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電影 > 勵志電影觀後感(精選10篇)

勵志電影觀後感(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勵志電影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勵志電影觀後感(精選10篇)

勵志電影觀後感1

在這個忙亂而充滿誘惑的社會中你會發現堅持着自己最初的信念似乎不是件很容易辦到的事,因爲你在逐漸地被別人被社會同化,你不再記得最初的夢想,你會忘記了自己的決心和承諾。並在不斷地爲自己的這種改變而找藉口。你滿足了自己的現狀,看看身邊的人,是不是覺得好多人還不如你,於是你不再努力。對於未來,你也起也會有設想,但是僅限於設想了,因爲你從來不曾付出過行動。總想着明天再做吧,於是一個又一個的明天就這樣被你錯過了。你會變得越來越貪婪。得不到就抱怨就失落,身邊的人被你傷害,大好的機遇被你錯過。消極的輪迴終有一天會讓你對自己的夢想麻木,不再像當初一樣熱忱。也許,成功的機會就在你身邊,但是你已經麻痹的神經已經分辨不出它的模樣了。

人對自己的夢想可以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做法,但堅持選擇是永遠不變的,在你的大腦中永遠地刻下它不要忘記。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過程中會帶給你不斷的希望。

面對困難,迅速地反擊

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其多啊,路口的紅綠燈也會有壞掉的時候,你也許會迷茫會徘徊,不知道正確的那條路在哪,也不清楚距離成功還有多遠的。當你發生這樣的情況時,你會寄希望於別人嗎?告訴你,能幫你的只有你自己。千萬不要隨波逐流,看別人往哪走,你也盲從。冷靜下來,叩問自己的心靈,堅定你所認爲正確的道路,並堅持地走下去。不要因爲一時的迷失而停下自己追逐夢想的腳步。更何況昔日亞聖孟子曾言“天欲將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堅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是的,沒有任何人會總站在高峯極巔處一覽衆山小;也沒有人會總在谷底被失敗纏身。只要不輕言放棄,就一定可以穿越重重阻礙到達夢想所在的極樂世界;只要能夠忘我地奮鬥,定會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苦難與挫折比比皆是,如果你被其擊倒,不再站起,那麼你就是一個失敗者;但是你在被其擊倒時,能夠迅速地站起來,並把這些絆腳石鋪設成通往成功的階梯,踩在了腳下,那麼終究會有一日你將站三山五嶽之巔,揮斥方遒。

一百多年前,一位窮苦的牧羊人帶着兩個幼小的兒子替別人放羊爲生。有一天,他們趕着羊來到一個山坡上,一羣大雁鳴叫着從他們頭頂飛過,並很快消失在遠方。牧羊人的小兒子問父親:“大雁要往哪裏飛?”牧羊人說:“它們要去一個溫暖的地方,在那裏安家,度過寒冷的冬天。”大兒子眨着眼睛羨慕地說:“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樣飛起來就好了。”小兒子也說:“要是能做一隻會飛的大雁該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對兩個兒子說:“只要你們想,你們也能飛起來。” 兩個兒子試了試,都沒能飛起來,他們用懷疑的眼神看着父親,牧羊人說:“讓我飛給你們看。”於是他張開雙臂,但也沒能飛起來。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說:“我因爲年紀大了才飛不起來,你們還小,只要不斷努力,將來就一定能飛起來,去想去的地方。” 兩個兒子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並一直努力着,等他們長大——哥哥36歲,弟弟32歲時——他們果然飛起來了,因爲他們發明了飛機。這兩個人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

也許你的夢想在別人看來是遙不可及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但只要你敢堅持自己的夢想,樹立一個正向的心態,用正直的心態和人格去把握屬於自己的夢想,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夢想是不能辜負的希望

請你加油。在人生中最爲糟糕的境遇不是貧困潦倒,也不是厄運連連,而是精神與心境處於一種與夢想背道而馳的狀態。讓曾有的輝煌夢想在不知不覺中悄然褪色,使自己被現實淹沒,甘於平凡。在自己設想的世界裏與同樣沒有夢想的人惺惺相惜,互相恭維。最愚蠢的事莫過於總試圖用語言來掩蓋自己的無能,讓自己在自我編造的藉口中逐漸滑向虛無的深淵。

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給別人做僱工。一次,他停止了耕作,走到田埂上悵惘很久,說道:“如果我們中間將來誰富貴了,可不要忘了別人。”別的僱工笑着回答說:“你給別人做僱工種地,怎麼會富貴呢?”陳涉嘆息說:“唉,燕雀哪裏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後來陳涉和吳廣一起,在大澤鄉揭竿而起,點燃了我國封建社會第一次全國農民大起義的燎原烈火。在他們起義的影響和推動下,各路起義軍迅速席捲全國,終於滅亡了秦王朝。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即使在落魄之時,依舊胸有大志,所以纔會有後來的成功。夢想並不因當前所處的艱難環境而褪色。

夢想再遙遠,也不要輕言放棄,只要肯邁出實現夢想的第一步,點燃夢想只在你一念之間。這樣你與夢想之間的距離就會越來越短。

勵志電影觀後感2

  《荒島餘生》勵志電影觀後感一

“我只有唯一的選擇,我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在何時、何地和怎樣死去,所以,我造了一條繩子,想吊死自己,我爬到山頂。但我試繩子的時候,代替我的木頭把樹枝折斷了......”

電影《荒島餘生》中的主人公查特如是說。

查特是一位聯邦快遞公司的員工,他是一位敬業的員工,視時間爲生命。爲了工作,他不得不和心愛的女友凱麗長期分居。在一次飛行途中,飛機失事,墜入海中。查特大難不死,卻不幸漂流到一個孤島上。在人跡罕至的孤島上,查特沒有任何求生工具。爲了生存,他竭盡所能。可是,荒島上的生活不但艱難,而且孤獨。

在荒島上,從失事飛機上,飄來了幾樣東西,其中有一個排球。查特用排球做了一個玩偶。在荒島上,查特只有兩個精神寄託,一個是他自己用排球做的玩偶,查特管它叫“威爾森”;另一個是他女友凱麗的送給他的懷錶,懷錶裏,有一張x麗的照片。在漫長而孤獨的日子裏,威爾森和女友的相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有威爾森和凱麗的相片伴隨着他。查特在時隔4年後,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我只有唯一的選擇,我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在何時、何地和怎樣死去,所以,我造了一條繩子,想吊死自己,我爬到山頂。但我試繩子的時候,代替我的木頭把樹枝折斷了......”

