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精】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精】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精】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小學一年級新生剛接觸漢語拼音,學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在教學漢語拼音a o e這節課時,我借課件創設了一個童話世界“拼音王國”,而a o e則成了“拼音娃娃”這樣的角色,學生自然而然地喜歡上了童話中的娃娃,一下子就溶入了拼音課堂,興致勃勃地跟着情境中的“小鳥”認真地學着發“a o e”的準確發音。在學習a o e的字形時,學生自編順口溜:張大嘴巴aaa,圓圓嘴巴ooo,扁扁嘴巴eee。學生的自主意識得到老師的尊重,思維活躍。學生的主動性被調動,積極開動腦筋。

四聲的第一次學習又是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一大難點,就算老師反覆示範四聲的朗讀,效果也不會很好。我認爲最重要的是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故事正好是學生最喜歡,最願意接受的方式。我覺得小白兔騎車的圖畫生動形象,對四聲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並且對學生有很大的啓發。特別從兩方面能體現出來:一方面是騎車的四個過程,像四聲的形狀,我用圖的形式體現出來,學生一目瞭然,一下子就能把四聲記住。同時,我邊講還邊讓學生比劃四個過程(四聲),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掌握了四聲的寫法。另一方面,在講故事的時候,我和學生簡單地分析了小白兔騎車所花費的力氣,目的'也是爲了滲透四聲的發音方法。所以,我試着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讓學生輕鬆學讀四聲。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更加重視而且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尋找“新的發現”,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的學習有層次性:先引導學生從直觀形象的畫面進行觀察記憶,再引導學生聯繫生活想像,希望學生能在師生平等對話的教學形式中,每節課都能愉快地學習。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口耳目》是孩子們的第二節識字課,他們才適應了拼音教學,又要面對新的挑戰—識字教學。識字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步驟、老師的教學環節都和拼音教學有差距,孩子們一時還不能適應。

《口耳目》整篇課文把畫畫、古文字與象形字對應起來,展示了漢字的。演變過程。課文中的生字都是高頻字,如:口、耳、羊等字,同學在生活中可能都已經接觸過,同學應該會讀、會認。因此,我將本堂課的目標定爲:“通過遊戲、兒歌識字等方法,認識鞏固生字,讓同學在樂中學,從而激發同學熱愛祖國文字,發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這節課大膽的讓學生自己學習生字,讓孩子們自己感受到獨立學習的快樂,爲以後的.自主學習打下好的基礎。我重點選擇了有代表性的“目字,先看圖說目,一方面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則培養了說話能力;接着看圖比字,告訴學生這是古代人寫的字,進而比較古字和圖的相似處,讓學生初步瞭解了象形字的由來:古人根據圖畫畫出來的,因而字和圖畫很像;最後出示演變到現在的目字,比較目和目圖的相似處。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一、創設情境,注重感受。

《冰花》這篇課文中所描繪的冰花的千姿百態和晶瑩潔白,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爲了能讓學生感受冬天的冰花,我運用多媒體播放了多幅冰花圖,引導學生去觀察體會,感受理解“晶亮”、“潔白”等詞語,並練習運用說話,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好機會。

課文中小童驚奇地喊時,我引導學生:“喊”和平時的說話一樣嗎?小朋友,你們平時感到驚奇時是怎麼做的?老師做媽媽,誰來做小童喊一喊。由於一年級的小朋友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來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以達到新大綱提出的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正如我國著名思維科學家張光鑑所說的:必須緊密地聯繫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頭腦中貯存的相關性模塊,才能成爲感悟課文內容的 “打火石”。

二、聯繫生活,加深理解。

課文中所描繪的冰花是千姿百態的,語言非常優美。特別是比喻句“它像寬大的樹葉,像柔嫩的小草,像豐滿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潔白。”寫出了冰花的各種形狀,寫出了冰花的數量之多。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說說冰花像怎樣的樹葉,像怎樣的小草,像怎樣的牡丹,並通過朗讀來表達。在朗讀時,我加以指導性的`點評,如:冰花像怎樣的小草?指名讀柔嫩的小草後,我是這樣點評的:這些小草綠油油的,柔柔的,嫩嫩的,看了真舒服,這冰花真像是一片柔嫩的小草啊。誰再來讀呀???通過聯繫生活朗讀,從而來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態,美麗動人。

三、拓展延伸,啓發想象。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多種多樣的,課文只寫了三種形狀的冰花,事實上,冰花還會引發人們更多的想象。教學時,我請學生欣賞了各種各樣的冰花圖片,引導學生說說冰花還像什麼?用“啊,冰花真漂亮。它像( ),像( ),像( )。”的句式練習說話,積累詞語,對學生的作文起步也有一定的幫助。通過想像練說,進一步理解了冰花的千姿百態,美麗動人。

四、不足之處

1、教學整體框架的搭建不太清晰,好似走馬觀花似的瀏覽了一篇課文。

2、板書設計沒有特色,不能顯示出文章的主要中心。

3、在說話練習中,沒有嚴格要求,句子說得有些鬆散,成句子的少,以後要在說話這方面多加練習。

4、用了較多的時間去讀書,但是在寫字這方面沒有時間指導。

5、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單調了一些,一年級的孩子,應該多鼓勵,多調動他們學習的熱情。

6、學生聽課習慣的培養要繼續加強。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較好的做法:

