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責任師德演講稿

責任師德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每個人都肩負着責任,對工作、對家庭、對親人、對朋友,我們都有一定的責任,正因爲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責任,才能對自己的行爲有所約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責任師德演講稿,歡迎閱讀。

責任師德演講稿

  責任師德演講稿1

小時候,我最敬佩的人是教師。在我眼中,教師就是知識的使者,愛的化身。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爲一名教師,由學生到教師——是我人生的一大轉折點!

作爲一名教師至今已經從教十三年了,我的大部分生活都是與學生連接在一起的,工作十幾年當中,除了歡笑,有挫折、也有眼淚,但更多的是付出,不過無論什麼時候我都沒有退縮過,我認爲自己個性當中最大的優點就是不輕言放棄,一件事要麼不做,要做就盡力去做好。我用一件一件的小事,一點一滴的行動去履行一名教師的職責。

通過十幾年的生活,我深深得領悟到:愛是教育的別名,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世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時,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樣東西卻是越分越多。您們也許會驚奇地問:“那是什麼呢?”我將毫不遲疑的回答您:“那就是愛!”愛,不是索取,不是等價交換,而是付出,是給予,是自我犧牲。教育需要師愛。沒有師愛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體、美、勞等各項教育中,師愛是基礎,是先決條件。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無私地奉獻這種師愛,是教育成功的關鍵。

在十幾年的工作、生活中,我得到了大家對我的愛,也將我的愛奉獻給大家。

首先,老教師對新教師無私的愛。

在從事教師職業以前,我沒有受過任何教師職業方面的訓練,沒有任何經驗,在備課、上課等工作方面我都無從下手。

記得我第一次站在講臺上講課是面對老教師試講的時候,手心出冷汗、聲音微微顫抖,終於心懷忐忑得把一堂課講完。下課後,我都不記得自己講過什麼內容,心想這回可慘了,一定會被指責,沒想到得到的是大家的微笑和鼓勵。

我慶幸我身在一個上下一心、團結向上、共同進取的集體裏,在1998年的教學比武中,有經驗的老師不顧酷暑的嚴熱,每天都聽我們這些新教師講課,不斷地糾正我們的問題,把他們的經驗無私地奉獻給我們,幫助我們提高業務水平,迅速成長起來。

這就是老教師對新教師的愛。如今,我們已經成了有一定經驗的老教師,我們繼續把這種老教師對新教師的愛傳下去。

其次,愛崗敬業,有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

愛崗敬業是對一切職業的共同要求,教師職業自不例外。所謂幹一行,愛一行就是此意。沒有愛崗敬業的精神,一切都無從談起。因此,它是師德的基礎。

我愛上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用全心付出,因此講好這些課程之前我都會積累資料、精心備課,使自己實實在在裝滿“一桶水”而不是半桶水叮叮鐺鐺,然後在統籌全局基礎上,根據教材和大綱要求、根據學生的情況精心篩選出該課程所需“一碗水”。正如古語云:“打鐵先需自身硬”!而上課本身也是一門藝術,上課時語調應抑揚頓挫,舉手投足應圍繞着教學進行,充分發揮教師以知引人,以情感人,以志樹人,以行導人作用,並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計算機思維意識培養。

再次,熱愛學生。

作爲教師,我不僅愛我授課班的每位學生,我也愛班主任班上的學生們。十幾年的班主任工作,我體會很深,我感覺:熱愛學生、教育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善於寬容學生。

作爲一位班主任,我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爲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樹立較高的威信。在工作不忙的時候,我會與學生們交流,瞭解他們的生活、學習狀況。

教師應用自己博大的愛去溫暖每一位學生。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深深地懂得,教師對學生的愛,不能侷限於個別的對象,而是面向全體學生。我先後當了兩個不同班的班主任,與其他班一樣,班上有一些成績不好的、平時表現很差的、性格比較怪僻的學生。我當然喜歡優異的學生,但我從不責備某方面有缺陷的學生。我從不責罵、體罰那些學生,而用我的愛心感化着他們、教育他們、分析利害關係。

十幾年來,我從不放棄成績差的學生,我幾乎每個學期都會給平時表現不好、成績差的學生家長們打電話,每次與家長們取得聯繫時,我總是會特別要求家長不要責備他們,而應該幫助、督促他們克服困難。

最後,我以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的一句話結束我的演講——“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幹葉的事業吧,因爲葉總是謙遜地垂着她的綠蔭的。”

  責任師德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愛與責任。

臺灣作家張曉風曾寫文章發出這樣的疑問 “學校啊,當我把我的孩子交給你,你將給他怎樣的教育呢?我,一個母親,今天早晨交給你們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多年以後,你們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呢?”

8月31號,我拿着班上的入學名冊,想起張曉風的那篇文章,我問自己,“現在,他們十五六歲,帶着憧憬帶着希望,三年後,我還家長們一個怎麼樣的呢?”我不知道答案,腦子裏只閃過那句話“我會做好這份工”。

慢慢兒地,我發現做好這份工不容易。作爲一個班主任,我們的責任似乎無限大,我們什麼都要管,並且什麼都要管好。有時候我們扮演家長的角色,關心他們生活,關注他們的情緒;有時候我們扮演警察的角色,一旦發現有違紀的情況,就立刻做好筆錄,以便及時教育;有時候我們扮演醫生,給後進生開“希望”的處方,給中等生補自尊,給優等生提中氣。有人問著名的教師李鎮西先生,“當班主任累不累?”李老師反問道“那些通宵打麻將的人累不累?——人啊,一旦專注於某件事兒,並且全身心投入,無所謂累或者不累。”我覺得,教師不過是一個農民,我們擁有“班級”這塊土地,用“愛心”做種子,用“責任”做肥料,經過春天的播種,夏天的經營,希望能夠在秋天有所收穫。

