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徵文【精華】

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徵文【精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徵文吧,徵文一般都具有意味深長的結尾。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徵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徵文【精華】,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徵文【精華】

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徵文【精華】1

爲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引導大學生學習和傳承紅軍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東營科技職業學院開展“我的長征路青春跟黨走”主題系列活動。4月8日,模擬長征徒步行軍活動舉行,整個紀念活動拉開了序幕。

中午12點,紅軍編制20xx餘人在學院廣場列隊集合,舉行了莊嚴的授旗儀式。副院長王道峯把軍旗授給紅軍編隊軍長,軍長揮舞紅旗,“傳承紅軍精神,共鑄復興夢想”的口號響徹雲霄。隨後,編隊分兩路出發,學生間相互鼓勵,互幫互助,在紅色教育基地劉集黨支部西側林場兩軍勝利會師。在會師場地開展了長征組歌大合唱和毛澤東詩詞誦讀,分組交流了長征行軍的感受和對長征意義的認識。會師活動結束後,兩軍分路返回,順利到達學院廣場後,軍長爲每個勝利完成行軍任務的戰士頒發了紀念獎章。整個模擬紅軍長征行軍約12公里。

這次活動開展,加強了學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提高了同學間團結互助的品質,增強了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

回首風雨路,漫漫征程,說不完的艱難困苦,道不盡的嚴峻險阻,冰峯的皚皚雪山,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烏江天險,彎彎赤水,大渡激流,……,每一次迎對艱難險阻,每一次戰鬥勝利的取得,無不體現出紅軍將士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學院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系列活動將持續到今年10月份,各項活動的開展,將使廣大師生全面認識長征,深刻體會黨一路走來的艱辛,堅定跟黨走的信念,在“中國夢”的新長征途中,把長征精神發揚光大。

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徵文【精華】2

今年是紅軍長征出發80週年。品讀由紅葉詩社編輯、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長征詩詞選萃》,重溫誕生於雄關漫道的紅色經典,我由衷感到:其中飽含的思想睿智、革命豪情和文化擔當,既有助於深刻理解那場永載史冊的非凡遠征,更能引領後來人接力續寫新的紅色篇章。

不到長城非好漢——這是一次傳承中華文化的尋根之旅。長征之前,不少革命者有過赴日、旅歐或留蘇的異國求學經歷,但卻缺少對祖國這片廣袤土地的深度考察。長征成爲一個重要轉折點。林伯渠《初抵吳起鎮》中言:“大好河山耐實踐,不倦鞍馬證心期”即表達了這一情感。

自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在實施戰略轉移的漫漫征程中,紅軍長驅6。5萬餘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遠征。中共“五老”之一的謝覺哉《歡迎董老》一詩中對長征經歷的回憶可謂刻骨銘心:“十年前共徵鞭北,橫斷山雲橋陵月。荒裔深入地不毛,雪嶺高躋天距尺”。當紅軍在鐵路、汽車路、獨輪車路、只能用腳走的路、用腳難走的路之間穿行,經過了包括苗、壯、彝、白、藏、回等少數民族在內的兩億多人口的廣大地區,親身經歷了從工業文明、農業文明、遊牧文明直至原始矇昧時代的時空轉換,大多數革命者真正懂得了“由於中國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產生了革命發展的不平衡”,“要把不平衡的狀態變到大體上平衡的狀態,還要經過很長的時間,還要花費很大的氣力”這樣一番道理。

另一方面,長征之路又涵蓋了若干中華文化的標誌地。舜帝南巡零陵、大禹導引岷江、姜太公垂釣渭濱、諸葛亮渡金沙、唐三藏西天取經、石達開遺恨大渡河……這些史實和傳說,人們並不陌生,但精神漫遊和身臨其境,其收穫不可同日而語。“曬經山巔曬經關,玄奘東還曝經篇。羊腸直上通霄漢,銀星綴臂似遊仙。說大聖,笑語歡。晝夜兩越曬經山”——張愛萍《翻曬經山》,生動表現了在新的軍事方針指引下,紅軍將士跳出敵軍包圍圈後,心中洋溢的積極樂觀情緒。聶榮臻《吾非石達開》,更從大渡河畔石達開部全軍覆滅與72年後紅軍勝利過河的古今對比中,揭示了紅軍超邁前賢的驚天神勇。詩中雲:“大渡河流險,吾非石達開。飛兵天際至,歷史不重來!”作爲三軍統帥的毛澤東,更從祖國壯麗山河的跋涉征程中、從現代戰爭奇觀的英明塑造中,獲得了救亡民族、重整河山的強大精神動力。可以看到,從毛澤東《念奴嬌·崑崙》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到其《沁園春·雪》之“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談古論今,縱橫捭闔,字字千鈞,句句鏗鏘。令人深切感受到一代偉人對民族前景的無比自信。

安得倚天抽寶劍——這是一次探求馬列真諦的鑄魂之旅。近代中國的仁人志士經過不懈求索,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爲救亡民族之經典理論。

伍修權《歷史轉折》中雲“鐵壁合圍難突破,暮色蒼茫別紅都。強渡湘江血如注,三軍今日奔何處?”它描述了紅軍將士在面對軍事失利的慘痛教訓時認識到,照搬照抄洋教條,中國革命就會被徹底葬送。遵義會議之後,毛澤東所堅持的“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的戰略思想佔據主導地位。因此,朱德《遵義會議》中言:“羣龍得首自騰翔,路線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糾正,天空無限任飛揚”。此後,紅軍卸下思想包袱,擯棄軍事教條,演繹了四渡赤水、彝海會盟、飛奪瀘定橋等一幕幕威武綺麗的戰爭詩篇。長征歷經驚濤駭浪、一波三折,直至乘風破浪、波瀾壯闊。於是,張宗遜《憶遵義戰役負傷》中言:“澤東路線三軍戴,勝利會師到渭陽。”