歷經艱辛的查特,終於憑藉着自己的堅持,爲自己做了一個木筏。查特對威爾森說:“我一定要活着,無論如何我要繼續保持呼吸,即使已經沒有了盼望的理由。”在海上漂流了5000公里之後,在查特虛弱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終於,有一艘船,救起了他。

在海上漂流途中,他失去了自己的好夥伴——用排球做的玩偶“威爾森”。爲了救助即將失去的威爾森,查特用盡全身的力氣,拼命地試圖游到威爾森身邊,終因體力不支,眼睜睜地看着威爾森理他遠去。失去了威爾森,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精神夥伴的查特,淚流滿面地躺在木筏上。 一遍又一遍地說“對不起,我救不了你!對不起,對不起,......”

影片的後半段,僥倖生還的查特回到人間。卻發現,自己心愛的女友凱麗,已經結婚了。查特再次勇敢地面對人生的又一次打擊。

電影似乎在傳遞一種對生命的掙扎。對人生意義的另一種解讀。

  《荒島餘生》勵志電影觀後感二

昨天看了湯母 漢克斯 主演的 CAST AWAY ,印象頗深。

影片情節大致是這樣的:男主角是聯邦快遞的一名普通職員,負責快件的郵遞,還有一個相愛的女朋友。一次郵遞任務時飛機遇到湍流發生空難大難不死而漂流到一個荒島上,開始了他四年多的艱辛生活。最後終於回到了原來生活的地方,但是女朋友早已爲人妻,爲人母。

故事儼然是魯濱遜漂流記的翻版,但現在看來仍有很多積極的地方。一、要有生的信念。 漂流到荒島上時,醒來的第一件事情是正確面對現實,而不是茫然失措,埋怨自艾。最落魄的時候,你會失去父母、朋友、財產、地位、名利這些你已經很依賴的東西。去靠運氣更依賴生的信念。

二、要不斷地提高自己。 哪怕是在一個沒人和你競爭的荒島上想生存下都需要不斷的學習新的求生技能:如果不想渴死,你就得學會怎麼敲開椰子喝道椰汁;如果想生活得更好些,就得學會捕魚;想要吃到不那麼難吃的生螃蟹,就得學會鑽木取火;想要離開,就必須學會做個結實的船筏。

三、要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 如果我們能等到一隻大船,島上什麼都有,那當然不需要浪費腦細胞,可是身邊的資源很有限的時候就應該想到怎麼樣讓資源最大化。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積極地爲自己的目的做好準備。漢克斯在影片裏就是把所有的包裹裏能用的如冰鞋 排球 裙子 漂來的飛機門 等都充分的利用,最後才能戰勝困難回到陸地上。 四、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最後漢克斯回到了陸地上,他沒忘記那些曾經救了他命的包裹的主人們,買了新的送到主人手上,並對他們表示感謝。

這是一個很微小但很了不起的細節:患難的時候一杯水都是珍貴的,可當你有鮮花簇擁,掌聲圍繞的時候還有多少人會真正記得成功路上那寶貴的鼓勵呢? 五、學會放棄,該放手的時候要知道捨棄。 在荒島的四年多1500多天裏,經歷了那麼多的磨難,都爲了和女朋友的團圓,可是結局是她已經不屬於他,如果他對她說跟我走吧,我想也許她會毫不猶豫的回到他的身邊。他很痛苦,可是他最後經過痛苦的思想掙扎,還是選擇了放手。

給我印象最深的我把它單獨放一段吧:“他說:誰知道明天的潮汐將帶給我什麼呢? ”是的,我們很多的時候覺得山窮水盡,悲慘的一塌糊塗了,可是隻要積極樂觀,生活總會有轉機的,因爲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必定會爲你打開一扇窗的!!

勵志電影觀後感3

早就厭倦了大洋彼岸媒體面對皮克斯作品時的那一臉媚相,好像即使皮克斯拍出一部10分鐘黑屏都能讓評論家們下跪拜拜。可是沒辦法,人家的東西就是好,500多名自虐員工歷時5年打造出這麼100分鐘,已經做得很完美了卻還要推翻重做,經過近30年的摸索,皮克斯就是高品質動畫電影的代名詞,在片頭看到“跳跳燈”出現就覺得心安,每年片子還沒上就提前預定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

皮克斯與夢工廠、藍天工作室的最大區別就是,夢工廠和藍天只是要求觀衆大笑,有錢進腰包,有續集可拍就可以了,而皮克斯則不僅要把故事講好,還要觀衆在看完電影后的連續N個早餐時間若有所思,最好陪小孩進影院的家長能擠出幾滴眼淚...

就這樣,皮克斯每年新作剛一亮相,同行們無不捶胸頓足,每次革新技術,同行都沒膽再拋拍片計劃,然後當這次《飛屋》的導演彼特·道格特在首映式上謙虛地說對票房沒信心時,同行們徹底崩潰了...

夢想的萌芽

去年年末聽說《飛屋》的主角是一不愛搬家的釘子戶老頭和一亞裔呆小孩時,稍微有點失望,起碼不像味覺強大的耗子、孤膽英雄機器人、不死戰神小丑魚和超人一家那麼有新鮮感,就連會飛的屋子好像也是宮崎駿的移動城堡用剩下的,直到看了電影才明白皮克斯這次派出普普通通的老人與小孩的用意。

老卡爾與兩小無猜的愛妻愛麗年幼時立下飛到天堂瀑布定居的誓言,夢想的萌芽由此產生,經過多年的風風雨雨,這個誓言被淹沒在柴米油鹽當中,直到愛麗逝世,孤獨的卡爾反而覺得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越來越清晰。而後未經世事的亞裔男孩小羅(多囧的譯名~)進入卡爾日漸封閉的世界,在數次挑戰卡爾耐性極限後點亮他用餘生替妻子完成夙願的信心。

可能是影院裏覺得故事無聊的小孩們吵得我很煩,以至於那傳說中的片末尾感人4分鐘我沒能將感情釋放出來,反而覺得卡爾的老屋起飛那一刻是全片最感人的。成了釘子戶,犯了妨礙公務罪,這個社會還有什麼值得卡爾留戀的,倒不如重新拾年少時的夢想,管他葬身於沙漠還是掉進海里餵魚,先起航了再說。最關鍵的是,乘坐老房子飛往南美,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重拾這麼不切實際的夢想需要多大的勇氣,他對妻子的愛已厚重到何種程度...都說年少時的夢是最美最真最有意義的,可悲的是多數人早已不記得了。哎...說不定以後我也會變成除了妻子誰也不愛搭理的怪老頭...

