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三年級語文《花鐘》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語文《花鐘》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5W 次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花鐘》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三年級語文《花鐘》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語文《花鐘》教學反思1

教學《花鐘》,我非常用心的做了課件。首先激趣導入,播放鮮花盛開的視頻,並讓學生把看到的畫面用一個詞語或者一句話表達出來。五顏六色盛開的鮮花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他們被這美麗的畫面吸引了,不由得發出讚歎:“啊,太美了!”,“真漂亮啊!”這時孩子的熱情是高漲的。然後,我讓孩子自由讀文,以畫出“花鐘到底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入手,從而引導孩子進行學習第三段,在這一段的學習中,主要讓孩子知道植物學家是如何做成花鐘的,做成的花鐘是又如何知道幾點的,這段的學習理解“剛剛、陸續、大致”三個詞,讓學生明白作者用詞的準確,更具科學性。

從第三段返回第一段的學習,我讓學生默讀第一段,分別畫出寫了哪些花?具體的開花時間?,接着出示9種花的圖片讓孩子欣賞,隨後老師出示9種花開放的時間,以“凌晨四點,牽牛花開了”爲例子讓學生讀後對照文本去體會兩種不同的寫法有什麼感受?通過朗讀對比讓學生更直觀、更深刻地發現句子的不同,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在引導學生觀察時間的詞語時,當學生講出按照時間的`順序寫的時候,馬上緊抓文本的詞語(凌晨、中午、傍晚、晚上),在關注時間詞語的時候,也引導學生去觀察時間詞語是一個整點、一個大致時間。最後,一個拓展環節,看花寫話,訓練學生的說話寫話能力。

講完本課,很有感觸,講一篇課文,我們不能面面俱到地把所涉及的內容全都講完,我在講第一段上花了較多的時間,而其他兩段基本上是以讀帶過,課堂上,儘管有的段落我們可以帶過,但是那些詳講?哪些略講,老師必須得心中有數,萬不能爲了追求教學內容的完整性而忽略了一節課孩子所掌握知識能力的有限性,反思自己的教學,一節課到底讓孩子學會什麼,作爲教師,要心中有數,另外,爲了讓孩子們的視覺有個美的享受,課堂上我們有效地利用課件,充分地發揮課件的作用,可用、可不用的課件我們儘量不用,把時間留給學生,多讀書多感悟。

小學三年級語文《花鐘》教學反思2

《花鐘》一文是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緊扣“細心觀察”這個專題的第一篇課文。文章僅用3個自然段將鮮花之美、花鐘之奇描述的生動形象、情趣盎然。一起來看看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花鐘》教學反思,希望能幫《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一樣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也不一樣,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一樣植物開花時間不一樣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製作了趣味的花鐘。對於三年級上期這個特定的年齡段,根據課文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我確定了這篇課文在發展學生語文素養方面應發揮的具體作用。根據教材的位置,結合課後的生字和練習,我對教學目標有了這樣的“定位”――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學會書寫14個生字。正確理解“欣然怒放、芬芳迷人”等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自主讀書,瞭解“爲什麼不一樣的花開放的時間不一樣”。並利用課餘時間上網查找資料、運用資料,增強利用網絡收集信息、處理信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忙學習的本事。感悟作者準確、生動的語言,初步掌握作者抓住景物特點觀察周圍景物的'方法。仿照課文表達方法,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陶冶美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其中,難點是“在理解課文資料的基礎上,學習用不一樣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以下意圖基本得到體現:

一、把“品味和發展語言”作爲切入點。

要讓學生在語文素養上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根據學生興趣及文章特點,把“品味和發展語言”作爲切入點。學習的重點放到第一自然段,設計了四大環節:

(一)、自讀圈點,初步感悟;

(二)、比較句子,品味語言;

(三)、自悟自得,積累語言;

