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中心 > 勵志小故事 > 感恩勵志的小故事推薦

感恩勵志的小故事推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感恩勵志的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感恩勵志的小故事推薦

郭德綱將恩師的話爛在心

郭德綱爲什麼不受郭冬臨一拜,郭德綱這兩年官司纏身,他被訴誹謗楊志剛一案在北京市一中院終審宣判,法院駁回了楊志剛的上訴,裁定維持郭德綱無罪的判決。郭德綱與楊志剛的官司始於前年,起因還是口舌,且是師徒之爭,無論最後結果如何,這都不是一件體面的事。

記者問他,“有些官司直接關係到老百姓,比如您代言的保健品出現問題,這是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保健品廣告的事發確實對郭德綱個人的公信力有所打擊,據稱,當時決定提出訴訟的老先生也是位“相聲迷”,面對法庭外聚集的各色記者,他說出一句頗具意味的話:打官司不是爲了別的,而是爲了給郭德綱提個醒。

自德雲社出世以來,是非不斷,有陷於訴訟或者舊案,更多乃囿於內鬥。德綱感嘆道:相聲門內之複雜,實爲外界難以想象。日前,郭冬臨拜師一事,令各位可見覆雜之一斑。2007年11月中旬,一條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謠言出爐:相聲圈和曲藝界衆多演員都收到一條羣發的邀請短信。短信宣佈12月1日在五洲大酒店,小品演員郭冬臨將正式拜郭德綱爲師,歡迎大家光臨,落款“徐德亮(郭德綱愛徒)”。當事三方接受採訪時均予以否認,郭德綱和郭冬臨稱此消息純屬捏造,徐德亮怒斥冒名者在挑撥德雲社的內部關係。面對謠傳,郭德綱不見激憤:“曾經有一個短信點名大罵中國相聲界,一個不落地挨個兒罵,最後說:相聲界只有郭德綱最了不起——這就是赤裸裸的挑撥離間!”若干次造謠最後都不了了之,只有一次,通過有關部門追查到短信始作俑者,寒心的是,竟是一位外地相聲演員。

衆所周知,侯耀文是郭德綱的師父,兩人的關係可謂情同父子,恩師的離去對郭德綱觸動很大,他再次向記者追憶起侯耀文去世前兩人的一次秉燭長談:師父在那天向郭德綱講述了自己的一生,包括歡樂和悲哀,交織着辛苦,這些辛苦外人根本無法想象。那晚,他們談了很多,包括侯大師對很多圈內人的真實評價——有些內容郭德綱表示要“爛在肚子裏”,讓這次談話成爲別人心目中永遠的謎。

“無法理解的是,恩師去世成爲了某些人作秀的機會,就像要上春晚似的,跳到了傳媒面前,高聲呼喊着:相聲的出路在何方……以此維持出鏡頻率。我不會做這些事,我感到悲傷,更多是因爲私交,而非什麼任重道遠的相聲前途。”郭德綱看着記者緩緩說到。他確實是一個口無遮攔的人,就像他說的這些“遭人恨”的話。

兩年,妒嫉郭德綱的同輩中人肯定不在少數,也有咬牙回到劇場,試圖拷貝郭德綱的成功模式,自己紅火一把的——奇怪的是,這些努力往往半途而廢,以至於兩年多過去了,觀衆回頭一看:怎麼別人還不追上來呢?

父母從不要求我拿100分

936年1月27日,母親在美國亞柏爾大學醫院生下了我。本來,母親王雋英當時只是陪父親丁觀海到美國進行學術訪問,沒想到我提早來到人間。根據美國法律的規定,凡是在美國國土上出生的嬰兒,不論他父母的種族、國籍,都能自動取得美國國籍,所以我也不例外。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母親當時剛獲得兒童心理學碩士學位,父親是研究土木工程的,他們都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父親的家族在山東日照市濤雒鎮,是遠近聞名的書香世家,我的祖父肄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母親則是那個時代極爲少見的女知識分子。母親與父親青梅竹馬,兩人都在美國密歇根大學讀研究生,可謂志同道合、比翼齊飛。

生下我兩個月後,父母就帶着我回到中國,他們希望用自己的所學爲祖國效力。沒想到,“七七事變”爆發,他們就帶着我開始了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從青島到南京,又到安徽蕪湖,再到上海、武漢,最後到達重慶,父親聯繫到重慶大學的工作,母親也受聘於西南教育學院,全家終於安頓下來。

