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六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反思範文

六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反思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3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六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反思範文

  六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反思1

光陰似箭,任時光飛逝,我辛勤工作,驀回首,點滴作法涌上心頭,存在的問題還需努力解決。以下是我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最重要的學習莫過於方法的學習。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有的同學爲什麼老是玩,可成績卻不錯,這是爲什麼呢?首先,我們強調上課專心聽講,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然後還要及時複習。有人說,聰明與否,在於是否思考。這是很關鍵的,我們要着重指導學生學會思考。睡前回顧當天所學,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方法多,但要適用,易行,便於操作,還要督促學生堅持。

  二、靈活機動處理教學方法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學生的學習要體現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學中往往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調整課程內容,以求學生能盡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體現自主性。要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旺盛的學習勁頭,教師也必須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加以探究,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在教學中,我時而以讀代講,自主感悟;時而鼓勵學生各抒已見,盡情發表自己的看法;時而採用一些別開生面的方式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三、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由於我班學生知識基礎水平參差不齊。爲了夯實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症下藥,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比如,在書寫方面,我大力強調規範性,要求行款整齊,字跡工整,並努力克服錯別字,“規”字右邊本該“見”而非“貝” 字,這類似的問題我進行了大力更正。又如,對修辭手法的判斷運用,對各種句式的變換,對病句的修改,對生字新詞的理解運用,對近、反義詞的積累等,我都逐一進行講解或強調,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語文能力。

  四、做好扶優轉差工作

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感到“吃不飽”,而成績差的學生又常常“吃不了”。這就給我們教學提出了一個難題,必須保證優生夠吃,差生能吃。不然,都會有意見的。我常常用的方法,在作業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須全面完成的基礎上,優生可以自選一些操作實踐題,使之能夠有所爲。通過一學期的實踐,我覺得這方法十分有效,來期還將大力推廣應用。

  五、突出章節過關

本期的教學內容,分爲八個單元。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後,我都進行檢測,針對學生存在的知識點問題,及時解決。對確實困難的學生進行耐心細緻的個別教育,使之掌握,並能運用。由於抓好了章節過關,本期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有了提高。

  六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反思2

《匆匆》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字優美,含義深刻,適合朗讀。我利用欣賞讀,配樂讀,抓重點詞句品讀等方式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時間來去匆匆,一去不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重難點。現在我以教學重難點處問題的有效性爲主,淺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教學中的問題要爲完成教學任務服務。

我以“看到燕子去了再來,楊柳枯了再青,桃花謝了再開,作者一定會想-----”和“你的一生有幾滴這樣的水?你已經用了多少了?”這樣的問題,引起學生的認真思考,使學生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展開聯想,體會到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渴望和留戀,同時學生也感受到了時光匆匆而逝,既對所學內容進行了感悟,又滲透了學習方法,突破了教學難點。

  二、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明瞭,要有針對性。

課始,我在配樂讀之前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聽完後說說這篇散文留給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麼?”目的是引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有的學生的感受以內容爲主,感受到了時間匆匆,有的學生感受到了散文的優美,這一點令我出乎意料,但也讓我同時領悟到這也是這一課的知識點,隨即記錄下來,作爲備課的資料。可是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反問自己,原因就是我的問題過於籠統,指向不明,這也是我們在平時教學中常犯的一個錯誤,問題如果能直截了當,離題進一步,就會減少學生學習的障礙。

例如我在教學第一段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從第一自然段中發現了什麼?由於小學生初次接觸散文,所以學生只從時間一去不返談發現,卻沒有談字詞和句式方面的發現,令我失望。我決定改變問題再試。第二次試講時我將問題改爲“從這一段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知識?”可是學生的回答仍以內容爲主,而未有其他的收穫,此時我真有些苦惱,這說明我的問題不夠明瞭,表意不明,不準。怎樣才能讓學生既能體會到時間一去不復返,又能發現其中的排比句式和對比手法,從中領略散文的韻味呢?第三次試講,我又將這個問題改爲“你喜歡這一段中的哪些句子?這時,有少許學生髮現了句子中的對比手法,可我仍然覺得不盡人意。

