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大學勵志 > 關於大學生活的經典勵志文章

關於大學生活的經典勵志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關於大學生活的經典勵志文章1

這就是清華

關於大學生活的經典勵志文章

(一)永遠不要說你已經盡力了

我在高中時體育特別差,跑1000米都很要命,從來都是不及格。到了清華之後,第一節體育課,老師告訴我們每年要測3000米長跑,跑不過不許畢業,取消推研資格。怎麼辦於是每天晚上10:30,我們的自習教室關門,操場上的人就多起來了。跑半個小時再回寢室繼續學習,練了一個學期,我瘦了40斤,最後考試的時候我僅用了12分56秒就跑下了3000米,我們班最胖的人也在15分鐘以內跑完了。清華校訓自強不息給我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永遠不要說自己已經盡力了。什麼叫成功人們死活不相信你能做到的事情,你做到了,這就叫成功。

(二)怎樣擠時間

大家如果到了清華可以看到,所有的學生騎車都是飛車,走路幾乎都是小跑。你很快從校門走進教室就可以比別人多看一會書,多做一道題。時間久了,日積月累,你就會在時間上佔有絕對的優勢。充分利用課間10分鐘,我們一天可以擠出將近兩個小時,可以比別人多做一套題。所有人腦子裏想的都是利用別人休息的時間來充實自己,使自己在今後的競爭中佔據優勢地位。同學們不要把清華的學生想得太牛了,清華學生中智商超羣的人至多佔學生總數的1/4。他們比你們多的東西只是對待自己未來的態度。清華學生身上有一種非常令人敬畏的精神力量。他們可以爲了自己的目標放棄任何誘惑。用一位美國教授的話說:Students of Tsinghua,no Saturday,no Sunday,no holiday!就是這種精鑄造了清華的神話。

(三)給自己找壓力

巨大的壓力纔會有巨大的動力。清華的學生有的也不是那麼喜歡學習的,但是清華的要求極爲嚴格,四年之間只要一科不及格就取消推研資格,三科不及格就退學了,所以我們都要瘋狂地學習。大二的時候,我們有一個夏季小學期共兩週。第一週週一上午,我們在一間教室上了兩個小時課,學了計算機的VHDL語言。下課老師要求我們在週五之前編出一個主頻30M的CPU來。所有的人都瘋了,因爲上午根本就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後來我們知道,在其他大學的電子系這門課要學一個學期的。但是老師說得很清楚了,做不出來就不及格。於是大家就瘋狂地跑到圖書館借書,回去廢寢忘食地看,第一天看不懂,第二天稍有點明白,第三天白天編了幾個簡單的程序,晚上開始正式編程,編到凌晨3點,週四編了一天加一個通宵,週五早上8點通過了驗收。在此之前,我們沒有想到我們還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裏做這麼多事,但是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我們完成了。

(四)情感問題

高中階段的感情是非常美好的,那種感覺很甜蜜。但我覺得高中時候談戀愛太麻煩了你得偷偷摸摸的,不能被老師和家長知道,但是又一定會被發現,然後一次又一次地被找去談話,最後只顧着煩了,什麼甜蜜的感覺都沒有了。就算是上了大學,清華的情侶們到了大四也是基本都分手了,所以我們好多大學的同學覺得與其費心勞神地找個女朋友還不如安心學習,於是清華就有了本科僧研究僧的說法。正是這些過着苦行僧生活的學生使得清華的學風在世界上都有口皆碑。我們這個年齡多學一點安身立命的本事比尋求那些短暫的甜蜜要有意義得多。我給大家的建議是,我們不妨做四年本科僧,千萬不要到了最後發現自己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而自責和苦惱。

(五)不要抱怨老師不好

清華的老師做研究都是大牛,但是幾乎沒有老師好好給本科生上課。沒有人教你怎麼辦,你不會倒是不正常的了。有一次上微機原理課,老師說,今天回去用Protel把課上的電路模擬一下。同學們都說,我們是這輩子第一次聽說這個軟件。老師說:這是電子工程人員必備的軟件。轉身就走了。沒辦法,我們回去在圖書館熬了3天終於把這個軟件學會了。一次數學課,老師讓我們回去用MATLAB畫一個三維的圖形。同學們都說沒學過這好像是數學系的一門必修課,老師只說了一句:沒學過回去學呀!我們又是在圖書館耗了好幾天,基本弄明白了。所以,當你覺得有哪一科學得不太好的,一定不要埋怨客觀條件,自己的努力纔是成功的基石。

