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4篇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三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14篇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1

一年的高三複習有經驗,也有教訓,有痛苦,基本沒有幸福,反思如下:

一、工作態度上

這一輪,因爲不帶班,教學方面遇到的很多困難是以前所沒有體會過的。別說很少有人肯在語文科上格外下功夫,就是保證上課認真聽講,課下能認真完成任務都是很困難的事情,高三一年尤其如此。作爲教師,我們也不能隨彎就彎,因此這一屆高三,覺得比以往都要累,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吧。在課堂上要盯住紀律,每套卷子幾乎都要批,作文甚至面批,背誦要到辦公室過篩子。對於語文老師來講,這是良心活,想要對得起良心,就必然增加很大的工作量。即使這樣,到了後期也很難落實了,學生的確很疲勞了,課上睡覺很難控制,課下肯犧牲的大概也只有語文,又不讓你批評,一句“我們自己會努力的”就噎的你無話可說了,表面上信誓旦旦,實際上心口不一,老師就只有乾着急的份,所以後期教學效果尤其不好。儘管我依然堅持每一天考默寫,每一天批改,但學生對老師的安排幾乎毫不配合,不背,錯了的責令改完還是錯的,讓你有一種在荒野上呼喊,周圍毫無迴應之感,無比寂寞。

高三複習的確枯燥,所以我們還要儘量豐富課堂資料,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講鑑賞時,必須要介紹作者,時代背景,講古文必須要聯繫相關歷史事件,調動興趣的同時,豐富了歷史知識,積累了寫作素材。這就涉及超多的查閱資料,看過的書記得不準便不好講,學生知識不豐富,挑毛病是很擅長的,所以又加大了工作量。

寒假,我們需要題的時候,複習題跟不上,只好自己組內研究訂了一本二十套的綜合題,之後,校園訂的各種套題紛至沓來,加之,後期校園格外安排的模擬測試,都使我們的時間變的十分倉促,很多題目我們務必精選,老師要提前都做一遍,才能挑選出適宜的給學生做,有時一天要完成好幾套題,加上超多的閱卷工作,很多任務要回家完成是必然的事情,有時星期天沒課,卻一整天也休息不上。

備課組內的工作都盡力而爲,進度安排上,儘量合理,該準備的授課材料、習題、作文等都及時準備好,力爭爲其他老師做好服務工作。

二、教學安排上

能夠說語文的這一次教改是失敗的,也許是爲了減輕學生的負擔,高考語文的考察範圍變得越來越狹窄,字音字形沒有了,標點符號沒有了,詞語運用沒有了,閱讀客觀題基本就是社科文,多半是文藝理論方面的,現代文選考題傳記的難度小於小說,所以基本上就只做人物傳記,固定的題型,固定的分值。文言文閱讀仍是人物傳記,固定的題型,固定的分值,作文便是議論文,我真不明白語文還有什麼可教,高三一年基本就是解題技能的訓練。現代文相對不太重要,而且課本內的不會考,所以,我們一輪複習就只安排了文言文,用了兩個月時間。然後即進入專項,成語病句,詩詞鑑賞,文言文是大頭兒,表達運用和現代文閱讀挑一些講,背誦和作文穿插其中,之後是綜合訓練,其實專項時便帶着綜合,綜合時,又要適當的加一點成語、病句、長短句等專項,直到最後,這幾塊資料學生才真正有了感覺。

這一輪在作文和背誦上我們是格外下了功夫的。作文力爭在前兩年構成一個系列,審題立意,結構,選材,語言……高三時就更細,開頭結尾,分析論據的方法,原材料的運用方法,修辭手法的運用……不厭其精,但是,在考場上,學生時間緊張,做題慌亂,實際上很多方法都沒了,大腦空白一片,基礎好的自然還是好,基礎不好的始終寫不出精品,因此頭兩年的功夫恐怕還就應多下些比較好。但能夠說學生還是構成了必須的作文框架,有了一點大模樣,素材的積累方面比往屆好一些,文章不那麼雜亂和乾癟了,這就是收穫吧。

背誦、默寫是最可恨的,必修和選修教材中諸多要背誦的篇幅,應對平時考試的需要,不能不背,但高考不考。當時有些沒要求背的,如難度很大的《離騷》《逍遙遊》之類的,高考又要考,再加上初中部分的50篇,負擔挺重,就只好一遍一遍的複習,學生記了高中的,忘了初中的,下了不少功夫,卻始終覺得不透亮,真不明白這教改搞什麼怪。

三、尖子生培養上

發了一些題,一些作文書,大部分是本人自費,但學生基本置之不理,很少有去有回。定期找學生談談話,李健飛,趙雪巖,楊凱等關注指導稍多,但作用不大,他們需要解決的更多的是興趣問題,思想問題,更重要的是時間問題,但這不是我能給他們的,有些老師太能佔用時間了(其實稍微改變一下方法,就能夠節省出來,比如把作業打印出來,不要在黑板上抄寫,有時學生還抄錯,導致做半天做不出來,太耽誤事了。而有的科目完全沒有必要整套卷都讓學生做,第一天務必做出來,第二天不必須能講,逼死學生阿)。其實更願意被關注的`倒是從來不被關注又渴望被關注的幾個不聲不響的小差生。

四、成功的經驗

1、作文要堅持序列化訓練,儘量細緻些,並儘早下手。素材積累工作做得很好。

2、利用好網絡,複習題和解題方法等網上很全面,皆可據爲己有。好的素材我都把它放在空間裏,學生有針對性閱讀學習,不必都打印出來,省時省力。

3、成語病句等專項不能一氣呵成,需要反覆訓練。

4、專項複習的參考材料中很多東西並不適用,如文言實詞、現代文閱讀等完全能夠以題帶練。

5、答題規範的指導要堅持始終,構成良好的得分意識。

6、白板用好了挺好的。

五、失敗的教訓

1、學生字太爛,高一高二始終重視不夠,高三已經沒有時間練。

2、學生記敘文、散文不會寫,議論文縱式結構不會寫,高一高二沒有適當練習,太過急功近利,雖然未必影響高考,但也很危險。

3、不明白校園最後半個月的考試安排,沒有及早進入綜合,造成收尾倉促,沒有打出足夠的提前量,只憑經驗辦事。

4、最大的失誤是不該自作聰明地把重要資料放在最後,以爲學生會重視,實際恰恰相反。比如背課文等,此時學生生病的生病,請假的請假,留下的離了歪斜,心不在焉,效果極差,好在這只是我個人的創新,沒有波及全組。

6、金太陽專家的預測可信度不太高,信專家不如信自己,練題還要儘量全面,比如語文閱讀客觀題,專家不但沒預測對,而且金太陽的練習題裏幾乎沒有這種類型的題目,該題目本身不難,只是學生沒有準備,導致亂了陣腳。

六、新一輪高一教學展望

1、現代文選取講,古文重點講。

2、專項訓練在高一即插入,能夠細緻一些,每人負責一部分,構成序列。

3、作文不必按照教材順序,爲了高考,可再細緻一些,構成體系。如果要真正兼顧寫作個性的構成,則要鼓勵學生寫隨筆。

4、背誦部分按照高考大綱要求佈置,初中部分的及早插入,其他篇目只背重點句,別太擔心與八校的比較。

七、推薦

1、推薦校園以後不要再訂語文金太原的專項題了,多年來,我們能用上的就只有成語、病句和鑑賞(這些我們也能夠自己找,他們的題質量實在並不高,不是太負職責),其他全是浪費。各地高考模擬題質量更好一些,東三省的,大慶的都不錯。

2、推薦八校安排授課資料要更合理,選修時講的新聞、現代詩歌等高考又不考,爲什麼沒有選先秦文學,不知是否八校一齊商量的,還是某權威拍腦門定的。

2、推薦校長以後講話慎重,語文這科學和不學是不一樣的,不要把特例當成規律,知識固然在於平時積累,但在知識普遍積累不足的狀況下,高考語文考的更是答題的感覺和技巧,這種技巧是在超多訓練中構成的。這就是爲什麼大作家大學者做高考卷反而不及格的原因。其實我們告訴學生就應學什麼,落實起來往往很難,但你要告訴他們不用學什麼,學生理解起來就太容易了。其他科目學和不學差五十分挺恐怖,難道語文學和不學差二十分就就應嗎?對於還有一點靈性的學生來講結果確是如此,比如章超,而他們的帶動作用就不必說了吧,而且他們忽略的絕不止是課下,關鍵是他們同時忽略了正課和晚課。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2

語文是基礎性比較強的一門學科,語文成績的提高靠的是平時點點滴滴的積累,因此,高三語文第一輪複習就成了整個高三複習的重頭戲。在這一階段中,學生的學習是主體,而教師的教學,也更是起着至關重要的主導作用,現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一、學期初期學生學習現狀分析

