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1

《我是什麼》是一篇內容淺顯易懂的常識性課文。學生喜歡學習這樣的課文,因爲課文裏的知識是他們感興趣的、想了解的,這也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如何抓住這點,在教學中引發學生的共鳴,讓學生與文本“對話”,通過閱讀,把各種相關的知識與生活體驗被課文的信息激活,與文本意義發生碰撞,教師的引導和點撥至關重要。

在初步讀文後,學生反饋交流讀懂了什麼。當時學生紛紛暢所欲言,基本上已瞭解了課文的內容,而且還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補充對課文的理解。有的學生甚至能把課文都背誦下來。這樣一來,就將我本來的教學設計打亂了,如果再照着教案按部就班,則很難讓學生產生更深刻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產生碰撞。於是我放開約束,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把課外收集到的有關水的知識進行了充分的`交流。

布盧姆說得好: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範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爲一種藝術了。對於任何一篇課文的學習,學生都不是從零開始的,也不應從零開始,作者描述的事物、表達的情感,總能喚起學生在生活中的似曾相識之感。事實上,僅一個課時在教室這樣狹小空間的閱讀教學,是無法拓寬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的。只有生活纔是語文學習永遠取之不竭的源泉。

在上《我是什麼》之前,我讓學生蒐集相關的語文資料,增加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促進對課文的理解,加大閱讀的總量。這也爲學生在課堂上能侃侃而談提供了保證。語言本身是一種文化,語言學習就是語言文化的學習。語言學習並不是孤立的,他和民族的文化緊緊相連,和生活實際緊緊相連。可見,豐富文化積累、生活積累既是語文學習的內容,又是促進語言發展的手段。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實踐性,通過對生活的瞭解、參與來實現。

“紙上得來終覺淺”,課前實踐所給予學生的不僅是感性經驗,更重要的是課上學習課文時與作者在激發的情感與語言表達形式上產生的呼應對照,能夠促使其讀寫能力盡快提高。學生通過自己身邊的觀察和直觀感受,被喚起的必定是與作者相同的感受,吸取的必然是作者細緻入微的觀察與生動傳神的描寫。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擬人的科普短文。課文采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以樸實而生動的語言,圖文並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文中始終不點明“我”就是水,而是通過水的形態變化和人類關係的描寫,讓讀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所以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

在識字教學時,我採取的是集中隨文識字和分散隨文識字,把生字最多的第四自然段作爲重點來教,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讀、和同桌一起讀,然後在去掉拼音試讀,在學生覺得讀好了的時候,再指名讀詞語、男女生賽讀,孩子們很順利的掌握了字音。對字義和字形的理解是放在讀文中進行的,如“溫和”和“暴躁”,學生回憶家庭中爸爸媽媽的情況,藉以讀出這兩個詞的不同感情,再通過自由識記和對比識記來記住生字“躁”。“浮”“雹”字的教學是隨課文學習的',在識記時運用了換偏旁、編兒歌等識字方法。識字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

在理解課文時,我始終以“水這位魔術師”來引導學生讀文,抓住第一、二段中的重點詞語來體會水的不同變化,藉助圖片、動畫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觀察感知水可以變成汽、雲、雨、雹子、雪,抓住“落、打、飄”來體會用詞的準確性,瞭解雲的不同變化。根據板書及時總結,梳理課文,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清晰的認識,讀懂了我是什麼。

不足之處是朗讀指導有所欠缺,學生泛泛而讀,沒有深入文本,老師也沒有及時的進行範讀引導。

對寫字的指導也不到位,雖然抓住了“衝、池、黑”,指出了兩點水、三點水、四點底的不同寫法,卻只是重點指導了一個“黑”字,指導面窄了,點評如蜻蜓點水。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沒”。

2.學習書寫10個漢字。

3.正確、連貫地朗讀課文。

4.認識水的不同形態及與人類的關係。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認讀生字,認識事物

1.認讀“滴、溪”。

(1)出示圖片:水滴、小溪。這是什麼?誰認識?“滴”和“溪”有什麼共同點?

要點:偏旁一致,都是“氵”;都與水有關。

(2)課文裏還有哪些字的偏旁也是“氵”,請你找一找,圈一圈。它們也和水有關嗎?

要點:“汽、江河、海洋、灌溉、淹沒”等。

(3)偏旁是“氵”的字,都與水有關。但是有些字偏旁雖然不是“氵”,但也和水有關。比如“雨”,你還能找一找帶有“雨字頭”的字嗎?