夢想的絆腳石

尋夢途中總會有阻礙,電影中也總需要反派來製造矛盾和看點,這次皮克斯派來對付卡爾&小羅的是一位卡爾和愛麗早在幼年時就崇拜的探險家穆茲,N前年爲了向世界證明自己的一次重大發現飛到南美隱居,順便爲自己N年前的那個論點找論據。

其實穆茲並沒有多壞,至少從物種分類來說,大家都是人類,穆茲沒有《冰川時代3》的巨無霸那麼佔優勢,他也只是個懷揣夢想太久而有點變態的尋夢人而已。隱居了半輩子,寧可信任狗也不信任人類,埋伏在黑暗的角落伺機報仇,被世界拋棄...在這種情形下仍然堅持夢想是需要定力的,只是與卡爾相比,穆茲的尋夢方式有點詭異。片末穆茲爲了找他的大鳥燒了卡爾辛辛苦苦從家背到南美的老房子,但我仍不覺得他可惡,憋屈了那麼久,誰的心理能不擰巴...已經站上過夢想的巔峯卻又被踢下來,同是尋夢人,他的境遇與卡爾相比差得太遠了,同情他吧...

夢想的昇華

電影進行至80分鐘左右,卡爾最後一次翻開少年時就曾看過的妻子愛麗的歷險記事薄,這才發現原來愛麗在病入膏肓時扭轉了夢想的方向。卡爾終於知道,對於妻子來說,到天堂瀑布定居沒什麼了不起,彼此共有的一生纔是一次最華麗最浪漫的冒險。而妻子留在相冊上的那句話也點醒了卡爾,難道一直牽絆他奔跑腳步的不是阻礙夢想的絆腳石,而是人類永遠懷念永遠放不下的真情?難道生活只是爲我們增加了無止盡的束縛?所以卡爾最終丟棄了傢俱,丟棄了與妻子一輩子的點滴,將那兩張見證他們愛情的情侶座椅擺在天堂瀑布來證明他已完成與妻子年幼時立下的誓言,而接下來他就要按照妻子的遺願去追尋新的夢想。

天哪!這太殘酷了,接受不了,我也不相信卡爾思想轉變會如此之快。當他歷經千辛萬苦將老房子(在卡爾眼裏房子就是妻子的化身,裏面裝着與妻子過往的所有)帶到南美的天堂瀑布,當他再次打開家門,看到熟悉的一切,心理的傷痛、甜蜜一起涌上心頭,還有什麼力量能使他再踏出這屋子半步?導演彼特·道格特爲什麼不讓卡爾死在這老屋,反而要他去追逐昇華的夢想...可能我的思想境界與皮克斯的智囊團們比差得太遠,實在受不了這麼突然的心靈救贖。

勵志電影觀後感4

昨天看了一部勵志類的電影《決戰冰河》。

片子裏的主人公威爾從一個大名鼎鼎的城市小夥子到全美國人追捧的對象,在這背地又暗藏着什麼呢?我樂意爲大家分享我的感觸:

電影的英文名叫IronWill,直接翻譯成中文就是鋼鐵般的意志,實在看過之後才曉得這仍是豪傑的主人公在大衆心目中的名字,到電影的最後IronWill成爲了一個符號,一個象徵美國精力的符號,象徵幻想和信心的符號。Will只是一個18歲的少年,然而他卻以堅強的意志馴服了所有人,包含咱們這些電影觀衆。

電影展示給我們的第一個鏡頭是威爾與火車賽跑。他從小就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參加狗拉的雪橇隊並拿第一。他的家景不是很好,正在這時他收到了一封大學錄取告訴書,膏火是他們不能承當的。他的父親爲了能讓他讀大學報了狗拉的雪撬隊比賽,假如獲得了第一名就能拿到一萬元的獎金。但是可憐的事件產生了,父親在一次訓練中經由一條狹小的冰河時掉進了水流湍急的河裏,爲了不讓兒子也隨着掉下去他斷然地砍掉了雪橇鏈子。

父親逝世了,從那當前威爾低沉了好長一段時間,在這段時光裏他迷失了方向,含混了本人的目的。家裏要債的逼得急,母親情急之下磋商着賣掉農場,正在這時威爾看到了父親留下的報紙——狗拉的雪橇隊競賽。他登時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的目標,爲了實現父親的遺言保住農場以及上大學他壓服了母親。

威爾的叔叔在練習他時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你不足夠的實力跟教訓與別人比,你獨一可能爭奪的就是時間和毅力。比賽的第一天只能睡五小時,第二天四小時。最後一天不睡覺。當別人在睡覺時你在跑,這樣纔有機遇獲勝。不論別人有多傑出,只有信任自己做到更好就行。”威爾牢記叔叔的話,帶着毅力參賽。

參加比賽的都是些來自各個國度的名人,剛開端沒有人瞧得起他,由於沒有錢交遲到的罰金而不能參加比賽,在一位記者的輔助下他才失掉了這個機會。在強盛的對手和惡劣的氣象下威爾沒有放棄,在要挾和引誘下他沒有放棄。他戰勝了重重艱苦,始終緊緊記住了叔叔的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狗,當你很難做出決議時把自己交給上帝吧,上帝會幫你的!”在道路中他救了一個對手,他那顆仁慈的心沾染了許多人。

他天天都以鐵人威爾的名字上報紙的頭版消息,全美國人都在爲他歡呼,很多人還到現場爲他加油,他是全美國的好漢和盼望。當對手用卑劣的手腕將他的狗弄傷後他沒有廢棄。這時他的目標遠遠超過了去取得一萬元的獎金,而是金錢以外的貨色;他加入比賽遠遠不是代表自己一個人,而是代表全美國,全美國都在等待着他的好新聞。

