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通用15篇)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33K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徵文吧,藉助徵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寫徵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家風家規家訓徵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通用15篇)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1

家,給人以溫暖,是我居住的定所,是我的避風港灣。但是,家要有家的樣子,不能亂七八糟,沒有規矩。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健康地成長,而我就生活在一個很好的家風中。

我從上學開始就跟着爺爺、奶奶、姑姑一起生活,他們總是嚴格的要求我,特別是我的奶奶,她是一位人民教師,在學校她嚴格要求學生,在家中她更是嚴格要求我的一言一行。

平時在家中奶奶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給我聽,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奶奶是我人生的第一導師。

姑姑是我成長路上的指南針,她總是說: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任何事都要謙讓別人,要做個正直的人。

在我家裏有些小規定:吃飯不能狼吞虎嚥,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吃飯不允許邊吃飯邊大聲說話,不能翹腿,不能抖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條框框的規矩,但正是因爲有了這些規矩約束着我、鞭策着我,讓我更好地快樂成長。

誠實守信,勤勞節儉,也是我家的家訓。誠實守信是說出的話一定要做到,勤勞節儉是熱愛勞動,節約,不浪費。

我家的家風還有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孝”。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

奶奶一直諄諄告誡我:百善孝爲先。每次家裏人聚在一起,奶奶總是告訴我,有好吃的要讓給曾祖父和曾祖母先吃,其次要讓給奶奶爺爺吃,然後再讓給叔叔家的弟弟和妹妹吃,最後我再自己吃,要懂得分享給大家。

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是我成長道路上的明燈,指引着我向着正確的地方前行,糾正我的錯誤,改正我的缺點。

有了它,我們纔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高更遠!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的幸福家庭組成,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家規。我們的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五千年文化的累積,點點滴滴都是靠每個人的努力。每個人只有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才能讓祖國更和諧、強大。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2

如果家是一處草地,那麼家風就如同滋潤幼苗的雨水;如果家是一座花園,那麼家風就猶如吹開小花的微風。在我們的成長旅途中,也許我們會碰到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是良好的家風也許可以幫你度過種種困難。

俗話說的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的家庭也正是這樣,有一套專門爲我量身定做的家庭規定,他規範着我的行爲習慣。

一次放學歸來,我興奮極了,扔下書包就往沙發上躺,瞬間招來父親的瞪眼。我立刻下了沙發,躲在房間寫作業。晚飯時間到了,看着桌上的美食,那不是學校中午盒飯比的了的?筷子隨念頭而下,立馬被父親的筷子打了手,那叫一個疼,我感到委屈便和他吵了起來。事後還是我吃力不討好,媽媽和我說,我們家應該有個家規了,於是把我叫去一條一條地列出來,而我要時刻遵守。

於是我們家就有了這樣一個規定,我在母親的督促下不得不把家規裏面的內容全部記住了,然後每天欣然的面對現實,不受外界的干擾。沒過一年半載之後,我的成績有所提升,老師、同學們因此改變了他們對我的看法,開始慢慢與我接觸,有時他們總會在猜測我爲什麼會有如此大的改變,他們應該不知道正是我家裏的家規改變了我的一生。

每個優秀的人背後應該都會有一個良好的家風在背後默默的支持着他,我雖然不是一個優秀的人,但是我家裏也有一個很正規的家規在背後默默的支持着我,使我有一個完美的性格展現在大家面前。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3

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告訴我,人要善良的活着。漸漸地長大了,也就把善良當成了我們的家風。等到我有了家有了孩子,當聽到兒子第一次叫我媽 媽的時候,我就自己在心裏說,孩子媽 媽不希望你多優秀,但是一定要做個真善美的人。也就從那時候開始,潛移默化的我就把"真善美"當成了我家庭的家風。

記得教孩子表演的第一個節目就是手語《感恩的心》。粉嫩粉嫩的小手,站不穩的腳步,唱不清的歌詞,卻讓孩子成了我的老師。我愛孩子的認真,但我更想讓孩子懂得:感恩,真的不是唱的,而是用一顆心用行動去實現的。而從那一天開始,感恩的種子已經在孩子的心裏發芽。