課後,我苦苦思索,怎樣設計這個問題才能讓學生直接發現這些知識財富呢?首先我質問自己,提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猛然間我發現自己竟然在和自己捉迷藏,爲什麼想讓學生髮現卻又不敢問呢?平白設置了師生交流的障礙。不如直截了當,需要學生髮現什麼就引導什麼。所以後來我將問題設置爲”你喜歡這一段的開頭嗎?說說理由。

這樣一來,學生髮現了排比句,美美地賞讀了一番,又從文中的問句“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讀出了作者的追問,發現了時間與前面幾種自然現象間的對比,體會到作者對逝去的時間的留戀,看着他們盡情地發現,交流,真令我心中暢快。可見,準確地提出問題,既可以幫助學生學會知識,還可以疏通學生的學習道路,使他們順暢地到達知識的彼岸。

  三、藉助有效問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在理解了句子“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爲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我順勢拋出問題:你們知道怎樣纔算留下了生命的痕跡,沒有虛度此生?舉一個你敬佩的人來說說。學生列舉了一些偉人,卻忽視了身邊默默奉獻的人,我發現他們思想中的偏頗後,教育全體學生即使是平凡的`人,只要他們對家庭,對社會對他人作出了有意義的事,就活得有價值。這樣藉助這個問題既巧妙地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又爲下一個問題“那麼你們知道朱自清先生以後是怎樣做的嗎?”作好準備。

  六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反思3

《匆匆》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細膩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和作者對虛度時光的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年輕人已有所覺醒,又爲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文章膾炙人口,但對於六年級孩子來說,理解起來又有一定難度,因爲文章中一些詞的說法與現在有所不同。另一方面,這篇文章思想感情複雜而多元,想要理解作者的當時的思想並不容易,文雖短,若想理解深刻並不容易。

語文課標中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理解、感悟、欣賞、和評價。而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實現對文章解讀的。

  一、語言渲染,讓學生入情入境

上課伊始,先讓學生找統領全篇的問句: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了呢?給學生一個對全篇的整體印象,同時又用語言渲染:是啊,作者的八千多日子在他的手中匆匆溜走,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們的日子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這節課讓我們隨着作者細膩的筆觸一起去追尋時間的蹤跡吧!這樣,學生就有了與作者一樣的問題,學生也就一下子進入了課文的情境。

  二、聯繫生活,讓學生獲得與作者一樣的情感體驗

作者描述時間匆匆走過,自己無奈又留戀時,語言優美而與生活十分貼近,但光讓學生讀是不夠的,要想讓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必須要讓學生與他的生活聯繫起來。於是我設計了讓學生用____時候,____過去說話,說說自己與時間的故事。如此一來,學生真正感受到了與作者同樣的問題,我們的時間也一去不復返了,真想留住時間。帶着這種真實的感受去讀,就讓學生真正理解了作者,感悟了語言。從學生的讀中,我也聽出了他們對於時間逝去的留戀。同時,也爲下一自然段理解作者不甘虛度時光做了充分的準備。

  三、引導提問,介紹背景,深入作者內心世界,解讀文本

因爲當時作者因爲中國前途的不明,想奮鬥卻沒有出路而苦惱。文章第四自然段抒寫的就是這種彷徨的複雜心情。想要讓學生理解文本,就必須介紹當時的背景。於是,我就讓學生讀文,看看能讀出什麼。學生讀出了作者的徘徊時,我借徘徊一詞,引導提問,“讀到這兒你有什麼問題?”學生自然問,“作者爲什麼徘徊?”真正走進了文本,我順勢導出背景,學生再讀後面的問句“在八千多日的匆匆裏,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着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着像遊絲樣的痕跡呢?”時,才能真正體會到作者心中那種虛度時光又無所適從的痛苦。而對兩個“赤裸裸”的不同理解,又進一步體會到作者的不甘。

