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學會待客》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學會待客》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口語交際到底怎麼上精彩,自己平時深入研究並不多,這種形式的教學今後還要加強探討。以下小編爲大家蒐集了《學會待客》教學反思二年級語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二年級語文《學會待客》教學反思

  《學會待客》教學反思1

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情境裏雙方互動的信息傳遞、思想和感情交流的一種言語活動。這種言語活動的展開以及活動能力的形成,更需要大量的實踐。

《學會待客》一課我設計這樣的環節。

一、在回憶複述中交際

“小朋友們,最近去別人家做過客嗎?那次你們玩得開心嗎?那你們家裏來過客人嗎?他們玩得開心嗎?那一定是你們招待得很周到,能不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樣的導入很自然,也很能激發學生說的願望,因爲這與他們的生活十分接近。

二、在觀察圖畫中交際

我先讓他們把每一幅圖都說一說,在這其中我幫助他們,提醒他們在對話時可以說些什麼。接着再把四幅圖連起來說,使它成爲一篇完整的話。引導學生進行評議芳芳待客的情景。這一個過程實際也是在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通過評點,既使學生學會了如何熱情地待客,又讓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了鍛鍊。

三、創設情境,在實踐演練中交際

口語交際,是在具體的實踐情境中實現聽與說雙向互動的過程。離開了情境,交際實踐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情景的創設,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如臨其境的平臺,使學生有一種真實的感受,在交際時更加自如。我讓兩組孩子上講臺來演一演,剛開始找了兩個說話基礎比較好的,他們表演的非常好,後來找了在班級不怎麼愛說話的孩子,有了前面的例子,他們也能演的有模有樣。

  《學會待客》教學反思2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環境中進行。”創設情境能有效地促使課堂教學實現和保持雙向互動,能極大地提高口語交際課堂教學的效果。這樣的創設,必然會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習情緒就會因此而變得熱烈起來,學習口語交際的主動性就會被充分激發出來。他們就會把課堂當做“生活”,就會懷着濃厚的興趣,帶着飽滿的情感,走進“交際情境”中去作進一步地體驗。而表演是小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學習體驗方式,同時表演的本身就有着很強的雙向互動性。

學生由於年紀小,生活經歷少,口語交際能力較弱,低年級小學生更甚。對自己在交際中產生的語音、語法、態度、語言習慣等方面的偏差可能沒發覺,這就要鼓勵學生互相評議,互相糾正過來。課堂上學生、老師共同參與活動,共同評價,形成一個動態的課堂。

口語交際的最終目的不是單純地練習說話,而是讓學生學會與別人交往,解決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除了課文中的特定情境,我還創設了生活中的情境:老師、表兄弟姐妹、外公外婆、同學等進行拓展練習。然後請小朋友們選擇情境說一說、練一練、演一演。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鍛鍊,從而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並學會如何做人。

整節課按設計的環節步步順利進行着,卻在最後“拓展練習”的環節亂了套。意在讓學生有更多參與練習的機會,在前面的示範表演,分組表演,小組表演練習後,我讓學生同桌互演。但有幾對同學特別會抓緊這個難得的“說話”機會,並不按要求(待客的禮儀)表演。即刻進入話題,“表演”得眉飛色舞,唾沫亂飛——他們竟討論起昨晚的電視情節來了。教室裏“人聲鼎沸”,好不熱鬧。看到這情景,我一下子懵了,不知所措。我可沒設計有這樣的情節!我快步走到他們面前,可正沉浸於電視節目中的“主人翁”正談得起勁呢,對老師是視而不見。更可怕的是他們製造的熱烈氣氛正影響着全班。皺眉,無奈,怎麼打斷他們呢?擊掌?敲講臺?可就打斷了他們的積極性!好幾分鐘過後,我快步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筆畫了一個大大的笑臉。我轉身時,教室裏已基本安靜了下來——我相信在我動手畫的時候,大部分同學已經看上來了。因爲我異常的舉動讓他們驚訝,畫畫讓他們好奇。有驚無險!

我儘快讓自己平靜下來,微笑着說:“大家練習得非常好,每個同學都很積極,可是有些同學可能忘了剛纔老師提的要求,我們和別人相處要懂禮貌,談話時要面帶微笑。我看你們有些人爭得面紅耳赤的,不是要打起來了吧?”大家笑了,我趁機又問起訓練的要求,大家又回到表演中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說道: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而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在這個教學細節中,學生表演的內容與課堂的實踐要點相去甚遠。如何在不打擊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拉回學生遠離的思維,把實踐的方向正確地引向課堂,而學生也信以爲真,絲毫不減實踐的興趣。這一點我未能及時做到,說明我的課堂掌控能力略差,這是我以後要提高的部分。從本節課的效果來看,作爲成年人,作爲老師,我的“口語交際”仍要繼續訓練,用以提高我對課堂的應對能力。

  《學會待客》教學反思3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互動的一種語言實踐活動,要激發學生人人蔘與交際的熱情,良好的氛圍是前提。

《學會待客》這一話題貼近學生生活,也是很多學生親身經歷過的,爲此,我在設計上力求貼近孩子的生活和實際,課前準備了茶杯、水瓶、水果,玩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創設出實際生活情境。在教學環節上巧妙創設一些情境表演,如師生互動的情景表演、生生互動的角色表演等,創設出一種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孩子在具體的情境中樂於思維,敢於表達,從而學會基本的待客之道,同時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他們的生活技能。

特別是在生生互動中學生都能動起來,說起來,讓整個課堂形成一種羣體互動的氛圍,學生在自己的好朋友面前是最放鬆、最自然的,他們也就更敢於表達,樂於表達,從而達到訓練目的。其次,在整堂課中,我都很重視學生的傾聽能力和說話能力,及時給予評價,比如在師生表演,生生表演後,讓其他學生充分的說出表演中的優點和不足,又一次培養了孩子的聽說能力。在整堂課中,我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交流,表達,表演。我始終用輕鬆的話語,期待的眼神,親切的態度與學生打成一片。本來我還在擔心,課前沒有和孩子們通通氣先表演表演,怕在課堂上出現冷場,沒想到孩子們都很興奮,而且也表演的很好,出乎我的意料了。

可遺憾的是我自己的表演卻差強人意。我的本意是想讓學生知道有時待客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如果出現突發事變應如何應對。可惜我太急於求成了,沒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了,反而演的不倫不類,草草收場了。我應該在孩子們表演完之後,利用導語告訴孩子們,如果待客過程不是這麼一帆風順的話,你們該怎樣隨機的進行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