孩子四歲,我就開始領着他參加所有的公益活動。在敬老院,說話並不清楚的他卻能大方的爲爺爺奶奶唱《小燕子》,義工宣傳現場,他是跑得最快發名片最多的一位,在募捐衣物的現場,而他會在衆多大人的眼皮下,拖着大大的衣服,向對面撿垃圾的老爺爺走去。不知不覺中,孩子已經有了一顆向善的心。

言傳身教。參加活動越多,孩子的認識也越強烈。有一次在市場買菜,一轉眼看不到孩子了。着急的尋找,才發現他在不遠處一位賣菜的老大爺攤前。他把一張義工的聯繫卡給了老大爺,並告訴爺爺如果需要衣服和錢就找臨淄義工幫忙。

我拉着他離開後問爲什麼這麼做,兒子的回答讓我很感動。"媽 媽,你沒看到爺爺腳上穿的鞋都破了個洞,衣服破破爛爛的嗎?他家裏一定很窮,義工不就是幫助窮人的嗎?我是小義工,當然得幫他們了。"一剎那感覺兒子真的長大了。三天後,我和兒子再次見到老爺爺,給老人買了一雙棉鞋,那位大爺激動的恨不得把所有的白菜都給我才能表達他的謝意。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4

無論大家、小家都要有一定的家風家訓,“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家風家訓是什麼呢?今天我來談一談我家的家風家訓吧。

所謂的家風就是自己家裏的風氣,家裏的風氣好不好會影響到子孫後代。我們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團結向上,孝敬父母。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爲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纔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銘記家風,爲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朱柏廬說過“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意思是:一碗粥一碗飯,應當想想來處不容易;半根絲半根線,要常常想到得到這些東西很艱難。勤儉節約。這一點父親經常是這樣說的,他也是這樣做的。在吃飯的時候,父親是不允許剩飯的,他說着每一粒米都是農民伯伯用汗水辛苦種來的,吃的了多少就盛多少,盛了就必須全部吃完。

對於水資源,父親更是珍惜。記得有一次,我正開着水龍頭洗手,母親跟我說有朋友來找我玩了,我便匆匆忙忙地跑走了,水龍頭也就忘關了。廁所裏滴答滴答,水都快溢出來了!父親瞧見了,連忙關上水龍頭,訓斥了我,跟我講了一大堆道理,那以後就再也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父親經常說洗完衣服的水要存放在水桶裏,用來沖廁所;淘米水可以用來澆花;水龍頭要及時關……諸如此類,我早已聽了許多,也學會了許多。

勤儉節約,低調做人這是父母教我的,也是我一向持之以恆的。在這樣的家風薰陶下,我一定會開放成燦爛的花朵,成長爲嫩綠的小草,成爲在藍天中自由飛翔的雄鷹!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5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由此可見,規矩在一個家族中是何其重要。那麼今天,我就來談談我們家的家史、家訓以及家風。

家中的奶奶現在已經70了,仍然不妨礙種地,養花等等。家裏之前也在村裏立下不少功勞,懵懂的我也經常以此爲驕傲,立志要像家族一樣,成爲有用之才,好好學習,長大之後報效祖國,成爲有用之才。父母正值壯年,安心從事穩當的職業,爲人坦實,社交良好,關係和諧,尊老愛幼,在我們面前常常表示這理智的長輩現象。他們的道德品質值得我們去傳頌以及發揚。

家中的一些家規我們仍舊遵守着。記得之前,爸爸叫我幫他拿碗飯,我被電視的內容吸引過去了,側着身,一隻手遞了過去,爸爸沒接,告訴我,給長輩拿東西是要用雙手的,我趕快改過姿勢,糾正過來了,直到現在,我仍然忘不了,仍然用實際行動實踐着。時代也不同了,家裏的規矩自然也就多了幾條,奶奶在老家,我和父母在外地,所以我們說好了,要經常給奶奶視頻通話,慢慢的,每到那個固定的時間點,如果沒有發視頻,就會睡不着覺,日復一日,夜夜如此。

