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精選7篇)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精選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2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精選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精選7篇)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

《珍珠泉》這篇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珍珠泉水又綠又清,水泡既美麗又有趣,表達了作者對珍珠泉、對家鄉的讚美和喜愛之情。這節課,我重點抓住《珍珠泉》一文中對珍珠泉的美麗和有趣的描寫做文章,通過啓發和引導,讓學生對珍珠泉的美麗和有趣產生更深的印象,諸如泉水的“綠”、“深”、“清”。水泡的“色彩斑斕”、“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作者如何寫“綠”、如何寫“深”、如何寫“清”,如何寫泉水冒水泡??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的觀察興趣,鼓勵學生的寫作興趣。

1、泉水的特點。泉水的特點是:綠、深、清。我讓學生充分的想象:那樣清,清得能倒映出()。水是那樣清,清得就像()。從而讓學生感受泉水的美,爲進一步的朗讀做基礎。具體感受完三個特點後,我創設了讓讀書能力教好的學生讀原文,其他生想象畫面,爲學生感情朗讀提供了語言環境。

2、有趣的水泡。課文從水泡的形、動、色三方面介紹了水泡的有趣。在學習水泡的形時,我讓學生充分談感受,又重點指導了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之中感受重點。這樣既可以鍛鍊學生的朗讀能力,又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在學習水泡的顏色時,我讓學生自己去找讀懂了什麼?水泡的顏色多從哪看出來的?怎麼讀?從讀中品味水泡的美感。

3、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已深深的感受到作者是多麼喜歡珍珠泉,同時我也感受到學生也已經深深的愛上了這眼清泉,在他們心中有了一種表達需要。這是因爲我設計了:假如讓你介紹珍珠泉,你會用什麼語氣介紹,什麼心情?爲什麼會這樣?學生會以作者的身份讀出自己的感受,全文的朗讀一氣呵成.

4、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

本課的課後給了一個資料袋,裏面介紹了我國各具特點的泉,爲了擴充知識,我讓學生自主閱讀,找到介紹的泉水及特點,在學生的彙報中,我又及時補充圖片加深視覺上的印象。同時,補充了我國的五大名泉。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2

《燕子》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成功之處: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內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本來以爲學生很容易進入角色,可是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積極性不高,文章只有幾個願意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顯得沒有生氣。有可能是開學初,學生還沒有進入學習的氛圍中。就如體會小燕子飛行這一段內容時,我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過”、“一轉眼“橫掠”……等體會到燕子飛行的輕快有的也能從中體會到燕子喜歡春天,高興了,還會變着花樣飛行。

不足之處:課堂中,總有幾個學生是課堂的主導,大部分孩子沒有參與性,如何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是我要反思的。通過光彩奪目的春天氣息,表達的情愛情節,沒有體會出來。

改進措施:多點名,讓大部分學生有參與能力。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3

在教學《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時,我根據課文思考題“養羊人對街坊的勸告,開始是怎麼想的?後來又是怎麼想怎麼做的?結果怎樣?”設計了表格,讓學生自學課文,收到了良好效果。

出示表格以後,請學生自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填表格。

學生自己讀書、思考、填表,克服了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歸納學生死記的弊端,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通過自學獲得了知識,學會了學習。

課後,學生向我指出課堂上我出現的'問題,例如:甲同學在讀“則”時,發音不準,我沒有及時糾正;乙同學在對養羊人評價時,說了一個同學們不理解的成語,教師忽視了這一環節,含糊而過,給同學帶來了學習上的陰影。這些只是學生給我提出的,可能還有一些細節出現了紕漏,作爲“當局者”的我也沒有意識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悉心聆聽、快速分析、及時指出。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4

《燕子》這篇課文短小精悍,作者以優美的語言描繪燕子的特點和充滿生機的春天的美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可愛的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它們有的正在湖上飛行,有的飛到柳枝間,還有的停留在遠處的電線上歇息,它們給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特徵,瞭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生動地描寫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力。

