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教育 > 青春期孩子溝通教育的方法

青春期孩子溝通教育的方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28K 次

青春期的個體正處在"第二次生長髮育高峯",不僅身高、體重、肩寬和骨盆寬等有了明顯的變化,而且神經、心血管、呼吸等系統的生理功能也日趨完善。青春期孩子溝通教育的方法,我們來看看。

青春期孩子溝通教育的方法

剛剛進入初中二年級的志俊上課跟女同學傳紙條,被班主任發現了,紙條上寫着:“喜歡你。”老師請來了家長,志俊的媽媽非常生氣,嚴厲的批評了他,讓他保證不早戀。志俊說自己沒有早戀,紙條也不是他們想的那樣,媽媽更生氣了,打了他一巴掌。從此之後,母子間的對話減少了,如果媽媽不開口,志俊就不說話,問他什麼也都回答“嗯”“是”“好”,看似乖巧,卻讓媽媽覺得孩子離她越來越遠。以前飯桌上志俊總是分享學校裏好玩的事,現在卻冷冷清清。志俊的媽媽覺得非常苦惱,卻又無從下手。

最近,關於青春期孩子的諮詢非常多,求助者都是父母,普遍的問題就是孩子不跟她(他)說心裏話了。

青春期是兒童走向成人的過渡期,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們其實更需要家長和老師的耐心和引導。

說到青春期,大家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叛逆”,從心理髮展角度看,青春期是第二反抗期。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是如臨大敵。

家長的反應很正常,因爲青春期孩子總是憧憬成熟又留戀童年,追求完美又總有缺憾,拒絕灌輸又渴望幫助。這樣矛盾的心理,使得他們的行爲在大人眼裏是如此荒唐和無聊,而對孩子來說,意義卻十分重大。

家長因爲不瞭解孩子,對孩子橫加約束,使得家長與孩子矛盾重重。其實,家長若能正視孩子這種成長需要的變化,很多問題和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1、教育的前提是關係

不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常常是力不從心。明明是對的事情,爲什麼孩子就是不聽呢?

如果是工作中,我們希望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還會想辦法跟同事搞好關係,可是面對孩子,往往選擇強制規定。若是孩子反抗、不受控,家長會選擇更強力度的控制讓他服軟。

這樣表面看似迎合了家長的要求,但孩子卻把真實想法隱藏了起來,就像志俊一樣,不說了。孩子的沉默是一種無聲的反抗,這樣親子關係疏離,孩子更不會認同父母的觀點。這種沉默其實蘊藏着很大的危機,隨時可能引爆。

想教育孩子,就要跟孩子搞好關係。青春期的孩子兼備了兒童與成人的特點,既要像小時候一樣,在某些方面仍然要有原則和底線,又要像對待大人一樣,多與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

2、關係的基礎是溝通

想跟孩子搞好關係,就要注重與孩子的溝通,耐心的多聽聽他的想法和意見。或許家長認爲自己的閱歷經驗更豐富,孩子只要聽着就會有收穫。但給孩子一個自主思考的空間,讓他從稚嫩變的成熟,比直接給他正確經驗對他有意義的多。現在社會上許多啃老族,就是過於依賴父母,即使真正成年,也沒有從心理上“斷奶”,造成年老父母和社會的巨大負擔。自主意識,就是從孩子萌發自我開始培養的。

溝通時,多關注一下孩子,不要把自己的臆測當成事實結論去批判,就像志俊的媽媽,一聽到“喜歡你”,就認爲他們早戀了。其實,孩子們只是在說Beyond的一首歌。“你最喜歡哪首歌?”“喜歡你”只是家長和老師過於敏感,不聽孩子的解釋,認定了自己的想法,覺得孩子在狡辯,無形中傷害了孩子。如果在跟孩子的溝通中多一些耐心,認真聽聽他的話,可能不會造成孩子的無聲反抗。

3、溝通的原則是接納

溝通並不是簡單的說話,是人與人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

與孩子有效溝通的前提,就是接納。接納青春期孩子的多變、自我、矛盾、渴望得到認可、希望有更多的朋友、關注異性等等。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不用想方設法去幹涉和禁錮。

我們都是從狂放不羈的青春歲月走過來的,遙想當年的自己,不也犯過許多可笑的錯誤嘛,爲什麼要剝奪孩子在犯錯中成長的機會。跟孩子交往要放低姿態,孩子有孩子的信仰,大人無需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他。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他更多時候是在尋找一個傾聽的對象,因此你仔細認真的聽孩子說話,原本就是對孩子的一種支持,在聽孩子說話的時候,說出你對孩子所做事情或者所說話的感受,給一些簡單的迴應和簡單的評說足夠。

4、接納的結果是自尊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在低級需要得到滿足時,就會走向高級需要。接納意味着對孩子作爲個體的尊重。

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內心非常渴望別人的接納、認同和尊重等。有的孩子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滿足,比如那些在學習上表現好的孩子,在外面就已經很滿足了,如果能從父母那裏獲得更多的支持的話,我們會看到他們非常陽光自信,自我價值感很高。然而有許多孩子往往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在學校裏、在老師那裏、在同伴那裏並不能得到滿足,於是他就更加希望父母的理解和幫助。

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也給孩子施加了壓力,這個孩子也許就會出現我們所說的行爲偏差,諸如網癮、早戀等問題,而他實際上是到網絡上或者是異性同齡人身上尋找他渴求的肯定和認同去了。如果父母能做到理解、接納和認同,孩子也會表現出他獨特的魅力。

如果父母對親子溝通確實感到吃力,也可以像志俊的媽媽一樣,帶孩子一起去看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並不是非要有什麼“毛病”纔可以去的。心理諮詢師相當於家庭醫生,保健工作也是經常做的。心理諮詢師可以幫孩子疏導情緒,也可以讓孩子認清青春期的自己、讓家長認清青春期的孩子,更可以幫助青春期的孩子懂得心理學的一些知識和方法,來幫助自己面對今後人生當中遇到的問題。

如果能接納孩子,耐心的傾聽孩子的想法,滿足孩子的內心需要,與孩子有良好的互動,青春期也可以輕鬆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