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語文《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5篇

一年級語文《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語文《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5篇

一年級語文《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1

第一課 《一去二三裏》是一首饒有趣味的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美麗的山村風景,巧妙地把一到十的數字鑲嵌其中。在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孩子們觀察課本插圖,說說插圖裏都畫了些什麼,然後引出課題《一去二三裏》,接着請他們讀一讀童謠,用鉛筆圈出本課的生字。因爲一到十這十個數字大部分孩子都已經認識了,因此教起來沒有耗費太多的時間,比較順利。而就童謠本身來說,我發現很多孩子都已經能背誦,但存在朗讀拖沓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及時進行了糾正,不過效果不是很好。看來,這是一項需要時間慢慢來的工作。就整篇課文來說,我認爲難點在於字的書寫。孩子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書寫是從這節課開始的。在認識了田字格之後,我指導孩子們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怎麼樣的,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並告訴他們字不要寫得“頂天立地”。我發現大部分孩子對寫字還是很有興趣的,一筆一劃寫得可認真的。有的孩子認爲自己字寫得不夠好,就一直擦,直到寫得自己滿意了爲止。對這樣的孩子,我及時進行了表揚,同時告訴他們一筆一劃看清楚,找準位置再寫,這樣就不會不停地返工了,《一去二三裏》這節識字課就這樣上完了。從整體來所,條理比較明晰,結構也相對較爲完整,但是我也發現了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學過程中情景的引入做得還是不到位,比如在介紹課文時,可以講一個小故事,讓孩子們把注意力轉移到課文中,而不是單純地爲識字而識字。“繪聲繪色”地上好一堂課,是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一年級語文《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2

課堂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首先要藉助課文中的插圖來引導學生進入意境。通過利用課文插圖,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由近及遠)觀察、瞭解畫的是什麼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憑藉形象的畫面展開想象,說說看到這麼美的景物,你想說些什麼?

其次我再一次出示古詩,請學生藉助拼音讀一讀古詩,再讀課後生字三遍。然後請他們在詩中找出生字劃圈,讀三遍,再全詩讀兩遍。這個設計,首先學生能整體感知全詩,再通過讀準字音認讀生字,就着將生字放回具體語境中,既可以幫助學生讀準全詩,同時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認讀和理解。然後指名讀,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其他孩子進行評價,評價的內容爲一讀得是否準確,二你覺得哪句詩句讀得最好?哪句詩句還讀得不夠的,你來試試看。目的在於培養孩子認真傾聽的習慣。對整首詩的意思我並沒做多大的解釋,個人認爲看圖說話時孩子已大體對詩句的意思有所瞭解,在此環節就不必重複了。

第三,本篇課文的教學是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重要的培養兒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因此,我從田字格的結構教起,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各方位小格。寫字時,先讓學生獨立觀察字形引入筆畫:“一”。出示課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導學生自主觀察並指導書寫。再引入“二”的書寫,這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而“三”的寫法讓學生自己觀察體會,上臺演示,教師相機指導,讓學生體會漢字的間架結構,體會漢字的形體美,並瞭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則。

最後,配樂詩朗誦。學生伴隨音樂自由朗誦,強化印象,學生再次感受古詩所表現的意境美!古詩的教學並不是一蹴就成的,誦讀、理解詩意還需要多次的教學才能很好地落實下去,尤其是朗讀,怎樣讀出韻味,還需要深究探討的。

一年級語文《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3

新教材對認字、寫字的要求不同,識寫分開、多認少寫,減輕學生學習寫字的負擔,又儘可能讓學生多識字,儘早地進行閱讀。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與原教材相比,識字量明顯加大。爲了幫助學生識字和鞏固識字,我在教學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讀中識字,在遊戲中識字,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能夠藉助拼音讀通課文。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孩子和文字多次見面。教給孩子識字的方法,放手讓孩子自主識字,暢所欲言,只要是孩子想到的.,積極給予鼓勵。利用生字卡片識字,做“小小郵差”、“火眼金睛”、“開火車”等遊戲。讓孩子輕鬆快樂地閱讀識字。教學是實施《課程標準》的主渠道。如何把新課標所體現的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策略轉化爲教師的教學行爲、轉化爲實際的教學效果,就要求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使學生真有所獲,確有所得。