(四)、仿寫延伸,發展語言。

這些教學環節,既有前後關聯,又有層次推進,層層內化地將學生引領進入“花鐘”的奇妙世界之中,學習課文是如何藉助語言對花開進行豐富精妙的表達的,體會漢語言文字的豐富,從而紮實學生語文功底,體現了語文學科特點。如,進行句子比較,學生經過聽、讀、辨,自我發現問題,發現了改過的句子是那樣單調、枯燥乏味,激起了學生去尋求、去感受,去體驗豐富、生動趣味的語言美的慾望,體現了新課標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樣是寫“花開了”,課文裏卻用了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語言的豐富和精妙。其間,學生對“吹起小喇叭”、“欣然怒放”的理解與感悟是那麼獨到又富有想象!這樣的語言活動,培養、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本事。

二、讓“信息技術手段”直接指向語文學習。

語文課姓“語”,有着自我的學科特點,“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必須爲學生的學習服務。的確,恰如其分的情境佈置、生動的多媒體課件、豐富的網絡信息知識……構成了一個美侖美奐的語文課堂,而這一切都應從課堂需要出發,從學生的心理需要出發,要讓“信息技術手段”直接指向語文學習。本節課上幾處運用多媒體手段,如,創設情境――“花的開放”;將學生在第一課時後查找到的各種花兒的圖片用於本節課的“語言再現”;出示花鐘圖進行欣賞。這樣的教學設計,使課堂流露出一種自然的美,生趣盎然,並且與教材情境渾然一體,水乳交融。

另外,本課教學中學生不僅僅利用課餘時間上網查找資料、運用資料,更重要的是經過課堂反饋、評價、留作業等手段,意在增強利用網絡收集信息、處理信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忙學習的本事,並使學生養成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習慣。

、給學生供給“自由的學習空間”。

本課的學習中,學生能夠“讀一讀講一講”、“說一說背一背”、“交流歸納”、“介紹資料並仿寫”,能夠根據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喜歡哪句就說哪句”;能夠在想象的召喚下,轉換主角變成小喇叭;能夠身臨其境徜徉在百花園中觀看花兒綻放的美姿;還能夠經過朗讀的表現力來抒發自我的情感,教師在課堂中是引導者、傾聽者、合作者。學生們在合作學習,研究探討中,體驗了學的過程,實現了教材的開放,課堂的開放,獲得了自由的學習空間。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個別詞語的學習還不夠深入,如“舒展”一詞的理解還不到位。

小學三年級語文《花鐘》教學反思3

《花鐘》,最終上完了,心裏的大石頭最終能夠放下了,最終能夠忙其他的事情了,手上的事情很多、很多,再加上心境煩躁,所以前陣子根本沒有什麼心思認真備課。剛聽到要上花鐘,我的心頭一蹬,因爲我不大喜歡上說明文,可也沒有辦法,校要求上同課異構,其實我早就該克服自我的心理,上什麼課文都要有信心上好,不能去挑課文。看了教材覺得課文的第二、三很難把握,所以決定上第一課時,所以選擇了第一段,選擇這一段進行教學,第一段作者介紹了9種不一樣的花開花的時間,這段文字作者寫得形象、生動,運用了擬人的寫法寫出了各種花開放的樣貌,而這部分的教學資料既是課文的重點,也是我們教學的重點,而這個教學點如果教師教好了,就能很好地指導學生寫好不一樣的花開放的樣貌的語句。

準備這節課給我最大的感受是,1)無論是上第幾課時,教師要有發現教材、捕捉教材的慧眼,在熟讀文本的基礎上,找準教學點的基本點,挖掘教材該講的資料,捨棄不該講的資料,(包含很多學生已懂的和不重要的'資料)並根據學生的學情設計教學資料,教學的環節不要過多,一節課不要面面俱到,什麼都想抓,可是卻什麼都抓不好,不要奢望學生什麼都掌握。相反,如果你設計的資料少了,省下的時間把文本挖深了、學深了,學生那纔是真正的讀懂課文。最好的課堂設計是環節簡單,但資料充滿,課要貼合文本,挖掘文本的內涵,僅有在課堂上充滿濃濃的語文味,才能一步步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由於新接班,第一次上公開課,我對學生的上課的情景根本沒底,今日的課堂當學生無法回答正確的答案時,我反覆地引導孩子從而導致了自我的語言的繁瑣、囉嗦,而這點我卻沒注意,看來修煉課堂語言是當務之急。