我們的家風也依舊良好,與這個家密不可分的就是這兩個字了,“和”“學”,這兩個字,只有萬事和,萬事才能興;只有天天學,才能上層樓。每天,家裏都很和諧,尤其是晚上,如果不開燈,都還以爲家裏沒人,爸爸時長看新聞關心國家大事,媽媽也經常看書。並且把精彩的內容和好詞好句都讀給我聽。受着這樣家風的薰陶,使我也在日日成長。

家族的未來需要我,人類的發展也需要我們。相信在這樣的家庭中,我一定能學習優良家訓,傳承文明家風。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6

家風,是一個人成長環境的詮釋。“所謂治國畢先齊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深刻地闡述了家風的重要性。縱觀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多少優秀的家風、家訓被流傳下來得到讚頌、繼承和弘揚。

如今的社會,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所以更需要團結在一起,克服困難。團結,便是我們家的家風。喜悅時,分享快樂;傷心時,安慰勸解;生病時,齊心協力、全程陪伴;困難時,協手相助、共度難關……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家和萬事興。

那年,姥姥生病住院,需要人陪護,媽媽一人根本照顧不過來。家人們知道後,微信羣就熱鬧起來了,他們在微信羣裏商量該如何陪護姥姥。小姨說:“早上我去。”舅舅說:“我來做飯。”大姨說:"我晚上看夜!"……一會兒,姥姥陪護排班表出爐。看到這些信息,我和媽媽都十分感動,心中涌起濃濃的暖意。早上,有舅舅送的粥;中午,有小姨送的飯菜;下午,有小舅媽的陪伴;晚上,大姨看夜。有時姥姥躺的腿有點酸,我們還會幫她按摩。病房內一直家人不斷,桌子上擺着許多水果,病房裏的病友都投來羨慕的目光。慢慢的,姥姥吃着家人們送來的營養餐,在家人們晝夜不斷的陪伴下,病漸漸好了。

在學校裏,我有時候會和朋友發生一些矛盾,向媽媽傾訴,她總是說,“同學之間難免有矛盾,但你們要學會相互包容,團結一心,這樣矛盾也推翻不了你們友誼的小船。”我第二天去找朋友,相互述說自己的想法,消除了誤會。現在,我們變成了最親密無間的朋友。

團結不是一句空話,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在分享喜悅時的錦上添花;在遇到困難時的雪中送炭。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境,都會向我們投降。”馬克思也說過“我們知道個人是微弱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整體就是力量。”如今的中國因人民團結變的繁榮昌盛,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奔跑。我的大家庭因團結變的和諧溫馨,在幸福生活的航道上飛行。

正是這樣質樸的家風,才使我有了許多牢不可破的朋友,才使我們的家庭更加和諧。家風這本“教科書”不僅塑造了我們的精神世界,還賦予了我們成功的力量。我們要學好、用好這本“教科書”,我會將家風牢記於心,並將它傳承下去。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7

說起家訓家規還只是在電視劇中那種封建大家庭裏聽說過,自己家到還從來不清楚,問了爺爺這才明白一切。

先說說家訓,爺爺告訴我,那是我爸曾對我說的一句話,我這就明白原來家訓就是長輩一代接一代告誡子孫的一句話。最後我把目標鎖定在了兩句話,一是“做人要講誠信不能撒謊,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因爲紙是包不住火的。”二是“你要記得多孝順長輩,尊重兄長。”第一句話我一直遵守,從來沒撒過謊,所以我的朋友很多,“仇人”當然也不少,但我沒有因此後悔過!第二句話是說要孝順,尊重他人,我雖不怎麼孝順過長輩,但也從來沒有和他們吵架。尊重他人我也做了,比如當別人對我說出他的理想時,有不對的我會去與他一起糾正,對的理想我則會支持他,從來不會做出嘲諷他人的行爲。