我所帶的班級(兩文一理)是學習習慣、學習理念反差較大的班級。理科班學生學習態度較好,學習潛力較大,學習基礎較好,但這些都只是針對他們所喜歡的數理化而言。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上,必須承認,他們還缺乏很基本的語文素養,缺乏很基本的語言感知及運用能力,對語文長期以來缺乏興趣,與其他科目相比投入的精力遠遠不夠,甚至可用可憐一詞來形容;文科班有比較優秀的學生,對語文有較濃厚興趣,但這些是相對於興趣而言的,對應試而言則有很大的能力欠缺,況且,文科生中有一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缺乏較強的上進心,面對高考,這些無疑造成了進入高三時期絕大多數學生還存在着嚴重的學習不足及隱患。

二、高三時期複習訓練的具體措施

鑑於上述學習背景及實際情況,高三時期我與備課組的各位同事在學期初就制定了針對高三全年的複習計劃,並紮紮實實地加以落實:

一、用新理念帶動高三語文複習

近年的高考試題彰顯新課改精神,關注現實生活,關注人生體驗、關注價值取向,注重實際應用,考題更加註重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考試題的生活化、能力化、情景化告訴我們,必須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維、全新的備考方式,才能贏取高考的勝利。

1、複習策略:一輪複習,系統掌握以教材爲載體的知識能力體系,以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古代詩歌鑑賞及寫作四個系統爲主線,小的專題複習穿插其中、分專題分模塊複習的,主要是打通閱讀與寫作這兩個板塊,幫助學生建立相對完整的語文知識能力系統。二輪複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查找知識盲點,有針對性地對知識點進行“切塊”複習。提高審題能力,注重思維訓練,探尋解題規律。做到規範答題。強化讀寫能力,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突出重點,三輪複習主要是蒐集各地高考信息,嚴格按高考題的內容和要求,精選模擬試題,對學生進行高考適應性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解題能力。

2、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課堂教學上,提倡運用“感悟探究式複習模式”。 基本模式:例題引路——感悟探究——鞏固訓練

例題引路:以近年高考試題或模擬試題中的典型試題爲例子,引導學生分析答題的基本要求和思路,並對今後此類考題作前瞻性預測。

感悟探究: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啓發學生:

1、你在做這道題時是怎樣思考的?說說你的答題思路。

2、你以爲這類題將來會怎樣考?學生通過思考、討論,談出各自的看法,師生共同總結,歸納思路與方法。

鞏固訓練:配合練習進行逐項訓練,以此培養學生運用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題的選擇要有典型性;“探究”即是對命題規律的探求,也是對答題思路的歸納和方法的總結,“鞏固”是對思路、方法的驗證與應用,進行有效的訓練從而達到能力層級的要求才是終極目的。當然,訓練的類型要全面,難度要適中,能力要求要到位。

三、複習存在的不足之處

在一學期的備考中我們發現學生中還存在這樣的不足。

1、 學習極其被動。

2、 缺乏應有的基礎,知識面比較狹窄,知識點欠缺,綜合做題能力差,應試能力弱。

3、 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答題不規範,書寫不過關。

4、 學習不注重科學方法,不能及時落實複習、鞏固提高,不善於自己糾錯總結。

5、 寫作缺乏文采和思想的深度。

總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3

試卷分析:第二次月考的語文試卷採用20xx屆海口市調研考的試卷,完全符合新高考試卷的理念和模式。保持了題號與所考內容的一致性,體現了命題保持穩定,穩中求變的原則。

閱讀選材新穎精巧,如文學類閱讀選自熊召政的《誰持彩練當空舞》,文章是“長征精神贊”徵文獲獎作品,雖然學生對散文的理解有一定難度,但對學生有愛國主義的教育意義。

古文難度適中,文言文維持平時專題複習的難度,學生較上次月考得分有提升,古詩命題降低了難度,內容相對好理解,但學生對問題題答題思路和技巧的掌握還有待提高。

作文題目貼合時政,命題充分體現情境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要求,引發學生對時政話題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提升策略:1、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意識,尤其是主觀題,只有審清楚題目,纔能有的.放矢,爭取拿到高分。

2、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對文本解讀到位,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精準答題。

3、加強早晚讀的誦讀,引導學生多讀名家名作,通過摘抄、讀書分享等方式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4、指導學生規範化答題,分點作答。引導學生多做題,進而多琢磨出題人的意圖、出題規律及答案要點,從而獲得高分。

5、科組通過集體備課,多討論交流,在複習備考上下功夫,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4

20xx年6月,我的第一屆學生畢業了。在語文方面,我教的兩個班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兩個文科班總人數是93人,其中120分以上的有3位。110分以上的有16位。100分以上的有32位。其中最高分爲127分,在全縣排名前列。回顧經歷,有很多感慨。但身爲高三教師,位居高中語文教學的最前線,感受最多最深的還是我們如何圍繞高考進行復習。下面就根據一年的經歷談談語文的教學。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在高考中把語文考好,必須做好分析學生、注重策略、總結反思三方面。

一、說說學生。

就自己所帶的兩個文科班的學生而言,高一入學成績基礎不牢固,分班後又因爲某些科目不好或者對考大學沒有信心,所以才選擇文科,可以說語文整體水平很差。這一羣體也代表了普通中學文科班語文的特徵。

(一)對語文學習的認識欠準確。理科科目通過題海戰術能夠在考試中取到立竿見影的作用,所以在複習中的地位很高,它們往往是學生優先選擇的科目。而語文成績的好壞在於長時間積累的多少,很多同學認爲我讀語文,成績也是那樣,不讀也是那樣,結果放棄了語文的學習。但到了高三,語文的150分在高考中也是150分。如果還停留在對語文不正確的認識的情況下,就不可能跟着老師一絲不苟、不厭其煩的去反覆記憶那些瑣碎的語音、字形、成語的東西,去花很多時間和精力面對一篇文章,去潛心鑽研一篇佶屈聱牙的文言文章,就很少在課外主動的去積累、去練習、去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語言素質和文學素養。

(二)學生自身原因。由於我們的學生處在高考金字塔的底部,很多學生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考大學是非常難的事情,加上父母很少過問他們的成績,致使一部分學生乾脆“破罐子破摔”,對成績非常麻木。體現在語文上就是主觀題乾脆不做,只做選擇題。

(三)普遍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一是不注重積累:識記環節抓得不緊,32分的選擇做的很差。背誦默寫不能得滿分。二是不注重回顧總結——高三的考練雖然多,甚至考練過的習題在高考中原樣出現仍然不會做;日常考練大多數時候多多少少都有點流於形式,前學後忘,沒有實效;日常作文訓練停留在完成這個層次上,不能形成連鎖效應,沒有整體效果。三是缺乏大語文的觀念,只滿足於按部就班的寫作文,內容向外拓展不夠,素材事例不新鮮。不能結合熱點寫出體現真、善、美的文章。

二、說說教學策略。

從教師這一角度來看,根據自己的學生特點對症下藥,變被動爲主動,非常重要。

(一)讓學生重現認識語文。高考對於文科生來說,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給學生灌輸語文成,則高考成;語文敗,則高考敗的思想。注重在完成教學環節的基礎上注重人文教育,讓學生髮現語文的.美,讓他們愛上語文。再從應試角度上,讓學生明白選擇題的好壞對語文成績高低的影響。

(二)教學環節的實施。高考語文成績的高低,教學環節的策略也很重要。我們的學生情況是基礎薄弱,我們要想取得好成績就要有的放矢。下面說說的教學過程:

第一輪複習:8月—3月“一模”前。重點是全面落實考點要求,夯實基礎,構建知識網絡。

1.完成的內容及順序:

(1)課內文言文複習。(8月份完成)

(2)高考文言文專題複習。(9月正式開學—“國慶假”結束前完成)

(3)詩歌鑑賞和語言基礎知識。(10月-11月)

(4)現代文閱讀(必考、文學類、實用類)。(12月-1月)

(5)語言表達、字詞、拼音、病句等。(2-3月)

(6)古詩文默寫。(每週二次)

(7)作文。(每週一次)

2.使用資料:

①《名師面對面》複習用書、備課組自編資料等。

3.達成目標的具體操作:

(1)課內文言文複習。

重點:高中語文教材必修1-5課文及《唐詩宋詞元散曲》、《唐宋散文選讀》中古詩文要點的回顧與整理。(重點是古文)

複習方式:指導學生按一定順序分別複習課文,朗讀課文(主要利用早讀、課前),理解文意,重點整理文言實詞(多義、通假、古今異義、活用等)、文言虛詞用法、特殊句式(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被動句等)、重點語句翻譯、課文內容素材積累整理等。

(2)高考文言文專題複習。

複習方式:文言文複習儘量結合前階段課內文言文複習的內容,以幫助學生掌握;充分利用高考考點專題突破用書相關考點解說(本部分針對考點,對考生進行應試策略及技巧上的指導,指導學生應試策略及答題技巧,引導考生形成解題、答題的科學思維),結合經典高考試題進行;完成與各考點對應的高考經典試題。複習中重在掌握高考要求,掌握相關文言知識,提高應考水平。每天一練一講。

