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大學勵志 > 大學畢業去大城市,還是回小城市好?大綱

大學畢業去大城市,還是回小城市好?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大學畢業去大城市,還是回小城市好?參考3個事例,分析3種角度,本文告訴你答案!

大學畢業去大城市,還是回小城市好?

 選擇不同,會走上完全不同的生活

先講兩個真實的故事。

首先是A的故事。

A先生是我一位老師的朋友。他老家在湖南的一個小縣城,是家中獨子。從出生到讀完高中,他幾乎就沒有出過他的那個小縣城,他也沒有想過有一天會永遠的離開那裏。畢竟,A的父母在湖南小縣城裏也算是一個工作穩定、有些名望的機關幹部,他們給A規劃好的人生路徑就是:讀完大學回到家鄉,然後通過關係進入機關當個公務員,然後和同事的女兒相親結婚,然後再生個孩子,柴米油鹽醬醋茶,一直到永遠。

但自從A去了上海上大學,他的三觀就徹底被改變了。他從來沒想過中國會有如此繁華、自由、包容又多樣化的城市。他的知識結構、生活方式,他對未來的規劃開始改變,他不想回到家鄉過一種毫無波瀾、一眼望到底的生活,他決定:要留在上海打拼。

大學畢業後剛開始的幾年,他在上海工作努力,他升職、漲薪,然後創業,和上海姑娘談戀愛。直到29週歲,他接到家裏的電話,他的爺爺奶奶都去世了,但他根本沒有見到爺爺奶奶的最後一面。

他回到家鄉弔唁,和他的父母長談一夜。他的媽媽跪着求他放棄上海的一切,放棄所有的事業與愛情,回到家鄉,過安定的生活。他的父親一言不發,大口大口的抽菸。那一晚,A特別糾結、內疚,他甚至開始在筆記本上敲打給董事會的辭職信。但第二天早晨,他的父親給他發了一條短信:“兒子,按照你的想法去選擇吧!”

A當時就哭了出來,他暗暗下決心,三年之內,一定要將父母接到上海來。

回到上海後,A更加的努力賺錢,終於在他32週歲生日的前一天,他在上海郊區購買了一套400平米的別墅,他特意把一樓的兩個大房間留給了他的父母。

現在,每天晚上他都能和他的父母在一起,而他的父母也開始融入到上海的繁華,開始享受到在小縣城裏所沒有的快樂。而他也和那個上海姑娘結婚了。他沒有失去他的事業、他的愛情、他的自由,也沒有失去他的父母。

然後是S的故事。

他叫S,來自河南,是我朋友的朋友。

他的父母都是河南某個小縣城的普通的工人,前幾年剛剛失業,現在靠一個小賣鋪維持生計。他在北京上了大學,然後又在北京工作。每天,他都在天還沒亮的時候擠上沙丁魚罐頭一樣的公交車從燕郊到國貿,從破舊漏水的出租房到華麗的寫字樓,在一個兩平米的工位上努力工作,用青春換着他想要的成功。

但事實是,S根本不知道他想要的成功是什麼樣的。

他只是在逃避,他只是不想回到家鄉,不想每天面對着父母的唸叨和逼婚;他只是想賺錢,但他並不知道怎麼樣才能賺到錢,他沒有特別的愛好,他也沒有自己的圈子,他每天就在出租房和公司之間單線循環,他每天勤勤懇懇完成着領導給他的工作,卻從未問過這一切的意義。他覺得很累,很忙,但每天晚上卻又是無盡的寂寞和空虛。在這大城市裏,他沒有一個可以交心的朋友,沒有一份能讓他熱愛得不能自已的事業,他也沒有一份敢恨敢愛的愛情,大學畢業已經五年了,他換了三份工作,卻依舊是一個職場的小白。他在北京飄蕩着,只是爲了飄蕩,只是爲了不回家而已。

前年,在S的28歲生日的一週後,他的爺爺去世了,他也沒有見到他爺爺的最後一面。

他回家奔喪弔唁,他的父母和他說:“回來吧!”

