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1

烏鴉長得又黑又醜。然而,在中國許多抒情詩裏,每每給烏鴉以讚美,如,“寒鴉數點”,“暮鴉棲未定”。這是爲什麼呢?因爲烏鴉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在本課,我們又將從烏鴉喝水的故事中,認識它聰明能幹的一個方面。

本課導入運用的是故事導入。我講述烏鴉反哺的故事,並讓學生交流“這是一隻怎樣的烏鴉?”沒錯,這是一隻懂得孝敬父母這的烏鴉。那本文的烏鴉又會是怎樣一隻烏鴉呢?帶着問題讓學生去讀課文

識字環節則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在多種形式朗讀以後,引導學生交流所發現的識字方法。例如:通過“比較法”認記生字。如:渴—喝、爲—辦、右—石、鳥—烏。也可用猜字謎或編順口溜的方法識記生字。如:瓦片層層並一起(瓶);水車千斤重(漸)。

在指導朗讀感悟時,主要方法是:圖文結合,反覆朗讀。通過讀,體會烏鴉遇到困難,靠自己動腦想辦法戰勝困難的'過程。如讀第一自然段,“到處”語速稍重、稍慢,突出四處找水的辛苦。“烏鴉看見一個瓶子,瓶子裏有水。”適當強調第一個“瓶子”和“水”,以示驚喜。“可是,瓶子裏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着水。”“水不多”和“瓶口小”可讀得平穩一些,“喝不着水”要讀得乾脆利落,突出“喝”字。“怎麼辦呢?”可把“辦”適當拉長,以示烏鴉在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指導中,要讓學生自悟自得;學生讀不好的地方,老師可以範讀,也可以讓學生想想該怎麼讀;有的地方,也可以讓學生範讀。

在指導說話練習時,爲了讓學生理解“漸漸”一詞,先師生共同合作完成:“烏鴉喝水”的小實驗:在燒杯李裏裝少許水,往裏面加小石子,體驗水漸漸升高的現象,並嘗試說說水升高的原因2.讀一讀:“瓶子裏的水漸漸升高了。”“天氣漸漸熱起來了。”說一說:______________漸漸______________。

並分組討論,展開想象,比一比“如果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用什麼辦法喝到水呢?鼓勵學生多想辦法,想好辦法。學生紛紛展開豐富的想象,答案層出不窮。如:(1)把瓶子推倒喝水。(2)插個吸管喝水。(3)請小猴子等小夥伴幫忙。

最後佈置作業:改編故事:在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的情況下,烏鴉喝水的故事。

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2

一、《烏鴉喝水》的教學片段

師:我們在小朋友的桌子上放了半瓶水,請小朋友們想一想,怎樣才能把瓶裏的水升高呢?

生積極討論、交流。

生:再給瓶子里加水。

生:把瓶子斜過來就行了。

師:有一隻烏鴉飛了很多地方,怎麼也找不到水喝,這一天,它發現了一片荒地上有半瓶水。你能幫它喝到嗎?

生:我幫它把瓶子斜過來,讓它能喝着水。

生:我請它到我們家喝茶水。

師:可是那兒沒有一個人呀!咋辦?

生積極思考、相互啓發。

生:向瓶子裏扔小石塊。

生:這是一個好主意!

師見時機已經基本成熟,立即下發事先準備好的小石塊。

生(興致勃勃)主動進行實驗。(四人小組)

生:扔下一粒石子,瓶子裏的水便高了。

生:(驚異地)扔下一粒石子,怎麼不見水漲高呢?

生:“喲,水真的升高了!

師:請同學們仔細地觀察,究竟漲高了沒有?

生繼續進行扔石子的小實驗。

生:是漲高了,只那麼一點點。

師:一直往瓶子裏投石子,會怎麼樣?

