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成功勵志 > 關於大學的成功勵志故事大綱

關於大學的成功勵志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關於大學的成功勵志故事

關於大學的成功勵志故事

  篇一:大學勵志故事 關於大學的成功勵志故事

是理想,堅定了信念

樸素的親情,萌生理想 漆黑的夜幕尚未退場,隨着一聲雞叫,在一個平靜簡單的小村莊裏,一對夫妻在匆忙地收拾幾件衣服。暗淡的燈光下,只有三十多歲的他們卻顯得格外滄桑。雖然他們的動作是那麼的小心翼翼,或許是燈光叫醒了他們熟睡的孩子來送別他們的爸爸媽媽。孩子奇怪地問:“爸爸媽媽,你們在幹啥?”媽媽頓時哭了——這是他們第一次出門打工,即將離開自己的孩子,媽媽已泣不成聲。爸爸輕聲的說:“爸爸媽媽要和你分開幾天,等回來給你買好吃的好不好?”孩子一聽,也立刻哭了,大聲叫着不要爸爸媽媽走。結果是毋庸置疑的——爸爸媽媽走了??已經很遠很遠,孩子依然在哭。他不知道的是,他的爸爸媽媽的傷心與難過。

就這樣,每年這個家庭中都要有兩次這樣的場景發生。孩子在慢慢的長大、懂事,或許他明白了什麼。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離別之時,他不再哭了。令人欣慰的是,他的媽媽也忍住了那苦澀的淚水。一家人都藏着相同的心情,不再說話,生怕一絲的聲音會讓不爭氣的淚水掉下來。一年又一年,孩子每天期望着爸爸媽媽回家的日子。他認真地做着每一件事,無論學習還是生活,都不讓人操心,只希望爸媽能對他放心、能爲他們的乖孩子而開心。孩子從小就知道努力,

他夢想着,長大了要讓一家人幸福的在一起,讓爸媽不再勞累。就這樣,孩子很優秀的度過了自己的小學時代。

精彩的中學時代,書寫懊悔

學生時代的每個階段幾乎都是截然不同的,無論是學習還是個人的成長都很快很快。那個原來一心求學的孩子也換到了不一樣的地方,面對不一樣的同學、環境,有着不一樣的心境。從一開始的一心讀書,也開始分心、隨波逐流了。曾經父母給他的力量,似乎被什麼吞噬了一般,他開始接觸了網吧,開始在穿着上花很多的時間,於是學習成了他的累贅,儘管沒有到肆無忌憚的地步,卻看不到那個努力認真的孩子了。如同一個從盛世到衰敗的王朝,是嘆息還是悔恨?值得慶幸的是,故事沒有想象的那麼糟糕。

孩子開始後悔了。當他再次看到從遠方趕回家的爸媽時,他又落下了許久不見的淚水。他對不起爸媽,看着爸媽蒼老的面容,他怎能貪圖享樂?像一個犯了大罪的人,孩子的心裏是難以言喻的悔恨。於是,他努力找回曾經的自己,重拾信念。他知道,是爸媽給他的力量,他從未忘記要讓一家人幸福。這是他一生的理想、最大的信念來源。

命運的磨難,堅定信念

雖說多年的學習生涯,並沒有讓他以多好的成績進入一個理想點的大學,或許他也該滿足了,至少不是昂貴的三本,至少他親眼看到無數人比他加倍努力,他卻在墮落。此時的他應該懷

着輕鬆點的心情面對新的環境。

意外卻像閃電一般擊中了他,突然讓他的人生一片空白。當他趕到醫院時,在手術室前看到了他親愛的媽媽。媽媽躺在那,一直的問他,我怎麼了?我怎麼了?他看到了媽媽眼角的淚水,心如刀絞。“媽,沒事的,沒事的。”伴隨着他的眼淚艱難的說了出來。媽媽進入了手術室,他一下靠在了牆邊,沒有一點聲音,只有眼淚早已溼透了他的衣服。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但是“媽會沒事的”這幾個字一次又一次撞擊着他的思想。幾個小時過去了。媽媽終於被推出來了,可是昏迷中的媽媽立刻又被推進了醫院的監護室。於是留給他的只有無盡的等待。就在那個門口,他和爸爸等了三天三夜。是一個孩子對母親的愛支撐着他?還是他早已忘了什麼叫正常人?他只知道媽一定會沒事的,一定會。