一年級語文《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4

現行人教版一年級語文配套閱讀教材《小熊過橋》是一本可讀性極強的拼音讀物,孩子們非常喜歡,常常捧着它有滋有味地讀着。

一天,我在批改學生的拼音日記時,發現一個學生的題目十分吸引人:老師,我發現了一個大問題!於是,我饒有興趣地讀了起來。他在日記中寫道:老師,今天,我在讀《小熊過橋》時,發現了一個大問題。編書的叔叔阿姨真是太粗心了,竟然把《登鸛雀樓》的詩人寫成李白了,應該是王之渙纔對呀!讀完王境的日記後,我忙不迭地翻開《小熊過橋》一查,確實如此。這是我們老師、甚至編委都忽視的問題,竟然被一個7歲的小男孩發現了!除了表揚孩子的觀察細緻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平時對優秀古詩文的積累,這是多好的學習習慣呀!於是,我以此爲契機,在班上極力鼓勵表揚,而且還動員王境小朋友寫信給編委的叔叔阿姨。在這一股“東風”的勁吹之下,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更濃了,讀書也更細心了,從課外遷移到課內,學生質疑的能力、辨別的能力、反駁同學錯誤答案的能力也有所增強。可謂一舉多得。

如在教學《一去二三裏》時,學生纔讀了一遍課文,就有同學高舉着小手:“老師,我發現了一個問題,一二’的'‘一’讀第一聲,這裏的‘一’怎麼讀第二聲?”瞧,多好的發現!爲了引發學生進一步探究,我出示幾組帶有‘一’的詞,如“一個、一位、一輛”等詞,讓學生自己感悟體會。緊接着,學生又有新的發現:“老師,‘家裏’的‘裏’讀輕聲,課文裏讀第三聲。”學生通過比較,知道了它們的不同含義。課堂上,常常有這樣、那樣不同尋常的發現,有時都讓你招架不住,不讓他們說,看着孩子們失望的眼神,真是於心不忍,如果一味地學生暢所欲言,又怕時間來不及,真是挺矛盾。

學生真是一個個寶藏,裏面的能源取之不盡,就待老師怎樣去開發、挖掘,激發他們求知的慾望、探究的興趣。多發現一些問題,多解決一些問題,甚至開發一些新課題。

一年級語文《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5

《識字一》這個單元,是繼學習拼音之後,第一個識字單元。本課《一去二三裏》是這個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新教材重視識字教學,採用多種方法使低年級學生儘早、儘快、儘可能多地認字。在識字的編排上,又注意採取韻語這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誦讀中認字,受到美的薰陶。體現兒童學習漢字的規律,本課是一首意境優美的古詩,課文內容大多學生在學齡前已經接觸甚至已經會背誦,重在學習最簡單的十個漢字,和“去”和“裏”這兩個漢字。

由於新教材對認字、寫字的要求不同,識寫分開、多認少寫,減輕學生學習寫字的負擔,又儘可能讓學生多識字,儘早地進行閱讀。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與原教材相比,識字量明顯加大。爲了幫助學生識字和鞏固識字,我在教學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情境,激發識字慾望。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大興趣,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假如識字教學只是單純爲識字而進行教學,會使識字教學變成枯燥無味的苦差使,讓學生望而生畏,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設計一個情境,秋天的景色真美啊,一個星期天的早晨,丁丁和明明他們約好要到郊外去旅遊,從而引出今天的教學內容。縮短學生與學習內容的距離,並激發起他們的學習慾望與熱情。讓學生儘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去。

2、在語言發展中識字。

新課程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在一定的語境中學習生字,所以在這堂課中,我利用本課的插圖,請學生看圖說話,結合學生的說話內容,隨機教學字,這樣使學生的識字教學與語言的學習同步。即發展了語言又認識了生字。

3、活動中學習鞏固識字。

低年級孩子年齡小,自制力弱,學習以無意注意爲主,他們天性好動,活動則是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教學時我設計了“找朋友”的活動及時複習鞏固本堂課所學的十個數字生字。通過有趣的遊戲激發孩子們識字的興趣,使學習氣氛活躍起來;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採用新字複習舊字,舊字鞏固新字的方法擴大識字量,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記得牢固、紮實。

存在的不足之處:

鞏固生字應創設一定的語境,激發學生的識字慾望。我在本課時的生字鞏固中,教學設計得比較呆板。侷限於本堂課的“語言場”,只是請學生認一認本課課文中出現的生字,先請學生認一認帶拼音的生字,接着拼音朋友回家了你還能認識它們嗎?繼而分小組比賽認讀,開小火車認讀。從形式上來看是比較多的,但與其它語境的聯繫就沒有了。所以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更加註重在不同的語境中鞏固識字,並在識字中不斷強化語境。