再談談家規。家規是指長輩一代一代積累下來,後代必須遵守的準則。另外我爺爺十分看重家規,要求家庭中每一個人都要做到。我家的家規大多都是關於“孝”、“誠”、“德”。孝不用說自然是孝順,誠就是講誠信,而德則很重要,家規中寫了要幫助別人,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能伸出援手,不打架鬧事,作一個有道德的人,要有禮貌等等。我爸還爲我料普了一下餐桌上的禮儀,吃飯時不可以用筷子敲碗,吃飯時只能夾面前的菜,不能“越山”,還不可以“擡轎”就是把筷子伸到菜底下,往上撈,餐桌上長輩沒有動筷,小輩也不能先動,其實還有很多禮儀需要我去學習,自然也學到了不少。

最後是家風,家風是指門風。其實我們一家的家風和家規、家訓差不多,我家是和睦的。

這便是我家的家風、家訓、家規,如果我都可以做到,那我就會成爲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8

家庭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風氣、風格與風尚。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建材,使這個人思想感情與行爲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影響,除有形模仿以外,更重要是無形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重要了。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風氣。在我們家,體現在孝順上。爸爸媽媽常說,“百事孝爲先”。孝順孝順,孝敬長輩,就是什麼事兒儘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裏,外公外婆說話,我們都要好好聽,就算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接受方式悄悄告訴他們。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體現。長輩們說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讓我們做什麼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我們家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子人開飯了,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子絕對不能先吃。都要等到全家人到齊了,大家纔開始一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都成了一個習慣了。當然,這是一個好習慣。

家風當然也不僅僅這些,還有誠實啦!這個家風也十分重要,就拿我們家來說吧。媽媽時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品質就是誠實。所以,我認爲,我家家訓就是“以誠爲本”。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說謊。比如,考試成績不好了,我會說同學們考都不好,以此想逃脫爸爸媽媽訓導。殊不知,這樣只會害了自己。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9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庭不可缺少的。家風的樹立、存在,對整個社會是有好的幫助的。例如:在公共汽車上給老弱病殘孕的人讓座,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垃圾等一些小事上,不只是個人禮儀素質和道德水平的體現,還是一個人背後家風好壞的體現。在良好的家風影響下,我健康茁壯成長着,我身上已深深烙上了家風印跡。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爲先!

前不久,我的奶奶因爲身體不行需要住院治療,爸爸媽媽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照顧奶奶的責任。住院期間,媽媽每天要去醫院照顧奶奶,幫她擦臉,捶背,翻身。爸爸接送我上下學,還要精心地爲奶奶準備各種有營養的飯菜,給奶奶送到醫院,爸爸媽媽就這樣一直照顧奶奶到出院。每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可他們卻從來不說累。爸爸媽媽對奶奶的這份孝心也深深地感染着我,每天我自覺地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儘量不讓他們爲我的事情操心。這是我對他們唯一能盡的孝心。

我們在父母、親人無微不至的關愛下,茁壯無憂地成長着,我們貪婪地享受着他們給予我們所有的愛,他們總那麼無私的愛着我們,我們也就習慣的照單全收,我有時會想:等有一天我長大了一定要給父母買很多東西。可是父親教育我說:“孝順不是體現在你能給我們買多少東西,孝順父母可以是父母下班回到家後你能送上一杯茶,累的時候你能說上一句安慰的話,晚上回到家你能端上一盆洗腳水,還有就是能看到你學習成績進步,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你的孝順。”媽媽也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爲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爲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10

老甄家有個傳家寶,但是傳家寶的樣子,平時絕對不外傳,只有家裏娶親或者閨女嫁人時,才能看到。收到傳家寶的人,都把它視若珍寶。我的叔叔們結婚後的第一天,爺爺奶奶都會一臉鄭重的把叔叔和新嬸子叫到房間,把傳家寶傳給他們,有了傳家寶的人,就不一樣了,就像正式的長大成人一樣。我一直想知道傳家寶的到底是啥?常去問奶奶,奶奶說,咱家的傳家寶是一面鏡子,我猜想,這面鏡子肯定很值錢吧。奶奶說,咱家的鏡子特別值錢,要想得到這面鏡子並不難,作爲甄家的孩子,首先要學會向大人學習。我就在大人們潛移默化中逐漸成長起來。

