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15篇)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15篇)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1

這是一篇科學性、知識性非常強的文章,處理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識課,變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如何讓孩子覺得大自然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是神祕、有趣的……我具體體現以下幾點:

1、情感。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麼現行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在語文課堂裏,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的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的評價,重視發揮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潤、去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品味。使學生始終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學習和思考。一句話,讓語文煥發生命活力。

2、感悟。感悟的過程正是理解和發現的過程。教師要適當的攙扶和點化,讓孩子“感”一定有個過程,“悟”一定有個過程。因此感悟不是告訴,而是激勵、喚醒、刺激、探究、體驗。首先從整體上感悟,讓學生自讀自悟、圈圈劃劃。其次根據低年級的學生特點,採用演示、表演節目、朗讀、比較,即看、讀、聽、想、演等手段讓孩子感悟詞語、句子、意境……

3、拓展。“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在本課中我非常重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重視通過鑽研、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走向更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課文最後,我提出了“你還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針?”,不僅是拓展學生的思維,更是引導學生更開放地學習語文,並培養學生學會課外蒐集資料的興趣,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學爲題材的兒童詩歌,向孩子介紹了在自然中很多細微的、能幫助人們識別方向的自然現象,這首詩歌很能引起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興趣,並使他們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現象,只有細心的孩子才能觀察到。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如下幾點:

1、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的訓練。

由字、詞、句到段都培養了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如:在進行“慌”和“盞”等字的教學中我採用比較形近字的方法進行學習,強化記憶生字。教學中我採用“先扶後放”的教法,重點指導學習第二小節,然後讓學生合作學習三至五小節並完成讀書報告,最後在理解詞語“嚮導”和句子“忠實的嚮導”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運用課件簡化並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使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對理解了課文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3、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文方式,有:指名讀、自由讀、與小夥伴合作讀、齊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讀、小組合作讀,激發了學生讀文的'興趣,使學生在多種形式、多次讀文的過程中輕鬆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

4、藉助一首小詩對課文內容進行擴展,使學生了解到大自然中更多的指南針。

不足之處:

1、小組合作學習還沒有真正做到有序有效。

2、對於學生的鼓勵性語言還不夠,沒有能夠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參與的學生還不夠廣泛。

3、在對第5小節“溝渠裏的積雪哪邊化的快哪邊化得慢,化得快的那邊是南面還是北面,爲什麼?”這個問題的處理上雖然有利用課件直觀演示,但是仍然有部分學生還是沒有弄明白。如果能再加上一點圖畫演示,區分溝渠是“凹陷”的,而小山和房子都是“凸起”的,接受太陽光的面不一樣,教師再相機用語言來進一步說明,我想這個難點能更加清楚明白的迎刃而解。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3

一、我的成功

本次教學相較於之前幾次試教,有以下幾點取得了進步:

1、夯實基礎知識,注重學生對詞語的理解

通過平時的閱讀和學習,二年級的學生在理解詞語時已經有一定的經驗,本課在理解詞語方面重點以“近義詞”的方式,結合課後練習,讓學生對詞語有近義詞歸類的積累。因此,在本課教學中,給“慌張”、“忠實”、“忠誠”“辨別”等詞語找近義詞,來方便學生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同時,通過“發揮想象”、“聯繫舊知”的方式理解了“野外”的意思,通過聯繫生活實際理解了“天然”的意思。在理解的同時也給學生提出了方法的指導。

2、落實單元要素,教會學生提取重要信息

本單元的主題是“大自然的祕密”,學生要求掌握的重點是學會在提取重要信息。在教學時,通過回憶之前所學、帶着學生完成學習目標、總結歸納學習方法、利用方法放手嘗試這幾步教學步驟,讓學生在探究中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即:讀文、圈劃、篩選。學生通過解決書中第一個問題“課文中提到了哪幾種天然的指南針”,初步學會了方法後,第二課時就能自主運用方法來解決下一個問題“天然的指南針是如何爲人們辨別方向的。”

3、及時恰當反饋,激勵學生深入學習

二年級的學生是積極活躍的,他們在投入學習時,不僅需要用有價值的問題引導,更需要在回答後得到及時有效的反饋,以激勵他們繼續往後學習。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同學們較平時更加專注,也許是環境不同,狀態也不同。大家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在回答完問題之後,我多以鼓勵性評價爲主,如果遇到回答不準確的`地方,也以補充、提醒等方式來給予積極的反饋,使學生更有興趣地投入到之後的學習中。