要點:“雹、雪、霧、露、霜”等。

(4)你能爲這些表示水的字再組個詞嗎?看誰能組得最多。

2.整體認讀本課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沒”。

提示:帶拼音讀詞語、去拼音讀詞語、開火車給生字組詞。

板塊二朗讀課文

1.教讀長句。

(1)指導朗讀長句:升到空中,我又變成無數極小極小的點兒,連成一片,在空中飄浮。

要點:教師範讀,一種沒有重音,一種帶有重音,讓學生辨析哪種朗讀更好聽;讓學生聽讀,標出老師語氣加重的詞語“無數、極小極小、一片、飄浮”;學生模仿讀。

(2)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時語氣的輕重變化。你來聽,哪些地方的詞語被老師重讀了?

提示:教師可示範朗讀“我在空中越升越高,體溫越來越低,變成了無數小水滴”等語句;學生聽讀,標出老師停頓和語氣加重的地方;學生模仿讀。

2.教讀短語連綴式語句。

(1)出示短語:

在池子裏睡覺在小溪裏散步在江河裏奔跑在海洋裏跳舞、唱歌、開大會

誰會讀?

要點:詞組和詞組之間要注意停頓;每個短語中也有重音,例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

(2)同樣是水,爲什麼在不同的地方狀態就不一樣呢?

教師:和池子、小溪、江河、海洋的特點有關;教師可出示圖片幫助學生認識。

(3)出示帶有短語的長句。教師範讀,讓學生感受怎樣讀纔好聽。

提示:教師可用不同方式朗讀,讓學生辨析。第一種,節奏無變化;第二種,節奏有變化。朗讀“在池子裏睡覺,在小溪裏散步”時語速放慢,聲音輕柔;朗讀“在江河裏奔跑”時語速加快,聲音高昂;朗讀“在海洋裏跳舞、唱歌、開大會”時語調輕快,其中“開大會”舒緩一些。

(4)出示帶有短語的長句:

“有時候我很溫和,有時候我很暴躁。我做過許多好事,灌溉田地,發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我也做過許多壞事,淹沒莊稼,沖毀房屋,給人們帶來災害。”

朗讀這句話的時候,節奏該怎麼變化呢?請你自己試着讀一讀,看誰讀得富有節奏感。

提示:讀到水做的好事是開心的,驕傲的,讀的時候語速是輕快的;做壞事時心情是低落的,語速是緩慢的,聲音是低沉的;可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互評。

板塊三遷移運用

1.說說水的變化。

(1)說“我會變”。課文中水發生了幾次變化?找一找,水變成了什麼?你能把它們都圈出來嗎?誰能用“我是水,我會變成……”來把你找到的變化說一說?

提示:“我是水,我會變成汽”等;只要學生能說一個單句即可。

(2)提供句式接着說。水有那麼多的變化,請你用“我是水,我會變。有時候,我……;有時候,我……”說一說水的變化。

提示:可以說水形態的.變化,比如雲、雨、冰雹、雪花等;可以說水在不同場景中的變化,比如在池子裏睡覺,而在小溪裏散步等;可以說水性格的變化,有時候很溫和,有時候很暴躁。這一練習,目的在於讓學生借用句式複述課文。

2.準確運用動詞。

(1)出示句子: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來,人們叫我“雨”。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打下來,人們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變成小花朵飄下來,人們又叫我“雪”。

小水滴怎麼掉下來?小硬球怎麼掉下來?小花朵怎麼掉下來?

要點:發現動詞“落、打、飄”。

(2)同樣是從上往下,爲什麼要說“小水滴落下來,小硬球打下來,小花朵飄下來”呢?都換成同樣的動詞行嗎?

提示: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水滴、硬球、雪花輕重的不同,發現水的形態不同,掉落下來的樣子也不相同,體會文章用詞的豐富性與準確性。

(3)請你來填一填。

秋天到來,我看到一片片樹葉從樹上()下來了。

突然間下雷雨了,一個個豆兒大的雨點()在樹葉上啪啪的響。

不知道是誰,撒了一把碎紙屑,它們像羽毛一樣從空中()下來。

(4)這樣的句子,你還會填嗎?