我結婚那年,婚前父親和母親鄭重的告訴我,要把家裏的傳家寶傳給我,多年的願望終於實現。我也要有一面很值錢很值錢的鏡子,很是興奮!父親,一臉莊重的打開一個古色古香的盒子,我急切去看鏡子的樣子,可是盒子裏除了厚厚的一沓寫字的紙外,啥也沒有。我一臉茫然的看着父親母親,父親讓我取出盒子裏的紙,原來是一篇甄氏家訓。這張家訓的紙已經發黃,字跡也似乎有點模糊,家訓不長,簡單的幾句話“男子娶親擔道義,女子嫁人侍雙親。男子勇挑家中擔,女子笑臉對親人……”父親莊重的跟我解釋家訓中的每一句話的含義,告誡我婚後,怎樣生活怎樣對待婆家人。要求我,一字一句的認真抄寫這篇家訓,並且是一式兩份,一份留在家裏,另一份自己帶走!父親早已經給我準備了放置家訓的盒子,一個非常精緻的盒子。父親說,咱家沒有價值連城的鏡子,但是這份家訓,是你作爲甄家人的驕傲,也是一面無價的鏡子!你必須時刻用這面鏡子照照自己,只有時常照照,你纔會懂得生活的道理,你纔會把婚後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母親說,作爲人家的媳婦,你最最應該記住的是這句話“女子笑臉對親人”,不管在婆家高不高興,記得,你的笑臉會感動每一個人。我非常激動的帶着我的傳家寶——這個“價值連城”的鏡子,嫁了人。

婚後,我時常用這句“女子笑臉對親人”這句話要求自己,不管在婆家受了什麼委屈,能不說的就不說,就在想他們都是我的親人,既然親人就沒有道理可講,受親人的委屈沒啥。所以,婚後將近二十年了,我從來沒有和婆婆公公紅過臉,更是把老公的姐姐妹妹當成自己的姐妹一樣,我們在一起相處的特別好。過年過節,我會早早的準備好過節物資運回婆家,婆婆公公的衣物大多都是我買的'。婆婆見人就誇說我是個好媳婦。

婚後的日子久了,我對自己的付出有時候也有些抱怨,有時候也回家跟母親叨叨自己的不滿。一說這話,母親就說,你別叨叨這些,回家拿你的鏡子照照!母親說,她剛結婚時在侍奉公婆的問題上也有過抱怨,但是當她看到我奶奶無怨無悔的照顧自己婆婆時,她也就沒有怨言了。奶奶癱瘓了八年,母親和叔叔嬸子們悉心的侍候,奶奶沒有褥瘡,奶奶的房間沒有怪味,連來給奶奶看病的大夫都伸大拇指,說奶奶的孩子真是孝順。母親沒有表白過她們有多孝順,但時常說的是奶奶的好。母親對我常說的一句話是,“別看你奶奶平時厲害,但是對待老人那是沒得說,做女人就得像你奶奶那樣。”當然,母親和嬸子們對待我奶奶的舉動也深深的感染着我們下一代,我暗自下決心,我也一定會像她們一樣孝順老人,愛護親人。

作爲甄家的女人,我真的很驕傲,因爲我擁有一面無價的鏡子——甄氏家訓,我會對着鏡子時常照照自己,願鏡子裏的自己更美麗也更有魅力!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11

午後,雁雁淋着一袋葡萄來我家,“大奶奶,大奶奶,我給你送葡萄來了”。母親一邊應着,一邊高興的說,雁雁真強,還想着給大奶奶送葡萄啊!“雁雁!去姥姥家好幾天,想大奶奶沒有?”雁雁說:“想了,可想可想你們了。”母親問:“都想誰啊?”雁雁答道:“想大奶奶,想大伯,想四爺爺,想榮姑姑……”雁雁掰着指頭在那說着,看着他那可愛的樣子,母親,使勁的摟了摟雁雁,親了一下。

雁雁是三叔家的孫子,今年六歲。雁雁說的大奶奶是我母親,雁雁說的大伯是我弟弟,四爺爺是我四叔,榮姑姑是四叔家的閨女。咋一聽,一個小屁孩,離開家幾天就知道想這麼多人,這關係是不是有點亂?似乎確實有點亂?

