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15則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和感悟

15則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和感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導語:一則小故事蘊藏着哲學,一段經歷詮釋着人生的真理。下面是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和感悟,歡迎欣賞。

15則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和感悟

 故事1:不得不走的彎路

在青春的路口,曾有那麼一條小路若隱若現,召喚着我。

母親擋住我:“那條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從那條路走過來的,你還有什麼不信?”

“既然你能從那條路走過來,我爲什麼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彎路。”

“但是我喜歡,而且我不怕。”

母親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後嘆口氣:“好吧,你這個倔強的孩子,那條路很難走,一路小心!”

上路後,我發現母親沒有騙我,那的確是條彎路,我碰壁,有時碰得頭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終於走過來了。

坐下來喘息的時候,我看見一個朋友,很年輕,正站在我當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條路走不得。”她不信。

“我母親就是從那條路上走過來的,我也是。”

“既然你們都可以從那條路上走過來,我爲什麼不能?”

“我不想讓你走和我同樣的彎路。”

“但是我喜歡。”

我看了看她,看了看自己,然後笑了:“一路小心。”

我很感激她,她讓我發現自己不再年輕,已經開始扮演過來人的角色,同時也患有過來人同樣的“攔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練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

感悟:“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老師、或者其他長輩總是提醒我們:那條路行不通,要走這邊。但“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總相信前路有更多的驚喜等待着我們,所以,青春的腳步不因阻礙而停止。也許這路上沒有鮮花與掌聲,但我們仍願執着前行。

  故事2:欣賞的美

20世紀,馬德里聖費爾納多皇家學院。一個靠叔叔薩爾瓦資助得以求學的孩子,忽然愛上了逃課。因爲他迷戀上一個地方:普拉多美術館。在那裏他享受着藝術的盛宴。後來,越發着了魔,乾脆跑到大街上寫生,足跡遍佈了整個馬德里。叔叔終於知道了他逃學的事情,失望地中斷了對他的接濟。

猩紅熱迫使他回到了巴塞羅那,父親唐霍塞又失望又生氣,對他漸漸冷淡。只有母親洛佩斯拍着他的肩膀說:“孩子,媽媽相信你,要是你當兵,就能做將軍;要是你當教士,就能做教皇。”

孩子被母親的話深深打動,他重新鼓起了勇氣。從那天開始,他把所有作品上的署名正式改爲母親的姓氏--畢加索。

不得不承認,有時一句話有翻天覆地地力量,足以撼動尚未啓程的人,扭轉他初始時既定的方向。還記得提奧對着梵高說:“你得堅守你自己!”那個時候,梵高對印象派着了迷,瘋狂地臨摹高更和修拉的畫作,他如醉如癡,不得自己。只有提奧對他堅定地說:“你是梵高!”

天才的動力來自欣賞,哪怕只是一個人的欣賞。

感悟:欣賞是寒夜對爐火的讚語。人在最困惑時需要欣賞的支持,在最失意的時候需要欣賞的鼓勵。如果沒有欣賞的存在,就會因失敗的暗夜而迷失方向;如果沒有欣賞的存在,就會因妄自菲薄而一蹶不振。享受欣賞的陽光,播下欣賞的種子,讓欣賞的歌聲響遍生命的每一個角落,就會有成功之花遍地開放。

 故事3:學會讓壓力反彈

加拿大魁北克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長滿鬆、柏、女貞等樹,而東坡卻只有雪松。這一奇異景色之謎,令許多人感到疑惑,後來,揭開這個謎的竟是一對夫婦。

那是1993年的冬天,這對夫婦的婚姻正瀕於破裂的邊緣,爲了找回昔日的愛情,他們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繼續生活,否則就友好地分手。他們來到這個山谷的時候,下起了大雪,他們支起帳篷,望着漫天飛舞的大雪,發現由於特殊的風向,東坡的雪總比西坡的大且密。不一會兒,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層雪。不過當雪積到一定程度,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會向下彎曲,直到雪從枝上滑落。這樣反覆地積,反覆地壓,反覆地彎,反覆地落,雪松完好無損。可其他的樹,卻因沒有這個本領,樹枝被壓斷了。妻子發現了這一景觀,對丈夫說:“東坡肯定也長過雜樹,只是不會彎曲才被大雪摧毀了。”少頃,兩人像突然明白了什麼,擁抱在一起。

生活中我們承受着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它們積累着,終將讓我們難以承受。這時候,我們需要象雪松那樣彎下身來,釋下重負,才能夠重新挺立,避免壓斷的結局。彎曲,並不是低頭或失敗,而是一種彈性的生存方式,是一種生活的藝術。

感悟:生活是有壓力的,如何處理這些壓力成爲現代人生存的基本能力。一個不會彎曲的人,最終只能是一個脆弱的人、一個失敗的人!讓我們們學會彈性地生活。彎一彎腰,當你擡起頭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天空分外晴朗、明麗!