而今邁步從頭越——這是一次承啓革命經典的傳薪之旅。任榮《浣溪沙·紀念長征勝利七十週年》中言:“萬里鐵流輝史冊,薪傳踵武戰歌洪。”在長征之前,中外歷史上也曾有過亞歷山大東征、漢武帝反擊匈奴、蒙古軍隊西征、玻利瓦爾解放拉美等軍事遠征。但唯有紅軍的長征孕育出瞭如此之多的詩詞佳作,鑄成了永彪史冊的軍旅文化經典,爲革命理想教育提供了絕佳教材。

陳毅《三十五歲生日寄懷》中言:“物到極時終必變,天翻地覆五洲紅。”它記敘了在敵人重兵進攻之時、極爲惡劣的自然環境之前,紅軍將士始終對黨的領導和革命理性矢志不渝。蕭華《長征組歌》中有經典詩句——“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於天”,更是對紅軍長征的'“煉獄之旅”的真實寫照。

長征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我國自古至今的英雄主義經典,有勾踐“臥薪嚐膽”、岳飛“直搗黃龍”、秋瑾“要將乾坤力挽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爲民族振興奮鬥和犧牲。長征則在民族命運危急的歷史關頭,樹立了曠古未有的精神豐碑——飛奪瀘定橋、轉戰烏蒙山、突破嘉陵江、血戰獨樹鎮等著名戰役所呈現出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戰鬥意志和頑強作風,爲之後的全民族抗戰準備了充足精神養料,更爲新中國的締造和發展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正如劉瑞龍《破陣子·紅軍長征五十週年》中言:“圍追堵截成幻夢,鐵流轉戰自英雄,豪氣傲蒼穹。”

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以無產階級戰略家的博大襟懷鄭重指出:“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長征從此成爲建設人民中國、實現民族復興壯麗征程的精神原點。新中國成立後的60多年崢嶸歲月,黨和廣大人民一道進行了異乎尋常的艱辛探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使古老的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滄桑鉅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人們更加自覺地將實現中國夢的偉大進軍視作紅軍長征的歷史接續。因爲人們堅信,長征孕育的光榮傳統,就像一支永不熄滅的火炬,激勵一代代民族傳人前赴後繼,取得勝利。長征開啓了接續奮鬥的圓夢征程。正如陳毅的《題〈長征會師圖〉》中言:“長征英雄此聚會,人民歷史開新端。”

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徵文【精華】3

那坎坷的兩萬五千裏——《長征》觀後感湖師付小403班周飛廉南昌起義後,由於國民黨的迫害,無奈之下,紅軍8萬人馬向陝北轉移。

這次轉移行程共兩萬五千裏,這就是舉世矚目的長征。暑假裏,我就看了一部介紹長征的歷史電影———《長征》。整部影片講述了一次艱難,坎坷,偉大而又可歌可泣的征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戰士的心情十分低落,而與此同時國民黨反動派的幾十萬大軍鋪天蓋地地向中央蘇區襲來。爲了擺脫困境,紅軍在湘江展開血戰,強渡湘江,突出了重圍。但此戰紅軍傷亡很大,原本的八萬人一眨眼就損失了五萬,元氣大傷。

面對如此形勢,一直沒有發言權的毛澤東在大家的幫助下,對國際共產組織代表李德進行了批評,並解除三人的黨組織,最終使黨的領導權重新回到了毛澤東等領導人手中。此後紅軍的行動變得正確,紅軍的作戰也變得勇猛,勝利也多了起來。毛澤東分析了當前的形勢,採取了聲東擊西,調虎離山,四渡赤水,佯攻雲南等戰略,擊破瀘定橋,帶着隊伍,翻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到達陝北,組建了川陝根據地,與紅軍二、六軍團會師,長征終於獲得了勝利。

看完影片我不禁讚歎道:“這長征的兩萬五千裏真是坎坷的很吶!”剛開始的湘江之戰中,戰士們冒着敵人飛機的狂轟亂炸,鮮血把江水給染紅了,江面上浮着戰士們的屍體,一戰過去紅軍橫屍遍野,這個景象慘不忍睹,湘江兩岸血流成河,活着的戰士也只能爲犧牲了的戰友痛哭,不能給他們埋葬,因爲在後面有幾十萬大軍在追趕他們;在翻越雪山的時候,戰士們沒有專業的裝備,沒有取暖的工具,許多戰士在攀登雪山的時候因爲雪崩、飢餓、疾病,寒冷而死亡。

其中有一個小女孩,在征途中因病而死去,她死後只能埋於風雪之下,讓純潔的雪花將她掩埋,這一切都是多麼讓人痛楚啊!攻打瀘定橋時,戰士們吃力地爬着鐵索,敵人的槍炮猛烈地向他們射擊。在槍林彈雨中,中彈的戰士身體痛苦的抽搐着,時不時地掉入萬丈深淵,但另外的戰士還是頑強地爬向橋對岸。偉大的主席——毛澤東,在無可奈何下,將自己幼子託付給沿途的羣衆撫養。

可憐天下父母心,主席作出這個決定需要多大的勇氣。我不禁對主席充滿敬佩之情。“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前輩們用鮮血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