當我們播了種,施了肥,有時難免會犯一些急於收穫的錯誤。10月份月考結束後,我發現一個同學沒有寫作文。我找學生談話,他低下頭,紅着臉,吐出三個字兒“不會寫。”我耐心地輔導,並請他重寫這篇作文。中考的前一晚,我又找到這個同學,再一次給他鼓勵和支持,他咬咬牙點點頭說會盡力去寫。中考試卷發下來,他又犯了同一個錯誤,作文零分。我開始生氣了,言語中帶着責怪,學生的頭低地更下,還是三個字“不會寫”。 我無法理解!幾天後的一個晚上,李肇銘主任打電話給我,請我完成一篇,第二天交。一下子,我無從下手。第二天早上繼續,仍是毫無頭緒。霎那間,我想起班上那個寫不出作文來的學生。我作爲一爲師長,一個晚上和一早上也沒能完成一篇演講稿,那我對一個後進生是不是少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寬容呢?老師對學生的愛源於責任,但是當愛變成了要求,責任就容易外化爲責怪。當學生犯錯,倘若我們能想到“當初我也這樣”;當學生再次犯錯,倘若我們能夠想到“假如我是學生”——這樣的教育思維是不是更有利於學生的成長呢?

“現在,他們十五六歲,帶着憧憬帶着希望,三年後,我們還家長們一個怎麼樣的呢?”我仍然不知道答案,我只能像汪國真先生說得那樣“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因爲愛而風雨兼程,因爲責任而風雨兼程。

謝謝大家!

  責任師德演講稿3

世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的同時,自己往往是越來越少,而唯有一樣東西卻是越給越多。您也許會驚奇地問我:“那是什麼呢?”我將毫不遲疑的回答您:“那就是愛!”愛,不是索取,不是等價交換,愛是付出,是自我犧牲。只有在愛的基礎上,教師纔會投入他的全部力量,纔會把他的青春、智慧無怨無悔地獻給學生,獻給教育事業。

師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是教師的天職與責任。今年4月,我有幸在人民大會堂聆聽了方永剛先進事蹟報告會,感受到了這位“平民理論家”對學生的愛,對事業的愛。

2008年11月17日,結腸癌手術6小時後,方永剛從麻醉中醒來,第一句話問的是他的研究生:你的畢業論文準備得怎麼樣了?

隨後幾天,方永剛又讓妻子把自己的3個研究生叫到病房。沒有講臺、沒有黑板、沒有課桌,方永剛坐在病牀上給學生們上課。即使不一會兒就臉色發白,汗珠成串往下掉,他也不肯停下來。

做完第二次化療,方永剛惦記着自己還有幾次課沒上完,要回去上課。系領導不同意,方永剛急了:“我肚子有問題,但腦子沒問題,嘴沒問題!如果離開了講臺,我可能真的會倒下。”說着說着他竟然哭了。在人生磨難面前,他沒有掉淚;在傷病痛苦面前,他沒有掉淚;在死神威脅面前,他也沒有掉淚;但因爲上不了心愛的講臺,這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卻留下了兩行熱淚。他的淚水讓我們真正明白了什麼是教師的品德。

終於,經過再一、再二、再三的請求,2008年1月15日,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化療的間隙,方永剛回到離開了兩個多月的教室。看到學生們,方永剛眼裏閃爍出欣慰和滿足,那眼神似乎是說:同學們,我終於又見到你們了!

這堂課,方永剛講的是《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

整整軍裝,開場白只有一句話:只要我還能站着,就要爲大家講課,這是我的使命。

同學們強忍淚水,他們知道,此時此刻,他們的老師恐怕連站着都是一種抗爭,一種與生命的抗爭。

好像這只是一堂普通的政治課,是方永剛無數次授課中最普通的一堂課,依舊是鏗鏘有力的聲音,依舊是幽默風趣的語言,依舊是充滿理性的思辯,依舊是入情入理的分析,只是一條白毛巾被他頻繁地拿起又放下,手術後的引流管被他掖在了軍裝裏面……

學生們震驚了,這是一個癌症晚期的患者嗎?這是一個即將接受第三次化療的病人嗎?

兩個小時的大課結束了。任何華麗的樂章也比不過這樣一堂課更能觸動心靈,任何精彩的語言也會顯得蒼白無力,同學們用雷鳴般的掌聲和充滿敬意的目光向方老師敬禮!

什麼是使命?共產黨員的使命是崇高的,軍人的使命是偉大的,教師的使命是神聖的,不用多說什麼,不用多做什麼,方永剛,一名共產黨員、軍人、教師,在癌症晚期的時候往講臺上一站,就是對使命的最好詮釋。

勤勤懇懇、默默無聞”這是老黃牛的精神;“採得百花成蜜後,爲誰辛苦爲誰甜”這是蜜蜂的精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是蠟燭的精神。可以說每種產物的存在,都有一種精神支撐着它。教師的存在呢?支撐它的就應該是這種高尚的師德吧!

報告會上,我和同事們聽得很認真,記得很仔細,不時的被方永剛的事蹟感動得熱淚盈眶。走上三尺講臺,我們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我們爲人師表。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味的體現。讓我們一起建設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首醫家園,用我們的愛與責任撐起教育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