  四、寫話勉勵同學,達到對文本理解的最終目的

學會體會到作者的不甘,體會到作者在未來的日子的發奮,這並不是最終目的,我想讓六年級的孩子,體會到時間的可貴,要珍惜時間。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寫自己的格言勉勵同學。請看幾則學生的格言:

1、一寸光陰一寸金,時光流逝,時不我待,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利用這短暫的時間,成就一番事業,如果讓時間悄悄溜走,將來會一事無成。──李遠飛

2、時間是無私的,他不多給誰一分,也不少給誰一秒,時間不會爲了一個人停下來,時間時時刻刻都在走着,要看你是不是珍惜了。如果你珍惜了,你就會有收穫;如果你沒有珍惜,只能兩手空空的。來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珍惜時間吧!──王萍

  五、對比語言,學會評價鑑賞

學習第四自然段後,我讓學生評價我寫得一段文字,以此達到鑑賞語言得目的。學生都說我寫得不好,進而從文中找句子證明作者寫得有文采,用了許多修辭手法,用詞恰當。雖然只是鑑賞了一段文字,但學生已經有了這種意識。在留作業得環節中,學生說可以找找文中有哪些好詞好句,有哪些修辭手法。我想學生有了這種意識,在以後學習中也會受益匪淺。

  六年級語文下學期教學反思4

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絃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衆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了下來,少年又鎮定了下來,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觀衆鞠了一躬;第三次,終於把碗穩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後,作者每每想起,總會產生一陣微微的激動。我在教學中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閱讀頂碗少年兩次失敗後的表現來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我從四個層次上進行了反思。

  一、抓住時機,讓現實與文本結爲一體。

在講這篇課文時,奧運會剛剛結束,在奧運會中運動員們的拼搏精神一直感動着我想,這種精神不正與頂碗少年相似嗎?於是我在課文導入時以奧運會中的幾位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導入,重點以杜麗事蹟爲主引入,我邊出示圖片邊講解:作爲上屆奧運女子10米氣步槍金牌的獲得者,作爲本屆家門口奧運上肩負首日奪金的杜麗,由於肩上的擔子重,心裏上的壓力大,最終導致痛失金牌的巨大打擊。然而杜麗4天后一掃奪金失利的陰霾,調整自己的心態,輕裝上陣,沉着冷靜,爲中國射擊隊奪得了在本屆奧運會的第4枚金牌,也是中國代表團在北京奧運會上贏得的第19枚金牌。學生很感興趣。我順勢引導:雜技是一項很複雜的表演,有時一個節目經過幾年的訓練,可以說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同樣在我們的課文裏也有頂碗少年這樣一個故事。就這樣很自然地引入新課。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

《新課標》中對人文性的理解曾有這麼一段話:“語文教育就是在特定的時空中,教師與學生雙向的積極的生命運動過程。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和踐行。”由此可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究創新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法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確認。於是在教學中我嘗試着採用一個大問題:頂碗少年是怎樣不怕失敗最終獲得成功的?他爲什麼能這樣做?讓學生圍繞着這個問題整體默讀課文,自讀自悟,邊讀邊畫批。這樣不但有效地進行了讀的訓練,而且學生之間也進行了很好的交流。

  三、以情促讀,在朗讀中理解課文。

在小組進行討論之後在彙報的過程中,我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從而使學生在讀中具體地感受到頂碗少年的精神。學生在形式多樣的讀中,心靈與文本撞擊,在撞擊中觸動,真正讀出了自己的心得感受。例如學生在分析:在輕鬆幽雅的樂曲聲裏,只見他頭上頂着高高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學生只知道這句話是對頂碗少年表演的具體描寫,但缺乏想象,體會不到當時的驚險,於是我提出:省略號省略了什麼?學生一下體會動作難度之大,一種心靈的滋長,是一種生命的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