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養成教育演講稿7篇大綱

養成教育演講稿7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寫起演講稿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養成教育演講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養成教育演講稿7篇

養成教育演講稿 篇1

從小學到中學,常聽說班裏丟東西。起初是丟鉛筆、橡皮、刀子、筆記本之類的,後來是丟錢。最近聽我妹妹說,她的一個上了中專的同學的班裏,什麼東西都丟,丟錢不說,bp機、快譯通、cd機等都丟。也就是說,如今,對一些學生來說,拿別人東西不還甚至將別人的東西竊爲己有已是家常便飯。這情形真令人不安和憂慮:不偷不盜可是人應當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埃如此品行不端的學生,走入社會後將會怎樣?

可回過頭來想一想,如今,一些成年人的品行又如何呢?恐怕更令人汗顏。衆所周知的假冒僞劣產品的層出不窮和無孔不入,說假話辦虛事多吃多佔現象的逐漸蔓延和日益嚴重,不正是一些有判斷力有自制力的成年人所爲嗎?毋庸諱言,當今國人已面臨能否守住倫理底線(即每一個社會成員應自覺遵守的最低限度的道德規範)的問題,以致有良知的學者著書疾呼。北大倫理學教授何懷宏指出,“不殺人、不說謊、不欺詐、不姦淫、不偷盜,在市場經濟下亟待重申。你可以做不到捨己爲人,但你不能損人利己;你可以不是聖賢,但你應該認同道義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須堅守,那是人類的最後屏障!”

爲什麼我們這個德育在教育中始終佔重要地位的國度,在一些地方、一些人身上,如今卻連最基本的道德操守都已喪失?原因可能錯綜複雜,但我認爲,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我們多年來養成教育的缺乏。長期以來,無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社會教育,多注重於用說教或抓典型、樹模範、大張旗鼓地搞宣傳的方式進行品德教育,這當然是必要的,但卻忽視了對個人良好習慣的教育培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教養”。而一個人道德品質的確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在於一點一滴的養成。古希臘的哲人就曾指出:“德是表現在行爲上的習慣”,“德只能在習性或制約中尋求”。古羅馬的一位作家也曾說過:“在任何事情上,習慣總是極其有效的主人。”實際上,人日常的言行舉止,所作所爲,在大多數情況下並非道德判斷之類的理性使然,更多的是習性使然,所謂“習慣成自然”。比如說,誰都知道,闖紅燈、過馬路不走人行橫道是違反交通法規的行爲,但爲什麼那麼多人都明知故犯?習慣了。一般來說,一個人的行爲習慣,就是其品德、人格的體現;國民的行爲習慣,就是一個國家道德水準的體現(故有“德行”之說)。很難想象一個偷竊成性的孩子將來會是個廉潔奉公的人;也很難想象假話充斥、假貨氾濫的地方能有誠信不欺的社會風尚。

所以,注重養成教育,才能使德育具有根基;培養公民良好的行爲習慣,才能樹立起良好的道德風尚,才能爲精神文明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矗。

養成教育演講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抓常規管理 促進養成教育》。

打造一個優秀的集體,需要抓常規管理,促進養成教育。我認爲:

首先,要建章立規 細化要求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常規管理的前提是制定常規,只有確立了學生的日常行爲的規範,才能使學生的精力更多地放在學習上,而不是物質追求上,不是放在那些無關學習的事情上。

只有抓好了常規管理,纔會有效約束學生的行爲習慣與學習習慣,從而逐步形成良好的學風、班風、校風。

常規管理要具體化,給學生以非常明確具體的要求,可以使學生更加有章可循,讓學生樹立道德感、責任感、尊嚴感,端正學習態度,學習更主動更自然,在具體操作時,可精細到每個細節,做到定人、定點、定時、定事.

