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繞樑三日成語故事大綱

繞樑三日成語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繞樑三日成語故事1

【成語】:

繞樑三日成語故事

繞樑三日

【拼音】:

[ráo liáng sān rì]

【解釋】:

形容音樂高昂激盪,雖過了很長時間,好像仍在迴響。

【出處】:

《列子》卷五〈湯問篇〉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欐,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爲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

【舉例造句】:

他的音樂繞樑三日,回味無窮。

成語故事】:

傳說戰國時期,一位叫韓娥的女子來到齊國,因爲一路飢餓,斷糧已好幾日了,於是在齊國臨淄城西南門賣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轉的歌聲深深地打動了聽衆的心絃,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後,人們還聽到她的歌聲的餘音在房樑間繚繞,人們都說韓娥之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韓娥投宿一家旅店,因爲貧困,韓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韓娥傷心透了,“曼聲哀哭”而去。聲音是那麼悲涼,凡是聽到她歌聲的人都覺得好像沉浸在哀怨裏。一時間,“老幼悲愁,垂淚相對,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請回來唱一首歡樂愉快的歌曲。韓娥“復爲曼聲長歌”,衆人聞之“喜躍抃舞,弗能自禁”,氣氛頓時歡悅起來,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聲之動人,乃至於此。

因此後世就有了“餘音繞樑”、 “繞樑三日”的成語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聲和音樂的魅力。

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韓娥善唱餘音竟能繞樑三日,音樂的力量實在是令人無法想象的。

繞樑三日成語故事2

【拼音】rǎo liáng sān rì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有個善於唱歌的韓娥路過齊國,錢花完後就只好在雍門賣唱,她的.歌喉清脆圓潤,婉轉動人。很多人跑到她住宿的旅店要求再唱,被他們的誠意打動,韓娥再唱一次。過了兩三天,人們還覺得歌唱的餘音嫋嫋,在屋樑間迴繞飄蕩。

【典故】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列子·湯問》

【釋義】形容音樂高昂激盪,雖過了很長時間,好像仍在迴響。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聲音或音樂

【近義詞】餘音繞樑、娓娓動聽

反義詞】不堪入耳、鬼哭狼嚎

【成語例句】

◎ 譬如一歌唱名人,金口一開,繞樑三日,使得聽衆如醉如癡,可是,你要讓他上街買菜,下廚燒飯,白天帶孩子,夜裏爬格子,恐怕也就與普通人沒什麼兩樣了,甚至等而下之也未可知。

繞樑三日成語故事3

【注音】yú yīn rào liáng , sān rì bù jué

【典故】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列子·湯問》

【釋義】繞樑:環繞屋樑。優美動聽的音樂長久地在屋樑上回蕩。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聲音

【結構】復句式

【相近詞】餘音繞樑、餘韻繞樑

【同韻詞】迫於眉睫、甘貧苦節、蟠根錯節、人中豪傑、虎狼之穴、虎符龍節、遒文壯節、高風亮節、繁枝細節、箕山之節、......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韓國歌女韓娥以賣唱爲生,一天她到一家客棧去投宿,被店家趕出來,她只好在店外唱着如泣如訴的曲子,客人們感動得不吃不喝,店主無奈,只好請她住店唱歌。離店前她唱了歡快的曲子,三天後那悅耳的歌聲還在客棧房樑上縈繞

【示例】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