那就再說點更亂的。三叔去年生病住院了,第一天一男一女去侍候他,同病房的人問男的:“這是你父親?”“不是,他是我三叔。”又問女的:“這是你父親?”“不是,他是我三伯。”同病房的人問,“他沒有兒子?”回答:“有。”第二天,倆女的去侍候三叔,同病房的人問:“你倆是他閨女?”回答:“不是,是侄女。”同病房的一臉的迷惑。第三天倆男的去侍候三叔,同病房的人還問:“誰是他兒子?”這次其中一個纔回答“我是。”同病房的人一臉的羨慕,說你家的人真多啊!

這個事後來在醫院病房都傳開了。大家都在說,看看人家那一大家子,一個老輩病了,孩子們爭相侍候,一個叔叔大伯,跟親爹一樣的侍候。

其實,我家的關係說亂也亂,說不亂也不亂。只是我們一家人不分彼此我們懂得愛必須分享而已。

我有一個家,一個很大的家,父親一共姊妹六個,父親是家中的老大哥,所以,我有四個叔叔,一個姑姑,她們兄妹六人,從來沒有分過家。所以,小時候,孩子們是老太太的心尖尖,是爺爺奶奶的小肉肉,是叔叔們的小寶貝,是姑姑的跟屁蟲,一家人老老少少十幾口子人,把我們這幾個孩子捧在手心裏。目前我也是四十多歲的人了,可是回到家,叔叔嬸子依舊把我們當孩子,不管到了誰家,我們是想吃就吃,想喝就喝,跟在自己家一樣,一點也不客氣。當然,誰家有了活,我們也一樣照幹,那是不能推辭的。所以,我們常說,我們是散養的孩子,不是一家的,是大家的孩子。正是這樣,我們也牢牢的記住了祖輩父輩對我們的好。

所以,在我們這個大家庭裏,一家有事,全家出動,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大家齊動手共同面對每一次困難。同時,有了快樂有了幸福我們也一起分享。

所以,我們這個家,就有了“亂”的序曲,就有了“亂”的傳說。於是就有了文章開頭的一幕,六歲的小雁雁已經懂得了愛的分享。我們會把這種愛無形的傳遞,傳遞,一代又一代!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12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大家庭中,都會因爲爸爸母親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着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爲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母親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麼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第一個導師。

每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當然飯桌上的禮儀是一定要遵循,母親常常對我警告的有這幾點:

1、吃飯不要狼吞虎嚥,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

2、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

3、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爲有這些束縛着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母親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母親嘴中也總是掛着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母親做了一個作息表,週一至週五毫無疑問的是學習,一直到週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該玩的時候玩:每個週日母親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常常會聽到旁邊的人會被這麼讚揚“這個孩子真有修養,看上去就很乖的樣子。”我想之所以這個孩子會被人這麼誇獎是因爲她長期處於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一個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於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良好的家風,纔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儘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13

如果說起家風和家規的話,我們家的家風和家規很普通,但是很嚴格,違反一點都不行。如果違反了那麼一點點的話,就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我們家的家風是這幾條:

1、艱苦樸素

2、有理想

3、有目標

4、有奮鬥

5、百善孝爲先

我們家家規有這幾條:

1、誠實守信

2、自強自立、

3、勤儉節約

4、尊老愛幼

5、勤讀書、讀好書。

這些數目也是有講究的,家風有的條,家規也是有的條,這是希望我們做什麼事都要“十全十美”,因爲5加5等於10嗎。觸犯家規是很嚴重的,有一次,我拿着問同學借來的漫畫書回家看,結果被媽媽看見了以後,當場就被告掑了,我還賠了那個同學五元錢。這是因爲我看得這本書並不是“好書”,而是一本有暴利圖片的漫畫“壞書”。