生(興趣濃烈)接着實驗。

生:這樣投下去,瓶子裏的水會不斷升高。

生:瓶子裏的水會隨着石子的增多而變化。

生:即使向河裏扔石塊,河水也會升高。

生:所以每年汛期來臨前,有關部門總會疏通河道,緩解水流。

生:這樣,烏鴉可以喝足了水。

二、《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探究性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不同的探究需求,愛護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以上摘錄的《烏鴉喝水》的教學案例,對此作出了很好的詮釋。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我已經真正成爲探究活動中的促進者,始終給學生以層層推進、引人入勝之感,讓學生有不斷探索、追求真知之動力。

從小孩子們們富有個性的回答中,可以窺見到和諧的探究氛圍正在形成,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探究的預期目標得以實現,科學的探究方法得到培養,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探究精神得到延續。這些,必將促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樂學的良好心境,從而有助於自我探究能力的鍛鍊、培養、提高。

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着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着水的'過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爲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4人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着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後,不禁發出:“喲,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時,講解是多餘的,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因此,探究性學習需要關注過程,但決不是意味着拋棄探究的結果、結論。它需要結果、結論,還在於結果、結論將是我們今後探究性學習的“載體”,是我們進一步探究的前提或基礎。這纔是探究性學習的“本真”。

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3

集體備課時,大家選擇了《烏鴉喝水》作爲彙報課的內容,因爲這篇課文篇幅短小,故事性強,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易於課堂把握。但當聽完實驗老師的課之後,大家都開始茫然,這課咋講啊?咋這樣的路子呢?怎麼隨文識字呢?這樣教學識字能紮實嗎?課文理解透了嗎?朗讀練到位了嗎?帶着許多的不解與疑問,我們按照學校的培養目標進行了閱讀教學,在自己教學完之後,又聽了同年組老師的課,對《烏鴉喝水》或者說對我們的語文課堂有太多的反思。

如果沒聽別的.老師的課,真注意不到自己在課堂中會說那麼多廢話!是的,老師在課堂中說了那麼多的廢話!我們教學的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你說那麼激情的導語孩子能聽懂嗎?孩子都回答對了,你幹嘛還沒完沒了的重複呢?孩子讀的少的原因是不是我們的過度語佔用了他們的時間?孩子們回答問題的聲音怎麼那麼小呢?老師應該怎樣去引導?上課的時候,那些不會聽課或者說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我們應該怎樣訓練怎樣引導呢?教師應該把知識落到什麼程度?語文課堂做實驗的目的是什麼?

太多的疑問,讓我感慨。如果讓我重新來講這篇課文,我會把開始複習生字那部分內容落得更紮實,面向全體,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張嘴,發現問題,隨即解決!

第一段的講解很成功,我會保留。成功的原因是學生朗讀得很到位,我引導得也深入,學生抓住了“到處”進行理解,朗讀得很有感情!教學時,我好像沒用“到處”說話,如果重新教學,一定特別注意。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每一句話應該讀出不同的語氣,比如第一句應該讀出烏鴉高興的語氣,第二句話讀出烏鴉失落的語氣,第三句話讀出烏鴉的問話。要一句一句的讀,自由讀,個人讀,教師示範朗讀,小組讀,再整體讀,讀通讀透,讀出感情。而不是爲了教學環節走過程。

在教學第三自然段的時候,不用講的那麼深,只要把烏鴉看見瓶子旁邊的小石子的心情讀出來就可以了。在教學第四自然段的時候,我們每位教學的老師都做了實驗。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的,這一環節應該保留,因爲這樣一次實踐體驗,也許能讓學生從此愛上科學、迷上科學,走向科學研究之路。

本課有一個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能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課末,我還以“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這樣一個問題爲討論點,滲透這個教學目標。

總之,通過這次彙報課,我感覺自己需要學習的,需要改進的地方特別多,我會努力讓自己成爲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讓課堂成爲學生展現自我的大舞臺!

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4

教學反思一

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着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着水的過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爲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4人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着水的過程。學生實驗完成後,不禁發出:“呦,水真的升高了!”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時,講解是多餘的,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麼喝着水的。由於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

教學反思二

這節課我給學生講《第二次烏鴉喝水》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烏鴉飛呀飛,在路上遇見了小白兔,它問小白兔:“小白兔,請你告訴我,在哪能找到水?”小白兔朝前指了指說:“前面有一個村子,村子裏有一口井,在那能找到水”烏鴉謝過了小白兔向前飛去,很快烏鴉就找到了那口井,烏鴉心裏高興極了,它得意地把井邊的小石子一個一個地叼起來,一個一個地投到井裏,可是烏鴉投了許多小石子,也沒見到水升上來,烏鴉真的累壞了,這時那隻小白兔到井邊來打水,看見了用嘲笑的口氣問:“還用你的老辦法呢?不管用了吧?”烏鴉的臉紅了,只見小白兔把井邊轆轤上的水桶放入井裏,一會兒就打上來滿滿的一桶水。小白兔請烏鴉喝水,烏鴉美美地喝了個夠。

接着我再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1、爲什麼烏鴉的辦法不靈了?