其次,要強化訓練 促進養成

學生是日常管理的對象,更是常規管理的主體,爲此,我們以班級教育、自我教育、傳授教育爲主渠道,訓練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讓學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達到自我完善。具體方法如下

1.、仔細排找 警示學生自律

只有學生自己思想端正,認識自己的優缺點,並客觀評價自己,纔會超越自我,奮發向上。因此,我們學生要每天“三省吾身”,發現自身問題所在,並對出現的問題,分類整理,分清緩急輕重,然後及時調整矯正。從而達到“自我反省、自我分析、自我約束”的目的。

2嚴化常規,細化養成

養成教育的目標在於力求實實在在,活動力求現實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內容貫穿於全部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活動之中,將落實進行到底。而“將落實進行到底”,關鍵在於將具體某件事的要求,化爲可操作的細節,並狠抓過程落實情況,加以分析。如衛生的打掃和保持,紀律的約束和反饋,生活細節的關注和落實,養成教育無處不在。

在我們學校,日日有檢查反饋,週週有評定通報,月月有表彰獎懲,目的何在?目的在爲了將養成教育落實到實處!爲了真正做到:把個人行爲變成一種內心的道德自覺。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並讓它成爲我們終生受用不盡的財富。

第三,端正態度,自主學習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然而,這條大多數人都明白的育人學習原則,又有幾個人落實履行了呢?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告訴我們,人的正確思想只有從長期的實踐中來,因此,同學們,我們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須從小事、身邊事做起,並且踏踏實實做好。學會今日事今日畢!每天抓住課堂知識,抓好課後的落實,不斷汲取知識的精髓,豐富自己的學識,培養品質,提升品位。

同學們,中國的明天屬於我們,讓我們重視常規教育的落實,養成良好的習慣,爲我們光輝的明天再添一抹金色!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養成教育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時值大雪,寒氣襲人。辛勤的老師們每天準時來校,爲學生開啓知識的大門。走進校園,有安靜的工作環境、孩子們的親切問候、有乾淨整潔的操場小徑、有師生和諧的學習氛圍……一切都如春日陽光,溫暖我心。下面,我以“……”爲主題,就近來的工作所感向同仁們做個交流,班門弄斧,請多指教!

所謂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教育。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了這樣一句話:“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我校從學生實際出發,結合學校特點,以少先大隊和各班中隊爲主陣地,狠抓學生養成教育,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至關重要,而這項德育工作對於我這樣一個年輕的班主任而言更是任重道遠。

一次,我正在辦公室備課,董功洵同學含不喊報告,徑直走進辦公室來到我面前,說:“剛剛程子軒把我的水杯弄倒了。”我故意裝作沒聽見,他似乎有所察覺,便又說了一句:“王老師?”,我還是沒有理睬他。他似乎意識到自己的不對,於是說:“王老師,您好!跟您彙報一件事,剛剛……”我這才擡頭,嚴肅的看着他,問他:“你覺得你剛纔有那些行爲不合適?”他沉默了一會兒,說:“老師,對不起,我知道進辦公室應該先喊報告,另外,對老師說話要有禮貌。”我說:“知道就好,以後一定要注意這些生活細節,有時候,一個細節可能會嚴重到影響你的一生。”接着,我給他講了一個大學生因爲細節問題而在應聘時候輸給一個初中生的故事,他聽後真誠的說:“謝謝老師,我今後一定會注意這些細節問題的。”從這以後,董功洵同學學習積極性特別高,在班裏實時起帶頭作用,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校外只要見到我就遠遠的跟我打招呼,而且說話很講禮貌。他的媽媽也經常在電話裏誇孩子變了。在董功勳同學的帶領下漸漸地,班裏大部分學生的文明禮貌習慣已得到強化。現在,做一個文明禮貌的孩子已成了我們班大部分孩子的自覺行爲。

家庭:父母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文 化程度的比例較大;父母大多務農或外出打工,與孩子接觸 的時間很少;管孩子的大多是爺爺奶奶,他們只能負責孩子 的起居飲食,往往忽視孩子的品德、行爲習慣教育。近年來 高二半山的彝族學生也越來越多,他們的文明程度、文明意 識普遍較低,缺乏良好的禮貌、衛生習慣和社會交往能力, 這些狀況也給學校的道德教育帶來一些不良影響。

常言道,三歲定八十。抓養成教育的要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校要求全校師生都作長遠打算。教師,允許學生習慣形成有個過程;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師生密切配合,堅持不懈。讓養成教育在我校不斷深入,讓文明之花一定綻放在美麗的校園!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養成教育演講稿 篇4

各位同學:

大家好!