還有一次,我把家裏的鉛筆全都扔了,被下班回到家的媽媽在垃圾筒裏發現了這些東西,於是媽媽問我:“垃圾筒裏的鉛筆是不是你扔的?”(其實媽媽已經知道是我扔的了)我說:“一半是我扔的,一半不是我扔的,”媽媽說:“那它還能長腳自己跑進垃圾筒裏了嗎”?媽媽嚴肅的批評了我一頓。一是因爲我不誠實守信,二是因爲我沒有勤儉節約,所以罰我閉門思過了一個小時。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規、家風,如同法律一樣不可觸犯。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14

過年了,大年初一,在這吉祥如意的晚上,全家人聚集在一起,趁這時間我饒有興致的問我們的家族史。這時,最年長太奶奶思索了一會兒,緩緩地開了口。

太爺爺是1936年出生的,在他很小時父母就離開了人世,是大伯和伯母將他養大。那時家境貧困,太爺爺18歲就開始孤身一人到,安徽省第一紡織機械廠燒鍋爐。太爺爺工作努力樂於助人,很快便在廠裏當上了工會主席,直到56歲才退休。單位很器重他,又將他返聘回廠裏,又工作了四年。太爺爺與太奶奶是在他們二十歲的時候相識相戀的,育有兩兒兩女,我的爺爺排行老二。

爺爺於1956年出生在合肥市長豐縣,家庭依舊擺脫不了貧困。太爺爺希望爺爺他們能有所改變,每天累死累活拼命掙錢,努力支持爺爺他們去上學。

突然太奶奶停了下來,閉上眼睛休息一會,好像到了情深處在回憶着,其他家人都在七嘴八舌地給我補充。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爺爺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勤勞而且努力上進。年輕時響應國家號召,參加民兵組織。在他25歲時,和我的奶奶喜結連理。兩三年後,爸爸出生了。爺爺是村裏第一個會開拖拉機的人,他還幫助別人學習駕駛。自從爺爺和奶奶結婚後,身上的擔子更重了,爲了更好地照顧這個家,爺爺就在閒暇之餘拜人爲師,當了木匠。爺爺的木工手藝非常好,左鄰右舍時常找他幫忙做傢俱,很受人們尊重。有時農忙,爺爺會陪奶奶下地幹活,細心地打理着家裏的一畝三分地。

爺爺一生都很正直善良,他從來不喜歡打牌、唱歌之類的娛樂,但喜歡喝點小酒。爺爺是個閒不住的人哪怕是生病,也要找事做。說到這裏,沒有人繼續說下去,此時我感悟頗深,太爺爺和爺爺那個時代有很多的不容易,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爲我們的家族爭光添彩!

家風家規家訓徵文15

打開時間的窗,在回憶中尋找昔日的過往。

生活,如花般絢麗多姿,只要你用心採擷,總會採摘到最美的那朵。

生活如斯,花團錦簇,無限美好。幸福如斯,心湖盪漾,芳香四溢。

——陽陽心語

追溯過往,記憶裏的爺爺是位慈眉善目、勤勞的人,每天都是樂呵呵的,他最喜歡乾的事就是抱起我們,用他的鬍子扎我們的臉,然後趁我們不注意在我們臉上啃上一口,最後不忘給我們手上放上一塊糖。

記憶裏他似乎沒和別人紅過臉,左鄰右舍的人都誇爺爺脾氣好,人和氣。後來,從爸爸嘴裏,我才知道爺爺當過兵,還是老紅軍呢。說起爺爺的光榮歷史,爸爸自豪之情溢於言表。爺爺十四五歲就參軍打仗,跟着部隊南征北戰,著名的狼牙山戰役,他們跟着大部隊保護老百姓下山,途中兇險自不必說,後來,在一次戰役中,爺爺腿受傷了,就退役回家了。

爺爺因爲吃了沒有文化的苦,所以,他對爸爸伯父他們說:“砸鍋賣鐵我也要供你們上學。”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從沒向部隊張過嘴,自己埋頭苦幹,就靠微薄的幾畝地供四個孩子上完高中。他總是告誡孩子們:“國家現在還很窮,你們一定要好好上學,好好幹,將來爲國家出一份力啊!”