一、藉助故事,激發學習慾望

好的導入可以換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這堂課的導入我採用了小學生非常喜愛的故事形式進行:從前有一個美麗的山莊,綠草如茵,小溪清澈。村裏有一個美麗的小姑娘很喜歡唱歌 聽到故事,小朋友們能快速地集中注意力,並激發起學習的興趣,老師再由故事導入到今天的新課單韻母“a o e”中就容易多了。

二、藉助圖片,加強字形記憶

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更容易記住字母的讀音和字形,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上課時,我充分利用了課本插圖來教學, 通過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出字形和圖片上相似的地方,把他們的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結合起來。比如ɑ 的教學,從圖入手,我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畫了誰?她在做什麼?重點觀察小女孩的頭,以配合字母“a”的字形記憶。這樣,把音、形結合起來教學,學生比較容易記憶,學生也能較快地學會字母的'書寫。

不足之處:

教學設計過於理想化。上了幾年的高年級語文課,習慣了學生很配合老師在課堂上設計的每一個環節。對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學情瞭解和分析不夠,所以教學設計有些不合理,過於理想化,比如:教學字母兒歌時:“圓圓臉蛋羊角辮,嘴巴張大ɑ ɑ ɑ,太陽出來紅彤彤,公雞o o o,清清池塘一隻鵝,水中倒影e e e”這三句兒歌,我認爲這三句話不但將拼音字母的發音方法,還有外形都總結了出來,非常實用,而且只有三句,如此簡單,在課堂我一引導那學生一定能讀得琅琅上口,津津有味。再來進行幾組兒歌朗讀、背誦比賽。即將今天的教學目標認讀字母和熟讀字母完成了,而且活躍了氣氛……我美滋滋得等待上課出現我理想的狀態。誰知道這一環節我上得非常被動,非常累,既耗費大量時間又沒有達到理想效果。

究其原因,第一:因爲我沒有板書兒歌,也沒有在課件中出現這兒歌,完全靠孩子們聽我說了幾遍,理解有難度,完全記不住。第二:我不但過於高估一年級學生的能力,而且我要他們先跟我讀,後自己背誦的形式也比較生硬古板,沒有引起他們的興趣,所以我得到的是孩子們否定的聲音,看到是他們無辜的眼神——絕大部分的同學都不會背。而這一環節的失敗,直接導致了孩子們後面進行遊戲環節時都沒有高漲的情緒。

改進措施:

我想:如果我將兒歌板書在小黑板上,或者出示在課件中,又或者我用比賽和遊戲的形式來出現這個兒歌背誦,語言引導時又能更加生動親切些,效果一定不會是如此。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在本學期裏,我堅持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認真批改作業、講評作業,課後,對學生進行恰當輔導,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並順利完成育教學任務,下方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作如下反思:

一、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作爲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剛開學的兩個星期裏,我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持續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講講、說說說,透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都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認真備課:

根據教材資料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搞笑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三、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一年級作爲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築高樓大廈一樣,務必要爲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漢語拼音知識既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又是學好語文的重點、在教學中,我與年級組老師經常交流,並向她們學習教學經驗,以使自我能讓學生學得簡單、學得紮實、同時,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光裏,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每一天鼓勵學生讀課外書,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

2、抓好寫字訓練、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個性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透過自我的課堂板書,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範、其次,從技能方面和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個性強化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持續怎樣的‘寫字姿勢,使學生構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3、抓好讀書訓練、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用心性、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範讀、教讀等形式在必須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4、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儘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我的感受出來、注重自我的示範性、由於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個性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儘可能地爲學生作出很好的示範。

四、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經過一年的實驗,最直接的體現是學生的變化、首先是學生學習用心性普遍提高了,對學習語文有了比較高的興趣、這不僅僅體此刻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方式上,還體此刻學生在課外學習上、學生能主動用心地參與語文學習,把學習當作自我的需要、不僅僅學習了課內要求掌握的知識,還引進了許多課外資源,學習了許多課外的知識、採用不一樣的學習方式,也讓學生從中得到了許多實惠,學會了如何與人合作,學會了如何自主學習。

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準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爲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用心投身教研活動之中,教學工作取得了必須成績、但是,由於一小部分學生因爲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有點困難。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識字五》

【教材簡析】

《識字5》是一篇詞串識字課文。編者精心組織,圍繞着大海這個中心將12個詞語“串”起來,使其成爲合轍押韻的“韻語”,念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恰如一篇描繪大海景色的詩歌。“沙灘、貝殼、腳丫”展現海灘上的情景;“海風、海鷗、浪花”呈現海面上的景色;“珍珠、魚蝦、海帶”表現海底的物產;“港灣、漁船、晚霞”是傍晚海港的景色。

課文配有插圖,展現了大海獨特的美和兒童在海邊盡情玩耍的樂,可以促進學生想象,感受大海的美麗富饒,以及孩子們在海邊玩耍的樂趣。

識字、寫字是本課的重點,難點是在誦讀中感受大海的美麗、富饒。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的朗讀韻文。注意詞與詞的停頓。

2.學會本課生字“風”,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

3.能夠對照課文中的情境圖,將詞語與具體事物相聯繫。

4.通過補充閱讀手冊《我愛你,大海》,初步感受大海的美,培養閱讀的興趣,激發學生對大海的熱愛和嚮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生字詞。能夠正確的書寫“漁”、“沙”、“浪”和“貝”。

2.通過情境創設,引導學生感受大海的美麗富饒,並啓發學生想象、體驗在海邊沙灘玩耍的樂趣,加深對美好事物的情感,發展學生觀察、想象的能力。

3.採用多種形式的誦讀,體會語言的韻律美。嘗試用韻文編兒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情境創設,感受大海的美,採用多種形式,誦讀、體會韻文的韻律美。

2.能夠正確的書寫“漁”、“沙”、“浪”和“貝”。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一、談話導入,複習生字。(約4分鐘)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識字5。(出示:識字5)

2.你們還認識韻文裏的詞嗎?那就來考考你們。(出示詞語)誰先來?哦,都想讀啊,那我們就把火車開起來吧。火車火車誰來開?