4、貼近新課標,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新課標的出臺,讓我們對課堂質量又有了新的思考。怎麼樣的課堂才稱得上是高效課堂,需要我們不斷挖掘文本背後的教育意義。如在介紹“指南針”的環節,通過出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司南”,以瞭解我國深厚的科學底蘊,從而喚醒學生內心的愛國情感。這也是語文教學中可以滲透的內容。幾句簡短的介紹,在學生心中便可以播撒下對祖國文化的肯定與熱愛。

二、我的缺憾

1、朗讀指導,缺乏遞進層次

因爲所執教的這節課安排的是第一課時,因此“朗讀指導”成爲了目標設計之一,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雖然有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人讀、小組讀、男女生讀、同桌互讀、師生共讀等,但即使到了課即將結束,朗讀效果仍未取得有效的提升。

出現此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其一,多種形式的朗讀,並未進行科學的安排,缺乏層次感,以齊讀居多。其他形式的讀也並不一定是爲了自己的教學最終目標服務的。其二,平時同學們的朗讀訓練較少,拖腔拖調的朗讀並未給予及時的糾正。其三,老師還缺乏有效的師範引導。其四,整堂課教學設計內容過多,導致朗讀指導的一些環節缺漏,如原本設計的第三小節的多重朗讀指導並未施教。其五,缺乏方法的引導,如在試教時引導學生抓關鍵詞重讀、延長音調讀、劃節奏讀等,在這節課都沒有落實。

因此,如果還有下一次施教,可以在設計上更有梯度層次一些,老師及時做好示範朗讀的引導,同時還要有方法的指導,這樣才能使得朗讀教學更叫有效。

2、寫字指導,缺乏評價標準

本節課的寫字指導放在課中,這與平時教學不太一樣,平時的寫字教學都習慣放在課後,因此不是特別熟悉,導致費時且效果不佳。尤其是在點評學生書寫的環節,由於缺乏評價的標準,學生點評得比較亂,老師不好收。學生學習到的書寫技巧就不夠明確。其實在平時的寫字教學中,老師就曾講過如何評價別人的字,但是這節課呈現出來卻不是很明顯。今後還需在寫字教學環節進一步明確評價標準,讓學生有據可依,提高寫字效率。

3、識字教學,缺乏自主交流

識字教學環節,採用了集中識字和隨文識字相結合的方式。在教學伊始,主要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各種形式的識字遊戲等環節來讓學生正音、識記。都是老師“牽着走”比較多,尤其是在學生讀得不夠準的時候,基本是以老師帶讀正音的方式,無法有效提起學生興趣,也無法保證學生是否真正牢記。如果能放手讓學生當小老師,或者讓學生用自主識字的方式去識記,也許會起到更好的效果,學生反而記得更牢固。因此在今後的識字教學中,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相互交流識字好方法。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擁有許多識字好方法,運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課堂生成

三次試教加上最後一次正式上課,課件和教案改動較多,每一次的變動都能讓我更加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尤其是在教學“提取重要信息”這一單元要素方面,由之前直接教授方法、到列表格學生自主探索方法、再到最後由扶到放,感覺學生的學習效果越來越好。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4

缺點

第一節課上課開始時投影儀發生了一個小小的故障,然而自己的思路完全定在了課件上,缺乏脫離課件而駕馭課堂的能力,關鍵在於沒有把教案的重點和亮點熟記於心。雖然備課的時候是按照“學生說到哪裏,我就指導到哪裏”的原則,但是上課時卻沒有很好的將這一原則貫穿於整個的學習過程中。

課後交流的`時候,大家說我的聲音有點小。這方面需要在講課的時候特別注意一下,必須讓學生聽清楚要講的內容。

上課的時候,我在教室裏走動的速度比較快而且頻繁,以致學生光顧着找我而影響了自己的思路。爲了照顧到那些不注意聽講的,我完全可以慢慢地走過去輕輕地敲一下桌子,讓學生知道我的走動並不是漫無目的的。這樣既可以照顧到大多數學生也可以不分散注意力集中的學生。

上課時有位同學提出“爲什麼把毛主席比喻爲北極星?”的問題,我當時只顧着理解本課文中辨別方向的方法了,對這一問題沒有仔細思考。課後交流後,經大家的一番解說,我才明白原來問題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只不過是一個淺顯的道理。毛主席就像北極星一樣爲我們中國指明瞭一條路,他們的作用是一樣的。當時只是浮於文章的表面沒有很好的思考文章的延伸意義,需要在課後多讀一些書多掌握一些知識。