受爺爺的薰陶,爸爸伯父他們從小就懂得做人要勤快,人勤地不懶。從小就明白,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助。從小就知道,家和萬事興的道理。

記憶裏,最高興的事是過節了,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哥哥姐姐我們一大家子人齊聚在爺爺家,屋子裏燈火通明,飯桌上美味佳餚,我們熱熱鬧鬧地圍着桌子吃年夜飯,到處是歡聲笑語,一派溫馨幸福的畫面。

時光飛逝,轉眼爺爺離開我們十幾個年頭了,現在思之,他的音容相貌依然歷歷在目,他的做人原則,持家準則已經深深紮根在我們心中。

記得那次到家,母親已把飯菜端上飯桌,只等我們回來。

我問到:“爸爸還沒回來嗎?”

母親說:“是呀,四點就走了,咋還不回啊?”話語裏有着焦慮。

我說:“沒事的,也許是耽誤了。”

果不其然,一會兒,爸爸就回來了,我高興的迎上去,卻只見父親滿腿的泥巴,滿臉的倦意,心裏忽然酸酸的,已經60多歲的人了,還這樣拼命地幹。

我趕緊對爸說,以後別幹了,家裏不缺這點錢。

爸爸憨憨的說:“不是錢的事,主要是幫別人的忙啊。”

爸爸歷來是個熱心腸,別人有事都愛找他幫忙,今天也是幫別人修井。

爸爸上學時學習挺好,高中時正好趕上文革,所以就沒機會考大學,這是他最大的遺憾。所以,他經常對我們說:“一定要好好學,將來上大學啊。”

所以,他就靠種草莓,供我們四個上學。我和妹妹終不負他厚望,靠上了大學,但是,他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大學費用太高,他和母親就埋頭苦幹着,種草莓、種菜來供我們學費。

現在,我們四個都成家立業了,都有了不錯的工作,他們也該歇歇了。可是,爸爸就是閒不住,還是忙碌着。我們勸他,他也不聽,總是說:“閒着也是閒着啊。”

每次回家時,爸爸總不忘叮囑我們去看看伯父伯母;每次回家時,爸爸也總囑咐我們一定要聽婆婆公公的話,不要去頂撞他們。

自從嫁到夫家後,更是感同身受。公公也是個苦孩子出身,因爲出身不好,上完初中就輟學了,從此就挑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他是把幹活的好手,只要他管理的莊稼從來都是村裏最好的,他也是做買賣的能手,他曾一度換過大米,賣過西瓜,因爲他誠實講信用,嘴又甜,所以永遠是最暢銷的那個。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奶奶已經八十多了,有次出門被摩托撞倒骨折了,公公着急的把她送到醫院,包紮上藥,自是忙碌一番。回家後,白天公公要去賣菜,晚上還要徹夜的陪伴在奶奶身邊,幾乎整夜不能閤眼,就這樣幾天下來,他愈發憔悴了,我們看了都覺得過意不去,想要替換他,他卻說:“你們還要上班,挺辛苦的,再說我自己照顧才放心。”

想想父輩,他們的辛苦,他們的付出,心裏暖暖的,又酸酸的,心感動着,又震撼着。

因爲父輩的勤勞纔有了我們幸福的生活;因爲父輩的無私的付出才讓我們體會到世界充滿愛,人與人之間只要真誠,就能收穫快樂。

當我們的父輩把這些優良傳統交到我們手上的時候,我知道,我們是幸福的,亦是幸運的,因爲是他們教會了我們勤勞,教會了我們要有愛心,教會了我們家和才能萬事興。

我明瞭,我深深懂得我們會繼續繼承下去。我會告訴自己的孩子他們祖輩的光榮故事,會驕傲的告訴他,他們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有一種品質叫勤勞,有一種溫暖叫愛;有一種幸福叫做家庭和睦;有一種精神叫繼承發揚。

生活如花般絢麗多姿,有一朵永開不敗,一直盛開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