的求學生涯及工作經歷,如果要說,我在工作與生活中,收穫了什麼快樂或小小的成就感,那麼,這些快樂與成就感基本與讀書有關。

初三畢業那年,是《汪國真詩選》流行的時節。我不但一口氣讀完了《汪國真詩選》,還在那個暑假,模擬汪國真的詩體寫了整整一本詩集。詩集的名字叫《畢業,送別我的朋友》,當我將詩集送給同學和班主任老師看的時候,他們都莫名驚詫,怎麼我一夜之間就成了一位小詩人了。聆聽老師和同學的誇獎,我第一次爲自己有這樣一份寫作才能而自得。

我的師範時代,學校沒有舞廳,偶爾看看電影,也是在那種簡陋的電影廳,生活很貧乏,也很簡單。要命的是,我竟然發現自己在學習的諸多方面都不能幹。學音樂,好像有點五音不全;學繪畫,總是處於機械的模擬水平;學體育,身體協調能力又有些差。實在無奈,我只能在基本的人文學科學習上花功夫。於是,那些要進行書面考試的書籍便被我一遍又一遍翻得滾瓜爛熟。我的這一死記硬背的舉措好歹給我增了些面子,師範二年級的時候,在全省中師生統一考試中,我居然拿了個第一。於是,在老師和同學的眼中,有了一個“會讀書”的名號。藉着“會讀書”的名號,師範三年級的時候,在班中一位愛讀書的同學影響下,我開始報考法律專業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文憑,一本一本地啃起了那些枯燥乏味的法律書籍。

青年時代的人生總是有夢想的,懷揣着師範文憑走上教師崗位的我,卻一直夢想着有一天,能告別教師這一行業,當上法官或律師。在這一夢想的驅使下,我又攻讀起了《許國璋英語》和《大學英語入門》,希望哪一天會實現奇蹟。律師自然沒當上,但攻讀了十幾本法律書籍,也沒完全白費,至少我的邏輯思維能力比以前大大增強了,這一點爲我思考問題及科學地進行教學設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最開始工作的六年時光,全部在鄉村渡過。鄉村的夜晚是那樣地寧靜和漫長,有時候寂寞會像樹和草一樣瘋長。唯一解除寂寞的良方就是讀書。《三個火槍手》《亂世佳人》《雙城記》《悲慘的世界》《包法利夫人》《苔絲》······那幾年裏,我讀了很多很多的世界名著。當然,也有中國的現當代文學作品。張愛玲、蘇青、林清玄、張曉風、蘇童、莫言、葉夢······一個個現當代作家走進我的腦海,我的心中。最深刻的記憶是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我一連五天沒出門,硬是將厚厚的長達一百萬字的三卷本小說讀完了,讀過後,只感覺心中蕩氣迴腸,充滿了豪情萬丈。

那時候,鄉村的教學生涯很輕鬆很適意,白天的工作也會留下大把空閒的時光。老師們在空閒時光裏家長裏短的拉家常,而我便坐在臨窗的桌子旁,靜靜地閱讀《長沙晚報》《湖南日報》《今日女報》等報紙。當我將這些報紙逐一瀏覽完了,一天的工作也就告結束了。這閒閒地閱讀,實在是漫無目的,但是在關鍵的時候,卻給我幫上了大忙。那一年,區裏新建的最好的小學高新博才學校招聘教師,做綜合試卷的時候,發現試卷上的題目,包括作文題都是報紙上的內容,這便讓我暗暗地得意了一回,平時漫不經心的積累,有朝一日派上用場,輕而易舉便招聘上了。

在高新博才學校,高手如林。我一名來自農村的教師,除了認真工作外,別無他長。唯一的愛好仍是讀書。進學校第二年的時候,偶然讀到了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第一次見識到這種理論,感覺耳目一新。正好學校要舉行家長學校授課,正在物色人選,也許看我平常讀書較多,學校教育處推薦了我。面對一批高素質的家長,我第一次將多元智能理論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傳遞給了他們,家長們聽後,反響強烈。多元智能理論爲素質教育的推行做了很好的註腳,它引起了家長的共鳴。因爲讀書而愛好寫作,我在學生六年級畢業的時候,給每個孩子寫了一份長達三四千字的畢業留言,總共計十五萬這字,這一行動在校園立即被傳爲佳話。

