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青出於藍成語故事大綱

青出於藍成語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青出於藍成語故事1

【成語】:

青出於藍成語故事

青出於藍

【拼音】:

[qīng chū yú lán]

【解釋】:

青是從藍草裏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出處】:

《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舉例造句】:

從師生作品水準來看,顯然徒弟已青出於藍。

成語故事】: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冰生於水而寒於水。”這句《賢文》出自的典故是後魏人李謐和他的老師孔璠及《荀子·勸學篇》。

李謐學習很用功,少年時代就讀了很多書,他的老師孔璠學問本來也不錯,可是幾年以後,李謐就勝過了老師。那時,孔璠反過來要向李謐請教了。同學們作了一首歌謠道:

青成藍,藍謝青;

師何常,在明經。

青出於藍成語故事2

【出處】

《荀子·勸學》。

在南北朝期間,孔子的後人孔璠收了個弟子叫李謐。李謐不僅聰明,而且非常好學,沒過幾年,他的學識便突飛猛進,差不多已經趕上了師傅孔璠。

孔璠見李謐如此好學鑽研,自然喜在心裏,也十分謙虛。當他遇到了什麼拿不準的問題時,也會向李謐請教。但是在李謐看來,孔璠是老師,故而當他回答老師的疑難問題時,很不自然。孔璠見狀,便開導他說,我向你請教問題時,你知道如何作答的話,就不必猶豫,不好意思作出解答。凡在某些方面有成就,有見解的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老師,你不必介意。李謐聽了老師的話後,感動不已,以後遇到這種情況時,總能很好地解答。

孔璠虛心向徒弟求教的消息一下子就傳開了,人們十分佩服他的這種求知精神。

當時傳唱的一首短歌,就是記錄此事的.,其中兩句是:

青成藍,藍謝青;

師何常,在明經。

釋義

青出於藍的意思是藍色由蓼藍草提煉而來,卻比蓼藍草顏色更深。用來比喻學生超過了老師,後人勝過了前人。

青出於藍成語故事3

後魏人李謐,字永和,學習很用功,少年時代就讀了很多書。《北史·李謐傳》說他“博通諸經,周覽百氏”。他的老師孔墦,學問本來也不錯,可是幾年以後,李謐就勝過了老師。那時,孔墦反過來向李逾請教了e同學們作了一首歌謠道:

奇成藍,藍謝青;

師何常,在明經。

歌遙的大意是說:學生成了老師,老師請教學生,究竟誰是老師何嘗有一定,問題在於誰更梢通學問。

爲什麼青比學生,藍比老師呢?原來藍,是一種草,它的葉子可作青色染料。《荀子·勸學篇》說:“學不可以已。靑,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就是說學習永遠沒有止境,後代一定超過前輩。青色本是從藍草中取得的,可是從藍取得的青色,比藍更青;冰,本是由水凝結成的,可是由水凝成的冰,比水更寒。

由於以上的一段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青年超過老一輩,就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或“青出於藍”。

青出於藍成語故事4

【注音】qīng chū yú lán

【典故】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荀子·勸學》

【釋義】青:靛青;藍:蓼藍之類可作染料的草。青是從藍草裏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後人勝過前人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後來居上

【相反詞】每況愈下

【押韻詞】自律甚嚴、文武雙全、難上加難、苦不可言、顧影自憐、一人私言、疊嶂層巒、所向無前、想當然、思若涌泉、......

【成語故事】北魏文人李謐學習很用功,在文學博士孔璠門下做學生,勤奮刻苦,虛心好學,提高很快。幾年後,李謐的學問超過了他的老師孔璠,孔璠反過來向李謐求教。同學們做歌:“青成藍,藍謝青,師何常,在明經。”

【示例】愈變愈妙,可謂青出於藍矣。 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六

【其它使用】

◎ 只是我們在執其一端上青出於藍、從批評態度和批評策略上更加決絕於互補關係。

◎ 由於新聞事件本身具有的傳播面廣、影響力大、時效性強的特點,將它轉移到廣告所宣傳的企業及產品上來,只要媒介發佈時間與頻率選擇得當,其宣傳效果不亞於原來的新聞事件,甚至可能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 而且借用的東西往往有新的創造,有些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反使戲曲相形見絀。

◎ 更何況他還有極少數能掙脫明星家族陰影,甚至青出於藍的表率!

◎ 可是,在賣身投靠直接爲帝國主義的利益服務上,王若望又堪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 年輕的總要代替年老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