最後那一刻最讓人激動:他切實是太疲乏了,快到達終點的時候他倒下了,眼看着後面的對手追了上來,人們都在爲他加油。這時是他的毅力支持着他,他沒有放棄,艱鉅地爬了起來完成最後的使命。曾經沒有一個人預感到他會保持到終點,事實證實那些人都錯了,威爾不但達到了終點而且還拿到了第一名,他的毅力震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他不但實現了父親的遺願保住了農場獲得了上大學的資金而且成爲了全美國人知曉的英雄。

看了這部影片後我深深的敬仰威爾,他真的是一個了不起的英雄。他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併爲這個目標而鬥爭,無論半途遇到多少艱苦險阻他都沒有放棄,靠着他的信念堅持到最後。年僅十八歲的他怎能與壯大的對手比呢,他有的僅是時間,所以在別人睡覺的時候他在跑,就是靠他的毅力堅持到最後。在這一點上我們與他又何嘗不是一樣呢。也許我們沒有別人聰慧,興許別人做同樣一件事只須要花我們用的一半的時間,爲了戰勝對手拿到第一我們只有多花點時間,在別人睡覺的時候我們在學習,這樣我們纔會破足於不敗之地。

簡直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只是輕易被惰性消磨,我們每天爲日常瑣事疲於被命,而疏忽了我們的夢想。人人都期待成功,但成功往往只屬於那麼多少個人,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只有那麼幾個人有剛強的毅力和倔強的信念,他們豈但有妄想而且還有信心,固然在前進的途中會碰到許多爲難甚至是難題,但是他們沒有放棄心中的信奉,目標唯一,決心動搖。到了某一個時候你所尋求的遠遠不是你最初的夢想,而是超出夢想的那些更有價值的東西,這纔是真正的勝利。

路在你自己的腳下,只不外看你自己怎麼走罷了!

勵志電影觀後感5

  勵志電影《國王的演講》觀後感一

放暑假前,語文老師告訴我們,獲得第八十三屆奧斯卡衆多獎項的《國王的演講》有着很深的教育意義。今天我懷着無比好奇的心情將這部影片看完了。看完後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國王的演講》這部影片講述了艾伯特——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二兒子。艾伯特患有嚴重的口吃,所以他每次演講,大家都只能聽到他的結巴聲。他的妻子爲了他,千辛萬苦找到了一位語言治療醫生爲艾伯特治療口吃。在醫生的治療和幫助下,加上他每天也堅持不懈地來診所治療和訓練。終於在他成爲國王時,他在BBC廣播電臺上發表了一段現場直播演講,他不僅成功地改掉了口吃,還贏得了民衆的讚揚。並且鼓舞了二戰中的英國軍民,最後成爲一名卓越的領袖。

看完這部影片,讓我對艾伯特十分地敬佩,他雖然患有口吃,但他以他持之以恆的精神和自強不息的意志戰勝了口吃,取得了勝利。這讓我浮想聯翩,不禁地想到了我自己。我卻和艾伯特有着大相徑庭的差別。由於我的字寫得太爛了,老師批評我,父母指教我,所以我下決心要把字寫好,而我卻總是堅持一兩天,一兩天過後,字寫着寫着就東倒西歪,又跟以前一樣了。這不正是說明我做事虎頭蛇尾,堅持不了幾天,沒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品質。還有當我遇上一道不會做的難題時,我總想:“算了吧!明天去班上問問同學,今天就放着吧。”所以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不迎難而上,沒有堅強的意志。唉!看來我要向艾伯特學習他持之以恆的精神和自強不息的意志啊!

這部影片不僅讓我知道了一些課外知識,還讓我從中明白了許多深刻的道理。

  勵志電影《國王的演講》觀後感二

相信自己,克服心中的恐懼,你便能戰勝自己,到達成功的彼岸!”這是我從電影《國王的演講》中得到的體會。

英王喬治五世有兩個兒子,哥哥是帥氣能幹、善於交際的溫莎公爵,弟弟是生性靦腆,從小就患有嚴重口吃症的約克公爵。

喬治五世去世後,把王位傳給了長子溫莎公爵。這個溫莎公爵就是那個爲了美人而放棄王位的愛德華八世,他的弟弟約克公爵就此成了英國國王——喬治六世。

在妻子莫琳和羅格醫生的幫助下,國王以頑強的毅力努力糾正自己口吃的毛病。一年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國王再一次站在話筒前,這一次,他沒有畏懼,向全世界發表了空前成功的演講。

片中國王的妻子是溫柔體貼、聰明能幹的,她爲了幫助丈夫糾正口吃的毛病,找到著名的語言治療師羅格醫生幫忙,羅格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有着正義感的醫生,即使約克公爵大發雷霆、對自己大罵出口,也不責怪他,只是一如既往地幫助他,教會他如何放鬆心情,教會他如何正視自己,教會他鼓起信心和勇氣,甚至在演講時,羅格醫生都一直陪伴着他,在旁邊指導他。但最重要的還是約克公爵自己,是他自己拯救了自己,約克公爵,後來的喬治六世國王,正是他的堅毅、勇敢、自信,他的堅持不懈,不甘於向命運屈服,才成就了自己偉大的命運。

相信自己,別說自己不行。有時,自信可以產生強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化山窮水盡爲柳暗花明,讓你在荊棘叢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海倫·凱勒克服身體的殘疾,成就了一個作家的夢想;貝多芬雙耳失聰,卻用自己的心靈去捕捉音樂的靈感,譜寫出震撼世人的交響曲。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沒有信心,人什麼也不能做,甚至連一步也動不了。”影片中的主人公約克公爵正是靠自己的自信和羅格醫生的幫助,才成就了偉大的國王的演講。

記得六年級時老師讓我上臺演講,我連演講稿都差不多背出來了,可是最後,我放棄了,我怯場了,我把這個機會拱手讓給了別人。跟約克公爵比起來,我是多麼的懦弱。我既沒口吃,也不需要面對那麼多人講話,可我卻怎麼也不行。

電影中有句著名的臺詞:my game, my turf, my rules.——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我的地盤,我做主。約克公爵並不是上帝的寵兒,但他相信自己能行。最終也證明了自己能行,如果我們向他學習,我們就會發現,我也能行!“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尺。”讓我們以微笑面對困難,挑戰自我,成就自我!