2、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深了,懂得的道理也更多了。

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5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內容比較簡單,在上這節課時,我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在課的結尾,我請學生幫烏鴉想想別的辦法,讓學生通過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有很多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想出了一些方法,儘管有時候不切實際,但總是自己思考的'結果。可是,有一個平時不太會發言的學生一下子想出了好幾種方法,我正想好好表揚他一番時,他的同桌“舉報”了,說他是看了自己買的《跟我學語文》纔回答的。

由此,我也想到了上學期學《小兔運南瓜》這課時,我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口語交際,然後用幾句話把辦法寫下來。也是這個學生,在課堂上說得疙疙瘩瘩,可是寫的話卻通順連貫。

現在的家長深怕孩子輸在學習的起跑線上,總是給孩子們買很多教輔材料,這些教輔材料也是“雙刃劍”,用的時機和方法都要好好把握,如果家長能在課前輔導孩子進行預習,課後及時複習或許能起到較好的效果。可是如果讓孩子養成事事依賴教輔書,自己不動腦筋的習慣的話,恐怕會產生適得其反的後果。

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6

烏鴉是又黑又醜的鳥。然而,在中國許多抒情詩的文句裏,每每把烏鴉以讚美,如“寒鴉數點”、“暮鴉棲未定”之類。這是爲什麼呢?因爲烏鴉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在第二組的學習中,我們談到了烏鴉反哺的故事,對烏鴉懂得孝敬“老人”這一點,深感敬佩。在本課,我們又將從烏鴉喝水的故事中,認識它聰明能幹的一個側面。所以在設計本課教學中我以運用多種形式體驗爲途徑,讓孩子知道這是隻“愛動腦筋”的鳥,從而消除在生活中人們對烏鴉的一種偏頗的認識,使學生在情感上從厭惡轉向友善、關愛。

一、視覺體驗,拉近距離

這篇課文所配圖畫,色彩鮮明,生動形象。圖畫作者採用寫意畫法,把難看的烏鴉描繪成頭大目明的樣子,以突出烏鴉聰明可愛的形象,使學生看到圖畫就對烏鴉產生一種親切感,表現出友善。從而喜歡閱讀課文,也爲學生理解課文描寫烏鴉善於動腦筋想辦法作了形象的揭示。

二、情境體驗,情感昇華

文章開始作者用“到處”說明小烏鴉口渴的程度及找水的焦急心情;用“看見”、“可是”說明喝不到水的'原因。面對文本中的這一情景,讓孩子在情境中可以通過朗讀、表演等方式體驗烏鴉找水的焦急心情,找到誰又喝不着時,更加焦急的情感。這樣的體驗讓學生對烏鴉的情感不在留在表面形象上,在這過程中學生不僅體驗到烏鴉的焦急心情,而且自己也爲烏鴉找到水而喝不着感到焦急,表達了他們不僅僅是一種友善,更是一種關愛。學生的情感在這時也得到了昇華。

三、活動體驗,“人”“文”合一

當學生“經歷”了烏鴉喝不着水時的焦急心情到想到辦法時的竊喜再到喝到水時的舒心,這樣的一個情感體驗後,不知不覺中他們覺得自己彷彿就是這隻烏鴉。這是把課文譜上琅琅上口的曲子,把烏鴉喝水的故事製作成一個flash播放起來,讓“小烏鴉”們隨着音樂盡情地歌唱、演繹。即使對烏鴉“愛動腦筋”的品質的一種讚美,也爲自己悟出道理:“只要開初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而感到高興、愉悅。

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7

1、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多種方式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考慮到低年級的孩子們抽象思維能力弱於形象思維能力,喜歡動畫片,所以在課堂上,設計了猜謎語,把需要識記的字做成卡片,卡片的形狀做成孩子們喜歡的水果和喜洋洋的樣子,孩子們聯繫生活和電視上積累的經驗,在視覺上的有了親切感,並且引導孩子們上黑板前來表演,在具體情境的展示中,,增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2、“以人爲本,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