也許學校領導見我文字功夫還可以吧,在送走畢業生後,我被安排到學校教科室崗位。這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與修煉自己的專業水平的平臺。漸漸地,我的閱讀興趣由原來閒散地讀書變得有針對性與目的性了。我開始對語文學科的教學書籍產生興趣: 閻學《牽到河邊的馬》,周逸民《邁入詩意的叢林》,竇桂梅《聽竇桂梅上課》,錢夢龍《語文導學論》,錢理羣《語文教育門外談》,餘漪《情境教學論》,於永正《教學案例精選》······老一代、中生代、新生代的語文名師一個個就這樣走進我的視野,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寬闊的眼界;我開始對教育教學的理論書籍產生興趣:李鎮西《民主與愛心》,魏智淵《新教育教師閱讀地圖》,盧梭《愛彌兒》,柏拉圖《理想國》,馬克思·範

梅南《兒童的祕密》,杜威《民主與教育》,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一本本中外教育名著就這樣走進我的心靈,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本質更深刻的認識與瞭解;我也開始對其它學科教學及人文素養書籍產生興趣:《西方數學文化》《英語,應該這樣教》《愛上藝術課》《美的歷程》《兒童文學五人談》《明朝那些事兒》《萬曆十五年》《遇見未知的自己》《一個校長的365天》《遙遠的房屋》·····各種類型的書籍讓我如飲瓊漿,愈讀愈發現自己的淺薄,愈讀愈發現我們生活的世界的博大精深以及自己對之知之甚少。讀書,讓我發現了一個廣闊的世界;讀書,讓我找到了精神的依託;讀書,使我有了記錄人生的底蘊與勇氣。

於是,我開始邊閱讀,邊記錄。從建立燕兒飛飛博客到燕兒飛飛教育1+1博客,到我的QQ空間日誌,在網絡,我一直堅持着我的寫作歷程。由於閱讀,我更愛思考;由於寫作,我學會總結。在教科室主任的位置上,我寫下了很多論文,也給學校寫了一系列迎檢彙報材料以及課題開題報告與結題報告。這些材料與報告大多受到學校領導及教育局領導的好評。於是,在同事的眼裏,我又有了另一個稱號“材料專家”。藉着這“材料專家”的稱號,我突然有一天,陰差陽錯地被推上了校長的崗位。

曹植說:文章乃經國之緯業。在校長崗位,我卻嚐到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滋味。讀書可以醫愚,讀書可以修身,讀書可以治國,但是,一個讀書人在現實中採取行動的時候,卻絕不可以如同趙括,只知“紙上談兵”。如果要將書中的理想全部變成現實,那便會在實際生活中屢屢碰壁。直到走上校長崗位這一天,我才發現,雖然讀書使我看上去顯得學識淵博,但是也讓我變得清高、自我、封閉。不想與不讀書的人爲伍,不想與沒有見識的人爲伍,不想與不學無術的人爲伍,成爲我的行動指南。這種行動指南讓我在工作中寸步難移。在遭遇艱難的挫折與逆境後,我終於明白:讀書,可以修煉人的氣質與情操,使人變得不同凡響,但是一個人絕不可以“死讀書,讀死書”,如果這樣,就會造成“讀書死”的局面。

因此,一個讀書人需記住,在讀書之外,還有其它,比如做人。其實,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是一本書,如果用心去讀,會讀出很多的內容與內涵來。讀書與讀人,兩者完美結合,便會成就人生的高境界。一個讀書人需記住兩句話,一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另一句:人情練達即文章。

  讀書活動演講稿2

閱讀,是我的愛好之一。這個興趣在小學時期就開始了。每當一個新學期,我們都會得到一本新的語文書,這時候我便如獲珍寶般捧着,回到家迫不及待的打開,閱讀。

小時候讀的書給我的感覺是在講述一個故事,而我是那個渴望故事的孩子。一直是以故事是形式吸引我在讀書。

又到一個時期,我感覺讀書是一種讓我靜心、緩解壓力的方式。投入到書中可以不去想生活中的煩惱與難過。在那時候我大量閱讀很多雜誌、小說。同時也明白看書像流水一樣,看過的很多,也忘記的很多。深刻的情節也會記得,能記得的也是觸動心靈的吧。一些能似懂非懂的語句,對自己也有些小小的悸動。對於很多唯美的話語,自己也喜愛有加。但都不是很深刻。一直抱有娛樂的心態。