3.港灣這個詞上節課很多小朋友讀錯了,注意港是後鼻音,灣是前鼻音,跟老師讀:港灣。(生跟讀兩遍

4.大家讀得又準確又清楚,真棒。

二、帶入情境,朗讀韻文。(約17分鐘)

(一)賞海

第一組詞串

1.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大海嗎?好,今天曹老師就帶你們去看一看大海,(播放音樂:去郊遊)讓我們背上小揹包,出發嘍!陽光暖暖的,風兒輕輕的,我們走啊走啊。啊,到了!(播放海浪,海鷗的音樂)瞧,(出示沙灘圖)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什麼?

2.這麼大,這麼美的沙灘,你想幹什麼?

3.(1)說起撿貝殼,曹老師也特別感興趣,你們都喜歡麼?

(2)在沙灘上可以做許多有意思的事情,曹老師就特別喜歡拾貝殼,你們瞧,多漂亮的貝殼啊!喜歡麼?告訴你們,貝殼寶寶正和你們追迷藏呢,快去找找。

(3)(師跑下去)找到了麼?你撿到的貝殼什麼樣的?

4.我們的小腳丫踩在軟軟的沙灘上撿貝殼,身後留下了一串小腳印。誰來讀好這組詞?(出示詞串:沙灘貝殼腳丫)

第二組詞串

1.一陣陣海風吹來了(出示海面圖),(師閉上眼睛,展開雙臂)恩,輕輕地柔柔地吹着我們的小臉蛋呢!

2.瞧,一羣海鷗飛來了(出示海鷗圖),我們快來數一數:(師生指屏幕),一、二、三、四、五,哇,好多的海鷗啊!浪花也跑來歡迎我們了(出示浪花),快,把我們的小腳丫伸進去,告訴我,什麼感覺?哦,小浪花在給我們撓癢癢呢!多有趣啊,誰想讀讀這一行?

出示:海風海鷗浪花

3.小朋友們,海風,海鷗,浪花都跑來歡迎我們,讓我們把自己最喜歡的兒歌作爲禮物念給它們聽,我們已經讀過許多關於大海的兒歌。誰先念一首?

第三組詞串

1.海風柔柔的吹着,浪花親吻我們的小腳丫,海鷗唱着動聽的歌,海面上那麼美麗,那海底又是怎樣的景色呢?你們想去看看麼?快穿好我們的潛水服,出發吧。(音樂)海下一百米比較亮,二百米不那麼亮了,三百米開始暗了,四百米更暗了,五百米以下,全黑了,(出示背景色:越來越黑)快打開我們的探照燈,睜大你的小眼睛,仔細看(播放海底錄象)

2.小朋友們,大海媽媽的寶寶可真多,你們看到了什麼呀?

3.海底真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能讀好這三個詞麼?(出示詞串:珍珠魚蝦海帶)

第四組詞語

1.瞧(出示:晚霞圖),天漸漸晚了,晚霞把天空已經染得通紅,就連那藍藍的海水,也被晚霞染紅了臉,漁民們唱着漁歌,搖着漁船,駛進了港灣。小朋友們,知道漁船是用來做什麼的嗎?

●捕魚用的船就是漁船。

●我們還學過這個“魚”,多了三點水,意思就不一樣了,這裏的“漁”就是捕魚的意思。由漁組成的詞很多,比如:捕魚的人,叫漁夫;捕魚用的網,叫漁網;捕魚的人唱的歌,叫什麼?漁歌

猜猜漁民的船裏都帶回了什麼?

2.是呀,漁民們真是滿載而歸啊!

3.太陽公公下山了,漁船也回到了港灣的懷抱,大海的傍晚靜悄悄,讓我們漫步沙灘,一起輕輕地讀:(出示詞串:港灣漁船晚霞)

4.小朋友們,我們也該回去了,讓我們揮揮小手跟大海說:再見吧。

5.(音樂放10秒)走在回家的路上,你的心裏在想什麼呀?

(二)誦海。

小朋友們,曹老師聽出來了,你們特別喜歡大海,讓我們帶着這份喜愛再來讀讀韻文吧!(師示意打開語文書,看書讀。)打開語文書,自己先讀一讀。

●其實韻文還有不同的讀法,你們聽。師範拍手讀。想讀麼?咱們一起讀。

●還可以一邊拍手,一邊跺腳讀呢,師範讀一行。是不是很有意思,我們一起來。

三、情中悟境,創編韻文。(約8分鐘)

1.孩子們,美麗的大海讓我們回味,有一個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用兒歌表達了出來:(圖片蒙紗)

金沙灘花貝殼小腳丫

吹海風數海鷗追浪花

亮珍珠活魚蝦長海帶

大港灣停漁船賞晚霞

(1)誰來讀?