傳承新課標的靈魂---以學生爲本,減輕學習負擔,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重點學習哪些生字,採用什麼識記方法,都是尊重孩子的實際需求的.,而且識記生字時,始終立足課文之中,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隨文識字,聯繫生活實際降低學習難度,減輕孩子的學習負擔。比如:在確定識記哪些生字的時候,引導孩子們讀課文,自己圈畫出喜歡的生字詞,只有孩子們喜歡了,纔有學習的興趣。我把孩子們都喜歡的字詞帖在黑板上,在教師範讀和孩子反覆讀的基礎上,選出重點掌握的生字,加以指導。在課堂上真正關注孩子的實際情況,減輕了學習量,激發了學習興趣,力求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

3、師生對話,多種方法識字。

教學是師生的互動,在互動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師生對話,溝通和交流。在對話裏,關注孩子們的實際情況,給予更多的鼓勵和獎勵,給予掌聲和生字卡片,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慾,多種方式識字,力求適合每個孩子的學習口味和學習風格。比如: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初步認識烏鴉,再結合烏鴉的圖片加深印象,比較烏-鳥對比識記烏鴉,在學習課文中,通過感受烏鴉的形象,學生對烏鴉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學習難度就降低了。

在識記瓶的時候,出示實物瓶子,孩子們看到了這個字的物化形象,聯繫生活實際,加上口訣記憶瓶:瓶瓶瓶,瓦片一層層,並在一起就念瓶。又裝牛奶又裝水,烏鴉口渴喝一瓶。孩子們對這個字的掌握就簡單多了。在識記辦字的時候,師生做兩手攤開狀,形象生動的感受了辦字,在教師的範寫,學生的書空、描紅,優秀作品的展示中,孩子們對這個字有了學習興趣,識記了這個字寶寶。

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8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第19課《烏鴉喝水》是一篇老課文,在幾次教改後依然被列爲重點講讀課文。而在全面提倡課改的今天,要求教師要直面新課程,把新的理念、新的教法、新的教材帶入新的課堂。

不得不承認,在課改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最經常要面對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答非所問,異想天開,而這些往往要讓教師不知所措。然而在教完《烏鴉喝水》這課後,我對學生的“異想天開”有了新的認識。

一、珍惜學生美麗的錯誤

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我組織學生討論這樣一個問題:“烏鴉爲什麼喝不着瓶子裏的水?”經過討論,絕大部分學生都認爲原因有兩個:一是瓶子的口太小,烏鴉的嘴伸不進去;二是瓶子裏的水太少,烏鴉的嘴夠不着。但有一位學生有不同的意見:“是因爲烏鴉的嘴太大了,伸不進瓶子。”這時,學生也分成了兩派,一方認可這位學生的意見,另一方說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突然“從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被打斷教學的我顯然有些始料未及。在備課時,怎麼沒有想到這一點。突然我靈機一動,向學生講了兩個句子:“你比我行”與“我不如你”讓他們說說這兩個句子的區別。他們都說兩句話意思是一樣的。我因勢利導:“其實大家的^答~`案是一致的,一些小朋友以烏鴉作爲參照物,確定瓶口太小,瓶內的水太淺了;而另外一些學生以瓶子作爲參照物,認爲是烏鴉的嘴太大了。這二者之間沒有質的區別,就像‘你比我行’與‘我不如你’兩句話一樣,是同一^答~`案的兩種不同表達方式。只不過兩種表達方式中一種是常用的,早已習以爲常,另一種很少用到,以致少見多怪。”學生聽了也連連稱是。小朋友充滿自信地“固執己見”,我們怎能不爲之喝彩?爲孩子的勇氣喝彩,也爲其中閃現出來的亮麗的思維創新的火花喝彩,這就是美麗的“錯誤”吧!對於這種“美麗”我們怎能不倍加珍惜呢!

二、保護學生獨特的見解

通過我的啓發,並做了實驗演示。大部分學生都形成了烏鴉真聰明,通過投石子,終於喝到了水的共識!突然一位學生提出了異議——烏鴉不一定喝到水!那是一個胖胖的小男生,稚氣的臉上滿是執着。一語驚人,我有些驚慌失措,“你爲何這樣說?”我追問。“因爲石子會把水淹沒!”孩子忽閃着大眼睛。教室內靜得出奇,我也是滿腹狐疑。“石子怎麼會淹沒水呢?連常識都不知道,以後回答問題前一定要多動腦筋,希望小朋友們也要注意!”顯然我有些發怒了。在學生們的齊聲“知道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喪的神色中透出一絲不服。馬上,我後悔了,又向他請教“烏鴉爲何不一定喝到水?”開始他十分膽怯,不信任地看着我。經我再三鼓勵,他終於同意爲大家做一次演示:“昨天我和康康玩過了,他的瓶裏裝的水多,投進石子後,水滿到了瓶口;我的瓶裏裝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沒了。只有瓶中盛着大半瓶水的時候,烏鴉才能喝到水。”我恍然大悟。是呀,書中只說瓶裏有水,若是少半瓶的話,烏鴉就喝不到水了。真聰明!我摸着他圓圓的小腦袋,由衷地讚道:“今天你使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謝謝你,小老師!”孩子終於自豪地笑了,神采中更多了一份自信。

