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詩歌 > 關於詩歌的意象文章閱讀大綱

關於詩歌的意象文章閱讀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詩歌,除了在形式上要講究節的均齊、句的勻稱、押韻等外還要注意在意境的塑造和意象的選擇。在這裏先談談詩歌的意像。

關於詩歌的意象文章閱讀

“意”是意念、意思、思想,具有超越時空的心理特徵,“象”是形象、實體、現象,具有明顯的空間特徵。意象,顧名思義是“有意之象”,因此有必要將意象鎖定爲一種特殊的心理空間。詩歌是靠意象說話的,失去意象則詩歌不再有詩性意味的憑藉點。六朝時期已經有了意象的概念,可是唐以後被新起的意境的概念給淹沒了。中國詩學再度關注意象,是在引進美國意象派詩歌以後。

意象和意境非常容易搞混,但二者畢竟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區別點在“象”和“境”的差異。“象”是通過語言體現詩人意志的實體,“象”隨意變而變。它傾注了詩人的情感或意志。如果傾注的是情感,就是“移情”,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把自己的濺淚、驚心移植到花鳥上了,這樣的花鳥就是有情(意)之象。所以意象是心理實體或心理空間,當詩歌表達了意象,詩人就回到了“語言的家園”。“意境”的“境”,不僅表達與意象相似的“意志的實體”的意思,但更多地被語境化和虛擬化了。這主要是受到佛教入土中國的.影響有關係。佛教倡導境界,唐王昌齡首創境界一詞,唐人司空圖、皎然都把意境視爲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段,客體爲境,主體爲意,主客合一即爲意境,所以意境更多意指詩歌的一種狀態、一種效果。

中國的詩歌中有許多意象是經常用到並具有代性的。如:“柳”,諧音“留”暗含“留戀、挽留”之意,常出現在送別的詩中,李白的詩歌《春夜洛城聞笛》中有“折柳”;鴻雁,是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蓮,與“憐”音同,“憐”即有“愛”的意思,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月亮,用以烘托情思常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人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類似的例子很多,在這兒不能一一列舉。

詩歌是側重表現詩人思想感情的一種文學樣式。詩歌中感情的具體外化是通過意象的選用來完成的,具有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優美巧妙的意象是一首成功的詩篇佳作所必須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