終於,三天之後,他開始了照顧媽媽的日子,媽媽就像孩子一樣一勺一勺的等着一家人喂她,媽媽能多吃飯已是全家人最大的快樂了,看着媽媽能一天天的康復,真是上天賜給他最大的禮物了。

意外對這個再平凡不過的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此刻,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腳步,他知道,要讓一家人幸福,感謝他的媽媽如此堅強——給了他生活的希望。

仰望星空,他並不羨慕那顆最亮的星星,似乎他明白了,簡單平靜的生活也是一種幸福。他會腳踏實地,無論現在如何,他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他會有資格,以最不容置疑的姿態站

在家人面前。。

13級電氣2

班:張揚

最動人的成功勵志故事

  篇二:大學勵志故事 關於大學的成功勵志故事

最近聽說了這樣一個故事:這位老師是一位世界知名的華人經濟學家,在學院裏深受同學們尊敬。話說他當年本科專業是數學,成績優異。拿着丘成桐的推薦信赴美讀書。到了美國後,發現自己的興趣其實在經濟學。於是跟導師丘成桐商量,能否轉專業。邱老說:“可以啊,但是你要在我這裏畢業才行。”於是乎,我們的這位老師果斷努力學習之,從邱老師那裏拿下數學博士學位,然後去哈弗大學搞定了經濟學博士學位。

聽完此事之後,我汗顏無比。一個下午都在自己對自己糾結:我當年對自己專業的種種抱怨乃至學習上的放縱是多麼幼稚與無知。話說此老師給我最大觸動就是:“不要再抱怨自己的專業了”。我以前平時經常抱怨,“我靠專業不喜歡啊”,“不是我的興趣啊什麼的”。現在來看,我真心是弱爆了。當我平時總是抱怨我多麼不喜歡我的專業,我應該幹嘛幹嘛去,而慢慢以不喜歡爲藉口慢慢放縱的時候,真正有理想的人正在抓緊時間搞定手頭工作以爲了自己心中所想做準備。

強大的毅力,不是讓我們堅持做我們喜歡的事情,而是讓我們堅持下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都已經喜歡了做起來當然很開心容易堅持下去,爲了喜歡的事情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那纔是真刀真槍拼情商。我們慾望一個專業而處於一個不喜歡的專業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忍受它,搞定它,然後奔向心中理想,這纔是關鍵,也只有這樣能證明我們對我們的理想是“真愛"。 說到對專業喜歡不喜歡,我以前其實對專業也沒有對專業本身喜歡不喜歡。我不喜歡的不是專業本身,而是不喜歡學習專業過程中由於智力精力耐力等等方面的不足導致的挫敗。筆者不才,真就是這種人我樂個去。我太多的時候就是借討厭此專業的抱怨,給自己一個逃避壓力的理由以自欺欺人罷了。

沒有什麼比挫敗感更能激發厭惡感的了。話說我最不喜歡我的專業的時候,就是做題不會,數據冗雜,研究失敗的時候等等。或許,我太多的時候把挫敗感等同於厭惡感,將原本無辜的專業爲我的負面情緒買單。我太多時候給自己編織了這樣一個“不喜歡所以我不學,不學所以我學不好”的藉口,騙了別人又騙了自己。我將爲我的懶惰找到合情合理合法的藉口。 誒,我以前說想學文史哲啊什麼的什麼的,覺得自己愛好是那個應該學那個。我其實就是把文史哲專業錯等於閒情逸致的小資類暢銷書了。年少無知時候,偶爾書店逛逛看到尼采啦海子啦,覺得自己可以當詩人當哲學家。一旦自己學了金融經濟會計,遇到挫折就開始抱怨如何如何。我相信,我就是學了文史哲也會抱怨的。因爲我要以他們爲專業的根本原因僅僅是誤會了此類專業門檻低罷了。要是讓我投身浩如煙海的西方哲學或者東方語言文獻裏面,我還是會抱怨:“我喜歡的專業不是這樣子的呀。”