(3)詩歌鑑賞和語言表達。

複習方式:備考時充分利用高考考點專題和名師面對面相關考點的講練,特別是表達技巧、思想內容、藝術手法的講練。使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有系統的把握;並結合20xx年各地詩歌鑑賞題講練。

(4)現代文閱讀(必考、文學類、實用類)。

複習方式:充分利用高考考點專題突破用書相關考點解說,結合經典高考試題進行。複習中重在掌握高考要求,培養閱讀能力,掌握讀懂文本的基本方法,讀懂題目的方法,解題的方法,提高應考水平。

(5)語言基礎知識

複習方式:高三此部分內容採用以練帶講的方式,在2-3月份與語言表達同時進行,每週用兩節課複習,在學生閱讀高考考點專題突破用書相關考點解說的基礎上進行點撥,指導學生完成相關訓練。並在下午第八節課按計劃完成25分鐘專項練習。

(6)古詩文默寫。

複習方式:高二就發放高考要求背誦的內容資料,利用早讀背誦,並進行檢測。高三主要以檢測過關爲主。要求逐篇(首)默寫過關。

(7)作文。

一週一次大作文訓練,在高一、高二作文序列專題的基礎上分文體分專項序列訓練,突出記敘文、議論文、議論性散文的寫作。(還要結合課前演講、素材積累、讀書筆記、周練進行)

4.要求:

①利用好高考考點專題突破用書,落實好考點要求;

②引導學生自覺構建高考知識網絡;

③講練到位;

④充分利用好早讀和語文專項訓練時間。合理安排課後訓練。

第二輪複習: 3月“一模”— 5月“二模”,重點是知識遷移,提升能力。

複習方式:

①針對第一階段備考中存在問題以及高考變化作相應補充,進一步突破學生的難點。

②重視練和測,在練中夯實基礎,在練中培養感覺,練出速度。

③基礎知識訓練保持一定的訓練量。

④作文方面加強“創優”指導。

⑤指導要做到“三講三不講”,即“講思路、講聯繫、講方法;學生會的老師不講,學生自己看書後(或互相研究後)能會的老師不講,講了以後學生也不會的老師不講”。特別要引導學生養成做題後反思的習慣,做到每做一道題有每一道題的收穫。

第三輪複習:5月“二模”—6月,重點是補缺補漏,調整心態。

複習方式:

①對照考綱查缺補漏;

②對一模出現的問題進行查缺補漏;

③抓學生的“增分點”。

④作文方面進一步進行考場作文的強化訓練以及考場作文“救急”措施的訓練。

⑤精選各地模擬題,重組或改編,爲有針對性地突破重點和薄弱環節進行訓練。不浪費一秒鐘,不空說一句話,不枉做一道題。

⑥加強個別輔導,進一步規範答題,防止非智力失分。

(三)教會學生有的放矢。在高考中,非智力因素很重要。我告訴學生要認真分配好120分鐘,前90分鐘做作文以外的題目。過了90分鐘,再多沒做好也應該先放下先寫好作文再說。對於作文,字一定要寫工整,字數一定要寫滿800字,開頭要採取適合自己的方式點題,中間結合例子夾敘夾議,結尾採取一定的句式扣題!

三、說說總結反思。

要提高高三語文教學質量,要結合學情降低考查訓練的難度,精心設計考查訓練題,還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時間,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成績,實現提高。一年的高三備課,在這一方面我個人覺得做到不夠,以後要在這一方面大做文章,結合本省的高考題出好每一份試卷,把空間適當留給學生,通過不斷的總結,才能在教學上“更上一層樓”。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5

北京市20xx年開始自主命題,20xx年開始有獨自的《考試說明》。四年來,北京卷試題從全國卷的基礎上出發,逐漸走出自己的特色。作爲地方自主命題,所受束縛相對較少,命題組的個性特漸露崢嶸。這些個性特徵體現着命題組對語文考試,乃至對語文教學深層次的思考。今天,我們嘗試認識這些特色,反思一下我們的教學。

一、20xx年北京試題知識含量增加,這種增加帶給我們哪些思考?舉例說一下。

第13題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寫,由過去的4分增加到6分。這是一道純知識題,考查內容爲《賈誼·過秦論》、《孔雀東南飛》、《李賀·李憑箜篌引》、《姜夔·揚州慢》,涉及到古文、詩詞,兩漢、唐宋,範圍更寬,難度增加。從實際情況看,失分也應比較多;當然我們可以預期,題目的區分度也會比較好。

知識因素含量高的題目,例如考查字音、字形的題目,一般來說,區分度都會比較好。這也反映着語文知識與能力的相關性

但是,我們也有必要注意它的導向性,權衡它在語文教學中的利與弊。第13題要求默寫的八句,基本都不屬於一流名句,不是中華文化中最精粹的內容。學生即使在備考前強化成誦,也難以成爲持久記憶,除了專業人士,大概誰也不會凝定爲持久記憶。背誦默寫,是需要理解,需要興趣的,是需要與思維能力、語言能力有機結合的。

名句在流傳過程中能成爲一流,不是誰冊封的,正因爲這些名句易於理解,富含興趣,相當程度地活躍在現代人的思維、語言中。不錯,第13題的確在語文教材和《考試說明》要求默寫的範圍之內。

可是,如果能夠把《考試說明》劃定的篇目一字不差地背下來,尤其在單純爲了默寫分數,完全脫離理解、興趣和鮮活的思維和語言應用的情況下,需要多少時間和精力?語文老師往往會圈定一些重點,一流名句會被囊括在圈定的重點範圍之內。語文老師爲什麼要圈定重點呢?

一是考慮學生時間與精力的實際,

二是刺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三是以此充實、鍛鍊學生的思維與語言。

這第三點已經爲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識和實踐。而且學生在寫作中也能應用,嫺熟地引用名句,形成論證的力量。但他們的默寫成績並不樂觀。

固然,語文老師的目的是分數,但學生也會在分數的驅策下不自覺地豐富語文積澱。現在試題突破“一流名句”的範圍,突破了老師圈定的重點線。在這種導向下,一部分同學要佔用大量時間完成《考試說明》的要求,而並無多大語言積澱的意義;一部分同學,或時間,或精力,或興趣不逮,索性放棄。

畢竟在現行的教育機制和求學心態的氛圍裏,語文學科已淪落爲弱勢科目。現實中,高考幾乎是高中學習的唯一動力——令人惋嘆,令人不滿,甚至令人憤怒,但這是現實,我們不能不充分顧及的現實。

二、《合歡樹》閱讀題告訴了我們什麼?

05年北京高考閱讀題《合歡樹》在文學鑑賞的要求上可說是跨出了一大步。這一大步邁得考生們極不適應,本來已經讓學生最爲頭痛的大閱讀,這次更應是答得慘不忍睹。

1、首先,看閱讀文本的選擇。

前三年北京高考的閱讀文本,更體現出理性色彩,說理的意味比抒情濃,作者的情感沒有那麼含蓄和深沉。這次在文本選擇上完全不同,選了一篇意蘊很深的真正的散文,其特點是沒有生字生詞障礙,沒有背景知識障礙,不會因文外因素干擾閱讀。較少情感體驗障礙,能夠引起學生共鳴。作品主旨大致明瞭,但深入理解作者的獨特感受卻不易。作品的情感線索並不明顯,需要讀者認真品味方能找到。文中的深沉含蓄的語句影響對文本的深入理解。

這顯示了命題人在文本選擇上的要求——這樣的文本將是考查的重點。

而我們平時訓練缺乏。

2、學生的閱讀問題

問題很多,如果究其根源,在於學生沒有良好的閱讀意識。

學生讀文章缺少句間關係意識,他們不願一句一句讀,也就不能根據句間關係整合出新的意義;他們缺少主旨意識,不能根據文章主旨思考問題,也就不能回答最後一段話的含義;他們缺少統觀意識,只會根據支言片語做出判斷,也就不能答出第一段與後邊真正的結構聯繫;他們缺少文本意識,忘記了要理解作者怎麼說,而是想着自己怎麼說,於是根據自己的背景知識得出“‘我’以前厭煩母親”的荒謬結論。

3、教師應當起的作用。

閱讀能力提高無捷徑可言,但浮躁的心態使許多學生,也包括老師誤以爲有什麼靈丹妙藥一下子找準答案,因此,他們不願意靜下心來思考,深入理解文本。

我一直不太主張情緒化的批判考試題,我總相信,命題人一定對文本有着深入的瞭解,他們的題目和答案往往是文本理解的典範,同時也是對考生閱讀能力要求的具體化。即使我們的學生答得再不好,即使他們的題目出得有些脫離學生實際(這次有些題確實是這樣的),但只要答案是合理的,我們都應該看做是對學生閱讀能力提出的新的具體化的要求。我們能做的,就是經過認真的分析,包括分析試題和學生答題情況,然後制訂正確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而這一切,都建立在吃透文本和試題,吃透學生答題情況基礎上。

