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高三勵志 > 要上天!揭祕一家三人考上清華的真相

要上天!揭祕一家三人考上清華的真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近來,有一則一家三人考上清華的消息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一看標題就會知道,這家人的家教一定很嚴,而且應該保持着良好的家風。那麼現在,大家就和小編一起走進這家人,看看我們能否從中學到什麼,也努力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學。

要上天!揭祕一家三人考上清華的真相


在陝西長武縣有一戶人家姓張,一家三人考上清華,25歲的小夥子張秦宏起牀後第一件事就是給父親張寬信行跪拜磕頭禮。張秦宏是這個家庭出的第三個清華大學生。他的叔叔、堂兄都上了清華大學。張家是當地有名的耕讀人家。

“小時候回到老家,看到爺爺都是在看書,爺爺還教我們學寫毛筆字、下象棋。”張秦宏說,家風應從爺爺張孝良、奶奶郭靈草說起。爺爺喜歡看《史記》、《資治通鑑》,一直到90多歲,還《資治通鑑》不離手。

這一家從爺爺奶奶輩就喜歡讀書,教育孩子要多讀書,因此張家出了長武縣第1個清華大學生,到如今張家已經有3位清華學生了。

在長武縣的鄉村,即使最窮的人家,院子門上也會有一個門樓,上面大多寫着耕與讀、勤與儉。這裏的農家很注重孩子讀書。張寬信回憶上世紀70年代末自己上高中湊學費的故事。當時,學費是2.7元。家裏太窮,出不起這筆學費。“母親就把雞蛋賣了,交了學費,說再困難也要讀書。讀書是正事,能明理,還能立身立業。”

爺爺張孝良在黃埔軍校分校臨時訓練團學習財會專業,在國民黨的部隊裏管過軍需。解放後又學了中醫做了醫生,回鄉後給鄉親看病看到80多歲。

奶奶郭靈草對這個家庭影響也很大。張寬信的媳婦馬雪玲說,婆婆是地主家出身的大家閨秀,被當地人稱爲能人。婆婆識字,還自學了不少東西。有一次,婆婆做飯,兒子過來幫她拉風箱,她就對兒子說,你應該去看飛機怎麼飛上天,看怎麼製造大炮。作爲農家婦人,有如此眼光,讓家人很佩服。

對兒女,老人們非常強調要對人包容,學會吃虧。兒子年幼在外與人打架,老人們從來不會責怪別人的孩子,而只對自己的孩子提出要求。“我們兄弟幾個從未紅過臉。”張寬信說,父母親總是強調要厚道,多爲別人考慮。

兄弟5個的名字也體現了父母親的理念。他們是寬字輩。大哥張寬仁、二哥張寬理、三哥張寬信、四弟張寬虎、五弟張寬榮。

長兄如父:

  哥哥供弟弟讀完大學

張家出了長武縣第一個清華大學生。1984年,張家的第5個孩子張寬榮考上了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張寬榮得到的教育是5兄弟中最好的。

二哥張寬理比張寬榮大了整整12歲,是工農兵大學生,在西安學習。他回到長武后在中學當老師。“寬榮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就發現他的成績總是在全班前10名。”

哥哥就有意識地培養弟弟,讓他轉學到自己任教的學校。張寬理還拿考中專的試題給弟弟做練習訓練他。

1984年,當張寬榮考上清華大學的時候,一家人都很高興。雖然當時學費很低,但是生活費每個月需要28元,總得有人負責弟弟的生活費。

“我當時在縣文化館工作了,一個月30多元工資,所以我就負責弟弟的生活費了。當時父親做醫生,只能負責家庭的日常開支,兩個弟弟都還沒有工作,家裏就我一個人有餘力。”61歲的張寬理回想起供弟弟上學的歲月笑了起來。弟弟畢業後,他才娶妻生子。

言傳身教:

  孩子在家長輩不看電視

張寬理不但把自己的弟弟送上了清華,他的兒子張秦銘在2007年也考上了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現在在中國建築設計院工作。“孩子上大學之前,我們在家從未看電視。”張寬理說對孩子的培養主要還是給孩子創造學習環境。他注重對孩子興趣的培養。張秦銘喜歡下棋、踢足球、畫畫、打拳。

對於侄子張秦宏的培養,叔叔張寬榮也有一定影響。張寬榮畢業後移民到了加拿大。現在在一家跨國公司擔任總代理。這些年,他也常回家看看。張秦宏說,叔叔回家會用英語跟他對話。發現侄子的口語不夠好,張寬榮特地跟哥哥說讓他注意對孩子英語口語的訓練,讓哥哥給孩子買復讀機、買磁帶好好訓練英語口語。

“有的孩子覺得讀書是爲了父母,但是對於我們來說,讀書就是喜歡讀書。”作爲90後的張秦宏很清楚,城鄉二元結構下,要從農門跳到城市,尋找更大的平臺,農家子弟只有讀書這一條路。

這個春節,張家人聊天的主題是團圓以及感念先人,如今一家人和睦融洽與先人傳承下來的良好家風分不開。

大家在瞭解了這個家庭之後是否有所感悟呢?高考已經臨近,雖然高三的同學們已經不能再做出更大的改變,但我們可以以我們的經驗來教育我們後代,讓我們的家人也成爲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