如果我們真的很不幸就落到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比如見到數字恐慌的人就是被分在了數學系,想起來畫畫就噁心的人就是被安排在建築系,那確實好不走運。如果自己又沒有其他方面的天賦和資源讓自己擺脫現狀,那就只能先忍受再搞定你所厭惡的事情了。與其抱怨東西,自暴自棄,怨天尤人,倒是還不如任務負重,咬緊牙關把手頭工作做好。個人現在以爲,報復厭惡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的辦法,就是把它乾的漂亮。

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程式化自己的文學創造力,但是爲了大學的理想,不得不過高考作文這一關;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熱衷於翻來覆去啃一些這輩子都不會用到的單詞,但是爲了科研的理想,不得不過GRE這一關;絕大多數人都不喜愛純體力活的填寫數據等等,但是爲了事業的理想,不得不過甲方這一關。等我們考上了大學,做好了科研,創立了企業,望着再也不需要的高考,GRE,財務數據,我們只需:呵呵。

我現在還是一個比較樂天派的人,堅信老天爺(如果世界上有某個老天爺)總是有眼睛的。它如果看到我的艱辛付出——在我們厭惡的道路上堅持不懈地步履蹣跚,它總會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做到我們喜歡的事情的,哪怕我們不能直接從事那個學業或者領域,但是隨着自身在本行業的積累和壯大,我們會接觸更多的資源,活躍於更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平臺,然後我

們想從事我們本來的夢想的機會以及接觸和本來夢想相關的事業的概率越來越大。

行文至此,懺悔多了點,就和朋友們多聊兩句。如果真是愛一個事業,有一個理想,那就要爲他努力不假。但是這種努力不僅包括對此理想相關的努力,也包括對手頭不喜歡甚至厭惡的事情的處理。很多人很幸運,學的就是自己喜歡的專業,做的就是自己喜歡的事業。那我們有時候不幸運就沒有辦法了,只能就要靠努力來彌補運氣了。我們如果沒有過硬天賦和資源供我們直接轉行(例如:老爸蓋學校培養你輟學畫畫或者當作家迅速成名),我們只能咬着牙含着淚把手頭工作做完,然後朝着心中所愛的理想方向前進。

我認識一些投行的朋友,聊到愛好的時候,他們很多都不喜歡金融。問到爲什麼會做這行的時候,他們回答大同小異:“賺夠錢,然後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好靠譜啊!當我們沒有足夠資源和天賦承擔我們爲興趣義無反顧的風險的時候,老老實實想辦法賺到足夠多的錢,積累到足夠多的資源然後徐圖後計是個最靠譜的辦法。這要比每天怨天尤人見一個人說一輪“我如果要是幹什麼什麼什麼,我一定如何如何”靠譜又準確的多。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爲五斗米折腰”的問題,而是“米不夠五斗”的問題。

如果爲了自己愛的事業都不能忍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而艱苦卓絕,那叫什麼愛?那僅僅是幼稚罷了。不要總把“精神上沒有斷奶”等同於“愛”,前者是隻喜歡順風順水,遇到挫折就逃避;後者是咬定一個目標,披荊斬棘往前衝。所以說,不要隨便說自己愛什麼什麼,要是真覺得自己愛,就去爲了它奮鬥之。愛它不是先讓世界知道,是先讓自己知道;讓世界知道你愛它的不是我們的嗓門,而是我們的行動。除了我們爲理想的付出和犧牲,沒什麼能證明我們愛我們的理想。