這就是《合歡樹》試題告訴我們的。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6

近期我校高三語文主要是以文言文一輪複習已基本結束,在文言文複習的過程中,我一直思考文言文究竟應該如何來指導學生進行復習。期間,根據新課程改革六字方針——自主、合作、探究,根據課程改革提倡的“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並依照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關於課堂教學的指導精神,參照我校的文言文教學基本流程設計,結合我校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對文言文複習課的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做了很多的探究,由各種教學模式的嘗試,到新模式的初步定型,到不斷完善,直至教學模式的最後確定。儘管現在看還談不上成熟,但至少已經基本定型。現總結如下:

(1)依據考綱的要求,以學案導學的形式明確複習的目標要求,明確需要梳理、掌握的重點內容,尤其明確複習方法,指導學生自主複習。其中,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有專門的學案,來加強學生的系統性學習。(課前時間)

這一個環節也可放在課上,不過鑑於充分性的要求,最好放在課前進行。在前一節課快結束的時候,以學案的形式,把這節課複習的目標要求、複習的內容以及方法告訴給學生,讓學生在課下先自主複習。目的就是讓學生對所複習的內容先有一個比較熟悉的認知和切入,讓學生能帶着點問題繼續進行下一個環節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檢查複習的情況,讓學生展示自己複習的成果,進而明確本節課教學重點和難點。(10分鐘)

首先讓學生自由交流一下複習的情況,嘗試以合作的形式解決在前一個環節中出現的問題——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及時告知老師。爲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也可以以做平時訓練或板書等形式對學生複習的情況進行檢查,讓學生在自我展示中發現自己的問題,並嘗試以與同學合作學習的形式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不了,及時告知老師;當然老師要時時關注學生複習的進展。對在這一環節中同學們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要及時幫他們解決:個性的問題,隨機當面單獨指導;共性的問題,作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下一個環節中進行集體指導。

(3)集中突破重難點,並作適當拓展。(25分鐘)

依據考綱的要求,就學生複習過程中遇到的`共性疑難進行講解,對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作系統梳理;目的是彌補缺漏,幫助學生建構較爲完整的知識體系。具體來說大致有兩種操作模式:一是通過串講的形式,梳理重難點;二是以學案導學的形式,給學生提供現成的總結好了的材料,指導學生去讀,去背,去記,去理解,去頓悟。當然,在記憶過程中我們也將“課內”與“課外”的知識綜合複習,鞏固。

(5)整理感悟,能力提升。(10分鐘)

引導學生做好總結,做好一節課教學內容的整理,讓學生在梳理課堂內容的過程中,獲得對知識的感悟,獲得能力的提升。可以是整理課堂筆記的形式,也可以是整理錯題的形式,還可以是寫學習反思的形式。另外,給學生補充一些材料,讓學生充分地佔有材料,拓展視野,提升能力。

(4)訓練鞏固,點撥指導。(晚輔導時間)

讓學生當堂做精心設計好的訓練題,以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鞏固所學的知識。訓練要限時,學生做完後,學生之間可互改,相互糾錯,解決不了,教師點撥指導。

這五個環節,從教師教的角度可用五個字來概括:標—診—授—點—留。“標”,出示目標及要求,讓學生對將要掌握的內容以及所要達到的目標非常清楚;“診”,通過小練習,檢查學生複習的情況,及時爲學生糾正錯誤,診斷學生薄弱點,以此確定本節課傳授的重點;“授”,依據考綱考試說明的要求,對本節課的重點內容作梳理,傳授知識,破解困惑,建立知識體系;“點”,指導學生訓練,訓練結束後有針對性地點撥;“留”,最後,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或整理,或總結,或反思,以期有所領悟、提升。

從學生學的角度,也可以用五個字來概括:學—查—理—練—悟。“學”,學生先自學;“查”,通過自主複習和練習,自查不足;“理”,在老師指導下進一步梳理知識,大腦中形成知識網絡,並且在理的過程中,解除困惑和誤解,充分認知;“練”,練習鞏固,應用能力提升,練後糾正;“悟”,在總結反思中領悟提升。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7

高三語文複習已經二個多月了,回顧這段時間的語文教學,有很多值得總結和深思的地方。我們學校學生語文基礎差,學習動力不足,課堂不能很好配合老師,課後作業不交,書寫馬虎,作文一塌糊塗面對如此現狀,我立足現有實際,“狠抓基礎知識,重視閱讀寫作,傾情課堂教學,盡責課內課外”,真心對待每一位學生,全力投入到語文教學實踐當中,努力把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

一、認真研讀新課標,爲語文教學指向導航。

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來實現的。語文教學在近年來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自“新課標”頒佈以來,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呈現出不少新的氣象、新的景觀,那種統得過死、教得沉悶、學得刻板的格局正在改變。

1、“新課標”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

教育部制定的語文“新課標”,對語文課程作出的權威性規定爲“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工具性和人文性體現的是讓學生通過專門的學習學會母語,學會運用母語將來好從事社會工作,創造和享受美好生活。追求的是教者要善於把教學目標轉化爲學生的需求,實現教

師的角色轉換。突出的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其核心目的是爲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即每個學生全面的、充分的、自由的發展。

2、“新課標”爲語文課堂教學增添了活力。

教育部新課標下發後,廣大語文教師放下了思想包袱,廣泛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尤其在我校安裝各班教室安裝上多媒體之後,語文教師使用的頻率最高,學生上語文課的激情高漲,無論是教者還是學生,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正是藉助這些先進的電子手段,把以前用語言很難講明的意境通過動漫等形式展示出來,達到“教師一鍵波動,學生一眼既明”的.效果,也在無形中提高了教師和學生的思想修養、理解能力和審美情趣。

二、深入研究高考卷,爲語文複習尋找規律。

語文教學到了高三年級,整個教學任務已經完成。剩下的時間就是在高考前,抓好語文複習任務。在正式展開復習之前,我認真研讀了20xx年考綱、考試說明以及20xx~20xx年五年江蘇高考試卷,認真分析,深入領會,研究變化,明確方向,制定方案。

針對高考語文的近幾年的形勢,我們採取瞭如下做法:

1、認真制定高三複習計劃。

“心有考綱,備考不慌”。考試說明是命題的總則,也是我們複習備考的總綱。認真研學考試說明,對於備考至關重要。

爲了高三教學有的放矢,少走彎路,高三教師一定要先熟悉考卷框架,掌握題型與分佈,落實各知識點的構建,抓住典型題目和創新

題目,舉一反三,制定高三複習計劃。

我們備課組沿襲了以往的好習慣,知識點落實到人,資源共享,注重集體備課。在此基礎上制定了高三語文複習三個階段計劃。即:教材複習理清知識點,專題複習發現學生長處,綜合模擬分析試題思路。明確了目標,複習時自然知道訓練什麼,怎麼訓練,也就容易事半功倍。

2、着重強化知識點。

“教材是個例子”,高考試題與教材的關係是“流”與“源”的關係,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高考試題雖不直接取材於課本,但考查的知識大多是課本直接或間接涉及的內容。

對照語文考試說明的要求,我帶着學生對於教材中的知識進行了梳理歸納和總結,將教材的一些內容進行同類合併,做到由一個知識點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例如複習文言文時,就要求學生重新學習高中必修課本中的文言文,從課文中積累文言文知識。與學生共同歸納考試說明要求掌握的120個實詞、18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然後交給學生解題技巧,同時做一篇文言文閱讀,通過閱讀訓練一邊給學生積累文言文知識,一邊熟練解題技巧。

同時,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寫中我們狠抓了考試說明中要求必背的初中50篇,高中14篇。複習時我採取強制性定篇定時檢查的方法,每個星期指定背誦篇目,並以默寫形式檢查,默寫不出的,抄寫三篇,再默寫,直到默寫出爲止。這方法效果還不錯,學生默寫過的一般能寫出。

3、因材施教到個人。

每次測驗之後,我們都認真分析,找出薄弱環節,與學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與學雙方存在的問題。我們發現學生的失分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面:語言知識運用的成語病句題、文言文翻譯、詩歌鑑賞、文學類文本閱讀中的探究題,還有作文。我們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注重過程管理,瞭解每個學生錯在何處,爲何錯,要求答錯的學生要找出答錯的原因,並改正,掌握避免差錯的規律。在瞭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把能得分的考點講詳做細,爭取能得分的不失分,能得高分的不得低分。力爭把目標落到實處,細化內容,序化訓練,深化輔導。

對病句題,可不必過多地關注專業知識。學生知道有六大病句類型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等等,但是一個句子擺在你面前,你卻看不出來它是不是病句,找不出錯之所在,那麼你所知道的這些專業知識等於是擺設,沒有任何實際作用。而如果你語言積澱比較豐厚,對語言的感悟和把握比較敏銳,一讀,就知道,這個句子有毛病,那就可以了,就此判定這個句子是個病句,沒有必要非知道它屬於哪一種錯誤類型不可,而且學生對於語法知識是特別的頭痛,這樣師生都減輕負擔。