  勵志電影《國王的演講》觀後感三

看《國王演講》這部電影,實在是讓我受益匪淺。這是我看了衆多部電影以來自認爲最精彩的電影。

這部精彩的電影主要講的是:一位患有口吃的王子放棄了希望,經過一場失敗的演講過後,王子拒絕了治療。王子的妻子特意給他找了一個偏門的口吃治療師——萊昂納爾·羅格醫生。用自己特殊的方法把王子給治療好了,王子有了自信,從此成了口齒凌厲的國王,而萊昂納爾·羅格醫生也與國王成爲了最好的朋友。

看完影片後,我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整理着自己的思緒,感覺自己已經完全沉浸在《國王的演講》當中,不能自拔。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就如影片中的國王一樣,總是放棄了對明天的希望,糊塗地浪費了今天。不敢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要揚起對新生活的激情。只有擁有了信心,才能走出生活的低谷。萊昂納爾·羅格醫生就是國王心中的那一束光芒,永久點燃那熊熊熱火。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新聞,是一個小孩本來學習成績很好,可由於在考試時太過於緊張,沒有信心,所以結果跌了十幾名。多可惜啊!從中可以看出,自信心會給一個人帶來多大的改變!所以啊,不管在學習還是在生活當中,我們都應該保持着一顆平和的心態,平和的心態又來源於自己的信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快樂。

擁有自信比什麼都重要。——這是《國王的演講》帶給我的道理。

勵志電影觀後感6

看完影片之後,才知道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係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和他們短短的卻複雜萬分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一種希望,是一種“重新”之意,一種冬天過後又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象徵。

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有着這樣一個充滿嚴格制度的少年學校。而這個學校裏的學生,並沒有因爲這樣的嚴厲管制而變得乖巧,反而成爲了一羣沒有教養,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孩子。然而誰也不會知道,在這樣似乎無可救藥的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一個個美妙的夢想正在悄然昇華。懷着這樣天真爛漫的夢,他們遇見了一個可以說足以改變他們命運的人——他就是馬修。

電影中的院長,對孩子不僅沒有耐心,而且往往對犯了過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馬修老師則完全不同,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們的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已的春天

在學習的路途上,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無遠弗介,一位壞的老師,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老師,往往一句溫柔的鼓勵,一個肯定的眼神,就可以讓他人眼中,毫無希望的壞學生,重新找到他們自己人生的方向。

當一位好老師如此重要,卻非常困難,因爲面對一羣不同個性,不同資質的學生,如何因材施教,實在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在我看來,“「耐心」是一位好的老師,最須要擁有的,對學生不要時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腳相向,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只要用愛心與信心,總有一天,學生們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

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羣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爲他們指引方向。我想說:這不是奇蹟,而是愛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啓發孩子的潛能,讓野男孩個個成爲發光的小天使,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記得其中一句對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度。

記得上學期上雷老師的《教育原理》時,她特別強調“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都應該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價值的”。馬圖在接受校長的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條件:第一,不體罰學生;第二,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第三,不要透露他們的名字。無一不體現了他對幼小心靈人性的關懷。

最後,這個班級的一切都改變了。一幅幅美麗的春天景象在每個孩子腦海中浮現。他們從馬修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再是每天的提心吊膽,生怕犯錯的恐懼,而漸漸轉變成爲了慈父般的愛。

整部電影使我感觸很深,的確這不僅僅只是一部教育意義深刻的電影。在被劇情牽動的同時,心靈也不禁震顫。將這羣問題少年集中在這樣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中,他們可曾知道外面的世界多麼精彩,外面的“春天”是那樣充滿生機。他們需要的,正是我們現在生活中所漸漸忽略的愛與呵護啊!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覺得教師是十分偉大的。他們往往給予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在學生失敗時說的那一句句鼓勵的話語,在學生對前途感到迷惘的時候伸出的援助之手,還有很多很多……

電影往往是虛構的,也許在真實生活中它不曾發生。但是它卻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放牛班的春天》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老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和深厚的愛。在簡單質樸的語言中,我豁然開朗:其實,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一個美麗的花園,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隨時隨地都因爲周圍發生的一切而改變。春天定然是最美的季節,一陣陣柔和的春風拂過面頰,綠草破土而出,泉水叮叮咚咚地詮釋着春天的絢麗多彩。然而只要有愛的包圍,即使是放牛班的那些孩子,依然可以擁有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

當寫滿了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校園,馬修的爲師之道獲得了肯定,同時音樂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覽無遺的肯定。這也讓我想到另一個於這部電影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音樂之聲》,瑪麗亞也同樣在用愛和音樂來教育孩子。

不可否認,溫情是個好東西。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特別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種從頭至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尤其是看着那些頑童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我們需要的就是這麼一鍋濃濃的,溫暖的心靈雞湯。

勵志電影觀後感7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十分感人的關於兒童成長的印度勵志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患有先天性閱讀困難症的男孩,在老師的悉心照顧和培養下,逐漸擺脫自己的生理缺陷,迎接美好人生的故事。影片要詮釋的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星星,我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讓其放出璀璨的的光芒。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和老師,必須扮演好“尋光”和“放光”的角色。

一、 伊夏父母的“尋光”與“放光”

縱觀整部影片,伊夏的父母和大多父母一樣,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龍”。所以他們不停地爲伊夏的生活和學習而忙碌。伊夏的母親每天夙興夜寐:一日三餐、伊夏的洗漱、以及其它凌亂的家務活。爲了這個家,她甚至放棄了工作。所以,伊夏父親的養家任務也十分沉重,每天聞雞起舞。他們的出發點是正確的,但是忽略了伊夏的實際情況。因爲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伊夏是一個患有先天性閱讀困難的男孩。或許是因爲伊夏的哥哥學習太優秀,更或許是伊夏的父母認爲自己的IQ足夠正常,不會生下一個像伊夏這樣的孩子,所以他們想盡辦法讓伊夏“放光”:母親每天親自輔導,不停地更換學校,結果以失敗告終。因爲他們從未經歷“尋光” 的過程,怎麼可以讓伊夏“放光”?他們對伊夏的強迫“放光”,使伊夏對學習、生活越來越沒有興趣、信心。直到遇到了他的新美術老師——尼庫巴。

二、 伊夏老師的“尋光”與“放光”