3)往後的課堂要繼續反思,努力做到每上完一節課都要讓自我有一課一得,一課一思的思考。

小學三年級語文《花鐘》教學反思4

《花鐘》一文是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緊扣“細心觀察”這個專題的第一篇課文。文章僅用3個自然段將鮮花之美、花鐘之奇描述的生動形象、情趣盎然。全文可用一個字來概括:美。花兒美、花鐘美、插圖美、語言更美。尤其是課文第一自然段,用不一樣的說法描述了一天之內不一樣時間不一樣種類的鮮花開放的完美姿態,詞句表達豐富多樣,有序趣味,堪稱學生學習語言的典範段落。品悟第一自然段,感受文本語言的優美,感悟鮮花開放的不一樣表達方式。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習用不一樣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爲了順利達成目標,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感知課文資料。今日,主要是講第一課時,在不一樣形式的讀中理解課文資料,感悟鮮花開放的不一樣表達方式。感受文本語言的優美,感悟作者寫法的精妙,陶冶美的情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新課程倡導簡簡單單,紮紮實實學語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本課設計時,我刪繁就簡,

1.先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環境中走入花的世界。

2.圍繞“花鐘”這個題目,以學生質疑引入文章,讓學生在讀中體會題意,尋找答案。

3.檢查學生詞語認識情景,經過多種多種讀法(自由讀、單個領讀、齊讀)解決字詞問題。

4.對課文朗讀進行指導,經過多種讀書指導(自由讀練習、個別讀檢查、默讀、齊讀鞏固、男女生輪讀),到達讀通讀熟讀出感悟。

5由題目花鐘,引入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不一樣的花在不一樣的時間開放。讓學生自由談談,自我對哪種寫花開的寫法更喜愛,邊討論邊以動作理解,在讀中感受花的美。

6.師生欣賞圖片,接讀句子。

7.最終,讓學生嘗試寫寫自我喜愛的花朵,以及它的開放方式。

小學三年級語文《花鐘》教學反思5

《花鐘》一文是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緊扣“細心觀察”這個專題的第一篇課文。文章僅用3自然段將鮮花之美、花鐘之奇描述的生動形象、情趣盎然。全文可用一個字來概括:美。花兒美、花鐘美、插圖美、語言更美。尤其是課文第一自然段,用不同的說法描寫了一天之內不同時間不同種類的鮮花開放的美好姿態,詞句表達豐富多樣,有序有趣,堪稱學生學習語言的典範段落。品悟第一自然段,感受文本語言的優美,感悟鮮花開放的不同表達方式。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習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爲了順利達成目標,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今天,主要是講第一課時,在不同形式的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感悟鮮花開放的不同表達方式。感受文本語言的優美,感悟作者寫法的精妙,陶冶美的情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新課程倡導簡簡單單,紮紮實實學語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本課設計時,我刪繁就簡。

1、先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環境中走入花的世界。

2、圍繞“花鐘”這個題目,以學生質疑引入文章,讓學生在讀中體會題意,尋找答案。

3、檢查學生詞語認識情況,通過多種多種讀法(自由讀、單個領讀、齊讀)解決字詞問題。

4、對課文朗讀進行指導,通過多種讀書指導(自由讀練習、個別讀檢查、默讀、齊讀鞏固、男女生輪讀),達到讀通讀熟讀出感悟。

5、由題目花鐘,引入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時間開放。讓學生自由談談,自己對哪種寫花開的寫法更喜愛,邊討論邊以動作理解,在讀中感受花的美。