對詩歌鑑賞,我們將在12月份進行復習,打算分三步進行:(1)進行題型示例,精選出詩、詞、曲鑑賞題作爲例子,讓學生對這類題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消除其神祕感。(2)把詩歌中常見的意象、表現手法等整理出來作爲一般常識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領悟詩歌中的意

象,體會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現手法。(3)歸納詩歌鑑賞的一般方法,引導學生理清鑑賞思路,注意答題的針對性和完整性。同時幫助學生整理歸納出12種詩歌鑑賞題型,熟悉答題步驟與答題術語。

4、提高效率上好講評課。

進入高三,面臨着內容多、任務重、時間緊等一系列困難,學生的複習訓練也很多,但我們不能因爲時間緊就忽略訓練和試卷講評的過程。我認爲認真抓好講評課的重要環節,通過講評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提高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習慣,是高三複習教學的一條有效途徑。講評前認真分析試卷,有明確的目的性;講評過程引思路、給時間、講技巧、富有針對性;講評後,引導學生領悟小結,注意深化鞏固,突出實效性。講評時要講清試題的角度,即這道題是怎樣來考的;還要講清解題規律或方法。如判斷語句是否有語病常用三種方法:語法結構分析法、邏輯事理分析法和表達效果分析法。而對一些經典題型,更是不厭其煩地講,不僅是老師講,而且也讓學生自己講,講得不對,其他同學補充,直到講對爲止。尤其是文言文和現代文閱讀,每道題我們都不厭其煩地講思路,講答題套路,時間長了,學生在這方面的習慣也就養成了。

另外,講評中還特別注意堅持正面教育,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批評、指責、揚一批人壓一批人,或者以“高考題比我們的練習更難”相威嚇,都只能收到適得其反的負面效應。

三、注重積累,拓寬學生的視野。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8

議論文寫作是高中階段作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對高中生進行思辨能力訓練的極好途徑。議論文寫作的好壞不僅僅關係到學生在高考中得分的高低,還關係着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寫作能力的培養。但是,目前的現狀是高中生不會寫議論文,甚至是不知什麼是議論文。一提到寫議論文,學生就手足無措、抓耳撓腮、無從下筆。即便 逼 他們動筆,寫出來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個別學生甚至連議論文的 格式 都不懂,或論點不明,或論據不足,或論證不力,或結構混亂。寫不好加上不想寫,使得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步履維艱。 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主要從學生寫作和教師教學兩方面總結如下:

一、學生議論文寫作水平偏低的原因:

1、不知如何論述。好多學生碰到一個論題後,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展開。用俗話說,這是沒有找到論述的'竅門'。實際上,對某一問題進行論述,可以從不同角度展開。遵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即分別解決'是什麼'、'爲什麼'、'怎麼樣'和'如何'的問題。如寫《誠信》,就可以寫什麼是誠信,如今社會爲什麼需要誠信,如何做到誠信。

2、不會論證分析。論證就是要'擺事實,講道理',但具體到'如何擺'和'怎樣講'時,卻不甚得法。簡單點說就是不知道如何把論點和論據連接起來。往往是論點一擺,再緊接着就是 例如 ,或者寫上幾段名人名言,文章就結束了。中間沒有闡釋句,對論據也缺乏概括性的分析。總之一句話,有論點,也有論據,但水油分離,毫無論味。無非就是觀點加材料的疊加。這包括:a.不善於從現實生活中, 特別是從親身經歷中提煉論據;b.有了充分的論據,但在論證過程中,不能做到正反對舉,點面結合,詳細映襯,古今中外並存,事實事理俱在。於是,形成材料堆砌,使人莫衷一是.不會揭示材料的內涵。

3、材料積累不夠。舉例不過那麼幾個:中國的屈原、項羽、司馬遷、張海迪,外國的愛迪生、牛頓、居里夫人。即便列舉出來也不會多角度尋找與論點的關係,只是老一套。以致材料不能爲觀點服務,說不出道理,爲了湊足篇幅,只好寫些不着邊際的話。

知識面狹窄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生不關心時事、不關注社會。許多學生仍然是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教科書 。因此他們寫議論文僅僅是說說大話空話,引幾句名人名言,或用幾個陳舊得發 餿 的前人的故事。二是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儘管素質教育的呼聲很高,但應試教育仍暗潮涌動,學生忙於應付堆積如山的數理化作業,很少有時間看課外書,更不用說去讀讀政論文了 。

二、教師的議論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作文教學存在重記敘文輕議論文的輿論導向。一些專家認爲高考作文應寫富於生活氣息的活生生的記敘文,大力提倡寫記敘文。它可以讓學生關注自身生活,有話可說。而認爲議論文需要一定的生活經驗的積累,邏輯思維能力要求過高,學生不會寫就不要寫。因此,這導致一線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忽視議論文。久而久之,學生也認爲議論文不會寫無關緊要。

2、急功近利的教學方式導致教師不重視議論文教學。許多教師迫於應付種種考試而疲於奔命,卻忽視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如速讀習慣、作讀書札記習慣、使用工具書解疑的習慣等等。有時爲了趕進度,隨意壓縮課時,把教材內容擠成 壓縮餅乾 硬餵給學生,結果食而不化,嚴重影響了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

3、議論文教學只把傳授議論文的基礎佈局和寫法方法當作提高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的法寶,只講解與論點、論據、論證有關的寫作知識,或單一的指導學生議論文的結構,卻沒有或很少針對論證分析進行教學,以致於學生似乎聽懂了該怎麼寫的道理,掌握了議論文寫作的基本思路,但仍然不會論證分析,學生議論文寫作存在的問題絲毫沒有解決。

針對議論文寫作存在的雙方面的問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怎麼 辦?我想只有遵循八字原則:對症下藥、事半功倍。纔是改變現狀的解決之道。

一、教師必須轉變觀念,重視議論文教學。

不論是議論文還是記敘文都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寫作文體,而且從某一程度上看,議論文比記敘文更加重要。議論文是用邏輯、推理和證明,闡述作者的立場和觀點的一種文體。

因此,在寫作過程中,論點、論據、論證過程缺一不可。議論文的這一特徵要求學生具有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良好的材料駕馭能力。可以說議論文寫作對學生的要求更高,學生學習議論文的寫作,可以鍛鍊他們的思維,使他們的.心智快速成長起來。同時議論文寫作的高要求對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閱讀面和視野的擴大都有重要意義。

分析江蘇省20xx年至20xx年的高考題目,有一大半題目也比較適合寫議論文。如06年的《人與路》,09年的《綠色生活》,10年的《品味時尚》,11年的《拒絕平庸》,12年的《憂與愛》。這些題目相對而言,記敘文寫作難度要大。而寫議論文思想更深刻,立意更高遠,更具備現實意義,文章更容易出彩。

所以,教師應該把議論文教學提升到與記敘文教學相同的地位,重視議論文教學,同時也要對學生強調議論文寫作的重要性,從思想上改變觀念。

二、教師要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並學會挖掘、運用素材。 用事實證明道理,這是議論文最常見的說理技法,也是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廣泛運用的手法之一,其關鍵在於事例的選擇。優秀的學生往往能夠從熟知的事例中出新、出巧,轉換思維,給讀者以多方面的思想震撼,從而更好地論證話題。一篇好的議論文,必然有好的素材對其進行支撐。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對素材進行積累、挖掘和運用。

首先,指導學生建立 論據收集本 , 豐富自己的素材儲備庫。同時,教師在每天的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平時積累的素材在課堂上分享。也可以讓同學們把素材本互相傳閱、交流,這樣一個同學所積累的素材變爲全班同學的素材。例如:'著名主持人楊瀾當年放棄央視主持工作,毅然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新聞傳播學,而今成爲我國最著名的女主持人之一。'這一素材通過大家討論,發現這個素材可以用於:學會放棄、堅持等話題之中。學生通過這樣的機會,素材積累增加了,素材運用方向也增多了。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9

反思以往的高三語文複習教學,我認爲要提高高三語文複習的有效性,必須認清教學的三大禁忌,卻也正是高三教師採用最多並樂此不疲的基本模式:大量講述,大量訓練,對學生大量的不斷地否定。這種做法的弊端不僅體現爲主賓倒置,取消學生主體參與,教師過於居高臨下,而且這種做法:“投入”多,“產出”少,得不償失;曠日持久,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講述訓練中被抵消;在無效訓練及其帶來的失敗的心理壓力下,學生就會逐漸喪失提高語文學業水平的信念,士氣日益低落,陷入簡單應付的狀態。

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中主張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發展要充滿信心,併爲每個學生提供理想的教學,提供均等的學習機會,爲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幫助,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理想的、適合自己個性需要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這是一種樂觀主義的、面向全體的'學生觀,也是關注到了學生心靈需要的教學觀。

我認爲,學生了解了自己,明確了學習目標,纔會有奮鬥堅持的毅力,纔會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纔會感受到自己的每一點進步,併爲之而欣喜。