(2)這些韻文一變化呢,就有不同的節奏了,我們一起讀一讀。

(3)你也會像這首兒歌加上一個字或者詞,爲大海作一首小詩麼?打開你的語文書,邊讀邊想,然後和你的同桌一起說兒歌。

2.(出示句式)

()沙灘()貝殼()腳丫

()海風()海鷗()浪花

()珍珠()魚蝦()海帶

()港灣()漁船()晚霞

3.編得可真棒,老師都佩服你。你還能用其中的一些詞編首有趣的兒歌麼?

四、總結全文,學寫生字。(約11分鐘)

1.在這麼美的.海邊,我們不僅欣賞到了優美的風景,而且還做了一回小詩人,現在就讓我們靜下心來,寫好我們今天新認識的漢字朋友吧,我先來舒展舒展我們的小手(做寫字操)。

2.出示“貝”、小黑板

(1)(指小黑板),小朋友,猜猜這是什麼?

(2)彆着急,帶着小眼睛仔細看。(師一一出示貝的漢字演變。)

(3)這是一個美麗的貝殼。中國的漢字就是這麼奇妙,一個漢字就是一幅圖畫,古時候人們用它當錢幣呢!那時的貝殼可真是一件寶貝。讓我們一起寫好這古老的漢字貝吧!

(4)師板書:寫在田字格的中間,橫折,折要比豎長一點,注意不要寫得太窄,撇的起筆在豎中線上,是豎撇,要有撇腳,最後一筆是點。最後一筆不是捺是點,跟我寫點。

3.出示“沙”、“浪”、“漁”

(1)你們發現這三個生字娃娃哪兒長得像?

●都是三點水。(板書:三點水)還有哪兒長得像?都是左右結構的字。你真會觀察!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要注意——左窄右寬

(2)誰有好辦法記住這三個字?

(3)我們在田字格上找找“沙”的位置。(師生一起書寫。)小朋友們,書空時很認真,那考考你們,沙的第四筆是什麼?(豎)

(4)(預設:我心裏想:小魚在水中游呢,就組成了捕漁的漁。)你真聰明,請你做小老師,帶大家寫寫漁吧。

(5)浪,有新的筆畫要認識,這是豎提,一起說:豎提。誰願意幫助我?好,你們說筆順,我來寫。我寫浪,浪花的浪。

4.(播放古箏曲)下面輕輕地打開你們的習字冊。(師生共說兒歌),小鉛筆拿好了,小眼睛看清了,小身體坐直了,我們開始寫字了。

5.反饋。將優秀的小朋友的字用投影儀出示,進行評價。

(1)我們來看看××的字,你覺得他寫得怎麼樣?老師發現他它的三點水寫得很漂亮,注意了弧度呢,獎一顆五角星。橫折注意了頓筆,寫得真好看。

(2)小朋友們,取長補短,相信你也可以像他寫得一樣端正,好看!這堂課就上到這,下課。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你正在孩子的精神世界裏,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新課程也十分注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音認形環節先看圖,練習發音,師由熟悉的字音“雞”帶出聲母“j”的`發音,形象生動帖近生活,學生易於接受,再半扶半放學習“q、x”。小組合作觀察圖畫,編兒歌,認形,交流,彙報,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充分調動了學的慾望,使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生自讀自悟,將學生推向了學習的主體位置。

拼讀環節中,先讓學生認讀“雞、七、西”三個字,再給“qī、xī、jī”找朋友,學生很感興趣,學習興致高,適時練習拼讀,使拼讀不再枯燥無味。再玩找夥伴拼讀的遊戲,進一步鞏固了“j、q、x”與韻母的拼讀。學生在玩樂中嘗試自己學有所用,從而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能讓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展。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優點之處:

一堂課下來,學生的紀律良好,能積極地老師配合,能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同時,我注重讀的訓練,俗話說“讀書萬遍,其義自見”。在學習本文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分節讀、分組讀、齊讀、同桌讀、男女生讀、加動作讀、拍手讀等。多種形式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產生樂趣。特別是課文最後的打拍子背一背,在朗讀的基礎上,同桌一起打拍子,不僅押韻上口,更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樂趣,使整個教學氛圍輕鬆而活躍。

不足之處:

在說話練習方面,除了一些詞語的訓練之外,還應當增加一些句子的說話訓練,讓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並注重句子的優美程度。這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能爲學生今後的寫話、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在教學中,我應多給學生一些鼓勵性的`話語,讓學生有信心、有動力地進行學習,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改進措施:

注意多鍛鍊孩子的句子完整性,比如回答問題時,提示孩子說完整的話,利用一節課的時間,進行本課字——詞——句的訓練。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本課我從複習引入生字學習,再從拼音引出句子學習,再來學拼音,跳躍比較大,設計面比較廣,也許是因爲內容不集中,所以學生比較興奮,課堂紀律有點糟糕。如何教學整合新教材,上課既有序又靈活,讓學生真正做到活而不亂,這是新課堂改革真正落實到課堂的關鍵所在。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經過一個多月的煎熬,一年級的漢語拼音的教學差不多接近尾聲了,總結這一個多月以來的拼音教學,一句話:苦中有樂。