自己的肢體語言用的還不夠,需要多鍛鍊一下。

優點:課堂上鼓勵性的話語用的較多如“好”“很好”“對”“可以”,大多數同學都能照顧到,時間的分配上還可以,學生髮現了問題一般靠同學之間的相互幫助進行解決,鼓勵他們觀察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區別記憶。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5

今天,和孩子們一起讀《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學習溝渠裏的積雪怎樣爲人們指點方向的時候,我還真就“迷了路”,不能爲孩子們“指點迷津”。

在理解第5小節“溝渠裏的積雪哪邊化的快哪邊化得慢,化得快的那邊是南面還是北面,爲什麼?”時,這個問題的處理出現了知識性的錯誤,給孩子們講成積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南面,化得慢的一面是北面,孩子們很相信老師,當時並沒有質疑。下午做練習時,我請一名同學說說溝渠裏的積雪是如何指點方向的.?一位同學站起來說:“溝渠裏的積雪,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得慢的是北面。“我微笑着點點頭,正準備示意他答得正確,另一個孩子站起來不是很確定地說:“老師,溝渠裏的積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得慢的是南方!”怎麼會是這個答案?我心想:書上不是說得很清楚嗎?怎麼會搞不清楚呢?怎麼會呢?”我問,“冬天的太陽在偏南邊,你看,”爲了阻止他繼續說下去,我在黑板上畫起了示意圖。示意圖一畫出來,我立刻發現從南邊射過來的太陽光照到的是溝渠的北邊,因爲它面朝南!我連忙停住了口,打開書仔細地看着課文“看看哪邊的雪化得快,哪邊化的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其實書上就已經對應了呀,“快、慢”對“北、南”。這時有些孩子也反應過來了,開始小聲嘀咕,孩子們眼睛裏的迷茫讓我愧疚、自責,怎麼能出現這樣的錯誤呢?鎮靜下來我連忙說:“果真如他所說,是老師講錯了。溝渠裏的積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爲南邊射過來的太陽照到的是溝渠的北邊,所以是哪邊的雪先化呢?”孩子們一下都看懂了,齊聲說:“北邊!”我又靈機一動,說:“如果這不是一個溝渠,而是一座山呢?”立刻就有孩子舉起了手:“山坡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方,化的慢的是北方!”“對!”這時的我是既爲孩子的聰明感到高興,也爲自己備課時的盲目自信汗顏。

課下回想課堂上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景,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備課時對文本重點難點的把握不到位。

二、上課缺少精心的準備。上這課必須要準備課件,“溝渠”、“北極星”、“指南針”學生不瞭解,要出示圖片,並補充有關北極星的知識。沒有了製作課件的時間,只拿着一本書進課堂。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講,尤其是對於孩子們不瞭解的事物,直觀演示是必須的。

三、備課時預設不足,對學生的學情分析不夠。從課堂上來看,不少孩子還沒有正確的方向感,對於常見的事物熟視無睹,自然知識貧乏。

四、在上這課前,應該讓孩子查找有關的資料:瞭解北極星、觀察大樹的枝葉特點,觀察大樹在陽光下的影子變化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6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介紹自然常識、拓寬學生視野的課文,以詩歌的形式用假設的語氣,向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這一切對於小學生來講非常有趣。豐富的知識,秀麗的小詩,把我們帶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我認爲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的接受信息;人腦並不是被動地學習和記錄輸入信息,而是主動地構建對信息的解釋。因此,本課以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爲主的教法,藉助多媒體手段,多方位、多視角地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積累語言,拓寬視野。新課標倡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因此,我設計的學法是讀中悟,以朗讀爲突破口,這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具體操作步驟爲:初讀課文,整體把握;細讀品位,突破難點;感情朗讀,突出重點。同時,我運用課件簡化並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使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對理解了課文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7

【學習目標】

1、會認“針”等4個生字,會寫“忠”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大自然的奧祕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的意識。

【課前準備】

1、指南針。

2、課件:天然的指南針。

3、生字詞卡片。

4、瞭解辨別方向的其他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故事導人。(故事主要內容是去野外遊玩,不小心與同學們走散,迷了路)

2、設疑:這時該怎麼辦?(請學生想各種可能)

3、揭示課題,老師板書。

二、初讀課文,隨機識字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檢查自學,隨機識字:

先讓學生了解詩歌特殊的分節方式再指名分節讀,在讀中正音。本課的.四個生字都是翹舌音,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3、再讀課文,思考課文裏介紹了幾種辨別方向的方法,用筆做上記號。

4、出示指南針,簡單介紹它的作用。

5、討論交流:課文中講的“天然的指南針”指的是什麼?(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

三、細讀課文,自主學習

1、在2~5節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節進行研究。(四人小組學習)

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問一問。

2、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結合學生的回答,理解“忠實”“嚮導”“稠”“稀”“分辨”等字詞。

並用課件演示文中四種辨別方向的方法。同時瞭解能辨別方向的原因。

3、指導朗讀。

四、總結課文,指導書寫

1、齊讀課文。

2、鞏固生字:(做從生字卡片中找字的遊戲)

⑴ 我有一顆中國心。(忠)

⑵ 左右結構的字。(稠、針)

⑶ 找找上下結構的字。(忠、盞)

⑷口頭填空:一( )燈。

3、指導書寫:

⑴ 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如第一行的三個字是上下結構,三個字都是上窄下寬;第二、三行的六個字都是左右結構,而且都是左窄右寬)

⑵ 讓學生說說寫這些字應該注意什麼。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8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文字秀麗,同時包含豐富自然知識的兒童詩。旨在通過學習,讓孩子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體會大自然的奧祕,學着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年級學生生活經驗膚淺,方位感很弱,雖然在數學課上學過辨別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課的實際生活中的立體感知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我把“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作爲教學重點。難點是“啓發學生孩子要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做生活的有心人。”因爲,生活當中處處有語文。從生活走入文本,再從文本走入生活,把二者有機結合。我想,這樣就是學習語文的樂趣和意義所在吧。

低年級的小孩子畢竟認知能力有限,需要老師的“引”和“導”。有時,老師交給他們書寫生字的筆順和要點,也有一些孩子不會規範書寫,書寫時很隨意,生字指導也就極爲重要。在教學中我有針對性地選擇有代表性的字來指導識記和書寫。由課題入手分辨“迷”和“謎”,認知“稠”字時反義詞識記“稀”,分辨字形字義有什麼有關,量詞使用識記“盞”,引導孩子觀察“皿字底”就像是燈的底座,而上半部分的兩橫是傾斜的,那一點就是燈光。讓孩子感到學習生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這樣,孩子們就能識記的牢,書寫的對。孩子是最樂意當“小老師”的,所以,在孩子們初讀過課文後,我設計了讓孩子們同桌互相檢讀課文後的生字條,既能加強識記生字,又培養了孩子互相幫助,互相合作的學習能力和意識。在平日教學中,我一直很重視引導孩子在積累詞語的基礎上學會運用,所以,在設計理解“忠實”時,我先從“忠”入手,讓學生明白只有發自內心的忠實,忠誠纔是真正的忠實和忠誠,要用心和他人交往,然後再與生活相聯繫,靈活地進行詞語搭配。這也是我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其中的.教學思路。教學“慌”字時也是如此,由此引入課文,旨在讓孩子們明白遇到事情不能慌張,要冷靜,要動動腦筋,學會生活。

在理解天然指南針“溝渠裏的積雪”時,因爲學生實際感悟弱,所以,我運用比物演示來幫助孩子們理解。直觀的感受化難爲易,學生一下就理解了溝渠裏的積雪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再讓孩子們變文中問爲自己答,樂趣無窮。仿課文句式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辨別方向的方法更能有效地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實現讀寫遷移。

我想,孩子們能在趣味無窮的語文學習中領會到大自然的奧祕,增強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做生活的有心人。因爲生活當中處處有語文,生活中獲得知識可以幫助理解文本,文本中學到的知識更有利於生活。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9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短小、通俗的詩歌。

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以讀帶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讀出感情,讀出味道。本詩是寫自然科學常識,要讓學生邊讀邊想,讀懂其中的科學知識。我在教學中大膽放手,將理解課文內容的機會交給學生,用學生對知識的探索代替我對課文的講解、分析。