在遷徙與不安中,我長到了7歲,進入重慶的一所小學就讀。由於當時戰火瀰漫,我的學習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第一天上學,空襲的警報就響了,當天的學習就這樣“流產”了。後來的學習也時斷時續,一個月上不了幾天課。父母決定讓我待在家裏,他們自己來教我。白天,父母在大學裏教書,就讓我在家複習功課、做作業;晚上回家後,他們檢查我的作業,然後教我新的功課。

母親是兒童心理學的教授,她很善於把握我的心理,可以說,我小學所受的教育,多半來自於母親。雖然她教給我知識,但是從不要求我去考100分,因爲她明白100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意義,而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纔是關鍵。這一點,對我以後的學習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若干年以後,有人問起我對戰爭的感想,我總是風趣地說:“它的好處是,我可以不必上學了。”抗戰勝利後,我們一家回到青島,父親把我送到德國修女辦的一所非常嚴格的天主教學校上課。因爲此前我從沒受過正規教育,所以我的學習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非常感激的是,我的父母從來沒有責怪我,反而常常帶我去聽京劇、看電影。

在以後的幾十年中,我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可惜母親很早就去世了,沒有看到我的成功。父親很高興地參加了我的諾貝爾獎受獎典禮。那是1976年10月21日,我在紐約的機場給父親打長途電話,告訴他獲獎的消息,還提出讓他和我一同前往瑞典。父親在電話裏激動不已,卻推託說:“得花不少的旅費,我就不去了吧。”我立即勸道:“旅費由我來解決,只要您能去,我就高興了。”父親終於答應了。我知道,搞科研的人,該多麼嚮往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啊!

總之,我很感激我的父母,是他們把我引進了科學的大門。

下跪的冠軍

在剛剛結束的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決賽中,王濛以43秒48的成績奪得金牌,成爲中國冬奧會歷史上第一位成功衛冕的冠軍。

值得稱道的是,當王濛衝過終點之後,先與場邊的教練李琰擊掌相慶,再次側身而過時她奮力衝向護欄與眼睛溼潤的李琰緊緊地抱在一起。高舉着五星紅旗繞場一週向觀衆致意之後,她又滑到教練席跟前,雙膝跪地,用中國人的最高禮儀向領導、教練、隊友們磕了兩個響頭。那一刻,讓我們感動的,不僅僅是她喜悅的淚水,還有她誠摯的感恩。

四年前那一幕我們仍然記憶猶新:初出茅廬的王濛一鳴驚人,在都靈冬奧會上奪得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冠軍,頒獎時她一個魚躍跳上領獎臺,傲然獨立,頗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但今年成功衛冕後,她放棄了唯我獨尊的姿態,先與獲得銀牌和銅牌的選手握手,然後才站上冠軍的領獎臺。此時的她,懂得了感恩對手,顯得更加成熟和大氣,也贏得了觀衆更多的掌聲和尊重。

人們通常會認爲,競技體育最重要的是技戰術,誰最厲害誰就能笑到最後,就是最大的冠軍,勝者爲王嘛。實則不然,競技體育帶給我們的除了感官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心靈深處的觸動,那是團隊精神,那是感恩情懷,因爲冠軍的背後還有很多人在默默付出——家人的理解、領導的操心、教練的指揮、隊友的支持、陪練的辛酸、隊醫的治療……沒有他們,冠軍從何談起?

當年,李琰作爲“海歸”教練,接過短道速滑隊“帥印”之後,她和王濛因爲相互不夠了解而產生過風波,鬧得沸沸揚揚。但經過風風雨雨的考驗和四年時間的磨合,她們冰釋前嫌,彼此建立起信任,有了很深的默契,直到親如母女般地並肩作戰,才成就了今天的輝煌。

賽後,王濛解釋了奪冠後下跪這一舉動:“這是我感謝教練的方式,她讓我知道了短道速滑500米到底該怎麼滑。這兩個頭一個感謝教練,一個感謝我的領導、我的隊友和醫務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王濛還不止一次地提到她的父母和祖國,並說“13億中國人民是我的動力,就像城牆在後面推着我向前滑”。

人終要長大的。換言之,是自己慢慢學着長大。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或深或淺記錄着芸芸衆生成長的深度。成長越慢的人往往受的傷就會越多,面對種種傷痕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承受,更多的是要感恩。大樹對滋養它的大地感恩,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感恩,感謝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因爲感恩纔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爲感恩纔會有真摯的感情。王濛在奪冠時刻的一跪,跪出的是做人的成熟。

我們相信,經過四年的洗禮,懂得感恩的王濛,一定能滑得更快、走得更遠,成爲當之無愧的速滑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