首先的感覺就是拼音教學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看情景圖——學習情景歌——認識新的拼音字母——複習總結。在這四個環節中,每個環節都訓練了孩子某種習慣和素養。看圖是爲了引出新的知識,也是爲了讓孩子學會細心的觀察,有序的觀察。看完圖之後試着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鍛鍊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對今後的寫作也有幫助。學習情景歌是對現在知識的一個總的概括……每部分都有它的'作用和意義。但是,從漢語拼音第一課到第十五課一直這樣學習過來,的確有許多的重複,也有點單調,對於一年級的孩子,的確缺少了吸引力。就一年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說,大部分孩子在幼兒園都已經學習過了拼音,因此,能否吸引住孩子似乎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漢語拼音課的教學內容只有字詞,沒有句子,更沒有故事情節,缺乏一定的語言文字情境。每堂課學生學習的都是一些抽象的表音符合,而且這些符號既難讀又難記,學生學起來易感到枯燥乏味。應該將字母的形和發音與插圖結合起來,將抽象字母具體形象化,激發學生的情趣。同時,還應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剛入學的兒童注意力短暫,要使他們掌握拼音知識,就必須採取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因此教的方法要科學,形式要多種多樣。

一年級的學生記得快、忘得快,如何將暫時記憶有效化,變成長期記憶。根據學生的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可以將枯燥無味的複習鞏固方法換成找朋友、摘花、摘蘋果,送信、爬山比賽等遊戲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兒歌是低年級學生易接受且喜聞樂見的形式。利用兒歌的趣味性和琅琅上口的特點,讓學生多讀多拼少寫,既能糾正其發音又能豐富學生的知識。

漢語拼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它是幫助兒童識字、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學好漢語拼音,對於孩子來說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本課的設計中,以學生爲課堂的主體,他們有充分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在選擇中主動體驗學習,在生生互動中,相互啓發,拓展思路,分享學習之樂。同時以識字爲基點,引導學生髮現詞與事物之間的`聯繫,使學生在感受識字之樂的同時,觀察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諧發展。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拼音教學只有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有了親身的情感操作體驗,他們纔會主動、輕鬆、準確地掌握所學知識。所以在本課的教學預設中,我充分使用情境圖、語境歌、遊戲活動, 發展學生的自然語言。我利用插圖表音、表形的特點,啓發學生掌握字母。同時,以兒歌或遊戲教學拼音,也不失爲一種有趣而生動的好方法。這些富於變化的形式,給學生營造出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希望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能夠情緒高漲,思路開闊,思維敏捷,進而能夠增強課堂學習效果。

我覺得自己還需要從以下方面來完善自己,完善課堂。

一、鼓勵很重要。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由於低年級兒童的年齡性格特點:活潑好動,注意力易分散,往往出現教師講得"聲嘶力竭",學生卻玩樂此不疲,適當的.口頭評價語言,不僅能使課堂氣氛活躍,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鬆活潑、充滿笑聲的課堂氣氛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抓住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作爲一名語文老師,語文課上更應該讓鼓勵貫穿課堂,讓孩子沐浴在鼓勵的陽光下。如我讓學生進行小組比賽。學生就顯得異常激動,非常渴望得到教師的讚賞,臉上幸福快樂的光芒就情不自禁的顯露出來。

二、注重大班教學。

一個班53個孩子確實很多,很多時候都不能一一顧到,但是我深刻的意識到,如果跟着來的永遠都是那麼一些人,那其實這個班是不完整的,久而久之另外那些孩子就不可能跟得上進度了,所以一定要多加強羣體的練習,不要總是停留在個體練習上。形式可以多樣一些,如朗讀時,分組,分男女,總之,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讓所有的孩子跟着來。

三、課堂容量要加大。

一個環節不要停留太長時間,緊湊的課堂纔是讓孩子們注意力集中的祕訣,所以在今後的備課中一定要把所有的小環節都緊湊的連接上,不能浪費每一分鐘。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翻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一年級上冊》(以下簡稱“標準本”一年級上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鮮豔、精美的照片,這便是教材編者特意爲學生所編的“習慣篇”。

教材,是一種信息的載體,是編者教學理念的物化。那麼,標準本一年級上冊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爲開篇,蘊含着怎樣的教育教學觀念呢?

一是素質教育觀。有人曾經對素質教育作過這樣中肯而又通俗的闡釋:素,即素來,平日;質就是本質、本性、性格。顧名思義,素質就是平日一點一滴培養成的性格——人們按照一定的規矩行事,久而久之養成習慣,逐漸成爲較爲穩定的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輕易改變的本性。“標準本”一年級上冊首先將視點聚焦在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上,無疑是素質教育思想的具體體現。

二是學生髮展現。誰都無法否認習慣的巨大力量,它與人的發展終身相隨。國外有諺語云:“人是習慣的奴隸。”王爾德也有這樣一句名言:“起初是我們造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成我們。”這就是說,如果學生從小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將來他就能在沒有任何強制因素和外人點撥輔導的情況下,也能非常自覺、饒有興味地去讀書、去學習、去交際。學生時代播下的良種,便可贏的未來的豐收。從人的一生來說,在校學習語文的時間畢竟是短暫的;而離開學校步入社會,在生產、工作崗位和生活實際中自學語文,則是終生所需,這以後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因此,重視良好習慣的培養,便是着眼學生一生的發展,以讓他們終身受益。

三是“小語姓小”觀。以往的語文教學存在着嚴重的“眼睛向上,忽視基礎”的弊端,因定位不準導致高耗低效。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只有“眼睛向下,固本培元,打好基礎”。學習語文雖說是一輩子的事,要循序漸進、日積月累,但也有一個捕捉最佳時機、形成紮實根基的問題。小學生可塑性很強,是打好學習基礎、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機,抓住這個時機做工作,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如果不予重視,一旦形成一些不良習慣,再想去改變或矯正就事倍功半了。“小語姓小”凡是要從早抓起,從小事抓起,起點低一些,要求嚴一些,固本培元,夯實基礎。