在正確的時間遇到錯誤的人是一直遺憾,在正確的時候遇到正確的人是一種幸福。伊夏之前不停地更換學校,是因爲在正確的學習時間遇到了錯誤的老師。那些老師很少深入地瞭解伊夏的實際情況和他的內心世界。我可以大膽猜想:伊夏在那段時間過得之鬱悶,之痛苦。這也導致他乞求哥哥僞造病假條,幫助他逃課。同時也使伊夏學習生涯留下了絲絲遺憾:他在該學習的時候沒有學好,該和同學接觸的時候,他選擇了逃避。後來,尼庫巴老師終於在正確的時候出現了。他很快也發現了伊夏並不快樂,然後他開始了找尋原因。他發現尹夏最主要的問題是不能拼寫和閱讀。他是一位學習障礙的兒童。尼庫巴對尹夏採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輔導,從而最終幫助伊夏找回了自己,還有快樂。所以,伊夏在正確的時候遇到正確的尼庫巴老師,我想,他和尼庫巴老師在一起的那段學習時光,一定很刻骨銘心。對於伊夏,尼庫巴老師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尼庫巴老師從其他角度爲伊夏“尋光”,最後也成功地爲伊夏“放光”。

三、我們工作中的“尋光”與“放光”

我們辦學校的目的就是順利進大學,拿到高學歷,到成年有優勢的競爭力。而其他的可以無所謂,正如伊桑的父親反覆的問會畫畫有什麼用啊?能幫助他競爭嗎?教育工作者迫於升學率的壓力,一味的追求紀律,傳統,榮譽,規則。而忽視了最起碼的人文關懷。他們可以理直氣壯的說,給了他們一個愉快的學校生活,我們就欠缺了他們一個有競爭的成年。可是,如果學習只是聚焦在成績優秀的少數人身上,而同時忽視了沉默的那些,那麼這個代價是不是太大了一些?爲什麼教育一定要這樣犧牲一部分人來造就另一些人啊?對於受傷的那一類人,如何才能消除他們心裏的陰影?什麼時候我們衡量一個人的標準變得如此狹隘了?很少有人能夠耐心的去發現一個人身上不同於其他人的優點,而簡單的一張試卷,一張量表就輕率的判斷一個人能力有多強,智商有多高。

學生需要的是關注,重視,理解和接納,可是做起來又何其難?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找過很多的人談心,瞭解他們的想法和學習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難。我說:你們說,我聽,說一切你們遇到的困惑,說一切你們覺得可能不會被接受的觀點,說一切感興趣和欣賞的事物。每次進教室,當我笑着去面對每一個用眼神在說話的學生,心裏都感到無比的感動和溫暖。我希望他們明白,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與成績和排名無關。

家長,老師,用人單位都習慣了用考試成績,學歷來評判人是否優秀,是否有價值。可是我們看到的終究是目前存在的狀態,然後就肯定的用過去的經驗急着貼上標籤,這個學生怎樣怎樣,可是心理學中霍桑效應不是證明了人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沒有被挖掘出來麼?在英語辦公室裏,我們有時私下交流說:雖然說教育要面向全體同學,實際上是不可能的,能夠顧及三分之二就很不錯了。聽了心裏只感到一陣陣悲哀!那麼剩下的三分之一?管住他們不鬧事,不影響到那三分之一就算教學目標達到了?就算是前面的三分之二,現行的教學模式下,教育者關注的也只是他們學的怎麼樣,而沒有關心他們過的好不好,壓力,抑鬱,自閉,很少有老師去了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即便成績很好很受老師關注的三分之二,業之後也很少再有人會感恩,懷念初的老師。

古人云:“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我想對於孩子的教育也如此。我們應從多種角度發掘孩子的潛力,而不能只侷限於傳統的“高分”則“高能”的教育理念。我們不能強迫孩子養成學的習慣,當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教的方法。對於家長而言,任何情況下都應細心觀察孩子成長的一言一行,幫助他們構建一些學習氛圍;對學校而言,任何情況下都應正確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雖然我們不能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爲像愛因斯坦那樣的傑出物理學家,但我們可以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懷和愛,讓他們健康地學習,成長。或許三年五載後,當我們再回首這些“小星星”時,他們已經在燈火闌珊處發出了璀璨的光芒。

勵志電影觀後感8

一年前,一個朋友推薦我看了一部電影《小孩不笨》,當我第六遍欣賞這部電影時依然感動於電影裏的每一句臺詞,每一個鏡頭,每一個情感昇華點……“你最後一次稱讚別人是幾時?你最後一次被人稱讚又是幾時?很久了,對嗎?”——這三句問句出現在影片一開始,叩問每一個人的心。也讓我想起了曾經最初想找尋的那把走進可愛的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

《小孩不笨》裏的每一個故事都那麼平凡卻往往又更能觸動我內心的`那份感動。我爲學謙花費了自己卡里所有的錢給父親買剃鬚刀修電腦而感動;爲傑利想讓父母去看他的演出而付出的努力而哭泣;爲學謙媽媽爲了兒子辭去工作而感動;爲了學謙父親爲了兒子下跪而感動;爲成才爸爸——一個不識字又殘疾的男人對成才的愛併爲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感動……其實在整個情節裏無論是成才的爸爸、學謙、傑利的父母、還是華文老師,每一個角色裏都流淌着滿滿的愛,而也正因爲這深沉的愛的名義讓成才的爸爸對成才拳打腳踢以爲那是最好的管教方法;讓學謙、傑利的父母每天忙着工作賺錢,同時對兩兄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值;讓很敬業的華文老師總是帶着一份焦慮責罵學生,也許孩子不夠優秀,是因爲我們一直沒有給足夠的舞臺讓他們表達,以至於離教育的幸福感越來越遙遠……

這一切明明都是美好的,可卻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悲劇。一切只因爲缺乏溝通,沒有溝通,就註定會產生衝突;沒有溝通,就失去了彼此瞭解的機會;沒有溝通,我們無法正確對待彼此的愛;沒有溝通,我們不知道對方在什麼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沒有溝通,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的、錯過的是什麼。從而讓愛的表達方式偏離了正軌,進而迷失了那把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一份帶着賞識的溝通。