在教學中我做了以下嘗試: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插圖再現課文裏的春光美,增強教學的形象性。教學伊始播放學生耳熟能詳的音樂視頻《小燕子》將孩子們帶進美好的童年,帶進充滿生機的春天,並巧用課文插圖,使燕子的形象和明媚的春光更具吸引力,激發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在教學中適時的插入課件,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學習寫作方法。

二、教學中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讀爲主,以讀促感,彰顯師生的風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抓住每一個可以展示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聽、讀、說來表達自己的看法,並及時的給與鼓勵。在每一段的感情朗讀時,都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必要的指導,採取豐富多樣的形式練習,讓學生體驗到讀書的樂趣;在學習擬人句的時候鼓勵學生說出積累的或是自己創編的擬人句,並分析這句子的好處,讓他們在合作的基礎上集中彙報交流,不僅增強了合作意識,而且增強了學生的自信,鍛鍊了語言能力,爲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奠定了基礎。

三、豐富學生的想象,在課堂交流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寫作方法的指導。教學時引導學生藉助插圖想象春天的美好,藉助具體語句來想像燕子的優美姿態,並把想象的內容,用自己語言來描述,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感受作者的細緻觀察,從而達到教學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5

《燕子》一課是鄭振鐸老先生的一篇佳作,課文篇幅短小,卻將燕子寫得十分逼真、傳神。機敏、靈活的小燕子,給北國的春天增添了勃勃生氣與靈性,讓春天顯得更加美麗、絢爛。整篇課文字字傳神,無不表達出作者對小燕子的喜愛,對絢爛春天的熱愛與憧憬。

文章開頭簡潔明瞭,直奔主題,寥寥幾筆就給同學們勾勒出一隻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一身烏黑的羽毛、輕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讓同學們從顏色、外形、重量等方面感受到,小燕子的小巧、可愛。

接着,課文又通過一個自然段的篇幅,描寫了小燕子飛行時的特點。在學習這一自然段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組內分工讀文,孩子們進一步的瞭解了課文的內容,通過自主提問、交流,孩子們大部分將矛頭指向“掠”,和“沾”這兩個字,古詩文講究一字傳神,那麼現代文亦如此。於是,我藉機引導同學們抓住這兩個字,掀起大討論,看看這樣兩個字用的好在哪?可不可以換成別的字來代替,比如把“掠”換成“劃”字。經過一陣激烈的組內交流,孩子們紛紛發言,有的覺得“掠”字能更加恰當的表現出小燕子的輕巧靈活,而“劃”則力道大一些,在情感上更重一些,不能表現燕子輕的特點,而且“掠過”輕輕的,迅速的擦肩而過。所以“掠”字用的更準確、更恰當。“沾”字,通常是因爲接觸而被東西附着上面,燕子的尾巴沾一下水面,迅速而輕快的飛走,時間極短,所以燕子只能是輕輕沾,加入沾的時間久了,燕子也許會掉進水裏……。聽着同學們認真而細緻的分析,我內心是無比的高興的,也是無比的驕傲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地滲透習了寫作教學的內容。因爲這一單元《語文園地》的作文內容就是寫寫家鄉的景色。《燕子》一文在描寫燕子飛行的特點時,採用了由近及遠的觀察方法,同樣在描寫家鄉景色也可以採用多種的觀察順序,於是我向同學們介紹了由遠及近,由近及遠,從前到後,從後到前,先中間後兩邊等等不同的觀察順序,爲孩子們在寫作本單元的作文練習奠定基礎。

整篇課文,作者把春天美景與燕子聯繫起來,燕子因春色而雀躍飛翔,春色因燕子而靈動、活潑,燕子與春色構成了一個悅動,生機勃勃的春景圖。讓我和孩子們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與快樂!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6

《燕子》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在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根據教材的特點和該年級的教學要求,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3.正確讀寫“燕子、趕集”等詞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教學難點是: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以讀爲主是當今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爲本、以講助讀”,我認爲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爲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想象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