記得當年,李贄評價海瑞對比於張居正:“先生如萬年青草,可以傲霜雪,但不可充棟樑。”此話給力,一語道破海瑞問題所在。剛正不阿爲官清廉一點問題都沒有,放到任何朝代絕對都是一條漢子。但是從歷史上看,除卻其人格的典範意義和形象的象徵意義,他對於國家的實際意義其實不大。我們有時候恰如海瑞。每天以放蕩不羈,玩世不恭的態度對待不得不忍受的現狀確實也是一條漢子,走到哪也都會被弟兄們認爲是敢於同命運犬儒主義的大俠。但是,我們的結果就是:前半生用來抱怨,後半生用來悔恨。

英雄肝膽,一世縱橫,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如果我們僅僅是各種抱怨說我現在所處的位置“不好不要不可能",對自己毫無實際意義,只能讓人覺得我們是牢騷滿腹的loser,以及讓我們自己自我麻痹一頓。那我們就是把自己的青春用來證明“我多麼不愛我的現在",而不是去證明“我多麼愛我的未來"——滿是抱怨的青春輸不起,因爲它就從來沒贏過。

成功就是懷孕,所有人看着你大着肚子,但是誰知道你之前被幹了多少回。我們在流星劃過天空的瞬間許願,但是有誰知道流星劃過天空一瞬要在宇宙中經歷多少積澱與摩擦。成熟不是爲了理想慷慨又放蕩的死去,而是爲了理想卑微而韌性的活着。

說多了都是眼淚,心碎了都是節操。夢裏花落知多少,還是小平說的好:“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團結一致向前看"。關於大學的成功勵志故事

全才學霸是怎樣管理時間的 產生疑問是因爲最近在網上一篇轉載很多的文章<關於他的103件事>,裏面的男主人公20多歲,本科清華臨牀醫學,現在好像拿着高額獎學金在美國頂尖大學讀博。在耶魯當過助教。 照片裏的他英俊開朗,性格極佳,會鋼琴,收藏音樂,懂音樂會,語言水平高,學術大牛,博覽並精通中英書籍,瞭解時事,書法好,會攝影,愛旅遊,甚至會做粵菜煲湯,教粵語兒歌等等。 文章中他的女友側重寫了他對待她的細膩周到和井井有條,不過我主要是想請問上一段那些,令人佩服的才華能力。 似乎名校中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全才加學霸,知乎網上也有很多,看了些時間管理的書可是還是困惑。遂懇請各位不吝賜教。 說是多線程,是覺得自己想考高分就來不及多看書,想多看書應試的東西又跟不上,最多能堅持把一兩件事做好,愛好能拿出手的也不多;而很多大牛們是樣樣精,社交也做的不錯,每一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時間,自己就算集中火力攻他們一項都實在困難。 是因爲他們效率極高嗎?想了解一下真實全才(複合型人才)每天的生活。

A1:

“全才學霸”也略有不同,大體上分爲兩種:

一是嚴格管理每天的時間,這種人的代表前一陣莫名其妙紅起來的馬氏姐妹。

二是在一段時間內去全力做某件事,然後再全力去搞一段學術來應付考試和作業。這種人的特點是,你總是覺得他在做各種各樣的事,但其實他在集中學術的時候你看不到而已。

關於成爲這種人才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良好的天賦」+「高效地利用時間」。前者保證了效率,後者保證了時間。

關於馬嘯「到了大學,周圍的所謂複合型人才多是拿睡眠時間換取別人羨慕的成績和履歷」,這個說法我部分贊同,把「睡眠時間」換爲「休閒時間」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複合型人才」在大學的開始並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往往在大學前就利用「良好的天賦」+「高效地利用時間」的組合已經獲取了很多技能。

對於問題描述中的有些技能,是一旦學會就終身學會的。

比如語言、音樂品鑑、書法、做飯,這些技能是的特點一旦學會遺忘的過程會很慢,兩種全能學霸都可以很好地完成這些技能。這些事情跟「大學」一點關係都沒有,跟它們有關係只是「人生」。因此,在放假的時候離開學校不要以爲自己可以閒下來了,因爲你始終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要成爲這樣的人才,除了天賦、時間安排之外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東西,那就是動力。無論是「我不能和身邊這羣傻逼一樣」還是「要成爲XX那樣的人、做XX事的話,現在的我必須有XX素質」還是「身邊的XX那麼牛逼了還在努力,我怎麼可以閒下來」,總之就是必須要有想法。「自制力」、「熱情」、「求知慾」這種東西,都是來自於某個很單純的想法,而且越單純越好。