且不說“烏鴉不一定喝到水!”是否一定正確,但它卻充分表現了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從實踐中得出結論更是一種求實的科學品質。不正是由於這種精神、這種品質,纔有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真理嗎?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沒了!”卻差點被我視爲不知常識,還成了教育其他學生的反面素材。如若一個極富創造力的見解就這樣被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也許就會夭折在課堂這個搖籃裏!教學應是一種^對`話,^對`話中既沒有無所不知的聖人,也沒有完全無知的愚人。師生雙方相互平等,在^對`話中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在以上教學中,我慶幸自己尊重了學生的觀點,耐心地聆聽了學生的見解,並肯定“烏鴉不一定喝到水”的正確性,對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和求實的科學品質作出讚賞,那麼此刻,教學的意義就超出了烏鴉能否喝到水的問題了……

三、鼓勵學生精彩的想象

不能否認,在這堂課上,學生是最成功的。順着學生的這股學習勁,我在原有的教案設計上加了一個環節:假如這時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怎麼辦呢?學生討論的很激烈,有幾個^答~`案引起了我的興趣:“烏鴉四處尋找小石塊,往返運送小石塊,又累又花時間。如果找不到足夠的小石塊,它就喝不到水了。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垃圾桶裏肯定有許多用過的吸管,烏鴉從垃圾桶裏找一支吸管,就很容易喝到瓶裏的水了;或者找來一個紙碗,把瓶裏的水倒進碗裏,也可以喝到水。這樣既有效又輕鬆,多好啊!”“可以往水裏放些蘇打和醋,那水就會沸騰,慢慢地水就會滿到瓶口,我幼兒園時老師做過試驗的!……”多麼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答~`案呀!我都沒有想到這些!聽到這兒,我不得不爲自己反思一番。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教師對問題的理解、對文章感情的體會往往與學生不盡一致。這是因爲,教師是成年人,經驗豐富,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而學生往往富於幻想,思維更具情感性、發散性和靈活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學生的認真傾聽學生的^答~`案,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你會發覺兒童的世界是多麼豐富多彩,他們的心靈純真無瑕的讓人嚮往。

在課改精神的驅動下,教師要跳出編者和自己原先設定好的“方格”,細細琢磨防止孩子的“信天游”,那你眼前呈現的就是固定視角所看不到的景象。這時,教師就會爲孩子的“異想天開”而叫好。教師要讓孩子有一顆創造“心”,就少給孩子“畫”上一個又一個“方格”,以免它成爲孩子學習的“緊箍咒”。應該打破原來“套路”,以兒童般的心態珍視孩子的一些“格格不入”。在必要的地方再作適當的引導,這樣教師和學生就不會成爲“套中人”,彼此都可以在生命的綠洲裏快樂而自由地成長。

在結束語上,我這樣說到:在現實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碰到困難的時候,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就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就象你們這節課的表現一樣,老師爲你們驕傲。

看到學生的學習情況,我把喜悅埋在心裏,深感教師應該從教學的點點滴滴去關注學生,用“心”去體會他們的感受,選擇他們較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正確的引導。讓我們一同爲學生的“異想天開”喝彩。

而對於新課程,我不得不說:收益最大的是學生,而提高最快的是老師。

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9

試講《烏鴉喝水》這一課時,我對這課特有好感。課前,我不停地想:怎樣教才能讓學生感興趣呢?這一課我已經講四遍了,可是,每一遍都給我不同的感受,不過,最讓我滿意的還是第一次。這一次,孩子們會不會同我一樣對這課感興趣呢?