故事4:忘我的追求

1858年,瑞典的一戶富豪人家生下一個女孩。孩子出生不久,得了一種無法找到病因的癱瘓症,喪失了走路的能力,家人四處求醫也無濟於事。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長的太太向孩子講起船上有一隻天堂鳥,孩子聽得入迷,想親自去看一看。於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長。但是孩子卻等不及了,要求船上的服務員立即帶她去看天堂鳥。那服務員並不知道她不能走路,就拉她去看那隻天堂鳥。這時奇蹟發生了,孩子因爲過度的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務員的手,慢慢地走了起來。從此,孩子的病便痊癒了。女孩長大後,成爲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她就是塞爾瑪。拉格洛芙。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只有在這種境界裏,人才會超越自身束縛,釋放出最大的能量。

感悟:忘我,就是一種執着。正是在奔向那輪金色嚮往的忘我追求、執着跋涉中,才能體味生命的鮮活,靈魂的則健。

 故事5:冷漠的囚牢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美國心理學家爲從動物實驗中獲得有關愛失類行爲線索,設計了5種人造母猴,觀察“母親”拒絕會在幼猴的身上引起怎樣反應:第一種偶爾用壓縮空氣吹幼猴;第二種會猛烈晃動,致使幼猴無法爬到“母親”身上;第三種裝有彈簧,能將幼猴彈開;而第四種“母親”的身上居然佈滿鐵釘。但這四種“母親”都未能將幼猴從它的“母親”身邊趕開,唯獨第五種體內灌有冰水的“母親”,使幼猴躲在牆角,並永久地拒絕了“母親”。

很多人認爲是自己的優秀拉開了同他人的距離,其實冷漠纔是造成自己孤獨的原因。

感悟:冷漠是心與心最大距離。一顆冷漠的心,是什麼也無法靠近的。冷漠是世界上最高的雪山,冷漠的高山是誰都無法翻越的。冷漠是一種真正的囚牢,再明亮的陽光也無法刺穿冷漠遮成的黑暗。冷漠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拒絕,既拒絕了別人,又囚牢了自己。冷漠的最終結果,是孤獨。融化我們心靈的冷漠,讓和煦的陽光燦爛地灑進來!

 故事6:捕野雞

小時候,有一次和祖父進林子去捕野雞。祖父教我用一種捕獵機,它像一隻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繫着的繩子一直接到我隱蔽的灌木叢中。只要野雞受到我撒下的玉米粒的誘惑,一路啄食,就會進入箱子。我只要一拉繩子就大功告成。

支好箱子,藏起不久,就飛來一羣野雞,共有9只。大概是餓久了,不一會兒就有6只野雞走進了箱子。我正要拉繩子,又想,那3只也會進去的,再等等吧。等了一會兒,那3只非但沒有進去,反而走出來3只。我後悔了,對自己說,哪怕再有一隻走進去就拉繩子。接着,又有2只走了出來。如果這時拉繩,還能套住一隻,但我對失去的好運不甘心,心想,總該有些要回去吧。終於,連最後那一隻也走出來了。

那一次,我連一隻野雞也沒能捕捉到,卻捕捉到了一個受益終生的道理:人的慾望是無法滿足的,而機會卻稍縱即逝;貪慾不僅讓我難以得到更多,甚至連原本可以得到的也將失去。

感悟:活在當下,抓住機遇,方能最大限度地取得成功。過去的輝煌已不在,未來的事難以預料,只有現在是實實在在的,任你在有限的時間內自如支配。

 故事7:打開一扇門

20世紀40年代,有一名德國工人在生產一批書寫紙時,不小心調錯了配方,生產出了大批不能書寫的廢紙,這個工人因此被解僱了。他的生活、心情都陷入了低谷,可是不久,他驚異地發現,這批廢紙的吸水性能相當好,可以很快吸乾手稿墨跡和傢俱上的水分。於是,他從老闆那裏將所有廢紙買下來,再切成小塊,換上包裝,取名“吸水紙”,拿到市場上去銷售,竟然十分搶手。後來,他申請了專利,並組織了大批量生產。當我們路子越走越窄,甚至通常還會進入死衚衕時,不妨換個思路,打開一扇門,或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感悟:當我們路子越走越窄,甚至通常還會進入死衚衕時,不妨換個思路,打開一扇門,或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故事8:蘆葦與橡樹

有一棵高大的橡樹總是嘲笑河邊的蘆葦:“喂、夥計,你看我長得多高大偉岸啊!而你,那麼瘦弱,真可憐!”