他說:“不,我要追求我的理想! ”

但上一個月,S還是回去了。在北京生活將近十年,除了霧霾他什麼都沒有得到,他實在待不下去了。他也沒有錯,他勤勤懇懇工作,在公司裏做着一枚勤勤懇懇的螺絲釘;他不抽菸、不喝酒、不泡吧,不亂花錢,他以爲努力就有回報,但是他錯了。

S回到了河南,他現在幫他父母一塊大理小賣鋪,生意還不錯。同時,他還在準備事業單位的考試,他覺得,他現在的生活似乎比在北京的時候更好。

以上,就是A和S的故事。他們的家庭背景、他們的求學經歷都那麼相似,但十年之後,他們卻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當然,這兩種生活的選擇本無好壞,但相對而言,S將自己的青春留在了北京,卻沒能留下自己的未來,這不免讓人有些遺憾。

 3個角度分析,看你真正適合去哪

關於“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爭論,已經持續了好幾年了,但一直以來也沒有一個四海皆准的真理答案。每一年,依舊有幾百萬的年輕人在爲“留下”或者“回家”而糾結。

有人說:父母在不遠游;有人說:生活不止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有人說:父母尚在,談什麼詩和遠方;有人說:男兒志在四方;有人說:落葉要歸根;有人說:不去奮鬥宅在家中啃老,父母更加痛苦;有人說:人生最遺憾的事情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在;有人說:你沒有財富和地位你怎麼去贍養父母?有人說:父母不求你多富貴多成功,只求你常回家看看。

“父母尚在,需要陪伴”是那些主張“回到家鄉”的人最主要的理由。

誠然,幾千年的儒家中國所形成的家庭觀念與西方“獨立”、“自由”的家庭觀截然不同。在福利完善、知識水平相對較高的西方,父母在子女年滿十八歲之後便不再承擔撫養義務,子女可以完全自由獨立地選擇自己的人生,父母也無需子女來照顧度過晚年;但是在“以孝爲大”的中國,在社會福利不完備的中國,在老年人普遍空虛孤獨的中國,“家庭”永遠是年輕人追求自己生活的的羈絆。這是傳統文化、是國情、是現實,我們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這些,但我們依舊可以試圖在自我和家庭之間追求一個平衡,尋求一個最優解。

首先,我們從性格角度來分析,你到底適不適合留在大城市。

大城市是冒險者的樂園,但小城市也並不意味着可以安享天年。

不同的性格,適合在不同的地方發展。

如果你的性格叛逆,如果你個性鮮明、人格獨特,如果你常常腦洞大開,對一切新的事物充滿好奇,如果你並不合羣,如果你喜歡折騰,喜歡變化,如果你會常常思考人生和宇宙的終極問題,如果你無法忍受體制內的條條框框,如果你從小就不是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但卻在某一方面有着超人的天賦,如果你相信“自己”超過相信“一切其他人”,那麼,你適合大城市。大城市的包容、變化、自由、競爭,以及大城市中的臥虎藏龍的聰明人,會讓你過的非常快樂。

如果你的性格沉穩,待人處事老成,如果你更偏向人情世故,如果你喜歡傳統、喜歡懷舊,如果你能和所有性格的人都成爲朋友,如果你不喜歡折騰,不喜歡變化,如果你活在當下,只看重腳下的路,如果你能在任何的體制內都如魚得水,如果你從小就是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如果你愛好廣泛,興趣衆多,但卻也沒有特別熱愛和擅長的,如果你更相信“別人”而不是相信“自己”,那麼,你更適合在小城市發展。小城市中的按部就班、人情關係、傳統文化等,會讓你生活的安逸並且滿足。

其次,我們從你的職業或者事業方分析你到底是否適合在大城市奮鬥。

如果你喜歡充滿變化、充滿競爭的'工作,如果你把創意、創造、創業作爲你生活激情的來源,如果你是媒體從業者、互聯網人、創意營銷人、各類技術的研究者、律師、音樂人、創業者,那麼大公司將是你命中註定的選擇。

如果你追求安定安穩的生活,如果你更習慣於體制內的工作,更偏向於事業編制和大集團的工作,那回到家鄉更適合你。畢竟,無論是大城市的事業單位和小城市的事業單位,兩者相差無幾。而且,回家的你,還有更多的優勢。

如果你迷茫,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工作,你不知道你自己的擅長於理想。那麼,請給自己三到五年的事情,在大城市中漂泊三到五年。當然,在這漂泊的時候,你必須要主動地去與不同的圈子、不同的人碰撞,你需要不斷地嘗試大城市中的林林總總的機會,你需要不斷地自我反省。五年之後,你再來決定你的去或留。

最後,我們從你的父母或者家庭角度,來分析一下。

1)如果你的父母尚且不算老(55歲以下),身體健康,還有着自己的工作,那麼我不建議你爲了你的父母而放棄在大城市中的一切永遠回到家中。因爲你的父母還並沒有急切地需要你陪在他們身邊,你現在需要做的絕對是在父母老去前的幾年裏,賺到足夠多的財富,只有這樣你才能在父母真正老去的時候,擁有足夠多的時間和財富,去陪伴他們。