“其實這把鑰匙一直都在大家的身上,記得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經常都在鼓勵和稱讚下,跌倒了又站起來,當時有多幸福,自己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什麼時候,稱讚和鼓勵我們的話,在我們長大後,也慢慢變了,門也慢慢關了。”

這讓我想起了偶然看過的一勵志電影《小孩不笨》觀後感篇文章《心的第三道門》:我的心有三道門,第一道門是開着的,爸媽隨便進,第二道門是關着的,爸媽總是不敲門就進,第三道門鎖上了,鑰匙藏在我的心裏,想進來就得先要鑰匙,須用心來。因而帶着一份賞識之心去溝通去打開他們心中那把鎖、那扇門纔是必要的。作爲老師的我更懂得了如何珍惜這把鑰匙——學會用放大鏡來鼓勵、讚美和欣賞孩子的優點。往往學生只需要老師一句暖人的話語,一個讚許的目光,就能使他們從軟弱走向堅強,從懶散走向勤奮,從失敗走向成功。“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師的讚美和鼓勵就如陽光、空氣和水,是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養料,教師的讚美就如一座橋,能溝通師生間的心靈之河,增強學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強。

工作第一年的第一節課上我記住了一個叫李小穎(化名)的女孩,她也許不算聰明甚至反應有點慢,但從最開始她回答問題時我都用心的關注她,鼓勵她,她有什麼學習生活上的心事會來找我溝通,在後來的每次單元測試卷那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我同樣感受到了她的努力。賞識就是一股強大的推動力,而這股推動力的發生,是因爲你簡單的幾個字,幾句話,或許是你的一個動作,一個表情,就改變了許多事,也許你自己都不知道。是的,每個小孩的潛能都是無法估量的,只要我們給予他們更多的讚賞,他們的潛能就可以更好的被激發出來。

所以我喜歡在學生的作業評語中畫上一張笑臉,有時會寫上“加油”!我覺得這樣的評語能鼓勵學生。這正如影片結尾傑利所說的“在每個小孩裏面,都有一個好孩子和壞孩子,只要喚醒他們的好孩子,他們就會把最好的拿出來,有句話說得好:資源放錯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對地方就是資源。”

事實上需要鼓勵的又何止是孩子,每個人都追求別人對自己的尊重,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讚揚和欣賞。在孩子們的筆記本里曾經寫着的一句話“我喜歡政治,因爲您而喜歡”,何嘗不是對我的一種真誠讚賞,07(2)班的一個叫趙小康(化名)的智力相對較弱的男生的一個祝福電話(我當時很好奇他怎麼會有我的號碼,他一句不經意的話傳遞着他的一份用心“老師我是以前悄悄在門衛室記下來的”)這些何嘗不是一直鼓勵着我工作兩年多以來的每個日夜。

心理學家爲威廉傑姆斯曾說過這麼一句話: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讚賞。原來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尋尋覓覓的那把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一直都在那就是——賞識之匙。

勵志電影觀後感9

最近看了威爾史密斯的獲獎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一直都知道這是一部勵志電影,也一直沒時間去看,看完後我才知道,這部電影能教會我們很多!

很值得大家一看的一部電影!以下是這部電影的觀後感!親子、勵志,這樣用於定性的字眼放在這部電影上其實是多餘的;努力、奮鬥、幸福,這樣的過程放在這部電影裏其實也是多餘的。藝術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一部成功的電影也許並不需要一個萬衆矚目的新奇題材,迴歸於生活,最真實的生活也許也是最高的藝術了。這部掙扎在貧困底線裏的勵志親情電影來得平易近人,也更容易引發我們對生活諸多情緒的共鳴。

夢想;不管在什麼時候突然來臨,其實都不算太晚。只要我們還有氣力去追逐;於是我們也有了實現夢想的祈望。這部電影裏對於夢想的定義顯然是淺顯而直白。史密斯飾演的克里斯走在路上,遇到一個開着法拉利跑車的男人,問他:你是做什麼工作的,以及你是如何做到的;他所羨慕的並不是名貴跑車或者體面的工作,而是那些人們發自於內心深處幸福的笑臉。

幸福。什麼纔是幸福,什麼樣的生活才稱得上是幸福呢。美國的《獨立宣言》規定了每個公民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也許,正是因爲幸福總是遙不可及,所以必須不停地去追求。克里斯,一個落魄的中年黑人站在街道上喃喃自語的時候;也許,所有的人都會想到這個故事的最後結局。(勵志電影)可以說,這部電影其實一點都不出人意表;然而,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自然而然地被它感動。勵志並不那麼刻意,煽情得不做作,在細節處理上細膩而溫情;這也許是這部電影讓人喜歡的原因。

奔跑;不停地飛奔。這是符合一個活在繁忙都市裏成績一般的推銷人員的日常生活場景的。爲了什麼而奔波;什麼樣的生活節奏才稱得上奔波呢。像克里斯;爲了趕上那一班公車,爲了趕下一個商務會面,爲了這一個夜晚的容身之所必須趕在其他人前面去排隊進入收容所……這也許是生活在美國最底層的人們無奈而艱辛的奔波。爲了保住一份工作;然後養子餬口、房租、國稅、吃飯和一瓦遮頭。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無家可歸的父子留連在地鐵站上的長椅上相顧無言。玩一個並不好玩的遊戲,想像着周圍兇險的環境以及可怕的猛獸,找一個山洞,父子倆相互依靠着取暖睡覺。當然,地鐵站裏不可能有山洞;克里斯帶着兒子躺在用衛生紙鋪在廁所裏的地板上蜷縮着。一個男人的淚水;縱然這個男人已經兩鬢斑白,這個場景依舊讓人感動。那是一箇中年男人對自己五歲兒子的愧疚、責任、年介中年卻依舊一事無成的挫敗感以及對幸福最熱切的渴望。捂着兒子的耳朵不讓他聽到外面喧囂的拍打着門的聲音,那是他唯一有能力保護兒子的表現。電影在描繪克里斯對物質財富的追求的同時,這種父子間的親子交流則成了精神財富的積蓄。史密斯的兒子賈登?史密斯(JadenSmith)給這部惡俗的勵志電影增色不少。不需要做作的父子親情,小史密斯飾演克里斯的兒子克里斯托弗,而賈登的本色出演完成了這部電影煽情卻不讓人反感的所有細節。可能是由於是和兒子對戲,以顧家出名的威爾?史密斯演來格外真情流露,他成功詮釋出一位瀕臨破產、老婆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如何刻苦耐勞的善盡單親責任,奮發向上成爲股市交易員的勵志故事。