基於上述思考,並在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從一年級從就將學生日常語文學習和語文生活中一些必須具備的良好習慣作爲重要內容編入課本。在課本開頭,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爲題,醒目地編排了五個頁碼的彩色照片,通過語文生活實踐中的形象畫面,爲學生提供了生動直觀的可資借鑑的範例。這部分教材可分爲三塊,其中第一頁爲第一塊,第二、三兩頁爲第二塊,第四、五兩頁爲第三塊。

第一塊,圖上部是兩位同學讀書寫字的姿勢,其中女同學正在讀書,男同學正在寫字。中部是兩位同學做眼保健操圖,其中男同學正在擠按睛明穴,女同學正在揉四白穴。下面是醫生給同學們檢查視力。

第二塊,圖左上是學生集體讀書的姿勢,右上是一位學生讀書姿勢的側視特寫;左下是一位女同學正在寫字,角上爲握筆位置的特寫

,右下是學生集體寫字的圖片。通過上面兩幅特寫圖可以讓學生明白:讀書時坐姿要端正,雙手拿書或將書平放在桌上;書本與眼睛距離爲30~35釐米(大約一尺),與視線夾角接近直角。讀書時還要做到胸部與桌緣距離爲6~8釐米(大約一拳的距離)。學生寫字的姿勢和握筆要求,可以通過下面兩幅圖看出:寫字時坐姿要端正,兩臂平放桌上,眼睛與練習本的距離爲30~35釐米(大約一尺),胸部與桌緣的距離爲6~8釐米(大約一拳的距離);寫字時還要把練習本放在胸部正前方;左手按住練習本一側,右手握筆。握筆時食指較大拇指稍低,握點離筆尖3~4釐米(大約一寸左右)。

第三塊,兩頁共有八幅小圖。第四頁上面的圖是一位小學生正在整理書包,使裏面的書本、文具擺放得整齊、合理。左下方一幅小圖,是一位小學生寫字之前先用手帕把手擦乾淨,免得弄髒習字本。右邊的一幅小圖,是一位同學正小心地把習字本的卷角抹平,她的鉛筆和文具盒都擺放在適當的位置。第五頁右上角的小圖,是一位小學生仔細地整理文具盒。中間的一幅圖,是一位同學寫完字以後,把鉛筆套起來,以免折斷筆尖。從下面的兩幅圖可以看出,文具盒和課本都被小主人保管得很好,鉛筆盒裏的文具擺放得很整齊,所有的課本都包上了書皮。

不難看出,這一冊“習慣篇”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規範性。

爲確保學生嚴格養成應該養成的良好習慣,‘習慣篇”的內容編排十分注重規範性。經多次調研,發現許多同學執筆時食指未關節均向裏凹陷。這樣執筆需以腕運筆,寫出字來比較僵硬。正確的執筆姿勢應是,食指未關節應是平的或稍向外凸,因爲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指腕配合、運筆自如。習慣篇用特寫圖片向學生作了正確展示,有利於學生模仿、規範。

二是科學性。

習慣是由於長期重複或練習所固定下來的行爲方式,是經過反覆練習而形成的行爲的自動化。呂叔湘先生說過:“在語文教學上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習慣的養成要通過反覆的練習和實踐”。對此,教材的安排應該說是十分科學的:一開始以圖片示範讓學生認真仿照。反覆練習,逐步形成動力定型;後以故事強化,加大信息強度;每篇課文後面均設描紅練習,讓學生操練、運用,逐步實現自動化,形成“快速反應通道”。

三是形象性。

“習慣篇”主要以精心拍攝的照片編排而成,如寫字時怎樣做到頭正、肩平、臂開、足安,學生只要看看圖就知道了。直觀而又形象的展示,學生可以一目瞭然,心領神會,自然能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四是整體性。

這應該包含兩方面的含意:其一是說,一年級上冊。強調讀寫姿勢,並不意味着可以降低其他習慣的要求,或對其他習慣暫時不聞不管。習慣的培養應是全方位的。其二是說,學習習慣的培養不能孤立地進行,應與思想教育、技能訓練結合起來,使之相輔相成,全面提高。

我們該如何憑藉教材,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呢?

首先,習慣培養具有微觀性,必須堅持“大處着眼,小處着手”。

習慣關乎人的一生,教師必須做“有心人”,無微不至地全面關愛學生,大處着眼,從對人格塑造和終身發展的影響考慮,一切爲了塑造未來的有用之材。

習慣培養是具體、微觀的,教師必須從小處着手,從日常看上去不起眼的細枝末節抓起。

如:小學生具有向師性、模仿性特點,教師必須發揮示範作用,注意言傳身教。學生耳儒目染,由此而產生的內驅力,對其良好的書寫習慣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又如:指導學生寫字必須抓住“關鍵點”。一年級學生手小力小,寫字時往往握筆處離筆尖太近,結果因要看清筆尖的運行而導致眼睛距離本子太近。因此,保證“一寸”到位是“三個一”中的關鍵。教師若在這些細微的地方引起重視,嚴格訓練,學生正確的讀寫姿勢的形成定會指日可待。