高三語文老師必須正視學生的差異,應該幫助學生把學習的內驅力真正化爲學習的動力,幫助學生分析自己在語文學習上的優勢和薄弱環節,從而制定符合實際的個性化複習方案。我們可以設計一張自我反思自我評價的表格,表格上根據高考的各個大項,從語知語用到作文,分別呈現,然後由學生自我反思總結,明確各自的優勢區域、薄弱環節,然後根據其基礎、能力、發展前景、努力方向等,與學生交流、討論,共同商定,然後選擇最易達成目標,指導學生制定完成目標的方法,進行重點突破。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今後的複習工作的建議

1、精心備課。高三由於教學任務緊,一些老師不重視備課,有的備課不深入,不細緻,不關注學情,缺乏針對性,有的備課只重知識,不重視教法及學法指導,從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所以我們要加強對備課環節的研究,提倡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相結合,專題備課和單元備課相結合的備課方式。

2、關注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必須活化教師的引導作用,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主體”與“引導”的有機聯繫。作爲教師課堂上要關注:

(1)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的講解必須瞭解學生的學情,要與學生的需求相符合,做到有的放矢,講解的內容是:易混點、易錯點、易漏點,不做無用的講解。

(2)要關注學生的參與情況、學生的學習效率,克服教學活動的無效和盲目的指導。

(3)要關注個體差異,採用分層次教學,使每個學生都有進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學中做到“三多”:上課多提問一點、作業多面批一點、平時多關心一點。

3、佈置作業。高三教學中存在問題是作業量不合適,內容和形式不科學,作業的功能發揮不夠。教師佈置作業在認真分析學情的基礎上,關注學生的學習差異,精選切合大綱和教材要求的典型習題,針對不同對象,佈置不同程度和不同數量的作業。做到作業具有針對性、代表性、典型性,能舉一反三,作業要及時批閱反饋,由此達到學生通過作業鞏固知識,熟練方法,進行做題規範性的訓練的目的。

4、檢測訓練。把握高考命題的規律,能科學地選擇命制適合學生認知規律的試題,試題要有針對性、實效性,不留知識上的盲點和認知結構上的缺陷,要立足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搞好多種形式的考試,檢測後要注意講評的時效性,儘量縮短檢測與講評的時間間隔,保證測試的效果。

5、運用信息。教師應潛心鑽研對比分析《考試大綱》和歷年考試題,全面瞭解考查的知識範圍,新增加的知識點,題型的變化,能力的要求,在複習中有意識的把能力要求滲透到教學中去,這樣就防止了複習偏差。注重信息收集、整理和處理,對外來信息要認真篩選使用,充分發揮信息的作用,增強高考輔導的針對性。

6、語文複習。語文科是每年高考中分值最多的科目之一,對於文科生來說,語文是基本科目(文科生的語文成績一般來說都比較好,高考每位考生分數拉不開差距)一定要注意保持較好的成績,以至於高考不會因爲語文而受挫;對於理科生來說,語文是發展科目(理科生的語文相對差一些,所以作爲考生一定要把語文成績提上去)一定要重視語文成績的提高,這樣高考也不會因爲語文而受挫。因此說,學生語文成績的高低,對升學有很重要的影響。那麼如何來提高語文成績呢?

(1)目標明確,全面系統複習。要有計劃,有目的,依據《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的要求,迴歸課本,全面系統地複習。

(2)重視積累,抓基礎知識的落實。近年來高考語文知識及運用部分的`內容大體相當,因此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還是應該加強。

A、熟語運用題學生要經常性的注重積累,做有效的辦法是每週積累30個,一學年積累1200個這樣在高考中就不會出現丟分失誤。

B、病句修改題學生應當在日常訓練中找規律,對比歸納常見7種病句的幾種形式,選擇判斷即可。

C、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題學生主要注意空間順序、時間循序和邏輯順序的把握;要注意相關應用文的學做要求;要注意擴寫、壓縮、選用、仿用句式的變換中語言流暢運用;要注意常見的8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D、去年常見的名句名篇的默寫,考生失分多,原因是考生爲了節省時間只背寫名句,可是考題是隨意在文中選擇幾個句子,爲了防止十分現象的出現,今後在這個試題的複習上要注意規定篇目的全文默寫訓練。

E、閱讀能力的培養。現代文的閱讀主要注意主題、線索、結構的把握,並根據現代文閱讀中的客觀題尋找答題信息,注意對文句文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養,重視散文鑑賞,要學會針對問題來分析判斷文章的內容,回答問題力求全面準確,探究性問題要有高度、有創意。古詩的鑑賞主要分題材進行訓練,側重主題思想、內容的概括、藝術風格、表現手法和表達手法的相關訓練。文言文的翻譯在把握特殊語法、文言虛詞、實詞的基礎上,主要注意做到信、達、雅的訓練。

F、作文訓練要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自然、關注生態、關注發展,注意鮮活材料(經常收看焦點訪談、新聞調查、新聞聯播、科技頻道、感動中國人物等節目)的積累。教師要依據《考試大綱》側重於擬題、議論文和記敘文的訓練指導;學生要訂閱《微型小說》、《青年文摘》、《讀者文摘》、《意林》等雜誌來增加閱讀量,開闊眼界。

當然,高三語文複習備考中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重視,如積極配合高羣體作戰,注意課外延展和傳統文化知識方面的積累等。這樣我們的語文高考就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高三,猶如馬拉松長跑的最後衝刺部分,稍有閃失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因爲我是第一年帶高三,所以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在鄧老師等備課組老師的幫助下,我對複習備考逐漸熟悉起來,高考結果兩個文科普通班均取得市平均分以上的較好成績。

反思成績的取得,就個人而言,我認爲要以新課標爲指導,夯實“雙基”,突出重點,堂堂落實。

在此,我理解的“雙基”仍然是基礎知識與基礎能力。考綱考查六種能力,分別是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鑑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能力,就基礎知識而言,考察內容包含識記中古詩詞默寫,文言實詞意義積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爲、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十八個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幾種句式用法,語言文字運用中需要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和識記並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範漢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積累常見詞語(包括熟語)的意義,弄清“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餘、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幾種類型病句的特點。掌握常見修辭方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覆、設問、反問。

此外,基礎知識還應該包括選考中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以及訪談、調查報告、新聞、傳記、社科論文等實用類的文體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詩歌常用表達技巧、常見題材、體裁特點、語言特色、古典意象等知識;作文常用文體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的特點與寫法;謀篇佈局的技巧等。當然,廣義理解積累,還可以包括閱讀量的積累,作文素材的積累,人生觀與價值觀的積累,但我認爲在高三備考階段,能做到狹義積累就足夠了。

基礎能力的形成是以基礎知識爲前提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不是空中樓閣,但它又高於基礎知識,缺乏基礎能力的培養,基礎知識就如散落沙子,是零碎不成系統的,是不能建構於學生知識體系中的,故而,在備考階段,教師應多些方法指導,也即概括總結然後讓學生訓練變成基礎能力。

以探究能力舉例,首先應該明確選考兩種文體所考查能力的差異。文學類文本是這樣定義的⑴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豐富意蘊,⑵探討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⑶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而實用類文本則是這樣定義的⑴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的深層意蘊,⑵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⑶探究文本中的疑點和難點,提出自己的見解。

因爲文本文體的`特性,故而在考查能力上其措辭是有差異的。文學類文本是表現型的,是社會生活經過作家內心主觀心靈加工過的藝術生活,甚至優秀作品往往是時代與民族的縮影,人文性非常強,流傳久遠,所謂形象大於思維,所以它具有多樣闡釋性,“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因此,探究能力用詞是“豐富”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而實用類文體則比較客觀,即時性強,主題較爲單向,所以探究能力用詞爲“深層”意蘊;“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疑點和難點”。

其次,針對不同,在培養能力上應區別對待。對實用文體,應該是在分析綜合、理解鑑賞基礎上,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人生觀,認識文本敘述對象體現的精神與人生價值,同時培養學生質疑釋疑能力。而文學類文本,應該是在掌握常見表達技巧、塑造人物方法基礎上,培養學生聯繫作家寫作風格,結合時代背景探討其豐富的含義。

總之,“雙基”是我們備考的根據,也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法寶,只有把基礎打好了,才能把學生安全送抵高考考場。然而,因爲備

考時間的急迫,因而在具體備考過程中,我們還必須突出重點,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重點需要結合學校學生的實際,就我所教學生說來,我認爲重點應該放在古文閱讀與作文上。

首先,我認爲這兩塊是分數爭奪高地,易得易失。就古文來說,因爲考試能力要求不高,只需要學生能閱讀淺易文言文,題型比較固定,變數小,知識點好把握,易於提高,而學生因爲對古文興趣不大,所以這個陣地一直是個薄弱環節,因而,我認爲只要認真備考,這個分數比較容易提高。就作文來說,經過十年來寫作積累,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寫作能力,如何在有效時間內迅速提高,毫無疑問,這半壁江山意義非同一般。

