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七年級《詩兩首》教學反思大綱

七年級《詩兩首》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詩兩首》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詩兩首》教學反思

七年級《詩兩首》教學反思1

從初一接手這個班級起,就明顯感覺到學生整體朗讀水平較低,每次齊聲朗讀不是把聲音拖得長長的聽得人昏昏欲睡,就是讀出如行軍般的感覺,把文章的意境完全破壞了。探究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還在於學生在朗讀時對文本缺乏深入的理解,沒有得出自已個性化的感受,對語氣、語速、語調缺乏正確的把握,又如何能讀出其中的韻味呢?在上本課時,基於本文是由兩首詩歌組成,而詩歌教學重點還在於朗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要求學生四人小組合作爲詩歌設計朗讀腳本,通過討論,給詩歌標出停頓、重音(並說明爲何讀重音)、語氣。討論結束後,四人小組中推舉出一人站起來朗讀詩歌,一人陳述朗讀腳本的設計。讀一節分析一節,最後評出最佳小組。

這一環節設計的精彩之處在於,將朗讀、品析、設計融爲一體,讓學生將靜態的文本轉化爲動態的腳本,融入自己最真切的感受,獨特的個性化體驗,對詩歌進行了個性化的詮釋。事實證明,讀得精彩的小組,在朗讀腳本的設計中也體現出對詩歌內涵的正確理解。

而且這一工作是在小組內協作完成的,組內各人員分工明確,有的負責分析,有的'負責記錄,有的負責朗讀,有的負責陳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也培養了學生的協作能力

但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遺憾。因爲個別學生陳述的聲音不夠響亮,其他學生聽不清楚,需要教師一再強調,浪費了一些時間,從而導致展示朗讀腳本的小組不夠多,參與面不夠廣。

在優秀小組陳述完自己的設計後,沒有及時引領學生進行朗讀,加深印象。

以上遺憾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能得到彌補。

七年級《詩兩首》教學反思2

一、整篇文章的描寫重點是蓮花,作者從自家院子的蓮花開始,寫到了祖父賞蓮,之後重點寫了風雨中紅蓮的變化過程,主角儼然是紅蓮,那我把題目改成紅蓮好不好?(明確:不好,寫紅蓮是爲了寫荷葉,寫風雨中紅蓮的變化即荷護紅蓮,很自然就讓人想起母親愛護兒女的情感。歌頌母愛)

二、同學們說得言之成理,那既然如此,作者爲什麼又要花這麼多的筆墨來寫紅蓮,寫三看紅蓮呢?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看紅蓮跟荷葉到底有什麼關係,它們又是怎樣牽動了作者的心?

讓我們一起一看紅蓮,請同學們一起帶感情朗讀一下這個部分。

寫紅蓮由菡萏到盛開,觀察細膩。主人翁紅蓮首次登場。

心情:煩悶

環境:繁雜的雨聲 濃陰的天

紅蓮:開滿 亭亭

“一切景語皆情語”,寫白花的凋謝,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畫。 (那一朵白蓮已經謝了,白瓣兒小船般散飄在水面。梗上只留個小小的蓮蓬,和幾根淡黃色的花須。)白瓣兒散飄在水面,如浮萍,無所寄託無所依靠,看到如此景色,更添煩悶,無處宣泄。只是忽然之間,作者看到了什麼啊?請同學描述一下她看到了什麼:圍繞亭亭鑑賞一下,想象一下是朵怎樣的花。只是看到了亭亭的紅蓮,有沒有讓作者的心情好一點?仍是不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