關於大學生活的經典勵志文章2

當媒體報道北大學生賣豬肉、成績好的同學卻成績差的同學打工新聞時,總會給人們一種錯覺:讀大學似乎是無用的。難道事實真是如此,讀大學真的無用嗎

在媒體眼中,成績差的給成績好的打工壓根就不是什麼新聞,這99.9%就是事實嘛。

如果把所有老闆都拿來統計下,看看成績好的學生多還是成績差的學生多;你要眼光再高點,看看胡錦濤等國家領導人,有哪個是調皮搗蛋沒有讀書的。

媒體可以舉出一個成績不好的最後當老闆的事例,我就能舉出十個當上老闆的人以前成績很好;

媒體可以舉出一個成績好的最後淪落到賣豬肉的地步,我就能舉出一百個賣豬肉的都是沒怎麼讀書的;

不否定成績不好就做不出什麼大事,但是從概率角度來講,成績越好,成功率也越大。

媒體拿來吸引眼球的都是小概率事件,這世界很大,不要看到眼前的那點黑暗就說世界的光明沒有存在意義了。

孩子們,別再拿這些理由來當不好好學習的藉口了。

關於大學生活的經典勵志文章3

一項上萬人蔘與的調查顯示,34%的人後悔讀大學,51%的人認爲,在大學裏沒學到有用的東西。而感嘆學無所用的不僅僅是專科、本科生,甚至不乏碩士、博士。

大學生爲什麼不能在學校學到有用的東西學生們四年的時間不讀書又幹什麼去了有人總結現代大學生的在校狀況是:30%的時間和精力用來應付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大堆無用的'課程,30%功夫用在學英文、考級,剩下40%大部分用來談戀愛、社交、享受風花雪月,還忙不過來。青春虛擲,一無所成。四年大學,缺少了堅實的求知過程,留下的只有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

在對大學持否定態度的人看來,現在的大學更象圍城,沒去過的以爲裏面多姿多彩充滿誘惑,呆在裏面的人卻索然無味如同嚼蠟。進去時滿懷期望,出來時什麼也沒得到。也有人認爲:大學是不是白讀,學校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個人主觀的努力卻能起到關鍵作用。同樣的土地,同樣播下龍種,有人收穫了跳蚤,有人卻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意義。

應該承認,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人才和庸才都是經過同一條路走出來的。是上大學還是被大學上,並非單一某種因素可以決定。然而,對於大學教育表現出的越來越多的悖論和困境,不能不引起公衆的重視。

大學價值被完全否定的主要依據在於,它對學生畢業後的人生毫無幫助。傳統認爲,大學應該教給學生安身立命的本事,讓他們有個好前途。如果不能帶來可見的好處,大學教育就沒有價值。這種觀念是從上世紀精英教育一路延續下來,它對教育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工具理性的階段,可以說非常片面。可惜的是,國人大多持這樣的態度,對大學價值的評價標準更側重功用,簡單而實際。但現代教育理論卻認爲,在一個實現了高等教育大衆化的社會,大學教育理應有着更豐富的人文內涵,並不以知識傳遞和技能訓練爲主要目的。

人們不禁會追問,即使對大學教育的理解各有不同,即使學校理念不能對每個學生髮生影響,但學生在大學中學到什麼還是由學校決定的,爲什麼什麼都沒學到仍然可以畢業呢

這一點可以對照美國大學的情況。有人說,美國大學和中國大學都是不成功的教育,因爲中國大學的就業率低,美國大學的畢業率低,如此,等等。這是事實。在美國想讀大學是很容易的,基本上只要高中能畢業就不成問題。可是仍然有很多美國人認爲,大學並不是非讀不可。由於美國大學的門檻低,也沒人把讀大學看得很了不起,中途輟學的現象很普遍。據統計,大學新生頭一年申請輟學的比率達20%。除了輟學,延遲畢業的更多,四年學制讀五六年的大有人在。所以近三十來美國大學的畢業率很少高過八成,21世紀更達六成左右的新低,將近一半學生畢不了業。畢不了業怎麼辦一直讀下去。理論上,美國大學是可以讀一輩子的,總歸要各科合格拿夠學分爲止,否則就拿不到學位。不知道美國學生會不會認爲大學白讀了

簡單地說,學生在學校能學到什麼,怎樣把好最後的質量關,讓什麼樣的產品流出社會,體現出大學對社會承擔的責任。美國大學的原則是寬進嚴出,他們的高等教育門檻低、姿態低,畢業考覈卻很嚴格,要拿學位非得拿出成績不可。而中國的大學生們爲了進大學都曾經吃盡苦頭,好不容易纔能脫穎而出,高考被喻爲最殘酷的戰場;一旦考上之後則萬事大吉,不思進取,反正畢業考試容易過,論文抄襲剽竊也沒人理會,這就是嚴進寬出。事實證明,實行寬進嚴出還是嚴進寬出,結果大不一樣。