6、師生欣賞圖片,接讀句子。

7、最後,讓學生嘗試寫寫自己喜愛的花朵,以及它的開放方式。

整堂課比較完整,課前的預設,需要在課堂上的靈活應變,能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在課堂時間上安排還欠合理,應把握好文章重點,分清主次。授課時掌握課文講解的輕略程度。今後授課更應吸取教訓,在備課時多下功夫。

小學三年級語文《花鐘》教學反思6

《花鐘》一文通過牽牛花、午時花、夜來香分別提醒小白兔起牀、吃午飯、睡覺,告訴了我們不同的花有不同的開花時間。課文抓住了每一種花說話時的神態、語言,形象地寫出了每一種花的特點,讓讀者眼前彷彿出現了這些可愛的花,從而激發了讀者進一步瞭解植物的興趣。字裏行間充滿童趣,讀來琅琅上口,學生非常喜愛。我們都知道漢語是一種表意的語言,它的許多妙處往往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教師講得再精彩,讀得再流暢,寫得再生動,也不能代替學生自己的學習,學生的能力還得在反反覆覆的聽說讀寫實踐中慢慢形成,逐步提高。語文教學應以重視學生自己的反覆誦讀、體味爲主,以教師的講解、分析爲輔。如果沒有讓學生真正地沉浸於文本,並自己“涵泳”“咀嚼”,其實是違反語言學習的心理規律的。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成功之處:

1、激發學生讀短文識字的興趣

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用於識字,用於瞭解課文內容,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利用其直觀、形象、生動、娛樂的特點,兼顧文本,讓學生隨文識字,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也幫助學生尋找到了記憶的鑰匙,有效地提高了識字能力。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2、從小重視聽的訓練

聽說讀寫語文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進行聽的訓練十分必要的,本課教學通過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故事來導入課文,對全文進行整體感知,與此同時,培養了學生聽的習慣。

3、給學生充分的表現機會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尊重學生的個性和選擇。

2)分角色朗讀課文,做動作輔助朗讀,比賽表演課文內容,讓學生充分表現。

4、最大限度地使用和發揮課文的作用

1)藉助拼音幫助小朋友瞭解課文內容,把課文讀正確。

2)利用課文作載體,聯繫上下文學習生字,理解詞義。

3)用各種方式朗讀課文,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積累語言文字。

不足之處:

1、我覺得在課的結束部分可以安排一個質疑環節,讓學生對最末一節質疑,如:小白兔難道沒有這三種花,起牀、吃午飯和睡覺就會忘記嗎?即告誡學生要自律,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爲習慣。這樣一來,既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又滲透了對學生道的教育。

2、課堂上我鼓勵表揚的方式單調,沒有照顧到不同學生的表現應該有不同的評價方式,而不是千篇一律的。

3、在理解文中的重點第二節中的隨文句式說話的層次性不明顯,過於簡單,對於把握文章的整體性不難,所以談不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三年級語文《花鐘》教學反思7

《花鐘》是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主題爲“觀察與發現”。本單元所要達成的一個語文要素是“藉助關鍵句概括一段話意思”,而《花鐘》一課則是引導學生掌握藉助關鍵句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所以重難點需要有所側重。

在教學時,利用文中的泡泡和課後題引起學生對重難點的重視,先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經驗來說一說第1、2自然段的意思,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然後組織學生交流談論。在分享學習成果時會存在爭議,比如第一自然段有的學生找的第一句話,有的學生找的第二句話作爲關鍵句。此時,學生們說出各自的原因,教師加以引導,理解第一自然段的意思,最終確定關鍵句。然後再指導學生對關鍵句進行修改,使語言簡潔,準確概括段落大意。掌握“讀課文—找關鍵句—修改關鍵句”的方法,隨後藉助此方法自己概括第二自然段意思。

在解決重難點時要防止學生盲目的猜測關鍵句,藉助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富饒的西沙羣島》《海濱小城》中的'部分段落,複習“藉助關鍵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的方法,調動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不足的地方是沒有注重積累與表達,對於課文之中的好詞好句沒有用足夠的時間去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