今天我們來學習中學生社會公德與養成教育方面的知識。提起中學生社會公德和養成教育這個概念,有好多同學還不清楚,下面我就首先對這個概念給同學們解釋一下。

所謂社會公德就是指人們在履行社會義務或涉及社會公衆利益的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準則。與“私德”相對。公德指與組織、集體、民族、社會有關的道德,私德指個人品德、作風、習慣以及個人私生活中的道德。社會公德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根據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遵守公共秩序、講文明、講禮貌、誠實守信、救死扶傷等。

養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通過訓練、嚴格管理等種種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質,最終養成自覺遵守社會道德和行爲規範等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的一種教育。養成教育雖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卻是德育中最“實”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人要是各種好習慣都養成了,我們的教育目的就達到了,如學習上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勞動上有良好的勞動習慣,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習慣,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那麼這個孩子就是一個好孩子。”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作爲道德素養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時期沒有成爲習慣,那麼,所造成的損失是永遠無法彌補的。”中小學時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劇發育、變化的重要時期,正是增長知識,接受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

下面是廣大同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

1、習慣影響。不少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上學之前形成的某些不良習慣,如順口說粗話、大聲喊叫、見人愛動手動腳等,雖然經過老師提出要求,知道必須遵守行爲規範,但是由於舊習慣的影響,對新的要求還不適應,在一定情境下,舊習慣會不知不覺地表現出來。生活上,睡懶覺、不疊被子、抽菸喝酒、攀木折花、隨地亂扔垃圾;物質上,搞攀比、高消費等,思想空虛,意志脆弱。

2、觀念模糊。例如有些同學把遵守紀律看成是軟弱怯懦,把尊敬老師看成是溜鬚拍馬,把損壞公共財物看成是英雄行爲,把幫助同學打架看作是“行俠仗義”,對同伴好友的違紀行爲不加勸阻而提供方便。這些都是是非觀念不明,愛憎情感不強的具體表現。

3、任性執拗。有些同學在家長的過分溺愛下,嬌生慣養,一不順心便用大聲哭叫、摔打東西、耍小脾氣等手段對家長要挾,而家長對此不加批評教育,反而遷就屈從。長此以往,滋長了孩子任意妄爲的脾氣。也有的家長生怕孩子外出吃虧,唆使孩子罵人打人,殊不知這種教育正是自己使孩子變得野蠻。這樣的孩子進入學校,很難接受各項規章制度的約束。加上對羣體生活的規矩理解不夠,以爲跟家裏一樣,遇事有父母撐腰,所以就敢於大膽違反紀律。相反,在家經常受父母批評和打罵的學生得不到關愛,就會灰心失望,自暴自棄,這就更容易形成執拗的性格。

4、明知故犯。這種情況在低年級學生較爲少見,而在高年級學生身上卻表現明顯。這類學生熟悉紀律要求,也知道這些要求合理正確,但他們拒絕接受紀律的約束,對老師提出的紀律要求很反感,認爲老師小題大做,吹毛求癡,從而抱着對抗的情緒,有意不遵守紀律。這樣的學生大錯雖然不犯,小錯卻接連不斷。例如:亂仍垃圾、自習課交頭接耳、校內騎車等。

5、品質不良。少數學生是非觀念模糊,黑白顛倒,感情冷漠,經不起利誘而發生盜竊、吸菸、喝酒等行爲,這已不是一般學生違紀的問題,而是臨近刑事犯罪的邊緣,這是一種危險的信號,如不及時接受教育和悔改,其發展前途很可能會走向犯罪。目前,違法犯罪趨於低齡化,這不能不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上面這些情況就是我們同學們中間所存在的一系列不良的現象,那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克服和改正這些不良的行爲習慣呢?我認爲同學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這個詞對我們來說已再熟悉不過了。在我們的《中學生日常行爲規劃》中,一些公共場所裏,也經常可以看見這類標語,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又如何做呢?