其次,習慣培養具有長期性,必須堅持“反覆抓,抓反覆”。“思之自得者真,習之純熟者妙。”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絕非一日之功,需要反覆進行訓練。學生的領悟能力有高有低,技能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比如怎麼握筆、簿本擺放的角度、眼睛和簿本的距離等等。老師交待、講解、示範、糾正好多遍,有的學生可能還會記不住,這就需要老師不急不躁、因人而異、耐心細緻地進行指導。學生的學習習慣有時也會出現“反覆”。

如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的寫字姿勢正確了,可是過一段時間可能又會走樣,這就需要抓“反覆”,進行再糾正。所以,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激而就的,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反覆抓,抓反覆,一絲不苟,持之以恆。稍有懈怠,便會走樣;經常中斷,就會前功盡棄。

第三,習慣培養具有隨機性,必須注意“家庭與學校,擰成一股繩”。“新大綱”指出:要‘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語文學習習慣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養成教育的隨機性尤其需要學校與家庭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學校老師的指導訓練固然重要,家長的督促檢查更是必不可少。就拿寫字來說,學校與家庭就要齊心合力引導學生養成“提筆即是練字時”的習慣“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場合寫字,只要一提起筆來,就要一筆一畫、認認真真地寫,力求做到筆畫清晰、間架合適、行款整齊。可見,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必須隨時隨地、全方位地予以重視,家庭與學校必須齊抓共管。就本冊教材的“習慣篇”而言,我們的教學該注意什麼呢?首先,必須讓學生明白養成正確的讀寫姿勢的重要性:課文讀錯了可以重讀,字寫錯了可以重寫,而不良的讀寫姿勢一旦定型就較難改變;讀寫姿勢如何,不僅直接關係到能否讀好書、寫好字,更重要的是關係到骨骼是否正常發育,視力能否保持正常等等,對自己一生能一否健康成長關係重大。

我們的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理性層面上,應該讓操作層面擁有更爲廣闊的時空。

其一,運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可以針對兒童喜歡聽故事的特點,編一些童話故事或將某些名人小時候的事例講給大家聽;也可以將學習內容編成琅琅上口的兒歌讓學生讀,或將教學內容拍成錄像播放;還可以舉行讀書、寫字儀式,讓學生知道,讀書、寫字是很嚴肅、很莊重的事,不能馬馬虎虎地對待。總之,教學要力求生動、活潑,要變枯燥的說教爲富有趣味的活動。

其二,運用榜樣示範,指導仔細觀察。理論研究認爲:技能、習慣的形成,實際上是一個由外顯認知轉化爲內隱認知的過程。在外顯認知階段,爲了認識和解決某個新問題,人們必須要從自己的記憶中調用大量的“相似塊”,來跟問題的解決方向、目標、環節進行相似激活、相似選擇、相似匹配、相似建構。我們的教學實質上就是在幫助學生儲存和建構一定數量的“相似塊”。因此,我們一定要充分發揮課本上的照片的作用,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上的同學在做什麼,是怎麼做的。這樣一來,圖上那些同學的具有示範意義的讀寫姿勢就會就會變成一定的“相似塊”儲存於學生的記憶之中,以備調用、激活。

其三,明確具體要求,反覆進行實踐。在引導學生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之後,學生對這一習慣的具體要求便已基本明確。如何才能將這些要求逐步“內化”呢?只有反覆實踐,舍此別無他途。因此,教師應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方法,如示範、比賽、表演等,對學生的讀寫姿勢進行當堂指導,力求課堂教學生動活潑。

不難設想,若干年後,用上這套教材的孩子們,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將會像細胞溶進血液一樣“內外”他們的語文素質,他們將成爲“規規矩矩寫字、認認真真讀書、清清楚楚表達”的習慣過硬、基礎紮實的一代。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根據教學進度,我準備的是課文《畫》的第一課時教學。在這節課上,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指導小朋友初步瞭解課文,重點指導同學讀課文利用以前學習過的識字方法分類識記生字和說反義詞的練習。雖然,在課前我對於教學設計已經爛熟於胸。在教學中我教態好,引用先進先進的教學理驗,大膽的創新。一節課下來的到了各位老師的好評。

但是在課上無論是我自身的教學,還是同學的課堂常規都曾在這一些問題。

一、在課堂教學方面

1、課前對同學的學情估計缺乏:

在上個學習單元的《語文園地一》中,同學們就已經接觸了反義詞的概念,並在課上進行了說反義詞的練習。在這節課上,我只是想將課後練習引入課堂教學,藉助同學對課文內容的初步理解,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反義詞,然後順學而導,讓學生進行說反義詞的拓展練習。因此,在課上,我試圖讓小朋友直接找出課文中的三組反義詞,認爲這一教學環節只是引入練習的一個過渡,但怎麼也沒想到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環節,同學們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夠完整、正確找出課文中的反義詞,甚至還有一個同學在課上隨便地問出:“反義詞是什麼東西?”這樣的情況,是我在備課過程中沒有預期的,一時間我慌亂無策,沒想到以前連練習都做過了,同學們說出了遠比書上更難的反義詞,怎麼偏偏在有老師來聽課的情況下,出這種狀況呢?此時的我陷入了尷尬的局面,沒有方法只得重新引導學生回憶反義詞的概念,然後又通過現場扮演引導同學體會“近與遠”、“來與去”、“有與無”之間的相反意思。在課後的認真反思中,我認爲這樣的情況其實是完全可以防止的,只要是課上我引導學生從《語文園地一》中的題目說起,引導學生先理解反義詞的概念,再練習操作就可以了。由此,我想到自身在備課過程中,過於注重教學環節的設計,而忽略了學生的學情,沒有一個緊急的預案,纔會被學生在課上弄得個措手不和,毫無防備。我想這就是新課標中反覆強調是“教師是的在教學過程中要充沛尊重同學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教學要爲學生的學習服務。”