上課了,我像以前一樣,先和孩子們一同來認字,認完字後讀課文。可是,一個孩子站起來對我說:“老師,烏鴉太笨了,我不喜歡它。”我問他:“爲什麼?”他告訴我:“老師,烏鴉完全可以拿個吸管嘛。”這時,全班同學都笑了,不過有孩子叫了起來:“不行,它上哪去找吸管呀?”

於是,孩子們紛紛議論起來。一個孩子問我:“老師,烏鴉的方法真的能喝到水嗎?”全班同學都靜了下來,看着我,我也懵了,不知道應該怎麼做纔好,因爲以前都是學完了課文才做這個實驗,那現在就做,行嗎?孩子們還沒讀幾遍課文呢!能理解嗎?可是,一看孩子們那渴求的雙眼,我決定,按照他們的想法來上課。

我對孩子們說:“讓我們一同來做實驗吧!”孩子們非常高興。

我給他們準備了許多橡皮來當小石子,橡皮有大有小,還有一個瓶口很小的瓶子,讓孩子們自己來做實驗。我找一個學生上前面來做實驗,看到他開始拿了一個大橡皮,不少同學對他說:“不行,不行!拿小一點兒的。”於是,他在同學們的'提示下完成了這個實驗。

實驗結束後,我問孩子們:“爲什麼要用小橡皮?”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告訴我:“大的放不下去,瓶口太小了。”於是,我引導學生看書中的詞語,許多、小石子……又問他們什麼叫做“漸漸地”,孩子們看到實驗,都非常理解。

雖然,這節課我沒有按照原來的教學思路上課,但是,把順序一改後,學生更加理解這個故事了。我想,我們的教學不是非得按一定的框框去教,什麼樣的思路更適合學生,這纔是我們要去探索的。

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10

在課堂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就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來替代學生的閱讀體驗。識字是實現閱讀的途徑,是學生應該掌握的本領。因而課上,教師應該給學生充足的自主閱讀時間,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與生字多見面,想辦法認識生字,多次閱讀,體驗自己能獨立閱讀的成就感,從而激發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能力,讓閱讀成爲習慣。

一、激起導入:

猜謎語激趣。提出一個較高層次的問題—烏鴉口渴了找水喝,最後想辦法喝着水了,它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以最快的速度,將孩子們引入文本的閱讀。

二、讀文識字:

這節課,我的思路是學生首先從整體入手,然後到部分,最後再回到整體這樣來學習。由篇到字詞句,再到篇的順序。借用特級教師曾麗君老師的話來說,就是“遵循兒童認識的規律,把認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整體把握。教給認讀方法,讓學生自主經歷讀書過程。同桌合作,保證學生在閱讀中識字的質量。”

自讀,圈出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認識,將課文讀正確,同桌互讀互聽互評等環節,看似簡單,其實對於一年級的學生而言,是比較難操作的。讓學生得到詳細、明確的規定之後,他們就易於和樂於去完成學習任務,同時老師也比較好檢查,學生是否在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學生自讀課文、同桌合作讀、開火車讀生字詞、師生共讀,一步一步地推動課堂的進程,保證每個學生都有一次展示學習情況的機會,並在檢查的過程中,用“點指兵兵”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機指導、糾正學生的讀音,如用區分前後鼻音、翹舌音,進行拼讀加以強化;注意糾正“石”和“瓶”等易讀錯的字音。這節課,我想着以讀促理解,將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於朗讀之中,使朗讀訓練真正落到實處,讓學生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多層次的朗讀體現出來。希望“以讀代講”這一個環節能幫助學生理解好“烏鴉口渴了,找水喝,最後喝着水了沒有?它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這個問題。同時,課文的生字又得到了鞏固,這種方式我很感興趣,在嘗試中。

我的困惑是:

1、如何指導學生做到生字的音、形都過關;

2、如何指導學生朗讀做到正確、流利,奢望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

3、注意生成性資源,並善加利用。試教課上,在“點指兵兵”這個遊戲結束後,我要引導學生區分“渴”和“喝”兩個字的形,“喝水需要口,口渴需要水”。我提了一個問題“看誰的小眼睛最明亮?發現生字中有兩個長得很像,就像兩兄弟。”因爲在我自己班上,我時常會用這種方法讓學生找形近字,我自認爲問題很簡單,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答案“渴、喝”。誰知道課堂是千變萬化的,試教的這班學生他們給了我完全不一樣的答案:一生說“烏”與“鴉”長得像;一生說是“辦”字與18課中的“爲”長得像。我當即肯定了後一個學生很聰明,眼睛很明亮,並再一次強調是在本課9個會認的生字中找,終於第三個學生找着了。我長舒一口氣,教學機智方面我要加強。下課以後,我馬上修改課件,把“喝、渴”並排放在一起,讓學生一眼就能看出來,希望不要再出現啓而不發的情況,浪費課堂時間。