不同的水土帶來不同的生態,不同的生態造就不同的出品。可以說,國內大學的弊病是整體性的。二三線大學問題突出,還可以說是受資源限制,頂級大學情況也差不多。以國內最好清華、北大爲例,這兩所學校的學生毫無疑問學習能力是最強的,畢業之後表現的平均水準也相當優秀,偶爾出個豬肉佬也是有水平的豬肉佬。但即使讀過最好的大學,結果又是怎樣呢少數留在國內,多數選擇了出國留學,在國外回爐。據統計,清華北大最好專業的畢業生有七成都選擇了出國,沒有出去的也只是因爲條件不允許。

我們相信,絕大多數的中國大學並不缺少改變的意願,只是能力有限,心有餘而力不足。原因在於現行的大學管理體制。大學並不是完整意義的獨立法人。無論辦學還是管理,無論是教學內容,專業設置還是教師素質,都必須服從國家行政部門的統一意志。學校不能自己決定,也就不需要承擔責任和風險,是對行政部門負責而不是對公衆負責。官辦大學、官管大學的模式,直接造成了大學與社會脫節,與教育精神脫節。

近年來,對中國大學的整體墮落,公衆有目共睹並不斷髮出質疑,但往往得不到回答。也許往後很多年,我們仍然不得不面對這些令人心痛的現實,看着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在大學中浪費青春、喪失活力。大學教育沒能給他們帶來可見的未來,也不能支撐起他們對未來的信念,不是白讀又是什麼呢哪裏可以找回大學失去的價值進一步思考下去,就不能不回到核心的理念問題上來,選擇工具理性還是價值理性,培養建設者還是培養公民,恐怕都是中國大學未來無法迴避的關口和瓶頸,只有突破才能生長。億萬公衆期待大學教育的理念轉換和價值迴歸,也許就在這一輪又一輪的拷問和反思中悄然接近。

關於大學生活的經典勵志文章4

想象中的大學肯定是個傾城傾國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一定過的是神仙般的曼妙生活。無奈想象和現實差距實在太大,走近大學和走進大學的感覺完全不同,經過近兩年的長長摸索後終於明白,原來大學就是一個剛剛退休的大老爺們,任務就是沒事找事,如果願意找,事情會有很多,能忙到鼻青臉腫焦頭爛額,精神崩潰。可是要是不找,又卻閒的很,會閒到無聊無奈無所事事,精神崩潰。

漫不經心的過着每一天,恍恍惚惚的就晃了兩年。上着五花八門的課,結識形形色色的人,經歷林林總總的事,穿越着越走越熟悉,卻越看越陌生的路,徜徉在平凡而不平淡的日子裏,大方而拘謹的揮霍最後的青春。

有時候會和很多同道中人聚在一起看小時候最愛看的動畫片,會呵呵的衝着電腦樂:哦,原來我還沒長大,還是個孩子;可有時候當自己事故圓滑的說起言不由衷的話,當被朋友拔下一跟陡然驚現在後腦勺上的白頭髮,也會低着頭對自己苦笑:哎,原來我早已經老了。

有時候會覺得由衷的快活,在大學裏我可以任意支配自己的時間和金錢,可以非凡得意,可以自在瀟灑;有時候也會莫名的恐慌,當三年後離開了大學這把保護傘,我又將迎來怎樣的生活呢?

有時候又發現自己會突然迸發出學習的****,能在一天甚至一個夜裏學完一學期都幾乎沒聽過的內容,雖然這樣的事情大多發生在期末;有時候也發現自己已經沒了理想,沒了目標,只是隨波逐流,隨遇而安,等着三年後或心平氣和或欣喜若狂或垂頭喪氣的接受一個已經完全不由自己操控的命運。

有時候會感到明明是昨天的事卻覺着很遙遠;有時候又會感到很遙遠的事,卻又似乎就發生在眼前。就這樣快樂並憂傷着矛盾着,數着漫漫難熬的每一天,不捨卻又驚奇着轉瞬而逝的這一年。

曾經一度很奇怪,爲什麼古人一到春末就會難過,就開始嘆什麼: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怨什麼: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放花無語對斜暉……春天離開了,夏天不是一樣的奼紫嫣紅,百花盛開嗎?後來慢慢的明白,炎炎的夏日裏縱然鮮花齊放,但卻決不會再有春天那種嫩綠的青澀的味道了。

是啊,就是這麼快,夏日的滾滾熱浪就轟轟烈烈的洶涌而至,宿舍裏的電扇就吱啞吱啞的扭着頭轉開了……但生活還要繼續,也許早一步出發還趕得上暮春的最後一次落日,也許早一步改變還能迎上初夏的第一縷微風,畢竟在我們的前面還有長長的,長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