首先,我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你和小夥伴出去玩,迷路了會怎麼辦?接着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通過小組討論、集體彙報等形式,學習課文中的四種方法。在小組學習時我及時巡視指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學到的方法,並找到相應的段落再讀,然後請學生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學生用自己的話或書中的句子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小組學習之後,我又引導學生集體彙報、進行總結。如學習大樹一節:學生說我知道大樹也能告訴我方向。枝葉稠的一面是南方,枝葉稀的一面是北方。我又問:“爲什麼會一面稠,一面稀呢?”學生紛紛說出了自己的理解,從而也更進一步理解了課文所蘊含的知識。在學習第五節時,孩子們遇到了一點困難,到底溝渠裏的.積雪化得快的是南方還是北方呢?課文中沒有明確說出來,於是我就通過畫圖引導他們思考,通過這種直觀的形式,孩子們恍然大悟,原來溝渠裏的積雪化得快的應該是北方。最後,在拓展環節我提出問題:“除了課文中介紹的在野外辨別方向的方法,你還知道哪些天然指南針呢?”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探索自然的奧祕,也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課後孩子紛去查找資料,也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10

執教的班級是xxx校二年級xx班,這個班級的學生比較多,之前沒有對這個班級做過詳細的瞭解,所以這次上課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沒有掌握好。個別學生學習起來還是很吃力,對他們的'關心似乎也少了點,這一方面還需要拿出多一點時間關注,引導學習吃力的孩子。

這堂課對於引導學生讀書上欠缺了些,這篇課文是詩歌形式的,讀起來也朗朗上口,除了引導學生髮現這些天然的指南針外,應該多引導學生讀書,從讀中感悟大自然中這些天然的指南針會幫助我們辨別方向。

比如第二小節,講太陽會幫助我們辨別方向,中午的時候他在南方,地上的樹影正指着北方。這一小節,我在處理上只是引導學生觀察了圖片中的方位,自己範讀了一遍,一帶而過,顯然對於學生照顧少了,學生啓而不發。

這次上課的收穫是教師要引領學生在充滿感情的文字中學習,找到快樂,和學生一起走進文本感受文本,這樣就會學的更好。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11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學過程中,我請同學說說在冬天溝渠裏的積雪是如何爲人們指明方向的?這時一位同學站起來說:“在冬天溝渠裏的積雪,融化比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較快的是南面。”大部分學生表示贊同,而另一部分孩子似乎有不同的意見,但也說不出我們來。一同學說:“融化比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較慢的是南面!”他的話立即引起了同學們的`議論,教室裏頓時熱鬧起來,但是沒有誰能說服對方。

當時我想課本上已經寫了,怎麼會這樣呢?我說:“冬天的太陽在偏南邊,大家看。”爲了讓他們明白,我在黑板上簡單的畫了一個溝渠的示意圖。示意圖一畫出來,立刻同學發現了問題所在。他說:“從南邊射過來的太陽照到的是溝渠的北邊,因爲它面朝南!”這時候我連忙說:“看,說得很對,溝渠裏的積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爲南邊射過來的太陽照到的溝渠的北邊,所以是哪邊的雪先化呢?”這時候我班學生一下子恍然大悟,異口同聲地說:“北邊!”

然後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說:“如果這不是一個溝渠,而是一座山呢?”並在黑板上畫了一座山,這時學生立刻回答說:“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對!”這時我及時地給予了肯定,心裏也挺高興,終於把這個問題弄明白了。課前對這個問題想的太簡單,以爲孩子們能理解,結果呢,卻不是這樣。以後對學生活動的預設要更多些更全面些,孩子們能和老師共同把握課堂,這纔是學生真正喜歡的課!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12

傳統的教學教師在課堂中講得口乾舌燥、筋疲力盡,學生卻聽得頭昏腦脹,這樣的教學,教師佔滿了課堂教學的所有時間,而且也感到盡心盡力了,但從學生學習的效果來看,這樣的教學恰恰是低效教學。而我校在實施“數字化下的個性化”教學,開展“備學——交流——提升”的教學模式,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使課堂教學真正達到了高效。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獲取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充分培養和鍛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教學《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學生按學習導航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讀懂其中的科學知識。讓學生充分的品讀,體會詩歌的美感。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出情感,讀出味道。

我還注重學生的.交流。讓學生根據理解充分地說,先在小組內說,然後全班進行交流,這樣很好的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最後進行拓展提升。在本課中我重視了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引導學生走向更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如教學“第五自然段”,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知道溝渠裏的雪哪邊化得快,哪邊化得慢。在最後,我提出了“你還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針?”,不僅是拓展學生的思維,更是引導學生更開放地學習語文,並培養學生學會課外蒐集資料的興趣,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並且讓學生仿照詩歌的形式寫一寫,說一說。

這節課我在有限時間內,採取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並制訂了相應的課堂評價量規,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13