置之死地而後生,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多少次曾經想到這個詞;當一個男人處於他的這種境況的時候,多少人會絕望呢。訴求無門,求助無路,離夢想只有一步之遙卻因爲現實的問題無法解決而放棄或者繼續努力。

也許,沒有得來的艱辛;也不會在得來之後知足而感恩。當克里斯最終得到那份年薪80萬美元的股票經紀的工作裏喜極而泣,走進熙熙攘攘的街頭對着所有人幸福地微笑時,當他帶着兒子走在繁華的住宅區走向他自己的房子時;物質的財富也許並不意味着所有的幸福,他和兒子在這段艱難時光裏的相依爲命也許纔是他最大的財富。

不再對兒子愧疚,不再對生活失望,不再只經歷挫敗。《獨立宣言》規定了所有美國公民享有追求幸福的權利,然而它卻不曾對所謂幸福下一個定義。也許,是不是因爲幸福的含義過於廣泛而且抽象呢。然而在這部電影裏看起來,幸福其實也可以很簡單。所謂幸福,也許是當我們對着我們深愛的那些人們時;我們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給他們我所能給的最好的一切,不論是貧困或者富足。

勵志電影觀後感10

最近看了威爾史密斯的獲獎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始終都曉得這是一部勵志電影,也始終沒時間去看,看完後我才知道,這部電影能教會我們很多!

很值得大家一看的一部電影!以下是這部電影的觀後感!

親子、勵志,這樣用於定性的字眼放在這部片子上其實是過剩的;盡力、奮鬥、幸福,這樣的過程放在這部電影裏實在也是多餘的。藝術來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一部勝利的電影興許並不須要一個萬衆矚目的離奇題材,迴歸於生活,最切實的生涯也許也是最高的藝術了。這部掙扎在貧困底線裏的勵志親情電影來得平易近人,也更容易引發咱們對生活諸多感情的共鳴。

幻想;不管在什麼時候突然來臨,其實都不算太晚。只有我們還有力氣去追趕;於是我們也有了實現妄想的祈望。這部電影裏對妄圖的定義顯然是淺近而直白。史密斯飾演的克里斯走在路上,遇到一個開着法拉利跑車的男人,問他:你是做什麼工作的,以及你是如何做到的;他所傾慕的並不是可貴跑車或者體面的工作,而是那些人們發自於心田深處幸福的笑顏。

幸福。什麼纔是幸福,什麼樣的生活才稱得上是幸福呢。美國的《獨破宣言》劃定了每個國民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也許,正是因爲幸福總是遙不可及,所以必須不停地去追求。克里斯,一個落魄的中年黑人站在街道上喃喃自語的時候;也許,所有的人都會想到這個故事的最後終局。可以說,這部電影其實一點都不出人意表;然而,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們自然而然地被它感動。勵志並不那麼刻意,煽情得不造作,在細節處理上細膩而溫情;這也許是這部電影讓人喜好的起因。

奔跑;不停地飛奔。這是合乎一個活在繁忙都市裏成績個別的推銷人員的日常生活場景的。爲了什麼而奔波;什麼樣的生活節奏才稱得上奔走呢。像克里斯;爲了趕上那一班公車,爲了趕下一個商務會面,爲了這一個夜晚的容身之所必需趕在其餘人前面去排隊進入收容所……這也許是生活在美國最底層的人們無奈而艱苦的奔忙。爲了保住一份工作;而後養子餬口、房租、國稅、吃飯和一瓦遮頭。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無家可歸的父子留連在地鐵站上的長椅上相顧無言。玩一個並不好玩的遊戲,想像着四處兇險的環境以及可怕的猛獸,找一個巖穴,父子倆彼此依靠着取暖睡覺。當然,地鐵站裏不可能有山洞;克里斯帶着兒子躺在用衛生紙鋪在廁所裏的地板上蜷縮着。一個男人的淚水;縱然這個男人已經兩鬢斑白,這個場景依舊讓人衝動。那是一箇中年男人對本人五歲兒子的愧疚、任務、年介中年卻仍然一事無成的挫敗感以及對幸福最熱切的渴望。捂着兒子的耳朵不讓他聽到外面喧囂的拍打着門的聲音,那是他唯一有才幹保護兒子的表現。電影在描繪克里斯對物資財富的尋求的同時,這種父子間的親子交流則成了精神財富的積蓄。史密斯的兒子賈登?史密斯(Jaden Smith)給這部惡俗的勵志電影增色不少。不需要做作的父子親情,小史密斯飾演克里斯的兒子克里斯托弗,而賈登的實質出演實現了這部電影煽情卻不讓人反感的所有細節。可能是由於是跟兒子對戲,以顧家馳名的威爾?史密斯演來分內真情流露,他成功詮釋出一位瀕臨破產、老婆離家的落魄業務員,如何刻苦耐勞的善盡單親義務,奮發向上成爲股市交易員的。

置之去世地而後生,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多少次曾經想到這個詞;當一個男人處於他的這種境況的時候,多少人會掃興呢。訴求無門,求助無路,離空想只有一步之遙卻因爲事實的問題無奈解決而放棄或者連續努力。

也許,不得來的艱難;也不會在得來之後滿意而感恩。

當克里斯最終得到那份年薪80萬美元的股票經紀的工作裏喜極而泣,走進熙熙攘攘的街頭對着所有人幸福地微笑時,當他帶着兒子走在繁華的住宅區走向他自己的房子時;物質的財產也許並不象徵着所有的幸福,他跟兒子在這段艱難時光裏的相依爲命也許纔是他最大的財產。

不再對兒子愧疚,不再對生活失望,不再只經歷挫敗。《獨破宣言》規定了所有美國公民享有追求幸福的權利,然而它卻未曾對所謂幸福下一個定義。也許,是不是因爲幸福的含意過於廣泛而且形象呢。然而在這部電影裏看起來,幸福真實 未審也可能很簡單。所謂幸福,興許是當我們對着我們深愛的那些人們時;咱們能夠心安理得地說,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給他們我所能給的最好的所有,不論是清苦或者富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