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膾炙人口的意思及故事大綱

膾炙人口的意思及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膾炙人口的意思及故事1

成語】:

膾炙人口的意思及故事

膾炙人口

【拼音】:

[kuài zhì rén kǒu]

【解釋】:

意指切細的烤肉人人都愛吃。比喻好的詩文或事物爲衆人所稱讚。

【出處】: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載應不捷聲價日振》:“ 李濤 , 長沙人也,篇詠甚著,如‘水聲長在耳,山色不離門’……皆膾炙人口。”

【舉例造句】:

鄒容以無比的熱情歌頌了革命,他那犀利沉痛的文章,一時膾炙人口,起了很大的鼓動作用。

【成語典故】:

這個成語來源於《孟子·盡心下》。

曾哲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公孫丑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曰:“膾炙哉!”公孫丑曰:“然則曾子何爲食膾炙而不食羊棗?”曰:“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

春秋時,有父子兩人,他們同是孔子的弟子。父親曾皙愛吃羊棗(一種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兒子曾參是個孝子,父親死後,竟不忍心吃羊棗。這件事情在當時曾被儒家子弟大爲傳頌。

到了戰國時,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對這件事不能理解,於是就去向老師孟子請教。公孫丑問:“老師,膾炙和羊棗,哪一樣好吃?”

“當然是膾炙好吃,沒有哪個不愛吃膾炙的!”公孫丑又問:“既然膾炙好吃,那麼曾參和他父親也都愛吃膾炙的了?那爲什麼曾參不戒吃膾炙,只戒吃羊棗呢?”

孟子回答說:“膾炙,是大家都愛吃的;羊棗的滋味雖比不上膾炙,但卻是曾皙特別愛吃的東西。所以曾參只戒吃羊棗。好比對長輩只忌諱叫名字,不忌諱稱姓一樣,姓有相同的,名字卻是自己所獨有的。”孟子的一席話,使公孫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人讚美的事物和傳誦的詩文。

膾炙人口的意思及故事2

【膾炙人口的故事】

春秋時期,在大教育家孔子的門徒中,有魯國南武城曾氏父子兩人。其父名點,字皙;其子名參,字子輿。父子二人都是孔子門徒中的佼佼者,而父親曾皙更是當時讀書人中淡泊名利、嚮往優遊生活的代表人物,他的這種志向曾經深得孔子的稱讚。曾皙在飲食上有一種非常執着的嗜好,他尤其喜歡吃果實小而圓、色澤紫黑的羊棗。

曾皙的這一嗜好給兒子曾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曾皙過世之後,曾參因懷念父親而悲痛萬分,父子親情終身縈懷,甚至曾皙生前愛吃的羊棗,曾參也不忍心吃一口。這件事情在當時曾被儒家弟子爭相傳頌,稱讚曾參爲孝子典範。

斗轉星移,到了戰國時期,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對這件事非常不理解,於是就去向自己的老師孟子請教。公孫丑來到孟子的府第,十分恭敬地向自己的老師行禮,然後說道:“老師,我今日來拜訪您是因爲有一件事情我始終不能想明白其中的緣由,特來向您請教。”

孟子和顏悅色地對公孫丑說:“你有疑惑就講出來吧。”

公孫丑說道:“老師,您覺得烤肉和羊棗,哪一樣更好吃呢?”

“當然是烤肉好吃,沒有哪個人不愛吃烤肉的!”

公孫丑又問:“既然烤肉好吃,那麼曾參和他的父親也都是愛吃烤肉的人了,那爲什麼曾參不戒吃烤肉,只戒吃羊棗呢?這能說明他是有孝心的人嗎?”

孟子沉思了一下,耐心地解釋道:“精緻的美味烤肉是大家都愛吃的一種食物,羊棗的滋味雖比不上烤肉那樣好吃,但卻是曾皙尤其愛吃的食物。所以曾參只戒吃羊棗,這是生怕引起痛思故父的難捺之情啊!就好比對長輩只忌諱叫名字,不忌諱稱姓一樣。人的姓氏會有相同的,但名字卻是自己所獨有的。”

公孫丑聽完孟子的這一席話,茅塞頓開,終於明白了曾參追思故父的一片孝心。

後來人們從孟子所說的“膾炙,所同也”裏引申出成語“膾炙人口”。

——《孟子·盡心下》

【膾炙人口是什麼意思】

原來指人人愛吃的美食,現比喻好的事物廣爲稱讚和傳頌,或是比喻很多人都知道的事,也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的稱讚和傳頌。膾,細切的肉;炙,烤熟的肉。

【膾炙人口造句】《紅樓夢》是一部膾炙人口的長篇小說,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妙語點撥】曾皙愛吃羊棗成癖,他歸西后,其子曾參戒吃羊棗,以免睹物思人,招來感傷,足見其父子情深。本文借曾子之事揭明學問繼承的關係以及知識普及的問題。繼承古之制,就要選擇大家都能接受的東西,而不能選擇只有個別人喜歡的東西,這就叫盡心知命。也只有這樣盡心知命,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才能普及更多的知識。

【近義】喜聞樂見、交口稱譽

【反義】平淡無味、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