有這樣一句話始終令我淚流滿面:

「每天早晨叫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

以下是實際的建議:

1、多利用「碎片時間」。換句話說,就是把你坐公交車地鐵無聊玩瘋狂的小鳥的時間拿出來做點更有趣的事,哪怕是看看新聞。

2、不要有放長假的感覺。寒暑假非但不是解放的信號,而是你能夠完全掌握自己時間的開始,你可以怎樣最有效率怎樣安排。

3、處理好與周圍最近的人的關係。這個的重要性體現在,當你沒完成它的時候,你會經常因爲與周圍的摩擦處於相當糟糕的心情中,這個非常影響效率。

4、保證經濟。這個和上一條的重要性很像,有了它你不會方便太多(除非你有非常多的錢),但是沒有它你會困難百倍。

5、儘量別幹對實際生活真沒什麼用處的事情。這類事情的代表就是打電子遊戲。。。它目前的作用只有放鬆心情,但是很多事情在能完成這個目標的基礎上還有很多其他的用處,比如體育運動還能鍛鍊身體。。。

6、認清自己、找到一個能鞭策自己的想法。天賦是一個令人很無奈的事情,如果發現自己在幾乎集中全部精力做某件事的情況下效率還是不如很多人,那麼我勸你放棄這件事;如果發現很多事都如此,那麼我勸你集中做好一件效率最高的事,就暫時別想「複合型人才」了。

A2:

從大一到現在,生活在在數學系,我被本系及其他各大院校各種大神虐過無數次,對所謂“大神”也有個人的拙見。我覺得,正確認識“大神”不太容易,第一印象往往都是錯覺。

一般認爲,“大神”和“學霸”截然不同,雖然都是令人髮指的優秀,但後者是由於特別努力,前者卻是因爲他們智商高地嚇人。不過,這種認識的確是misleading的。

通常認爲智商高的表現,就是反應快,學的迅速,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卻比誰都做得出色。不過,我越發感到,反應速度和學的速度更多取決於自己以前的積累,哪怕不是直接的。遠的比如,一個人從小就練過很多運動,那麼,即使學一個他過去完全沒接觸過的運動項目,他也比從小不怎麼運動的人學得快很多。近的再如,有很好微分幾何基礎的人,看hartshorne肯定理解地比較快。而並不是因爲他們大腦結構多麼優於常人。試想,高考完了後,徹底不看書和出於興趣自己學點東西的人,入學後的學習困難程度能一樣嗎?暑假的時候,比如你知道下學期要學代數幾何,你要是能做個有心人,提起看看教材,稍微思考一下習題,開學後肯定比頹廢了一暑假的同學學的輕鬆。如果你暑假啥也不學,只知道打dota和發呆,開學後老師講個定理,你反應不過來,別人反應過來了,你說別人比你聰明,這不是耍賴嗎。。 至於某些大神吊兒郎當的樣子,這完全是偏見。無數的例子表明,一個人對事業是否認真並不取決於他在人面前表現的是否嚴肅。我見過一些所謂的“一天到晚沒個正經樣”的大神,當

自己真的用心和他們相處的時候,可以發現他們有很多非常可貴的品質。仔細觀察才能發現,這些大神中幾乎所有人真的特別有鬥志,頑強的不得了。他們無意間說出的話,可能很刺耳,但是,如果沉住氣,仔細想想,哇塞,真的太有道理了,受用終生。相反,一天到晚宣稱自己很努力的人,其實,很可能是騙人的。總跟老師說自己非常拼命,但是,卻很少能見到他在學習或者和別人討論和學業相關的問題。這種謊言其實我挺能理解的,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勇敢地承認自己其實很墮落的。唉,可惜,再怎麼說自己努力,一點像樣的成就都沒有,誰信呢?

