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濯纓洗耳的成語解釋大綱

濯纓洗耳的成語解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發音:zhuó yīng xǐ ěr

濯纓洗耳的成語解釋

簡拼:zyxe

類型:褒義成語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出處:《魏書·劉獻之傳》:“吾常謂濯纓洗耳,有異人之跡,哺糟歠醨,有同物之志。”

解釋:濯纓:洗滌帽纓;洗耳:指不願與聞世事。比喻避世守志,操行高潔。

示例:人無守志,取危之道也。所以還是應該濯纓洗耳。

劉獻之,博陵饒陽人也。少而孤貧,雅好《詩》、《傳》,曾受業於渤海程玄, 後遂博觀衆籍。見名法之言,掩卷而笑曰:“若使楊墨之流不爲此書,千載誰知其 小也!”曾謂其所親曰:“觀屈原《離騷》之作,自是狂人,死其宜矣,何足惜也! 吾常謂濯纓洗耳,有異人之跡;哺糟歠醨,有同物之志。而孔子曰:‘我則異於是, 無可無不可。’誠哉斯言,實獲我心。時人有從獻之學者,獻之輒謂之曰:“人之立身,雖百行殊途,準之四科,要 以德行爲首。君若能入孝出悌,忠信仁讓,不待出戶,天下自知。儻不能然,雖復 下帷針股,躡屩從師,正可博聞多識,不過爲土龍乞雨,眩惑將來,其於立身之道 有何益乎?孔門之徒,初亦未悟,見旱魚之嘆,方歸而養親。嗟乎先達,何自覺之 晚也!束脩不易,受之亦難,敢布心腹,子其圖之。”由是四方學者莫不高其行義 而希造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