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如何才能備好課語文教學反思

如何才能備好課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備好課”涉及的內容很豐富,但我認爲,備好課就得恰當處理課堂預設與生成的關係。

如何才能備好課語文教學反思

對整個教學活動的預設是備課的開始,而課堂是由教師、學生、教材和情境組成的動態系統,是充滿變化的富有個性的情景化場所,再好的預設,也無法預知課堂教學中的全部細節,因此,教師必須在備課中納入靈活的彈性成分,在預案設計時要爲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爲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設必要的條件。

那麼,如何恰當處理課堂預設與生成的關係,筆者現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教學體驗,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構建好預設的框架。

教學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師生交往活動,它的運行需要一定的程序。預設是備課的基本要求,教學內容所蘊含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等靜態的東西都可預設,而且,課前備課時往往都在進行預設。可以說,預設是一個起點,是一個基於學生最近發展區和學科內容的框架構建,通常由課程標準規定,由教學任務來體現。比如,我在備《莊周買水》這一課時,讓學生課堂上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寓意,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賦予的時代內容,文尾對深化主題的作用,掌握其寓言式雜文(即故事新編)的寫法等等,這些在備課時都可預設。

二、備課時要力求多考慮,多設想。

教學活動是動態和無限的,有些教學內容難以在課前確定。教師在備課時要洞悉學生心理和時代精神,構建符合學生智力發展的情境,要考慮到生成性產生的可能,對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多做幾種假設,儘可能多地把學生考慮在內,讓學生應成爲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備課的出發點和歸屬點。在備課中,我們需要把自己放回到學生那個年齡層次,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時代精神,儘可能地設想學生在學習中的“可能”,設想學生經驗基礎上的“可能”,設想其“可能”感興趣的問題。當我們在獨立研究了課標和教材之後,纔可在此基礎上設計一般性學習目標。

三、在備課構想中滲透應變策略。

一次,作文課,學生開始作文,我在教室裏巡視。這時有一位學生忽然站起來對我說:“老師,您也寫吧。”職業的敏感,讓我意識到該同學的提議不錯。我便寫起下水作文來。在對此次作文進行評講的課堂上,當我按常規介紹這次作文批改情況,指出學生以後寫作需要改進的地方,讀幾篇優秀作文(包括我的下水作文)供學生學習後,又出現了新情況:學生要求我談談我的作文是如何審題立意、選材構思、佈局謀篇、下筆成文的。這在我課前是沒準備的,但我意識到,這可給學生一些方法指導。我便以學生提問我回答的“答記者問”的形式談談了自己寫作過程。

這使我認識到課堂上根據具體教學進程中動態的課堂情境靈活處理生成資源,機智應變,靈活處理,及時調整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更貼近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事實上,課堂教學的開放必然帶來教學的多樣性、多變性,這就要求課堂教學設計必須擬設多樣性的應對方案。作爲預案,從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看,要從學生的個體需求、交流合作需求以及其好奇和樂於探究的需求等來擬設應對預案。從教材內容的角度看,要着力解決以下問題:一是在能夠產生多樣化解讀的內容上,從拓展學生思路,優化學生思維出發擬設應對預案;一是在容易產生疑問的內容上,多角度地擬設應對預案;三是在生成性問題上,誘導學生思辨,堅持個性化表達,激發創造性,擬設應對預案。課堂教學中的許多即時情況是我們無法預料的,因此教學設計必須富有彈性,具有充分的應變意識和策略。

總之,預設,是教學活動的基礎,可以把它作爲教學目標的“底線”;而生成體現着教學活動的意義和價值,兩個部分有機地融合,共同影響着學生的發展。備課時一定要恰當處理課堂預設與生成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