直到與付姐在一起時,我們一起定書看。那時候才知道,看書是讓自己增加見識。看清人生百態,體驗生活及情感、學習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懂得更多大道理。

再後來,學會用網絡來看書,喜歡看一些關於生活、成長及勵志的書。

也在那個時候學會寫自己的文字,只不過都是些傷感的,痛疼的,消極的。用文字來發泄生活帶給的壓力和心中的不悅情緒。

就在兩年前。我認識了我第一位“人生”導師。她把我從消極的苦痛中救出來,並且讓我學會好好的活着。老師送我第一個禮物就是一本書《卡耐基勵志經典》。並告訴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老師用這一句適合的話,安慰了我全部的心靈。

在我心情不好時我會翻到:(學會控制情緒)這一章,懂得讓快樂的陽光照耀自己,讓自己重新找到平衡的狀態,克服種種不良情緒,在生氣時不做任何的決定。發現生活中的小快樂,成就一些大快樂!

在我感到自卑不自信時,我會看(人性的弱點)這一章。書中給人自信的各個技巧和祕訣讓我受益匪淺!永遠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自信是做事的加油器。

在生活感到迷茫時,會學習(合理規劃自己的生活)。爲自己的生活做主,而不是變成生活的傀儡!

懂得改變自己,影響他人。多說鼓勵的話,關懷的話,寬容的話,商量的話,尊重的話。少說批評的話,諷刺的話,抱怨的話,命令的話,做不到的話!

現在的名言警句很多很多。但真正親身體會深刻的、真正領悟的,又有多少?

一本好書就是一盞明燈,可以照亮人的心靈,一本好書,可以讓我們盡情歡笑,可以讓我們靜心思考,可以讓我們奮發圖強,可以讓我們勇於創造。

最後我用一句話結束我的演講:人生更如一本書,叫做學無止境!

謝謝大家!

  讀書活動演講稿3

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談起讀書,我便首先想到了周總理。周恩來從小志高, 12 歲就發出“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1919年3 月, 周恩來爲了中國的反帝反封建大業, 毅然決定放棄在日本求學的機會, 歸國加入革命, 回國前夕, 賦詩一首贈給爲他餞行的同窗好友:“大江歌罷掉頭東, 邃密羣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 難酬蹈海亦英雄”。這首詩其實也形象地再現了五四那一代知識分子的讀書境界。郭沫若、巴金、魯迅等等, 無不胸懷爲國家民族繁榮富強、爲人類團結友愛而讀書的堅強信念。

古人說:“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培根說:“讀書補天然之不足, 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人生在世, 經驗與書本要相輔相成, 我們既要強調通過遊歷閱覽世事滄桑, 也要重視書本閱讀的廣博。不同的書帶給你不同的收穫:“讀史使人明智, 讀詩使人靈秀, 數學使人周密, 科學使人深刻, 倫理學使人莊重, 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凡有所學, 皆成性格。”( 培根) 讀書的豐盈還可以使人的靈魂充實氣質不凡, 此所謂“粗繒大布裹生涯, 腹有詩書氣自華”( 蘇軾) 。

真正的讀書應該觸及所讀之書的思想核心而不能淺嘗輒止。書如人, 是有靈魂的。好書往往百讀不厭, 常讀常新。王安憶認爲小說寫的是作家的.“心靈世界”。讀小說就是要從字裏行間通達作者的心靈世界, 纔可以說達到深度。比如《老人與海》, 如果我們能夠穿透文字的表層意義, 那麼我們就會發現它的內在而深沉的象徵意義: 大海如同生活, 儘管生活中有些東西我們無法控制, 但我們可以像老人那樣反抗, 盡最大努力做到成敗皆英雄。藝術作品如此, 學術著作也是如此。一部學術著作如果滿目專業術語, 詰屈聱牙, 毫無作者性情之文字, 也是一大遺憾。因爲真正的思想是有溫度的, 它讓我們溫暖,讓我們充實。

讀書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可能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想這個問題, 因爲我們讀書時往往目的很明確, 或是爲了打發時間, 或是爲了汲取知識, 或是爲了研究寫論文等等。這些急功近利的目的並非讀書的真正意義。讀書應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它的非同尋常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整體的生活是“生命- 生活- 存在”三位一體的結合。其中“生命”是整體生活的形而下維度,“存在”是整體生活的形而上維度, 而中間的“生活”就是我們通常所謂的日常生活, 它主要目的就是生存, 它稟賦的是現實原則。當學生們揹負重重的課業負擔, 當商人們在生意場日夜打拼, 當政客們殫精竭慮,當無數的平凡人爲了吃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如何超越日常生活, 立足生命感悟存在便是一個重要問題。