2、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同學唱讀的糾正:

由於剛剛接手一年級同學的朗讀指導不清楚應該掌握到何種程度,在以前的四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比較重視糾正同學的唱讀現象,認爲一年級的小同學只要將字音讀準就好,唱讀也屬自然現象,所以沒有和時糾正。在聽過了指導教師的評課後,我認爲自身對於同學的朗讀要求過低,應在朗讀上對學生加以規範和指導。

二、在組織課堂方面

在這次講課過程中,我深切地感覺到自身的組織課學能力急需加強。看到自身班的同學在有老師聽課的情況下,還是不時地亂動、坐不住,站在講臺上的我,還要對其微笑提醒,真是感覺力不從心、很是着急,但在着急之餘我也在分析其原因所在:

課上對學生的即時性評價,僅停留在口頭褒揚階段,實效性不強:

在課上,看到有局部的學生坐不住,甚至有說話的現象,我沒有直接批評,而是從正面肯定了做得好的小組和個人,但評價的形式僅僅是口頭評價,評價的語言僅僅是“現在某某小組做得好”,如此而已。當時也有的同學出於集體榮譽感也做好了,但是堅持的時間很短,不一會就又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了。其實,對於本班的同學,我在課下也採用小組評比和發獎勵貼紙的形式對同學的課堂表示給予評價和鼓勵,只是有老師來聽課,我認爲在課上給同學們發貼紙會耽誤教學時間,可能會完不成教學任務。但沒想到,在課上反覆提醒同學們的課堂紀律和坐姿,指出個別同學的問題非但沒有節省時間,反而因此延誤了許多教學時間,沒有良好的課堂秩序作保證,學生在課上學習得更加費勁,我講起課來也覺得力不從心了。因此,我想,低年級的課堂教學,即時性的評價以和評價形式多樣化至關重要,無論幾年級的教學都要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徵動身。

總之,對於低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我還有許多缺乏,還需要向身邊有經驗的教師學習,請各位老師們多多指教。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陽光》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斕的圖象,它讓孩子明白了這一切都是陽光的功勞,讓孩子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一、激發興趣,自主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說說課前做的踩影子游戲,進而讓學生明白我們可以這麼開心的做遊戲,都是因爲有了陽光,那麼有了陽光,我們還會有什麼開心的事情,還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呢?這樣的設疑導入激起了學生對課文的興趣,產生了想要一探究竟的意識。在初讀課文後我又引導學生:陽光給我們帶來了快樂,還帶來了生字寶寶,你能自己認認他們嗎?讓學生自由地讀生字,學習生字,然後各自交流:你學會了哪個生字?讓學生自主地說說自己學會的生字,學生對此充滿了興趣,很願意地去發表自己的意見:如:記記字形,讀讀字音,組組詞語等等,這個學生說,那個學生可以補充,我只是在邊上提醒一下,有困難了引導一下,這樣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也激起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以讀代講,充分朗讀

朗讀是語文閱讀課中最重要的訓練內容,要避免枯燥的講解,讓學生通過讀去體會句子的感情。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陽光》這篇課文的教材特點,我在教學時做了這樣的安排:在初讀課文的時候先聽老師讀,學生認真聽,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大概瞭解,接着讓學生自己讀,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要讀準字音,最後讓學生拿起筆邊圈生字邊讀,爭取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順課文。這樣有層次地進行朗讀可以增加學生的朗讀能力。在學習課文的時候,第二段比較長,因此我把重點放在這一段上,在學習的時候爲了便於學生理解,因此我將這一段的內容用粉筆板畫在黑板上,然後讓學生看圖讀,接着我又引導學生給課文中一些重點詞語加上動作,如:“更高了。”學生用雙手慢慢上升直到伸直爲止,這樣邊做動作邊朗讀便於學生記憶。由於這篇課文要背誦,而這一段又很長,學生記憶有點難度,經過這樣的設計學生不但能記住課文的內容,而且在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做做動作體會句子表達的感情,把學生的個性讀充分展現出來。

三、拓展延伸,語言感悟

實驗教材給老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爲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這篇課文有很多地方值得進行拓展延伸,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如:在學習第一段“陽光像金子,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這句話時我進行拓展,讓學生也來說說:“陽光像金子,灑遍。”這裏沒有做硬性規定,可以說一個,也可以說多個,有的學生說:陽光像金子,灑遍樹林。有的說:陽光像金子,灑遍花園和草地。只要能說出的我就進行鼓勵,希望學生能說出更多的。通過這樣的說話練習不但讓學生理解了“灑遍”的意思,也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訓練。在學習“田裏的禾苗,因爲有了陽光,更綠了。山上的小樹,因爲有了陽光,更高了。”這兩句的時候,我引導說一說:“花園裏的花朵,因爲有了陽光,更美了。”然後又讓學生再想想其它的植物和動物,說說:“因爲有了陽光,更美了。”這樣的設計從扶到放,逐步提高難度,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進行說話,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也讓學生理解了陽光與世間萬物之間的關係。這些內容上的拓展立足文本,開發了課程資源,不但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而且對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都是很好的訓練,同時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