一陣狂風颳過,大橡樹被連根拔起,吹到河邊,落在蘆葦叢中。大橡樹慚愧地說:“唉,我真不明白,你們那麼瘦弱,竟然沒有被大風颳倒,而我,卻被狂風摧殘成了這個模樣。”

“你和狂風抗爭,最後你失敗了;而我們正好相反,只要有一點微風,我們就在它面前彎下腰來,所以,我們能避免被摧殘,不會被折斷。”蘆葦說。

感悟:古人曾說:“不有所忍,不可以盡天下之利。”

低頭,並不意味着屈服,那是在困難前保全自己的一種方式。

忍讓,並不意味着放棄,那是在命運里昂首闊步的一種姿態。

後退,並不意味着失敗,那是在成功前厚積薄發的一種動力。

 故事9:鷹與鴕鳥

上帝召開了一次會議,瞭解自從賜給動物翅膀後,它們是如何使用的。

鷹說:“我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在這個高度裏,一切獵物都逃不過我的眼睛,我因此而生活無憂。”

鴕鳥說:“我用雙腿在沙漠中奔跑,翅膀從來沒有派過用場,它揹負在身上已成了沉重的負擔。”

企鵝說:“我已把翅膀變作了鰭,它使我和魚一樣,能夠在海洋深處自由來往。”

人說:“上帝啊!雖然你沒有賜給我翅膀,但我的靈魂卻可以飛翔,它帶我飛翔到任何腳步不能到達的地方。”

上帝聽了以後,感概良久,動物們說:“我賜給你們最珍貴的翅膀,你們卻浪費在身上;我沒有賜給人以翅膀,他們卻有了靈魂的飛翔,這是一切飛翔中最崇高的飛翔。”

感悟:理想是美麗的,嚮往是美麗的,什麼也不能阻止心靈的飛翔。有理想,思想就不會老去,有嚮往,心靈就會永遠年輕。靈魂能夠飛翔,我們就會領略超凡的美麗和無限的風景。

 故事10:袋鼠與籠子

有一天動物園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裏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爲是籠子的高度過低。

所以它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

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爲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閒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感悟:凡事有“本末”“輕重”“緩急”之分,關門是本,加高籠子是末,捨本而逐末,當然就不得要領了。

 故事11:離完美更遠

日本人倉岡天心所寫的《茶之書》中,有這麼一則有趣的故事:茶師千利休看着兒子不庵打掃庭園。當兒子完成工作的時候,茶師卻說不夠乾淨,要求他重做一次。少庵於是再花一個小時掃園。然後他說:“父親,已經沒事可做了。石階洗三次,石燈籠也擦拭多遍。樹木衝灑過了水,苔蘚上也閃耀着翠綠。沒有一枝一葉留在地面。”

茶師卻斥道:“傻瓜,這不是打掃庭園的方法。這像是潔癖。”說着,他步入園中,用力搖動一棵樹,抖落一地金色、紅色的樹葉。茶師說,打掃庭園不只是要求清潔,也要求美和自然。

千利休其實是訓誡兒子,做事時太苦、太枯、苛求絕對完美的心態與做法,不僅違背自然,也往往使我們離完美更遠。

感悟:做任何事情,保持一箇中庸的餘裕與平常心是很重要的。勤勞、自我要求高原本是美德,但一旦要求到了枯槁極苦、十全十美的程度,就成了苛求,既不能得到修身養性的益處,心情也不會愉快。當一個人爲了追逐幸福的尾巴不顧一切,卻反而因爲以偏概全而離幸福便更加遙遠。

 故事12:累與不累

有一名老司機,開了大半輩子的卡車,幾乎跑遍了全國各個角落。一天,他要指導一名新來的年輕司機。老人起初讓我名年輕人自個兒開車。年輕人駕駛着18輪大卡車,在馬路上跑了3個小時,最後筋疲力盡,請求老司機替換自己。

這名老司機接手後駕駛七八個小時,仍然精神十足地邊握方向盤邊哼着歌。年輕人很納悶,問老人爲什麼開車這麼長時間,卻一點兒也不累。

老司機反問他:“你早上離家時,都做了些什麼?”年輕人回答說:“我向妻子告別,跟她說我去工作了。”老司機說:“那就是你的問題了。”

“我的問題?”

