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書籍 > 關於家風家教的勵志書籍大綱

關於家風家教的勵志書籍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古語有云一家不平何以平天下。家是我們每個個體所依附的物質保障和精神支撐。它能給人以溫暖,並構建個體所需的歸屬感和存在感。而整個社會對於我們每一個小小個體而言亦是一個大家庭。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家風家教的勵志書籍,歡迎閱讀。

關於家風家教的勵志書籍

  《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

《弟子規》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和仄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爲“總敘”,然後分爲“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弟子規》根據《論語》等經典編寫而成,集孔孟等聖賢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傳統道德教育著作之綱領,是接受倫理道德教育的、養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讀物。

入則孝, 出則悌

《弟子規》是一部成書於清朝並廣爲流傳的兒童啓蒙讀物,目的就是要對孩子進行啓蒙教育,爲將來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它採納《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 出則悌, 謹而信, 泛愛衆, 而親仁, 行有餘力, 則以學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擴展,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進行論述,闡釋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爲人處世、求學等方面應具備的禮儀與規範。

“弟子”的意思比較多,北京弟子規教育培訓中心鄧衛東老師指出,“弟子”的意思也應該與時俱進:在家指孩子;在學校指學生;在公司指員工;在單位指下一級;在社會中,指公民。“規”就是規範,就是規矩,就是規則,就是規律。

  《菜根譚》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

儒家通俗讀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爲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再不看書就沒得救了

其文字簡煉明雋,兼採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餘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爲主的啓蒙教材。《朱子家訓》僅522字,精闢地闡明瞭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當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對女性的某種偏見、迷信報應、自得守舊等是那個時代的歷史侷限,我們是不能苛求於前人的。

  《顏氏家訓》

《顏氏家訓》是南北朝時北齊文學家顏之推的的傳世代表作。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寫成《顏氏家訓》一書告誡子孫。《顏氏家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其內容涉及許多領域,強調教育體系應以儒學爲核心,尤其注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並對儒學、文學、佛學、歷史、文字、民俗、社會、倫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文章內容切實,語言流暢,具有一種獨特的樸實風格,對後世的影響頗爲深遠。 《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篇。

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教育他們先做人,後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因此傅雷夫婦也成爲是中國父母的典範。

  《家範》

《家範》爲歷代推崇爲家教的範本,全書共十九篇,系統地闡述了封建家庭的倫理關係、治家原則,以及修身養性和爲人處世之道。書中引用了許多儒家經典中的治家、修身格言,對我們頗有啓發還收集了大量歷代治家有方的實例和典範,爲後人樹立楷模。

據史志記載,唐代狄仁傑曾著《家範》十卷,但書已不傳。司馬光乃取前人舊名,撰成此書,以爲家教課本,後學準繩。首載《周易·家人》卦辭以及節錄《大學》、《孝經》、《尚書·堯典》、《詩經思齊》諸篇語錄,作爲全書之序。正文凡自《治家》至《乳母》共十九篇,雜採史事中可認爲後代法則者,其間亦夾有作者自論。

“愛子教之以義”

作者認爲,治家“莫如禮”,齊家的規範應是:爲人祖者,要“以義訓其子,以禮法齊其家”;爲人父者,要“愛子教之以義”;爲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爲人子者,則應以孝爲天經地義,爲行動之準則。作者這種節錄諸經治家之語爲綱領。以蒐集史事爲例證,闡發封建大家庭的倫理關係、道德規範以及如何治家的方法,深受封建社會士大夫的推崇,被目爲家庭必備之教育課本。全書節目備具,簡明扼要,切於實用,並且其大旨歸於義理,以敏德爲行動之本,是維護封建倫理綱常、修身治家的規範。爲研究古代家庭教育的指導思想及具體方式、方法提供了原始材料。

清康熙年間,朱軾曾評點此書,可供研究者一併參酌。主要版本有明萬曆間刻本,清《四庫全書》本,《留餘草堂叢書》本;朱氏評點本,見載於《朱文端公藏書》及《洪氏唐石經館叢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