其次,相比較其它考查內容,這兩塊學生備考熱情更爲高漲。我留心過一個奇怪現象,每次我上完作文課,學生不等下課就會迫不及待圍攏過來提問;來辦公室問我問題的大部分是關於古文。在改卷中,我就留心一些學生的答卷,我發現那些平時上課不認真而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文學閱讀卻答得很有條理。這促使我去思考,語文是需要深厚積累的,在提出大語文概念後,這一點更加鮮明地體現。有些學生很用功,但他無論如何都不明白《家》中的鳴風爲何要自殺。因爲備考時間的緊張,所以,我認爲應該把重點放在容易快速提分的項目上,這是我的一點淺見。

在備考中,關鍵是落實,這是至今我仍在反思的一點。這種落實指教師在課堂上將知識的重難點落實,指教師佈置的作業有針對性的落實,指在學生身上的落實,應該識記的應利用早讀課、課外輔導落實,應該完成的作業要生生落實。在語文尷尬存於現今的情況下,落實更加重要。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高三語文學習是個苦海,高三語文教學是個苦差。但高三語文教師不應該只是埋頭苦幹,高三語文教學也需要實踐中思考,思考中總結,總結後提升。連續六年的高三語文教學體味了艱辛,也收穫了快樂,但更多的是感悟。下面是我近年來高三語文複習的幾點感悟:

20xx年中央電視臺第10套節目曾展現過這樣一個動人的畫面:一羣大學生正在和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進行一次饒有興味的對話。一個學生問丁肇中先生:“您在研究中獲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麼?”丁先生毫不猶豫地回答:“興趣,興趣會推動你一直向前走!”

興趣,最好的老師!但習慣認爲高三的學生目標明確,不用再象高一、二學生那樣想方設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人們認爲高三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鞏固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成績,不必在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上下功夫。其實不然,高三語文複習教學,大多是一練一講,一講一記的枯燥循環。學生在兩輪甚至三輪的題海中摸爬滾打極容易誕生厭學情緒,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減少他們的枯燥感覺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語文不僅僅是充滿實用的工具學科,更是飽含美感的人文學科。

一位優秀的高三語文教師,他的課堂應該充滿生機,應該彰顯語文特有的人文之美;一位優秀的高三語文教師,他不是對學生做裁判性的引導,而是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努力誘發他們的求知慾、好奇心,積極培養他們健全的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實踐中能夠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和甜美的感受。所以,調動興趣永遠都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因素。

創新是現代教育特別強調的一個內容。語文教學和語文教師需要創新,高三的語文教師和教學更需要創新。離開創新高三的語文課堂會沉悶如一潭死水。

我所指的創新是指高三教師在複習時,不要囿於傳統的教法,而應該多思考求創新。以詩歌鑑賞爲例,詩歌鑑賞教學歷來提倡並採用“知人論世”的方法。“知人論世”最早是由孟子提出來的。

他認爲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對作者和作者所處的時代有所瞭解,這才能與古人爲友。“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與作品的關係;“論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瞭解其創作背景,通過時代背景與創作背景鑑賞文學作品。“知人論世”的方法爲歷代評論者所推崇,也爲今天的`詩歌鑑賞教學所推崇。

現今高考鑑於公平公正的原則,同時爲了避免猜題押寶所帶來的負面性,鑑賞所選詩歌迴避名家名篇。對於陌生詩人的陌生詩作,學生如何做到知人?如何做到論世?所以我認爲“知人論世”的方法不太適應現在的高考;所以教學詩歌鑑賞時,我們要勇於突破“知人論世”的常規教學櫃架,敢於去思考去發現去創新,敢於總結出一套真正可行的鑑賞方法,這樣才能適應不斷髮展不斷改革不斷完善的高考。

其實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前提應該是教師本身具有創新性。學無定法,教亦無定法。我們不能以不變應萬變,只有勇於創新與時俱進,我們的教學才能適應這個時代,我們教出的學生才能在未來的社會立足。

高三複習除了題海式強化訓練,還應充分開發利用課本。實踐證明,迴歸教材是提升高考分數的有效途徑,“以本爲本”是高考複習的有效策略。

平常考試,我們常說“萬變不離其宗”,還說 “題在書外,答案在書內”。這話適用於高考,也適用於當今極具靈活性和時代性的高考語文。我們手中的複習材料儘管是精心挑選的,但其寬度與深度都不及教材。

一是其涉及面不會比教材更全面,

二是其深淺度的把握上不比教材更適中。所以對那些掌握教材不是非常透切的學生而言,教材應該是最好的複習資料。現今的高考命題堅持以教材爲依據,所以學生要想考出好成績,在高三的複習中仍不可脫離教材。下面以寫作爲例談迴歸教材的重要性。

在寫作中,許多學生總是因素材太少太膚淺,從而導致“言之無物”。所以高三階段,教師和學生依然會在積累寫作素材上下大功夫,通過網絡,通過報刊,通過各個途徑積累方方面面的素材。殊不知,我們的教材就是一個巨大的材料寶藏,只是我們沒有發現,或者說沒有有意識地去開掘罷了。

歷年的高考話題都沒有在教材中出現過,但是,均可以從教材中找到直接、間接的寫作材料,找到分析問題的方法,獲得有益的借鑑或啓示。20xx年高考話題“感情的親疏與事物的認知關係”這一話題在《鄒忌諷齊王納諫》裏就能找到素材獲得啓示。同時,歷年高考的優秀作文相當一部分是得益於“活”讀“活”用教材的,如20xx年高考滿分作文《哀痛者與幸福者》(話題是“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就是由《紀念劉和珍君》一文演繹而來。還有大家熟悉的《孔雀東南飛》一文,曾在多年的高考優秀作文中被採用被演繹。僅從這個角度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教材是一座富礦,等待着我們去開發。如果能靈活運用好課文中的素材,既能解決寫作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的難題,又能增加文章的文學內涵及文化底蘊,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總之,高三語文複習要重視教材,夯實基礎;語文複習的衝刺階段,應迴歸課本,抓好基礎,查漏補缺。

“博採”與“約取”是針對教師的備課而言的。我們說,教師只有“博採”纔可以開闊眼界,尤其是對於年輕的高三教師。高三教學的成功離不開教學經驗,但是經驗的積累需要時間需要歷練。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教師,“博採衆長”也是必需的,孔子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但是“博採”並不意味着只要“博”,備課質量就會高。所以“博採”的基礎上還要“約取”。“約取”就是要對“博採”的內容比較、加工、創新的過程。“博採”是“他山之石攻玉”,“約取”是“桑葉變成絲,花變成蜜”。“博採”能夠啓迪教師的思維,激發教師的創新意識; “約取”能夠讓教師把他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

當今高考,語文是最貼近現實,最接近生活的一門學科。所以我們的高三複習要讓學生懂得感悟生活,學會感悟生活。

生活是豐富多采的。學會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可以使寫作有源頭活水,可以使鑑賞能力有所提高。無論古典詩詞還是現代散文小說,都是藝術創作。藝術首先是來源於生活的。

只有讓我們的學生全面而深入地感悟生活,才能提高他們鑑賞藝術作品的能力。語文的外延是生活,高考語文試題也不是關起門來造車。貼近生活,關注生活,以人爲本是語文高考命題的大方向。

所以我們不要讓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否則我們的學生將又低能又低分,即便高分也將低能,我們教師的努力就付之東流。

在跌撞中、摸索中、嘗試中,我一路走來,深深淺淺的腳印在腳下延伸。但我知道我還很稚嫩,爲了我摯愛的語文和我喜愛的學生,我還將一路走下去。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13

每次走上講臺,看着臺下那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總是問自己,這節課我要教給孩子們什麼?問着自己,就覺得身上的擔子千鈞重。

其實,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走進了一個尷尬的境地:沉悶的灌輸型的課堂學生不喜歡,老師也是聲嘶力竭而不得一絲樂趣;熱鬧的課堂學生喜歡,一張張小嘴說得天花亂墜,可一到真刀真槍動筆寫作,就筆如千斤,江朗才盡了。該怎樣解決這一個矛盾?難道這真是不可調和的問題。

從走上教育崗位這幾年來,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學生語文成績很好,也寫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們中大多數不太喜歡語文課,因此上課也是漫不經心的;另外一些學生很認真,語文課上老師說的每句話,板書的每個字,他們都會記錄下來,可是語文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爲什麼會出現如此結局?一經調查才發現,奧妙原來很簡單,前者愛看書,而後者卻把看書當成了任務,努力完成,體味不到其中的任何樂趣。

針對這種現狀,我認爲語文教師給自己的定位就十分重要。

首先,我們要充當引路人,引領我們的每個學生走進文學的殿堂。其實,想想我們自己,當你把閱讀變成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還用擔心讀書認真不認真的問題麼?所以,面對學生,我並不急着分析課本,而是向他們介紹中外名著,把其中的經典情節用幽默的語言簡單的講給學生聽,語言不一定很優美,但是一定要現代,這裏的現代是說將過去的觀念用現在學生感興趣的語言,甚至是網絡語言說出來。這樣做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吊起學生的胃口,讓他們自發的去找名著閱讀,這樣比你苦口婆心的.向他推薦,聲色俱厲的強令的效果要好得多。

其二,分析課文時,我要求自己在備課時一定要找這篇課文中的"發笑點"。因爲沒有一個人喜歡板着臉的嚴肅說教,孔子說的好:"己所不欲,勿施與人"。找到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的相關話題後,我儘量讓學生笑着聽課,隨意發言,只要是跟這個話題相關的,你想說就說。慢慢的,學生有了更高一層的要求,他們有了寫的慾望,很想把心裏話寫下來,因爲是自發的寫作,他們也會自覺的錘鍊字詞,不厭其煩的改。我想,到了這個程度,我們還擔心學生不願意學習語文麼?