老司機笑着說:“是呀。我早上離家時也跟妻子道別,不過我不是告訴她去工作,我說白天要開車到處兜兜見。”

看來,累還是不累,關鍵還是個心態問題。

感悟:累與不累,痛與不痛,得與不得,放與不放,要看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有着怎樣的心情。再苦的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綠蔭,或在頭頂,或在身邊,更多的時候,是自己不願意去發現而已。爲了心中的目標,抱着欣賞與快樂的心,那無論多遠、多難,都會感覺輕鬆;只是一味爲了趕路而行走,會在趕路中忽略許多,而讓自己過早地覺得疲憊。

 故事13:活在當下

記得二十幾歲的時候,有個專門研究輪迴的朋友到家裏做客。我特別問他:“我們夫妻,下一輩子還會不會是夫妻?”

他想都沒想,“很難,機會不大!”

“可是… …可是難道這一生夫妻的愛,人一死,就完了嗎?”

“好像電源插頭,拔掉以後,燈絲不亮了。”他又冷冷地說。

“那不是太可惜了!”我不平地說。

“有什麼可惜?你幾時能記得前生?你記得你上一輩子也是跟你太太嗎?你當然不記得。”他一笑,“同樣的,你下輩子又能記得這一輩子嗎?夫妻緣,只是緣的一種,沒有絕對不變的。最重要的是,你們今生是夫妻,看得到,摸得着,最實在!”

將近二十年了,他的話常在我腦海漂沉。

很喜歡一個禪宗的故事。

有一天,老禪師帶着兩個徒弟,提着燈籠在黑夜裏行走。一陣風來,燈滅了。

“怎麼辦?”徒弟問。

“看腳下!”師父答。

當一切變成黑暗,後面的來路與前面的去路都看不見,如同前世與來生,今生都摸不着,我們要做的是什麼?當然是“看腳下,看今生!”

記得藍心湄有一首歌名叫“愛我到今生”,說“愛我到今生,不要問來生,只要兩個人有緣分,誰也不必在意誰愛得比較深,只要彼此的情真”。是的,我們應該看腳下,看今生,看眼前值得珍惜的一切。

感悟:輪迴很多時候是人們用來安慰自己的一種方式,但是路始終在自己的腳下,現實永遠高於不切實際的幻想。所以無論年輕還是老邁,我們能夠做好的就是看着眼前,走好腳下的路。

  故事14:人生的減法

小時候,一個夏秋相交的午後,家門口的一棵柿子樹被一場罕見的大風攔腰折斷了。那棵樹枝繁葉茂,果實累累,所以很是讓人心痛。我問正在對樹嘆息的祖父,冬天風也好大啊,還那麼冷,它怎麼就沒被吹斷呢?祖父說,這樹毀就毀在枝葉太旺,招風啊!隨着經歷漸多,我才慢慢體會到祖父話中的意味。

柿子樹在夏秋之際的斷折,是因爲它在最繁華的時節,揹負了太多的沉重。而在深秋或寒冬,華葉落去,果實卸下,生命歸於簡單而平靜,再面對風霜雪雨襲擊時,就顯得無畏無懼,寧靜泰然了。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感悟:不要羨慕你身邊外在的華麗與招搖,也不要垂涎你周圍虛幻的光環與榮耀,做一株樹,靜靜地生長,寒來署往,無畏風霜的襲擊,也不懼雪雨的洗禮。大道若簡,人生有時不妨做做減法,減去那些浮誇的枝葉,讓主幹生長得更加堅韌挺拔。

  故事15:善良的陽光

1878年冬天,一個衰弱不堪、嘴脣凍得發表的乞丐在街上攔住了匆匆經過的屠格涅夫。乞丐伸出一隻通紅的、腫脹的、骯髒的手,向作家乞討。作家掏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但什麼都沒找到。他窘極了,便緊緊地握住乞丐顫抖的手:“別見怪,兄弟,我身上一無所有。”乞丐也緊緊地握了握作家的手。“哪裏的話,兄弟。”乞丐口齒不清地說道:“就這也該謝謝您啦,這也是賙濟啊。”

屠格涅夫後來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這件事,他最後寫道:我懂了,我也從我的兄弟那裏得到了賙濟。

感悟:這似乎是一次有悖於常理的、不可思議的“施捨”與“被施捨”。的確,沒有比這更好更慷慨的施捨了--不是漫不經心地隨手丟給他一枚硬幣,而是用力緊緊地握住乞丐那隻“通紅的、腫脹的、骯髒的”手,施捨者給予的同時也得到了對方同等的回報,雙方共同分享着他們已經使某些東西得到了新生快樂。

毋庸置疑,我們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能力去幫助別人。即使你兩手空空,只要心是慷慨的、真誠的。在你的掌心裏永遠有一種叫做善良的陽光--把手伸出去,只需簡單地一握,你收穫的絕不比你撒播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