文明行爲要求:

1、與人交往講普通話要使用禮貌用語(“請”“您好”,“老師好”,“同學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再見”,“不用謝”),面帶微笑打招呼。笑臉待人,是親切、敬重的表現。

2、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每日初次見面宜相互問候,學生見教師應鞠躬問好,同學之間應互相問候。

3、有領導、教師來校指導、聽課,見面要立正鞠躬問好,遇到來者找不到地方要主動帶路,在別人說“謝謝”時,應說“不用謝”。

4、有教師聽課,要提前到指定教室坐好,安靜等候上課;下課時,要讓聽課教師先走。

5、自覺維護公共場所安靜及正常秩序,不追逐打鬧、起鬨。

6、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物,不攀折花木,踐踏草地,不浪費水電,污損課桌椅、圖書、門窗、牆面、扶欄等。

7、文明用餐,不亂倒飯菜,不吸菸,不喝酒,不邊走邊吃。

8、講究清潔衛生,不亂丟雜物、果皮、紙屑,遇有垃圾雜物,主動拾起放進垃圾桶,保持校園整潔美觀。

9、男女同學交往舉止要得體,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不談戀愛,不拉幫結派。

10、遵守校內外交通秩序,自覺遵守門衛制度,出入校門要下車,校園不準騎車,不翻越圍牆欄杆,不亂停放車輛。

  二、助人爲樂

助人爲樂,見義勇爲是社會成員在公共生活交往中用以調整相互關係的最一般的行爲規範之一。在公共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愛人者人恆愛之,信人者人恆信之。現實生活中不可能人人都時時快樂、事事順心,難免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人幫助、救濟的時候。這就需要人們之間互相幫助,扶危濟困,樂善好施,以助人爲樂。對不法行爲,每個公民都應當分清是非,挺身而出,智鬥勇鬥,見義勇爲,都有責任和義務自覺維擴社會治安。

  三、愛護公物

愛護公共財物是社會公德極其重要的內容。

愛護我們的校園、愛護校園裏的一切公共財物,是一個人自身道德修養的體現,也是社會公德在校園裏的體現。作爲中學生來講,我們應以文明禮貌、助人爲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來要求自己,做一個好學生、好公民。但是在我們中間,還是有一部分同學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不遵守學校的紀律,損壞學校公物,比如:有在嶄新的課桌上亂貼廣告紙張、用筆亂寫、小刀亂刻的;有拳打腳踢、開門不用鑰匙而將教室門窗損壞的;有把教室黑板、開關插座蓋板砸碎的;有對準潔白的牆壁亂打籃球的;有把易拉罐、方便麪袋故意堵塞下水道的;有開電燈,人走後不關的;更有吊扣籃筐、拉拽籃網使得籃筐折斷的,等等,雖然這些現象只是少數,但都是令人深惡痛絕的行爲。況且,這些行爲是危險的,輕則擦傷皮肉,重則傷筋動骨,甚至會有生命危險。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要立即停止、制止、禁止。

同學們,學校是我家,人人都愛她。美麗和諧的校園,要我們大家共同來營造,爲了使我們的校園更加美麗,我們必須愛護校園裏的一草一木。

  四、保護環境

爲了保持美麗校園的環境整潔、舒適和乾淨,保障每一位同學的身體健康,每個同學都應當講究公共衛生、保護生活環境,這也是學校生活中同學們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行爲規範。講究公共衛生,造成優美環境,是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證;是社會風尚的一個重要方面,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那麼作爲一個合格的中學生,應該怎麼樣去保護好自己校園的環境呢?

1、積極向自己好朋友和同學宣傳有關環境保護的法令,宣傳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

2、節約用水、節約用電,把廢紙、廢鐵等可利用的廢物分類集中,送往廢品收購站,以便回收利用。

3、注意保護和美化自己生活學習的環境。

中學生還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力所能及的行動來保護環境:

1、堅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樹立愛自然、愛環境、講衛生的良好環境道德,並處處去影響他人,帶動他人共同愛護環境、保護環境。

2、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努力促進環境改善。一種是直接參與的方式,另一種則是以間接接的方式來推動環境保護。

3、自覺參與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在我國,有許多中小學生積極主動地承擔起了監督污染、保護環境的責任。

4、做好宣傳工作,喚起全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關注。作爲中學生,既要做保護環境的衛士,又要做宣傳環保的使者。