其三,注意語文課的深度。我絕對認同語文學習決不能停留在表面這個觀點。所以,我經常給學生讀美文,引導學生討論其中蘊涵的哲理,提醒他們其中優美字詞句的意境,並要他們寫下聽後感。這樣訓練的結果,學生從文章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而且因爲聽的多,視野也開闊了,寫起作文來也是素材多多,觀點新穎,經常會有讓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出現呢!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淺見,寫出來只是想告訴大家,語文教學效果的呈現必須以老師與學生的完美配合爲前提。我也在努力這樣做着,若忽視這一點,教語文真成了費力不討好的事了。

高三語文教學反思 篇14

現實告訴我,語文教學尤其到了高三,應該這樣做。要有條不紊地重點突出地梳理必修5冊教材的基本篇目和各個知識點,要研究考試說明和近幾年的高考語文試卷,然後逐一對照 、條分縷析,以便把握各種題型的命題特點、規律和走向以及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領,最重要的是要在浩如煙海的各種複習訓練題中尋章摘句,精心挑選。我一直試圖找尋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體系,能實現訓練次數減少與獲取效益提高,以運用於高三語文教學實踐。通過長期執著探索,我感到高三語文教學的靈魂在於“管理”二字。

對於“管理”,不可望文生義,不可簡化爲“管”,更不可幼稚地認定爲“管教”。教學管理的生命是“導”,是“指”,是引導學生的精力的投放,時間的安排;是對學生方法的啓發,主體慾望的催生和學習激情的激活。如何從根本上提高高三學生語文的實戰能力和競技水平?如何讓學生卓有成效地進行語文學習和複習?我有自以爲獨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負永遠是失敗之舉

高三,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是非常時期。在高三,人們覺得進行大劑量高難度的訓練名正言順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學,一舉多得:可以檢查水平,可以看出問題,可以推進複習,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樂不爲?教師的意圖很好,出發點不錯,似乎就無可非議,無庸臵疑了,但這種步入誤區的做法,這種給師生加負的舉措,因此不可能獲得預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遠得不償失的失敗之舉。事實告訴我們:首先,語文學習成績與考試頻率、難度之間不存在正相關關係,而且無“質”的保障的“量”的疊加,並不能導致“質”的飛躍;據此可見,當前高三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端在於教師將教學的重心誤投於頻繁的無休止的也將是無益的考查考試上了。其次,師生在頻繁的考查考試中,只得窮於應付,疲於奔命。我以爲教師的教學應該而且必須遵循學生心理需要的原則纔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獲得成績,主動學習;要達到這一目的,方法有兩個:一是降低考試難度,降低考試頻率;二是加強管理,積極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由此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二、讓高三學生擁有成就感

高三學生學習語文缺乏成就感,與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教師對學生的導向、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慾望、條件之間存在着因果關係。現在,已經到了思考以下問題並作出抉擇的時候了:

① 爲什麼語文知識和考點都比較少,但學生還學不出色,教師還教得不滿意?

② 師生最需要的結果到底是什麼?爲什麼我們在追求結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霧中?

③ 高考語文題總體難度不高,而我們的學生爲什麼總是做得不盡如人意?

我們需要的結果學生獲取優良的成績,但偏多偏難偏怪的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良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學生語文成績較差,從表面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將簡單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學生“雙基”確實太差;其實,追根究底,語文學習不能令人滿意,是語文教學模式的落伍和誤導的必然惡果:偏多的訓練,取締的是學生必要的學習複習、消化吸收、補充整理鞏固;偏難的訓練,消耗的是師生的熱情和信念,給人以教師勞而無功,學生學無所成的錯覺。

長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動力,增長的是失敗的情緒,弱化的是學生自學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學的質量,浪費的是寶貴的時間。正確之舉是儘快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而難度恰當的訓練同樣能讓人發現問題。在這樣的語文測試與訓練中。我們纔有條件大膽地承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主流,問題是枝葉;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激情、興趣,穩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於存在的問題的發現、思索、解決,有助於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複習。

三、管理至上,指導爲重

樹立管理至上,指導爲重的基本策略;放棄盲目蠻幹式的加時間、加題量、加不必要的壓力;嘗試從管理追求效益,從指導收穫成就,從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消化去追求學生語文水平提高和語文能力發展的效果。

語文教學的三大禁忌卻正是高三教師採用最多並樂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① 大量講述;

② 大量訓練;

③ 對學生大量的不斷地否定;這種模式的特點相當突出,其內容組件之間的因果關係顯而易見。

這種做法的弊端不僅體現爲主賓倒臵,取消學生主體參與,教師過於居高臨下,而且這種做法也正符合孫子所謂之“攻城”的戰術特徵:

①“投入”多,“產出”少,得不償失;

②曠日持久,“久則鈍兵挫銳”,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講述訓練中被抵消;須知,講述和訓練是兩柄“雙刃劍”;

③在無效訓練及其帶來的失敗的心理壓力下,學生就會逐漸喪失提高語文學業水平的信念,士氣日益低落,陷入簡單應付的狀態。因此,孫子特別指出“攻城之法,爲不得已”。

我以爲,高三語文教師要做的工作有兩件:

① 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基本條件;

② 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指導、管理。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應精於講述,即對知識不是進行面面俱到的簡單“回鍋”,而是富有針正確之舉在於儘快降低考查或訓練的頻率,使師生均有反思過去、修正現實、規劃未來的時間地帶,使教師擁有指導學生的機會,使學生擁有知識儲備的條件。把時間交給學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師手上進行無價值的、不厭其煩的考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不“養”,談何“用”?沒有儲備,怎能應戰?這不是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嗎?

三、管理至上,指導爲重

樹立管理至上,指導爲重的基本策略;放棄盲目蠻幹式的加時間、加題量、加不必要的壓力;嘗試從管理追求效益,從指導收穫成就,從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消化去追求學生語文水平提高和語文能力發展的效果。

語文教學的三大禁忌卻正是高三教師採用最多並樂此不疲的基本模式:

① 大量講述;

② 大量訓練;

③ 對學生大量的不斷地否定;這種模式的特點相當突出,其內容組件之間的因果關係顯而易見。這種做法的弊端不僅體現爲主賓倒臵,取消學生主體參與,教師過於居高臨下,而且這種做法也正符合孫子所謂之“攻城”的戰術特徵:①“投入”多,“產出”少,得不償失;②曠日持久,“久則鈍兵挫銳”,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強度的講述訓練中被抵消;須知,講述和訓練是兩柄“雙刃劍”;③在無效訓練及其帶來的失敗的心理壓力下,學生就會逐漸喪失提高語文學業水平的信念,士氣日益低落,陷入簡單應付的狀態。因此,孫子特別指出“攻城之法,爲不得已”。

我以爲,高三語文教師要做的工作有兩件:

① 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基本條件;

② 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指導、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應精於講述,即對知識不是進行面面俱到的簡單“回鍋”,而是富有針對性的、具有啓發性的、含有前瞻意義的“指導”;是給學生解決問題,給學生留出時間,啓發學生自主學習;要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要忍痛割愛,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質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戀考試,而是從有效考試中審視教與學的成敗,得失,改觀與不足——讓講述轉化爲指導,讓考試有利於質量的提高。語文教師要明確且要踐行爲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的理念,要創設使學生成爲學習主體的情境,就必須還學生以時間和空間,這是達到這一目的的先決條件。只有給學生以時間,讓他們有條件解決存在的問題,進行知識的鋪墊,爲有效訓練作出有針對性的準備。給學生學習的空間,他們纔有可能自主選擇,學習可能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纔有思考的空間,有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如果是這樣,學生將不再是被動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識的奴隸;要提高高三語文教學質量,就要降低考查訓練的難度,精心設計考查訓練題,還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這是一個基本的前提,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成績,實現提高。要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則應在管理和指導上大做文章,大顯身手,教師的作用並不主要體現在知識講述和組織考查上。

高三語文教師的主要任務在於:

① 學生情緒的控制與誘導;

② 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的點撥;

③ 幫助學生構築能力體系;

④ 幫助學生制定語文學習的短、中、長期目標;⑤對學生當前語文學習狀況進行評估並提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教師職責的根本是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有效的學習和複習,把學生由“學習”變爲“求知”,以此實現語文成績的顯現。在這樣的任務定位的條件下,學生成爲學習的主動出擊者,教師則是學生的導遊員和服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