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篇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篇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

首先,這堂課中閃光的有這麼兩點:

一、抓住主線來貫穿課堂。

在這堂課中我就抓住課文的最後一節。再回到全文讓學生先自學,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麼品行,然後交流。這樣以一條線帶到整個面上,就是教學顯得清晰、連貫。

二、拓展自然、恰當。

通過結尾的拓展既讓學生對我們的祖國文化有一定的瞭解,有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

其次,也存在不足:

一、過分注重預設,忽略課堂生成。每堂課我們都有自己的預設,預設是爲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時我們往往會跟着自己的預設走,致使課堂中的.生成點就這樣被放過了,使學習效率並不那麼理想。有時學生不能很好地聯繫生活說自己的理解,而說出了從這句話中感到孔子是個怎樣的人時,我幾次打斷,生硬地將學生拉回到我地問題上,到最後還是沒有理解好。所以,有時過分注重預設會使課堂失去很多活力,會導致學生積極性低落,更甚是不能達成學習目標。

二、課堂中還需要我們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時間去琢磨、思考、實踐,讓我們的課堂逐步走向成熟。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2

《蜜蜂》是三年級第五冊的一課。課文中講到法布爾爲了證明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實驗:將20只蜜蜂背上做好記號,裝進紙袋裏,帶到兩裏多外的陌生地方進行放飛,看看它們能否回到蜂窩。通過實驗,得到蜜蜂有一個識路的本能。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了解了完成實驗有哪些必要條件後,又創設了一個讓學生個性化解讀的機會。法布爾來到陌生地方放飛時,看見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爾看到這個情景,你會想些什麼?會有怎樣地推測?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假如我是法布爾,我會想,蜜蜂肯定回不了家。”我又問,那蜜蜂爲什麼要飛的很低,學生有的答:“爲了減少阻力,越接近地面阻力越小!”達到預期效果。

課文總結時,我聯繫了本單元的作文,觀察日記,不過在聯繫過程中,擴展的不好,交給學生結構時直接按照課文的結構,沒有想到多數學生是沒有條件展開試驗的,同時,沒有課外推薦學生閱讀書籍。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3

《太陽》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作者運用了引用傳說、列數字、作比較等方法介紹了太陽的特點:另外,還重點講述了太陽和我們人類的密切關係。

初讀課文,覺得文章的脈絡十分清晰,內容也非常簡單:太陽的相關知識及它與人類的關係。再讀課文,我覺得此篇課文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內容的教學上,更不能在這兩部分的內容上平均使用教學時間,其實,特點與關係之間既有主次之分,也有着必然的聯繫。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特點,我思考。

第一、教學並不能將兩塊內容完全割裂開,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髮現這兩者之間的聯繫。

第二、對於說明方法的教學不能由教師來灌輸,而應由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通過這些說明方法體會課文采用這些方法描寫太陽特點的好處,從而將積累語言,學習相關的語文知識有機結合起來。

第三、“太陽與我們人類有着密切的關係”這一部分進行重點教學,在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文後,設計語言訓練“沒有太陽,就沒有()。”幫助學生梳理文中較爲複雜的關係,而後借用媒體、借用文本材料、結合生活,讓學生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表述太陽與事物之間的密切聯繫,將自然科學知識的。獲得與邏輯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

由於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的能力,且對於說明方法在三年級時也有了接觸,所以在體會說明方法時,學生能夠結合課文中的語句去體會,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自主性。學生通過語言實踐活動既理清了幾個關係,體會到了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同時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訓練。

教學完畢,反思回顧時突然想到,太陽不僅給人類帶來好處,也會給人類造成危害。用辨證的觀點看,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有正反兩方面。那麼,是否要在本課的教學時有意識地滲透一點呢?這也是觀察、思考事物的方法呀!但是,從教學目標、教學是來看似乎是不需要,我想,可以放在第二課時拓展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再說一說。嗨,教學無止境呀!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4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當上完一節課後,靜靜的坐下來回味一下,抽空再聽聽同事們的評說,對於自己的教學不可謂不是一種促進,且是一種質的'促進。《臥薪嚐膽》故事所講述的內容距離我們的時代較遙遠,深刻地理解成語的意思並學會運用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本節課是第二課時,意在通過個別字詞和句子的揣摩來深刻地體會勾踐的這種精神。依據這樣的主旨我從臥薪嚐膽這幅圖入手,讓學生先學習第四自然段,隨後圍繞勾踐爲什麼臥薪嚐膽教學第三和第二自然段,自認爲教學過程環環想扣,然而走下講臺,遺憾也就產生了:

新授倉促,學生接受困難。我在複習導入後,直接出示臥薪嚐膽這幅圖片,讓學生回答“你知道了什麼?”學生還沒有進入情景,一下子直奔主題,應此並未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也並未起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次反思,一次進步。多次反思,多次進步。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5

在指導學生閱讀《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的'第三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根據自己的理解,用簡筆畫把這段意思畫出來(樹林減少,裸露土地擴大,樹樁遍地皆是,樹林成了房子,傢俱、工具柴煙)不出所料,學生們興趣盎然,不一會兒,便出了一幅幅生動的簡筆畫。

在平等、民主、和諧的對話氛圍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朗讀素養就顯得水到渠成、輕鬆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