一陣狂風吹來,把媽媽曬在衣架上的衣服()了下來。

瀑布從高高的山上,一()千里,非常壯觀。

提示: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其他動作詞表示從上而下的動作。

板塊四結構分類,學寫生字

1.出示10個生字:變、極、片、傍、海、洋、作、給、帶、壞。

(1)生觀察字形結構,嘗試歸類。

左右結構:極、傍、海、洋、作、給、壞;上下結構:變、帶;獨體字:片。

(2)生交流左右結構類字的書寫要點:注意左窄右寬。

2.重點教學:變、帶、片。

(1)生觀察字形,找關鍵筆畫。

“變”下半部分的“又”要托住上半部分,橫撇和捺腳要穩。“帶”中間的橫鉤要舒展,爲下半部分留出足夠空間,拖住上,蓋住下。“片”寫好關鍵筆畫“豎撇”,要站穩。其中“變”和“帶”都是上下結構,書寫時注意重心要穩。這三個字都要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佔位,居中。

(2)教師範寫,生書空。

(3)生臨寫,師巡視指導。

(4)交流評價。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4

《我是什麼》是一篇內容淺顯易懂的常識性課文。學生喜歡學習這樣的課文,因爲課文裏的知識是他們感興趣的、想了解的,這也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如何抓住這點,在教學中引發學生的共鳴,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我採取了一些教學手段以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魔術激趣,整體感知

根據課文特點第一人稱描寫手法和抓住“水”是會變化的.一個過程。爲了突出這個“變”,在導入時,我特意說給大家介紹一個魔術師,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這個小魔術師是誰?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從而,讓學生明白小魔術師就是“水”。

 二、緊扣主線,朗讀感悟

學習課件時,首先抓住中心句“我會變”。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們從變“雲”,讓學生理解雲的變化過程,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老師參與到我會變“雲”,激發學生的參與面,調動學生的興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通過朗讀感悟,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三、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益

投映畫面,突出重點。引導學生看課件“雲”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雲的不同形態,從而使學生知道它們分別指的是“白雲”、“烏雲”和“朝霞與晚霞”。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讀、想,給學生營造發揮自主性、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使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5

一、以讀爲本,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文中角色讀有關的句子,把自己當做那個角色,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走進課文,融入課文。爲更好的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在教學雲變成雨、雹子、雪這一段時,我抓住了"落、打、飄"三個動詞來感受它們的不同特點,讓學生加動作表演出來。同時又結合課件演示,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文章用詞的準確。然後滲透到感情朗讀上。我又請男生讀雹子的句子,女生讀雪的句子,體會雹子的力度,雪的輕盈。

在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再通過讀、說、演等各種形式,充分理解課文。學生自由讀,教師指導讀,讀得好的同學讀給大家欣賞……使整堂課聲情並茂,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融入到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

二、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撐,當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了水變成汽的過程後,我又通過課件演示,把深奧的`自然常識變得淺顯易懂,加強了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我還注意引導學生聯想和想象,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是他們懂得了課文寫的"我在池子裏睡覺,在……跳舞、唱歌、開大會。"中"睡覺"是水安靜的樣子;"散步、奔跑"是水在流動;"跳舞、唱歌"是海水在翻滾及它發出的聲音。"開大會"是指水很多,百川入海嘛。

三、學有所得,感悟提升。

學生通過課文學習,受到了環保知識的教育,相信在以後的生活中回去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用水,保護環境。

最後,在課程結束之際,我又佈置了一個學生樂於接受的作業——畫一畫水的變化,並註上說明文字。是學生的課堂所學得以延伸。

當然課堂也有不足之處,個別同學還沒有完全融入課文的學習之中,可能是積極性調動還不夠。在教學水的不同形態是還可以滲透一些寫作技巧。

總之,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揚長避短,使自己的語文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學反思6

《我是什麼》是一篇主要用擬人手法寫作而成的科學短文,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並結合謎語的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展示了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類的利弊關係。

一、成功之處

1. 謎語導課激發興趣。採用了有關天氣的謎語進行導課,迅速引出對新知的學習。

2.字詞教學自主紮實。識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因此,在完成初讀課文圈畫生字,帶拼音拼讀,去拼音指名讀的基礎上,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上,只在重點處點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字形特點。

3.整體感知方法得當。採用關鍵詞填空的方法引導學生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使他們跳一跳就能夠着桃子,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4.細讀文本靈活多樣。第一、二自然段時,我選取三個表現水的形態變化的重點語句,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辨析形近字。這些做法能夠巧妙地化解本節課教學難點。

5.創設情境組織教學。本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貼近兒童的語言,不斷的創設情境,使學生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的情境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了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6.板書設計獨特新穎。我的板書設計圖文並茂,不但用貼圖展示了水的六種變化後形態,還用四個字卡展示出它們之間的關係,起到畫龍點睛之用。

二、不足之處

1.識字教學沒注意到與形近字區別教學,對於說話訓練還不夠到位。

2.朗讀指導時,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還需再凝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