我也有幸和若干大神有過較多接觸。他們不僅學業優秀,也能與人爲善。不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總是過得非常充實,任何時候都很忙,勤奮地令我無地自容,他們絲毫沒什麼所謂的光鮮亮麗,只有質樸的奮鬥。我不得不說,看上去再遙不可及的大神,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的。你看到的是他的牛逼,卻往往忽視了他付出的汗水!

大多數人,之所以不能成爲大神,就是缺了腳踏實地的精神,一面羨慕別人,另一面卻不肯付出努力。更要命的是,在自己閒得慌的同時,還去想一些奇奇怪怪的,貌似是哲學的其實不是哲學的無聊問題。說句不好聽的話,一天到晚想這些,變得多愁善感,就是因爲沒有正事可幹。我覺得這類問題再想也沒太大結果,不如找個能讓自己奮鬥的事情,將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給自己每天一個忙的理由。至於具體奮鬥什麼事情,取決於個人志趣,總之,千萬別閒着。

我不是說人的天資沒有差異,我想說的是,天資有沒有差異,這個不必去想了,因爲改變不了,能改變的就是多下功夫。我也不是說一定要成爲大神,成爲大神固然好,可是可遇而不可求,不過,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歸宿,讓生命藉此時刻處於奔跑的狀態,把空虛趕到九霄雲外。這一點要是做不到,那就生命就真的灰暗了。

來總結成一句話:

孩紙,世界很大,大神如牛毛,好,好,努,力,吧。、

最動人的'成功勵志故事 (3000字)

篇三:大學勵志故事 關於大學的成功勵志故事

理想與現實的問題

最近聽說了這樣一個故事:這位老師是一位世界知名的華人經濟學家,在學院裏深受同學們尊敬。話說他當年本科專業是數學,成績優異。拿着丘成桐的推薦信赴美讀書。到了美國後,發現自己的興趣其實在經濟學。於是跟導師丘成桐商量,能否轉專業。邱老說:“可以啊,但是你要在我這裏畢業才行。”於是乎,我們的這位老師果斷努力學習之,從邱老師那裏拿下數學博士學位,然後去哈弗大學搞定了經濟學博士學位。

聽完此事之後,我汗顏無比。一個下午都在自己對自己糾結:我當年對自己專業的種種抱怨乃至學習上的放縱是多麼幼稚與無知。話說此老師給我最大觸動就是:“不要再抱怨自己的專業了”。我以前平時經常抱怨,“我靠專業不喜歡啊”,“不是我的興趣啊什麼的”。現在來看,我真心是弱爆了。當我平時總是抱怨我多麼不喜歡我的專業,我應該幹嘛幹嘛去,而慢慢以不喜歡爲藉口慢慢放縱的時候,真正有理想的人正在抓緊時間搞定手頭工作以爲了自己心中所想做準備。

強大的毅力,不是讓我們堅持做我們喜歡的事情,而是讓我們堅持下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都已經喜歡了做起來當然很開心容易堅持下去,爲了喜歡的事情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那纔是真刀真槍拼情商。我們慾望一個專業而處於一個不喜歡的專業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忍受它,搞定它,然後奔向心中理想,這纔是關鍵,也只有這樣能證明我們對我們的理想是“真愛。 說到對專業喜歡不喜歡,我以前其實對專業也沒有對專業本身喜歡不喜歡。我不喜歡的不是專業本身,而是不喜歡學習專業過程中由於智力精力耐力等等方面的不足導致的挫敗。筆者不才,真就是這種人我樂個去。我太多的時候就是借討厭此專業的抱怨,給自己一個逃避壓力的理由以自欺欺人罷了。