  五、遵紀守法

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紀律,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公共生活中人們要能順利地進行社會活動,就必須要有規矩可循,就必須遵循一定的行爲規範。每個社會成員既要遵守國家頒佈的有關法律、法規,也要遵守特定公共場所的有關規定。人們只有依照法律、法規及紀律的有關規定行事,纔不妨礙他人的正常活動,也保障自己所要從事的某項活動;纔不會紿社會和他人造成損失和傷害,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相對穩定巧和諧,並保證社會的健康發展。遵紀守法反映了人們的共同要求,體現了人們共同的利益。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自覺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法紀觀念,自覺用法紀來指導和約束自己的行爲,自覺履行法紀規定的義務,敢於並善於運用法律武器同各種違法亂紀現象作鬥爭,並能正確運用法紀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真正做到知紀懂法,遵紀守法。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中學生社會公德與養成教育,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能夠懂得什麼是社會公德教育和養成教育,並且知道以後應該怎樣遵守社會公德,怎樣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爲習慣,力爭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

養成教育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養成教育這個話題。在今天的會議議程上重提養成教育,可見我校特別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也從另外一個層面說明養成教育在我校的長期努力下,在取得一定成效的情況下,還有待大力加強與提高。養成教育的研究成果表明,成功人士的的兩個關鍵內因是有着良好的習慣和個性。因此養成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有哪些呢?各自又有哪些具體要求呢?今天就圍繞我們中學生的日常生活我主要談談行爲習慣,思維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文明禮儀習慣和安全習慣的養成。

行爲習慣的養成

美國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對習慣的經典註釋:“種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行爲;種下一種行爲,收穫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那麼,好的行爲習慣給下面的人帶來了什麼好處呢?且聽下面的 幾個例子:

1.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在清晨儘早開始一天的工作,他每天五點半起牀,做早操,喝杯牛奶吃塊麪包,然後就開始工作,當他習慣了六點鐘開始工作以後,又努力再提早十五到二十分鐘,幾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他三十幾本教育方面的書和三百多篇學術論文都是在早上五點到八點寫成的。好習慣成就了一位舉世聞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

2.華盛頓是美國曆史上最令人尊敬的、堪稱美德典範的總統,他的誠實故事家喻戶曉。他從小看得最多的一本書,是一本隨身攜帶的小冊子———《與人交談和相處時必須遵循的文明禮貌規則110條》。好習慣成就了一個偉大的總統和一個偉大的人。

3.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國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聚會。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爲是最主要的東西呢?”這位白髮蒼蒼的老學者回答道:“是幼兒園”“在幼兒園能學到什麼東西呢?”“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東西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道歉,午飯後安安靜靜地休息,??”由以上的三個例子可以看出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哪怕是小小的一個)對一個人的成功影響是多麼巨大!

那麼,不良的行爲習慣又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危害呢?

在美國珍珠港,這句話寫給中國人——“垃圾桶在此”

在巴黎聖母院,這句話寫給中國人——“請保持安靜”

在泰國皇宮,這句話寫給中國人——“輕便後沖水”

20xx年1月18日下午1時46分,在武漢某高校研究生考點外,一考生被幾個保安人員攔下,被告知超過了規定入場時間(1時45分),眼睜睜地失去了考試資格。該考生說,爲了專心備考,他辭掉了網絡公司的工作,犧牲了很多東西,到頭來卻因爲這個緣故被拒之門外。在上海,也有考研生因爲進不了考場而痛哭流涕,類似的情形其他地方也存在。淚水,值得同情;規則,應該遵守。

思維習慣的養成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有一天晚上走進實驗室,當時已經很晚了,見他的一個學生仍俯在工作臺上,便問他:“這麼晚了,你還在做什麼呢?”

學生回答:“做實驗”。

“那你早上做什麼呢? ”

“做實驗”。

“那麼整個白天你也在做實驗嗎?”。

“是的”。

盧瑟福說:“那麼這樣一來,你什麼時候思考呢?”

盧瑟福的學生很勤奮,很用功,但是,如果只是機械的學,也只能是“學而不思則罔”,那又有什麼用呢?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死讀書,讀死書,花費的時間不少,卻是事倍功半的。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思考是何等的重要。拉開歷史的`帷幕,你會發現,古今中外有重大成就的人,在其攀登科學高峯的征途中,都是善於思考的。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建立,經過了“十年的沉思”,他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

牛頓說:“思索,繼續不斷地思索,以待天曙,漸漸的見得光明,如果說我對世界有些微小貢獻的話,那不是由於別的,卻只是思索所致。”

當老師講完一道數學題的做法時,你會??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 當你還沒有分析出自己的答案,同學卻已把答案說出來了時,你會?? 不要人云亦云,獨立思考是關鍵.創意思考,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學習習慣的養成