三、培養學生養成“提筆就是練字時”的好習慣。

“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的目標,出現在新課標的每一學段裏。我們要高度重視寫字教學。我們常見學生練字時是一種書寫,平常寫字又是另一種書寫。究其原因:學生沒有實現知識的遷移,沒有形成自覺寫字的習慣。爲此,在寫字課上,對學生反覆強調,將練字融入日常的書寫,養成“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要有“提筆即是練字時”這種意識,就應該做到不管是什麼場合,不管什麼時間,只要提起筆來寫字,就要嚴格遵守正確的寫字姿勢。特別要抓住平時各科課堂上練寫字的最好機會,和各科老師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學生的寫字姿勢,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我的困惑是:

1、如何指導學生觀察“辦、法”二字的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2、合理分配好課堂時間,保證寫字這一環節有十分鐘。

3、我的書寫不好,因此害怕自己指導學生書寫不夠準確、到位。

良好習慣是一種能量的儲蓄。良好的寫字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也是磨練學生意志、性格、品質的過程。對此,我們教師只有從自身,從一切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嚴、從實、從點滴抓起,抓住小學生階段的最佳時期,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教學是一門難免有遺憾的藝術,回顧整堂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11

《烏鴉喝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十九課。這篇課文講的是一隻烏鴉想辦法喝到了瓶子裏的水的故事。全文共有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烏鴉想喝瓶子裏的水,卻喝不着。第二、三自然段講烏鴉看到了旁邊的石子,想辦法喝到瓶子裏的水。本文淺顯易懂,通過生動的故事說明了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的道理,使學生從中受到啓發和教育。

這篇課文,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更算不上難點。結合新課標中關於閱讀教學的有關論述,我初步確定以朗讀體悟作爲本節閱讀課的重點,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烏鴉在“找水喝”到“喝着水”這一過程中心情的變化,讀懂故事闡述的基本道理,拓寬知識視野,豐富語言積累。在設計教學中,我重在指導分析課文及朗讀課文上,讓學生們通過了解故事情節來理解感悟課文的深刻內涵,學習烏鴉的善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意識。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讀中感知,體現新課標的理念。緊緊圍繞“烏鴉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辦法喝水-喝着水了”這一線索來展開課文的分析。我把學生獨立思考,想象的權利和時間交給了學生。在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時候,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烏鴉的變化,抓住了“口渴”“到處”等詞語的理解,讓學生想象“烏鴉四處找水”的情景,體會烏鴉口渴難耐的着急心情。這樣設計是把學生變成課文中的主人,把文中的重點詞“到處”變成了生活中的形象。並設計了讓學生仔細觀察瓶子及瓶子裏水的'多少這一環節,感受烏鴉喝不着水的原因,再體會烏鴉的心情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加深學生的理解。

在第三自然段的分析學習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着水的,我讓學生觀察石子投入瓶子後水的變化,使得學生對“一個一個”理解更形象化,進而感受“漸漸”一詞的意思,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便於學生對這些抽象詞的理解。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探究性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不同的探究需求,愛護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在這時,我讓學生討論:烏鴉怎麼就能想出這個辦法?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烏鴉能喝着水在於它的仔細觀察、愛思考。

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12

烏鴉是又黑又醜的鳥,然而,課文中卻給烏鴉以讚美,如,“寒鴉數點”,“暮鴉棲未定”。這是爲什麼呢?因爲烏鴉有許多值得驕傲的地方。我們在談到烏鴉反哺的故事,對烏鴉懂得孝敬“老人”這一點,深感敬佩。在本課《烏鴉喝水》中,我們又以認識它聰明能幹的一個側面。

在課文的學習中,先請小朋友整體感悟整個故事,請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麼?也知道了什麼?接着出示一副圖——烏鴉找到一個有水的瓶子,可是瓶子裏的`水不多,喝不着,怎麼辦?爲了解決困難,先出示句子——一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引烏鴉找了這麼多地方,真不容易,該怎麼讀呢?請學生大聲地讀句子。