沒有什麼比挫敗感更能激發厭惡感的了。話說我最不喜歡我的專業的時候,就是做題不會,數據冗雜,研究失敗的時候等等。或許,我太多的時候把挫敗感等同於厭惡感,將原本無辜的專業爲我的負面情緒買單。我太多時候給自己編織了這樣一個“不喜歡所以我不學,不學所以我學不好”的藉口,騙了別人又騙了自己。我將爲我的懶惰找到合情合理合法的藉口。 誒,我以前說想學文史哲啊什麼的什麼的,覺得自己愛好是那個應該學那個。我其實就是把文史哲專業錯等於閒情逸致的小資類暢銷書了。年少無知時候,偶爾書店逛逛看到尼采啦海子啦,覺得自己可以當詩人當哲學家。一旦自己學了金融經濟會計,遇到挫折就開始抱怨如何如何。我相信,我就是學了文史哲也會抱怨的。因爲我要以他們爲專業的根本原因僅僅是誤會了此類專業門檻低罷了。要是讓我投身浩如煙海的西方哲學或者東方語言文獻裏面,我還是會抱怨:“我喜歡的專業不是這樣子的呀。”

如果我們真的很不幸就落到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比如見到數字恐慌的人就是被分在了數學系,想起來畫畫就噁心的人就是被安排在建築系,那確實好不走運。如果自己又沒有其他方面的天賦和資源讓自己擺脫現狀,那就只能先忍受再搞定你所厭惡的事情了。與其抱怨東西,自暴自棄,怨天尤人,倒是還不如任務負重,咬緊牙關把手頭工作做好。個人現在以爲,報復厭惡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的辦法,就是把它乾的漂亮。

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意程式化自己的文學創造力,但是爲了大學的理想,不得不過高考作文這一關;絕大多數人都不會熱衷於翻來覆去啃一些這輩子都不會用到的單詞,但是爲了科研的理想,不得不過gre這一關;絕大多數人都不喜愛純體力活的填寫數據等等,但是爲了事業的理想,不得不過甲方這一關。等我們考上了大學,做好了科研,創立了企業,望着再也不需要的高考,gre,財務數據,我們只需:呵呵。關於大學的成功勵志故事

我現在還是一個比較樂天派的人,堅信老天爺(如果世界上有某個老天爺)總是有眼睛的。它如果看到我的艱辛付出——在我們厭惡的道路上堅持不懈地步履蹣跚,它總會給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做到我們喜歡的事情的,哪怕我們不能直接從事那個學業或者領域,但是隨着自身在本行業的積累和壯大,我們會接觸更多的資源,活躍於更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平臺,然後我

們想從事我們本來的夢想的機會以及接觸和本來夢想相關的事業的概率越來越大。

行文至此,懺悔多了點,就和朋友們多聊兩句。如果真是愛一個事業,有一個理想,那就要爲他努力不假。但是這種努力不僅包括對此理想相關的努力,也包括對手頭不喜歡甚至厭惡的事情的處理。很多人很幸運,學的就是自己喜歡的專業,做的就是自己喜歡的事業。那我們有時候不幸運就沒有辦法了,只能就要靠努力來彌補運氣了。我們如果沒有過硬天賦和資源供我們直接轉行(例如:老爸蓋學校培養你輟學畫畫或者當作家迅速成名),我們只能咬着牙含着淚把手頭工作做完,然後朝着心中所愛的理想方向前進。

我認識一些投行的朋友,聊到愛好的時候,他們很多都不喜歡金融。問到爲什麼會做這行的時候,他們回答大同小異:“賺夠錢,然後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好靠譜啊!當我們沒有足夠資源和天賦承擔我們爲興趣義無反顧的風險的時候,老老實實想辦法賺到足夠多的錢,積累到足夠多的資源然後徐圖後計是個最靠譜的辦法。這要比每天怨天尤人見一個人說一輪“我如果要是幹什麼什麼什麼,我一定如何如何”靠譜又準確的多。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爲五斗米折腰”的問題,而是“米不夠五斗”的問題。

如果爲了自己愛的事業都不能忍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而艱苦卓絕,那叫什麼愛?那僅僅是幼稚罷了。不要總把“精神上沒有斷奶”等同於“愛”,前者是隻喜歡順風順水,遇到挫折就逃避;後者是咬定一個目標,披荊斬棘往前衝。所以說,不要隨便說自己愛什麼什麼,要是真覺得自己愛,就去爲了它奮鬥之。愛它不是先讓世界知道,是先讓自己知道;讓世界知道你愛它的不是我們的嗓門,而是我們的行動。除了我們爲理想的付出和犧牲,沒什麼能證明我們愛我們的理想。