二.情境的創設在語文教學,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學生對課文敘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調動起學生的各路感官,讓他們在情境中積極地觀察、感受、操作,才能實現對語文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課教學中我在情境的創設上是花費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體驗情境。這課要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春天的特點。課前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春天的景物,或蒐集有關春天的圖片以及誦讀歌頌春天的詩歌和文章,讓學生對春天有一個切身的感受。可見,學生獲得的體驗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理解和感受課文。

2.畫面再現情境。根據教材和學科的特點,這節課,我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精美的畫面和恰當的音樂,加深了對課文描寫的意境的直觀感受,比如,青草、柳葉、鮮花、小溪流水、青山綠水、燕子、蝴蝶等,讓學生體會到春天的特徵和美麗。由此看來,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得這些生活經歷有限、生活感受粗淺的低年級學生,不僅眼裏有語言文字,還有相對應的形象畫面,“符號”對應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7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爲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這就說明了綜合性學習不僅是要綜合聯繫各學科的知識學習,其實也需要綜合學生個體各種能力的整體發展,其中就是要把語文學習的聽說讀寫的能力結合在一起,使兩者相得益彰。

在《語文園地八》“讀讀背背”的教學過程中,聽、讀的能力都能得到發揮,所以我建議還應該加強說和寫的訓練,把寫作、口語交際融合於其中,例如讓學生例舉一些平時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形近字,多談談自己區分形近字的方法,充分發揮他們自主創新的精神,也可以通過整合小組成員之間討論的結果,再表達出來,這樣也使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如果有條件,還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更加豐富多彩的趣味語文活動,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確定活動的主題,自己分工,自己蒐集材料,自己策劃和主持活動,他們更具濃厚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能力無形間就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全面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這節課的根本教學目的還在於讓學生根據語文知識的規律有效地學習、記憶和積累,所以還要把“寫”的訓練落實到位。所以我在課後要求同學們寫一寫課後感等,把自己的收穫和感受以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各種能力,在這節語文綜合性學習課中,確確實實地得到了綜合運用。

整節課裏我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時間的掌控,因爲在40分鐘裏要完成“相近單字我會認”“特色成語我會記”“歇後語距我會背”三個部分的內容,不能淺嘗輒止,而是要把教學目的落實到位,讓學生能夠記憶和積累,所以這成爲我教學設計中的一個難題。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中作爲語文綜合學習的“語文園地”除“口語交際”和“習作”這兩個固定的板塊,還會有其他不同的板塊內容,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地實施語文綜合學習呢,我覺得就要重視課前預習和課後鞏固的作用。

形近字和特色成語是學生已學過的內容,爲了讓學生對這些內容更爲熟悉,我安排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自行查找資料(收集更多的形近字和特色成語,瞭解歇後語的故事),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發揮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收集和整合資料的能力。課前的準備可以更好地在40分鐘內實施教學,也可以更好地開展相關的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滿足,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綜合性學習就是要求教師在創設教學時聯繫生活,走進生活,所以我們不應該拘泥於教材和課時,畢竟40分鐘的教學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我們應該把這種綜合性的學習延伸到課後,延伸到生活。例如爲了鞏固所學的知識,我們還可以利用多一節課時,把形近字、成語、歇後語運用到實踐生活,用形近字連線組詞,用成語造句,寫話,在具體的句子中使用歇後語等方式,在具體的語境中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瞭解,從根本上掌握語文知識。同時也可以結合一些班隊活動等,開展如“成語擂臺賽”、“與成語交朋友”、“趣味歇後語”、“歇後語故事大賽”等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那麼學生就能在活動得到鍛鍊,有所體會,獲得感受,也能進一步培養他們“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最後我還想建議一點,由於綜合性學習是要開創“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所以當師生雙方的能力都達到一定的程度,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留給學生自主設計和組織的空間,讓他們的個性在活動中展示出來。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創設更多更有趣味的語文活動,給予適當的指導,這樣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生成,從而提高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