人教版第五個單元主要是圍繞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來編排的。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科學性、知識性非常強的文章,處理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識課,變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二年級學生生活經驗膚淺,方位感很弱,雖然在數學課上學過辨別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課的實際生活中的立體感知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我把“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作爲教學重點。難點是“啓發學生孩子要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做生活的有心人。”因爲,生活當中處處有語文。從生活走入文本,再從文本走入生活,把二者有機結合。我想,這樣就是學習語文的樂趣和意義所在吧。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如下幾點:

1、在識字部分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學習識記生字。並採取都種形式幫助學生識記。

2、.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文方式,有:指名讀、自由讀、默讀、女生齊讀、男生齊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讀、小組合作讀,激發了學生讀文的興趣,使學生在多種形式、多次讀文的過程中輕鬆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

3、能運用自己製作的圖片、簡筆畫並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使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對理解了課文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4、在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很高傲,回答問題很積極,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

5、在片段表演方面,學生配合的很融洽,表演很精彩,受到聽課老師的好評。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14

人教版第五個單元主要是圍繞自然現象、自然景觀來編排的。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科學性、知識性非常強的文章,處置的不好很容易上成常識課,變得枯燥乏味,甚至死板。如何讓小朋友覺得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是那麼神祕、那麼有趣……於是在自身對課改新大綱感悟和認識上,具體體現以下幾點:

1、品味美感。詩歌教學應更強調多讀少講,讓同學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出情感,讀出味道。在讀本文時,讓同學邊讀邊考慮,讀懂其中的科學知識。而不是一味的講解灌輸,讓小朋友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而理解文章。這也防止了將本文變成常識課。讓小朋友在語文的情感世界裏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知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同學的評價,重視發揮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潤、去涵養、去提升同學人文素養和品味。

2、重交流。 這堂課裏首先做到教師和同學語言的融合,教師的語言是談話式的,不是問答式的,不是生硬的,是親切的師生無拘無束,平等的對話。其次創設各種情境進行交際,如:教學第二段時,教師扮演迷路的小孩,同學當太陽指點方向;又如:教學第三段,讓同學當北極星考一考同學怎樣區分方向;再如教學第四自然段,讓同學演大樹,自我介紹大樹指點方向的方法。讓同學根據理解充沛的說,很好的鍛鍊了同學的表達能力。

3、拓展。在本課中我重視了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重視通過鑽研、利用教材,引導同學走向更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如教學“第五自然段”,通過實驗同學知道溝渠裏的雪哪邊化得快,哪邊化得慢後。讓同學改寫這節詩句,實現了讀寫遷移;如在教學完四種天然指南針後,把它們是怎樣準確指點方向歸納爲“我會填”,讓同學自由說、開火車說、沒有發過言的站起來說,全面參與,大面積練習。在最後,我提出了“你還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針?”,不只是拓展同學的思維,更是引導同學更開放地學習語文,並培養同學學會課外蒐集資料的.興趣,加強了同學自主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並且讓同學仿照詩歌的形式寫一寫,說一說。更爲小朋友們拓寬視野做好鋪墊,讓小朋友們願意閱讀相關書籍,豐富自身的只是儲藏。

待改進的地方:

1、因爲平時很少講公開課感覺很有些緊張,放得不開。我想自身在以後更多的關口中,都應該淡然處之,坦然面對,這樣才更能發揮展示課堂的機智。

2、在努力想構建開放的語文課堂中自身的語言還是有些急躁。

3、在交流環節上可以用小紙條將四種天然指南針區分的方法以列表的形式在班上分小組討論後在交流。更能體現同學的自主。

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15

這是一首簡明通俗,同時包含豐富的自然知識的兒童詩歌,向孩子們介紹了大自然中很多細微的、能幫助人們識別方向的自然現象。詩歌易讀易懂,節奏感強,適合朗讀,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激發對大自然的探索慾望。

現在的.孩子閱讀量普遍較大,課文中的內容學生可能已經在課外閱讀中接觸過。所以,教學時要用他們對知識的探索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他們在疑惑中閱讀課文、尋找答案,在閱讀中瞭解自然現象,在尋找中感受自然科學帶來的樂趣。

本課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爲主的教法,藉助多媒體手段,多方位、多視角地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積累語言,拓寬視野。教學本課,要讓孩子們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體會大自然的奧祕與情趣,學會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發現科學知識。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大家的收穫可真不小。其實,在大自然中處處充滿了神奇與奧祕。我們一定要細細觀察,多多思考,還要通過看書、上網等多種方法蒐集各種資料,這樣我們才能在科學的世界裏遨遊、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