記得當年,李贄評價海瑞對比於張居正:“先生如萬年青草,可以傲霜雪,但不可充棟樑。”此話給力,一語道破海瑞問題所在。剛正不阿爲官清廉一點問題都沒有,放到任何朝代絕對都是一條漢子。但是從歷史上看,除卻其人格的典範意義和形象的象徵意義,他對於國家的實際意義其實不大。我們有時候恰如海瑞。每天以放蕩不羈,玩世不恭的態度對待不得不忍受的現狀確實也是一條漢子,走到哪也都會被弟兄們認爲是敢於同命運犬儒主義的大俠。但是,我們的結果就是:前半生用來抱怨,後半生用來悔恨。

英雄肝膽,一世縱橫,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如果我們僅僅是各種抱怨說我現在所處的位置“不好不要不可能,對自己毫無實際意義,只能讓人覺得我們是牢騷滿腹的loser,以及讓我們自己自我麻痹一頓。那我們就是把自己的青春用來證明“我多麼不愛我的現在,而不是去證明“我多麼愛我的未來——滿是抱怨的青春輸不起,因爲它就從來沒贏過。

成功就是懷孕,所有人看着你大着肚子,但是誰知道你之前被幹了多少回。我們在流星劃過天空的瞬間許願,但是有誰知道流星劃過天空一瞬要在宇宙中經歷多少積澱與摩擦。成熟不是爲了理想慷慨又放蕩的死去,而是爲了理想卑微而韌性的活着。

說多了都是眼淚,心碎了都是節操。夢裏花落知多少,還是小平說的好:“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團結一致向前看。

全才學霸是怎樣管理時間的 產生疑問是因爲最近在網上一篇轉載很多的文章<關於他的103件事>,裏面的男主人公20多歲,本科清華臨牀醫學,現在好像拿着高額獎學金在美國頂尖大學讀博。在耶魯當過助教。 照片裏的他英俊開朗,性格極佳,會鋼琴,收藏音樂,懂音樂會,語言水平高,學術大牛,博覽並精通中英書籍,瞭解時事,書法好,會攝影,愛旅遊,甚至會做粵菜煲湯,教粵語兒歌等等。 文章中他的女友側重寫了他對待她的細膩周到和井井有條,不過我主要是想請問上一段那些,令人佩服的才華能力。 似乎名校中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全才加學霸,知乎網上也有很多,看了些時間管理的書可是還是困惑。遂懇請各位不吝賜教。 說是多線程,是覺得自己想考高分就來不及多看書,想多看書應試的東西又跟不上,最多能堅持把一兩件事做好,愛好能拿出手的也不多;而很多大牛們是樣樣精,社交也做的不錯,每一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時間,自己就算集中火力攻他們一項都實在困難。 是因爲他們效率極高嗎?想了解一下真實全才(複合型人才)每天的生活。

a1:

“全才學霸”也略有不同,大體上分爲兩種:關於大學的成功勵志故事

一是嚴格管理每天的時間,這種人的代表前一陣莫名其妙紅起來的馬氏姐妹。

二是在一段時間內去全力做某件事,然後再全力去搞一段學術來應付考試和作業。這種人的特點是,你總是覺得他在做各種各樣的事,但其實他在集中學術的時候你看不到而已。

關於成爲這種人才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良好的天賦」+「高效地利用時間」。前者保證了效率,後者保證了時間。

關於馬嘯「到了大學,周圍的所謂複合型人才多是拿睡眠時間換取別人羨慕的成績和履歷」,這個說法我部分贊同,把「睡眠時間」換爲「休閒時間」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複合型人才」在大學的開始並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往往在大學前就利用「良好的天賦」+「高效地利用時間」的組合已經獲取了很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