2)如果你的父母的職業是生意人,或者你的父母也是喜歡變化、獨立人格的人,那你就不應該早早地回到家鄉,和你父母在一起。擁抱變化、創業革新,這應該是你家族的優秀的傳承,包括你的父母,肯定也希望你能依靠自己創造事業,而絕不是回家在一個安逸而按部就班的環境中做一枚毫無前途的螺絲釘。

3)如果你的父母是即將面臨退休的工薪階層,或者常年體弱多病,你也許應該考慮一下回家。或者,不要讓自己離家太遠。年紀大、工薪、文化層次較低、體弱多病,當這些特徵集中在一位即將老去的中年人身上的時候,他們所需要的遠不僅僅是物質與金錢,他們有着極爲強烈的不安全感,他們需要最親近的人的陪伴。所以,如果你的父母也有着強烈的不安全感的話,請多陪伴他們。也許你的性格和事業讓你堅持不回家,但至少,不要離家太遠,至少常回家看看。

4)如果你的家庭特別富裕,如果你是一個富二代,那選擇權完全在於你。你可以選擇回家繼承父母的事業,回家享受富裕帶來的美好青春;你也可以去大城市中,和那些普通的年輕人一起競爭。你是一個幸運的人,你所要做的,是讓你的幸運能夠延續。

5)如果你的家庭特別貧窮,如果你出生在一個極度偏僻、閉塞的山村裏,那無論你的性格、職業、愛好如何,無論你的父母是包容還是傳統,離開吧!來到更大的城市,看到更大的世界。你要改變你家庭和家鄉貧困的方式絕對不是在年輕時候就回家陪伴父母,在大城市中不斷汲取,積累能夠改變命運的資本。

 父母不是藉口,無論在哪裏,都可以盡孝

世間道路千萬條,沒有哪條路是唯一的一條。許多時候,大城市又或者小城市也不過就是圍城,真正應該選擇的,應該是自己能接受的,最適合自己的。 說到底,在哪裏生活都一樣有苦有樂,有遺憾、有抱怨。 只是,請不要再以父母爲藉口,因爲,無論人在哪裏,你都可以盡孝。

最後,分享下知乎作者李栩然的經歷,希望能給大家啓發:

當時剛工作沒多久,父親驟然去世,只留下年逾六十的母親一個人住在山裏的老家。 每次打電話回去,母親都告訴我她很好,讓我好好工作。 但每當我想到,母親要一個人在冷冷清清的家裏自己做飯、自己吃飯、自己幹農活、自己和自己聊天……就覺得非常難過。

出來這麼多年,第一次,我動了回老家的念頭。 瞞着母親,報考了老家的公務員;同時,我還在網上接連投了好多老家的單位,其中有一家,是在離老家僅僅幾公里的鎮上,一個不大的生產工廠。他們領導跟我電話聊了幾次,基本確定要我了。

工資雖然不高,但我回去工作,卻可以每天都住在家裏,陪着母親吃早飯、晚飯,甚至中午騎個電瓶車也能回家吃午飯,週末可以和母親一起幹幹農活,去趕個早集……

在下決心回去之前,我猶豫了很久,自己做了一個假設:如果我真的回去了會怎樣? 那我就能陪着母親住在家裏的老房子裏,過着輕鬆簡單的生活,我可能還會在老家附近找個家境差不多的老婆,然後生個小孩,孩子在鎮上上小學,如果ta成績不錯,還可以考進縣裏去讀中學,然後再參加高考,然後再到省外讀大學,然後…… 好熟悉的場景,一如我當年。

是的,我自己就是這麼一路走出來的,從山裏走到縣城,從縣城走到大城市。如果我選擇回老家,我的後代將會繼續複製我曾走過的這條路。

更重要的是,因爲老家的收入不高,一旦我回老家後母親身體出現什麼狀況,我將不可能像在北京工作時那樣,輕輕鬆鬆地將她接到北京來就醫。

所以,我最終選擇留在了北京,並且,更努力地奮鬥着。

又過了幾年,我終於定居在北京,成了家。然後,將母親接到了這裏,每天晚上,我和愛人陪着母親一起吃晚飯,週末,陪着母親去逛公園。

而我那幾乎從未離開過農村老家的母親,則第一次坐上了飛機,第一次出了省到了北京,第一次吃上了烤鴨,第一次進了電影院,第一次去國家劇院聽了交響樂……

對母親而言,大城市裏的一切都是那麼新奇,一切又都是那麼美好。有一天晚上,我和母親坐在家裏看電視,屋外寒風凜冽,屋內溫暖如春,母親突然很感慨地說:我真是沒想到我這輩子還能過上這樣的生活啊……你爸要是還在,該有多高興啊…… 我的眼裏瞬間充滿淚水。

在那一刻,我覺得,我在這城市裏所有的拼搏、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