學學烏鴉的動作、表情,邊飛邊讀。學生邊讀句子邊表演的情趣很高,只是活動中只感覺了烏鴉飛到東來,飛到西,沒有把“找”這個詞落實於實處,這一環節在課堂上應及時引導,讓學生明白烏鴉找到水,是那麼的不容易。烏鴉終於找到了一瓶水。

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13

《烏鴉喝水》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爲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豔。一年級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本文共三小節,分兩課時完成。我上了第一課時,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和能力:認識“烏、鴉”等九個生字。會寫“辦、法”兩個字。

2、過程和方法: 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

3、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遇事要開動腦筋,利用現有的條件解決問題。我個人認爲在實際操作中,我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三點:

1、步驟清晰。(讀準字音——記字形——結合課文——理解字義——習字寫字)。

2、課堂上滲透識字方法(做動作,加一加、減一減,加減混合等許多方法來解決生字。)。

3、注意主動識字的願望和能力,用已有的方法識字。(自己說記字方法、組詞、說句子)。

在讀準生字讀音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們圈畫出生字,自己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再把你覺得讀得好的.生字讀給同桌聽,再開小火車認讀。這樣,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但是在教學中出現不少問題和不足:

第一、鞏固生字的形式、時間太少,以至生字掌握不紮實;而給生字找朋友的時間又太多,浪費了時間,導致最後的拓展沒能完成。

第二、學生的朗讀不多,形式太少。

第三、在指導學生描紅,習字的指導中,還不夠嚴格,因爲底年級的寫字教學一定要嚴格把關,注意漢字的間架結構,把字寫正確,工整。第四,還是可以適當放手。如引導學生理解“到處”時,我想可以讓孩子自己先說說從“到處找水喝”這個詞組知道些什麼更好。從“一個一個地”到“漸漸”的理解,老師的主導作用過於強烈,應更多發揮孩子主動學習的能力。

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14

課上我先與學生共同觀看了烏鴉的圖片,向學生簡單介紹了烏鴉,講了烏鴉反哺的'故事,知道了烏鴉“孝敬”老人這一特點,學生自讀了課文,瞭解了這個小故事,從這個故事中又看到了烏鴉聰明能幹的一面,我們課前準備了教具,以小組爲單位,做了實驗,體會烏鴉喝到水的辦法,之後又對“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麼辦呢?”

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學生們的回答豐富多彩,有的說烏鴉可以把瓶子打破,有的說烏鴉可以將瓶子拋到空中飛起來喝,有的說可以往瓶子裏放些小樹枝、小樹葉,有的說可以將瓶子傾斜一下······,最後,我們又採取“演背式”,邊背誦邊做動作,讓每個同學扮一隻烏鴉,先對照課文自己創作,嘗試把課文表演出來,再請幾個同學彙報,大家幫助修改,最後大家邊做動作邊背課文,教學比較成功,學生在動中完成本課教學。

語文《烏鴉喝水》教學反思 15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比較好理解,我做了頭飾讓孩子們扮演烏鴉,在讀的過程中抓住一句話,“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中的到處,讓孩子們帶着頭飾,表演到處是什麼意思。孩子們通過跑到東,跑到西,體會到到處的意思,同時理解烏鴉找到半瓶水的興奮。還通過一個細口的瓶子,半瓶水,及烏鴉嘴伸不進去,體會烏鴉此時的無奈。這時我們進行了下面的教學,讓孩子自主的說一說,爲什麼石子可以幫到烏鴉喝到水,並請他們給我們演示一下。通過一系列的方式方法的轉變,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高漲,並且學習效果很好。還讓孩子們替烏鴉想辦法。有孩子說,讓烏鴉找一根吸管;有孩子說,把瓶子推到,水就會慢慢的流出來了,同學們想的辦法五花八門,但彰顯了孩子們的智慧,也說明了孩子們更好的理解了烏鴉的聰明。

這節課我把思考的'權利和時間大膽地交給了他們。孩子們的思維活躍,想到了很多辦法,課堂因孩子們的奇思妙想變得活躍起來,他們一個個不甘示弱,爲自己想到的辦法自豪。最後,我讓學生模仿烏鴉的辦法做實驗,學生通過自己親自動手驗證了烏鴉的辦法的確是一個好辦法,這樣的活動培養了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這種親身經歷和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學生喜歡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種學習方法。

但由於我們平時的訓練不太到位,孩子們的表演節奏有點快,我們還需要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探索,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