讀書是超越日常生活的一種有效手段。讀書爲我們開闢了一片純淨的精神領空, 在此我們可以自由地吮吸,讓我們心靈安寧的甘泉, 靜靜地積攢讓我們重新生活的力量! 超越日常生活還有一種方法, 那就是跳出日常生活, 把日常生活當書來讀, 這樣我們便擁有了一份生活的坦然與超然, 這就是前文所謂的“道”的讀書境界。

讀書可以認識生活。一門科學就是生活身上的一根觸角, 從中我們窺探生活的奧祕。一本書就是生活長河的一條支流, 漂流其中, 我們便可欣賞生活兩岸的風景。讀書不僅僅可以藉助別人的眼睛看世界, 而且也可以書本反觀自己的生活世界。生活的困惑, 在此疏解; 生活的智慧, 在此凝聚。我們是活着的書本, 書本是變形的我們。我們和書本在生活的舞臺上同臺演出。我們演繹着現實生活的悲喜劇, 好書則往往預示着未來生活的萬花筒。讀書還可以拓展生活, 讓我們進入被現實生活時空所束縛的領空。“上下五千年, 縱橫八萬裏。”我們可以深入歷史, 可以周遊世界可以進入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自覺傳承人類文明之火人類一代代繁衍生命的同時, 也在傳承着人類文明之火。當我們自覺閱讀人類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經典著作並與人分享的時候, 我們其實是不自覺地加入了傳遞聖火的行列之中, 爲此我們應感到光榮, 並對那些偉大的作家心存感激, 是他們照亮了我們的道路, 讓我們不再孤單、不再迷惘、不再絕望!

“多少人在讀了一本書之後,開始了他生活的新紀元! ”

  讀書活動演講稿4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故事是《心中的幸福》。

什麼是幸福,讓一千個人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對於我家隔壁76歲的林爺爺來說,他的幸福就是住進了新房。

爺爺小時候家裏窮,沒有屬於自己的一間房子,不得不寄住到地主家的一間破破爛爛的柴房裏。柴房裏的牆壁上大縫連着小縫,北風一刮嗚嗚作響,一到下雨天,外面劈劈啪啪,裏面滴滴呱呱。家裏的鍋、碗、瓢、盆全派上了用場,用來接住從茅草屋頂上滴下來的雨水。原本就擁擠的房子,顯得更加狹小。爺爺愁得覺也睡不着了,嘆着:“什麼時候纔有自己的房子呀?只要不漏雨就行了……”終於盼到了第一次建房,爺爺一家拿出積攢多年的錢,叫來親戚鄰居,一叉一叉的把活好的草泥,砌壘成土牆,幾個月後,三間新房建成了,家人高興的像過年一樣。爺爺說住進自家新房第一天晚上,半夜時分,熟睡中的他還總是笑個不停,“住上自家新房啦!住上自家新房啦……”

轉眼,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一家人決定推倒落伍的土房,興建大瓦房。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一處紅磚大瓦房,漂漂亮亮的挺立在村子裏了。家裏人燃放着鞭炮,歡歡喜喜地搬進新居。每人各分得了一小間,一個小牀,當他們躺在屬於自己的地盤裏,樂得三天沒有睡着覺呢……

現在,碰上舊村改造,林爺爺就由原先的棚戶區搬進了新房,碰見每個人,他總會激動地說:“一分錢沒花,就住上了漂亮的樓房,真是做夢也想不到呀!”看到爺爺臉上滿意的笑容,我知道,他是幸福的。

在《建設幸福中國》裏,幸福的身影更是隨處可尋。幸福是貧困學生快樂的笑臉,幸福是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與老師親切交流,幸福是農村的大媽大嬸伴着動感的音樂節奏跳起優美的健身操;幸福是農民也有每個月領到固定的“退休金”……

這樣的幸福,源於祖國的強大。站在新的起跑線上,我們響亮地告訴祖國:“祖國母親,今天,我們因您而幸福,明天,讓我們將幸福的接力棒來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