(1)課前要預習,先熟悉新課要學習的內容,通過預習找出不懂的東西,學會帶着問題學習;

(2)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靜靜地等着老師上課。

(1)上課認真聽講,不亂說亂動,勇於提問,積極回答,積極思考;回答 問題要起立,聲音響亮;要發言,先舉手。

(2)上課座姿要端正,讀寫姿勢要正確,

(3)作業要字體端正、規範,書寫格式正確,紙面清潔,不邊做邊玩。

(1)先複習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然後再做作業。

(2)按時、獨立、認真地完成作業。

生活習慣的養成

1.慎重結交朋友。交友不慎,是青少年養成不良行爲的重要社會環境因素。對此,青少年應該予以高度重視。應交哪些朋友,不應交哪些朋友,一定要認真辨別,慎重選擇。

2.培養正確的生活態度。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3.防微杜漸。“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好的行爲習慣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潛移默化的、日積月累、逐漸養成的。因此,平時只有經常提醒自己,事事認真,處處嚴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從一點一滴做起,就能改掉壞毛病,養成好習慣。

4.加強意志力的鍛鍊。要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必須有決心、有恆心、有毅力。

5.制訂切實可行的制度。訂立制度,有章可循,便於對照落實,嚴格遵守,好的行爲習慣就容易養成。

6.好友監督。結合自我提醒,自我監督,可請有好習慣好行爲的朋友嚴格監督自己,請他們隨時挑毛病,也有助於壞習慣的糾正,好習慣的培養。

衛生習慣養成教育。

講究衛生是每個人應有的衛生習慣。在現代社會中,它是一個人文明的表現,既體現了良好的個人面貌,又包含了對他人的尊重。

1、勤洗澡洗頭,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睡前刷牙、洗臉,飯前便後洗手。

2、清潔區和教室每天要清掃乾淨。

3、保持桌椅的乾淨整潔,定期整理課桌和清理書包。

4、不在牆壁上亂貼、亂寫、亂畫。

5、愛護環境,不在校園及公共場所亂扔亂拋果皮、紙屑、垃圾。 文明禮儀養成教育

舉止是一個人在活動中的姿態。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勢和表情等。文明的舉止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財富。

1、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行注目禮,高唱國歌。

2、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自覺使用“請、謝謝、您好、再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

3、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着向別人致謝。

4、向別人請教,態度要誠懇。

5、不打架、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得喧譁。不追逐、打鬥、玩有危險的遊戲。

6、不給同學起綽號,不歧視身體殘疾的同學。當同學答錯問題時不起鬨、不嘲笑。

7、集合出入按指定路線和順序,不插隊、不推搡,不爭先恐後,上下樓梯腳步要輕,右行禮讓。

8、到別人家時應輕敲門,待主人應聲許可方可推門進入,進入教師辦公室要喊“報告”。

9、認真做好眼保健操,姿勢正確。

10、積極參加大課間活動,能自覺鍛鍊身體。

養成教育演講稿 篇6

各位來賓、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話的內容是學生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

我始終認爲,小學教育就是良好習慣養成教育+初步的智力培養。所以在今天難得的校會上,我給同學們提幾點要求:

(一)養成舉止文明的習慣

舉止是指一個人在活動中的姿態。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勢和表情等。文明的舉止是一種修養,是一種財富。在平時的生活細化目標: 1、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

2、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

3、自覺使用 “請”、 “您好”“謝謝”、 “對不起”、 “再見”等禮貌用語

4、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着向別人致謝

5、向別人請教,態度要誠懇。

6、不打架,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喧譁

7、不給同學起綽號,不歧視身體有殘疾的同學

8、當同學答錯問題時,不起鬨、不嘲笑

9、集合做到 “快、靜、齊”,觀看比賽文明喝采。

(二)培養誠實守信的習慣

一個人來說, “誠實守信”既是一種道德品質和道德信念,也是每個公民的道德責任,更是一種崇高的 “人格力量”。

細化目標: 1、誠實守信,說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應的事確實難完成的,應向對方說明原由,用誠摯的態度向對方表示歉意。3、借了別人的東西要按期歸還,說話要算話。

(三)養成尊重他人的習慣

要想贏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與受人尊重一樣,尊重他人是我們的需要。

細化目標: 1、耐心聽他人說話,不隨便打斷他人說話。2、用心聽對方說話,不要一邊聽一邊考慮自己的事。3、聽到別人的批評時,不要激動,平靜地聽他把話說完。4、不打擾別人的學習、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礙了他人要及時道歉。5、未經允許,別人的東西不亂動。

(四)養成守時惜時的習慣

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從小懂得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從小養成守時惜時的良好習慣。

細化目標:

1、晚上按時睡覺,早上按時起牀。

2、放學後按時回家,不在馬路上溜達玩耍。

3、回家後,馬上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當天事當天畢。

4、做事有計劃,不盲目、不拖沓。

(五)懂得感恩的習慣

學會感恩是人性的體現,懂得感恩是責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爲時代的呼喚,只有懂得感恩,纔會懂得付出,纔會懂得回報。

(六)勤儉節約的習慣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目前培養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刻不容緩。

(七)遵守秩序的習慣

規則和秩序是社會公共生活中的基本準則。沒有秩序任何集體活動都無法開展。

(八)勤於動手的習慣

自己動手可以提高學生自理自立能力。

(九)鍛鍊身體的習慣

健康的身體,是學習、工作、成才的基礎。鍛鍊身體不但能讓身體結實健康,還能磨鍊人的意志。

(十)講究衛生的習慣

講究衛生是每一個人應有的生活習慣。在現代社會中,小學生養成講究清潔衛生的好習慣特別重要。它是一個人文明的表現,既體現了良好的個人面貌,又包含了對他人的尊重。

養成教育演講稿 篇7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養成良好習慣,做優秀中學生。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你相信嗎?(不信)其實這是真的。在印度和泰國隨處可見這樣荒謬的場景。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麼掙扎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人們說,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你看,習慣的力量多大啊!

習慣又分爲好習慣和壞習慣。好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爲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記者問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裏學到了你認爲最重要的東西呢?”出人意料,這位白髮蒼蒼的學者回答說:“是在幼兒園。”這位學者的回答,代表了與會科學家的普遍看法。他們認爲終生所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是幼兒園老師給他們培養的良好習慣。

我們都羨慕科大少年班的學生,認爲他們智力超羣,是天之驕子。而他們在談到自己成績優異的原因時,又是怎麼說的呢?13歲進入科技大學的少年大學生周峯,認爲自己成功的祕訣就是從小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周峯認識漢字,記憶英語單詞,都是每天10個,即使走親訪友時也從不間斷。就這樣,一年下來,便記住了3000多個漢字和3000多個英語單詞。這是他量化的學習習慣。周峯該學習的時候就一心一意學習,該玩兒的時候就輕輕鬆鬆地玩兒,自覺性極強,從不需要別人提醒,更不需要別人強制。他聽英語廣播學英語,一到點便準時打開收音機。這是他定時的學習習慣。周峯學習時總是全神貫注,思想從不開小差,精神略有溜號,便立即作出調整。這是他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

我們現在已經是中學生了。中學階段是各種習慣尤其是學習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那麼,如何培養良好的習慣呢?我用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你吧:我以前膽子特小,有問題不敢問老師,只有問同學,有很多時候,同學也講不清楚,弄得我一頭霧水。後來一次課堂上的經歷鼓舞了我:那是一節自然課,我有一個疑團,左思右想可仍得不到答案。我想把問題說出來,可又怕別的同學認爲這個問題很幼稚會笑話我,我就沒面子了。於是幾次話到嘴邊又咽下去。過了一會兒,我看到陳欣和楊敏不停地問問題,而且每當老師告訴了他們答案的時候,他們顯得那麼開心。我鼓起勇氣舉起了手,向老師提出了我的問題,老師很明確的告訴了我答案,我心中的疑問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取而代之的,是獲得的喜悅。老師還說,學習就應該不懂就問,老師最喜歡勤學好問的學生。從那以後,我不懂就問,漸漸養成了好習慣。後來,我還明白了,除了問老師,還可以問電腦和字典

當然,要養成一個好習慣是很不容易的。開始的時候,需要時時提醒自己,嚴格要求自己。這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也是磨練我們意志、性格、品質的過程。它需要我們付出不懈努力的。但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年,爲了我們的明天,爲了展示我們的青春風采,讓我們——養成良好習慣,做優秀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